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出现红色斑点 脸上一块红色不痛不痒痒 发烧,有可能是鼠疫吗

鼠疫究竟有多可怕?
我的图书馆
鼠疫究竟有多可怕?
,心脏外科
鼠疫的危害性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我偏个题,来说说关于鼠疫的一个人国士无双零、前言鼠疫在历史上有着三次大爆发第一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爆发于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对,就是搞了《国法大全》的那位。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引用部分来自百度,下同)第二次,起源于中世纪,延绵数百年。也正是这一次的恐怖,奠定了鼠疫“黑死病”的恐怖名头。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有的说是3000万),欧洲人口减少近1/4,其中威尼斯减70%,英国减58%,法国减3/4。从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1664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 death)第三次,则来到了我们中国。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一、乱起1910年,末代大清,鼠疫从西伯利亚肆虐而至,很快蔓延到女真龙兴之地,日俄争霸之锋,中国东北。10月26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10月27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10月30日,长春告急11月02日,沈阳沦陷11月15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大清朝野震惊。日俄均以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各国外交使团频频施加压力。时任外务部右丞,年仅33岁,因为冷静果断处理1908年伊藤博文案而声名鹊起的政治新星施肇基挺身而出,请求担任防疫大臣。&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0a568b8d68a4b893adf2d76fcd0a359b_r.jpg"&施肇基先生是中国的外交先驱,中国历史上首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先后获得本科、文学硕士以及PHD。作为一位外交家,防治鼠疫只是他的一次友情客串而已。除了之前提到的伊藤博文案,之后他三度担任中国驻美公使(大清一次,民国二次,其中1935年升级为大使后成为中国首位驻美大使),一次担任驻英公使(民国),二战后担任中国联合国代表团高级顾问。施肇基先生是中国的外交先驱,中国历史上首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先后获得本科、文学硕士以及PHD。作为一位外交家,防治鼠疫只是他的一次友情客串而已。除了之前提到的伊藤博文案,之后他三度担任中国驻美公使(大清一次,民国二次,其中1935年升级为大使后成为中国首位驻美大使),一次担任驻英公使(民国),二战后担任中国联合国代表团高级顾问。而对于中国教育洗礼的同学们来说,他代表参加的最出名的一次会议,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参加者除了时任驻英公使的他之外,还有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比公使魏宸组,以及,另一位广为人知的杰出外交官,巴黎和会中国全权代表,时任驻美公使,顾维钧。但是很遗憾,今天,我们的主角不是年少得志的施肇基。施肇基在当上了防疫大臣后,遍邀名医去东北主持防疫工作。但是均遭到了婉拒。行医而已,谁也不希望把自己搭进去。直到他找到了那个比他还年轻2岁的医生。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年仅31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助手兼学生林家瑞以及简单的医学仪器,两个人迎着汹涌的逃难人潮,向东北出发。日,平安夜,到达哈尔滨,一座已经被鼠疫统治的死城。鼠疫可以肆虐多久?第一次爆发是2个世纪第二次爆发是4个世纪而这一次在哈尔滨,这位医生到来之后,仅用67天,就将鼠疫扼杀。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国士无双,伍连德。&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二、缘生施肇基作为中国近代史首批学霸,手握康奈尔三个学位外加首位康奈尔中国毕业生的名头,自然可以藐视众生的。但是正所谓人间自有妖孽在,学霸之外有学神。第一个进入剑桥的华人,24岁就拿到剑桥大学5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的伍连德呵呵一笑。很遗憾,严格来说,他不是中国人,只是华人。伍连德,字星联 ,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当时为英属),祖籍广东新宁。1896年,17岁的伍连德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1903年,7年时间拿下5个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Elie Metchnikoff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1905年,伍连德与施肇基相识。谁都没想到,5年后他们会再一次站在一起。1907年,28岁的伍连德受袁世凯邀请,归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将和大多数首批留学生一样,在此后数十年的历史巨变中,如无根之萍,随波沉浮,最终化成一声悲叹,飘散在图书馆厚厚的典籍杂文中。但是,1910年底,在离日,20世纪中国历史剧变的开始仅仅不到一年,他出现在了哈尔滨。这一刻,命运选择了他,或者说,他选择了命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三、狂澜2003年,非典爆发。历时四个月,内地13亿人口中,共确诊5327例,死亡349人。帝都全城恐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口罩、白醋、板蓝根飙至天价,千金难求。军队出动,仅仅数日,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京城各大医院专家入驻。全国各地组织顶尖医疗团队赴京增援。全球实验室马力全开,以求找出病源。举国之力,抗击非典1910年,东北鼠疫。东北1400万人口,最终死亡6万余人,感染者不计其数,仅傅家甸死亡就超过总人数1/4。东北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医生数量将将达到两位数。横尸遍野,疫水横行。口罩手套很少人使用,对于文盲率接近100%的中国人来说,“传染”“隔离”实在是很难理解。千里之外,英国一个叫弗莱明的年轻医生刚刚取得了自己的外科资格证书,并决定留在母校跟随老师,从事痤疮和梅毒的免疫研究。直到19年后,他才在因缘际会之下,发现了抗生素。当时的东北,药品储备基本是个笑话。而伍连德手上,只有自己的学生,和之前在东北的两位连“接触患者时自我保护”都不知道的医生。时值年末,除夕很快到来,大批闯关东的汉子们要带着他们一年的收成,带着他们的老婆孩子,以及带着他们身上的鼠疫杆菌和因为鼠疫死亡的亲人的尸体,回到关内。全国大爆发近在眼前。伍连德到达后立刻用英文电报向施肇基报告了现状:(1)医无素养之困难;(2)药品无储备之困难;(3)财政应付不及之困难;(4)病院隔离筹备不及之困难;(5)断绝交通之困难;(6)焚毁尸体、物品隔离之困难。无人、无药、无钱、无地、无权、无力。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孙子兵法》对面是肆虐人间上千年的妖魔,这边,只有一己之力。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战斗,开始了。