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大肚腩怎么样减掉还未凸起,为什么已经陷入了中年

90后肚腩还未凸起 就已经陷入中年危机_发现频道_中国青年网
|||||||||||||||||
&>>&&&&&正文
90后肚腩还未凸起 就已经陷入中年危机
  在电影《情圣》中,男主角是一名幻想出轨的中年男。
  在社交上,他们喜欢一边盘手串一边高谈阔论,以前泡过“国观”,现在读着“占豪”,就以为自己上通天文地理,下晓国际外交;
  在家庭和情感里,他们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
  在兴趣上,他们喜欢看《罗振宇60秒语音》《罗永浩相声》《晓说》等中年男人的内容创业项目,并喜欢在朋友圈歌颂青春、诗意和远方,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感动。
  然而中年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追随“诗和远方”,如果“诗和远方”不能赚钱,它就成了笑话。老罗的相声曾经带给中年人锤击般的激励,是中年人撸了又撸的心灵鸡汤。后来老罗做手机栽了跟头,他们就开启了群嘲模式。一位互联网诗人赋诗吐槽:“我们要以罗老师为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吹牛逼。”
吹过那么多牛,依然过不好一生。
  当一个个中年人在酒桌上唾沫横飞地谈古论今,反倒显出了他的可怜。人生如一场无厘头的喜剧,人前越是笑容满面,人后越是可悲可叹。2015年秋,一篇署名为“姜文”的文章《狗日的中年》在网上疯狂刷屏,作者系统地描述了40岁的“中年危机”: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中年人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作者是否导演姜文本人已经不重要了,从这段话中,40岁的中年看到了自己的样子,20岁的青年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两年后,90后才发现这种危机其实和年龄无关。
责任编辑:夏晗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90后肚腩还未凸起 为什么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
来源:综合
作者:新周刊
原标题: 90后肚腩还未凸起,为什么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
你“中危”了吗?图/视觉中国
  原标题:90后肚腩还未凸起,为什么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
  有人如此吐槽中年人:“油腻!广东人基本上不吃中年男人了!”中年们怎么成了过街老鼠啦?青年人敌视的不是中年人,而是中年人面对的危机。
  文/周作鬼
  最近,中年人无端端地被黑了一遭。
  一些90后年轻人,自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早早地患上了中年危机,而且病症愈演愈烈,大有到了末期癌症的节奏。
  “捂脸”是他们的表情,生活中所有的“丧”都藏在里面;瘫是他们的姿势,恨不能陷入沙发里直到世界末日;怼是他们的态度,怼天怼地怼自己才能让死奄奄的自己恢复生气。
  90后不需要心灵鸡汤,需要的是大功率激光枪,一言不合就发射丧能量。
  现在轮到中年人了,所有90后都不愿意被归为“中年人”。在青年人的眼里,“中年人”不再是一个中性名词,它意味着职业危机、生活压力以及人生只剩下一种可能性的精神困境。
所有90后都不愿意被归为“中年人”。图/视觉中国
  从黑中年人,到可怜中年人
  追究起来,中年人被黑源自于近年网络上对男权的批判,而中年男人是其重灾区。在价值观上,中年男人遭到了广大女性的扒皮和狙击,进而连累到整体男性被冠以一种以性别划分的神经症――“直男癌”。
  网友对中年男的厌恶,是审美意义上的彻底鄙视。网红张大锤以研究中年人而知名,他曾在微博上询问网友,中年男人的恶心之处有多少?点赞最高的第一个回答是:“油腻!广东人基本上不吃中年男人了!”
