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有pahs的致癌性判定标准的药物后会不会潜伏在身体里,慢慢致癌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用了有致癌性的药物后会不会潜伏在身体里
匿名用户&&&&
| &&&&浏览6447次 &&&&| &&&&提问时间: 09:03:42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用了有致癌性的药物后会不会潜伏在身体里,慢慢致癌?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这个情况不知道是什么药物呢?是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的。
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如果摄入致癌物质的话,也不会在身体之内长期存在,经过身体的代谢就会出来的。主要是怕经过身体代谢的这个过程引起身体损害而致癌的。
病情分析:
你好,不会的就像吃饭一样不会总留在体内会慢慢排除取得。
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一个月以上就没有了,放心吧,只吃一点没事的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我们只知道药物可以治病,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些药物是可以致癌的。药物致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般药物致癌和抗癌药物致癌。一般药物致癌是我们常用的一些药物除了能治疗我们身体本身的疾病之外,还能导致病人得癌症。而抗癌药物致癌是本来是用于治疗人体癌症的,但是近几年来发现有一些抗癌药物既可以治疗癌症可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通俗点说就是药物的双重性。现在我就来说一下哪些药物可能会致癌。
步骤/方法:
1对人体有致癌性,但是还并未得出论证。右旋糖酐铁可能会引起注射地方肌肉的组织肉瘤。苯妥英钠有可能引起淋巴瘤。苯巴比妥可能会引起脑肿瘤,肝癌等。苯丙胺可能会导致淋巴癌的发生。
2还有一些可能会对人体出现致癌功能药物,还没有证明其致癌性的药物,但可以有致癌性作用的药物:甲硝锉、氟月尿嘧啶、甲氨蝶呤。
3这是现在正在进行动物实验,还没有在人体中做实验的药物,未在人体中评价的可疑治癌药物:氨苯砜,灰黄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药品。
4而致癌药物的致癌是靠在临床上发现的,比如说有一些病人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癌在治疗的时候产生新的恶心肿瘤的事情。是以治疗白血病的途中产生新肿瘤居多。
5是因为药物和肿瘤本身产生反应,从而导致新变异细胞的不能清除,促进肿瘤的生成。已经进行过动物实验,有致癌租用的抗癌药物是氮芥、环磷酰胺、马里兰、瘤可宁等。
注意事项:
产期食用环磷酰胺的肿瘤病人容易患膀胱癌,已经得到证实。
订阅到邮箱
用药知识热门相关
用药知识精彩推荐
用药知识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1.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参考价格:¥40
功能主治:1. 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
参考价格:¥0
咨询实录推荐当心某些常用中西药的致癌性
核心提示:  药物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药物引起的癌症被称之为药源性癌症。有研究指出,药源性癌症的发病率占整个癌症发病率的万分之一。
温馨提示: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饮水 了解详情。
  药物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药物引起的癌症被称之为药源性癌症。有研究指出,药源性癌症的发病率占整个癌症发病率的万分之一。
  近年随着全球药物滥用现象的日趋严重和化学药品的日趋增多,药源性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因此,对药源性癌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 H O)国际癌症研究所组织21个国家的34名专家对有可能致癌的368个药物的鉴定,确认下列8种药物有致癌作用。
  它们是氯霉素、非那西汀、环磷酰胺、萘氮芥、已烯雌酚、米尔西兰、苯妥英和甲酮。美国药物技术评价局提出的10种对人可能有致癌作用的药物是氯霉素、苯妥英、、黄体酮、焦油软膏、铁、苯巴比妥、利血平、保泰松和安妥明。
  其中非那西汀等解热镇痛药制剂(包括、A P C等)如应用数年乃至30年,可引起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可诱发膀胱癌、和。
  另外,抗癌药物硫唑嘌呤可诱发淋巴癌、、、唇癌;白消安可诱发支气管癌和;长期应用氨甲蝶呤治疗时可诱发和膀胱癌。
  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牛皮癣治疗药物乙双吗啉诱发白血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已不下百例,有关专家已呼吁淘汰该药。
  孕妇患后长期服用,其新生儿可患神经纤维母细胞瘤。长期大剂量使用苯巴比妥类崔眠药可致。
  已烯雌酚妇女妊娠头三个月或长时间应用,其生下的女孩以后可能发生生殖道腺癌,期或绝经后妇女用此药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男子每日服用此药0.5毫克,连用数年,可发生肾上腺癌。
  氯霉素包括片剂、针剂、眼药水,长期应用均可诱发和白血病,其导致血癌的潜伏期可达7年。
  长期服用利血平的妇女,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易致,其发病率是对照组妇女的3倍多。  长期大量应用睾丸素类药物如甲基睾丸酮、去氢甲基睾丸酮、庚酸睾丸酮等治疗再生障碍性时,易引起肝细胞癌。
  苯丙胺主要导致淋巴癌、黄体酮主要导致宫颈癌、焦油软膏主发导致、右旋糖苷铁主要导致、保泰松主要引起白血病、安妥明主要引起胃肠及呼吸系统癌症。
  另外,有致癌可能的西药尚有氯仿、土霉素、砷化物和外用药紫药水等。
  一般认为,中药较为安全。但迄今为止,中外学者研究证实,中药千里光、滑石、五倍子、八角茴香、桂皮、槟榔、苏铁中均含有致癌物质,甘遂、巴豆、苏木、瑞香、三棱等中药也有不同程度的辅助致癌活性。
  德国汉堡毒物学家威斯滕多夫最近在电视节目中警告人们不要经常服用植物性泻药。他认为含有蒽酮类成分的植物性泻药(如大黄、芦荟等)致泻原理是使大肠产生一定的毒素,引起,而这些毒素经动物实验证明可使动物的肠癌发生率提高。
  因此,对于上述药物要尽量不用或少用,必须使用时要尽量缩短疗程、降低剂量。但应指出,对于上述多数药物目前临床还需要使用,在必须使用时不可因有可能致癌而该用不用,以致延误治疗。
  因为其致癌多是在长期大剂量时才引起,偶尔用一次二次引起癌症的可能性不大。
(实习编辑:黄丽芳)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子宫肌瘤早期症状是怎样的?子宫肌瘤早期的4种常见症状。……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有些家长一看到宝宝出牙迟就拼命补钙,以为是缺钙导致的。……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近期《芈月传》的热播,尤其是电视剧中频繁出现中医药救治情节,引起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应该科学理性地对待其中的医学知识。让我们听听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专家方泓怎么说!关于印发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内容页面
关于印发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指导药物研究开发,国家局组织制定了《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四月一日
            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
  1.前言  致癌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任何体外实验、动物毒性试验和人体应用中出现的潜在致癌性因素均可提示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国际上,对于预期长期使用的药物已经要求进行啮齿类动物致癌试验。在研究药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中,致癌试验比现有遗传毒性试验和系统暴露评价技术更有意义。这些试验也可帮助理解无遗传毒性药物的潜在致癌作用。目前常规用于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遗传毒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和毒性机理研究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而且对于解释研究结果与人体安全性的相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致癌试验耗费大量时间和动物资源,只有当确实需要通过动物长期给药研究评价人体中药物暴露所致的潜在致癌性时,才应进行致癌试验。