四、谋定北里柴三郎,日本细菌学家。履历无比炫目:师从发现了结核杆菌的德国科赫教授,世界首位分离出破伤风杆菌(1889),将免血清免疫的方法应用于白喉和破伤风的治疗,开启了血清学领域。回国后自建细菌研究所,指导志贺发现了志贺杆菌(1898),后在如今日本的首相摇篮,庆应义塾,创办了医学部。自己也加授男爵。而在他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于1894年,第三次鼠疫爆发之后,分离出了鼠疫的致病原——鼠疫杆菌。在当时的医学界,在对鼠疫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后,以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知是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而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因此,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伍连德到了哈尔滨,很快发现了问题。哈尔滨的冬天动辄零下数十度,老鼠怎么会大规模活动?就算天地有异变老鼠乱跑,跑一次也应消停了,怎么疫情还在不断加重?他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发现发生在这一区域瘟疫之疫源,来自满洲里的一个俄国人和当地人捉土拨鼠的窝棚。土拨鼠,亦称旱獭,属啮齿类,主要生存在蒙古、俄国贝加尔湖和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种穴居于干燥寒冷地带的小动物。要注意的是,学名是旱獭,和老鼠并不是同一个物种。&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当时的东北,尽管俄军新败于日本,仍有大量俄国人在此。俄国人钟爱紫貂皮毛制作的各类服饰用于御寒。可人多貂少,一皮难求。而中国自古以来悠久的山寨传统,自然有许多精明之士想到了皮毛肤色相近的土拨鼠来代替紫貂。到了1910年,市场上的假紫貂皮已经到达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50万件。伍连德立刻让助手想办法找来土拨鼠进行研究。12月27日,一位旅店的店主患鼠疫而死。伍连德赶到后,立刻问小厮:之前是否有皮毛商人入住?小厮说:有,一周前刚走。传染链渐渐浮出了水面,接下来只需要在死者和土拨鼠体内找到鼠疫杆菌,就能明确病魔所在!但是当时清政府禁止尸体解剖,同行的两位医生极力劝阻,伍连德不为所动,毅然不顾风险,和助手二人就地解剖尸体,获取了重要的脏器和血液标本。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很快在器官,尤其是心、肺和血液中发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经过培养,三天后出现了大量鼠疫菌团。而与此同时,在土拨鼠体内,也发现了大量鼠疫杆菌团!伍连德确定这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唾液的传染,而并非鼠传染给人。立刻给施肇基发电报,要求想办法让政府予以配合进行隔离。在他的心中,征服鼠疫,指日可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五、惊变在施肇基的支持下,伍连德开始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尤其是傅家甸所有的公共设施,旅馆、饭店、商店,均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对有可能接触病人者,必须呆在家里自行隔离。然而很遗憾,当时在东北的话事人,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把东北当成了殖民地的各国友人们,尤其是日本及俄国。想要控制疫情,必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伍连德首先拜访了俄国时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将军。俄国当时已经派了医学专家依沙恩斯基过来。所以拜访时,二人并不相信一个来自中国的医生会有什么样正确的看法。但是伍连德张口就是流利的英语,让二人震惊不已,收起了藐视之心。伍连德告诉他们,他已经通过尸体解剖、样品观察以及细菌培养,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结论,并阐述了该病菌是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播方式。霍尔瓦特出于保护俄侨的考虑,很快就将1300节火车车皮(内置取暖火炉)批给了伍连德医生,使医生有了一个较宽裕的临时疫病隔离所。伍连德说服那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并陆续将他们安置到这里。病人则送到防疫医院。相关家属和一般接触则在家里自行监测。接下来是日本。哈尔滨瘟疫刚刚爆发之际,日本同样也派了一名医生来调查。这位医生,恰好就是北里柴三郎教授的学生。同样,出身名门大派的他看不起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们。直到伍连德的助手林瑞生告诉他,伍连德医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师门的“鼠疫源于鼠传染人”的思想,在之前已经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并请伍连德观看他解剖老鼠的样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从一只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因此,哈尔滨流行的并不是鼠疫。对方毕竟是鼠疫杆菌鼻祖的得意门生,伍连德深感难以说服对方,只得做罢。日,政府第一批增援赶到。仅有一人。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斯尼。时年45岁,比伍连德大13岁。与日本人一样,傲慢的法国人并不相信伍连德的“人人传染”的说法,坚定地认为灭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在谈话中,他控制不住自己,面对伍连德挥舞双手,瞪大眼睛喊叫:“你这个中国佬竟敢蔑视我,目无你的尊长。”甚至还要与伍连德抢夺防疫控制权。无人信,无人服,隔离工作举步维艰,鼠疫发病和死亡人数每日飙涨,人人自危,户户惊恐。伍连德陷入了绝境,向施肇基求救。施肇基上报清廷。然而,在那个西方医学远盛于东方的年代,无数西方专家的反对下,一个仅仅初出茅庐的伍连德的说法,又如何能够让清廷大人们相信呢?历史在此时展现出了它黑色幽默的一面。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逃回了关内,鼠疫的恐慌开始在全国弥漫。东三省与北京近在咫尺,清廷也开始了恐慌,担心有朝一日,这个恶魔狞笑着扑向紫禁城。而伍连德所提出的隔离患者,全城戒严的方法让清廷大喜过望,对施肇基的奏章,毫不犹豫地批准,直接任命任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并且免去梅斯尼职务。但是仅仅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够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想要真正掌握话语权,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历史再一次垂青了伍连德,用另一个人的生命,为他扫清了所有障碍。这个悲剧人物,就是梅斯尼。被清廷停止职务后,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医院,现场查看病人。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胶皮手套来隔绝一切可能的与老鼠接触的部位。但是很遗憾,他仍然没有相信,那个比他小13岁的年轻中国医官所说的,鼠疫会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染。所以,他没有戴口罩。1月5日,梅斯尼被停职后立刻去看病人,之后从医院回到住处,一切正常。