  男人如果有以下这些令人厌恶的特点,就可以被认为“中危”了:
  在外形上,他们往往不修边幅,却以为自己是窦唯,挺着个大肚腩还能有那么多迷妹;
在电影《情圣》中,男主角是一名幻想出轨的中年男。
  在社交上,他们喜欢一边盘手串一边高谈阔论,以前泡过“国观”,现在读着“占豪”,就以为自己上通天文地理,下晓国际外交;
  在家庭和情感里,他们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
  在兴趣上,他们喜欢看《罗振宇60秒语音》《罗永浩相声》《晓说》等中年男人的内容创业项目,并喜欢在朋友圈歌颂青春、诗意和远方,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感动。
  然而中年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追随“诗和远方”,如果“诗和远方”不能赚钱,它就成了笑话。老罗的相声曾经带给中年人锤击般的激励,是中年人撸了又撸的心灵鸡汤。后来老罗做手机栽了跟头,他们就开启了群嘲模式。一位互联网诗人赋诗吐槽:“我们要以罗老师为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吹牛逼。”
吹过那么多牛,依然过不好一生。
  当一个个中年人在酒桌上唾沫横飞地谈古论今,反倒显出了他的可怜。人生如一场无厘头的喜剧,人前越是笑容满面,人后越是可悲可叹。2015年秋,一篇署名为“姜文”的文章《狗日的中年》在网上疯狂刷屏,作者系统地描述了40岁的“中年危机”: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中年人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作者是否导演姜文本人已经不重要了,从这段话中,40岁的中年看到了自己的样子,20岁的青年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两年后,90后才发现这种危机其实和年龄无关。
演员范伟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里饰演一名年过不惑的父亲。
  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危机却扎实存在
  对于年轻人患上中年危机的说法,《新京报》曾刊文回应:“所谓&90后中年危机&,只是个伪命题,更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塔。它由一个个焦虑的个体搭建起来,也将在现实的洪流到来之时被冲刷干净。”
  这是一段令人疑惑的解释,个体的焦虑恰恰是来自现实的洪流,后者又如何冲刷掉个体的焦虑?除非是世界末日吧。
  历史学家孙隆基说,中国文化在代际关系上有两种倾向:
  一是“儿童化倾向”,由于慈母百般纵容,而严父又往往把子女当儿童来管教,导致中国子女成年后仍然不能在精神上断奶,人格上发展也不健全,即现在所谓的“妈宝”和“巨婴”;
  二是“老年化倾向”,孩子从小就被教以安身立命的儒家伦理、人情世故的处事之道,一成年即肩负成家立业的家庭使命,一步入社会就要假装老成(因为社会普遍信任老年人)。“因此,中国人称呼人,不是&小张&&小李&&小孙&,便是&老张&&老李&&老孙&。”
老舍有一部作品便叫《老张的哲学》。
  现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人情世故催人老的,是工作带来的压力。为了应付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们不得不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加班中。美国社会学家C.莱特?米尔斯说,现代白领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脱节的工作侵占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深夜与周末成了他们仅有的闲暇时间。
  “为了用钱买回每夜和周末的&快乐&,人们每一天都在一小块一小块地出售自己。&&他们通过闲暇来摆脱工作中永无休止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来销蚀生活的枯燥。”所以才有《25:00》(新周刊141期),才有《下半夜的中国人》(新周刊392期),才有一个个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90后。
  中年人的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人的危机却是扎扎实实地存在,它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打拼的人的头上。
中年危机常常表现为职场危机。图/视觉中国
  “中年危机”常常只是一个吐槽
  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国家近日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将青年的年龄范围限定为14-35周岁。重新划分青年与中年的界限,显然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青年人可以自称自己得了“前中年危机”,过了中年之后又有“后中年危机”。
  所以,“中年危机”这个提法并不十分准确,毕竟谁的人生从头到尾不是一场危机?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危机。
