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个图片的全身或者女人下半身液体味道啊?就只有一半

查看: 31904|回复: 28
捡到一个月的小奶猫身上有虫 求助大家(有照片
本帖最后由 grainful 于
12:16 编辑
照片(3).JPG (50.97 KB, 下载次数: 490)
12:13 上传
上照片 不是很清晰
毛很稀 现在是脏兮兮的 下半身应该是被尿脏了 黄黄的有尿臭味 用热毛巾擦了擦但是也没多大用
边上的圆盖子是一次性纸杯的杯底 我剪下来盛猫奶给它喝 但是打翻两次了 都不喝
就缩在角落里 基本不叫
下午我要上班去 愁死了 它精神看起来已经不大好了
估计应该是跳蚤 我心里一毛没敢抓 先安置在纸盒子里
查了查网上的资料也问了一些人 目前有几个解决方案大家能给点意见么
除蚤项圈我已经火速上网店买了 但是买了以后发现大家说说毒害比较大 算了那就不用了
还有人建议我用福来恩 但是我担心猫咪太小
网店给我推荐的是幼猫幼犬用的大宠爱 不是成猫用的那种哈 我也已经买了 但还是想问问能不能用
猫咪又小又瘦还非常怕人 关在猫篮里一晚 把我给它的水打翻了全身都湿了 早上叫声虚弱了很多 被我掏出来用吹风机最小档给吹了一下 现在只能安置在楼梯间里
猫奶也不喝 试过用针管喂也没用 模模糊糊看了一眼似乎是没长牙 愁死我了愁死我了
毛都没长齐 尾巴上的毛稀稀疏疏的
上午给它吹干的时候看见有个黑色小点从背上横着爬过去 应该是有虫 最怕是有虫卵
估计会有人劝我现阶段先不要杀虫 但是我要是家里没养猫也不至于这么愁 问题是我家里已经供着个小祖宗了 身体还不好 皮肤病经常犯 实在不敢把小奶猫带进屋里来 而且这几天我奶奶在我家住着 老人家一听到有跳蚤就差要把猫丢掉了 所以……总是放在屋外又不是个办法
大家能给点意见么
顺 我是杭州的 有同城的能帮忙就最好了
用福来恩应该没啥 问题的,就是得滴少一点,滴在脖子后面,它舔不到的地方,大概多大了,发图看下,我家儿子刚来的时候也挺小的,也有跳蚤我也给滴过了、
angel8826 发表于
用福来恩应该没啥 问题的,就是得滴少一点,滴在脖子后面,它舔不到的地方,大概多大了,发图看下,我家儿子 ...
多谢 我已经发照片上来了
会不会是太小,还不会自己吃东西,用眼药水瓶、针管或宠物奶瓶试试~
其实在外面的猫猫一般都有跳蚤的,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小猫不吃饭很纠结,要不你带它去外面玩玩
我家小家伙刚来的时候也有跳蚤···
我没看见跳蚤···但是在网上看到说毛里面有逗号形状的小黑点脏东西就是跳蚤没消化完的猫血···
后来小家伙给抹了一点除虫药···然后现在几乎没有那种小黑点了··
我爱喵喵咪 发表于
会不会是太小,还不会自己吃东西,用眼药水瓶、针管或宠物奶瓶试试~
我用拔了针头的针管喂 但是它不肯咽下去 一直在发抖 估计是害怕的
我现在犹豫的是 网店与宠物店的人都和我说这么小的猫咪用项圈的刺激小一些 但是大部分论坛里的说法都是项圈毒性大 反而不能用
两个矛盾的说法 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泪 这会子上班也心神不宁的
好小啊!有没有一个月,你慢慢给喂点羊奶,不能喂牛奶哦!
这么小不会主动吃是正常的,这个需要人把食物挤到猫嘴巴里,让他慢慢吞下,所以最好是液状或者糊状的。猫用舌头舔舐水或食物是高难度动作。
喷雾状的猫用福莱恩目前来说毒副作用最小,如果买不到用幼猫用大宠爱也行。只要猫的表皮没有受伤且精神饮食一切正常就可以。
grainful 发表于
我用拔了针头的针管喂 但是它不肯咽下去 一直在发抖 估计是害怕的
我现在犹豫的是 网店与宠物店的人都和 ...
看9楼的方法不错, 用那种喷雾的药, 戴项圈应该效果很小的, 如果要效果还是要用药的~
grainful 发表于
我用拔了针头的针管喂 但是它不肯咽下去 一直在发抖 估计是害怕的
我现在犹豫的是 网店与宠物店的人都和 ...
卖商品的人的推销还是跟lz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猫友自己的实践可信度高点?——这样看问题,你就没那么焦虑了。无论是泡杀虫药还是精油的项圈都会引起猫的脏器衰竭。
小猫会发抖,一般是因为冷——因为小猫尚不能自我调解提问;或者是神经发育不全的习惯性抖动。
一般来说吃饱保暖做到位了就不会这么抖下去,小猫会进入梦乡。3个月以内的幼猫一般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睡眠有助发育。
我爱喵喵咪 发表于
看9楼的方法不错, 用那种喷雾的药, 戴项圈应该效果很小的, 如果要效果还是要用药的~
不是效果的问题,而是戴项圈致残、致死的猫太多了。
本帖最后由 我爱喵喵咪 于
20:57 编辑
krina 发表于
不是效果的问题,而是戴项圈致残、致死的猫太多了。
那是指意外吧, 看楼主贴好像是怕戴项圈会负作用大,其实戴那个项圈根本没什么驱虫作用滴~
LZ 怕猫太小, 用药用不了, 所以想用项圈滴~
krina 发表于
不是效果的问题,而是戴项圈致残、致死的猫太多了。
{:soso_e113:} 偶眼神不大好使, 到现在才看到是版主大人啊, 嘿嘿......
大宠爱有幼猫专用的是0.25ml的,比弗莱恩量小,还能顺便治耳螨!可以试试!
我爱喵喵咪 发表于
那是指意外吧, 看楼主贴好像是怕戴项圈会负作用大,其实戴那个项圈根本没什么驱虫作用滴~
LZ 怕猫太小, ...
那你就错了,在兽医临床中随时都可以看到戴驱虫项圈中毒导致失明或死亡的案例。目前市售的驱虫项圈的问题不是无效,而是太有效,把猫也杀死了。当然普通项圈也有很多案例导致猫被卡死或者吊死的。这些不是人力无法企及的意外事件,而是明明可以阻止却因为人类的侥幸心理而发生的“必然”。
别用项圈!我觉得不至于那么严重啊~手动抓死那些跳蚤。一小小猫能有几只跳蚤哇~克服恐惧抓吧!其实福莱恩我都觉得没必要吧/
猫奶粉他不吃吗?呃,反正我狠心买了一罐KMR之后是小崽子都吃。。。嘬的可嗨皮了。针管自己就被嘬的往下走啊。
先灌点葡萄糖水吧~是药房都能买到很便宜的。兑水,针管灌1-2ML(如果按照你的形容没长牙,体重目测也就200克。那么2ML差不多)让小家伙肠胃暖起来才能消化奶~
而且这么小还不怎么会自己喝水。湿了身体更容易着凉~千万要保暖!孤儿小奶很伤神~
可怜的小家伙,我也觉得大宠爱好
听斑竹的,说得挺对~
Powered by帖子主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欧洲那种全身甲[图片已更新]
共&13466&个阅读者&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欧洲那种全身甲[图片已更新]
文章提交者: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以前图片失效这次重贴17世纪早期,英国四分之三甲,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 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 suit of 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 armor)和板金甲(plate armor). 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 )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 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纠正一般军迷的一个错误,也就是这种盔甲是中世纪欧洲盔甲,随火器的出现而消失:其实全身甲恰恰是为了对付火器的发展而兴起的,全盛于15-17世纪,属于近代史了,而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多穿琐子甲(就是铁环编制成铁网)或者类似中国的柳叶甲.其消失,则是因为火器后来发展到盔甲所不能应付的时候,自然重甲就被淘汰了,不过那是18世纪的事了,17世纪,欧洲骑兵甲发展到顶峰:重型四分之三甲甲部件分解(注意足尖是马刺,拉下面罩后视野很小不利肉搏,并没有为下马作战设计):为下马和步战设计的盔甲(注意殖民时期油画里的西班牙殖民军多穿这种盔甲,视野开阔行动部分灵活利于肉搏):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有无数优秀的工匠,但板甲却最多发展为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到后来又退步回鳞甲了,虽然使用铠甲的时间远比欧洲长(从夏商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铠甲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欧洲甚至日本的水平,为什么?中国古代重骑兵比较少,但不代表没有,比如金代的"铁浮屠",北魏的鲜卑重骑,唐太宗的"玄甲军",甚至边疆政权高句丽的"铁骑军"都是人马都全身批挂的重骑兵,不过从来没有达到欧洲这种防护程度.说中国军队注重灵活不发展重甲吗?也不是,因为宋代用一千多片甲叶轧制的步兵制式铠甲"步人甲"反而是人类历史上最重的步兵甲,将近30公斤比欧洲骑士全身甲平均重量还重(甚至比欧洲米兰式全身甲和哥特式全身甲重10公斤).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这种盔甲,我认为有几点:第一:欧洲骑士是贵族,而他们的盔甲都是自己请专业工匠打造的,造价及其昂贵.而中国军队则是国家供养,武器装备一律国家提供,个人制造兵器是重罪,自然没有大规模装备如此精致铠甲的可能性.另外军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较低,而且往往为临时强征的民力,而欧州的骑士则是地位很高的贵族,装备自然有很大差距.第二:中国缺乏富铁矿,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哪里有那么多铁去用在盔甲上.第三:中国马根本不能和地中海马相比,马到了中国是最高档的名马,而阿拉伯马和欧洲马的体格还有明显差距.所以中国马的体力难以承受一个全身重甲的人加上二三十公斤的马甲---------顺便说一声,中国古代马产地在辽东和河陇地区,宋代丧失了这些地区马竟然只能靠外贸引进第四: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国盔甲工艺不如欧洲了,说白了欧洲全身甲是近代冶金技术飞跃的产物,还有很多科技进步的因素(那时候早已文艺复兴)比如欧洲重甲活动部位以螺拴,钮钉等固定,并大量采用手工机械工具加工(当然不是机器啦),牵涉到很多冶金和物理的东西了,这在中国古代是无法想象的.