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好看哪位中医医大夫帮我看看,本人最近看了三位中医,每个药方开的都不一样,现在生病,很着急,谢谢大家了

(14分钟前)
(15分钟前)
(23分钟前)
(31分钟前)
(33分钟前)
(33分钟前)
(37分钟前)
(37分钟前)
近期热词:
36小时点击榜
5111342029642698250823752356117810451026950
72小时热顶榜
302213118888776
36小时点击榜
26792014197619191786163414441368125412541159
72小时热顶榜
1817171514141413121010
36小时点击榜
912817741665665665627475228190152
72小时热顶榜
19191616111010101099
媒体征稿和报道
被采用的文章
被报道的博主
社区帮助中心
网友们是和讯社区的主人,如果有对和讯物业管理的建议或者讲述你与和讯的故事,请在发表文章时投稿到“我与和讯”。
微博使用帮助
友情链接: ┊┊┊┊
Copyright&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不知道大家对中医什么态度 我反正死活不会给孩子开_百度知道
不知道大家对中医什么态度 我反正死活不会给孩子开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医挺好的,我很支持中医。太小的孩子估计会觉得苦,不太想喝,但其实真的是良药苦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医学生们,中医不可信吗?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主题:@医学生们,中医不可信吗?[83]
对不信的人来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1&☆☆☆= =于 21:40:10留言☆☆☆ 
好大夫难找。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所以中医很难学习。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然后开好多西药。所以这些医生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信手”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提出了“取缔中医”的呼喊。但是,喊取缔中医的人别着急,因为中医业内有人说:建国以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中,没怎么出中医大师,现在的中医大家,大多是建国前留下来的。而这些人的年龄很大,至少在八、九十岁吧,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再坚持个几十年吧,所以,别急,别急,中医的确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缔”,它自己会不断退化,当剩下的都是看化验单开西药的中医后,它会自行消灭的,就像一支蜡烛,当蜡烛的芯没有了以后,蜡烛自己就会灭掉的,无烦他人来吹。那么这个蜡烛的芯是什么呢?在后面的故事里面,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寻找。 那么,古代的医生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大师级的中医在我们的手中断了传承?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算是大师级的医生?什么是医道?医道?!医道到底在哪里?!在这支蜡烛行将熄灭之前,让我们借着这点光亮,回到历史的长河中,看看那些古代的医生吧,看看他们是怎样从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最后成长为一代大师,成为中医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明星!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寻找成功之道,登上涅之路,饱尝破茧而出时撕心裂肺的痛苦,体会最终获得至高境界的欢愉心境!在看故事的同时,我还要告诉你,这些古代的医生们,这些真正的名医们所提供给你的养生之道,算是额外的回报吧。下面,让我们开始这段旅程吧。
№2&☆☆☆= =于 21:54:06留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乙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他的医术日趋成熟。这么来形容钱乙的工作量吧,估计他是把周边地区的孩子都扫荡了个遍,但凡找个没病死并有幸长大成人的,拉来问问:“小时候有病是谁给瞧好的啊?”回答:“钱乙叔叔”。估计就是这样的。这其中,有两个孩子还非得提一下不可,一个孩子叫阎季忠,这个孩子在五六岁时,患了好几次病,这病得那叫一个重,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在须城做官,急得就差点儿当着同志们的面哭了,后来有同事看不过去了就告诉他,东平的钱乙那可是儿科专家啊,估计人家能有办法,你不妨试试?于是就把钱乙请来了,结果很快就把阎季忠给救活了,就这么着,两家还成了朋友。您该问了,这事在钱乙的日常生活中估计也就是小事儿吧,唠叨这个干嘛呢?我唠叨的原因是,这个孩子活了以后,还长大了,长大了以后,看到钱乙老师救了这么多的人,感到这是一件好事情,为了“使幼者免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他就把钱乙老师经常用的药方和方法给记了下来,这可是真传啊,钱乙老年时亲自给他掰开讲了讲,各个方药怎么怎么用的。后来,人家阎季忠把这些讲稿整理整理就给出版了,请各位注意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钱乙的书,就只有阎季忠出版的这一本,独一份,如果没有这个阎季忠同学,那钱乙的学问就绝了,我们就会根本不知道钱乙是怎么看病的,可见,阎季忠的功劳很大啊!这正是:钱乙给了这个孩子第二次生命,而这个孩子,也成就了钱乙学问的传承。 另外一个孩子叫董及之,这个孩子当时也病得不轻,他患的是斑疹,由于治疗不当,结果变成了危候,斑疹已经黑紫内陷了,这是说明正气已经大虚,如果再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了(危恶殆极),家长这个时候也是急疯了(父母已不忍视),怎么办?还是有人提起来了:“听说钱乙治疗小儿病那是一绝啊,怎么不请来呢?”对啊,这个董及之的父母如梦初醒,赶快请来了钱乙,结果钱乙用一种叫牛李膏的药,给孩子服下去后,孩子就开始拉出了像鱼子那样的大便,然后,斑疹开始变红,最后慢慢地发了出来,这种病,就怕斑疹往里走,那叫内陷,危险着呢;如果往外走,发出来就好了。孩子救活以后,家里人惊奇无比,就问钱乙了:“钱老师,您太厉害了!可您用的这个牛李膏是怎么做的啊?您能告诉我们吗?万一孩子以后再患这个病呢?”人家钱乙也不掖着藏着的,就直接告诉他们了:“嗨,就是牛李子,等到九月份后摘下来,熬成膏,少放进一点麝香就可以了。”