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面髓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怎么治疗

骨折下的髓内钉能做磁共振吗_百度知道
骨折下的髓内钉能做磁共振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时间来看骨折应该已经达到临床愈合可以负重行走练习 建议近期复查一个X线片证实骨性愈合方可完全负重行走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动力髓内钉治疗股骨再次骨折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1142471.htm   股骨骨折在骨科疾病中是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内固定拆除术后再次发生骨折的病例也不在少数,笔者自2005年~2010年通过动力髓内钉治疗股骨再次骨折7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平均35岁。双钢板内固定拆除术后再次骨折5例,记忆钢板内固定拆除术后骨折1例,单钢板加钢丝环扎内固定拆除术后骨折1例。股骨中上段骨折4例,下段骨折3例。至伤原因:跌倒6例,车祸1例。单纯横断骨折5例,短斜型骨折2例。时间都在内固定拆除术后5个月之内。?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平卧于手术台上,患侧臀部垫高。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于大腿前外侧有限切开,显露骨折端。可见髓腔内部有不同程度的骨痂生长,用直径9 mm专用扩髓器从骨折近端向上逆行扩髓,从大粗隆顶点偏内后侧的梨状窝部位穿出,此穿出点即为髓内钉进钉点。再整复骨折端并用持骨器暂时维持复位,为了使远近端髓腔能够在同一生理平面上,则从大粗隆的梨状窝穿入扩髓器向远断端顺行逐级扩髓,直至股骨狭部得到适度扩髓为度,确定股骨长度并选择比最后一次扩髓的扩髓器直径小1 mm的髓内钉,从大粗隆处顺行推入直到股骨远端,并将钉槽朝向股骨外侧,便于打入锁钉。钉尾在梨状窝处留出1.??5~2 cm。安装瞄准器后行近端锁钉固定,对于横断骨折,远端锁钉锁在动力槽的远侧,对于短斜型骨折,远端锁钉锁在动力槽的近侧。最后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验骨折对位和带锁髓内钉位置情况,骨折端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即可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等长舒缩锻炼。第3 天患肢拔除引流管并置CPM机上行髋、膝屈伸锻炼。3周后根据骨痂形成情况及骨折类型酌情下床扶拐逐步负重行走。?   2 结果 ?   术后3月,摄X线片检查,所有病例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线模糊。随访1~2年,骨折均骨性愈合,切口无感染,无断钉现象。髋、膝关节功能良好。?    3 讨论?    3.1 股骨骨折选择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常用方法,也是AO强调坚强内固定的理论产物。其与髓内钉固定不同,髓内钉处于骨干的力学中心,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同时具有与骨干相同的力学行为[1],而钢板固定属于偏心固定,仅与骨干在一个方向上表现出相同的力学行为看,存在较大的应力遮挡和较差的抗轴向压缩性能。双钢板固定需要较多剥离骨折端周围软组织、骨外膜等,对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更大的影响。所以当钢板拆除后的一段时间,由于钢板侧应力遮挡消失,在稍有外力的作用下,极容易导致骨折再次发生。?    3.2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髓内钉主要是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其主要弊端表现为应力遮挡和断钉风险,使有益于刺激骨愈合的轴向压应力传导很少通过骨折断端,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其主要解决方法是变静力型为动力型,即髓内钉固定一段时间后再拆除远端两枚交锁螺钉,使之变为动力型,其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有骨折再次出现旋转或者短缩的潜在风险。?    3.3 操作时注意事项:(1)笔者采用的是远端带有一个约1cm左右的椭圆形锁孔的动力髓内钉,可以通过瞄准器更方便地打入远端锁钉。对于横断骨折,锁钉务必打入锁孔远侧,这样当压应力增加时,锁钉才能在锁孔里滑动,真正的起到动力轴向加压的作用。对于斜型骨折,则根据加压情况,酌情靠近锁孔近侧打入,通过锁钉适当的应力遮挡,可以避免骨折出现短缩畸形的发生。但是对于这一类型的骨折,应当早活动晚负重,避免在骨折愈合之前,锁钉承受较大的压力,发生锁钉折弯甚至断裂。(2)逆行扩髓引出扩髓器时应保持髋关节内收、略内旋位[2],确保沿股骨髓腔轴线扩髓和扩髓器从梨状窝部位穿出,避免扩髓器从股骨颈或者股骨头穿出。(3)远近端锁钉的锁入,可以有效的防止骨折旋转移位和退钉的发生。?    总之,动力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再次横断骨折或者短斜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对骨折形成中轴动力固定,有效的避免骨折应力遮挡和旋转移位,起到纵向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还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练。?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1.?   [2] 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等.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427-428.?   ?   