顺便提醒一点,欧洲骑士全身甲并不像有些说的那么夸张什么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因为其关节设计得极其精巧灵活,从当时著作看穿着者甚至可以做出倒立等动作(中国批挂的铠甲反而不行).而且重量上,全身各部位受力均匀,重量上也不比锁甲重多少(哥特式全身甲为20KG).另外从国外一些专门著作看由于批挂式轧甲(中国多为这种甲)和锁子甲承力集中于肩部,反而比骑士甲笨重-----------或许这个标题也犯下了一些关公站秦琼的错误,因为把对抗火器的科技产物和对抗冷兵器的产物对比,或许有失公允注意:鳞甲并非一直是中国盔甲的代表,东西方一样鳞甲最后也被锁甲取代了,和西方一样中国最终也在明代淘汰了鳞甲,明代仅仅作为仪仗使用,清朝消失.另外,东西方鳞甲也不一样,东方是札甲(比如山纹甲_,而西方是把甲叶缝在布上.并非中国盔甲技术是一直不如西方的:古典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亚述时代中国为商代,但亚述和埃及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片制作的鳞甲,而中国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以前是"练甲"和皮甲),而春秋时期的中国,虽然头盔已经大量普及但是士兵仍然以皮甲为主而斯巴达人已经是全身青铜板甲了.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中国领先:罗马帝国的铠甲普及率比汉朝高,而且铠甲形式多种多样,不过基本上是青铜,但汉朝已经普及铁甲了,中国后来居上.罗马灭亡后"黑暗时代"的西欧谈不上什么盔甲技术,最多也只是把铁片缝在布上,防御能力可想而知,而当时中国隋唐时期铠甲技术发展到了顶峰:明光铠------明光铠也是中国唯一普及的板甲.另外的"唐十三铠"中,已经出现不过由于工艺复杂没有普及,而鱼鳞甲作为鳞甲发展的顶峰也在唐军中普及(过去的鳞甲为并列由线联结起来,甲片之间有间隙,而鱼鳞甲甲片片片相压防御密不透风).封建时代后期:西方盔甲开始大踏步发展,锁甲在骑士中普及.中国由于失去了河陇的马产地军队以步兵为主,盔甲重型化,中国铠甲的一个极端:宋代步人甲出现,步人甲将近30公斤与后来西方全身甲差不多,由1000多片甲叶札成.至于14世纪以后,火器的发展使东西方走向两个极端:中国铠甲发展就倾向于轻量化了,首先明代锁甲代替了鳞甲普及全军,而明代精锐部队和将官也普及了绵甲(明代叫罩甲),也就是把甲片用钮钉固定在刃性极强的棉布里面,也就是后来清朝的"大棉袄"铠甲了,算是最早的复合装甲了,对穿刺和火器都有很好的防御力,而且很轻------而西方,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断加强防御以对抗火器================当然,火器的发展最后超越了铠甲,无论东西方铠甲都在19世纪彻底淘汰,算是殊途同归========================================================================附图:转贴:关于板甲对抗火器的能力:这是在“百步”(30-40米)上用种子岛火枪打的。当时所有的铠甲都要用这样的步骤进行测试。种子岛火枪的水准比起同时代西欧火枪,破坏力更大,而这种铠甲的钢材和外型性能都远不如欧洲胸甲。从图上我们看到的是射了三枪,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铠甲上的坑的深度,最多造成淤血或者骨裂;这是大将用的铠甲,是所谓的井伊赤备,所以质量鉴定只有严格,不敢放水的。日本的军事发展和欧洲不是一个时间轴,但是日本火绳枪的确是精品,水平不在欧洲同时代产品之下。可铠甲却最多是14、15世纪板甲附件的强度。从这点我们就可以想见,欧洲金属铠甲的防御力之强。而且由于火器的发展,带棱角的铠甲设计逐渐取代了整面的弧形,这对于防御火枪确实非常有效,而可活动的面罩也不影响骑兵的射击。铁手套的分指型大为流行,可动性站到了历史的顶峰:关键在于,这时铠甲沉重的重量可以均匀地分配给全身承担。笔者有个朋友,当年曾经花一万多块钱打了一套这种样式的西方铠甲;就实际穿着效果来看,尽管铠甲重达数十公斤,但穿在身上却和背普通的书包的感觉没有两样。因为受力的是全身,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铠甲的重量,当然,除了跑动时明显感觉到腿比较重之外,行动也没有什么不便。==============================================最后补一张:中国历史上唯一重板甲:明光铠北魏武将佣所穿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397本帖已赚金币: 0
现在中国的所谓“军事网站”,专业军事知识的文章几乎没有,版面完全被肉麻的自吹自擂和宣传极端民族主义的文章所占据,中国“军事网”数量如同牛毛却而想在网上查询一点专业的武器评论和军事战略的文章却非常之难,只能说是中国军迷的悲哀.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欧洲那种全身甲[图片已更新]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9排&&名:0劳动点:58排&&名:0发帖数:9
军号:1253968 工分: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今天百度了一下甲胄资料无意间居然看到这么有意思的贴,在现代这种板甲防弹衣被鳞甲防弹衣挤的快没有生路的时候居然还有人SB兮兮的把板甲当宝……黑线“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研究军需防护装备的专家周国泰和他的同事们研制成功"护神"系列防弹背心,是国产防弹衣的代表."护神"防弹衣以特种钢为防弹材料,采用"鳞片"结构,使硬体得到"软化",具备了其他硬体防弹衣无法比拟的特性”(《防弹衣的性能与发展趋势》《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2卷第4期)"抗弹性能镶嵌或搭接的小片优于单块大片,薄片叠层的优于同等厚度整片的。”《装甲陶瓷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 05期不可否认板甲的结构对刀剑的削砍有不错的防御效果,但是在强弓硬弩火器满天飘的古中国穿全身板甲,找死呢你?PS,别给我提啥钢弩,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Archer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tiquity 74 (1997)在这篇论文给出了不同材料的蓄能情况:steel 1300 kgf cm/kgsinew 动物腱 25000 kgf cm/kghorn 动物角质 15000 kgf cm/kgyew 紫杉 11000 kgf cm/kgmaple 枫木 7000 kgf cm/kgglassfibre 玻璃钢 43000 kgf cm/kg可见钢是最差的,钢臂的蓄能仅为复合弓材料的1/15.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wordgd的发言:在南北朝时期就是满身重甲的骑兵。只是没有图片罢了。呵呵,中国在军事方面可是一直都领先西方的哦。(近代除外)。
至于后来的宋明时期。可能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马匹供应。维持一直像样的骑兵部队都有问题。更别说重甲骑兵了。南北朝有三种铠甲:两档铠,袖筒铠,和明光铠说"满身重甲的骑兵"有过,但是跟这种17世纪对抗火枪的重甲是没的比的.当时南北朝北方骑兵战马也批甲,而骑兵多穿两裆铠,既前胸一片后背一片肩部用带系着,严格算不上重骑兵而明光铠在南北朝只有少数武将有能力穿着你没图我给你补上:南北朝最精良的明光铠,北魏将领穿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634排&&名:0劳动点:2688排&&名:0发帖数:1546 军号:258368 工分:7634
左箭头-小图标
在南北朝时期就是满身重甲的骑兵。只是没有图片罢了。呵呵,中国在军事方面可是一直都领先西方的哦。(近代除外)。至于后来的宋明时期。可能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马匹供应。维持一直像样的骑兵部队都有问题。更别说重甲骑兵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历史事实的发言:中国的大将军都有全身盔甲!!后来出现了枪,盔甲没用了.中国的确有过全身甲,不过不是板甲而已,防护也不能和西方17世纪全身甲相提并论的.唐玄甲军甚至批两层到三层护肩,金"铁浮屠"不用说了,宋"步人甲"重量为世界步兵甲之最.不过都是铁片札成而非分板块的,没有活动关节,也没达到对全身所有部位的防护,这与西方后来全身甲就有明显区别(同时期中国铠甲走轻量化道路了)至于防火枪:关于板甲对抗火器的能力:这是在“百步”(30-40米)上用种子岛火枪打的。当时所有的铠甲都要用这样的步骤进行测试。种子岛火枪的水准比起同时代西欧火枪,破坏力更大,而这种铠甲的钢材和外型性能都远不如欧洲胸甲。从图上我们看到的是射了三枪,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铠甲上的坑的深度,最多造成淤血或者骨裂;这是大将用的铠甲,是所谓的井伊赤备,所以质量鉴定只有严格,不敢放水的。日本的军事发展和欧洲不是一个时间轴,但是日本火绳枪的确是精品,水平不在欧洲同时代产品之下。可铠甲却最多是14、15世纪板甲附件的强度。从这点我们就可以想见,欧洲金属铠甲的防御力之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在我们的脑海里,要勾勒出一幅重装步兵的形象是很容易的,他戴着有护面和夸张头饰的高冠,手持三尺直径的巨大圆盾,另一手拿着长矛,胸、腹被厚重的甲胄包裹,腰部以下是散开的金属或皮制战裙,腿上还有明光闪闪的护胫。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伟大史诗中, “胫甲坚固”这句反复出现的修饰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防具由青铜和木头制成
========================================================================
是,你水平高啊,洋洋......
莫非你看不懂文字,非要图片?那么宋代步人甲还没实图呢,能否认其存在吗?斯巴达重步兵好像自古以来都比较有名吧,而你居然看娱乐电影以为就是历史-----斯巴达人赤膊上阵.....