中医好多民间的方子特简单,但疗效非常好,各位看官有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这个患者看完了以后,钱乙也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看的患者太多,有时想记住都难。后来,等到钱乙老年的时候,都从太医丞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回到故乡后,一天,有个叫董及之的年轻医生来拜见他。董及之?钱乙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个名字了,那就请进吧。董及之进来,拜见了钱乙后,拿出了自己写的一个小册子,叫《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钱乙打开来一看,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写的好啊,这都是我平时研究的内容,可我还没来得及写出来呢,你居然就已经都掌握了!(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予乃不言传而得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且还如此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传授给大家(有惬素所愿以授人),真是难得啊,这样吧,我来给你写几句评语放在卷尾吧。看来这钱乙是真的看好这位年轻医生了,就以他太医丞的地位给写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用词还那么客气,真是太难得了。写完了钱乙就问了,你怎么会找到我这里的呢?(意思是我不大认识您啊)董及之说了:“您可能不大记得了,我小的时候您救过我的命啊!”然后提了些细节,钱乙这才想了起来,原来是这个孩子啊,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还成了一个医生! 董及之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当时有人描述了他的行医状态,说“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意思是说无论冬天多么冷的天,夏天多么热的天,只要有患者来找,他都立刻奔赴患者的家,患者中有贫穷的,他都要周济一下。真是一个好医生啊。钱乙以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在这种高超的医术的感召下,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医生。医道,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承的。后来,当钱乙的书《小儿药证直诀》出版的时候,就把董及之的这个小册子也附加在书尾一起给出版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容,这本小册子很有意义,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温病的治疗思路,是后世温病学派的众多起源之一。 在这种繁忙的诊疗工作中,时光慢慢地流逝掉了,一转眼,钱乙已经到五十岁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段未知的旅程正在等待着他。 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 这一年,宋神宗的姊妹长公主的孩子病了。这里各位要注意了,长公主并不是皇帝女儿中最大的,而是皇帝的姊妹,古代的规范称呼中,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叫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这位长公主是上一届皇上宋英宗的女儿,这位宋英宗一共四个女儿,早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个中,只有小公主祁国长公主活的年龄比较大,剩下的二位分别于元丰三年和元丰八年去世,所以根据我的分析估计是这位祁国长公主的孩子病了。在说长公主这件事之前,我先把当时宋朝皇室里面的生育情况做个总结,总的评价是:生的速度比较快,但成活率非常之不高。就拿那位宋神宗说事儿吧,他一口气狂生了儿子十四个,女儿十个(确实比较努力),结果有六个儿子很早就挂了,女儿有七个很早就挂了,这种成活率低得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的,所以他对太医院的工作很不满意(估计这事儿搁谁都得不满意),在后来见到钱乙这个儿科医生的时候,他感到由衷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多说一句,这位祁国长公主的姐姐蜀国公主的孩子就是三岁的时候病死的。所以现在这个孩子病了,可把长公主的家里上下急坏了,大家都惶惶不安,担心厄运再次降临。这时有人提到了钱乙,说民间可是传了,说这位钱乙治疗小儿病那可是真有功夫。长公主急了:“啊?真的啊,还等什么呐,那就赶快把他给请来吧!反正太医们都没了办法了。”好吧,那就这么定吧。 于是,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钱乙就被糊里糊涂的带到了驸马府。我说钱乙是糊里糊涂被带来是有根据的,文献记载钱乙进府时还醉着呢,这绝对是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儿就来了,否则借他三个胆子也不至于敢在给驸马家看病前喝酒啊。估计还是晚上,白天诊病晚上回家累了,老婆给烫了壶小酒,刚喝两杯,就被拎走了。可见长公主女儿的病很重,什么病呢?是泄痢,这个病对小儿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经常是可以夺走生命的,现在长公主的女儿就快要不行了(泄痢将殆),所以,连夜把钱乙召来了。钱乙嘴里冒着微微的酒气,进了驸马府,看到气氛森严的层层楼阁,酒稍微醒了点,但是,应该客观地指出:他还是醉着的。等到进入了重重帷幕之内,看到了病危中的小孩,神气才开始凝重起来,他认真地对患儿进行了诊断,然后长长地出了口气,起身,退了出来。驸马很着急,忙问:“怎么样?”钱乙回答:“没问题。”驸马一闻:咦?怎么一股酒气,胆子太大了,给我家孩子看病还居然敢喝了酒来?他娘的活腻味了不成!(宋朝公主嫁的基本都是武将,这位驸马就是后来的宁远军节度使,人粗了点儿很正常)钱乙还不识趣呢,还在那儿讲:“不用担心,她的身上很快就会发疹子,疹子发出来就好了。”驸马更恼火了:“你!给我闭嘴!俺闺女患的是泄痢,和他娘的出疹子有什么关系!你实在是个庸医,谁把你找来的,把那个出主意的人给我拉出去打!”然后一巴掌把桌子的角给拍掉了一个:“来人,把这个乡下土郎中给我轰出去!”(怒责之)钱乙听了,一言不发,转身就走(不对而退)。走了以后驸马还不依不饶的呢:怎么这么大的酒气,把空气清新剂给我拿来!下人赶快端两筐菠萝皮跑了上来。 但钱乙走了别人也没有办法啊,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治疗,挺着吧,估计下来就该是丧事了,然后呈报皇上,您又走了位外甥女,节哀顺变吧。