  2.历史背景  在日本,根据1990年“药物毒性研究指导原则手册”,如果临床预期连续用药6个月或更长时间,则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尽管连续用药少于6个月,如果存在潜在致癌性因素,也可能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在美国,大多数药物在广泛应用于人体之前,已进行了动物致癌试验。根据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一般药物使用3个月或更长时间,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在欧洲,“欧共体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了需要进行致癌试验的情况,包括长期应用的药物,即至少6个月的连续用药,或频繁的间歇性用药以致总的暴露量与前者相似的药物。  自2005以来,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中规定预期临床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或需经常间歇使用的药物应进行致癌试验,并指出了进行致癌试验的多个考虑因素。200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治疗用生物制品非临床安全性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阐述了相关产品致癌试验的要求。  2009年10月药品审评中心组织毒理专家、企业和研究单位代表召开了制定“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技术指导原则”专题讨论会,会上基本认同了ICH S1A中内容的适用性,并结合国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
  3.本指导原则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在于阐述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致癌试验,以避免实验动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不必要使用。  确定药物是否需进行致癌试验的最基本考虑是病人的最长用药时间和来源于其它试验研究的任何担忧因素。也应考虑以下因素:预期患者人群、与潜在致癌性有关的前期研究结果、系统暴露程度、与内源性物质的异同、相关试验设计或与临床研究阶段相关的致癌试验的时间安排等。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化学药。其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  鼓励注册申请人就具体药物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及相关问题与药品审评中心进行交流。
  4.进行致癌试验的考虑因素  4.1 期限和暴露量  预期临床用药期至少连续6个月的药物一般应进行致癌试验。大多数疗程为3个月的药物通常不会仅用到3个月,可能连续用药达6个月。  某些类型的化合物可能不会连续用药达6个月,但可能以间歇的方式重复使用。治疗慢性和复发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抑郁症和焦虑症),而需经常间歇使用的药物,一般也需进行致癌试验。某些可能导致暴露时间延长的释药系统,也应考虑进行致癌试验。  除非有潜在致癌因素存在,短期接触或非经常使用的药物(如麻醉药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显影剂),通常不需进行致癌试验。  4.2 潜在致癌因素  如果某些药物存在潜在致癌的担忧因素,可能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应慎重评价这些潜在致癌因素,因为这是大多数药物进行致癌试验的最主要理由。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包括:(1)已有证据显示此类药物具有与人类相关的潜在致癌性;(2)其构效关系提示致癌的风险;(3)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有癌前病变的证据;(4)导致局部组织反应或其它病理生理变化的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在组织内长期滞留。  4.3 适应症和患者人群  当特定适应症人群的预期寿命较短时(如2~3年之内),可能不要求进行长期致癌试验。用于晚期全身肿瘤的抗肿瘤药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当抗肿瘤药物较为有效并能明显延长生命的情况下,后期有继发性肿瘤的担忧。当这些药物拟用于非带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或非肿瘤适应症长期使用时,通常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4.4 给药途径  动物的给药途径应尽可能与拟用的临床途径相一致;如果不同给药途径下代谢及系统暴露量相似,可采用其中一种给药途径开展致癌试验;此种情况下,应充分关注与临床给药途径相关的组织器官(如与吸入剂使用相关的肺部)中受试药是否得到充分暴露。药代动力学分布数据可提供受试药是否得到充分暴露的证据。  4.5 全身暴露的程度  局部用药(如皮肤和眼科用药)可能需要进行致癌试验。系统暴露量非常小的局部用药不需要以经口给药途径来评价其对内脏器官的潜在致癌作用;若有潜在光致癌性担忧,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给药致癌试验(通常用小鼠)。除非有明显的全身暴露或相关担忧,经眼给予的药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对于化合物改盐、改酸根或碱基的情况,若已有原化合物致癌试验数据,应提供其与原化合物比较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或毒性等方面无明显改变的证据。当药物暴露量和毒性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进行桥接研究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新的致癌试验。对于酯类和络合衍生物,上述类似数据对考虑是否需进行新的致癌试验是有价值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6 内源性肽类、蛋白类物质及其类似物  经化学合成、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纯化或生物技术方法(如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内源性肽类或蛋白质及其类似物,可能需要特殊考虑。  对于替代治疗的内源性物质(浓度在生理水平),尤其是当同类产品(如动物胰岛素、垂体来源的生长激素和降钙素)已有临床使用经验时,通常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若从疗程、临床适应症或患者人群的角度考虑存在担忧因素,且中和抗体的产生并未使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结果失去评价意义,内源性多肽、蛋白质及其类似物在下述情况下可能仍需要进行长期致癌性评价:1)其生物活性与天然物质明显不同;2)与天然物质比较显示修饰后结构发生明显改变。3)药物的暴露量超过了血液或组织中的正常水平。
  5.附加试验的必要性  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与人体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作用机制的研究对评价动物出现的肿瘤与人体的相关性是有价值的。当动物致癌试验出现阳性结果时,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对人体的潜在致癌作用。  6.进行致癌试验的时间安排  当需要进行致癌试验时,通常应在申请上市前完成。若对患者人群存在特殊担忧,在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之前需完成啮齿类动物的致癌试验。  对于开发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疾病(如艾滋病)的药物,申请上市前可不必进行动物致癌试验,但在上市后应进行这些试验。这样可加快治疗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衰弱疾病药物的上市,尤其是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时。