作者单位: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骨伤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蔡喜雨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已有50余年的历史,早在1918年,Hey-Groves最早报告利用金属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为了解决髓内钉抗旋转能力差及易滑出的缺点,1953年德国的Kühts&cher医生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带锁髓内钉,其以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愈合、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肱骨干、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髁间骨折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虽然带锁髓内钉在治疗骨折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依然存在并发症,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同时在对肱骨干、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何种固定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1&带锁髓内钉固定机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内固定物的目的在于将作用于骨折一端的力传导到另一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1]&。它不同于钢板螺钉的偏心式固定,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享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外侧固定,其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髓内钉的抗扭转强度较低,设计结构为闭合断面髓内钉的抗扭转强度只能达到完整股骨的50%,但髓内钉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后能够恢复,仅造成少量骨内的滑动。远端带翼的髓内钉抗旋转能力等同于远端带锁定螺钉的髓内钉。髓内钉固定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其对骨折块骨膜和骨折端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对患者全身影响小。2&带锁髓内钉的选择肱骨干骨折可以保守治疗,采用悬垂石膏、U形石膏、夹板、牵引及功能支架等,骨折不愈合率低于10%,手术治疗适应证为:开放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多发伤、不稳定型骨折、病理性骨折、近端肱骨骨折[2]&。固定方式为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以AO动力加压钢板为代表,其抗旋转、抗弯曲性能强,固定牢固,得到绝大多数医生的认可,认为钢板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但钢板内固定术对手术操作要求&高、创伤大、感染等并发症多,尤其对桡神经的损伤,可达&16%,骨髓炎的发生率为6.9%&[3]&,再次取钢板有损伤桡神经的危险。髓内钉技术使手术创伤降低,保护了骨的血运,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代肱骨带锁钉克服了普通髓内钉轴向不稳定,旋转控制差,需要附加固定等缺点,使骨折固定牢固,失血量小,软组织剥离少,扩髓后相当于局部骨移植,负荷分配均匀,骨痂出现早,术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其能够固定的范围自肱骨头下2cm到鹰嘴窝上3cm,可以选择顺行髓内钉从肩部固定,又可逆行从肘部固定。随着肱骨髓内钉的应用,一些学者总结了肱骨带锁髓内钉的并发症,包括肩部疼痛、骨折不愈合、再手术困难、髓内钉末端部位发生骨折、髓腔细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同时有操作易出现失误、手术时间长、在X线下暴露时间长等缺点,近端螺钉的拧入还有伤及腋神经的危险。Robinson等[4]&对一组3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Seidel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有72%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其中12例为髓内钉钉尾突出于肱骨大结节之上,直接影响肩关节的活动,5例患者虽固定良好,但肩关节功能恢复差,提示手术进针时损伤肩袖。肩袖损伤后出现的冈上肌炎、滑膜囊炎或粘连性是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困难。Fernandez&[5]&报告应用逆行髓内钉治疗51例肱骨干骨折,94.1%的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4例肘关节功能较差,其中3例术前存在臂丛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异位骨化。术中并发症包括: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2例肱骨干骨折,1例进钉点劈裂,1例肱骨髁上骨折。认为逆行髓内钉与顺行髓内钉相比,技术要求更高,进钉点骨折和劈裂可以通过进钉点的充分准备和小心插钉来避免,骨折愈合困难与手术入路选择无关。Blum等[6]&通过对尸体解剖发现,逆行肱骨髓钉由外向内进行锁钉和顺行髓内钉斜行进行锁钉,锁钉远离由内向背侧走行的腋神经主干,并有一段安全距离。然而,当逆行髓内钉由背侧向前锁钉时,锁钉钉头与腋神经的主干邻近,有发生神经损伤的危险。总之,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上肢骨折时倍受争议,肱骨干骨折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在带锁髓内钉技术尚未成熟之前要慎用。股骨干骨折既可选择顺行带锁髓内钉,也可选择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多数作者认为两者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Ricci等[7]&临床观察发现逆行股骨髓内钉组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发生率(36%)明显高于顺行髓内钉组(9%),而顺行髓内钉组术后髋关节疼痛发生率(10%)却高于逆行髓内钉组(4%)。