等到这第二天,女仆突然来报:“长公主、驸马爷,我们发现您女儿身上出疹子了!”啊?大家都不信,忙跑来看。果然,患孩出了一身的疹子,精神状态却好多了。有这种事儿?!这不和昨天那位医生说得一样吗?敢情那位医生是个高人啊!长公主开始责怪驸马:“瞧你昨天那个态度,做事儿怎么总搂不住火儿呢?你就不能改改你那种粗人表现?”驸马:“得,我错了还不成?我再去把人家给请来不就得了吗?” 结果,又派人来到钱乙的家里,钱乙正坐在那儿等着呢。钱乙:“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我把药已经准备好了,走吧。”脸上还是不喜不忧的,在他的心里,别人对他怎么样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病要医好。钱乙用了药以后,孩子很快就好了。看着女儿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长公主心里这个乐啊,但还是很纳闷:“您怎么知道出疹子就会好啊?”钱乙回答:“我昨天已经看到有微微的疹点,疹子外发,毒邪有外透之机,不至于内闭,当然就有让正气得以恢复的机会了,所以断定人死不了,我再用药辅助正气,让毒邪全部泄出,病就好了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当然,驸马虽然没有听懂,但也比较高兴,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个粗人,还写了几首歪诗送给钱乙(以诗谢之)。很遗憾,这些诗没有能够流传下来。长公主的女儿痊愈后,长公主也特别高兴,授予了钱乙一个翰林医学的位置。但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这不,没过多久,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结果,长公主推荐了钱乙。 宋神宗的儿子病是在钱乙治好长公主女儿病的第二年,患的是瘛S,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个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我也说不清楚了,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傻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宋神宗气得恨不能把这帮人都给痛打一顿,朕平时养着你们,你们倒是好好学习啊,平时不认真读书,到真的诊病的时候却不行了,朕的若干儿子闺女都是因为你们才挂的,等我腾出时间来收拾你们。但光生气不成啊,那边那位还抽着风呢?于是问满朝文武大臣:怎么办呢?大家都大眼瞪小眼的。这时长公主来了,他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是草野之人,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的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宋神宗一听:“啊?有这样的人,叫什么名字?”长公主:“他的名字叫钱乙,现在就在京城呢。”宋神宗这下来了精神头:“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 得,钱乙又是糊里糊涂地被召进了宫里。这回还好,钱乙没喝酒,他在护卫的带领下,来到了万众瞩目的皇宫。 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于是钱乙心无旁骛地认真诊病。要说这给皇族诊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个医生一定要达到了一定的修养和境界,心中做到只有患者和病证,其它一概不想,才能看好病,否则一会儿想这可是皇族啊,要是诊好了还不飞黄腾达?一会儿又想,坏了,这要是诊不好,还不把我拉出去剁了?您要是这个心态,那可就完蛋了,还没开始诊呢,这手可就哆嗦上了,腿也发抖了,还诊病呢,能稳住自个儿就不错了。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方子的组成是: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其中的地黄、阿胶是用来滋阴养血的,白术和附子是用来补脾肾之阳气的,甘草调和中焦,黄芩是反佐药,用来清热的。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证,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瘛S没有关系啊?这帮太医们打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这是个什么思路。顺便说一句,这个黄土汤里的主药就是灶心黄土,现在药名叫灶心土,也叫伏龙肝,这可不是随便地里抓一把黄土就能用的,那么什么是灶心黄土呢,就是农村做饭用的土灶,在那个炉膛里的灶底,被火反复烧的那些砌炉灶用的黄土,用的时候给撬下来,捣碎,就可以用了,黄土汤的熬制方法是把灶心黄土先熬水,然后用这个水,再去熬剩下的几味药。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出血症状效若桴鼓。现在人们很少用了,好多药店都买不到灶心土这味药了。 于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看你当众出丑吧,还想到我们皇宫里来治病?皇上也不懂啊,怎么办?反正大家都没有办法了,那就试试吧。于是如法煎药,就给这位仪国公小朋友喝了。结果是,喝完药后,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此次大难不死,后来长大成人,成为了宋神宗活着的儿子里最大的,《宋史》记载宋神宗死后他差点当了皇上,结果因为眼睛有点什么问题,没有当成,让宋徽宗当了(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反正是比他的前八位很早就挂了的哥哥们幸福多了。 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那是相当的兴奋啊:朕的儿女们估计可以停止了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厄运了!他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绽放出了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意思是:给这帮笨蛋听听),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这是中医里面的五行辨证方法,中医认为: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他认为抽搐是由于体内的风邪引起的,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钱乙接着说:“况且,也是诸位太医们用了药,治疗得差不多要好了,我只是很凑巧在这个时候给加了把劲而已(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看来钱乙是很给这帮太医们面子的,说话都给留了余地。