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寒生百病,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保健康

病从寒中来!身体有寒百病生还老得快!
搜狐健康 来源/健康时报
本文专家: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陈高峰教授
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松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杨力教授
国家一级营养师 王雷军
百病从寒生!若无视它的话,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如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变慢,衰老提前到来!
体寒对女性泌尿系统影响最大,可引起膀胱炎、生理痛等,严重体寒还可引起不孕。
赶快测测你的身体是不是已经偏寒了!
1.有黑眼圈;
2.面色苍白;
3.蜘蛛状血管肿(以红肿的疹子为中心毛细血管呈放射性伸展);
4.手掌红斑(拇指和小指根部凸起部位出现深红色斑点)
1.有时为头痛所困扰;
2.肘、膝、腰部等处关节疼痛;
3.胃肠不好、胃痛、腹痛
下半身测试
1.肚脐下面发冷;
2.男性/阳痿;
3.性/生理痛剧烈、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
4.尿频或乏尿;
6.现在或曾经患有膀胱炎
精神状态测试
1.一点小事就心焦;
2.有时产生不安感;
3.睡眠质量不高
3.容易走神、发呆;
4.容易出汗;
5.有时心跳突然加快;
6.有时感觉呼吸困难;
7.手脚冰凉、有时手脚浮肿;
8.牙龈出血;
9.经常出鼻血;
10.容易长青斑
测试诊断结果
以上27个选项中,如果你满足15-19项,说明你已经处于偏寒的亚健康状态,如果符合20个以上,说明你的身体太寒了!急需调理!
9招驱散寒身体寒气!
1吃羊肉炖萝卜
温性的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驱赶寒气,还能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耗。萝卜有消食化痰的功效,能够帮助肺病患者化痰疾,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天气渐凉,有些人手脚发凉,推荐一道补气益血的食物——砂锅板栗鸡。
将鸡处理好,取熟栗肉二三十枚,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如果喜欢吃香菇、金针菇,也可放些进去。小火将砂锅先预热,然后用大火烧十分钟,再用文火炖一个半小时即可。
3喝红糖姜茶
生姜性温,把生姜和红糖一起煮水喝,有驱寒的功效。喝下一杯红糖姜茶不仅驱逐寒气,让身体暖和,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喝大枣姜汤水
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体寒的症状。取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即可,可长期服用。
5花椒水泡脚
坚持用热水泡脚是很好的方法。还可以用花椒水泡脚,可以让花椒的辛辣温暖直接刺激下半身,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由内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而且还能消除疲劳。
6每天快走35分钟
每天花上35分钟快步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手脚冰冷的毛病,而且能推动体内脂肪向外排出,尤其是对因寒气入侵产生的下半身肥胖有大作用。
7泡个玫瑰花瓣澡
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瘀之效。泡澡时在浴缸里散些玫瑰花瓣,每周2~3次,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寒还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抗抑郁的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温度切忌过高,最好是38~42℃,心脑血管、糖尿病患者,以及过敏性皮炎或皮肤有破损者可以用泡脚代替。
8艾草温灸命门穴
艾草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之效,点燃后取命门穴施灸可以温肾壮阳,扶阳祛寒。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简便的取穴方法是正坐直腰,以两手中指按住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便是命门穴的位置。取穴后手持灸条在距离穴位皮肤2cm左右处环旋熏灸,温热为度,每天灸10~15分钟即可。
手轻握拳,中指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在推拿学里,手心内的是内劳宫,在手背上一样位置的是外劳宫,每天揉外劳宫300下可以起到健脾胃、祛寒邪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将双手搓热,然后用劳宫穴按摩自己的小腹,顺时针100次,逆时针100次。长期坚持下去,手掌之火会传递到身体了,慢慢地便会提升身体的阳气,改善症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由搜狐健康官方发起,我们承诺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完成问卷后可以抽取现金红包!
由搜狐健康官方发起,我们承诺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完成问卷后可以抽取现金红包!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1ce76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2013-第一期健康知识讲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第一期健康知识讲座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