参考文献(1)ICH,S 1A-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指导原则。(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3)《治疗用生物制品非临床安全性技术审评一般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06。致癌物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致癌物相关图
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根据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有X射线、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线等;生物性致癌物有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硷、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致癌作用,主要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据估计,人类的肿瘤80~85%与化学致癌物有关。
化学致癌物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能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引发剂(或称始发剂)和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可见瘤块的促长剂。有些化学物质同时具有引发作用和促长作用,称为完全致癌物,致癌作用较强的化学物质大多是完全致癌物。仅具有引发作用而不具有促长作用的引发剂称为不完全致癌物。较为常见而重要的促长剂有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苯酚、胆汁酸、某些色氨酸代谢物以及糖精等。   
有些化学物质既非引发剂,也非促长剂,本身并不致癌,但能增强引发剂和促长剂的作用,即能加速致癌作用的过程,此种物质称为助致癌物。比较常见的助致癌物有二氧化硫、乙醇、儿茶酚、芘和十二烷等。具有促长作用的巴豆醇二酯同时也是一种助致癌物。助致癌物与促长剂不同。促长剂只能促进已发生癌变细胞的增殖,对引发剂并无影响;而助致癌物对与其同时接触机体引发剂和促长剂都具有增强促进作用。严格说来,助致癌物并非致癌物,但致癌物往往是在助致癌物协同作用下诱发肿瘤。在鉴定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和评定它们对机体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助致癌物的作用。   
有些化学致癌物直接有致癌作用,在机体内不经过生物转化即可致癌,称为直接致癌物。有些化学致癌物本身并不直接致癌,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具有致癌作用的,称为,其转化过程称为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已知化学致癌物大多是间接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形成的具有致癌作用的衍生物统称为终致癌物。必须经过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的间接致癌物则称为前致癌物。前致癌物代谢活化所形成的一系列中间代谢物中,有的已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但还不是终致癌物,此种物质则称为近致癌物或半致癌物。
致癌物按照对人类和哺乳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确证致癌物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都已确认具有致癌作用。怀疑致癌物在动物,而且在多种动物,特别是在与人类血缘较近的灵长类动物机体上呈现致癌作用,但在人类仅有个别致癌临床报告,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尚未能证实。潜在致癌物对动物致癌,但无任何资料表明对人类具致癌作用,只是对人类有致癌可能性。   
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自1971年开始,将各国有关化学致癌物资料汇编成书,到1980年已出版25卷。书中报告有 140余种化学物质经鉴定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其中仅有21种[如苯并(a)芘和某些亚硝基化合物等]对人致癌,另有18种被怀疑对人有致癌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对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四类:1类,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2类,A组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B组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3类,现有证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级评价;4类,对人可能是非致癌物。   
自1981年起, Weisburger和Williams等主要按照致癌物的作用特点提出致癌物的分类表,以后又多次修改该表。现在认为致癌物可分为三大类 。
  大部分“经典”的有机致癌物基本上属于这一大类。  (1)直接致癌物 其化学结构的固有特性是不需要代谢活化即具有亲电子活性(有极少例外),能与亲核分子(包括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adduct)。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包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丙烷磺内酯和a,β-不饱和六环丙酯类);烯化环氧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胶类;硫酸类酯;芥子气和氮芥等;活性卤代烃类(如双氯甲醚、苄基氯、甲基碘和二甲氨基甲酰氯),其中双氯甲醇的高级卤代烃同系物随着烷基的碳原子增多,致癌活性下降。除前述烷化剂外,一些铂的配位络合物(如二氯二氨基铂,二氯(吡咯烷)铂,以及二氧-1、2-二氨基环己烷铂)也有直接致癌活性,通常其顺式异构体的活性较反式异构体高。  (2)间接致癌物 这类致癌物往往不能在接触的局部致癌,而在其发生代谢活化的组织中致癌。前致癌物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人工合成的包括有:多环或杂环芳烃[如苯并(a)芘、苯并(a)蒽、3-甲基胆蒽、7,12-H甲苯并(a)蒽、二苯并(a,h)蒽等];单环芳香胺(如邻甲苯胺、邻茴香胺);双环或多环芳香胺(如2-萘胺、联苯胺等);喹啉(如苯并(g)喹啉等);硝基呋喃;偶氮化合物(如二甲氨基偶氮苯等);链状或环状亚硝胺类几乎都致癌。但随着烷基的不同,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烷基肼中二甲肼可致癌,肼本身有弱致癌力;甲醛和乙醛;氨基甲酸酯类中的乙酸、丙酯和丁酯均致癌,其中,以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亦称脲烷)致癌能力最强,卤代烃中的氯乙烯的致肝癌作用在近年受到广泛注意。其特点是诱发肝血管肉瘤。  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物在国际抗癌联盟(IARC)1978年公布的34种人类致癌物中占5种,取黄曲霉毒素、环孢素A、烟草和烟气、槟榔及酒精性饮料。  黄曲霉毒素B1已是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G1的致癌能力低得多。黄曲霉毒素B2和G2本身不致癌,但认为B2可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小部分成为B1,故也有一定致癌能力。黄曲霉毒素B1对人和各种实验动物除小鼠外都能诱发肝癌,在特殊条件下仍可诱发肾癌和结肠癌。小鼠不易感可能是 GSH转移酶的活力水平较高,能有效地解毒。  一些毒菌的产物,如环孢素A、阿霉素、道诺霉素、更生霉素也是前致癌物。这些物质常作为药物使用。烟草即使未经燃烧和热解也会含有亚硝基去甲菸碱等致癌物。烟草的烟气中更含有多种致癌物,如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酚类衍生物等致癌物。烟草的烟气中还含有大量促癌物,这就是提倡戒烟的原因之一。嚼食烟叶和使用鼻烟时所含的亚硝胺能诱发口腔癌和上呼吸道癌。槟榔中的槟榔碱可形成亚硝胺,口嚼槟榔使口腔癌和上消化道发癌率和死亡率增高。  (3)无机致癌物 钴、镭、氡可能由于其放射性而致癌。镍、铬、铅、铍及其某些盐类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癌,其中镍和钛的致癌性最强。
遗传毒性致癌物