宋神宗很恼火地又斜了一眼这帮太医,心想这帮笨蛋给他们留什么面子,你们来看看人家钱乙,人家说话多客气啊,你们都学着点儿!在这种兴奋的情绪的感染下,宋神宗对钱乙说:“爱卿治病有功,朕现封你为太医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袋!”解释一下,这个太医丞就是太医院院长的副手,相当于副院长吧,而这个紫衣金鱼袋是三品以上的官员的标识,在北宋一般医生是没有这个资格佩戴的。总之是宋神宗表现出了对钱乙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他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自己勇猛地生了这么多孩子,总是病死可不是办法啊,一定要把这个儿科医生留在太医院!相信这是宋神宗当时内心最大的诉求。 很不开心地做了太医院的领导 两年之内,钱乙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医生瞬间变成了太医院里的太医丞。庆祝吧,欢呼吧!该为自己高兴高兴了,您一定这么想。但是您想错了,钱乙面临的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吧。首先,是诸位太医们肯定不开心,您想啊,皇帝的孩子们病死归病死,大家的责任,皇帝不能把太医们都杀了,所以大家的日子混得还是不错的,平时拿一些专业的术语蒙蒙这些皇族们,然后领了很高的俸禄,下了班还可以一起去酒楼听听小曲儿。现在,横空掉下来个钱乙,而且一上来就把大家给显得很无能,在皇帝面前着实风光了一把,这哪是我辈所能忍受的?更可恨的是,居然一来了就做了我们的领导,我疏通了那么久的关系也没有坐上的位置,居然让这个民间土郎中给坐了,真是岂有此理!这就是钱乙同志未来的工作环境,虽然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而且,从钱乙后来很快就不愿意在太医院继续任职也可看出些端倪。 还有患者这边呢,这些皇族们自以为是惯了,在他们眼里,你太医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奴才,所以他们的态度经常很不好,你瞧病时说的话很容易惹火他们,他们动辄责骂训斥,在钱乙的医案中就出现了几处诸位皇族发火的记录,而钱乙这个人是个耿直之人,有时候很不给这些人面子,所以未来的冲突是难免的。另外,您以为给这帮皇上的亲戚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看病容易吗?给一般老百姓看病,大多也就请您一位大夫,您从头到尾仔细给瞧就可以了。这里可好,皇宫、诸王府和京城那些达官贵人看病可不是这样,他们有资源优势啊,哪个孩子有病了,一下就把所有的名医请来,什么太医,民间高手,都来了,那真是名家荟萃。您觉得这样看病会更好吗?如果要真是一帮特有水平的专家,那没问题,跟现在的会诊差不多,可那会儿的医疗水平没那么高,大家实在不是很了解儿科病到底该怎么治,钱乙为了把病瞧好,为了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首先必须把其它错误的思路都给辩论倒了(有时候还包括这帮似懂非懂的患者家属),然后才能面对患者一心治疗,否则七嘴八舌谁也没法儿瞧病。这就是钱乙要面临的治疗环境,很恶劣,好在我们的钱乙早年打下的功底太深了,辩论一交手,马上就显示出了他压倒一切的优势,给反方同学以沉重的打击,然后,他几乎每次都会把正确的治疗方法给大家分析一遍,这样使大家下次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儿科病。 无论如何,钱乙上任伊始首先用精湛的医术给了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治疗七太尉小朋友 一天,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病了,各位注意,这个“大王”不是通常我们想的“山大王”,而是王爷的意思,但是宋朝这种称呼也的确很有趣,每次我看到这都觉得这是个有络腮胡子的莽汉的形象。这位二大王的哪个儿子病了呢?是七太尉,才七岁呢。这您就更奇怪了,这太尉似乎是个很大的官吧,是的,没错,似乎太尉在宋朝是仅次于太师的位置了,比太傅还要高。是个军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宋朝是一个很搞怪的朝代,他们的皇室似乎对封官爵有特殊的爱好,皇家子弟一生下来,就开始狂封官职,然后这一辈子里再不断地加封,怎么说也得封他个十个八个的,说句实话,最后封得我都不知道该称呼这位什么了。皇家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会封个太尉的官衔。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到他们王府去串门,开门一看,屋里小板凳上坐着一排的国防部长,个个都流着鼻涕、穿着开裆裤呢。这位七太尉小朋友病了,当然要派人来找钱乙过去看看。钱乙赶快跑了过去,什么病啊,是潮热(潮热,中医术语,是指如潮水一样有规律的发热),他诊断结束后,说:“这孩子没事儿,不用服药了,用饮食调理一下就可以了。”大家长出了一口气。可是就在大家以为没事儿的时候,钱乙一眼看到了另外一个年龄更小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八太尉小朋友,让人感觉奇怪的是,钱乙稍微诊了一下这个孩子的脉,就说:“那个孩子是没问题了,可这个孩子马上就会有很吓人的暴病(此儿旦夕暴病惊人)。”大家一下子被吓了一跳,这个八太尉活蹦乱跳的没事儿啊。钱乙接着说:“现在就要预防抽搐了,如果恰当治疗的话,再过三天,中午过后就会好转的。”二大王听了感觉很愤怒(皇家子弟的坏脾气暴露出来了),这都什么啊,你以为你是神仙啊,还预言呢,真是胡说八道,于是怒气冲天地说:“我们八太尉不是好好的吗?有什么病,你们这帮医生,总是胡说些吓人,不过是为了多得些利益而已(医贪利动人乃如此)!你现在就给我看七太尉的病,没事儿你就走人,不要给我说什么八太尉的病!(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钱乙的表情却很认真:“我说的是真的,您让我好好给他瞧瞧吧!”大家开始不耐烦了:“去,去,快走吧!”“我说的是真的,你们这样孩子会受苦的……”“去!乌鸦嘴!”结果钱乙很郁闷地就离开了广亲宅。 您猜结果怎么样?第二天,广亲宅里可就乱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八太尉小朋友开始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天啊!恶毒的预言终于应验了,这可是大事啊,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钱乙。晕!敢情这位讲的话是真的?难道这位会预言?怎么办呢?还用问,赶快把这个钱乙给我找来啊。于是又请来了钱乙,钱乙用药后,到第三天午后的时候,小孩果然好了。看来在长公主那里发生过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这个钱乙,到底是乌鸦嘴还是预言家?所有的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大家眼睛瞪着钱乙,交头接耳,神秘气氛开始萌动。 