如果非要图片的话,&剑桥插图古希腊史&网上多得很呢,104M自己下吧,PDF转不过来.上面记载还是很详细的:全重的估计一般是在30公斤(70磅)左右。其中头盔重量,因厚度不同而相差较大,最重有9磅者。胸甲也有所不同,我看到的因样式而从5公斤到10公斤;大圆盾的重量为9公斤左右;剑的重量为0.5-1千克;矛约在2-3.5千克之间
另外,别说全文就是你复制的那段文字,智商正常的都能看出来:头盔,胸腹的身甲加上甲裙再甲上护腿护臂(既护胫),不是全身甲典型特征?另外,希腊人采用整块胸甲(雕刻成胸肌状)又不是板甲?
我那段文字是为了反驳某人说中国采用盔甲历史比西方长的------而中国广泛采用皮甲的春秋时期斯巴达人就已经有金属全身甲重步兵了,应该没错吧?
&以下是引用老猫慢慢爬的发言:是啊,楼主找一大堆资料结果说明了斯巴达盔甲的落后,怎么自己打自己嘴巴?你莫非不知道题目,在讨论斯巴达盔甲吗?况且斯巴达重甲肯定相对后来罗马军团而落后,但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46排&&名:0劳动点:26712排&&名:0发帖数:2607 军号:780493 头衔:闲云野猫 工分:53946
左箭头-小图标
是啊,楼主找一大堆资料结果说明了斯巴达盔甲的落后,怎么自己打自己嘴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3333排&&名:1403劳动点:316113排&&名:1119发帖数:25605 军号:1000896 工分:333333
/ 排名:1403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的大将军都有全身盔甲!!后来出现了枪,盔甲没用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689排&&名:0劳动点:2282排&&名:0发帖数:1489
军号:638405 工分:26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我们的脑海里,要勾勒出一幅重装步兵的形象是很容易的,他戴着有护面和夸张头饰的高冠,手持三尺直径的巨大圆盾,另一手拿着长矛,胸、腹被厚重的甲胄包裹,腰部以下是散开的金属或皮制战裙,腿上还有明光闪闪的护胫。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伟大史诗中, “胫甲坚固”这句反复出现的修饰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防具由青铜和木头制成========================================================================是,你水平高啊,洋洋洒洒一大篇连附图都么有,这不说了;贴上来的文章根本是在说希腊重步兵怎么怎么落伍的,完全是在扯自己的后腿,这也不说了;你就告诉我,这文章里哪里能看出来斯巴达重步兵穿的是全身甲了!?水平高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9排&&名:0劳动点:118排&&名:0发帖数:18 军号:1045525 工分:119
左箭头-小图标
斯巴达战士还不穿衣服呢 赤膊上阵 ^_^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斯巴达全身甲?青铜时代的全身甲?敢情名闻天下的斯巴达勇士都是青铜圣斗士啊……不过仔细看看青铜圣衣连半身甲都不能算= =
《300》两周在北美已经砍了一亿多票房了,那种大腿小臂都露在外边的装束,原来是导演胡诌的啊,只是为了显示演员们的性感肌肉?
不过借用您的逻辑,既然古希腊罗马都有全身板甲了,中世纪欧洲反而流行锁甲么?看来“开历史倒车”这事不止发生在中国啊
居然把漫画改编的电影当作历史了,那么电影是历史,电影中波斯军队真的有那么些怪兽,穿些奇形怪状的盔甲还有巨人这些?
建议你在GOODLE中搜一搜"斯巴达重步兵"的字条再来吧,别把无知当个性,居然拿娱乐电影当历史.
跟前些日子有人把&贞观长歌&里衣服当真一样,电视剧里唐朝大臣居然戴明朝皇帝戴的乌纱翼善冠....
继续看你的电影娱乐吧,历史没那么多娱乐性
我就是搜了“斯巴达重步兵”的词条后一无所获才万般无奈的把漫画改编的电影拿出来说的,既然您能搜到,何必不贴上来看看?说真的我还没看那电影呢,漫画才看了3话而已。不过即使是漫画改编,它毕竟讲述的是斯巴达勇士的故事而不是地球联邦军勇士的故事,导演再怎么胡咧咧也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斯巴达人。
另外别拿中国片的道具服装说事,看《亮剑》里日本兵拿的油枪就已经给我恶心够了。
最后,我说的其他内容没见您有什么异议,是不是已经默认了?的确,从你居然用娱乐片来反映历史可以看出水平来了斯巴达重装步兵的甲胄分为盔、胸甲和胫甲三部分,没有铠甲保护的部分用大型圆盾来辅助。钟型胸甲由前后二部分构成,表面打铸成胸肌型,左侧以铰链相连,右侧用皮带扣住。胫甲也采用腿肌造型。头盔上用黑白马鬃制成翎饰。上身是短袖束腰长衣,脚下是皮凉鞋。(右)雅典重装步兵的铠甲是由多层亚麻布重叠成5毫米厚而制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以后吸收了亚述人制作铠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后编缀青铜甲片来增加防御力。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双矛头长矛,宽刃剑和以木材为芯、内衬皮革、外包铜皮的圆盾。/f?kz=简述:古希腊重装步兵、马其顿方阵及古罗马军团西方古典重型步兵是伴随着青铜时代文明发展的历程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是古希腊重装步兵。古希腊重装步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各城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受到重视的部分。从当时留下的很多雕塑,绘画中,都可以一睹希腊重装步兵的风采。希腊人在塑造他们的神邸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现实中威武和力量的象征。比如人们熟知的雅典娜,一手持盾一手执矛;还有戴着高冠,手持盾牌的阿瑞斯,都具有典型的重装步兵的特征。在我们的脑海里,要勾勒出一幅重装步兵的形象是很容易的,他戴着有护面和夸张头饰的高冠,手持三尺直径的巨大圆盾,另一手拿着长矛,胸、腹被厚重的甲胄包裹,腰部以下是散开的金属或皮制战裙,腿上还有明光闪闪的护胫。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伟大史诗中, “胫甲坚固”这句反复出现的修饰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防具由青铜和木头制成,当重装步兵排列成行的时候,在他的对手面前出现的就是一堵青铜和木头构成的城墙。与当时昂贵的铁器相比,青铜护甲重量更轻,其厚度足以防止对方的武器对头、胸、腹等重要部位造成致命的打击。重装步兵武器包括一支2到3米长的矛,还有一把短剑(这把短剑在战场上实用的时候很少),这两样武器都是铁制的。同样是荷马史诗经常提到的“价格昂贵的灰铁”往往给人以古希腊武器全由青铜制成,而冶铁技术尚未普及的错误印象。实际上,在荷马史诗描述的故事之后的不到一个世纪,来自北方的多里斯人闯入了希腊半岛,洗劫了墨尼劳斯和海伦的宫殿,毁灭了阿开亚人的文明。这些征服者所依仗的正是铁制的武器。而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则还要在这之后几个世纪。特洛伊的英雄们在古希腊的历史中就已属于传说的时代。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往往脱去士兵们沉重的胸甲,露出他们壮实的肌肉以显示其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重装步兵的全套装备甚至重达四十千克,因此必须具备相当精良的体格,才能在战场上行动。而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和社会条件下,要具备精良的体格所必须的充足营养,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满足,这就牵涉到了重装步兵的产生和组成。希腊重装步兵的产生是与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形式分不开的,这是一种特有的产物。希腊重装步兵的产生基础是大量的自耕农,也就是具有土地和一定经济实力的平民阶层。希腊的公民在最初的所指也就是这种有地的平民,而不包括无地者和都市游民,当然更不包括奴隶。对于这些自耕农来说,对土地的护卫是其根本的目标,在争斗中,他们用他们经济所能允许的最好装备来武装和防卫自己。但是必须看到的是一个单独的重装步兵实际上非常脆弱,他背负沉重的装备在田野或者山地缓慢移动,一个轻装的对手很容易对他进行袭击,玩各种打了就跑的把戏,或者把他绊倒之后再收拾掉。在这种情况下,装备上的优势完全无从体现。因此,重武装的一方更依赖于群体合作,只要聚集成群,装备就给了他们最好的防卫,并能得到同伴的支援,唯一需要防止的就是阵型的瓦解和分裂。在此基础上形成方阵的战术也就容易得到理解了。典型的希腊重装步兵方阵一般纵深为八列,如果人数多,阵型就会拉得相当宽,有时候绵延几英里。作战的时候,每排的重装步兵肩并肩排成密集的阵线,右手持矛,左手持盾。每名士兵左手的盾牌,不但保护自己的左侧,还要为同伴的右侧身体负责。