  对个人来说,“中年危机”常常只是一个吐槽,该工作时还是会全力以赴,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生活梦想。“中年危机”背后的现实可能让你得不到很多东西,“就像被洪水卷走时,为了活下去必须舍弃行李与衣物一样,虽然失去了很多东西,至少没有完全失去人生”。(伊坂幸太郎语)
  就社会而言,只要记得《热风?随感录》里的一段话: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无论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责任编辑:朱鹏英 UN603)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没房、没车、没对象!90后的肚腩还未凸起,就已陷入“中年危机
没房、没车、没对象!90后的肚腩还未凸起,就已陷入“中年危机
(本文为PPTV聚力财经原创出品)最老不过27岁的“90后”天天将“中年危机”挂在嘴边,真的是矫情么?“90后的中年危机”,这个话题早已不算新鲜。几个月前,一则“92年生人已步入中年”的新闻,将“90后的中年危机”一度推上了风口浪尖。事实上,无非是一些自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90后,整天吵吵嚷嚷地喊着,自己患上了所谓的“中年危机”。而且病症愈演愈烈,大有到了末期癌症的节奏。“捂脸”是他们的表情,生活中所有的“丧”都藏在里面;瘫是他们的姿势,恨不能陷入沙发里直到世界末日;怼是他们的态度,怼天怼地怼自己才能让死奄奄的自己恢复生气。本以为,时隔几月,这个话题早已散了热度。而最近知乎上一个有着300万次浏览、2万人关注的热帖——“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开始担心中年危机”,将这个话题,重新又送到了我们的眼前。在大家的回答中,表现出了一致的躁郁:行业差异越来越大,高薪形态过于集中;除了金融和IT的行业都看衰;工作不咸不淡,辞职不敢,转型怕晚;前浪尚在兴风弄潮,后浪已然接踵而至;即便行业稳定、个人勤奋、升职有道,在房价面前也会瞬间失去斗志,同时还要承受身边拆二代的一百万点暴击;十年后能解决居有定所,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达到体面的生活状态是mission impossible;在上海拥有两套房失业后,立陷财务危机的“中产家庭”,很可能就是你的未来写照;......有人说:比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更可怕的是,一眼根本就看不到头!巨大的生活压力,让最老不过27岁的90后,就这样了陷入了“中年危机”的死循环。1在中国,大家还没年轻过就感觉自己“老”了西方,中年危机一般发生在45-64岁,表现为由年龄变化、事业停滞、婚姻转淡、子女离巢而引发的虚无感。所有90后都不愿意被归为“中年人”。在青年人的眼里,“中年人”不再是一个中性名词,它意味着职业危机、生活压力以及人生只剩下一种可能性的精神困境。而在中国,很多人感觉,自己还没年轻过就老了。我们从小树立起“勤能补拙、勤劳致富”的三观,不断被现实给推倒重来。无数过来人经验告诉我们:时运比努力更重要,一旦错过风口,变将永世不得翻身。对于初入社会的90后来说,这样的现实,尤为残忍。相较于于上一代的诗和远方,90后的“苟且期”来得更早些。从前一直觉得自己还只是个孩子,但毕业后的短短几年内就不得不快速搞定事业、婚姻、住房三件大事,这是比好歹有套房产垫底儿的70后和80后都更为严酷的生涯。曾经长辈们找你聊人生、聊就业,转眼变成了聊对象、聊房子。每个人都在两三年里突然开启了加速模式,从二十三四岁到二十六七岁,不超三年的跨度连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2月入多少,才能养活一个家?前一段时间,一则新闻火了: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一个月入三万的女白领,她家五年级的女儿一个假期的花销为:20000(美国游学)+5000(保姆)+2000(钢琴)+2000(游泳)+6000(英语、奥数、写作培优)=35000!月入3W,少吗?不少,这已经是上海市平均工资4.7 倍,是全市前 3.5% 的存在。月入3W,多吗?不多,尤其是这三万全来自于主动收入,一日停工就断了粮饷。从前,车马很慢,人的一生很长,30岁当不上经理,40岁当不上总工,一样可以熬到退休拿工龄工资。如今,四万亿救市已成往事,中国已经到达一个微利的慢发展阶段——传统行业一再贬值,直到一文不值,很难有新的机会让你施展拳脚。大多不在风口上的行业年薪10万20万已经顶到天花板,房价已经上天,而工资增长的空间所剩无几。即便是20出头的年纪,想要找到一条劳即所得的稳定上升之路也是不易。高密度的竞争直接将规划无力的1/4人生危机和一地鸡毛的中年危机合二为一。工资被一茬一茬割韭菜般的后生晚辈倒挂,可以预期的是出局的日子一定会比想象中更快降临。80、90后见证了市场的巨变,他们深知风向变化之快,时不我待。而初入社会,迷茫的90后,只能听别人吵吵着,买房、炒股,急匆匆地成为了“被套牢的最后一代”。3大肚腩可避免,“中年危机”却扎实存在针对90后年轻人患上中年危机的说法,《新京报》曾刊文回应:“所谓‘90后中年危机’,只是个伪命题,更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塔。它由一个个焦虑的个体搭建起来,也将在现实的洪流到来之时被冲刷干净。”这是一段令人疑惑的解释,个体的焦虑恰恰是来自现实的洪流,后者又如何冲刷掉个体的焦虑?