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尿素氮正常肾脏会有问题,是肾脏有毛病吗

摘要: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分别为肌肉中磷酸肌酸和含氮有机物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

  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分别为肌肉中磷酸肌酸和含氮有机物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因潴留而增高。且因其检测快速简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故在临床上常用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来评估肾功能状况。但是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就表明肾功能减退吗?就一定要做血液透析吗?下面就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

  2017年1月9日晚上,本人在值夜班,晚上8点左右由我院重症监护室送来一份急查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标本,晚上9点左右检测完毕,结果为:尿素氮14.85mmol/L,肌酐686umol/L,结果异常,所以我第一时间检查试剂和操作是否有错误,血清标本情况以及仪器状态,在排除实验室误差后,及时联系临床医生确认病人情况以及采血情况时,临床反馈采血规范,患者没有肾功能减退的明显异常表现,因此我建议立马重新采血检测,以防止临床护士采血错误导致该情况的发生,大约半小时后检测新标本,结果与第一次相吻合,这就纳闷了,怎么会这样?临床医生打算次日给该患者做透析,但在次日透析前,临床医生还是很谨慎的,便请教科主任会诊,主任看患者肾功能减退症状不明显,便要求重新采血复查,此时是次日早上8点,与昨晚采血相差12小时,并且是空腹状态,该次生化结果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和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于是临床医生放弃透析,同时也对检验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信任,这就更纳闷了,这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使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真正原因。

  一旦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就一定是肾功能减退吗?就一定要做血液透析吗?

  其实并不一定,肾功中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并不一定就是肾功能不全,其受多种因素影响。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分别为肌肉中磷酸肌酸和含氮有机物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血清尿素氮水平受蛋白质饮食、消化道出血、、尿路梗阻、严重感染、发热、脱水、血容量减少、休克等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或性升高,肌肉组织量和代谢状态是影响血肌酐的主要肾外因素,大量食肉会使肌酐增高,尿路梗阻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可同时按比例增高,异化作用亢进,比如发热、服用类固醇和四环素等、应激状态等均可使血肌酐和尿素氮轻到中度增高。在饥饿、低蛋白饮食、合并严重衰竭、使用利尿药物等情况下会使血肌酐和尿素氮降低。肌酐和尿素氮是常用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因此,高于正常自然会想到是否肾有问题。

  实际上,对于化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首先排除患者有没有肾病的表现和病史?如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最简单的办法就去查尿常规,再做一个肾脏彩超,如果全正常,过去又没有肾病史,说明肾没有病,如果肾没有病,肾就没有受损,肾功能肯定正常,那就再去寻找其它原因。

  本人和我科组长、科主任以及资深同事一起回顾该患者入院以来的其它检验报告以及临床情况,认真研究和分析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真正原因,经过一番努力发现,该患者当天早上刚刚入院,蛛网膜下腔出血,体温38.5℃,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入院前一晚上吃过不少肉,尿量减少,次日肾彩超与尿常规均正常,表明肾脏基本正常,当晚同一时间血B型氨基端钠尿肽原为4125pg/L,明显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该患者79岁,年龄大于75岁的正常值为450pg/L),肌红蛋白轻度增高,肌钙蛋白明显增高,表明该患者有心衰和心肌梗死,但临床心衰表现不明显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胃内容物潜血阳性,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率高达90%,C反应蛋白高达29.58mg/L(正常值为0-10mg/L),降钙素原高达26.21ng/mL(正常值0-0.5ng/mL),这说明该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和细菌感染发生,这一切足以造成患者当时血肌酐和尿素氮一过性升高,心衰和同在,会引起血液流动明显减慢,流经肾的血流量大大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滤过也随之大大减少,再加上其它感染、用药和应激状态等,因此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一过性升高。后经过12个小时的抗心衰抗心梗消炎杀菌治疗,心衰与心梗得到有效改善,感染得到控制,应激缓解,于是血肌酐和尿素氮又逐渐恢复正常。

  本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查寻该患者后来长达半个月的情况,发现该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随着血B型氨基端钠尿肽原、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升高而升高,随着血B型氨基端钠尿肽原、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降低而降低,这充分表明:我们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从而消除了临床医生对我们的怀疑和误会,开始信任我们的检验结果。

  当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时,我们首先要考虑肾脏疾病及影响因素,在排除肾脏疾病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要把化验结果与临床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其它原因,只有找出真正原因才能正确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因此,从该案例中我们明白:检验与临床在疾病的诊治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遇到异常应该及时与临床沟通,积极寻找资料,找出原因所在,我们检验人员比临床医生更容易掌握实验室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我们检验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顺着蛛丝马迹,找到问题的所在,积极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对进一步的检查提出建议,不仅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也使我们与临床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合病史,青年男性。目前血生化检查示肾功能正常。肾功能检查正常。但尿酸属于临界高值,建议注意调整饮食,不吃含嘌呤高的食物。

还有7条医生回复,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
> 肾移植12年,肌酐,尿素氮,尿酸都正常

肾移植12年,肌酐,尿素氮,尿酸都正常

34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肾移植12年,肌酐,尿素氮,尿酸都正常,就是尿蛋白3+,现在正用甲强龙输液两天了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邓秋生 主任医师 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腹部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和骨伤科疾病,擅长中西结合治疗。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是好的表现。说明肾小球滤过的孔径增大了,蛋白质从基底膜滤过,如果不想办法修复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不知道你抗排弃反应的药物还在吃么?建议你去医院看看医生做一些必要的临床检查和治疗。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 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 症状起因:一、由于肾小球的疾病,使肾小球滤过膜或电荷屏障受到破坏,就会有大量血浆蛋白被滤入尿中,而出现蛋白尿,称之为病理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性等。二、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肾小球性蛋白尿外,还有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管及间质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病理状态下,血浆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大量增加,且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进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挤压伤等疾病。肾组织性蛋白尿指肾组织的蛋白质进入尿中或肾组织在病理状态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酐尿素氮正常肾脏会有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