1月8日,梅斯尼开始出现低热,头痛,发烧。夜里烦躁不安。1月9日,凌晨开始出现咳嗽伴有咳痰。立刻被送至俄方医院抢救。1月10日,注射免疫血清,连续治疗24小时后病情仍在加重,开始大量咯血,很快失去意识。血中检测出鼠疫杆菌。1月11日,梅斯尼死于鼠疫。距离他来到哈尔滨,仅仅9天。梅斯尼之死震惊了所有在哈尔滨的各国使馆,以及当地政府。如果连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都不能幸免,那么没有人是安全的。在死亡的恐慌下,关内来的医生们得到了无比的优待,政府高官们甚至腾出自己的官邸,请他们和自己同吃同住。而伍连德,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信任。尽管在大人们的眼中,这些关外匪民的生死远不及自己身家性命紧要。但无论如何,在清廷、当地政府和霍尔瓦特的强力支持下,防疫控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六、烟横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域,隔离监控。开始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同时,调动了数百名军队及警察封锁隔离区,尤其严禁毛皮商人进入。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权之后,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杀伐决断之下,渐渐稳住了人心。但是面对鼠疫,仅仅有雷霆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千金妙方。尽管已经隔离,但是城中死尸无数,卫生状况极差,处处危险,步步惊心。伍连德在梅斯尼的死上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开始设计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他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这种口罩,后世被称作“伍氏口罩”&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0ed58032ebb997b19a57c05c284621e_r.jpg"&(图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副研究员马学博)(图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副研究员马学博)学过生物的同学都知道,传染的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没什么好说的,只要不是外星人,都是鼠疫的易感人群。口罩解决了传播途径问题,那么最后,就到了解决传染源的时候了。其时土拨鼠已不多,真正威胁最大的传染源,是那些死尸。由于死亡人数过多,且冬天木材紧缺,大量死者无法下葬,随意抛在街道中。伍连德当机立断,上书请求准许火葬。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土葬改革拉开大幕。其时中国刚刚经过建国后近三十年动乱,尤其是十年浩劫已将旧社会的礼义廉耻冲击地七零八落。就在这种情况下,火葬推进的过程中,仍然产生了无数阻力,在基层,火葬和计生成为了官民对抗的焦点,全国各地每天都爆发着流血事件,延绵十余年。而在1911年的清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更是最根本的伦常道德。伍连德的提议掀起了轩然大波。幸运的是,他的身后,始终站着那位比他大两岁的友人,施肇基。靠着自己精纯的政治手段和圆滑的外交技巧,加上鼠疫巨大的恐慌,施肇基成功说服了清廷,同意将弃尸予以火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日,大年初一。破旧岁,迎禧福。傅家甸却全无过节氛围。24000名中国人里,已经有超过1/4死于鼠疫。两千多具疫尸曝于荒野。防疫人员将尸体堆成22堆,每堆100具。伍连德要求文武官员全数到场,同时还有大量百姓围观。倒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同时,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不仅仅在心理上让百姓们有了消灾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灭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对弥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极好的驱赶和灭杀。2月6日,俄医务总监马里诺夫斯基医生扺哈,经过认真考察,他立即在俄侨聚居地效仿伍连德的做法,开始焚烧病尸。俄国人共焚烧了1416具疫尸,其中1002具是从坟墓中挖掘出来后,再进行焚烧。同时,也对疫情严重地区患者接触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一并焚烧。&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1e7f415be2d7c7c803d767c3a2404109_r.jpg"&(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七、辟易焚烧过后,全城死亡人数急速下降,感染者也越来越少。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深夜,所有防疫人员聚集在总部内,就像《环太平洋》的基地一样,仰头观看时钟。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爆发出热烈的欢呼。24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劫后余生,恍若隔世。此次东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6万余条生命,其中傅家甸为7200余人。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2943名,297人殉职,其中包括梅斯尼医生。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鼠疫,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研究资料。让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d3b651bb42c26cc7c7f28_r.jpg"&(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鼠疫结束了,但是伍连德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根据在这次鼠疫中得出的成果,他提出了一项改变了鼠疫研究史的学说:肺鼠疫。从这项理论开始,鼠疫在后世的研究中逐渐分成了腺鼠疫(鼠传染人),肺鼠疫(人人之间可传染),败血症鼠疫等等。日,他邀请11国专家,于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年仅32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而担任副主席的,正是鼠疫鼻祖,北里柴三郎。会议上,伍连德主持,与各国专家共同完成了500页的《1911年国际鼠疫研究会会议报告书》&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b42d9e690b1e9d4c01d350_r.jpg"&&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cda13a1afcd2f630d7edd6b0c90d8d9_r.jpg"&(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ec0be109bff74e6479cfa_r.jpg"&(大会会议录,图片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程光胜)1913年,他整理的相关文章发布在了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Lancet》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a55ba7e4bdf281f6c13f_r.jpg"&1926年,他将自己的疾病资料整理出版:《A Treatise on Pneumonic Plague》(Geneva: League of Nations, Health Organization, 1926,肺鼠疫论述)。