我这几天都通宵熬夜玩,晚上熬夜,白天补觉。由于生物钟打乱了,后来晚上睡不好,什么床垫能帮助睡眠?

晚上临睡之前
熬夜玩手机、聊微信
玩着玩着一看表
已是后半夜两点……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迫或自愿地选择“日没不息”——熬夜。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对于几点睡觉才算熬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所谓的熬夜,是指睡眠时间不规律、睡眠周期紊乱。无论几点睡觉,只要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相对稳定的睡眠时长,都不叫熬夜。如果某个人一直习惯每天晚上22点入睡,偶尔有一天晚上超过12点才入睡,这可以算是熬夜了。
那么,从不熬夜的人与经常熬夜的人对待熬夜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展开剩余92%
拒绝熬夜族
“宁愿早起,也不晚睡。”这是欧阳同学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之一。十年如一日,欧阳始终保持23:30之前准时入睡、6:45按时起床的生活作息不变。“参加工作后,有时候需要赶稿子,我也绝不熬夜,宁愿第二天早起完成稿件。”欧阳说。
一个人早睡早起,难免有些枯燥。幸运的是,2017年,欧阳加入了一个“早起学习训练营”微信群,在这里,她找到了同道中人。微信群里有五十多名成员,包括大学生、上班族。每名成员都会在群里设置自己的早起时间,一到起床时间就必须到群里打卡,否则,就要在群里发红包,作为惩罚。
“我觉得早睡早起很重要,早睡了第二天才有精神,早上的时间很宝贵,我可以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学习,充实自己。”但是,“偶尔我也会偷懒赖床。”欧阳承认。
饶女士和欧阳同学一样,最讨厌熬夜,她一直坚持22:30之前入睡。“不按时睡觉不行,我睡不好的话太影响生活了,第二天什么都干不了,心情特别烦躁。”饶女士认真地说。即使晚上朋友约出去玩,一到点饶女士也要按时回家,任凭朋友怎么劝也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睡眠时间。
被迫熬夜族
大学时期,肖肖生过一次大病。病愈后,医生提醒她,不能熬夜,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肖肖听从医生的话,尽量早睡。可是,身为一名影视从业者,熬不熬夜不是肖肖能选择的。“剧组经常拍戏拍到凌晨三四点,甚至会拍到通天亮。”肖肖无奈地说,“每一次熬完夜,我基本是废人一个了。几天都缓不过来,精神萎靡、思路不清。”然而,这一次熬的夜还没补回来,下一场熬夜又不期而至。“我准备换一份工作,起码能让我正常休息,要不然我真的扛不住了。”
有的人熬夜是为了工作,也有人熬夜是因为学习。
18岁的杨学薇今年刚参加完高考。过去一年,为了冲刺高考,每天晚上寝室熄灯后,杨学薇都要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熬夜苦读,往往学到凌晨一点才休息。“因为成绩差、零基础,我只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杨学薇说,“熬夜学习还是有效果的,至少我从零基础努力到后来基本能背下所有的知识点。”高考结束后,杨学薇美美地睡了好几觉,“感觉把这一年多来熬过的夜全都补回来。”她笑着说。
晚睡综合症患者
晚睡综合症也叫晚睡强迫症,指当一个人习惯了晚睡之后,即使已经做完所有要做的事,身体感到非常疲惫,也不会提前睡觉,总会不自觉地等到那个时间段才睡得着。即使白天困得不能自持,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晚上一定早睡,然而一到晚上又陷入晚睡怪圈。苏苏就是这样一个重度晚睡综合症患者。
“我熬夜已经很多年了。”苏苏说。高中时,功课跟不上,苏苏只能在熄灯之后熬夜苦读。大学以后,虽然不用再熬夜学习了,但是苏苏又开始熬夜看电视,似乎想把以前错过的电视剧、电影一次性补回来,最夸张的一次,苏苏熬了一个通宵,刷完了一部电视剧。“本来只打算看到凌晨一点就去睡觉的,但是看完这一集,还想看下一集,不知不觉竟然看到了天亮。”工作以后,苏苏发现,即使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没什么事了,可以早睡,可她偏偏睡不着,非要等到一两点才睡。“直到我在网上看到‘晚睡综合症’这个名词,我才意识到‘啊,这说的不正是我吗’。”