大部分“经典”的有机致癌物基本上属于这一大类。致癌物   (1)直接致癌物 其化学结构的固有特性是不需要代谢活化即具有亲电子活性(有极少例外),能与亲核分子(包括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adduct)。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包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丙烷磺内酯和a,β-不饱和六环丙酯类);烯化环氧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胶类;硫酸类酯;和氮芥等;活性卤代烃类(如、苄基氯、甲基碘和二甲氨基甲酰氯),其中双氯甲醇的高级卤代烃同系物随着烷基的碳原子增多,致癌活性下降。除前述烷化剂外,一些铂的配位络合物(如二氯二氨基铂,二氯(吡咯烷)铂,以及二氧-1、2-二氨基环己烷铂)也有直接致癌活性,通常其顺式异构体的活性较反式异构体高。   (2)间接致癌物 这类致癌物往往不能在接触的局部致癌,而在其发生代谢活化的组织中致癌。前致癌物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人工合成的包括有:多环或杂环芳烃[如苯并(a)芘、苯并(a)蒽、3-甲基胆蒽、7,12-H甲苯并(a)蒽、二苯并(a,h)蒽等];单环芳香胺(如邻甲苯胺、邻茴香胺);双环或多环芳香胺(如2-萘胺、等);喹啉(如苯并(g)喹啉等);硝基呋喃;偶氮化合物(如二甲氨基偶氮苯等);链状或环状类几乎都致癌。但随着烷基的不同,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烷基肼中二甲肼可致癌,肼本身有弱致癌力;甲醛和乙醛;氨基甲酸酯类中的乙酸、丙酯和丁酯均致癌,其中,以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亦称脲烷)致癌能力最强,卤代烃中的氯乙烯的致作用在近年受到广泛注意。其特点是诱发肝血管肉瘤。   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物在国际抗癌联盟(IARC)1978年公布的34种人类致癌物中占5种,取、环孢素A、和烟气、及酒精性饮料。   黄曲霉毒素B1已是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G1的致癌能力低得多。黄曲霉毒素B2和G2本身不致癌,但认为B2可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小部分成为B1,故也有一定致癌能力。黄曲霉毒素B1对人和各种实验动物除小鼠外都能诱发肝癌,在特殊条件下仍可诱发肾癌和结肠癌。小鼠不易感可能是 GSH转移酶的活力水平较高,能有效地解毒。   一些毒菌的产物,如环孢素A、阿霉素、道诺霉素、更生霉素也是前致癌物。这些物质常作为药物使用。烟草即使未经燃烧和热解也会含有亚硝基去甲菸碱等致癌物。烟草的烟气中更含有多种致癌物,如、杂环化合物、酚类衍生物等致癌物。烟草的烟气中还含有大量促癌物,这就是提倡戒烟的原因之一。嚼食烟叶和使用鼻烟时所含的亚硝胺能诱发口腔癌和上呼吸道癌。槟榔中的槟榔碱可形成亚硝胺,口嚼槟榔使口腔癌和上消化道发癌率和死亡率增高。   (3)无机致癌物 钴、镭、氡可能由于其放射性而致癌。镍、铬、铅、铍及其某些盐类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癌,其中镍和钛的致癌性最强。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指根据目前的试验证明不能与DNA发生反应的致癌物。结构   (1)促癌剂 虽然促癌剂单独不致癌,却可促进亚致癌剂量的致癌物与机体接触启动后致癌,所以认为促癌作用是致癌作用的必要条件。   TPA是二阶段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中的典型促癌剂,在体外多种细胞系统中有促癌作用。苯巴比妥对大鼠或小鼠的肝癌发生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和糖精对膀胱癌也有促癌作用。近年来广泛使用丁基羟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作为诱发小鼠肺肿瘤的促癌剂,对肝细胞腺瘤和膀胱癌也有促癌作用。DDT、多卤联苯、氯丹、TCDD是肝癌促进剂。   值得注意地是, 可能是由于对代谢酶的诱导作用,解毒过程特别是结合反应增强,有些促癌剂当与启动剂同时摄入时, 则可能减少肿瘤发生,如苯巴比妥、DDT和BHT等。但发现它们起助癌剂的作用。   (2)细胞毒物 最老的理论认为慢性刺激可以致癌,目前认为导致细胞死亡的物质可引起代偿性增生,以致发生肿瘤。其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致癌作用的易感性增高。一些氯代烃类促癌剂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氮川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 NTA)可致大鼠和小鼠肾癌和膀胱癌,初步发现其作用机理是将血液中的锌带入肾小管超滤液,并被肾小管上皮重吸收。由于锌对这些细胞具有毒性,可造成损伤并导致细胞死亡,结果是引起增生和肾肿瘤形成。 在尿液中NTA还与钙络合,使钙由肾盂和膀胱的移行上皮渗出,以致刺激细胞增殖,并形成肿瘤。   (3)激素 40年前就发现雌性激素可引起动物肿瘤。以后发现多数干扰内分泌器官功能的物质可使这些器官的肿瘤增多。雌激素的致癌机理尚不清楚,但很可能与促癌作用有关;一般认为需要长期在体内维持高水平激素才能在内分泌敏感器官中诱发肿瘤。   孕妇使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已烯雌酚,DES)保胎时,可能使青春期女子发生阴道透明细胞癌。其机理相当复杂。   (4)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过程从多方面影响肿瘤形成。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血清均能使动物和人发生白血病或淋巴瘤,但很少发生实体肿瘤。环孢素A是近年器官移植中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曾认为不致癌。但现已查明,使用过该药患者的淋巴瘤的发生率增高。   (5)固态物质 啮齿动物皮下包埋后,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可导致肉瘤形成。其化学成分并不重要,只要是薄片,即使是金属也和各种塑料同样可导致肿瘤形成。关键是大小和形状,而且光滑者比粗糙者更有效,有孔的比无孔的效果差。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固态物质可对上皮成纤维细胞增殖提供基底。和其他矿物粉尘,如铀矿或赤铁矿粉尘,可增强吸烟致肺癌的作用。   (6)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 具有使啮齿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的各种物质都可诱发肝肿瘤。已发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有, 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 Clofribate)、降脂异丙酯(fenofibrate)、 gemfibrate、哌磺氯苯酸(tibric acid)、增塑剂二-(2-乙基己基)苯二甲酸酯和有机溶剂1,l,2-。安妥明和二(2-乙基巴基)苯二甲酸酯对肝肿瘤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以促癌作用来概括这类物质的致癌机理。目前认为,肝过氧化物酶体及H202增多,可导致活性氧增多,发生信号转导作用,造成 并启动致癌过程。
未确定遗传毒性致癌物
前已述及某些卤代烃类为遗传毒性致癌剂,另一些为促癌剂。还有一些则致癌方式尚未完全阐明,例如四氯化碳、氯仿、某些多氯烷烃和烯烃等。这些物质在致突变试验中为阴性或可疑,体内和体外研究又未显示出能转化为活性亲电子性代谢产物。硫脲、硫乙酰胺、硫脲嘧啶和相似的硫酰胺类都有致癌性。靶器官是甲状腺,有时可为肝脏。噻吡二胺(methapyrine)这种抗组织胺药物曾在美国广泛用作催眠药,后来发现能诱发大鼠肝癌。结构   此外,有些学者和研究机构还将致癌物分为确认致癌物(proved carcinogen)、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此外还有按化学结构分类,如烷化类、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植物毒素类和金属类等。
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有四种:黄曲霉素、亚硝胺、、尼古丁。   注:有时亚硝酸钠等(-NO2、含“偶氮基(N=N)”的有机物等也可以认为是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的来源   黄曲霉素:来自烂、花生油、、大米、芹菜棉籽中最为常见   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二恶英:来自焦油、沥青(所以不要去刚铺好的马路)、塑料燃烧(危害巨大)   :来自烟草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   偶氮基:例如假猪肉等
我们每天吃饭要嚼多少下可消除致癌物?