这部480页的鼠疫理论专著,正式创立了“肺鼠疫”学说,被誉为“鼠疫研究的里程碑”“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成祖本纪》八、百战1918年,乱世开端。刚刚当上山西王不久的阎锡山,之前在段祺瑞和孙中山护法军的战争中站在了段祺瑞一方,最终导致手下精锐第一混成旅全军覆没。只得老老实实在山西休养生息。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修养的机会。日,北洋政府接到急电,山西鼠疫爆发。但是好在,命运给他关上了门的同时,还给他开了一扇窗。这扇窗的名字,叫做伍连德。北洋政府委派伍连德全权负责。在伍连德的指导下,1月5日,山西军政当局下令“遮断交通,严密检查,则南下行旅不可复返”。之后,阎锡山调动所有部队,围绕疫情最严重的临县组织起三条防线。时近年末,无数商旅企盼归家。但是在军队的强力弹压下,疫情没有过度蔓延。虽然蔓延28县,导致2667人死亡(多为疫情中心的临县及兴县),但是,疫情在蔓延74天后,即被扑灭。1920年10月,东北鼠疫再起,仍然是从满洲里传至哈尔滨。驻守东北多年的伍连德早有准备,尽管在乱世,手中无权无钱无人,仍然成功将死亡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1911年万国大会后,他被皇帝亲自加封医学进士。国际医学联盟授予“鼠疫斗士”称号。晚年梁启超评:“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991"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1" data-original="/75ac226a1f3_r.jpg"&梁启超手书梁启超手书鼠疫的战争结束了。但是仍然有许多战场等着他去开拓。他先后两次杜绝了哈尔滨霍乱的大流行,杜绝了上海爆发的中国最大的霍乱的流行。他负责成立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陆续接收了各沿海、沿江口岸的检疫机构。他一生致力于禁毒事业,无奈在那个鸦片泛滥,甚至民间流传着鸦片能预防鼠疫的年代,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专注于中国医学的发展,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亲手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今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作为中方代表,陪同并说服洛克菲勒基金会考察人员,建立了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伍连德博士与洛克菲勒基金会Welch 医生和 Victor G. Heiser 博士在PUMC。(礼露 供图)伍连德博士与洛克菲勒基金会Welch 医生和 Victor G. Heiser 博士在PUMC。(礼露 供图)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九、衣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伍连德,被日军飞机炸毁了他在上海的寓所,妻子黄淑琼去世。他被迫离开了中国,回到了故乡,马来西亚的槟城。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医生。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为之付出了青春与热血的东北。1959年,剑桥大学出版了他的英文自传:《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尽管今日,很多人认为他只是华侨,但是在他心中,自己就是一位中国人。而写作这部传记的提议,来自一个更加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伍连德的剑桥师弟,李约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在当代的中国大学考场上折磨过无数大学生:“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是,曾经有一个人,用他伟大的努力,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在科学领域做到世界顶尖。只是当时,这个人已经无法再回答了。日,槟榔屿邹新庆律卅九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医生因心脏病逝世。1月27日,《泰晤士报》写道:伍连德是“流行病的英勇斗士”,“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109" data-rawheight="1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9"&“The Old China, to which the author had devoted the best part of his life, from the later days of the Manchu Dynasty through the formative years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until the collapse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is still fresh in the minds of many, and it is hoped that the ascendency of the new Chines People’s Government may result in the continued happiness and prospersity of that great country, which in the course of its
years of history has seen so many triumphs and vicissitudes before achieving its present status in this everchanging world.”  Wu Lien-Teh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伍连德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贺新郎》十、沧桑诺贝尔奖规定,获得提名但未获奖的科学家只有在颁奖50年后才能解密。在2007年,诺贝尔官方公布了年的所有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在生理和医学奖中,50年来,只有一位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中。他获得提名的理由是“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193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伍连德。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后经多次修订,覆盖了所有常见传染病。无数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艾滋、甲流、非典、梅毒、血吸虫病、炭疽、结核、伤寒、猩红热、狂犬病、乙肝、疟疾等等,都排在了乙类传染病。危害最大的甲类,始终只有两种,鼠疫,霍乱。鼠疫,又名:一号病。在21世纪初的一个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我坐在图书馆民国史书架旁,看着军阀们在纸卷油墨中纵横驰骋。直到,翻到了一本《国士无双伍连德》。“这货是谁?