其实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掌握了儿童生理病理规律的医生而已。当二大王心情放松下来后,也饶有兴致地问了这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在这个孩子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他会病的呢?”钱乙回答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要发病了,已经出现征兆了,他当时脸上腮部红得厉害,说明是肝经受邪了(这是钱乙本人根据《内经》总结的面部诊断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翻阅钱乙留下的书,在书中钱乙认为人脸上的左腮对应肝,右腮对应肺),目光微微发直,眼睛归肝经所主,所以这也是肝经受邪的征兆,而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心经也必然受邪,我又看到八太尉喜欢坐在石头凳子上,这是体内有热,想要凉快的缘故啊。”大家都听傻了,敢情这是个推理的过程啊,您的上一个职业该不是侦探吧。钱乙又说:“他的身体肥胖,脉象急促,这是脾气虚而肝火盛,所以我推断他会出现抽搐,另外,我之所以推断过午时(11点至13点)才能好,是因为午时为心经所用的时辰,而过了午时则是肝经最弱的时辰啊(这是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是按照时辰的顺序来流注到各经的,在丑时(1点至3点)肝经用事,此时肝经经气最旺,而对应的未时(13点至15点)则是肝经经气最弱的时辰)。”“那您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疗的呢?”“用的是泻心肝补肾的方法治疗的。”大家全懂了,敢情不是神仙,而是技艺精湛的缘故啊。二大王也兴致盎然:老大,俺算服了!干脆俺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跟您学中医得了。
№4&☆☆☆= =于 22:00:00留言☆☆☆ 
其实要学好中医,还得会点玄学甚至天气,非常苦累,一般人早跑了。
№5&☆☆☆= =于 22:03:29留言☆☆☆ 
信与不信,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非医学生,但家里长辈基本在医院呆,自己也算是在医院泡大的(。北方中医最好别信别看,南方中医没有熟人带也最好别信别看。大医院的中医开方子也很多是中成药+西药,(也有少数是开方子让你去药店抓药,虽然在我家这边是普遍如此)其实直接看西医也无妨。大病请看西医,要相信现代医学。个人推荐,一些发烧感冒小毛病可以找中医调理,这个不太需要费那么大功夫找西医去打针吊点滴
№6&☆☆☆= =于 22:08:47留言☆☆☆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自己客气说“薄效”的那就是比较好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钱乙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为什么钱乙要退出太医院呢?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钱乙为人太过认真,他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能顺利治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其他人的错误治疗思路辩论掉,这样使得各位感觉非常难堪,所以产生矛盾是当然的。历史上不止钱乙一个有此遭遇,很多从民间选拔的高手破格进入太医院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这个原因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是我们根据钱乙医案中他的看病风格推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宫廷里任太医丞这么长时间以来,钱乙在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生下来难道是为了皇家服务的吗?对于有些人来说,能够为皇上服务是一生的光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名誉地位金钱更是不用说的了,所以他会乐此不疲乃至终生奋斗的。但是对钱乙来说,他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些。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钱乙望着星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在东平王冢顶上学习五运六气的情景。那个时候也是繁星满空,自己青春年少,心怀济世之志,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时光,虽然孤单寂寞,但是想起来却多么的美好啊!可是现在,虽然也可以出宫诊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围绕着这些个皇子转,这些皇家子弟娇生惯养,骄横跋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无论怎样调理都不会令人满意。这样下去,会丧失掉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的。是的,那个自己年轻时在满天的繁星下立下的信念。难道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是如此的重要吗?是啊,它是自己在最困难无助的日子里的唯一支柱,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这个信念,却永远都不能失去的!这个信念就是:尽一生之力去提高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就这样吧,钱乙,不要再无谓地浪费生命了,按照你自己信念的指引,去做该做的事情吧。还有更多的患儿等着你去拯救呢! 当天夜里,钱乙秉烛写下了一份辞呈。当然,向皇帝辞职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和您跟公司经理辞职绝不一样,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写张纸拍在皇帝的桌子上就可以走人的,这是一人独尊的皇帝,搞不好会出人命的。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他也的确病了,他患的是风湿,估计是早年在寻找他父亲的时候在大海中患的,此时病痛开始侵袭他了。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一向不大讲道理的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钱乙终于自由了。当他从宫殿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这层层叠叠的皇宫,心里感到了说不出的愉悦。