我们的唾液中含有13 种消化酶、11 种矿物质、9 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激素等。其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C的解毒功能最强。它们不仅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这些酶可以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唾液之所以具有抗癌作用,在于唾液中的酶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    此外,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美国乔治亚大学曾有科学家做实验,将人体口腔中分泌出的唾液加入亚硝基化合物、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以及、肉类烧焦物、焦谷氨酸钠等可疑致癌物中,其细胞的变异原性在30秒内完全丧失。从实验中得知,唾液含有过氧化物酶,可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所以起到抗癌作用。   但加入唾液的致癌物在30秒内才完全降解,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唾液的抗癌作用,就必须养成食物咀嚼至少30下的习惯。
  可乐中的致癌物值得担心吗?  可乐再次遭遇“致癌危机”。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发布了一份公告,宣称在可乐中发现了大剂量的致癌物4-甲基咪唑。该组织以此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施压,要求禁用含有该致癌物的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是什么?  可乐需要使用焦糖色素。焦糖色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基本的制造原理是“焦糖化反应”,就是把碳水化合物进行高温加热,得到棕褐色的物质。烤面包的时候表面变色,就是焦糖化反应的结果。焦糖色素是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它详细的产生机理与组成。  工业上生产焦糖色素经过了反应条件的优化,跟烤面包有较大不同。除了碳水化合物和加热,还会加入其他助剂来控制反应的方向,获得不同的产物。 按照反应原料和条件的不同,焦糖色素被分成了4类。可乐中使用的是第4类。 第4类焦糖色素在生产中使用亚硫酸铵作为助剂。它对酸有很好的稳定性,因而才可以用于可乐这类酸性饮料。亚硫酸铵会导致一些副反应的发生,4-甲基咪唑就是其中的一种副产物。  焦糖色素和4甲基咪唑的安全性  科学界对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当充分。对第4类焦糖色素,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00毫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每天10克以上。因为它只是色素,用量有限,所以在食品中也就用不着“限量”。中国的标准是“按需使用”,而美国给予了“GR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分类,意为厂家正常使用即可。加拿大、欧盟也都把它作为很安全的食品色素。  作为副产物,4-甲基咪唑在焦糖色素中的含量跟具体的产品有关,欧盟规定不能超过250ppm (1ppm相当于每公斤中含有1毫克)。 针对4-甲基咪唑的安全性也有过不少研究。较早的研究中发现不良作用的剂量都比较大,远远高于食品中的可能的含量。“致癌”的担忧来源于2007年的一项研究。  这是一项比较初步的动物实验。它观察到了高剂量的4-甲基咪唑对“某些种类”老鼠的致癌作用,但并不是每种老鼠都发生了癌变。它没有提供致癌的机理,也无法推知在人体中的情况会如何。  同一项研究,各方解读不同  根据这种不确定性较多的大剂量动物实验结果,来估计小剂量下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一切都只能基于各种“假定”来进行计算。同一项研究,不同的专业人员和机构,会采用不同的“假定”,就会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美国加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的推测结果是“平均每天吃16微克4-甲基咪唑,一个人一生的癌症发生风险会增加十万分之一”。这个“每天16微克”的“安全标准”,低于人们从可乐中摄取的4-甲基咪唑。  CSPI是一民间消费者权益机构,并不具有专业权威性。他们检测了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含量,引用加州政府的那个限量标准,从而得出了“可乐致癌”的结论。公平地说,他们是选择了对他们有利的一种专业解读,并不是造谣。  然而加州的那个规定不仅受到了食品行业的质疑与反对,也没有得到其他权威机构的认同。美国FDA的发言人道格拉斯o卡拉斯(Douglas Kara)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称,他们“不认为这种物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任何直接危险,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乐时,才能引发与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研究中啮齿类动物程度类似的致癌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在2011年发表了一份“科学观点”,对焦糖色素的安全性进行了“重新审查”,结论是其中的4-甲基咪唑“不是问题”(not of concern)。  还要不要喝可乐  CSPI一直反对合成色素,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引用一些不成熟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要求FDA禁用各种合成色素。这次的可乐事件只是他们的“再一次努力”。  根据目前的这些研究结论,这个“致癌指控”不大可能得到支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数据也不足以得出“禁用”的结论。 当然,总有一些消费者会因为“万一CSPI是对的”或者“没有确切证据不等于不存在”而忧心忡忡。这本身也无可厚非。还需要注意的是,含有 4-甲基咪唑的第4类焦糖色素并不只用于可乐。按照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它可以用于糖果、饼干、调味料、饮料、酒、烘烤食品等二十多类食品中。如果一一拒绝,那么很多加工食品、饮料、酒类都不能幸免了。  可乐本身并不是一种好的饮料。不管含糖还是无糖,它都仅仅只是一种“好喝的水”而已。不喝,并没有什么遗憾;要喝,也不见得有什么危害。套用一句FDA常说的话:根据目前的信息,消费者没有必要因为CSPI的这一指控去改变自己喝或者不喝可乐的习惯。  后记  可乐公司最新发表声明,将采取新工艺新配方降低可乐中的4-甲基咪唑含量。这种态度和做法当然值得称道。不过,这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一是为了打消公众的顾虑,二是显示企业“重视安全”的形象。  许多人把这解读为“致癌的证据”,并不合理。食品生产商的目标是把更多的产品卖给消费者。所以,不管消费者的看法是否理性是否科学,他们都会去迎合。
1块烤翅里面暗藏多少毒素?烤翅
烧烤风”在现今十分流行,除了传统的街边烤翅、烤,各式花样的韩式烤肉也更加兴旺起来。在一饱口福的同时,您是否意识到,吃下去的一片烤肉含有多少不安全因素?专家称,明火烤出来的一块鸡翅、一根羊肉串,至少含有400种以上的致癌物。  “明火烧烤时,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多环芳香烃,这是最早被认识的,至今也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多的化学致癌物,一共包括4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如苯并芘、四甲苯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苯并芘。”苯并芘既可以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烤肉的烟雾进入呼吸道。苯并芘会在体内蓄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癌症。而另一致癌物——杂环胺,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结肠癌等。有相关资料表明,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此外,肉类烧烤还可能存在因没烤熟而感染的风险。而使用亚硝酸盐浸泡,使肉色鲜艳,口感良好,甚至以次充好,把猪肉、马肉等添加羊肉精冒充羊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新闻了。  “实际上,烧烤的肉类越肥,脂肪越多,产生的致癌物就越多。而烤焦的肉皮所含致癌物高于肉质。蔬菜因有机物含量较少,产生的致癌物也较少。”因此,烧烤要吃得,一是烧烤时包裹一层锡纸,这样可避免过多含致癌物的烟雾进入食物中。二是要选择正确的烧烤方式,明火烤的致癌物多,应选择炉烤、电烤,若是明火烤的话,也应选那种烟从下面抽走的方式。三是肥肉少吃,烤时可带肉皮烤,但吃时去掉肉皮。烧焦的一定不能吃,因为烧焦部分是致癌物含量最多的。此外,不少烧烤店的吃法是把肉类放在箅子上烤,这就需要提醒要经常更换箅子。相关新闻