国士无双?打仗像韩信一样厉害?我怎么没听说过?”我自言自语,打开了这本书,走进了百年前一位前辈的世界。民国,不仅仅有北洋军阀,文学大师也有着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然而今日,我们熟知鲁迅巴胡适的轶事,了解中正百川的趣闻,却没有人曾经记住那位拯救了无数人民的医生。杀戮者长享纪念,作文者永垂不朽。救人者,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渔樵问答》完。参考文献1、《国士无双伍连德》王哲著,2007年出版2、《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伍连德著,程光胜等译,2011年出版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本土发表最高国际顶级期刊的人是谁?》科学网秦逸人博客4、《铭记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科学网秦逸人博客5、《伍连德医生——纪念伍连德医生扑灭东北鼠疫100周年》阿成,光明日报,日12版6、《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曹树基,《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7、《伍连德博士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礼露,中新网日谨以此文致敬伍连德先生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为一名医生,且家中曾有人经历过鼠疫,我觉得自己比较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看,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旱灾后过度降雨可爆发,致死率极高。但鉴于题主的问题是“有多可怕”,而不是“是什么”,所以在那种环境下的人的心理感受应该才是题主真正想了解的。且据我所知这种感受远远不是“可怕”能形容。以下摘自本人外公的自传---《山村孤儿》“大爹被大妈传染后,家中本来就一贫如洗,被烟鬼弄得吃早无晚,哪里还有什么钱医治,双双病逝。二爹和我的父亲前去帮忙办理丧事,均染病在身。瘟疫蔓延开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前后后,大妈、大爹、二妈、二爹和他们的长子,我的父亲、大姐、大哥和叔母及大爹家长子先后去逝。小叔在外教书,幸免于难。我的大姐本是早已出嫁的人,她得知父亲、哥哥噩耗后,无尽的悲痛思念,不听劝阻,前来送丧,也一命归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时间大厦倾倒,天翻地覆,日月无光。妈妈如五雷轰顶,万箭穿心,朝夕相处,风雨共患难,冷在一起,热在一起的亲人、骨肉一下离开了她,走了,永远地走了!但他们的魂在,生命终结了,尸体却还没有走,怎么办?上无老,下有两家留下的四个娃娃,会吃不会做,左无亲人,右无帮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此刻的妈妈,心已碎,肺已裂,眼前是万丈深渊,天空是一片漆黑。妈妈心如刀绞,走吧,一起走算了!她绝望,她呐喊,天呐,天,你怎么不长眼!她在梁上拴好了一条带子,做好了自缢的准备。忽然一声“妈妈,妈妈,我要找妈妈”的声音贯入她的耳膜,这声音似春雷,似海啸,惊醒了她的头脑。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没妈的孩子是乞丐,揣破碗,要冷饭,啊,不能,我不能走呀!活下去,山崩地陷也要活下去!妈妈撑起了虚弱的身体,在一个堂哥的帮助下处理了最后一具遗体………”后来跟外公聊起当时的人和事,他说:“死的人多了,到后来谁谁谁家又死了人就跟谁家死了一只鸡一样,会麻木。而且谁若是把身子哭坏了就会染病,也会跟着一起走的…”唉…突然好想外公……=================7月19日补充=================有人在评论区问洗手+注意个人卫生能否幸存于疫区,我就明白还有人对鼠疫的可怕程度还没有概念。再科普一次吧…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什么概念呢?就是人们熟知的炭疽、艾滋、非典、禽流感和甲流等一大堆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均属于乙类。所以,患上甲类传染病几乎用不着谈什么潜伏期了…直接潜土里吧…所幸的是,得益于公共卫生管理和抗生素应用的发展,大面积的鼠疫爆发也快成为过去式了。为什么说“快”而不是“已”?因为偏远地区的一场严重地震,切断灾区与外界联系后,就已经具备了鼠疫爆发的所有条件。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不明白的朋友可参考《生化危机》的一些背景设定---浣熊市的T病毒就是通过感染实验室下水道的老鼠,再由老鼠身上的虱子不断重复感染老鼠和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军队无法进去灾区控制疫情,最终整个城市变为丧尸之城,总统不得不使用核武器消灭整个城市来阻止病毒蔓延。所以,“鼠疫大规模爆发”对应的不是“饭前便后七步洗手法”,而且“核武器摧毁整座城市”。你说,鼠疫可怕不?以上。
鼠疫 (plague) 是由鼠疫杆菌 (Yersinia pestis) 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 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 , 病死率极高。在近代史上 , 鼠疫的猖獗流行曾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 故属于国际检疫疾病 , 我国法定为甲类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 鼠疫在我国已得到明显的控制 , 发病率大大下降。但由于系一种广泛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近些年 , 世界每年报告的病例数仍在 2000 例以上。我国疫情面 广 , 主要流行于云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鼠疫流 行病学特点 , 对目前鼠疫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及对鼠疫防治的难点进行讨论和 展望。一、鼠疫一一人类历史的灾难鼠疫远在两千年前既有记载 , 世界性大流行历史上记载过 3 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 6 世纪 , 几乎遍及所有国家。第二次发生于 14 世纪 , 当时称之为 " 黑死病 ", 波及整个欧洲、亚 洲和非洲北部。第三次发生于
年 , 波及 32 个国家 , 死亡人数以千万计。我国在 新中国成立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 , 病死率极高。史料记载 ,20 世纪上半叶 , 内蒙古地区多次 出现人间鼠疫大流行 , 年间曾有 41 年次鼠疫流行 , 其中发病 2000 人以上就有 8 次 , 发病 93252 人 , 死亡 8 万余人。 1910 年起源于俄罗斯达乌利亚 , 在满洲里地区发生了 20 世纪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肺鼠疫大流行 , 先后波及东北的齐齐哈尔、长春、哈尔滨、沈阳及河北、山东等地 , 死亡 60468 人。