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苏苏从没把熬夜当一回事,继续肆无忌惮地熬夜。可是因为长时间的晚睡,再加上年龄的增大,苏苏现在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以前熬夜,第二天还能活蹦乱跳,现在熬一天夜,感觉一周都没法缓过来。”苏苏正在尝试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毕竟,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据《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统计,31.1%的90后属于猫头鹰型(晚睡晚起型)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蜂鸟型作息(晚睡早起型),能保持云雀型作息(早睡早起型)的90后只占比17.5%。
《2017全国睡眠地图》显示,超过8成的中国人睡眠时间已不足8小时,近7成人通常在深夜11点以后入睡,且有逾6成受访者表示一周中超过6天都在熬夜。
从熬夜工作、学习、唱K、泡吧,到凌晨3:30发的那些朋友圈,“熬夜”似乎成了一种新时尚。追求这种新时尚,付出的代价不菲——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2017年,某直播平台游戏主播“孤王”因过度劳累而不幸猝死。据粉丝称,该主播从七月开始就把直播时间改为凌晨12点到早上9点,一连数月昼夜颠倒,身体扛不住导致过度劳累引发疾病。无独有偶,深圳IT男张斌在酒店马桶上猝死,死前留下了一张连续多天的凌晨一两点的考勤打卡表。
这些因熬夜产生的悲剧屡屡见诸报端,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为了赚钱、为了玩,熬夜值得吗?也许,现在的你并没觉得熬夜有多大的危害,但是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你的身体会让你明白,为了偿还那些年欠下的睡眠,你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身体是本钱,熬夜需谨慎。珍爱生命,远离熬夜。
熬夜的危害...
1.死亡风险增高。多项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死亡时间是睡眠5至6小时者的近2倍。
2.心脏病、中风及癌症的风险增高。长期熬夜者的血压、心率调节都会呈现较高负荷的态势,血管收缩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也会出现异常:一方面,增加了心脏一过性缺血的可能,一方面也增加了冠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不稳定的风险,可能带来心肌梗死;同时免疫系统对癌细胞有免疫监视作用,正常的免疫系统能将绝大部分异常分化的细胞及时清除,而当免疫监视作用削弱后,就可能出现漏洞,使患肿瘤的风险增加。
3.长期熬夜会使皮肤受损。皮肤休息最好的时间就是在晚上,但是晚上如果晚睡、熬夜会增加皮肤的负担,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皮肤问题。
4.长时间的熬夜会让人变“笨”。长期熬夜者记忆力、反应速度、总体的认知能力都会有明显的下降,虽然进入长期正常作息后,他们的认知功能等问题可以恢复,但至少需要5年时间。
助眠小贴士...
1.洗个热水澡、泡个脚。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可加速血液循环,使更多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2.听轻音乐。当耳朵接收到有规律的音乐节奏传送到脑部,脑电波频率会随之与该刺激产生互引作用。这些身体与脑部的互引作用会使你的心灵放松平静,准备让愉悦的想法替代紧绷的思绪从而促进睡眠。
3.喝杯纯牛奶。牛奶含有氨基酸L-色氨酸,这能提高大脑中一种叫做血清素的化学物质的水平,从而让你的眼皮发沉,产生睡意。
4.管理好手机。睡前玩手机会造成生物钟混乱,引起失眠。因此,睡前一小时应先把电子产品关闭。
5.营造睡前氛围。研究证明,即便是较暗的夜灯也会干扰睡眠质量。因此,睡前应关掉小夜灯、拉好窗帘,为自己营造一个回归自然的“黑暗睡眠”。
不得不熬夜,该怎么补救...