事件一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称未销售不涉及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日公布了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其中,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   蒙牛纯牛奶一致癌物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2011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  对于这一检测结果,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记者发现,在蒙牛的声明中,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检出的问题产品是否已经销售到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将如何处理?这一批次的产品具体有多少?以及是否涉及给消费者的赔偿这些问题解释的并不明晰。   对此,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表示,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都还没销售出去。在检测出有问题后企业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处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问题。   蒙牛乳业对此事件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   调查  眉山产蒙牛不会流入北京   含致癌物的纯牛奶,北京会有售吗?相关产品是否会下架?   、物美、沃尔玛等超市相关人士都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要下架的任何通知,而且蒙牛产品多为本地产,不会有眉山的产品进入北京。   链接   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而此次蒙牛牛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超过100%,如产品已上市,那必须要下架处理。   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部分)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批号) 抽查结果 主要不合格项目   福建长富纯牛奶(精品奶)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0.9μg/kg)   蒙牛乳业(眉山)纯牛奶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1.2μg/kg)   承检单位均为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   黄曲霉毒素M1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牛奶含致癌黄曲霉调查:奶站不测黄曲霉
日,洪雅县阳坪村,一辆运奶车刚收走一名散户的鲜奶。本报记者 孟祥超 摄  牛奶黄曲霉毒素源头调查  眉山洪雅县有散户鲜奶曾检出黄曲霉超标被倒掉,调换饲料或使用脱霉药品后检测过关  奶制品中发现黄曲霉素事件之后,连日来,本报记者前往四川洪雅县调查发现,天气潮湿时,饲料极易霉变。而饲料一旦发霉,其中就会含有霉菌毒素。为此,一种针对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盛行起来。但是,专家称,这种被养殖户俗称为“脱霉剂”的添加剂并不能让牛体内的霉菌毒素完全消失,一旦霉菌毒素进入牛的血液中,无论间隔多久再取原奶,依旧会有霉菌毒素。  牛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超标的消息,正被公众广泛关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的抽检结果,福建长富纯牛奶(10月8日生产)和蒙牛四川眉山工厂产的纯牛奶(10月18日产),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事件发生后,饲料被认为是黄曲霉毒素源头,散户被企业列为最大嫌疑。饲料入牛口前是否经过检测?散户的鲜奶又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奶企,有哪些环节可能检出问题?  记者对眉山市洪雅县的散养奶牛状况进行了调查。  何天军是四川眉山市洪雅县阳坪村的一户奶农。  最近,两种品牌的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事,被何天军关注。  有20多年养牛经验,何天军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当时他从奶站看到传单,提醒说天气潮湿,注意黄曲霉毒素。  洪雅也是西南地区奶源大县。吸引了新希望、菊乐等奶制品企业进驻。  据洪雅县畜牧局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洪雅县共存栏4.5万头奶牛,年产鲜奶13.55万吨。集中奶牛养殖小区(牧场)27个,存栏1.7万头。其余2.8万头奶牛散养在8000余农户家中,约占总量的62%。  何天军养了3头奶牛。他现在知道,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奶就可能被倒掉。  在洪雅县,为了应对黄曲霉毒素,畜牧局推荐奶农喂食脱霉药品。据了解奶牛吃了这种药品后,牛奶不会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散养牛的三种食物  成品饲料、鲜草和干草,是散养牛的三种食物。畜牧局称禁止喂干草,养牛户则称不知  日,何天军跟其他几名奶农在屋里打麻将,他养的奶牛在路边牛棚里吃草。  何天军所喂奶牛,饲料来源共有3种。一种是长在农地里的鲜草,另一种是从附近饲料厂买来的饲料。除此,还有干草。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在畜牧局的培训中,禁止投喂干草,因潮容易霉变。何天军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鲜草都是现割现喂的。饲料则是一种混合料,袋装出厂,多以玉米、棉粕等为主。  散户的饲料被认为是此次黄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怀疑对象。何天军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散户的饲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购买的。  东岳镇大安奶站的负责人认为,散户购买的饲料量少,频率大,不可能积存大量饲料。只有牧场才会大批存积草料,加上当地多雨潮湿,容易导致霉变。  何天军说,他的饲料来自两三公里外的洪雅县共发饲料厂。这家工厂就设在阳坪村,很多当地散户都是该厂的客户。  共发饲料厂一名负责人称,每天在当地销售三四十吨饲料。  就全县范围内来说,饲料的选择范围则要大,“有眉山的,也有成都的,用什么的都有。”何天军说,当地有多个饲料代理商。  12月28日,村民王秀均家里,几袋饲料横躺在水泥地上。  按照该县畜牧局的说法,洪雅多雨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他们对农户培训期间,要求地面上铺上防水薄膜,饲料离地20公分。  王秀均和何天军说,并未接受过培训,喂了十几、二十年的牛,还是头一遭听说。  阳坪村的几名村民说,畜牧局工作人员几无造访,无论是检查饲料还是技术指导。兽医站的人倒是每年来,给奶牛做防疫。  一个多月前,何天军从奶站拿到一张宣传单,上面说最近天气潮湿,很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进而使鲜奶超标。“就是让我们多注意,没说啥子。”  何天军说,他们才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也才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饲料。  饲料厂曾调饲料  几名奶农称,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每天都会亲自将鲜奶交到奶站,这是她和附近几家农户十几年来的习惯。  从2012年10月份开始,王秀均等明显感觉牛奶查得很严格。仅黄曲霉毒素一项,便让王秀均家的鲜牛奶接连两天被倒掉。  王秀均怀疑饲料有问题,11月初,她找到了共发饲料厂。  “刚开始他们不认账,后来找的人多了。”王秀均说,后来饲料厂出面,找人把接下来几天的鲜奶拉走,他们不知道那批奶的去向,不过最终收到了奶钱。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并没有帮农户卖奶,只是帮着联系奶站,让奶站检测,也必须是合格后才能卖。如果农户拿到了钱,那肯定是合格奶。  据上述几户奶农称,11月初,共发饲料厂专门上门调换了饲料。王秀均家剩余的几袋饲料则被调换了,何天全家拿着旧饲料到厂里换了新的。  洪雅县东岳村的李志军称,共发饲料厂的车曾到他家,问是否要更换饲料。此时,他家的饲料已喂完。  当地一名收奶人称,他听说共发的饲料出了问题。  对此,该厂的刘晓强称,他们换饲料并不一定是饲料出了问题。黄曲霉毒素事件让很多散户产生了恐慌心理,怀疑饲料有问题,奶农要求更换饲料,他们才进行调换,草料换回后即被销毁。他称往年也有调换饲料,属正常现象。  何天全和附近一家奶农称,他们也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的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称,调换饲料后,没再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何天军没有为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发愁过,他将奶卖给收奶人。