文献报告顺行髓内钉多用于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7,8]&、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同侧胫腓骨和胫骨平台骨折[9]&。对于小转子以下2cm低位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第一代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8,9]&,但对于小转子平面2cm以内的高位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则无能为力。第二代带锁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效果较好[10~12]&。股骨髁上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是最合适的选择,它能对骨折起到有效的固定。多数作者认为逆行带锁髓内钉适用于A、C1和C2型股骨远端骨折。虽然逆行髓内钉在某些特殊病例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然有其不足之处。Janzing&[13]&认为逆行股骨髓内钉在行锁定时,由于下肢肌肉丰富,进行近端螺钉锁定时比较困难。Koval等[14]&在股骨远端固定方面将95°角钢板、逆行髓内钉和顺行髓内钉进行对比,认为95°角钢板的固定强度明显高于逆行髓内钉和顺行髓内钉,顺行髓内钉的坚强程度最小,95°角钢板和顺行髓内钉的疲劳负荷明显高于逆行髓内钉。Thompson等[15]&认为,功能锻炼致钉尾处骨折和内固定失败是新的并发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髓内钉固定稳定可靠,但不应鼓励患者过早,过度地进行功能锻炼或负重行走,特别是在膝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之前。胫骨髓内钉多用于胫骨中段骨折,也可用于胫骨近端和远端骨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发生畸形愈合。Lang等报告84%患者发生畸形愈合,1/2的病例骨折端有25px的移动,1/4固定失效,Mosheiff等报告常规对腓骨进行固定后,胫骨远端骨折比胫骨近端骨折有更好的疗效。3&扩髓与非扩髓正常皮质内2/3的血供来自于髓内血管,外1/3血供来自骨膜血管,无论扩髓与否髓内钉都会干扰骨内膜血运,扩髓可以插入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断钉率,同时扩髓可产生大量具有骨诱导作用的骨碎屑,利于骨折愈合。研究表明非扩髓髓内钉术后骨内膜血运恢复迅速,扩髓会损害滋养血管与骨内膜血运,但血管可沿髓内钉的腔隙再生[16]&。扩髓也可以使周围软组织肌肉血循环增加,从而促进骨折愈合[17]&。扩髓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增多,增加了感染和栓塞的机会,对开放骨折、多发伤、复合伤等要慎用。Pape等[18]&认为合并钝性胸部创伤的患者即刻行股骨干带锁髓内钉固定,特别是在扩髓后因髓内压力的增加,血管内的骨髓栓子数量增加,易发生肺栓塞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非扩髓髓内钉与扩髓髓内钉相比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能够更少地干扰骨内膜的血运。而扩髓的优点:a)扩髓后置入的髓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b)扩髓后可应用直径较大的髓内钉,增加了髓内钉的强度,降低了断钉率;c)扩髓后骨碎屑可以诱导新骨形成,利于骨折愈合[19]&。2003年Canadian骨创中心报告了224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病例,非扩髓组不愈合的相对危险度比扩髓组大4.5倍,非扩髓组不愈合率显著增加&[20]&。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支持扩髓治疗。是否在胫骨髓内钉治疗中采用扩髓技术,目前意见尚未统一。国外文献在比较扩髓与非扩髓的疗效时,未能说明哪种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只是多数认为应用非扩髓髓内钉固定,骨愈合时间延长,同时断钉的可能性增加[21~22]&。尽管有报道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学者仍建议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或外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Duwelius等[23]&建议将非扩髓髓内钉用于治疗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骨折,而将扩髓髓内钉用于没有明显软组织损伤者。4&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骨折可以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也可以在X线监视下闭合完成。对于新鲜骨折,切开与闭合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切开复位的骨折愈合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延迟愈合和感染相对多见,而且切开复位进一步破坏了骨折端的血供。所以我们主张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但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相对较难,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可能性大。可利用牵开复位器复位,或于骨折平面做小切口撬拨复位,以便穿过导针或主钉,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干扰。对于闭合复位失败、骨块翻转或刺入周围组织以及移位较大的骨折块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复位,以利于骨折愈合。Hen-ry[24]&报告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18例,对比闭合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植骨例数少、不愈合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更好、不增加畸形愈合率。闭合复位髓内钉技术结果优良。当然所有报道闭合复位髓内钉的作者均指出,其比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更复杂。