年西部地区肺鼠疫大流行 , 发病人数 13798 例 , 死亡 13782 例。 1947 年东部地区 16 个旗县继 1910 年肺鼠疫后再次大流行 , 由于疫情 来势凶猛 , 许多地区同时出现众多的腺鼠疫病人 , 后继发肺鼠疫 , 造成人 -人间的迅速传播 , 发病人数 3 万余人 , 死亡 2.5 万余人 , 通辽市每天死亡人数多达 160 余人。由于当时大面积 的家、野鼠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 , 致使 1948 年又在 14 个旗县继续出现了流行 , 遍地可见尸 骨。我国人间鼠疫流行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福建、广东、陕西、山西、青海、内蒙古、西 藏、贵州省。建国后 , 党中央在流行区都成立了鼠防专门机构 , 发动群众灭鼠 , 灭蚤。我国人 间鼠疫很快得到明显控制。在 20 世纪 70 年代 , 世界范围内鼠疫出现发病高峰。 20 世纪 80 年代全世界报告的鼠 疫病例仍达 8544, 病死率高达 11.55%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世界鼠疫再次活跃。病人平 均分布在亚、非及美洲 ,1994 年东西半球同时发生严重流行 , 其中以印度疫情最为严重 , 共发生 693 例。与内蒙古毗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巴彦洪格尔省、戈壁阿尔泰省均为疫源地 , 部分地区人间鼠疫仍时有发生。我国 1996 年报告 98 例 ;1997 年 43 例 ;1998 年 24 例 ;1999 年 14 例 ;2000 年 254 例。我国西北地区喜马拉雅旱獗鼠疫自然疫源地也进入相对活跃期 , 人间鼠疫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青海省鼠疫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 人间鼠疫呈现上升趋势。近 些年 , 世界每年报告的病例在 2000 例以上。我国的鼠疫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 , 新疫源县不断出现 , 部分鼠疫静息疫源地重新活跃 , 动物鼠疫流行范围逐渐扩大 ; 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 密集区逼近 ;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 , 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 " 十五 " 期间 , 云南、贵 州、广西、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 7 省 ( 区 )43 县次发生人间鼠疫 206 例 , 死亡 24 例。云 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辽宁、吉林 14 省 ( 区 ) 278 县次发生动物鼠疫疫情 , 新增 13 个鼠疫疫源县。目前 , 我国鼠疫疫源地已分布于 19 个 省 ( 区 ),286 个县 ( 市、旗 ), 疫源地面积 115 万平方千米。
年青海省连续发生人 间鼠疫。就 2004 年 9~10 月一起人间肺鼠疫发病 14 人 , 死亡 6 人。历史上无鼠疫流行报 道的贵州省 , 于 2000 年在两个县 ( 市 ) 部分乡镇首次发生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并波及人间。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一牧民 2004 年发生腺鼠疫并发肺鼠疫。四川省报道首起 5 例人间鼠疫的流行。李仲来报道中国
年人间鼠疫病例数为 1167379 例 , 死亡 1038970 例。可见鼠疫对人类健康之危害。二、为何鼠疫难以消灭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病原菌可以不依赖人类而在啃齿动物中保存下来。人 进λ疫区与传播媒介或受感染的家鼠接触就被感染。野鼠类和其他野生啃齿类动物为鼠疫 杆菌的主要储存宿主 , 以黄鼠属和旱獗属为最重要 , 因为这些动物感染后可越冬至翌春发 病 , 引起鼠间鼠疫流行 , 如果黄胸鼠、褐家鼠等流行鼠间鼠疫 , 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猫、羊、兔、骆驼、狼、狐狸等也可成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由此 , 在有鼠疫流行的疫源 地 , 上述动物是鼠疫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类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 , 近百年来多次发生人类鼠疫大 流行 , 最早的病例都是从疫源地通过接触啃齿类动物而感染 , 再由染疫的肺鼠疫病人作为传 染源 , 使鼠疫迅猛传播。 1910 年、 1920 年起源于满洲里的东北肺鼠疫大流行都是通过飞沫 而传染。解放后 , 人作为传染源 ,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例越来越少。鼠类作为储存宿主 , 通过 鼠蚤为媒介 , 构成传播 " 啃齿动物→蚤→人 " 传播方式已是主要途径。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病鼠的皮肉、内脏 , 接触其血液、痰 , 服血分泌物等均可经破损的 皮肤或教膜感染。内蒙古地区史料记载 ,1957 年 10 月正蓝旗 1 人因剥死狐狸皮而感染腺 鼠疫死亡。 1959 年 12 月东北有两起因剥食染疫野兔而感染腺鼠疫 , 后继发肺鼠疫并出现 人 -人之间的传播 , 造成发病 5 人 , 死亡 4 人。国内外类似感染的病例甚多。在今后人间鼠 疫多为散发的情况下 , 尤应注意因剥食狞猎而感染者 , 这是活动性疫区内仅次于直接被疫蚤 叮咬的又一种重要传播途径。武器化的鼠疫病原体通过气溶胶形式传播 , 引起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的肺炎型和败 血症型鼠疫 , 不需要鼠和蚤作为中间媒介。武器化的鼠疫病原体可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 通 过发达的交通方式使鼠疫快速传播波及各地 , 甚至难以确定发病地点、时间和来源。文献记 载 ,14 世纪 , 当时称之为 " 黑死病 " 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 | 北部的鼠疫大暴发与生物武器 有关 , 这场由于细菌导致的生物战 , 使整个欧洲约有 2000 万人死于鼠疫。之后 , 年日军在我国东北组建部队大量生产鼠疫、炭瘟、霍乱生物战剂 , 在浙江、宁波、湖南等 地空投带有鼠疫杆菌的生物战剂。
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黑龙江省也曾空投疫 鼠及带鼠疫杆菌的毒虫。导致严重的肺鼠疫。回顾 20 世纪几次鼠疫大流行 , 都与战争或饥荒有密切关系。历史上隔一定年代出现一 次人类鼠疫的大流行 , 都是在动物鼠疫大流行的同时或稍后引发的。解放后 , 随着防治鼠疫 手段的逐步科学化 , 即使在动物鼠疫大流行时也并没有引起人间鼠疫大流行 , 社会因素起了 决定性作用。三、鼠疫患者诊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实践经验证明 , 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在有特效药应用以来 , 大多数死 者是因为诊断不及时或延误诊断造成的。因此 , 除熟悉鼠疫的一般临床知识外 , 需认真注意 以下几点。1. 流行病学指征临床资料显示 , 绝大部分患者源于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区 , 往往是 出现动物鼠疫猛烈流行时才波及人间。因此应注意患者的发病前的潜伏期 (10 天左右 ) 是 否到过鼠疫区和与传染源接触的程度 , 重点是有无被蚤叮咬的可能 , 是否剥食可能染疫的动 物。应在查明疫源地情况下 , 掌握动物鼠疫流行状态 , 注意情况不明的死角地区。2. 注意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在获得流行病学阳性资料并有类似鼠疫症状时 , 首先要怀 疑鼠疫 , 诊查的同时即开始治疗。腺鼠疫最常见 , 好发的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 (70%) 、腋下淋巴结 (20%) 和颈淋巴结 红肿 , 多为单侧 , 病后 2~3 天最重。要重点注意腺肿发展的速度、剧痛、坚硬及与周围组织 粘连的程度。若及时诊治 , 淋巴结可消肿 ; 否则 , 很快淋巴结化服、破渍 , 易发展为败血症和 肺鼠疫。肺鼠疫可以是原发性 , 亦可继发于腺鼠疫。原发肺鼠疫发病急 , 临床毒血症状重 , 寒战、 高热、胸痛、咳嗽、初期痰澄清 , 继而带泡沫或血 , 很快成血痰 , 表现呼吸困难、颜面及皮肤发 绪。听诊肺部体征相对较少。根据流行病资料需与肺炭瘟、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相鉴别。败血症型鼠疫是最凶险的一型 , 原发性 ( 暴发性鼠疫 ) 少见 , 多继发于肺鼠疫和腺鼠疫。 严重的全身症状 , 普遍有广泛的皮肤和内脏出血 , 病死