盾牌在古希腊重装步兵中,被赋予了一种感情纽带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团队精神无疑是有利的。对于这堵青铜和木头组成的墙壁,散兵,投石手或者原始的骑兵是难以攻破的,他们的武器很难击倒方阵中的战士,而方阵前三排士兵挥出的长矛却可以在他们防护菰劣的身体上造成致命的伤口。公元前49*年,波斯人在马拉松平原就是遇到了这样的活动墙壁,波斯仓促拼凑的轻步兵和骑兵在雅典重步兵的盾牌和长矛上撞得头破血流,阵亡比率竟达到了骇人的64**:192!在希腊重装步兵的方阵战术中,团结和纪律是第一位的,战术被降低到了几乎可以消除的地步。至于战略,根本没有考虑。事实上,马拉松战役中波斯人的战略无疑高出雅典人一筹,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雅典人的成功有其运气成分――当时波斯人正在登船,处于欲罢不能的混乱状态中。前面已经说过,为了获得高于对手的防护,重装步兵的装备重量是惊人的。因此重装步兵的机动能力很差,他们没有速度,不能很快地进攻。虽然借助军中仆役的帮助,能够在较远的战场上作战,但没有建立专门的后勤体系支撑。由于方阵本身的庞大和严密,军官的作用不是策划战术、诡计,而是如同原始的部落战争中一样带头冲锋厮杀,以自己的勇敢鼓励部队向前。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在波斯入侵前很少有为了掠夺土地而进行的长期战争。而局部的边界战争,基本上从双方列阵开始,半天之内结束。山地和丘陵是交战双方都不愿意选择的,因为破碎的地形会使方阵脱节,变形,最后被割裂成无数团,使得方阵最根本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双方会在一处事先选定的平原展开交战。散兵,弓箭手,骑兵完全无足重轻,如果他们意外劫掠了方阵后的辎重或者对方阵中的战士施加了远距离打击,则用一种道德的眼光加以蔑视。这种情形,与中国古代的车战有类似之处。前文中已经指出,古希腊重装步兵的装甲能够有效抗击当时的武器,因此当两支重装步兵方阵对撞的时候,战争就变成了一种蛮力碰撞,嘶吼喧嚣,气喘吁吁的低效杀戮。受致命伤的部位往往是颈、臂、腹股沟、大腿这些裸露的部分。另一个致死率非常高的原因是挤压和踩踏,如果有人因为受伤或者被推撞,甚至新兵因为恐慌而跌倒的话,立刻就会有敌人或者伙伴的无数只脚从他身上或者头上踩过去,严重骨折或是死亡难以避免。所以方阵兵的要求是永远抓住盾牌,除了盾牌是团体的保障起着凝聚力的象征作用外,在倒地的时候它还可以尽量遮蔽这个不幸的家伙,分担踩到的压力。要在这种金属碰撞的嘈杂环境中有效指挥长条状的步兵群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方阵战士自觉维持方阵的紧密。如果步兵不具备这种素质的话就会带来灾难――在马其顿和雅典的战争中,雅典重装步兵就自我崩溃了。两队希腊重装步兵的厮杀可以用甲鱼的打斗作比喻,即虽然双方气势汹汹,但都难以给对方带来重大损害。当胜负分明、尘土散尽的时候,双方的伤亡率大概在1*%左右,失败一方可能会增加到15%。为了防止对手追击,失败方往往尽可能保持正面向敌的方阵形式退却。即使方阵溃散,进攻方也难以进一步扩张其战果,因为他们往往不具备比逃走者更快的速度。失败一方的主力未受损害,短时间内即可卷土重来。这种战争,既无法大量杀戮对方有生力量,也不能占领敌方土地,动摇对方国本,哪怕是大量掳掠对方财产都无法做到,反而要消耗大量物资,纯属愚昧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对此却乐而不疲,甚至形成默契,生怕其他兵种的参与会破坏重装步兵方阵的传统,真是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我们已经看出古希腊重装步兵的缺点,那就是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机动能力非常糟糕。如果一个聪明的敌人选择避免交战的办法的时候,古希腊重装步兵的价值几乎就为零。如果这个敌人存心绕开重装步兵,而分散开去劫掠城市,焚烧田园,打击后勤,就像是后来在意大利转战的汉尼拔那样,重装步兵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如果敌手的机动性足够强,他还可以故意引诱方阵全副披挂作长距离步行,走到精疲力尽。在对阵中,古希腊重装步兵方阵纵深不够,防御虽有力但进攻无后劲,同时方阵必须控制前进的速度,防止在快速的进攻中队形发散。如果出现不幸状况,对手将战场预设在崎岖地带时,方阵就更容易被肢解,最后变成无数孤单可怜、任人宰割的青铜罐头。对于远距离投来的飞箭或石块,方阵兵只能干挨打。如果一支弓箭或投石部队,有良好的组织,能够始终保持弹性,不陷入与重装步兵的肉搏战,即使是古希腊时代原始的投掷或弹射武器,也能给方阵带来沉重的打击。骑兵可以迂回方阵侧翼和背后,原始骑兵的缺点是没有马镫,不能像后来一样人马合一,无法进行剧烈的机动。如果企图靠马匹的冲力强行冲撞方阵正面的话,很容易人仰马翻,变成被长矛林高高挑起的旗帜。但是一旦迂回成功,他们就可以对重装步兵的背后大施淫威。要让长条形的方阵始终保持面向一个或几个快速的进攻者而不出现阵型分裂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战场要求方阵中的所有重装步兵来次同时左转重组也是奢侈的要求。在与蛮族骑兵的交手中,希腊引以为豪的重装步兵就吃过这种苦头。改变这一切的时机来自于波斯的入侵。波斯人的机动,迂回,诡计,兵种配合以及杀戮、劫掠都给希腊人上了一堂全新的战争观念课。同时波斯人在交战中也发现希腊方阵的弱点,并巧妙利用自己联合兵种机动性强的优势与其对抗。波斯皇帝薛西斯侵略希腊的行动失败后,其大将马多尼乌斯带领留在希腊的部分部队,仍与希腊人反复较量了一年多。公元前479年8月,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率领的希腊联军与波斯军在普拉提亚展开交战。这一战中,双方优劣都充分暴露。战役开始时,波斯人首先用骑兵轻率地冲击希腊方阵,遭到了沉重的损失。尔后,马多尼乌斯改变战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袭扰希腊军后方,在正面交战中则保持弹性,不与希腊方阵正面交手,而是利用弓箭和投石手反复进行远程杀伤。普萨尼亚斯无法给波斯人造成打击,自身又不断遭到削弱,在后勤被波斯骑兵切断的情况下只好连夜撤退。第二天早上,马多尼乌斯发现希腊人已退走,立刻率军追赶。而此时的希腊军正陷入了重装步兵方阵的固有缺点之中。为了防止波斯人追击的时候受到损失,普萨尼亚斯将部队列成正面向敌的大方阵,然后依次撤离。但在夜暗和不良地形的双重作用下,撤退发生了混乱,阵型被扯开了。但马多尼乌斯仍不愿让他的轻装部队去与聚集成团的希腊人硬拼,而是指挥远程部队保持距离杀伤撤退中的希腊人。就在希腊人损失惨重,眼看支撑不住的时候,命运女神转而向希腊人微笑了。马多尼乌斯为了聚集力量给希腊人最后一击,将主力步兵在弓箭手和骑兵背后列阵。普萨尼亚斯立刻抓住这一生死攸关的机会,将重装步兵重新集结为方阵向波斯军发起冲锋。波斯军队向后退却机动的空间被自己的军队堵死,被迫与希腊人正面交锋。虽然波斯人作战勇敢,然而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仍不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重装步兵的对手。但波斯人数量占优势,双方一时僵持不下。就在此时,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战死,胜负的天平迅速向希腊人一方滑落。由多民族构成的波斯军队本来就缺乏凝聚力,主帅死后立刻土崩瓦解。这次战役后,希腊人终于将波斯人赶出了自己的土地。虽然希腊取得了希波战争最后的胜利,但由于战争形式的多样化与战争重心的改变,带给他们决定性胜利的不是深受自豪、自备武器的农民重装兵,而是政府出资建立的海军。而在海战中立下大功的水兵和桨手,正是无地贫民和城市游民组成的。同时为了应付波丝路军的威胁,大量无地贫民,游民组成了散兵,轻步兵,投石手,弓手。在广阔战线上和波斯军队较量的战功使他们理所当然挑战重装步兵一统天下的传统。而随着军事地位的提高,贫民们的政治地位也相应提高,公民范围相应扩大。对波斯的胜利激发了希腊人的扩张欲望,而被土地束缚的自耕农组成的重装步兵的局限也就越来越明显。当伯罗奔尼撒战争打完的时候,古希腊重装步兵也就到了退场的时候。公元前388年,底比斯和雅典的重装步兵方阵惨败于马其顿军队手下,奏响了古希腊重装步兵的挽歌。在对希腊重步兵方阵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出,希腊的重步兵方阵实质上是一种原始战争的产物。虽然在适宜的地点,它能够粉碎来自中亚和欧洲的“乌合之众”的蜂拥而上。但是它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统帅来说,这种笨重蹒跚的军队可就太不足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斯巴达全身甲?青铜时代的全身甲?敢情名闻天下的斯巴达勇士都是青铜圣斗士啊……不过仔细看看青铜圣衣连半身甲都不能算= =
《300》两周在北美已经砍了一亿多票房了,那种大腿小臂都露在外边的装束,原来是导演胡诌的啊,只是为了显示演员们的性感肌肉?
不过借用您的逻辑,既然古希腊罗马都有全身板甲了,中世纪欧洲反而流行锁甲么?看来“开历史倒车”这事不止发生在中国啊
居然把漫画改编的电影当作历史了,那么电影是历史,电影中波斯军队真的有那么些怪兽,穿些奇形怪状的盔甲还有巨人这些?
建议你在GOODLE中搜一搜"斯巴达重步兵"的字条再来吧,别把无知当个性,居然拿娱乐电影当历史.
跟前些日子有人把&贞观长歌&里衣服当真一样,电视剧里唐朝大臣居然戴明朝皇帝戴的乌纱翼善冠....