再见了,各位大王们!我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了。 故乡,听上去多么亲切的字眼!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是惦念的地方。 钱乙终于回到故乡了。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山东口音,闻着户户窗中飘出的炒菜的香气,感到了回到家里的温暖。从此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宋哲宗即位的时候,这位宋哲宗皇帝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估计是皇上家又有哪位太尉小朋友病了),突然又想起了钱乙,于是宣钱乙进宫,到太医院任职。钱乙这个烦啊,可不情愿归不情愿,新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点儿吧,于是就返回到太医院,又做起了太医丞。宋哲宗这个皇帝虽然性格软弱了点,但还是个好皇帝,所以钱乙这次在任上呆的时间比上次长了些,可是,由于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百姓,所以最后还是托病递交了辞呈。皇上看这可真是无法留住这个钱乙的心啊,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钱乙的辞呈。于是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做一个这种人是很难的,许多人因人小怨忘人大恩,何况他爹这种大怨小恩。公元1091年。北宋。真州(现在的江苏仪征)。瘟疫大行。在一个普通的人家里,一个男子正躺在床上,虚弱地喘着气,床边坐着的,是他的年仅十一岁的儿子,这个孩子端着汤药,正等着父亲起身喝药。这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少年时的许叔微。他的父亲患了瘟疫,已经很严重了,医生开过了药,但是病势却一天天地加重了起来,已经昏迷了几次。小小的许叔微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恐惧。父亲的嗓子已经嘶哑了,口干得直想喝水,在喝了药以后,却又昏迷了过去。许叔微的母亲赶快去请医生,但医生说现在患者太多,看不过来了,于是母亲只能悲愤地空手而归。在夜半,父亲忽然醒了,此时过度疲乏的母亲正在隔壁打盹,只有小叔微趴在父亲的床边,他也一下醒了。父亲好像忽然恢复了健康,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说话的声音也正常了,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望着小叔微,轻声地说:“叔微,你以后,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小叔微看着父亲,忽然微笑了起来:“像父亲的样子啊。”父亲轻轻地拍着他的头,说:“好啊,不过,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读好书啊,读好书,做好人,就够了。”小叔微慢慢地点着头。父亲:“一定要记住啊,读好书,做好人。”然后,父亲睁大了眼睛,用慈爱的目光一直望着小叔微的脸庞,仿佛想把儿子的面容刻在心里。这样望了许久,然后闭上了眼睛。 凌晨,凄厉的哭声从许家传出,许叔微的父亲去世了。 许家只剩下小叔微和母亲了,两个人相依为命。母亲由于过度劳累,身体也显得很虚弱,但是为了使小叔微不太过悲伤,母亲在小叔微的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似乎自己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但小叔微能够听见母亲在夜里因为思念父亲而痛哭的声音。“叔微,妈妈一定能够带你好好地过日子的。”这是最近母亲常说的话。 但是,有一天,叔微忽然发现母亲坐在厨房的地上(忽一日气厥),牙关紧闭,嘴里有涎液流出(牙噤涎潮),无法说话了,小叔微吓坏了,赶快跑到附近的医生那里求救,医生来了后,看了一下,说:“这是中风啊,需要赶快使用泻下之法!”于是开了泻下的大通圆(宋代医书中的“圆”就是现在的药丸)三粒,给母亲服下。医生走后,叔微的母亲开始痛泻,泻了几次后(大下数行),感觉人就已经精神涣散了。小叔微已经傻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讲,这样的凶险之事已经超出他的思考范围了,怎么办啊?真是束手无策啊!夜里,小叔微端起给母亲熬好的粥,想送到母亲的床边,就在一进屋子的时候,他看到母亲的眼睛正望着自己,慢慢地将手伸向自己的方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母亲的眼神仿佛在说:对不起啊叔微,娘没法再陪着你继续走了。小叔微立刻哭了,扔掉了碗,伸出手想去够母亲的手,可是自己却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母亲的手似乎越来越远,怎么也够不着啊!泪水从小叔微的眼睛里喷涌而出,积攒已久的哭声终于从他的喉咙发出。但是凭一个小小的许叔微是解救不了母亲的。当天夜里,小叔微的母亲也去世了,距离他父亲去世还没到一百天。他后来自己说:“百日之间,并失怙恃”。 就这样,十一岁的许叔微成为了一个孤儿。 在把母亲葬在了父亲的坟旁以后,许叔微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山坡上。现在,他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以后的一切都将靠自己了。从此,他将不再有父母之爱,他将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许叔微,你能承受得了吗?许叔微紧紧地闭着嘴唇,望着远方,一言不发。没人知道他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他用他一生的行动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的小孩子十一岁的时候还在上小学,基本上不会考虑生活方面的压力,城市里的孩子还可以撒撒娇让家长周末请自己去撮顿麦当劳肯德基什么的,但是在同样的年龄,十一岁的许叔微要准备自己生活了。许叔微很快就分析了自己目前的角色,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方向,第一是一定要读书,像父亲临去世时嘱咐的那样,读好书。吃饭应该没有问题,古人多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群地聚居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互相帮助,像许叔微这样的孤儿,会有族群里的长辈来照顾的,送点米什么的,不至于饿死。许叔微给自己定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看医书,他在自己写的书《普济本事方》的序中说道:“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他自己说的是长得稍微大了些才看医书的,但是从他治病的医案中标注的时间来看,他三十多岁就已经到处治病,而且手段很高,这说明他应该很早就开始看医书了。