老舍有一部作品叫《老张的哲学》。现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人情世故催人老的,是工作带来的压力。为了应付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们不得不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加班中。美国社会学家C.莱特·米尔斯曾说过,现代白领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脱节的工作侵占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深夜与周末成了他们仅有的闲暇时间。“为了用钱买回每夜和周末的‘快乐’,人们每一天都在一小块一小块地出售自己……他们通过闲暇来摆脱工作中永无休止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来销蚀生活的枯燥。”所以才有了一个个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90后。中年人的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人的危机却是扎扎实实地存在,它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打拼的人的头上。4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又热爱生活?人生是什么?王小波曾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槌的过程。不管大家如何嗟叹,市场也无法回到四万亿之前的时代了。在密集竞争的时代,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我提升。不管情愿与否,90后都只能做好在缺乏安全感中度过一生的准备。在现实的压力下坚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好,在社会的大潮中迷失方向也好,在享受着或者留恋着青春也好,年龄本身只是干巴巴的数字。90后的“中年危机感”或说是“中年焦虑”本身就具有两面性,适度焦虑,也就是俗话说的“凡是预则立”,能不断激励我们,让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挑战未知、实现自我价值。不过人不应该被自己的情绪所奴役,不能让焦虑影响了理智,更重者伤及身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判断自己焦虑的来源,及时调整,别让情绪绑住了自己向前的脚步。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申明:本文为PPTV聚力财经(ID:JuliFinance)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为保护原创权利,必追究到底。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无需授权。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微信后台联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提供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最新文章每日必读APP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主办
爆笑指数破表!日本默剧《加油!少年》北京欢乐开演
发布时间: 09:41&&来源:消费日报网&& 浏览量:
& & & &5月20、21日,由北京微光盒子文化有限公司引进的《加油!少年》舞蹈肢体喜剧在北京市朝阳区东方梅地亚中心B座3层M剧场欢乐开演。两位非典型的日本青年,以各种出其不意的奇思妙想和看似不经意、实则设计巧妙的魔性桥段,刷新了观众对于儿童剧和默剧的理解,更突破了以往典型的喜剧表演形式,把观众逗得爆笑连连。
& & & &你可能想知道的:
& & & &GABEZ是谁?
& & & &2007年,拥有10年舞蹈职业生涯的Masa和Hitoshi成立了GABEZ组合,到今天已经成为日本顶尖的默剧表演团体。GABEZ组合的表演将舞蹈、杂技、哑剧、喜剧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被誉为&舞蹈与寂静的戏剧&。
十年来,GABEZ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台湾、新加坡、韩国、苏格兰、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法国、意大利&&当然也包括日本各地,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剧场的舞台,无论观众的年龄、语言、文化背景,都会被他们的纯真打动,被他们的欢乐感染!
& & & &剧情?
& & & &Masa和Hitoshi,生活中的两个大男孩,舞台上的两个小淘气,总是在舞台上&吵吵闹闹&,&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小小状况,舞台表演纯真、幽默、活力四射、充满想象与创造力&&
& & & &关于《加油!少年》的故事:
& & & &两个逗比的日本青年,为什么坚持在大雨里表演?