继续看你的电影娱乐吧,历史没那么多娱乐性
我就是搜了“斯巴达重步兵”的词条后一无所获才万般无奈的把漫画改编的电影拿出来说的,既然您能搜到,何必不贴上来看看?说真的我还没看那电影呢,漫画才看了3话而已。不过即使是漫画改编,它毕竟讲述的是斯巴达勇士的故事而不是地球联邦军勇士的故事,导演再怎么胡咧咧也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斯巴达人。
另外别拿中国片的道具服装说事,看《亮剑》里日本兵拿的油枪就已经给我恶心够了。
最后,我说的其他内容没见您有什么异议,是不是已经默认了?的确,从你居然用娱乐片来反映历史可以看出水平来了斯巴达重装步兵的甲胄分为盔、胸甲和胫甲三部分,没有铠甲保护的部分用大型圆盾来辅助。钟型胸甲由前后二部分构成,表面打铸成胸肌型,左侧以铰链相连,右侧用皮带扣住。胫甲也采用腿肌造型。头盔上用黑白马鬃制成翎饰。上身是短袖束腰长衣,脚下是皮凉鞋。(右)雅典重装步兵的铠甲是由多层亚麻布重叠成5毫米厚而制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以后吸收了亚述人制作铠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后编缀青铜甲片来增加防御力。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双矛头长矛,宽刃剑和以木材为芯、内衬皮革、外包铜皮的圆盾。/f?kz=简述:古希腊重装步兵、马其顿方阵及古罗马军团西方古典重型步兵是伴随着青铜时代文明发展的历程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是古希腊重装步兵。古希腊重装步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各城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受到重视的部分。从当时留下的很多雕塑,绘画中,都可以一睹希腊重装步兵的风采。希腊人在塑造他们的神邸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现实中威武和力量的象征。比如人们熟知的雅典娜,一手持盾一手执矛;还有戴着高冠,手持盾牌的阿瑞斯,都具有典型的重装步兵的特征。在我们的脑海里,要勾勒出一幅重装步兵的形象是很容易的,他戴着有护面和夸张头饰的高冠,手持三尺直径的巨大圆盾,另一手拿着长矛,胸、腹被厚重的甲胄包裹,腰部以下是散开的金属或皮制战裙,腿上还有明光闪闪的护胫。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伟大史诗中, “胫甲坚固”这句反复出现的修饰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防具由青铜和木头制成,当重装步兵排列成行的时候,在他的对手面前出现的就是一堵青铜和木头构成的城墙。与当时昂贵的铁器相比,青铜护甲重量更轻,其厚度足以防止对方的武器对头、胸、腹等重要部位造成致命的打击。重装步兵武器包括一支2到3米长的矛,还有一把短剑(这把短剑在战场上实用的时候很少),这两样武器都是铁制的。同样是荷马史诗经常提到的“价格昂贵的灰铁”往往给人以古希腊武器全由青铜制成,而冶铁技术尚未普及的错误印象。实际上,在荷马史诗描述的故事之后的不到一个世纪,来自北方的多里斯人闯入了希腊半岛,洗劫了墨尼劳斯和海伦的宫殿,毁灭了阿开亚人的文明。这些征服者所依仗的正是铁制的武器。而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则还要在这之后几个世纪。特洛伊的英雄们在古希腊的历史中就已属于传说的时代。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往往脱去士兵们沉重的胸甲,露出他们壮实的肌肉以显示其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重装步兵的全套装备甚至重达四十千克,因此必须具备相当精良的体格,才能在战场上行动。而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和社会条件下,要具备精良的体格所必须的充足营养,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满足,这就牵涉到了重装步兵的产生和组成。希腊重装步兵的产生是与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形式分不开的,这是一种特有的产物。希腊重装步兵的产生基础是大量的自耕农,也就是具有土地和一定经济实力的平民阶层。希腊的公民在最初的所指也就是这种有地的平民,而不包括无地者和都市游民,当然更不包括奴隶。对于这些自耕农来说,对土地的护卫是其根本的目标,在争斗中,他们用他们经济所能允许的最好装备来武装和防卫自己。但是必须看到的是一个单独的重装步兵实际上非常脆弱,他背负沉重的装备在田野或者山地缓慢移动,一个轻装的对手很容易对他进行袭击,玩各种打了就跑的把戏,或者把他绊倒之后再收拾掉。在这种情况下,装备上的优势完全无从体现。因此,重武装的一方更依赖于群体合作,只要聚集成群,装备就给了他们最好的防卫,并能得到同伴的支援,唯一需要防止的就是阵型的瓦解和分裂。在此基础上形成方阵的战术也就容易得到理解了。典型的希腊重装步兵方阵一般纵深为八列,如果人数多,阵型就会拉得相当宽,有时候绵延几英里。作战的时候,每排的重装步兵肩并肩排成密集的阵线,右手持矛,左手持盾。每名士兵左手的盾牌,不但保护自己的左侧,还要为同伴的右侧身体负责。盾牌在古希腊重装步兵中,被赋予了一种感情纽带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团队精神无疑是有利的。对于这堵青铜和木头组成的墙壁,散兵,投石手或者原始的骑兵是难以攻破的,他们的武器很难击倒方阵中的战士,而方阵前三排士兵挥出的长矛却可以在他们防护菰劣的身体上造成致命的伤口。公元前49*年,波斯人在马拉松平原就是遇到了这样的活动墙壁,波斯仓促拼凑的轻步兵和骑兵在雅典重步兵的盾牌和长矛上撞得头破血流,阵亡比率竟达到了骇人的64**:192!在希腊重装步兵的方阵战术中,团结和纪律是第一位的,战术被降低到了几乎可以消除的地步。至于战略,根本没有考虑。事实上,马拉松战役中波斯人的战略无疑高出雅典人一筹,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雅典人的成功有其运气成分――当时波斯人正在登船,处于欲罢不能的混乱状态中。前面已经说过,为了获得高于对手的防护,重装步兵的装备重量是惊人的。因此重装步兵的机动能力很差,他们没有速度,不能很快地进攻。虽然借助军中仆役的帮助,能够在较远的战场上作战,但没有建立专门的后勤体系支撑。由于方阵本身的庞大和严密,军官的作用不是策划战术、诡计,而是如同原始的部落战争中一样带头冲锋厮杀,以自己的勇敢鼓励部队向前。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在波斯入侵前很少有为了掠夺土地而进行的长期战争。而局部的边界战争,基本上从双方列阵开始,半天之内结束。山地和丘陵是交战双方都不愿意选择的,因为破碎的地形会使方阵脱节,变形,最后被割裂成无数团,使得方阵最根本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双方会在一处事先选定的平原展开交战。散兵,弓箭手,骑兵完全无足重轻,如果他们意外劫掠了方阵后的辎重或者对方阵中的战士施加了远距离打击,则用一种道德的眼光加以蔑视。这种情形,与中国古代的车战有类似之处。前文中已经指出,古希腊重装步兵的装甲能够有效抗击当时的武器,因此当两支重装步兵方阵对撞的时候,战争就变成了一种蛮力碰撞,嘶吼喧嚣,气喘吁吁的低效杀戮。受致命伤的部位往往是颈、臂、腹股沟、大腿这些裸露的部分。另一个致死率非常高的原因是挤压和踩踏,如果有人因为受伤或者被推撞,甚至新兵因为恐慌而跌倒的话,立刻就会有敌人或者伙伴的无数只脚从他身上或者头上踩过去,严重骨折或是死亡难以避免。所以方阵兵的要求是永远抓住盾牌,除了盾牌是团体的保障起着凝聚力的象征作用外,在倒地的时候它还可以尽量遮蔽这个不幸的家伙,分担踩到的压力。要在这种金属碰撞的嘈杂环境中有效指挥长条状的步兵群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方阵战士自觉维持方阵的紧密。如果步兵不具备这种素质的话就会带来灾难――在马其顿和雅典的战争中,雅典重装步兵就自我崩溃了。两队希腊重装步兵的厮杀可以用甲鱼的打斗作比喻,即虽然双方气势汹汹,但都难以给对方带来重大损害。当胜负分明、尘土散尽的时候,双方的伤亡率大概在1*%左右,失败一方可能会增加到15%。为了防止对手追击,失败方往往尽可能保持正面向敌的方阵形式退却。即使方阵溃散,进攻方也难以进一步扩张其战果,因为他们往往不具备比逃走者更快的速度。失败一方的主力未受损害,短时间内即可卷土重来。这种战争,既无法大量杀戮对方有生力量,也不能占领敌方土地,动摇对方国本,哪怕是大量掳掠对方财产都无法做到,反而要消耗大量物资,纯属愚昧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对此却乐而不疲,甚至形成默契,生怕其他兵种的参与会破坏重装步兵方阵的传统,真是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我们已经看出古希腊重装步兵的缺点,那就是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机动能力非常糟糕。如果一个聪明的敌人选择避免交战的办法的时候,古希腊重装步兵的价值几乎就为零。如果这个敌人存心绕开重装步兵,而分散开去劫掠城市,焚烧田园,打击后勤,就像是后来在意大利转战的汉尼拔那样,重装步兵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如果敌手的机动性足够强,他还可以故意引诱方阵全副披挂作长距离步行,走到精疲力尽。在对阵中,古希腊重装步兵方阵纵深不够,防御虽有力但进攻无后劲,同时方阵必须控制前进的速度,防止在快速的进攻中队形发散。如果出现不幸状况,对手将战场预设在崎岖地带时,方阵就更容易被肢解,最后变成无数孤单可怜、任人宰割的青铜罐头。对于远距离投来的飞箭或石块,方阵兵只能干挨打。如果一支弓箭或投石部队,有良好的组织,能够始终保持弹性,不陷入与重装步兵的肉搏战,即使是古希腊时代原始的投掷或弹射武器,也能给方阵带来沉重的打击。骑兵可以迂回方阵侧翼和背后,原始骑兵的缺点是没有马镫,不能像后来一样人马合一,无法进行剧烈的机动。如果企图靠马匹的冲力强行冲撞方阵正面的话,很容易人仰马翻,变成被长矛林高高挑起的旗帜。但是一旦迂回成功,他们就可以对重装步兵的背后大施淫威。要让长条形的方阵始终保持面向一个或几个快速的进攻者而不出现阵型分裂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战场要求方阵中的所有重装步兵来次同时左转重组也是奢侈的要求。在与蛮族骑兵的交手中,希腊引以为豪的重装步兵就吃过这种苦头。改变这一切的时机来自于波斯的入侵。波斯人的机动,迂回,诡计,兵种配合以及杀戮、劫掠都给希腊人上了一堂全新的战争观念课。同时波斯人在交战中也发现希腊方阵的弱点,并巧妙利用自己联合兵种机动性强的优势与其对抗。波斯皇帝薛西斯侵略希腊的行动失败后,其大将马多尼乌斯带领留在希腊的部分部队,仍与希腊人反复较量了一年多。公元前479年8月,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率领的希腊联军与波斯军在普拉提亚展开交战。这一战中,双方优劣都充分暴露。战役开始时,波斯人首先用骑兵轻率地冲击希腊方阵,遭到了沉重的损失。