1.一定要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熬夜的时间。
2.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长时间盯着电脑或书本,会让眼睛干涩更疲劳,尽量每30分钟,闭上眼转转眼珠,让眼睛有休息的机会。而持续敲打键盘、鼠标也会让手腕感到不适,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拉拉筋伸展下,放松紧绷的肌肉。
3.补觉不能忘。如果有可能,在白天就预先补觉1至2小时,晚上的睡眠需求就会变少,可以减轻熬夜的痛苦。
4.注重饮食的调理。熬夜工作时,身体的运作状态和睡眠时不一样,会需要较多水分,而且多喝水也可以协助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同时,应该要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C的食物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来补充皮肤熬夜的损耗。
5.多晒太阳。阳光照射可以使人心情变好,不再萎靡不振,对经常熬夜而精神低落、情绪不佳的人有帮助。
@可乐醉了猫:熬夜三年多,半年前我的左耳突然听不见了,而且身体真的很虚,脸色是蜡黄蜡黄的那种,头发也掉得很夸张。熬夜会上瘾,越熬越要命。
@江城:因为都是晚上十二点多睡觉的,早上七点起床上班,一开始还能睡着,但是现在经常躺着就到天亮了没睡,记忆力和反应力严重下降。
@LIAN-莫:我要把那句“女人半夜12点不睡觉不要脸,凌晨两点不睡不要命”贴在床边墙上,以示自己再也不要惯性熬夜了。
@A.I.N.Y:我倒是想早睡啊,每天下班回来困得跟狗一样,吃完饭洗漱完都10点多了,一集电视剧还没看完就12点了,早上不到7点又要起床上班了,为了挣钱生活谁能安心睡着啊!
@寻隐者不遇:抱着手机,基本12点以后,一不留神到2点。
@帝国大厦里住着一位EK:我其实很好奇,偶尔熬夜或者因为工作实在不得不熬夜的别开不谈,熬夜刷微博看剧的是真心觉得自己的身体不会垮吗?作为医学生负责任地说:人的生理机能和器官都是需要休息的,而睡眠是最好的休息。你们现在熬的夜,总有一天会还回来的。当身体真的出现不适的时候,做什么都为时已晚。(黔西南日报记者 舒鹏倩)
晚睡党们,看完这条微信赶紧睡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科普 > &医学/健康 >
熬夜之后再补觉可以补回来吗?
【讯】2月27日消息,加班,是每个公司都会存在的事情。有的比较忙的公司,更是周一到周五熬夜加班累成狗。一般人的习惯是,累了一周了,周末要睡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的。美美地补上一觉更是对着自己加班的犒劳。补觉,睡多久才合适?熬了好几夜,只是补补觉身体答应吗?
熬几夜补一觉就成?身体可不这么认为!
过度补觉更疲劳
过度补觉的感觉和宿醉非常相似,因此家们也把它称为&睡醉&。跟喝醉造成的神经损伤所引起的不舒服不一样,睡醉是因为打乱了生物钟。
人之所以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的生理节律,主要是靠下丘脑中的一团细胞组成的昼夜节律起搏器来控制的。下丘脑是人脑中较原始的一小部分,它还控制着饥饿、渴感以及出汗。当早晨醒来,眼睛接收光线刺激,起搏器收到信号&得知&现在已经到了早上,它就会释放出化学信号,&叫醒&身体的其它细胞。
起搏器的功能是&告诉&我们的身体在一天当中应该如何分配能量。如果在周末睡眠过度,那就相当于你无视了这个生物钟,你无视它,它也无视你,于是细胞的能量分配就完全乱套了,这就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你也许睡到中午11点才起床,但其实你的细胞在早晨7点就开始工作了。这和时差反应的产生原理相似。
过度补觉易致失眠
错误的补觉只会带来更悲催的失眠!周末白天都在补觉,到了周日晚上该睡觉的时间就又不困了,又睡不着了。想尽各种办法催眠,好容易睡着了,周一起来,又是睡眠不足的悲催循环。
睡眠过度可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的风险
由哈佛大学开展的大型&护士健康研究&发现,每晚睡9-11小时的人会产生记忆障碍,而且比坚持睡8小时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心脏病(睡得太少的人风险更高)。而其他研究结果也发现过度睡眠与糖尿病、肥胖甚至是早逝具有相关性。
据研究估计,慢性睡眠过度正影响着全球4%的人口,而引起过度睡眠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想要周末补眠。
周末&恶补睡眠&的效果甚微。而且补觉会造成生物钟紊乱。所以对于那些习惯于工作期间熬夜,周末补觉的人来说,这样做法是不科学的。
你应该珍惜工作日的睡眠黄金期!
