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刚出生的宝宝能见光吗十几天开始就光吭哧吭哧的使劲,现

本帖最后由 林小暖 于 21:54 编辑
   这个话题相当大也相当复杂,各个流派的方法都有,而且一个观点就能写出一本书来,因此,我如果想要用较短篇幅来介绍这个问题,就只能有所侧重,而不能顾及全面。我会尽量简洁却完整地介绍有关睡眠训练的各家之言,如果你选择了某种训练方法,建议你可以去买这个方法的书籍来详细参考,这样应该会更加可靠。
   为了鼓励你,先借用《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每个健康的孩子自6个月大都能学会好好睡觉,而且通常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让孩子独自入睡并睡到天亮。”但是同时也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用《法伯睡眠宝典》里的话来说:“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要抱着体谅的心态,耐心的坚持下去。”

   我想再次声明睡眠训练的前提:孩子满六个月(当然有的方法声称可以更早,你可以自行决定),且没有任何身体上的疾病与情绪上的不适(长牙、搬家、换保姆等等);你与孩子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你的家庭关系是和睦健康的,孩子也不会时常感到焦虑或是紧张(否则孩子晚上哭闹也许是为了赢得父母的关爱和注意)。


   另外,睡眠训练需要全家齐心,父母意志力也要足够坚强,并有相当的理智与清醒能判断所有状况;一旦制定计划就要坚持到底,否则半途而废只会让孩子和父母都白受罪。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那么咱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找到孩子睡眠问题的原因:    想要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第一步自然是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美国的超级保姆特蕾西写的那本《实用程序育儿法》,里面有专门的章节。另外,关注宝宝睡眠的草根妈妈@小土大橙子 也对此进行过很详细的穷举排查法的说明,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去她的微博找来看看。我简单列举一下可能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大家可以对照参考,找到原因才好解决。


   缺乏常规程序:作息不规律、入睡前刺激过多(睡前半小时不逗玩尽量保持安静)、错过睡眠时机(学会观察宝宝犯困信号)、醒着时间太长过度疲倦(各月龄孩子清醒时间下文会提及)、运动量不够(导致不够疲惫难以入睡)、没有睡前例行程序(没有从活动到静止的过度,具体下文细说);
   睡眠工具依赖:简单地说,孩子入睡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她醒来时就希望还保持这样的环境,否则就无法入睡。常见的睡眠工具依赖有:抱哄晃悠入睡(相当常见,孩子醒来也希望有人抱着晃)、安抚奶嘴(如果奶嘴掉了孩子就醒来哭闹就是依赖)、过度响应(有时候孩子睡觉时突然哭几声不用着急安抚,他可能自己马上接着睡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睡眠环境而产生依赖,这需要你对照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判断。
   夜间哺乳:其实这也是睡眠工具依赖的一种,只是因为太典型所以专门拿出来说。夜间哺乳过频容易让孩子将哺乳与入睡联系起来,只能吃奶才能睡着;奶量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尿多、醒得更频繁,从而恶性循环;频繁进食刺激消化系统,影响其它身体器官,最终导致身体许多生理节律出现问题,影响睡眠。
   身体原因:胃食管返流(严重吐奶)、肠绞痛(四个月以内的孩子肚子疼莫名大哭)、长牙、发热、湿疹、尿布疹、便秘、营养缺乏(除了生长极其快速的孩子,其它宝宝六个月以内不会缺钙,除非没补充VD。六个月以后的宝宝只要辅食添加得当也不会缺钙)、大运动发展(学习翻身、爬、站、走路等时期都容易导致晚上练习)、大脑跳跃期(20个月以内会有十次大脑快速发育的跳跃期)、肚子饿(如果养成规律作息与喂养就不会有这个原因,具体的规律作息下文会提及);
   环境原因:冷了或热了(摸后颈部判断)、尿布湿了(晚上最好用纸尿裤)、室内光线太强(白天小睡也应该避免过强光线)、睡衣不舒服;
   情绪原因:受到惊吓(有许多土方可以尝试解决受惊吓问题)、换护理人、妈妈上班(回家后应当有高质量陪伴)、分离焦虑(7-9个月比较明显,多安慰陪伴)、家庭不和睦等。
   上面列举的这些原因也许只是一部分,你的宝宝睡眠不好的原因或许能从这里找到症结也或许不能,如果不能,那就需要父母耐心而清醒地接着寻找。如果你能找到不止一种原因,许多原因互相交织,那就先处理最紧要的问题。

建立规律作息的常规程序:    这是所有睡眠训练方法的第一步,但事实上我感觉建立规律与睡眠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养成宝宝的规律作息绝大部分原因都是睡眠问题造成的。有关规律作息,强烈推荐特蕾西的《实用程序育儿法》,那里面介绍得相当清楚。给宝宝建立常规程序,一方面能够让宝宝觉得有安全感,她能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让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日程安排都能够井井有条。这样的常规程序可以给父母带来信心,因为你能理解宝宝,并很快分辨出她的哭声是因为什么原因。