& & & &一个月前,Masa和Hitoshi带着自己千锤百炼的作品&&爆笑亲子舞蹈喜剧《加油!少年》抵达北京。两个人,无缝对接阳刚男人和天真少年,用一场&暗藏玄机&的默剧,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根本停不下来。
& & & &其实不仅仅是北京,Masa和Hitoshi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和他们在一起,即使是无语言的世界,也是火爆、热烈,充满欢笑的。到今天,Gabez已经成为日本顶尖的默剧表演团体,足迹已经踏遍日本与世界各地。
& & & &Gabez的舞台如同他们的表演剧情一般,总是出人意料,道具、灯光、音效都超级简单,不论剧场还是街头,都是他们表演的舞台。他们所用来打动观众的,从来不是华丽的舞台装饰,而是千锤百炼的肢体语言表现功夫和默剧匠人赤诚灼热的少年心。
& & & &有一次在台湾高雄艺术节期间,Gabez受邀到台湾原住民居住的山区表演,地方偏僻,驱车几小时才能抵达。到现场后,Masa和Hitoshi执意要求和观众交换场地,请观众坐到舞台的位置,而他们自己则在原先的观众席表演。工作人员以为他们对场地有什么不满,经过一再沟通,才明白是他们看到天气要下雨,而演出场地只有舞台部分有遮盖,观众席却是露天的,因为希望孩子们能够安心地看表演,所以要求交换。后来,演出进行到中途,果然下起了大雨,他们两个人就在雨水中坚持表演,直到结束。往常的演出,他们浑身被汗水湿透,那一天,他们被雨水湿透。
& & &&&如此别样的舞台表演 &意义在哪?
& & & &1、可能是你和孩子一起乐翻天的最好机会
& & &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看卡通看得乐不可支时,本意在&共度亲子时光&的家长们往往一脸蒙蔽,甚至没过多久,明明做好&体会孩子感受&的心理建设骤然崩塌,变成&以后不要看这种电视了!&,&要多看有教育价值的东西!&那个&&不是说好不说教了吗?
& & & &理解孩子,可不可以从和孩子一起欢笑开始?
& & & &由于成年人和儿童对于节奏的不同偏好和刺激程度的不同需求,心理建设再高的舞台剧还是会让观众朋友猝不及防地撞上一堵高墙。成年人常常会觉得儿童剧节奏太慢,叙事重复,容易让人&走神儿&,但慢节奏是符合孩子们认知水平的设计,重复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情节的理解,是带他们沉浸在戏剧里的关键。只是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成年人,却已经没有等待这&铺平垫稳&的耐心了。成年人喜欢热闹的情节,火爆的台词,快餐文化把我们的笑点阈值越推越高。可对于孩子们来讲,太强的刺激是不合适的,太多太&内涵&的语言也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外。儿童剧的低语言刺激,也能够帮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之上,体会剧情的幽默。
而作为一部让你不停微笑、大笑、爆笑的优秀肢体喜剧、一场全年龄段通杀的惊艳表演,《加油!少年》无疑为家长和孩子共同欢乐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共享平台!
& & & &2、就算是身处&中年危机&的90后,仍旧可以如孩童般纯真
& & & &《新京报》曾有一篇评论说道:90后肚腩还未凸起 就已经陷入中年危机。一句话,让曾经被当作&新新人类&的90后瞬间变老,再也不是肆意飞扬的青年,再不年轻,再不单纯,反倒充满沧桑无奈,疲态尽现。至于80后?对不起,你们已经被媒体大号们抛弃,不在讨论的范畴内了。换句话说,连&中年危机&都已经被90后抢走,80后,你们还剩下了些什么?这样的说法,也许有夺人眼球的成分,但是并不完全是媒体的夸大其词。
在锐意少年与成熟中年两头不靠的失落中,纯真成了一种最为稀缺的品质。很久以来,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语境里,纯真这个词似乎只有儿童或者未成年少女才能使用,对于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来说,&纯真&几乎就是一个贬义词,几乎与&幼稚&、&傻白甜&画上了等号。
& & & &更有不计其数的家长朋友们,一方面赞美并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守护孩子的纯真,一方面却隐隐对成年人的纯真不以为然。实际上,这种撕裂的态度很可能只培养出少(wei)年(lao)老(xian)成(shuai)的孩子和巨婴成人&&&如果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的话,不妨回忆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说过不许早恋,然而一毕业,就忙不迭地要我们去相亲?