底线是6小时
想要睡眠健康,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成年人一般正常睡眠时间为7-9小时,如果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缩短睡眠时间,也要保证睡够6小时。
采用分段式睡眠
如果预计当天会晚睡,最好在午饭后睡半个小时,或者第二天再多睡一两个小时,把头天缺的觉立刻补上而不要拖到周末,采用这种分段式睡眠也有助于补充睡眠。如果感到压力过大的时候可以伸个懒腰,做会愈加放松一下心情再入睡。
周末可适当补觉,但不超过10个小时
一天睡觉超过10小时会改变生物钟,使人再次入睡时会出现入睡困难。
与其在白天补觉,不如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放松心情。多做一些散步、爬楼梯、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这样到晚上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
总之,要想健康漂亮精神爽,就要在平时下功夫,尽量睡好觉,不要指望周末补觉来拯救早已熬坏的身体。熬夜后如何补觉才能更快恢复体力
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在被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了一年多病中日记,日记中就认为熬夜是她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回想十年来,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患上了癌症,开始自学中医,并知道了熬夜直接危害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所有医生都建议人们从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然而,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熬夜是现代人的常态。有的人熬夜是为了工作,有的人熬夜是为了娱乐,无论哪种原因,都无法避免熬夜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如果熬夜不可避免,那么至少要让熬夜的危害降到最低,学会在熬夜后科学补觉,如果补觉方法不当,不但越睡越累,甚至可能补出病来。
1.小睡代替早睡
“小睡”即指每天正式醒来后再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这种方法能弥补睡眠不足问题。
2.白天小憩
医学专家认为,如果人们头天晚上熬夜了,第二天白天补充睡眠能帮助体力和精神的恢复。注意,这个补睡的原则是“小憩”,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这样既能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又不会影响夜间睡眠。切忌深睡,如果睡眠超过半个小时,醒来后很容易有慵懒的感觉;如果睡眠超过2小时以上,因为进入快速动眼期,起来后反而就会觉得更累。
3.分时段睡眠
在熬夜后采取分段式睡眠也可帮助补充睡眠,如预计当天会晚睡觉,有条件者最好午睡半小时,转天再多睡一两个小时,把头天缺的觉立刻补上而不是拖到周末。同时,一定不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睡觉上,一天睡觉超过10小时同样会改变生物钟,还会使人难以再次入睡。
4.周末补觉要适当
平时睡眠不够,选择周末适当补觉也行。不过,周末补觉不能太多,且只是针对短时期的睡眠不足。每晚睡眠时间掌握在10个小时以内,最好是在晚上12点之前到第二天上午10点前,保证睡觉时精神完全放松。
此外,人们还要睡好子午觉,使体内的阴阳趋于平衡,体力自然能很快恢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长期熬夜造成生物钟紊乱后,应该怎么调整,有哪些注意事项?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83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208分享邀请回答10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0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晚上熬夜白天能补回来吗 晚上熬夜白天睡觉会有什么影响(2)
发布时间: 16:07:40
编辑:含薇
现在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常常需要熬夜,那么晚上熬夜白天能补回来吗?晚上熬夜白天睡觉会有什么影响?
每天睡多久合适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专家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专家提醒,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就寝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1小时的方式补觉。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建议:年轻人多习惯熬夜,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易使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等问题。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因此,年轻人最重要是规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4~10岁的儿童每天睡12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睡10小时,甚至8小时就足够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告诉记者,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但她提醒,睡觉时间也不能过长,若超过12小时,可能会导致肥胖。
建议:儿童基本没有睡眠障碍,只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就行。睡前不要吃东西,卧室不要有过亮的灯或较刺激的音乐;最好与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按时睡;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暗示&该睡觉了&。
1~3岁幼儿:每晚12小时,白天两三个小时
幼儿每天夜里要保证12小时睡眠,白天还需再补两三个小时。具体的睡眠时间,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睡眠节律而定,比如有些宝宝习惯在接近中午时和下午晚些时候各睡一觉。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因玩得太兴奋而影响睡眠。有时候,他们进入了睡眠状态,脑子却还在活动;睡着了,还常磨牙、踢被、尿床等。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因此,建议父母在宝宝睡前1小时先给他们洗个温水澡,放松全身;讲个小故事或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等,也有助入眠。
1岁以下婴儿:每天16小时
1岁以下婴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多,大概每天16小时。睡眠是小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因此,睡眠时间必须要保证。
建议:婴儿的睡眠问题大多是由于缺钙、白天受惊吓、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为白天睡觉过多。对此,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钙,科学喂养;还需尽量保证婴儿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间频繁喂奶或换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为小月龄宝宝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宵熬夜第二天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