   常规程序可以用一个单词来总结,EASY,E是eat进食, A是activity活动, S是sleeping睡觉, Y是you给你自己一些时间。它的核心是这四件事情的顺序,也就是从一天的开始时,当宝宝醒来后先喂食,然后让他玩一会儿,接下来是睡觉,在这个时间你可以享受自己的时光。
   特蕾西建议,四个月以内的宝宝应当遵循三小时循环的常规程序,四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遵循四小时的常规程序。而当宝宝开始进食固体食物之后,可以在四小时的程序基础上进行调整。宝宝一岁半以后也许上午第一个小觉就没有了,那时候又会变成另一种规律。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而是一套程序而已,不用拘泥于绝对精准的时间,只需要保持相对一致的程序即可。
S:8:30(小睡1.5小时)

E:19:00(如果在生长突增期,可安排19:00与21:00两次密集进食)


E:19:00(如果在生长突增期,可安排19:00与21:00两次密集进食)


E:23:00梦中进食(直到七八个月大或是稳定进食固体食物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新生儿不在此列,他们的喂养和睡觉时间应当先顺其自然,随后再慢慢调整。我也一直赞成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应当按需哺乳,但按需不是一小时吃一次、半小时吃一次,过了刚出生的那几天之后,所有的宝宝都应该能够至少相隔2-2.5小时喂一次,正常都可以调整成为3小时一次。另外,凡事不能走极端,多观察宝宝发出的信号,如果她上一次吃奶吃得不多,那偶尔调整一下是可以的,但注意不要形成“零食鬼”的模式,也就是每次吃奶都当零嘴吃,过一会儿就又要吃一次,这样对宝宝对妈妈都不是好事儿。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母乳是越吃越有,但如果宝宝相隔很短时间就吃,难免每次吃的都不多,这样也容易使母乳的分泌变少;而如果建立相对一致的喂食间隔,会让孩子一次吃得充足,也会给母体需要更多乳汁的信号,宝宝的需要量增加,母乳的分泌就会增加,而分泌量的增加也会使得两次喂食的间隔增加。
   所以,建立常规程序,你不会饿着你的宝宝,反而会因此对这一天宝宝的所有行为表现更加心里有数,生活也能越来越有规律。相反,无限制、无规律的喂食时间,容易造成宝宝饥饿周期的不稳定,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的睡眠,以及整个身体机能的运转。

睡眠总量:   说起睡眠总量,其实没有绝对精确的数字,但一定是有一个大概范围。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几乎一整天都在睡;二、三个月大的婴儿每天睡眠16-18小时;四、五个月大的婴儿每天15-16小时;六个月以上的婴儿每天需要14-15小时的睡眠。


     事实上,每个国家的婴儿平均睡眠时长都会有不同,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与天性,妈妈们还是应当先记录与观察自己宝宝的睡眠情况,并根据她睡醒后的表现来判断她是否已经获得充足的睡眠,然后找到她需要的睡眠总量。

睡眠信号:   每个宝宝在困的时候都会发出自己的独特信号,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些信号,及时让宝宝睡觉,那么,这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儿。然而如果你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宝宝开始变得有些闹、不好哄、或是过度疲倦导致的神经兴奋,那就会是很棘手的问题了,因此,观察并了解你家宝宝的睡眠信号非常重要。


   在最佳入睡时机这个魔幻的时刻,宝宝会有些镇静,有些安静,有点迷离,有点平静。一般来说,许多宝宝都会用揉眼睛、打呵欠来表示困了,也有宝宝会把头埋在你胸前蹭,或是对玩具以及其它的东西不感兴趣,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就一定放下手里的事儿,赶紧让宝宝睡觉吧。
清醒时间:   睡眠信号也需要结合宝宝的清醒时间来看。每个阶段宝宝的清醒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新生儿清醒15-30分钟就会累了(前两周清醒15分钟,后两周拉长到30分钟,后面月龄的清醒时间都基本遵循前后两周这个原则);1个月大宝宝清醒30分钟至1小时就会累了(前两周30分钟,后两周1小时); 2个月大宝宝清醒1-1.5小时就会累了;3-5个月大宝宝清醒1.5-2小时就会累了;6-8个月大的宝宝清醒2-2.5小时会累;9个月以上的宝宝清醒时间可以增加到3小时;18个月以后删除上午那次小睡后,清醒时间会被生活习惯而延长。
   掌握住清醒时间,在宝宝接近清醒时间末期时开始准备让宝宝睡觉,这样的话相信就比较不容易引来宝宝累极了大闹的场面。

小睡安排:   按照每个月龄宝宝的作息规律与清醒时间来看的话,前四个月清醒加睡眠的时间应该是三小时一周期,每天三次小睡,前两次小睡1.5-2小时左右,傍晚小憩40分钟左右;自从三四个月大开始,宝宝白天的小睡也会变得规律起来,由于四个月之后是四小时一周期的程序,也就是说宝宝每次小睡1.5-2小时左右。如果傍晚还会安排一次小睡的话,这次小睡的时间会比较短,大概也就一个睡眠周期,也就是40分钟左右;六个月进食辅食以后清醒与睡眠的周期也许能拉到4.5-5小时,仍然按照喂奶——活动——睡眠的程序即可。