,疫苗从业者。挖坑不止,从来不填。
在古代属于亡国灭族级别的疾病。轻松改变欧亚大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可与之比较的是天花,轻松改变美洲大陆历史进程。现在的话,在《传染病防治法》里面的甲类传染病排名第一,行话叫“一号病”。颇有一种“He Who Must Not Be Named”之感。不过也就那样,重视就好,恐慌就不必了。挖坑待埋。
,我是要考USMLE的人啊
嘛,上学期刚学完微生物,有答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毕竟医学僧还没接触临床书上写的可能有的地方不全面。部分图片可能会有不适感。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的三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死亡人数是上千万。人类鼠疫是直接接触、剥食燃油鼠疫的动物或者被感染鼠疫的鼠蚤叮咬而感染。 鼠疫一般是先在鼠类间发病流行,通过鼠蚤叮咬传染人类,人患鼠疫后又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传播在人群间流行。&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6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3" data-original="/040b6a993b17a44b9eed5_r.jpg"& 临床上常见的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 腺鼠疫:特点是急性淋巴结炎,鼠疫杆菌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沿淋巴流动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严重的淋巴结炎,侵犯的淋巴结多在腹股沟,引起肿胀、化脓、坏死。&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285"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5"&&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肺鼠疫: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以由其他两种鼠疫蔓延而继发。患者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血,多因呼吸困难或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患者的皮肤常呈黑紫色,又称"黑死病”。&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败血症型鼠疫:重症鼠疫患者的病原菌侵入血液,导致败血症型鼠疫,体温升高至39~40℃,发生休克与DIC,多器官衰竭,病死率极高。鼠疫的病原菌——鼠疫耶尔森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可以轻易被消毒液杀死,平时要注意好卫生),但在自然环境下在痰液中可以存活36天,在蚤粪、土壤中能存活1年。(叫你还随地吐痰)鼠疫为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肺鼠疫的死亡率为100%。若抢救及时,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目前的疫苗多为无毒活疫苗,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最后盗几张老师PPT上面的图&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解放前整个村庄的人被鼠疫全部消灭解放前整个村庄的人被鼠疫全部消灭&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94ad8d0c5fbbc21f598be8_r.jpg"&
,知嘛乎魔障期…(; ̄ェ ̄)
刘廷 已经说得很全面了。补充一点,根据传染病的分类来说,甲类只有鼠疫和霍乱两种,SARS、禽流感、艾滋等均屈居乙类,严重程度可见一斑。以下来自百度百科:《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原称人感染)。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如果可能,我想修比较宗教学
上两张图感受一下吧(来自维基百科,黑死病词条)&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img src="/DownloadImg/6/.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2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
玩过《瘟疫公司》后,看见鼠疫整个人都不好了。想想黑死病的杀伤效果,想想腺鼠疫和肺鼠疫进化后的致死率,嗯,可以表白了!今天真的没吃药!!!&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1136" src="/DownloadImg/6/.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bdbf529d1e14e763ff853_r.jpg"&
这个问题在百度百科里已经有比较多的阐述。想比较详细了解他的历史及其当中的一些事例。可以去看看河马诊所(棒棒医生)的这篇文章: 。另外央视探索发现和凰凰卫视里也有关于伍连德的报道,对了解鼠疫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如果你是一个医生或是对医学感兴趣的人,他推荐的《国士无双伍连德》应该是值得大家去看的。另外本人不是行内人,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做医学科普。还是尽量通过一些人物事件或典故及事例来讲解。可能更容易让大家接受!他里面也会提到些中医的话题,中医粉可能不待见,那么请慎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2种)是指:、。(26种)是指:()、、、、、、、、、、、、细菌性和、、和、、、、、、、、、、、。(11种)是指:、、、、、流行性和、、、,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病、手足口病。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虽然后来规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处理,但是甲类传染病还是只规定有鼠疫和霍乱。可见其严重程度。
以下摘自加缪《鼠疫》
叫卖晚报的在高声喊叫,告诉人们鼠患已经停止的消息。但里厄却发现他的病人半个身子翻出床外,一只手按在腹部上,另一只手围着脖子,大口大口地往脏物桶中
呕吐浅红色的胆液。看门人上气不接下气地挣扎了好半晌才重新躺下。他的体温达39.5℃,颈上的淋巴结和四肢都肿大,侧腹部位发现有两处浅黑色的斑点,正
在扩大。他诉说他现在感到内脏难过。 病人说:“烧得厉害,这混帐东西在烧我。”
布满煤烟色日垢的嘴使他说话时结结巴巴,他将目光转向医生,剧烈的头痛痛得他一对圆滚滚的眼睛淌出泪水。他的老婆忧心忡忡地望着默不作声的里厄。
“医生,”她问道,“这是什么病?”
“什么病都有可能,现在一点也不能肯定。到今晚为止,按规定给食和服用清血药。要多喝水。”
看门人正渴得要命。
里厄一回家就打电话给他的同行里夏尔,后者是城里最有地位的医生之一。 里夏尔说:“没有,我没有发现特别情况。”
“没有人因为局部发炎而引起发烧的吗?”
“啊,这倒有的,有两例淋巴结异常肿胀。”
“肿得不正常吗?”
里夏尔说:“嗯,所谓正常,您也知道……”
晚上,看门人不停地讲胡话,抱怨那些老鼠,体温高达40℃。里厄试行固定性脓肿处理。在松节油的烧灼下,看门人嘶声嚎叫:“啊!这些畜生!”
