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的特有疗法,以《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结合中医在漫长实践中的经验得来。夏季由于人体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氧气都达到顶峰,对于寒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利用冬病夏治更能达到特殊的疗效。

哪些疾病最适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统疾病:秋冬容易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非常适宜在夏季进行调理,如中青年常见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慢性鼻窦炎、变异性咳嗽及中老年常见的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外伤导致的关节疼痛,感受风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麻木等。

3、疾病:脾肾导致的不良、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4、健康人群:体虚怕冷、怕风、冒虚汗、低下、易、易疲劳的人群。

很多人只知道冬病夏治的概念,单纯认为夏季多进补就可以,对此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提醒,冬病夏治并不只局限于夏季进补,而是要通过传统的中医治法,针刺、、按摩、拔罐、、药浴、熏蒸、敷贴、汤药、食疗等进行,因此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盲目进补不仅不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过量进补。

中经堂特色“三伏贴”疗法

中医看来,人体的阴阳变化是时刻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化的,人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从立夏到三伏天,人体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旺盛而达到顶峰,此时,人体经络气血相对健旺,经络系统的敏感度较高,同时皮肤毛孔的进一步开放,使药物也易于吸收,这为冬病夏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中经堂特色“三伏贴”疗法,即穴位敷贴疗法,是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利用药物及经络的感传作用,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皮肤腠理开泄,药物很容易通过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三伏贴”疗法。

“三伏贴”疗法因时、因体、因症辩证调理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提醒,中经堂特色“三伏贴”属于季节性疗法,故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的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若想尝试三伏贴疗法,必须注意的具体时间。

除初伏外,另外还要在中伏、末伏,即夏至过后的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行,此阶段阳气最盛,是驱散寒气的最佳时机。选择辛温、走窜、通经、逐痰平喘等中药制成膏药,贴敷部位根据病情辨证选穴,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对各种陈年旧疾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要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坚持三年以上。

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专家提醒:由于“三伏贴”是中药制成膏药,主要是在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方面起效,坚持3年后,可对陈年旧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要想即刻获得显著效果,可辩证后采用点穴顺气、周天药浴、培元艾灸等针对疗法。如果您还有想要了解的情况,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会给您最专业,最详细的解答,或拨打24小时康复热线,与专家一对一详解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大众养生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候正是人们开始的好时候,而冬病夏治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贴三伏贴。三伏贴就是一种膏药,根据个人的、病情等选择不同的,贴在相应的穴位上,从而起到缓解或者治疗某些冬季疾病的发作。那么,大家知道三伏贴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够冬病夏治呢?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所贴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特定的农历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膏药治病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有,然而,三伏贴最早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发疱治疗冷哮。使用方法:以、白芥子、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膏药,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这种三伏贴可以提气,最后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三伏贴为什么能够冬病夏治

三伏贴疗法又名天灸。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易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体质在这一时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在冬天治寒证,就像在雨天晾衣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三伏贴的主要功效为防治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支气管哮喘、等。此外,三伏贴还适合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使用。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甘遂、、作为基本处方,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麻黄、、等。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虚贴方:、、、肉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4、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5、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6、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7、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药物组成: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9、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1、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敷贴,建议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暂不敷贴。

2、敷贴前需清洁皮肤,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发热、吐血者、孕妇勿用;糖尿病慎用。

3、成人可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小儿时间适当缩短。贴药后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取下药贴时,请用温水湿敷后轻轻揭下。

4、患者在敷贴期间饮食宜清淡,尽量不要吃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油腻食物也最好不要吃。

5、患者在敷贴后不要剧烈的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让风扇、空调对着身体吹。

6、敷贴过程中如果出现小水泡,可以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但是如果水泡比较大的话,一定要妥善处理,以防出现皮肤感染。在第一次贴的时候,时间可以不必过长。

}

[摘要]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三伏贴的理论源流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理论,清代医家张璐在其《张氏医通》中记录了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证的医案,可以说是最早将古代天灸疗法与三伏天治疗相结合的临床应用。随着三伏贴越来越普及,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操作规范。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可有些对于三伏贴不了解的人会“盲目跟贴”,所以有必要对于三伏贴的适应范围、禁忌症和异常状况处理再着重强调一下。

1、三伏贴在什么时候贴?

我国自古以来有一种夏季记日方法,即大家熟知的“三伏”。具体计算方法就不赘述了,今年由于特殊性会有两个中伏,也就是说贴敷的日期共有四个:初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8月6日,末伏8月16日。一般每伏的前三天效果最佳,两次间隔相距7-10天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则必须选择每伏的第一天,因为伏日的节点必是庚日。中医学认为天干庚在五行中属金,与肺相通,能更好的对应天时。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资料图)

2、哪些疾病适用于三伏贴?

很多人出于希望治疗宿疾的目的,或是随潮流保健,都会有“我适不适合贴三伏贴”的疑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中对三伏贴的应用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由于三伏贴使用药物的特性,重点在于治疗、缓解和预防寒证疾病。

同样,三伏贴也会有很多禁忌症不宜使用。如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法。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以及特殊部位应禁止贴敷。孕妇和备孕妇女禁止贴敷。热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糖尿病、血液病以及传染病患者都应禁用本法。

三伏贴适用时也应谨慎,孕妇、过敏者等人群不宜采用这种疗法(资料图)

3、三伏贴里都有什么药?

三伏贴的药物组成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是的话也不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概括来讲,药物组成由基本药物和特殊药物(包括通经活络类、刺激发泡类和气味俱厚类药物),加入适当的赋形剂。现下在网上就可以买到现成的三伏贴,一定要注意药物组成的适用病症以及是否由正规厂商生产。

4、三伏贴都贴在哪里?

穴位的选择需要有中医学基础来辨证取穴。每次穴位总数以6—8个为宜,可选用几组穴位交替贴敷。

短时间来讲,每次一般保留4—6小时,老人、儿童和特殊体质者可适当缩短。出现过敏、难耐瘙痒或疼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长期来讲,三伏贴并非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需要至少坚持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6、三伏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和辛辣刺激食物。贴敷后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同时注意局部防水。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和辛辣刺激的食物(资料图)

7、贴完三伏贴感觉痒、发热怎么办?

由于药物刺激作用,局部的皮肤潮红小水泡、微痒、烧灼感等情况均属正常,不需处理。注意保持局部干爽,不搓、抓局部,不涂抹洗浴用品或药品,以防进一步刺激。

8、哪些属于异常的情况?怎样处理?

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应立即终止贴敷。对于局部瘙痒、灼痛等不适,可外涂皮炎平软膏缓解。对于局部皮肤水泡,要防止破损,可外涂烫伤药膏。对于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软膏进行消炎,防止感染。对于过敏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资料图)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教会大家如何自己贴三伏贴,而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对三伏贴有更客观的认识。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贴敷治疗,以冀达到“冬病夏治”的预期疗效。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