   每次小睡如果超过3小时一定要叫醒孩子,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如果一次小睡不足45分钟必须接着再睡,否则睡眠的修复力相当差(傍晚的小觉不在此列)。
   一般来说,6个月以前的宝宝每天会睡三觉,上午9点左右,下午1点左右,傍晚5点左右;6-9个月的宝宝会开始自动调成两觉,傍晚那一觉取消了,傍晚到晚上入睡那一段清醒的时间能长一些;18个月以后的宝宝会只睡午觉一觉了。

作息养成:   规律作息还是离不开固定时间与程序,白天的规律还是按照“喂奶-清醒-小睡”这样的模式来进行。对于如何养成规律作息,台湾的“瓜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方法:第一步,你可以先花几天时间来记录宝宝每天的作息,观察一下她的睡眠与活动情况;第二步先固定晚上入睡时间;第三步固定喂奶的间隔;第四步固定早上第一次喂奶的时间;第五步固定每次喂奶的时间;第六步固定白天小睡时间。


   而夜晚就是睡觉时间了,理论上来说,最保守的说法也是当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就从睡觉到早上起床不需要一切夜奶(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直接着喂一两次夜奶,但从儿科大夫的观点来看,这样应该是妈妈的意愿大于宝宝的实际需要了),更多的说法是当宝宝六个月之后固定添加辅食之后就可以删除一切夜奶,而从三个月开始晚上可以只吃一顿夜奶即可。
   因此,如果你的宝宝已经足够大,你大可以不必担心她晚上会不会肚子饿,而如果夜奶不再提供,白天孩子也会把需要的奶量补回来。
   另外,几乎所有睡眠专家的建议都是让一岁以内的孩子在七点左右睡觉,一岁以后可以延迟到八点左右。但如果这样的睡眠时间对你们的家庭来说不太现实,比如爸爸回家比较晚,那也可以适当延迟,但一般建议孩子睡觉的时间不能超过晚上九点。
如何接觉:   为了让宝宝能够符合规律作息的程序,白天睡得更长,恢复更好,还需要了解的是接觉的方法。一般宝宝睡眠周期在30-45分钟左右,入睡后30分钟她会从深睡眠转入浅睡眠层面,这时候非常容易醒,不会自己接觉的宝宝就只能一觉睡一个周期,醒了就哭。如果等到宝宝哭了之后再着急抱起来或拍拍给她接觉,有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要想顺利接觉,建议可以在宝宝入睡后,在她平时醒来那个时刻提前几分钟主动走进卧室,把手放在宝宝身上,或是拍拍她,持续几分钟,直到看见她又全身放松下来,慢慢进入深睡眠,过了她平时醒的那个时间,应该就安全了。接觉可以先接几天,等宝宝慢慢适应睡长觉了,也就不用再帮她接觉了。

睡前程序: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每天晚上你洗完澡,穿上睡衣,躺上床,打开床头小灯,随手翻看一本书,慢慢地,睡意就开始来了,你关灯睡觉,一切都发生得非常自然。对于宝宝来说,拥有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也会让她养成一开始做睡前程序就睡意来袭的习惯。


   不管是哪种睡眠训练方法,睡前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结合清醒时间来看,睡前程序就是需要你在发现宝宝困了之后,不是直接把宝宝放倒让她睡觉,而是给她一点儿缓冲的时间,让她从活动状态过度到睡眠状态,睡前程序就是在告诉宝宝:该睡觉了。
   对于睡前程序,《实用程序育儿法》里特蕾西的建议是4s法,也就是:布置环境setting the stage(拉上窗帘,播放音乐等,确保环境安静);裹上襁褓swaddling(大点儿的孩子就穿上睡袋);坐着sitting(抱着她安静地坐一会儿,不要摇晃);嘘拍法shush-pat(把她放进小床,如果她无法平静,可以在她耳边发出嘘声并拍拍她帮助她平静,直到她睡着为止,这方法适用于六个月以前的宝宝,大宝宝只需要把手放在她身上)。
   4s法的前两个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睡前程序,后两者其实已经涉及教宝宝睡觉了,咱们可以后续讨论。另外,经常被用到的睡前程序包括洗澡(晚上睡觉前)、喂奶(晚上睡觉前)、讲故事、唱歌等等。睡前与妈妈多一些亲密的依偎,能够让宝宝不那么害怕一个人睡觉,让她有安全感和信赖感,从而更加容易入睡。
   总之,睡前程序必不可少,而且应当在同样的时间用固定的程序,至少培养一星期等养成习惯之后才能开始进行睡眠训练。睡前程序的目的是让宝宝情绪平静下来,慢慢进入睡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出生的宝宝能见光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