尔后,马多尼乌斯改变战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袭扰希腊军后方,在正面交战中则保持弹性,不与希腊方阵正面交手,而是利用弓箭和投石手反复进行远程杀伤。普萨尼亚斯无法给波斯人造成打击,自身又不断遭到削弱,在后勤被波斯骑兵切断的情况下只好连夜撤退。第二天早上,马多尼乌斯发现希腊人已退走,立刻率军追赶。而此时的希腊军正陷入了重装步兵方阵的固有缺点之中。为了防止波斯人追击的时候受到损失,普萨尼亚斯将部队列成正面向敌的大方阵,然后依次撤离。但在夜暗和不良地形的双重作用下,撤退发生了混乱,阵型被扯开了。但马多尼乌斯仍不愿让他的轻装部队去与聚集成团的希腊人硬拼,而是指挥远程部队保持距离杀伤撤退中的希腊人。就在希腊人损失惨重,眼看支撑不住的时候,命运女神转而向希腊人微笑了。马多尼乌斯为了聚集力量给希腊人最后一击,将主力步兵在弓箭手和骑兵背后列阵。普萨尼亚斯立刻抓住这一生死攸关的机会,将重装步兵重新集结为方阵向波斯军发起冲锋。波斯军队向后退却机动的空间被自己的军队堵死,被迫与希腊人正面交锋。虽然波斯人作战勇敢,然而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仍不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重装步兵的对手。但波斯人数量占优势,双方一时僵持不下。就在此时,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战死,胜负的天平迅速向希腊人一方滑落。由多民族构成的波斯军队本来就缺乏凝聚力,主帅死后立刻土崩瓦解。这次战役后,希腊人终于将波斯人赶出了自己的土地。虽然希腊取得了希波战争最后的胜利,但由于战争形式的多样化与战争重心的改变,带给他们决定性胜利的不是深受自豪、自备武器的农民重装兵,而是政府出资建立的海军。而在海战中立下大功的水兵和桨手,正是无地贫民和城市游民组成的。同时为了应付波丝路军的威胁,大量无地贫民,游民组成了散兵,轻步兵,投石手,弓手。在广阔战线上和波斯军队较量的战功使他们理所当然挑战重装步兵一统天下的传统。而随着军事地位的提高,贫民们的政治地位也相应提高,公民范围相应扩大。对波斯的胜利激发了希腊人的扩张欲望,而被土地束缚的自耕农组成的重装步兵的局限也就越来越明显。当伯罗奔尼撒战争打完的时候,古希腊重装步兵也就到了退场的时候。公元前388年,底比斯和雅典的重装步兵方阵惨败于马其顿军队手下,奏响了古希腊重装步兵的挽歌。在对希腊重步兵方阵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出,希腊的重步兵方阵实质上是一种原始战争的产物。虽然在适宜的地点,它能够粉碎来自中亚和欧洲的“乌合之众”的蜂拥而上。但是它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统帅来说,这种笨重蹒跚的军队可就太不足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30排&&名:0劳动点:-171排&&名:0发帖数:35 军号:1045581 工分:1830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一直都很重视远程的弓弩的发展,到了明代时对火器的重视程度也是极高的,明朝的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全部使用火枪的部队,明朝部队编制中火枪手是仅次于长枪兵的第二大兵种,如果加上火炮的话,火器部队是明军中比例最大的兵种,同是火器也是世界上很先进的,而且数量是世界第一.可惜到了清代,满人认为自己的骑兵能打败明朝的军队,所以他们的骑兵比明军的火器厉害也就不再重视火器的发展,再加上清朝的皇帝自认是圣君,自以为是,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军队装备越来越差,越来越跟不上世界的潮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龙骧骑士的发言:中国古代曾使用过锁子甲,因为效果不好,所以淘汰了太搞笑了,锁子甲和绵甲是明清军队主要装备啊.....那时候鳞甲早淘汰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30排&&名:0劳动点:-171排&&名:0发帖数:35 军号:1045581 工分:1830
左箭头-小图标
蒙古复合弓比虽然比欧洲长弓小,但射程和威力都超过当时欧洲人的长弓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30排&&名:0劳动点:-171排&&名:0发帖数:35 军号:1045581 工分:1830
左箭头-小图标
铠甲的作用是看当时的武器的,特别是远程攻击武器,肉搏战时更多是看攻击力.没有什么铠甲在肉搏时还防得住的,欧洲骑士之所以让人尊敬是因为他们的铠甲能抵挡住当时欧洲弓箭手的攻击,还能快速攻击和追击敌人,但在百年大战时法国之所以失利,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法国过分迷信他们的骑士,而实际上,英国长弓兵却能轻易射穿法国骑士的铠甲,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国四万人的骑士却被数量上少很多的英国人击败,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其长弓兵的,蒙古人之所以能打到奥地利,也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他们强大的远程火力,他们的铠甲不可能比得上欧洲人的铠甲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5157排&&名:0劳动点:27134排&&名:0发帖数:3598 军号:43892 工分:45157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古代一直缺马匹 自己不产 100%进口养不起
骑兵编制小没有壮马 怎么发展重甲骑兵加之人口相对充裕 还是重视步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1排&&名:0劳动点:110排&&名:0发帖数:10 军号:1015160 工分:111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古代曾使用过锁子甲,因为效果不好,所以淘汰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hanp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ziboshi的发言: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攻击型武器威力远超西方 西式全身甲在它面前能被轻易击穿
这在蒙古西征中已被证明 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穿这样的盔甲无异于自寻死路
没看贴吧..........居然有这么搞笑的回复.......
蒙古人没时光机,13世纪的蒙古军队居然"证明"了17世纪盔甲"被轻易击穿".
中国古代弓驽威力不知道有没有火绳枪厉害,而这种铠甲是为对抗火绳枪和早期燧发枪设计的
实际上火枪刚出现时的威力确实不如驽
直到线膛枪出现请拿出资料?不如驽炮差不多,不如普通的木臂驽那火铳在明军的普及就说不过去了,发射又比驽慢,威力还不如驽,要来干什么?确实有史料提及英格兰长弓比最早火门枪要厉害,不过那是14世纪了------但说到燧发枪普及的17世纪,那就......直到线膛枪出现?---------搞笑,枪线枪出现是改进了命中率,与倾切力有关系吗?另外,中国驽在宋代就衰落了,明代完全被火铳取代,而在西方弩在各种改进下继续使用到16世纪.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689排&&名:0劳动点:2282排&&名:0发帖数:1489
军号:638405 工分:26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斯巴达全身甲?青铜时代的全身甲?敢情名闻天下的斯巴达勇士都是青铜圣斗士啊……不过仔细看看青铜圣衣连半身甲都不能算= =
《300》两周在北美已经砍了一亿多票房了,那种大腿小臂都露在外边的装束,原来是导演胡诌的啊,只是为了显示演员们的性感肌肉?
不过借用您的逻辑,既然古希腊罗马都有全身板甲了,中世纪欧洲反而流行锁甲么?看来“开历史倒车”这事不止发生在中国啊
居然把漫画改编的电影当作历史了,那么电影是历史,电影中波斯军队真的有那么些怪兽,穿些奇形怪状的盔甲还有巨人这些?
建议你在GOODLE中搜一搜"斯巴达重步兵"的字条再来吧,别把无知当个性,居然拿娱乐电影当历史.
跟前些日子有人把&贞观长歌&里衣服当真一样,电视剧里唐朝大臣居然戴明朝皇帝戴的乌纱翼善冠....
继续看你的电影娱乐吧,历史没那么多娱乐性我就是搜了“斯巴达重步兵”的词条后一无所获才万般无奈的把漫画改编的电影拿出来说的,既然您能搜到,何必不贴上来看看?说真的我还没看那电影呢,漫画才看了3话而已。不过即使是漫画改编,它毕竟讲述的是斯巴达勇士的故事而不是地球联邦军勇士的故事,导演再怎么胡咧咧也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斯巴达人。另外别拿中国片的道具服装说事,看《亮剑》里日本兵拿的油枪就已经给我恶心够了。最后,我说的其他内容没见您有什么异议,是不是已经默认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057排&&名:0劳动点:2757排&&名:0发帖数:939 军号:154967 工分:100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ziboshi的发言: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攻击型武器威力远超西方 西式全身甲在它面前能被轻易击穿
这在蒙古西征中已被证明 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穿这样的盔甲无异于自寻死路
没看贴吧..........居然有这么搞笑的回复.......
蒙古人没时光机,13世纪的蒙古军队居然"证明"了17世纪盔甲"被轻易击穿".
中国古代弓驽威力不知道有没有火绳枪厉害,而这种铠甲是为对抗火绳枪和早期燧发枪设计的实际上火枪刚出现时的威力确实不如驽直到线膛枪出现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iboshi的发言: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攻击型武器威力远超西方 西式全身甲在它面前能被轻易击穿
这在蒙古西征中已被证明 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穿这样的盔甲无异于自寻死路没看贴吧..........居然有这么搞笑的回复.......蒙古人没时光机,13世纪的蒙古军队居然"证明"了17世纪盔甲"被轻易击穿".中国古代弓驽威力不知道有没有火绳枪厉害,而这种铠甲是为对抗火绳枪和早期燧发枪设计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施陶芬贝格伯爵的发言:斯巴达全身甲?青铜时代的全身甲?敢情名闻天下的斯巴达勇士都是青铜圣斗士啊……不过仔细看看青铜圣衣连半身甲都不能算= =
《300》两周在北美已经砍了一亿多票房了,那种大腿小臂都露在外边的装束,原来是导演胡诌的啊,只是为了显示演员们的性感肌肉?