父母因为疾病而去世到底在许叔微的心里造成了多大的创伤,我们现在没法儿想像了,但是从他后来所做的事情来看,因为父母的去世,他立下了一个很大的誓言,这个誓言就是,一生免费为老百姓看病!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这个誓言,从他开始看病到他去世,他始终没有收过患者的钱!从这种近乎宗教布施式的诊疗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人毅力之巨,发心之大。信念,可以使人做出不可为之事。 没有家长管束的学习 好了,许叔微同学开始学习了。课程当然是大家都要学的科举了,放在桌子下面偷着看的不是连环画,而是医书。一个孤儿,学习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估计没有人知道了。但是我恰巧在他写的一个医案里,看到了他描述自己少年时读书的情景。事情是这样的,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说自己的身体在长大后有个毛病,就是停饮,什么是停饮呢?简单地说就是水喝了以后感觉总是下不去,总是在胃口里面堵着。许叔微是怎么说自己的这个病的呢?他说他在少年时读书,夜里要写作文(夜坐为文),估计是老师留的作业,他的坐姿不正,总喜欢左面身子趴在桌子上写(估计学习负担很重),所以他感觉这个饮食在胃里好像都偏向左边了,到了半夜以后(看来学习负担不是一般的重),觉得自己很疲乏了,这还不能睡,要喝两杯饮料提提神,结果喝完了再看一会儿书,等到睡觉的时候又是偏向左边躺着,结果一开始年轻时没什么,三五年后开始觉得水喝下去以后都是从左边下去的,胃口也不好了,经常往外呕酸水,更严重的是,每到天热的时候,他的右半个身子出汗,左半个身子根本就没有汗,是干燥的,您说这病有多怪。看来孤儿的日子是难过啊,如果有家长管着,会让他用这种不正确的姿势看书吗?而且还是三五年的时间!可见,有家长管的同学们,虽然他们唠叨了点儿,但是那也是种幸福啊!实在受不了唠叨了,就想想许叔微同学吧!后来怎么着了?后来许叔微找了好多名医,也翻了好多书,都没治好,再后来一想干脆,自己创个思路吧,这不是水病吗?什么能治水呢?脾能治水啊,中医里面说脾属土,土克水,所以治疗水病补脾土是一个思路,于是我们的许叔微就只用一味中药,那就是苍术,这是味补脾利水的药,他搞了一套很复杂的炮制方法,大概是把苍术搞成末,然后将大枣肉和一点香油绞成泥(估计这个枣泥的味道够怪的),再把苍术末和枣泥做成药丸,每天吃,结果是这个病就好了,全身也出汗了,胃口也好了,也不吐酸水了,连视力都提高了。事后,许叔微很有感触地对大家说,家长管你们是对的啊,看书的姿势要端正,不能偏向一边(故知久左不可伏向一边),需要多起来活动活动(时或运动),再顺便做个眼保健操什么的。 看来,许叔微少年时读书那是下了苦功夫的,开个夜车那是家常便饭,在没有家长用监视器监督的情况下,全凭自觉,那是很不容易的,要搁我们某些同学,早玩游戏去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在空荡的房子里,独自一人深夜读书,该是一幅多么感人的场景啊! 一个孤儿,没有生活来源,连吃的都会成问题,就更别说营养了。这种情况可以参照比许叔微早些年的范仲淹,范仲淹父亲去世了,有母亲,但母亲改嫁了,范仲淹就在一个大庙里自己读书,也很苦,自己拿点儿米,每天熬一点粥,当粥凝了的时候,把粥划成四块,一天四顿饭,就是这四块粥,哪儿有什么菜啊,他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当官的,一看,天啊?你都吃的这叫什么啊,于是很同情范仲淹,就从家里带来了好菜,给了范仲淹,心里想,这下你解馋了吧?结果到了第二天,一看,好嘛,这菜一口没动,都腐坏了,这哥们急了,怎么着?瞧不起我?范仲淹说:“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你要体会我的心情,我也是人啊,也会爱吃好吃的东西啊,我一旦尝了一口这个好吃的菜,我怕我明天会吃不下去我的粥的。”“啊?!”同学都晕了。范仲淹:“我未来的苦日子还很长啊,所以,不要再送我好吃的东西了,我要把苦日子坚持过下去。”这下我们明白了吧,人家是吃过苦的,所以才发下大愿为老百姓做事,才一辈子行得正,走得远。我常常想,在这种营养状态下,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吗?难道一个人的学习状态还能保持最佳吗?可是你看人家范仲淹、许叔微分明又都学出了那么高的成就,看来,营养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人心中的信念,才是最关键的啊。出手不凡的青年人 一天,一个叫秋忠臣(这估计是当年最时髦的名字)的乡亲病了,患的是伤寒,大家这个时候都知道许叔微会看病啊,就把许叔微给请来了。许叔微问了问患者的症状,患者告诉说:自己发烧,脑袋痛,心里发烦,口中还渴。然后许叔微诊了患者的脉,脉象是浮数,无力,尺部脉很弱(中医将脉分成寸、关、尺三部份,尺部对应肾气),许叔微倒吸了一口气,说:“这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证啊,按理说应该马上服用麻黄汤,使邪从汗解。”大家忙说:“对啊,那您就马上给开些发汗的药吧!”许叔微:“可是,现在不能先行发汗。”大家:“啊?为什么,还等什么呢?”许叔微:“他的尺脉迟而且弱,仲景说过,尺脉迟的人,是营气不足,血气微少的原因,不可以先发汗,我要先稍微让他的血气足一些,这样才能鼓邪外出啊。”于是开了建中汤(也是张仲景的方子,可以调中焦脾胃以生气血),在里面加上了当归、黄芪两味药。第二天,许叔微来到患者的家里后,患者家属有点着急了:“你怎么还不给发汗啊,快发吧!”许叔微诊了脉:“还不可以,尺脉仍未鼓起来。”家人:“管什么尺脉不尺脉的啊,你就发汗不就行了?”许叔微:“像他这种身体,错误地发汗会导致病情严重的。”家人:“天啊,还不发汗,你到底懂不懂医啊?”患者的二姨:“他大姑,你看到了吧,我说不请这个许叔微吧,你们非要请,这下怎么办?” 第三天,患者的家属更急了:“你他妈的到底懂不懂啊,还不发汗,别他娘的不懂装懂,要是看不了早点告诉我们,告诉你,要是耽误了我们就去衙门告你去!”(其言至不逊)各位知道,许叔微一生看病都是不收诊费的,你不收人家钱,为人家服务,人家还出口不逊,你会怎么样对待呢?要是搁一般人,袖子一甩,老子还不伺候你了呢!对,就这么做,对于这些愚昧的人,没有理由一味迁就!咦?许叔微在做什么啊!他居然仍在认真地为患者诊着脉,然后耐心地告诉其家人,大家不要急,尺脉马上就要鼓起了。患者的家属用怀疑兼愤怒的眼神看着许叔微,姑且再相信这个许叔微一回吧。最后,诊脉时,许叔微终于感到患者的尺脉有力了,这是正气开始充足的表现,于是,开了麻黄汤(麻黄汤,《伤寒论》中的方子,主治太阳病表实证),给患者服下。患者服用了第二次以后,突然病情发生了变化,只见他开始狂躁不安。大家吓坏了,他二姨又说了:“看到了吧,不听我的,给治坏了,他大姑,赶快去衙门告他吧!”许叔微:“稍安勿躁,马上就好了。”果然,片刻以后,患者安静了(须臾稍定),然后看到患者的身上开始出汗了(按:刚才的烦躁是邪正相争呢,此时是正气已胜,开始驱邪外出了)。没几天,病就好了。他二姨悻悻地说:“没想到许先生还有两下子啊。“他大姑:“多亏没听你的去衙门告人家许先生。”患者:“许先生,留我们家吃顿饭吧!”许叔微:“不用客气,我该走了,再见。”可见,许叔微其人若此,心中只有救助患者这件事,其它什么荣辱一概不在眼内。 