5&静力固定与动力化所谓静力锁定动力化就是去除近端或远端所有锁钉,通常在6~12周进行。许多医生发现采用静力锁定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和胫骨骨折患者中无一例需行动力化,而且愈合率很高。Brumback前瞻性采用静力锁定Russell-Taylor髓内钉治疗100例各型股骨干骨折,仅2例需要动力化来促进愈合。此外,Brumback还报告静力锁定髓内钉取出后没有产生再骨折的病例。静力锁定髓内钉能产生非常小的应力遮挡。因此,当前多数医生不常规行动力化,除非骨折在6个月内没有愈合。Wolinsky等[25]&回顾分析了551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静力固定,骨折愈合率高(98%),不愈合、畸形愈合、感染和断钉率低。不同部位长骨骨折术后在正确指导下负重和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Arazi等&[26]&认为WinquistⅡ、Ⅲ和Ⅳ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扩髓髓内钉静力固定术后早期负重安全有效。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负重主要取决于固定的稳定性和骨折类型。对于WinquistⅢ~Ⅳ型术后6~8个月未愈合者,通常采用原位植骨或更换闭合扩髓髓内钉并动力化,但可能造成肢体短缩或畸形愈合。动力化可以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手段。因其可能导致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不推荐常规进行。6&并发症及处理6.1&骨折不愈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多种多样,分析原因可能有:a)骨折端软组织嵌夹;b)横断骨折断端分离;c)患者年龄较大;d)开放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局部血运破坏严重或感染;e)髓内钉固定不牢固;f)合并或其他消耗疾病。但多数学者认为骨折端分离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应避免过度牵引,在锁钉前要保证断端解剖复位。6.2&感染&早期认为开放骨折是髓内钉的禁忌证,特别是扩髓后感染率可高达24%[27]&。开放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取决于软组织的损伤状况和污染程度以及软组织的处理方式。Fairbank等&[28]&报告较细的髓内钉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其认为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相对较差,骨断端有微动以及空腔残留,易于细菌生长。采用扩髓和有限扩髓固定,不仅可提高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同时能避免死腔的产生,对于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的患者,彻底清创后行一期有限扩髓内固定。并于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开放骨折8h以上者一期清创行外固定架或骨牵引制动并使用抗生素,伤口无感染迹象时,二期行髓内钉固定。一旦发生感染,应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如有脓腔,应积极切开引流,如感染仍不能控制且髓内钉固定失效,应取出髓内钉使用外固定架或石膏固定。Zych等[29]&报告治疗20例髓内钉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治愈率达90%。他们提出要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的严重程度、X线改变、骨愈合的状况、固定的稳定性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治疗方案。&6.3&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Ganong&[30]&报告长骨骨折FES的发生率为23%,其中75%发生于股骨骨折患者,19%发生于胫骨骨折。闭合骨折时&FES多见,可能与开放骨折髓腔压力较低,髓腔内排&至体外有关。Coles等&[31]&研究表明扩髓与非扩髓对肺通气功能无明显影响。脂肪栓子进入肺后有亚临床症状或无症状,当患者合并休克、肺挫伤或其他脏器损害时,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所以扩髓时手法要轻揉,切忌用力过猛粗暴操作,目前诊断FES仍采用Gurd1974年提出的标准,待确诊后再予以治疗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因此,FES的早期诊断是关键。诸如原因不明的发热,术后血小板明显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6.4&邻近关节疼痛&髓内钉的置入至少会涉及1个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甚至关节囊。胫骨平台关节面由内外侧半月板覆盖,半月板前缘有膝横韧带连接,胫骨结节上方至此处形成一安全区,髓内钉在此区域内置入相对安全。此安全区范围较小,如置钉点太靠上或应用较大直径的髓内钉,可引起关节内结构的损伤,造成术后膝关节痛。仲飙等[32]&通过随诊发现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约30%的患者存在膝关节痛,并证实手术入路与该并发症无直接关系。股骨髓内钉治疗术后约有5.5%发生髋部疼痛。髓内钉近端突出及异位骨化是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Furlong[33]&证实股骨髓钉固定后扩髓组髋关节外展肌异位骨化明显高于非扩髓组,特别是扩髓时产生的骨屑可能是该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在扩髓过程中应给予持续的吸引器吸引,置钉后彻底冲洗,髓内钉尾端应保持在25px以内,可有效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肱骨髓内钉术后并发肩部疼痛和功能受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髓内钉近端突出,近端锁钉刺激以及肩袖受干扰等所致[34]&。