有“关系”的收奶人  一名奶农说,收奶人都是有关系的,“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在当地已发展成一个行当。随着几家企业进驻,洪雅县的奶源变得紧俏。何天军估计,收奶人不下百人。  何的妻子说,有收奶人为了争取奶源,曾以高出奶站收购价入户购奶,最近价格和奶站持平或略低一些。  12月28日上午,记者看到一行三人驾驶四轮货车,携带几十个奶桶,挨门收奶。车主称,他的客户有50余家。他说当地收奶的有几十台车(货车)。  何还是坚持一大早挤奶的习惯。挤完奶后,他只需将装满鲜奶的桶拎到家门口。早上七八点钟,总会有一辆收奶车将他的奶收走,记下时间和重量。  何天军可以把奶卖给任何一个收奶人,都是相互熟识的当地人。他并不知道这些奶被卖到哪里。  何天军说,收奶人都是“凭关系吃饭的”,奶一定能卖掉。“他们有关系,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欧万兵负责几十个农户。哪个奶站的价钱高,他会把收来的奶送到哪里。  欧万兵说,他们从奶农手中收奶后,差不多等价交给奶站。  但奶农的多少决定他的收入。欧万兵称他的收入并不来自奶农,而是奶站。在检验合格后,他相应获得每公斤一毛五至两毛不等的运费。运费的单价以总量计算,交的多了,钱还会涨。  也有收奶人称,他们交奶的价格要比收价高一些。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据他了解,有一些人受奶农委托送奶到奶站,每人经营三五户,收取一定运费,这样解决了很多年长者、少劳力家庭的麻烦。  他说目前该局共为30辆大型奶罐车办理营运执照,其他的收奶人并不在监管范围内。至于他们的营运证、健康证及操作规范也未纳入管理。  洪雅县畜牧局生鲜牛奶质量管理站站长魏才祥称,以前收散奶的现象比较多,一年要打击几十次。现在比较少,一旦接到举报,将立刻追查。  付加楷称,如果这些收奶人买进卖出,则是非法经营。这些奶最终交到奶站,如果奶站检验不过关,也不能交易。奶站不检测黄曲霉  奶站会进行营养成分等基本的检测,但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县有28家奶站。魏才祥介绍,其中7个是企业奶站,12个是菊乐乳品公司的收编奶站,9个是合作社的奶站。  多数散户与奶站签有收购协议,奶站集中了散户的牛奶后,交到奶企。  据介绍,收奶后,奶站会做基本的检测,用一个塑料罐先收集一罐奶样。快速检测蛋白、酸度等,检测营养成分是否合格以及是否变质。但这些奶站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鲜奶送到奶企后进行的检测中,才有此项。  将军乡的将军奶站,签约有约百名散养户,该奶站一名收奶员说,他此前不清楚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在检测合格后,小罐奶将被留存3天左右。不同供奶户的奶被倒入大型奶罐,然后被罐车运往奶企。  12月29日,将军奶站一名运奶员称,奶企有快速检测机制。一般20分钟出结果,精密检测差不多4小时能出结果。  该运奶员称,如果检测合格,这些奶将进入加工环节,奶农会收到钱。但如果发现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超标,整罐奶将被倒掉,奶农便拿不到钱。  而留在奶站的小罐奶将作为倒查的依据,上面的每个数字编号即代表一个奶农。  魏才祥称,每个奶站都有畜牧局派出的监督员现场督导。他说畜牧局对生鲜奶的监督工作也有难度,有个别养殖场并不配合畜牧局的管理,甚至不允许畜牧人员进场采样。  据魏才祥介绍,生鲜牛奶的生产、储存、管理属于畜牧局,鲜奶进入企业工厂,则属于质监部门管理。  黄曲霉分水岭  收奶人欧万兵说,他从事了10余年收奶工作从未因黄曲霉超标被倒过奶。今年10月后,先后被倒掉8桶  魏才祥介绍,2012年3月份,省里抽查的时候,他们才得知黄曲霉毒素是必检项目,才引起重视。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3月份后,他们要求县内的饲料加工厂购进检测设备,对加工饲料进行自检。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的设备购自上半年,花了3.9万,今年以来已经检测了七八次。每一次进原料时进行检测,出厂时也会检测。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技术有限,检查出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每次检测后,还要拿到新希望公司再检。  刘晓强又称,该厂的检测设备中途出了故障,显示屏不显示数据。有段时间是在调换维修设备。  付加楷称,日,该县开展了第3次针对性。参加人员中,包括饲料厂人员、奶牛小区人员和散户代表等。几次培训中,草料的存放、辨别问题被多次提及。  在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贴在奶站的通知中,严禁在奶牛饲喂过程中添加自配料(尤其玉米粉),“因为自配料容易导致鲜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  此前,10月19日,洪雅县畜牧局接到眉山市畜牧局通知,文件为“关于做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监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级别为“秘密”。指出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奶牛草料霉变可能性大,而禁止销售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生鲜乳是国家强制规定。文件强调了黄曲霉毒素上报制度。  付加楷称,这是上级部门第一次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的紧急通知。  收奶人欧万兵说,明显的改变来自10月份以后。他从事了10余年的收奶工作,今年10月前从未有鲜奶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倒掉。10月后,先后被倒掉了8桶奶。走红的脱霉剂  洪雅县畜牧局说,他们向养牛户推荐了脱霉药物,但不强制购买  洪雅县东岳村李志军说,2012年10月份以来,他看到过奶农的鲜奶因不合格被倒掉的情况。  10月份,在奶站交奶时,他听说了一种药。据奶站的人说,奶牛吃了这种药,鲜奶便检不出黄曲霉毒素。他以50元每斤的价格购得,一种棕色的粉末,没有外包装。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脱霉药物。一名奶农称,“听说是畜牧局让喂的”,他说他买的药物来自奶站。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给牛喂食脱霉药是县畜牧局的要求,该奶站共进了50斤药粉,以每斤35元的价钱“都分下去了”。  在奶站旁边,一家兽药店正在销售“脱霉素”和“脱霉金方”两种药。该药店人员称,近几个月,他们开始销售专治脱霉的药,以前不卖。药主要供给散户和一个养牛场。他听说,现在一些饲料厂和养牛场里开始自己添加脱霉药品了。  李志军及该药店员工称,除了药品经销商、兽药店、奶站,还有一些饲料经销商也在经营脱霉药物。  对于李志军所购买的脱霉药粉,洪雅县畜牧局一名负责人称,这是该县畜牧局向奶农推荐的药物。奶站并不是超范围经营,而是为奶农提供方便。  该负责人称,10月份,一个药品经销商找到他,向他推荐这种药,称对黄曲霉毒素效果好。对方提供了一张“登记许可证”复印件和两张传单。  他还听说一家奶牛小区在使用这种药,遂打电话得到“效果很好”的回复。  他称于是在畜牧局的一次培训会中,便推荐了这种药,不强制购买。  魏才祥说,他们认为,凡是符合标准的脱霉药品,能让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就可以使用。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在奶户中添加了药粉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值“从300多下降到了200多”,国家标准的限定值是500(ng/kg)。  日,李志军家中尚有半斤药粉,他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药叫什么名字,到底是怎么起作用。他说,他和周围的很多奶农都买了这种药。鲜奶在检测中也都顺利过关。   辽宁工厂以鸭肉泡制牛羊肉卷 强致癌物超标2千倍  廉价的鸭肉经过保水剂、黏合剂、和羊油的浸泡后,充当羊肉向外出售。杀羊出身的李某通过这种方式办厂大肆制售伪劣,而这种添加了非法添加剂的所谓羊肉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毒肉,不仅含重金属,而且亚硝酸钠超标2000多倍。  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辽宁警方在辽阳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生产有毒有害羊肉卷案件,李某等34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辽宁警方刑事拘留。同时,警方查封生产线3条、生产设备10余套;查扣尚未售出的伪劣牛羊肉卷40余吨,羊油等原料10余吨;非法500余斤,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这也是辽宁省近年来破获的最大一起制售有毒有害羊肉卷案。  大案告破  警方查明有毒肉抓34人  辽宁省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侦查员在工作中发现,辽阳升泰肉产品加工厂涉嫌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非法添加剂,生产加工牛羊肉卷。  