不过借用您的逻辑,既然古希腊罗马都有全身板甲了,中世纪欧洲反而流行锁甲么?看来“开历史倒车”这事不止发生在中国啊居然把漫画改编的电影当作历史了,那么电影是历史,电影中波斯军队真的有那么些怪兽,穿些奇形怪状的盔甲还有巨人这些?建议你在GOODLE中搜一搜"斯巴达重步兵"的字条再来吧,别把无知当个性,居然拿娱乐电影当历史.跟前些日子有人把&贞观长歌&里衣服当真一样,电视剧里唐朝大臣居然戴明朝皇帝戴的乌纱翼善冠....继续看你的电影娱乐吧,历史没那么多娱乐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0排&&名:0劳动点:119排&&名:0发帖数:19 军号:1045137 工分:120
左箭头-小图标
总觉得楼主的见解没什么说服力`````我觉得中国没有发展欧洲中世纪的全身甲`中西方的战术差异才是主要原因``东方战术讲究兵贵神速``灵活变阵``注重机动性和变通性``当然以轻巧为主``(实践证明这种战术比西方的军团战术要有一定的优越性`以匈奴和蒙古的两次西征就可以看出`)西方战术`主要是以军团方阵为主`注重杀伤力和防御力``当然注重兵士的战场生存能力``(毕竟欧洲中世纪的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兵士的个人能力)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689排&&名:0劳动点:2282排&&名:0发帖数:1489 军号:638405 工分:2689
左箭头-小图标
古罗马步兵的典型装备,这个……帝国的货色反而比古希腊诸城邦的东西落后?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3排&&名:0劳动点:102排&&名:0发帖数:2 军号:1044628 工分:103
左箭头-小图标
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攻击型武器威力远超西方 西式全身甲在它面前能被轻易击穿
这在蒙古西征中已被证明 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穿这样的盔甲无异于自寻死路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689排&&名:0劳动点:2282排&&名:0发帖数:1489 军号:638405 工分:2689
左箭头-小图标
斯巴达全身甲?青铜时代的全身甲?敢情名闻天下的斯巴达勇士都是青铜圣斗士啊……不过仔细看看青铜圣衣连半身甲都不能算= =《300》两周在北美已经砍了一亿多票房了,那种大腿小臂都露在外边的装束,原来是导演胡诌的啊,只是为了显示演员们的性感肌肉?不过借用您的逻辑,既然古希腊罗马都有全身板甲了,中世纪欧洲反而流行锁甲么?看来“开历史倒车”这事不止发生在中国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3排&&名:0劳动点:102排&&名:0发帖数:2 军号:1044628 工分:103
左箭头-小图标
真正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攻击型武器威力远超西方 西式全身甲在它面前能被轻易击穿
这在蒙古西征中已被证明 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穿这样的盔甲无异于自寻死路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46排&&名:0劳动点:26712排&&名:0发帖数:2607 军号:780493 头衔:闲云野猫
工分:5394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钡姆⒀裕&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有无数优秀的工匠,但板甲却最多发展为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到后来又退步回鳞甲了,虽然使用铠甲的时间远比欧洲长(从夏商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铠甲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欧洲甚至日本的水平,为什么?
&以下是引用陇右军魂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楼猪还说什么板甲是进步的,鳞甲是落后的,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好!就算中国人没见过欧洲猪跑,那阿拉伯人总见过吧,拜占庭人总见过吧?!见了那么多,还实践见了那么多年,楼猪!阿拉伯人难道是有眼无珠的蠢货,凭阿拉伯人的技术水平,为什么就不弄出来个板甲出来装备一下,难道他们的哈里发都不如您有远见,难道人家在前线作战的将领都没有你慧眼如炬?!
俺是真真不懂!给个示下!
楼猪还说什么板甲是进步的,鳞甲是落后的,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好!
-----------------------------------------
别把你意淫当成我的语言,的确板甲是进步的,因为锁甲代替了鳞甲(中国明清一样!),而西方板甲又代替了锁甲这是事实
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我可从来没有这么说,因为中国一开始从皮甲后就是鳞甲了,既然没有重新装备皮甲谈何退步?"而到了明代,锁甲在中国一样代替了鳞甲的地位,到明末彻底淘汰
(大棉袄?呵呵,是把铁环甲片缝在里面)
就算中国人没见过欧洲猪跑,那阿拉伯人总见过吧,拜占庭人总见过吧?!
====================================
首先,这位史盲注意,拜占庭是欧洲最早开始装备超重型骑兵的国家
见了那么多,还实践见了那么多年,楼猪阿拉伯人难道是有眼无珠的蠢货,凭阿拉伯人的技术水平,为什么就不弄出来个板甲出来装备一下
=====================================================================
首先沙漠允不允许,第二气候允不允许,第三阿拉伯是不是到处火枪横飞?
另外,或许对历史知识有欠缺的不知道西方开始大规模发展板甲的同时,阿拉伯世界整个处于土耳其帝国统治之下,而土耳其军一直到18世纪都有世界领先的火器水平,正好也促进了西方板甲的发展,在维也纳发现的42公斤重型四分之三甲(人类历史上最重),就是对抗土耳其所用-----------土耳其军队主要装备锁甲,这是后话
至于日本,受西方影响也开始采用板甲,正好我也有日本大铠接受"种子岛铁炮"(明朝称为倭铳,也就是火绳枪)射击的试验照片,愿意的话我可以贴出来,胸甲被打了三个凹槽但并未被击穿,而日本虽然火枪技术先进(16世纪),但盔甲技术是不能和西方相比的,这也说明了欧洲板甲的防御力之强
这又是谁说的屁话?!
无知到无语了:中国5000年文明史?原来传说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铠甲了啊!
中国使用铠甲的历史肯定比日本长是,但绝对比西方短.
欧洲4000年前开始的爱琴文明时代就已经出现铜鳞甲了,且不说夏代究竟考证出来没有,商代考古到公元前13世纪的武丁时期才发现过铜盔一顶,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个商代用于防御的兵器.......而中国直到西周时期也只是"练甲"既布甲而已,战国主要装备皮甲,直到战国后期金属铠甲才开始普及----而之前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希腊军队已经使用金属板甲了,而斯巴达重步兵更是装备得全身甲!--------这还只是欧洲,如果算笼统的西方的话,赫梯,亚述和古埃及在中国开始确切记载历史之前(出现系统史书之前)就已经装备鳞甲了.
另外,说到明光甲退步回鳞甲,中国文明因为战乱的关系几经起落,而生产力随之落伍于前代是时有发生的(如五胡乱华),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后,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直到今天,这有什么奇怪的------比如满清就造不出佛郎机,同样史料记载是隋朝还是宋代,挖掘出了汉青铜驽却怎么也仿造不出来......当然,到了明清时期,火器高度发展中国已经没有发展明光铠那种必要了,不过绵甲和锁甲还是代替了鳞甲:
清代锁甲实物:
元代棉甲头盔,将官用:
好家伙,楼主您拿中国和整个西亚北非欧洲的西方比呀?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6排&&名:0劳动点:245排&&名:0发帖数:143 军号:882009 工分:246
左箭头-小图标
人命(!!!!!!!!!!)比精良铠甲便宜!!!!!!!!!!!!!!!!!!!!!!!!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清军锁子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有无数优秀的工匠,但板甲却最多发展为唐代明光铠的样式,到后来又退步回鳞甲了,虽然使用铠甲的时间远比欧洲长(从夏商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铠甲技术始终没有达到欧洲甚至日本的水平,为什么?
&以下是引用陇右军魂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楼猪还说什么板甲是进步的,鳞甲是落后的,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好!就算中国人没见过欧洲猪跑,那阿拉伯人总见过吧,拜占庭人总见过吧?!见了那么多,还实践见了那么多年,楼猪!阿拉伯人难道是有眼无珠的蠢货,凭阿拉伯人的技术水平,为什么就不弄出来个板甲出来装备一下,难道他们的哈里发都不如您有远见,难道人家在前线作战的将领都没有你慧眼如炬?!
俺是真真不懂!给个示下!
楼猪还说什么板甲是进步的,鳞甲是落后的,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好!
-----------------------------------------
别把你意淫当成我的语言,的确板甲是进步的,因为锁甲代替了鳞甲(中国明清一样!),而西方板甲又代替了锁甲这是事实
中国选择鳞甲是退步的--------我可从来没有这么说,因为中国一开始从皮甲后就是鳞甲了,既然没有重新装备皮甲谈何退步?"而到了明代,锁甲在中国一样代替了鳞甲的地位,到明末彻底淘汰
(大棉袄?呵呵,是把铁环甲片缝在里面)
就算中国人没见过欧洲猪跑,那阿拉伯人总见过吧,拜占庭人总见过吧?!
====================================
首先,这位史盲注意,拜占庭是欧洲最早开始装备超重型骑兵的国家
见了那么多,还实践见了那么多年,楼猪阿拉伯人难道是有眼无珠的蠢货,凭阿拉伯人的技术水平,为什么就不弄出来个板甲出来装备一下
=====================================================================
首先沙漠允不允许,第二气候允不允许,第三阿拉伯是不是到处火枪横飞?
另外,或许对历史知识有欠缺的不知道西方开始大规模发展板甲的同时,阿拉伯世界整个处于土耳其帝国统治之下,而土耳其军一直到18世纪都有世界领先的火器水平,正好也促进了西方板甲的发展,在维也纳发现的42公斤重型四分之三甲(人类历史上最重),就是对抗土耳其所用-----------土耳其军队主要装备锁甲,这是后话
至于日本,受西方影响也开始采用板甲,正好我也有日本大铠接受"种子岛铁炮"(明朝称为倭铳,也就是火绳枪)射击的试验照片,愿意的话我可以贴出来,胸甲被打了三个凹槽但并未被击穿,而日本虽然火枪技术先进(16世纪),但盔甲技术是不能和西方相比的,这也说明了欧洲板甲的防御力之强
这又是谁说的屁话?!