手术时使髓内钉钉尾全部进入肱骨,远近端锁钉固定牢固,术后早期适当功能锻炼,配合理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6.5&医源性骨折&刘威等&[35]&报告129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中并发医源性骨折24例。术中应注意:入钉点选择不准确会导致股骨颈或股骨近端骨折;扩髓不可强行推进;扩髓入口应与进钉方向一致;髓内钉插入远端时忌用暴力。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具有良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四肢长骨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粉碎性骨折,具备钢板不可比拟的优势。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新鲜长骨骨折应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陈旧骨折切开复位、静力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情选择是否扩髓、合理指导负重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7:41
蔡喜雨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蔡喜雨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蔡喜雨大夫提问
蔡喜雨的咨询范围:
骨科微创技术、显微外科技术。
蔡喜雨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创伤骨科好评科室
创伤骨科分类问答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
□ 赵杰 张兴胜 杨晋龙 王学云 王彦科
摘 要: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以来,应用切开复位逆行扩髓顺行穿针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33例35侧股骨干骨折,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乡宁县人民医院,山西 乡宁
042100)【关键词】& 骨折
&&&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以来,应用切开复位逆行扩髓顺行穿针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33 例35侧股骨干骨折,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 例35侧,男24 例,女9 例;年龄20~68 岁,左侧17 例,右侧18 例。致伤原因:煤矿砸伤16 例,交通伤10 例,高处坠落伤7 例。骨折部位:中上段12侧,中段9侧,中下段14侧。其中双股骨干骨折2 例。骨折类型:横形及短斜形12侧,长斜形及螺旋形8侧,粉碎性骨折15侧,其中多段骨折2 例。合并脑外伤3 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2 例,合并血气胸1 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 例。开放性骨折均在伤后4~8 h内手术,闭合性骨折在伤后1~14 d内手术。33 例患者均采用静力型固定。
&&&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消毒,铺单。取以骨折为中心股外侧切口,分离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对大段粉碎骨块直视下复位,钢丝捆扎,尽量使其变为简单骨折。行骨折远端扩髓,紧贴骨折近端髓腔外侧壁逆行扩髓,至出大粗隆梨状窝。扩髓从8 mm开始,以后逐渐扩大,直到插入合适的髓内针为止。大粗隆顶点向上行直切口,显露大粗隆梨状窝,扩孔器扩大此处入口,在导针引导下置入髓内针,复位骨折断端,将该针继续插入骨折远端,针尾平大粗隆顶点,对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断端用钢丝捆扎。瞄准器引导下先锁最远端1枚锁钉,将导钉自髓内针尾部插入,探测锁钉是否正确,然后由远及近依次锁钉。术后第1天开始下肢主动肌肉锻炼,1周后即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2周左右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并逐渐从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10~12周拍片复查有骨痂形成,取出近端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严重的粉碎及下段长斜形骨折则要等到骨折基本愈合后才可完全负重。
&&& 2& 结&&& 果
&&& 33 例患者全部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骨性愈合且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30 例,临床愈合2 例,骨折延迟愈合1 例,经取出上端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3个月后骨性愈合。有1 例在去除带锁髓内针1个月内由于摔倒发生再骨折。本组无感染,髓内针无折弯和折断,无畸形愈合及伤肢短缩。33 例患者均经锻炼和康复治疗,髋、膝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
&&& 3& 讨&&& 论
&&& 3.1& 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特点& 以往传统股骨干骨折多选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或普通梅花针内固定。由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大、切口长、软组织剥离多,骨折端血运破坏严重,且钢板弹性模量远远大于骨皮质弹性模量,负重时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导致钢板下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愈合。加上钢板内固定属偏中轴固定,钢板所承受的弯曲应力较大,故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时屡有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再骨折等。