其实,纯真不是成熟的反义词,纯真的反义词是世故是虚伪是圆滑,是未老先衰。纯真,作为一种品质,不只属于孩子。成年人身上的纯真也同样可贵&&甚至更可贵,因为只有纯真的成年人,才能发现欣赏保护孩童的纯真,并把他们好好地教养长大。
& & & &那么,大人的纯真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呢?《夜色之声》的主演Claude先生说过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小丑表演&&在舞台上,小丑有其内化的形象,这就是演员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注定了小丑表演能够非常贴近小朋友,因为它传递的是内心中最纯真的东西。在我学习小丑表演的日子里,有过很多老师,其中一位说:&人就像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最外层是我们的各种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丈夫,妻子,孩子,父亲,公司职员、超市里的消费者&&最初的时候,我们是纯真的原始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自己一层层穿上各种外壳,而小丑表演,就是一个把这一层层外壳都剥掉的过程,最终,找到的是我们最纯真的内里。&&
【责任编辑:秦梦晓】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商务合作:010-
消费日报社地址 Add:北京市丰台区定安东里20号 邮编 P.C. 100075
京ICP备号-1
本报法律顾问: 岳仁东
律师消费日报社版权所有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下次自动登录当前位置:&>&
如果有一天,微信从苹果商店下架……
14:09:14 &&
苹果App Store对阵腾讯WeChat,你觉得谁对谁错?文/苏炜&苹果和微信开战了。&4月19日傍晚开始,iOS版本的微信平台赞赏功能被关闭,微信提出过渡方案:以扫描二维码转账的方式打赏文章作者。但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过渡方案也告吹:次日凌晨,IOS平台上,微信向公众平台个人转账功能也被关闭。打脸来得飞快,苹果挥舞巴掌,不留情面。&浓浓的火药味似曾相识,若干年前,一场名为“3Q大战”的互联网战争曾在腾讯和360之间爆发,双方都怨妇似的向用户表示:“你的心里只能有我,不得有她!”&今天再次遇到这一幕,我们大可以设想,如果战争进一步白热化,苹果商店下架微信,腾讯也不再推出微信IOS版,那时候,用户又该何去何从?&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你是小马哥和张小龙的粉丝不?鹅厂粉的选择&1、直接弃苹果而去高傲地把手机卡抽出苹果手机,自豪地塞进新买的闪亮国产手机里。用中国手机,登录中国微信,打赏中国作者,还省下了卖肾的钱,何乐而不为?&2、寄望于程序猿,有朝一日在苹果手机上开发出双系统就像无数苹果电脑的中国用户暗暗装上Windows系统一样,外在的苹果标志点亮一颗中产心,内在的Windows系统照顾多年的使用习惯。如果苹果商店屏蔽微信,程序猿就有动力在苹果手机上开发双系统技术,绝对中国特色!苹果与微信,谁养谁?图/南华早报&3、呼吁鹅厂投入手机行业这年头少有比做手机门槛更低的行业了,各路资本都想在这片红海里插一脚。虽然手机市场近年竞争激烈,很多小手机厂商已经宣告覆灭,但以鹅厂的资源和平台,在手机行业取得立足之地,那都不是事儿!鹅厂粉翘首期盼一款为微信而生的腾讯手机到来的一天。&4、在公众号上大造舆论,把苹果逐出中国从此以后,撰写公众号、阅读公众号和打赏公众号的用户,绝大多数都不再是苹果用户。几篇爆款文营造舆论声势,要么痛陈自媒体作者遭受苹果打击的悲惨境地,要么描绘苹果挤占中国市场的丑陋吃相,汹涌群情之下,把苹果逐出中国。&5、到苹果体验店门前抗议,或者直播砸烂苹果手机从此苹果在华销量一蹶不振,趁此机会彻底扭转用安卓比用苹果low的刻板印象。