无知到无语了:中国5000年文明史?原来传说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铠甲了啊!中国使用铠甲的历史肯定比日本长是,但绝对比西方短.欧洲4000年前开始的爱琴文明时代就已经出现铜鳞甲了,且不说夏代究竟考证出来没有,商代考古到公元前13世纪的武丁时期才发现过铜盔一顶,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个商代用于防御的兵器.......而中国直到西周时期也只是"练甲"既布甲而已,战国主要装备皮甲,直到战国后期金属铠甲才开始普及----而之前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希腊军队已经使用金属板甲了,而斯巴达重步兵更是装备得全身甲!--------这还只是欧洲,如果算笼统的西方的话,赫梯,亚述和古埃及在中国开始确切记载历史之前(出现系统史书之前)就已经装备鳞甲了.另外,说到明光甲退步回鳞甲,中国文明因为战乱的关系几经起落,而生产力随之落伍于前代是时有发生的(如五胡乱华),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后,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直到今天,这有什么奇怪的------比如满清就造不出佛郎机,同样史料记载是隋朝还是宋代,挖掘出了汉青铜驽却怎么也仿造不出来......当然,到了明清时期,火器高度发展中国已经没有发展明光铠那种必要了,不过绵甲和锁甲还是代替了鳞甲:清代锁甲实物:元代棉甲头盔,将官用: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78522排&&名:176劳动点:40180排&&名:0发帖数:6277 军号:970557 头衔:铁血军校3期见习生 工分:978522
/ 排名:176
左箭头-小图标
自古以来中西文化就有差异东方重视的君王为主的观念,为了国家的荣誉去战斗,牺牲也是光荣的.可能由于东方的人口稠密有关联.而西方则完全不同,认为是以人为本的战争,所以导致了你的题目.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
你以为重甲适合长时间的步战?!如果不是骑在马上,那些全身板甲的乌龟们就是一堆烂肉加上一堆废铁。俺看了这么多战例好像还没发现有身着板甲的骑士能在掉下马以后活着走出战场的!(被俘除外)这是你自己无知,16世纪西班牙骑士在美洲基本上以下马作战为主,而他们装备的是标准的全身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613排&&名:0劳动点:13089排&&名:0发帖数:1090
军号:368053
金币:729 枚
工分:1461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各位争论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的兄弟别那么无聊好不好。。。孙子兵法是2000多年前的著作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先进的,是一本带着很重的中国哲学色彩的军事著作,里面很多战争理论到了今天还是经典被后人研究,包括西方国家的人。。。现代战争之父西方兵圣克劳塞维兹无疑也是伟大的,但人家是对近代战争影响最大的人。。。和古代战争的概念不一样好不好?他的战争论也是在100多年前完成该书的。。。今天我们中国人也在研究着他,之前,西方国家军事理论巨著不能说没有,但好象比之孙子还是差了不少。。。单就古代战争理论成就上我认为我们中国成就还是要高于西方的。。。不过近代我们彻底落后于西方了,战争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人这个领域开始超越了我们,但只是就近代战争的形态而言的。。。这就像在争论,为什么古代没有闪电战理论信息战理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理论肯定强过古代的战争理论~~拜托~~~2者环境概念完全不是一样的好不好?时代差了多长时间啊?环境发生了多大的改变?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工分:669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ejatiq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
你以为重甲适合长时间的步战?!如果不是骑在马上,那些全身板甲的乌龟们就是一堆烂肉加上一堆废铁。俺看了这么多战例好像还没发现有身着板甲的骑士能在掉下马以后活着走出战场的!(被俘除外)
俺前几年看英国人自己拍的历史剧,里面就有穿这种全身甲的骑士,从马上掉下来以后摔沼泽地里去了,结果双方都在激战没人去拉他,他自己站不起来只好沉下去了。。。
同意!红胡子巴巴罗萨不就是这下场吗?!呵呵!某些人就是健忘啊!你什么甲也不穿掉沼泽里试试出来行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
你就给我说说,身着重甲的骑士能不能跑400米――和穿索子甲和部分板甲的步兵――一样快?!如果是步兵板甲的话,你说西班牙征服者是否400米也跑不了就把美州给征服了(从当时图画上看可全是重板甲,呵呵)-----------另外,请注意步兵甲和骑兵甲是有区别的,骑兵甲足尖是马刺,根本不是为下马作战而设计的,而步兵板甲如贴中图片,下身和腋下并没有用板甲(因为骑兵面临下面步兵长矛的威胁,而步兵要求走路灵活)-----至于重量,差不多,西方哥特式全身甲重24公斤,而11世纪宋朝步人甲重达29公斤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956排&&名:0劳动点:64190排&&名:0发帖数:2723
军号:884819 头衔:马鹿野郎
金币:97 枚
工分:669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志国三的发言:主要是因为战法不同。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军队是大量装备弩的,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是铠甲也阻挡不了的!
但欧洲那些高贵的骑士们是怎么对付弩的呢?教会宣布,军队不能使用弩,因为上帝禁止人类使用这种“肮脏”的武器对抗骑士……无语~驽得看是什么驽,如果是西方15-17世纪那种钢臂驽的话,是可以对抗全身甲的,或者攻城驽炮也可以----------但汉唐的单兵驽肯定不可能,因为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全身甲是火枪大量装备后的15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我有一副图片,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南蛮铜"铠甲受":种子岛铁炮"(既日本火绳枪)三次射击后的样子,三个坑但都没有击穿----而日本火绳枪虽然一流但是铠甲是根本无法和同时期西方比的,可见西方铠甲防御之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18排&&名:0劳动点:317排&&名:0发帖数:142 军号:945839 工分:318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古代的战争讲究谋略和战术,不象欧洲的战术非常死板,常常是方阵作战移动缓慢。那种全身甲不适合我国国情。而且欧洲骑士规模不大,也就是几百人而已,不象我们的战争,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46排&&名:0劳动点:26712排&&名:0发帖数:2607 军号:780493 头衔:闲云野猫 工分:5394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志国三的发言:主要是因为战法不同。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军队是大量装备弩的,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是铠甲也阻挡不了的!
但欧洲那些高贵的骑士们是怎么对付弩的呢?教会宣布,军队不能使用弩,因为上帝禁止人类使用这种“肮脏”的武器对抗骑士……无语~这么回事啊,呵呵,这个是头一次听说。不过骑士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阶层,如果他们在军事上没有了优势,他们也就逐渐失去了政治优势,这点在火器推广后得到了体现――这恐怕是教会如此规定的真意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09排&&名:0劳动点:708排&&名:0发帖数:118 军号:483192 工分:709
左箭头-小图标
西方作战战场通常不大没有长途行军而中国动不动就是大迂回,穿插大范围机动,那么重的盔甲,对军队的机动性就是杀手西方作战喜欢正面对抗而中国总喜欢打击对方的侧翼,后方是双方的战争理念不同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92排&&名:0劳动点:391排&&名:0发帖数:158 军号:854096 工分:392
左箭头-小图标
主要是因为战法不同。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军队是大量装备弩的,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是铠甲也阻挡不了的!但欧洲那些高贵的骑士们是怎么对付弩的呢?教会宣布,军队不能使用弩,因为上帝禁止人类使用这种“肮脏”的武器对抗骑士……无语~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4311排&&名:0劳动点:42622排&&名:0发帖数:15115 军号:997267 头衔:被桔梗萌翻的兽耳郎 工分:4431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ejatiq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
你以为重甲适合长时间的步战?!如果不是骑在马上,那些全身板甲的乌龟们就是一堆烂肉加上一堆废铁。俺看了这么多战例好像还没发现有身着板甲的骑士能在掉下马以后活着走出战场的!(被俘除外)
俺前几年看英国人自己拍的历史剧,里面就有穿这种全身甲的骑士,从马上掉下来以后摔沼泽地里去了,结果双方都在激战没人去拉他,他自己站不起来只好沉下去了。。。同意!红胡子巴巴罗萨不就是这下场吗?!呵呵!某些人就是健忘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185排&&名:0劳动点:1014排&&名:0发帖数:4256
军号:83608 工分:141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
你以为重甲适合长时间的步战?!如果不是骑在马上,那些全身板甲的乌龟们就是一堆烂肉加上一堆废铁。俺看了这么多战例好像还没发现有身着板甲的骑士能在掉下马以后活着走出战场的!(被俘除外)俺前几年看英国人自己拍的历史剧,里面就有穿这种全身甲的骑士,从马上掉下来以后摔沼泽地里去了,结果双方都在激战没人去拉他,他自己站不起来只好沉下去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4311排&&名:0劳动点:42622排&&名:0发帖数:15115
军号:997267 头衔:被桔梗萌翻的兽耳郎 工分:443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你就给我说说,身着重甲的骑士能不能跑400米――和穿索子甲和部分板甲的步兵――一样快?!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4311排&&名:0劳动点:42622排&&名:0发帖数:15115
军号:997267 头衔:被桔梗萌翻的兽耳郎 工分:443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说穿这种东西做艺术体操.
400米跑行不?
你适合不穿盔甲,15世纪欧洲的冶炼技术革命不是白革的.
PS:铁桶人只出现在决斗当中.你以为重甲适合长时间的步战?!如果不是骑在马上,那些全身板甲的乌龟们就是一堆烂肉加上一堆废铁。俺看了这么多战例好像还没发现有身着板甲的骑士能在掉下马以后活着走出战场的!(被俘除外)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88排&&名:0劳动点:-393排&&名:0发帖数:446 军号:682631
左箭头-小图标
看来咱国家古代的盔甲配置很符合国情嘛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185排&&名:0劳动点:1014排&&名:0发帖数:4256 军号:83608 工分:1418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情比金软的发言:&以下是引用ucg2005的发言:板甲是防御利器,火枪的产物(大多胸甲都有个中棱,左右和现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一样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防御性).虽然火枪的发展最后超越了板甲.
PS:别一提板甲就想铁桶人,那几副图里说明了.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关节部位是什么工艺.除非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看清楚女人下半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