梅花针内固定因梅花针位于髓腔内与髓腔接触面大,强度分布均匀。在负重时可刺激骨痂生长,但由于梅花针控制旋转能力较差,易造成断端间旋转移位,仅适用于股骨中1/3骨折,且固定强度较差,往往无法早期负重,对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弯曲、折断等失败病例时有发生。交锁髓内针手术创伤小,骨折端的血液循环破坏少,由于内固定时通过髓腔并固定在股骨中轴线上,作用力分散在整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经髓内针两端的锁钉使骨折的骨干从上至下形成一体,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防止骨折远近端的侧方、成角和旋转移位。同时,交锁髓内针是一种弹性固定,可增进骨折断端间的应力,刺激骨痂生长,有利于早期下地行走,促进骨折愈合,近十余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经典的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技术是闭合复位,c型臂监控下穿针和锁钉,但在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缺乏c型臂影像增强设备及骨科牵引床,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逆行扩髓顺行穿针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33 例35侧股骨干骨折,获得了满意疗效,通过临床总结共有以下体会。a)切开复位,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尽量少地剥离骨膜,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段血运情况。可以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要求;可以逆行扩髓,在卵圆窝精确的找到进针口,避免顺行扩口可能造成的小粗隆或股骨颈骨折;可降低髓内针穿放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x线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辐射。b)远端锁钉。远端锁钉可因髓内针进入髓腔后变形而使瞄准器失去准确性,不易锁定。文献报道远端锁定失败率高低不一,高者可达到29.1%[1]。本组33例35个股骨中有24 例放置顺利,8 例放置困难,经找到原因并纠正后放置成功,1 例放置失败,经换髓针重新放置成功。我们体会到只要正确连接使用瞄准装置,适当过度扩髓,确保压杆压在髓内针上,即可顺利放置远端锁钉。为了减少锁钉锁入困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术前应认真检测瞄准器械是否因多次使用而变形,瞄准器械之间连接是否紧密,在体外通过连接所选髓内针能否通过瞄准器械顺利将锁钉锁入孔中。本组有1 例无法锁入远端锁钉,去除髓针在体外通过连接也无法锁入,通过更换髓针而顺利锁入。(b)适当的过度扩髓,减少髓内针插入阻力进而减少髓内针变形,髓腔可扩大到超过所选髓内针直径1.5~2 mm。虽然扩髓可引起骨内膜血循环破坏,但这种损害是暂时的,最终不影响骨折愈合速度[2]。扩髓可以使髓腔变直、增大,可使用相对较粗的髓内针,极大地提高了内固定强度,增强了骨折端的稳定性。同时,扩髓后的骨碎屑可以诱导新骨形成[3]。(c)安置远端锁钉的关键是远端瞄准器上的髓内针压杆必须准确固定压在髓内针上。为了保证压杆准确固定压在髓内针上,应充分显露股骨远端前侧皮质,皮肤切口不必过小,必要时可扩大至5 cm。套筒应位于股骨中央与皮质紧密接触,勿有软组织夹入;在钻透前侧骨皮质后压杆与髓内针远端凹面之间相碰可产生清脆的金属撞击声,若感觉不到,可通过用粗钻头将前侧皮质骨孔扩大至直径约6 mm,直视到髓内针远端凹面后将压杆压在髓内针上。在安装压杆时,应由助手扶住整个瞄准器,防止由于重力作用使整个装置下沉,使髓内针外旋,在明显外旋时容易使压杆滑脱而使锁钉安装困难。(d)由远及近一次锁钉,每锁一钉后用导针经空心髓针探测,通过探测深度或听及金属撞击音后证明锁钉成功。本组8 例放置困难都是因为压杆不能很好压在髓内针上引起,通过调整后锁入成功。
&&& 3.2& 注意事项& a)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适用于小粗隆以下,膝关节间隙9 cm以上的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4]。对于股骨远端骨折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针治疗时应慎重,由于髓内针跨越骨折线距离过短,且由于锁钉孔过于接近骨折线,难以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局部不稳定产生移动可以使骨折处髓内针产生反复应力作用,导致髓针断裂或骨折移位,bucholz等建议[5]骨折远端第一枚锁钉孔距骨折端至少5 cm。b)在插入髓内针时,钉尾平齐大粗隆,避免髓针插入过深或者尾部过长,以使近端锁钉经大小粗隆固定。c)远端锁钉应穿过对侧骨皮质2~3个螺纹,若锁钉过短,失去对侧骨皮质的咬合力,术后早期即可发生锁钉松动或退出,造成短缩或旋转畸形。锁钉过长,对内侧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疼痛,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d)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若有骨痂形成,则可取出近端或远端的锁钉,由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型固定。一方面有助于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应力遮挡效应造成断钉和拔针后二次骨折。本组有1 例,取内固定物后1个月内由于摔倒再骨折,因拒绝取出锁钉引起。e)带锁髓针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动、负重,但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多段骨折、下段长斜形及螺旋形骨折,术后应严格限制负重,不能过早改为动力型固定,应视骨痂生长情况来定,否则可能导致锁钉断裂或肢体缩短。
&&&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切开复位,适当过度扩髓,正确使用好瞄准器,在基层医院缺乏c型臂和牵引床的情况下,也能应用好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
【参考文献】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