根据线索,警方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对辽阳升泰肉产品加工厂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此后的3个月时间里,民警每天凌晨3点钟左右,到工厂门口附近的小道上进行蹲守,并对过往车辆的进出进行记录。  日前后,该厂销售经理曹某将一车约8吨左右的假牛羊肉卷运往吉林德惠,民警开车跟随700公里,对曹某在沿途进行销售的过程进行取证。  10天后,警方在得知销售添加剂的宏某和清某到沈阳对客户进行业务指导后,趁机将这二人控制。据嫌疑人交代,他们将生产的添加剂主要销售到6个省市,涉案金额达1600余万元,客户中包括辽阳升泰肉产品加工厂。  随后,辽宁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联合公安局,出动100余名民警,对涉案的辽阳升泰肉产品加工厂采取突击行动,一举将加工厂打掉,在现场查获已添加非法添加剂且尚未销售的羊肉卷、牛肉卷40余吨,包括工厂负责人李某、销售经理曹某在内的32名同伙被刑事拘留。  制假手段  鸭肉加添加剂制成羊肉  日,公安部统一部署辽宁、涉案地公安机关,迅速深挖生产添加剂上线,追查有毒有害肉制品流向,全力追缴涉案肉制品。  据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公安分局食品药品犯罪支队大队长姚国亮介绍,李某用鸭肉加添加剂的方式,制造伪劣羊肉卷和牛肉卷,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使假羊肉的分量变重。经检测,该厂所制作的牛羊肉卷亚硝酸钠和重金属严重超标。  警方通过前期的暗访发现,该厂主要将这些肉卖给一些中小饭馆,由于东北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吃涮锅是过年的一种习惯,所以在春节期间牛羊肉卷有很好的销路。李某将大批量肉卷做成后囤积在仓库,准备春节投入市场。  经初步统计,李某囤积的40余吨假肉卷,可以给他带来120万元的利润。目前,警方已基本将流入市场的假羊肉和牛肉卷追回。市场上的羊肉卷很多都要20多元甚至30元一斤,而李某的工厂所制作的羊肉卷有的连10元一斤都不到,所以很多饭店都在明知肉不正规的情况下,贪图便宜大量购入。警方表示,这些饭店也会受到相关行政处罚。  检测结果  超标2000倍  民警将假肉卷拿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假肉卷的有毒有害成分随之曝光。该厂制作羊肉卷所用的黏合剂和保水剂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盐,且含量严重超标。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生鲜肉或冷冻肉中,每千克食物中亚硝酸钠(亚硝酸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含量不得超过3毫克,而李某生产的假肉卷中每千克亚硝酸钠的含量竟达到8.69克,超标2000多倍。根据李某等人的供述,在生产中,每100斤肉里他们大约要放两斤的添加剂。据了解,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同时,亚硝酸盐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会诱发食道癌等多种癌症。在胃酸等环境下,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等反应,生成强致癌物N-亚硝胺。亚硝胺还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有致畸作用。除了含有亚硝酸盐,肉卷中的重金属也严重超标。  民警在暗访中还了解到,一些饭店在向李某购买几次假肉卷后,曾向他们反映,肉一煮就碎,客人有投诉。针对这个情况,李某将鸭肉中黏合剂的比例由1.5%提高到2.2%,这样制成的肉卷煮熟后也不会散碎,而黏合剂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
消除蔬菜里面的致癌物质   人们在平常最常吃的就是蔬菜了,人体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蔬菜,蔬菜中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蔬菜中也是含有硝酸盐,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之后,可能和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亚硝胺,成为诱发胃癌等癌症的隐患。那么要怎么消除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呢?  很多人都是买很多的蔬菜吧吃不完的放入到冰箱里面,然后存放到第二天在吃,其实在把蔬菜存放入冰箱之前应该先用水烫一下蔬菜,然后在存放到冰箱里面。这样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减少了就可以在冰箱中存放到第二天是不需要担心安全性的。  在凉拌蔬菜的时候在蔬菜中加入一些蒜泥和柠檬汁都是有助于提高安全性的,因为大蒜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和蒜汁中的有机硫化物,都能抑制亚硝酸盐变成致癌物质,在腌制蔬菜的时候可以放入葱姜蒜腌制。  蔬菜在保存前期最好是不要翻动,大多的人都是蔬菜吃不完就会存入冰箱内,蔬菜在炒熟以后再存入到冰箱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导致的,能够吧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时期的含量上升。在烹饪之后如果看着多久拨出来一部份,不在翻动然后尽快放入到冰箱之中保存,这样第二天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减少。
宝宝身边潜伏的致癌物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一些放射性氡等物质。1、少去地下车库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重颜崇淮指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柏油路面受热后挥发出的气体,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中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因此,父母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2、装修少用人造板材室内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还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降低儿童智力北京儿童医院200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白血病患儿,其家庭在半年内装修过它们来自复合板材、油漆、涂料、黏合剂以及地砖等。因此,家庭装修首先要选购合格的装修材料,少用人造板材,别过多使用单一材料;儿童房的家具应以实木为主装修后,通风一个月再入住入住前,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住进后,可养铁树、吊兰等植物,以吸收有毒气体。3、不用电热毯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发出一定程度辐射,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伤害。比如,在儿童房不要摆电视、电脑,不给孩子用电热毯冰箱、微波炉离客厅、卧室越远越好,最好能用墙隔开使用微波炉时,别让孩子呆在附近电脑屏幕的背面辐射较强,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站在屏幕附近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以上。4、塑料制品远离热食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在提防塑料奶瓶时,也别忘了小心其他儿童用塑料制品。买前应观察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回收标志,看三角形里的数字通常它有—7之别,分别代表不同类型成分制成的塑料制品,大多数不耐高温,其中代 号为5的多用来制作微波炉饭盒,可耐30度高温,但其盖子通常采用质地透明、代号为7的塑料,也就是用来制作奶瓶的“危险品”,最怕受热,应尽量避免盛 装热水、热食或被加热。5、新衣服晒三天再穿童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上因此,挑童装,别买做过抗皱和漂白处理的,以素色和没有印花图案的为宜,且图案印花不能太硬买时先闻一下,若有类似家具城里的刺鼻气味就别买新衣服买回后,要用清水浸泡0分钟,充分漂洗后再挂到太阳下晾晒3天。6、玩具颜色别太艳儿童玩具中含镉、铅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有意添加这类物质后,能使塑料物更坚固另一方面,金属玩具、涂有彩色颜料的积木、带图案的气球、 图书画册等,常会用到喷漆,而有些漆中就含铅铅是目前公认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环境毒素之一,可以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要避免玩具铅超标问题,首先要保证去正规、信誉好的大商场购买玩具,认准3c合格标识,留意警示语,看清玩具上标明的适宜年龄别买颜色太鲜艳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敌后潜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