&如果苹果手机用不了微信,咋办?果粉的选择1、坚持使用苹果,果断卸载微信微信群鱼龙混杂,微信朋友圈造作成风,拉票、广告、微商……如此种种都足以说明这款软件并不值得留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早早脱坑。到时候重要事宜电话短信联系,其他时间尽可以做瑜伽、研究茶道、学习烹饪……苹果下架微信,给果粉脱离尘世烦扰、迈向中产生活开了个好头。&2、重新捡起QQ浏览若干年前的空间日志,抚今追昔,接着用一晚上的时间把花花绿绿的QQ空间改造一新,从此恢复QQ主力社交软件的地位。届时,还在坚持更新QQ动态的,多半是同为果粉的好友,过滤掉杂七杂八的安卓用户,交际圈变得更加纯粹、高端。苹果系统没有了微信,还有QQ呀。&3、苦练越狱技能一部越狱之后的苹果手机,拥有一流的硬件,和一颗不羁的内心。脱离了官方系统的限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部越狱的苹果手机,才能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真正地放飞自我。至于越狱的具体方法,可以自行查找。&4、极力向亲朋好友推荐使用Line、WhatsApp、Facebook、Apple Pay等替代软件爱苹果,就要把苹果的价值观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果粉也有一份责任。俗话说:“没了臭鸡蛋,还不做槽子糕?”这些软件照样可以替代微信的功能,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正的果粉,从走遍整个小区、只为用Apple Pay买一份早餐开始。没有微信,你会用啥来代替?骑墙派的选择&1、转移到电脑上使用微信自从微信推出pc端版本后,好评连连。如果微信从苹果商店下架,骑墙派用户也可以选择彻底放弃手机端的微信。电脑端微信不仅保障了聊天功能,还可以浏览公众号推送,满足基本需求。同时pc端还阉割了朋友圈,换来一片宁静,可算意外之喜。唯一的缺点是用手机确认登录需要费一番周折,而且用户总不能抱着电脑去微信支付,不过……都到了这关头,还要什么自行车啊?你可知道,PC端微信有多难登录?&2、向央视3.15晚会曝光那些好不容易买了苹果手机,又把一部分资金存在微信钱包里的用户最烦了——你俩鹬蚌相争,凭什么要我们来买单啊?走,告央视3.15晚会去!然而,一年365天,除了3.15,天天不靠谱。而且,有三星的前车之鉴,凭借苹果和腾讯的公关能力,这个选择,也是希望渺茫。&3、买一部安卓,专供微信使用苹果是信仰,万万不能舍弃;微信是生活,也绝对离不开。而大多数人,可能对两家公司都谈不上什么使用忠诚,不过,他们既钟意苹果手机的设计、系统、逼格,又脱不开微信上的交际网络。双方交恶之际,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唯有忍痛割钱包,要么卸载微信,要么再买一部安卓机。虽然多了一笔支出,而且出门要携带两部手机、两根数据线,但至少求得内心的安宁。&也许,他们就是想让你再买一台手机,提振一下低迷的手机销售量呢?&以上种种方法到底靠不靠谱、能否奏效,还需要各位自行把握。互联网的初衷是共享和沟通,急着封锁微信的苹果和封锁淘宝链接的企鹅,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当然,今天,苹果企鹅大战还远未走到这一步,大多数人也希望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但是,巨头大仙儿们,打归打,发发慈悲,注意脚下,尽量别撞坏了升斗小民家的瓶瓶罐罐吧!&小新推荐点击图片打开文章说我是“空巢青年”,是想让我结婚买房?说到读书,听听柳岩、白百何、张晓龙怎么说?
新周刊 微信号
新周刊 最新文章
新周刊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肚腩简单有效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