这样一来,乡人传开了,这位许叔微诊病很厉害啊,还不收老百姓的钱,可真是个好人啊,于是,来瞧病的人就多了。 有个姓京的老乡,是卖草绳的,乡里都管他叫京绳子,那天,天还下着大雨,这位京绳子来找许叔微了。许叔微忙问怎么了,京绳子告诉他,说自己的儿子三十岁,现在突然病了,想请许叔微去给看看,不知道许先生肯不肯。许叔微听了,二话不说,戴上草帽,披上蓑衣就随京绳子出发了。到了患者家里,许叔微也吃了一惊,只见患者蜷缩在床头,浑身抖动,直冒虚汗,嘴里还说着胡话。许叔微忙问京绳子,怎么会病成这样呢?京绳子:“唉,一开始没这么重,只是有点怕风,身上微微爱出汗,请来位医生,给开了付麻黄汤,结果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许叔微:“都有什么症状呢?”京绳子:“他不停地出汗,身上发烧,总是惊悸不安,说胡话,晚上不睡觉,还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身上的肉直跳,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另外就是浑身抖动,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许先生,我儿子的病是不是很重了啊?”许叔微:“不要担心,让我来诊一下脉吧。”诊脉以后,许叔微叹了口气,说:“我明白了,这是误用麻黄汤发汗的缘故啊。”京绳子:“许先生,为什么呢?”许叔微:“您儿子的脉象很弱,像这种气血很弱的人是不应该骤然服用麻黄汤发汗的,因为患者自己的正气不足,服用这些药力强烈的药会导致身体的紊乱的。”京绳子急了:“这个王八蛋医生,我用绳子勒死他。”许叔微:“不要这么说,这是没有深入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很容易犯的错误,可以服用真武汤化解掉它,真武汤的条文就是:‘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p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您看,跟您儿子这个症状不是正好相应嘛!”于是,给患者开了真武汤(真武汤,《伤寒论》中的方子,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患者只服用了三次,病就基本好了。患者全家都喜出望外,没有想到这个方子疗效如此迅速。接着,许叔微又给患者开了清心丸、竹叶汤用来清解余毒,总之患者迅速地康复了。患者一家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京绳子拿出些银子,想给许叔微做为诊费:“许先生,我们听说您不收诊费,为我们百姓免费看病,可您自个儿也不能太清苦了,我的这点心意,您就拿回去补补身子吧。”许叔微推回了京绳子的手:“真的不用了,谢谢你的心意了,我该走了。” 其实,许叔微的生活一定是很清苦的,但是,他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在仲景的书前发誓的夜晚,和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他要恪守誓言,一生无悔。
№7&☆☆☆= =于 22:09:39留言☆☆☆ 
反正我不信,隔壁中医专业也要学西医理论的
№8&☆☆☆= =于 22:09:46留言☆☆☆ 
反正我不信,隔壁中医专业也要学西医理论的№8?☆☆☆= =于 22:09:46留言☆☆☆毕竟是现代医学。总不可能放着便捷好用的仪器不用还搞什么望闻问切。那更不靠谱
№9&☆☆☆= =于 22:11:12留言☆☆☆ 
信,但是中医要发展,往现代医学发展或者科学发展,发展到能够解析中医
№10&☆☆☆= =于 22:12:34留言☆☆☆ 
我一直想知道中医怎么治那种急性病症,比如急性阑尾炎,中风,脑溢血,糖尿病,中医怎么处理啊
№11&☆☆☆= =于 22:16:56留言☆☆☆ 
我信的。。。。。因为我看过。。。。我们家熟人,去看的鼻炎,以前超级严重。。。现在好的差不多了,就是感冒的时候可能会复发一点,这个我也不是很确定。。。因为感冒本来就会鼻子不通。。但是平时不感冒的时候真的是好了。。。我以前鼻子一年四季不通气的,反正我很满意了
№12&☆☆☆= =于 22:16:58留言☆☆☆ 
经痛还是有用的吧
№13&☆☆☆= =于 22:18:30留言☆☆☆ 
我一直想知道中医怎么治那种急性病症,比如急性阑尾炎,中风,脑溢血,糖尿病,中医怎么处理啊№11?☆☆☆= =于 22:16:56留言☆☆☆阑尾有开刀手术啊……别的倒是不知道回LZ,中西医结合起效快,哪个有效用哪个,治个病还当信宗教啊?
№14&☆☆☆= =于 22:18:39留言☆☆☆ 
嗯,一直把中医当成传说听听,反正我自己没指望过,就是那种会吃吃阿胶补血,生姜驱寒,红糖大姨妈那种程度,真正生病还是看西医
№15&☆☆☆= =于 22:20:03留言☆☆☆ 
(收起)我一直想知道中医怎么治那种急性病症,比如急性阑尾炎,中风,脑溢血,糖尿病,中医怎么处理啊№11?☆☆☆= =于 22:16:56留言☆☆☆阑尾有开刀手术啊……别的倒是不知道回LZ,中西医结合起效快,哪个有效用哪个,治个病还当信宗教啊?№14?☆☆☆= =于 22:18:39留言☆☆☆(显示全部)开刀手术不是西医吗?
№16&☆☆☆= =于 22:21:10留言☆☆☆ 
(收起)我一直想知道中医怎么治那种急性病症,比如急性阑尾炎,中风,脑溢血,糖尿病,中医怎么处理啊№11?☆☆☆= =于 22:16:56留言☆☆☆阑尾有开刀手术啊……别的倒是不知道回LZ,中西医结合起效快,哪个有效用哪个,治个病还当信宗教啊?№14?☆☆☆= =于 22:<font colo(显示全部)r="#:39留言☆☆☆开刀手术不是西医吗?№16?☆☆☆= =于 22:21:10留言☆☆☆非回,其实将这些归结于现代医学更恰当。我觉得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有可取和不可取之处,二者结合并成现代医学才是最佳走向
№17&☆☆☆= =于 22:24:04留言☆☆☆ 
有批号的药一般来说不会吃出问题,至于有用没用……就我个人来说是时灵时不灵的,我痛经很严重,偶然喝了当归汤的那个月没痛,简直狂喜乱舞,但第二个月就没效果了……过几个月再喝次又是效果拔群……
№18&☆☆☆= =于 22:44:00留言☆☆☆ 
在三甲中医院工作,我院有个老中医号贼难挂,什么病都能看特别是对疑难杂症,疗效很好还有外地的来问然而……这个老中医推崇素食,说病都是吃肉巴拉巴拉……我……反正我在中医院工作我也不信中医
№19&☆☆☆= =于 22:48:06留言☆☆☆ 
有批号的药一般来说不会吃出问题,至于有用没用……就我个人来说是时灵时不灵的,我痛经很严重,偶然喝了当归汤的那个月没痛,简直狂喜乱舞,但第二个月就没效果了……过几个月再喝次又是效果拔群……№18?☆☆☆= =于 22:44:00留言☆☆☆我就想问,效果好你为什么不按疗程吃?吃一次见效一辈子在哪也找不着这种药啊!感冒药你这次吃好了下次还感冒呢!痛经都要月经前1周吃药啊,连吃几次的。
№20&☆☆☆= =于 22:48:42留言☆☆☆ 
后查看更多回帖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三万字左右,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有名的中医大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