淋巴结已肿得更大了,摸上去像木块似地坚硬。看门人的妻子急疯了。 “夜里得守着他,”医生对她说,“有什么情况就来叫我。”
第二天,四月三十日,天空一片蔚蓝,已经微带暖意的和风送来了湿润的空气。随风而来的是一阵从远郊吹来的花香。早晨街头的人声好像比往常更加活
跃,更加欢乐。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全体居民从一星期来暗中担忧的心情中解放出来,这一天颇有大地回春的气息c里厄自己也由于接到了他妻子的回信而放了
心,怀着轻松的心情下楼来到了看门人的家中。病人早上的体温已下降到38℃。他觉得浑身软弱无力,躺在床上微笑着。
他老婆对医生说:“医生,他好点了,是吗?” “等一下再看。”
但到了中午,体温一下子上升到40℃。病人吃语不断,又呕吐起来。颈上的淋巴结痛得不能碰,看门人好像拼命要把他的头伸出身子之外。他老婆坐在床脚边,双手放在被子上轻轻握住病人的两只脚,眼望着里厄。
里厄说:“这样吧,把他隔离起来进行特殊治疗。我去给医院打电话叫辆救护车来把他送去。”
过了两小时,在救护车里,医生和看门人的老婆俯身望着病人。从他布满章状赘生物的嘴里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字:“老鼠!”他脸色铁青,嘴唇蜡黄,眼
皮也呈铅青色,呼吸短促,身体被淋巴结肿胀折磨得像在撕裂开来,他蜷缩在小床里,好像想让床把自己裹起来似的,又仿佛地底下有什么声音在紧迫地召唤着他。
看门人在某种无形的压力下呼吸停止了。他的老婆哭了起来。
“医生,难道没有希望了吗?”
“他死了。”里厄说
,神经科学 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 数据 自动控制
鼠疫又叫黑死病,为什么叫黑死病呢,因为患者手指脚趾发黑,皮肤变得深紫色,为什么会发黑呢,我在一个纪录片中看到的解释是:细菌太多,堵在了毛细血管,引起坏死性结节,身体四肢的末端因此而坏死发黑。关于这个解释的真实性如果专业人士发现是错误的,欢迎指正。本人也不是很懂,但确实看过一个相关纪录片有一点解释。?▂?
,Evidence talks!
甲类传染病就2类:鼠疫与霍乱。另外,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以及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都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法进行处理。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鼠疫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因而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已经不会抽血了。
鼠疫有多可怕?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鼠疫和霍乱是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在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中,通俗地,将鼠疫叫做“一号病”,霍乱是“二号病”。“一号病”,这还不可怕么?
排名第一的回答提到了我的家乡,通辽。这是一个内蒙古东部的一个地级市,曾经因鼠疫在世界出名。我的外婆经历过那场鼠疫,因为她的父母就死于那场灾难,用她的话说,早上出门去种地,中午回来吃饭发现全屯子死了一半了。她说是日本人干的,不知真假。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  许多城镇因此人口大减,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而这些人都对社会都有一定价值,他们若非从事农耕便是其它工作,一旦他们移居到城市,就会加速瘟疫的传染。  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几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目前有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在今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 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650年前,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在当时称做黑死病,实际上是鼠疫。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  黑死病最初于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1340年左右向南传到印度,随后向西沿古代商道传到俄罗斯东部。从1340年到1345年,俄罗斯大草原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1345年冬,鞑靼人在进攻热那亚领地法卡,攻城不下之际,恼羞成怒的鞑靼人竟将黑死病患者的尸体抛入城中,结果城中瘟疫流行,大多数法卡居民死亡了,只有极少数逃到了地中海地区,然而伴随他们逃难之旅的却是可怕的疫病。   1347年,黑死病肆虐的铁蹄最先踏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大的贸易城市。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爆发了黑死病。  1352年,黑死病袭击了莫斯科,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相继死去。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中办理的419份遗嘱,比鼠疫爆发之前增加了40倍;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以后,送葬的钟声就不停的为新的死者哀鸣。甚至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爆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也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三分之一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除了欧洲大陆,鼠疫还通过搭乘帆船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跨过英吉利海峡,蔓延到英国全境,直至最小的村落。农村劳力大量减少,有的庄园里的佃农甚至全部死光。生活在英国中世纪的城镇里人们,居住的密度高,城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传染性疾病几乎一无所知。 当时人们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处理尸体的工人们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这帮助了疾病的蔓延。为了逃避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的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  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每4个欧洲人中的一个。当可怕的瘟疫突破英吉利海峡,在南安普敦登陆时,这座海边城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这场瘟疫中丧命,而且死得都非常迅速,很少有人得病后能在床上躺上两三天,很多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天时间。  黑死病给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沉重的打击和深远的影响。黑死病登陆英国土地的同一年,英国土地上的牲畜也难以幸免。一个牧场有5000头羊突然死亡,它们尸体散发出恶臭,连野兽和鸟都不愿意碰一下。所有牲畜的价格都集聚下降,即便活着的人也很少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本来值40先令的一匹马,现在只能卖6.5先令,一头壮实的公牛只能卖4先令,一头母牛12便士,小牛6便士,一头羊3便士,一头肥猪5便士。羊群和牛群在田野里四处漫游,没人去照管它们,听凭它们死在农田里、沟渠里。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一个收割者替人干活索取的报酬大大提高了,每天不得低于8便士。还得供他吃饭。许多庄稼在田里腐烂掉了,因为请不起人来收割它们。在瘟疫流行的年代,劳动力的匮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时,国王发布命令说,无论是收割庄稼的工人还是其他雇工,都不准索取高于往年水平的工资,违反者将给予严厉惩罚。但是劳工们根本不理睬国王的命令。任何人想要雇佣他们,都得付出比往年多得多的钱,否则就让你的庄稼或者果实腐烂在农田和果园里。当国王得知自己的命令无论在雇主还是雇工一方都未得到执行的时候,就对所有教会土地所有者、庄园主、骑士、地主处以罚款;并对所有的自由农业工人处以100先令、40先令到20先令不等的罚金。后来国王又派人逮捕了许多雇工并把他们投入了监狱,他们不得不向国王支付很大数额的罚金,未被逮捕的雇工有很大的部分都躲藏到森林里去了。以同样的方式,国王还处置了许多的艺人。  在英格兰瘟疫肆虐时,苏格兰人也跑来趁火打劫。当他们听说英格兰人中间正在流行着瘟疫时,以为他们的诅咒终于应验了,因为他们一直在诅咒:“让英格兰人遭瘟疫吧!”现在一定是上帝在惩罚英格兰人了。于是,苏格兰人在塞尔克森林聚集起来,准备协助上帝彻底的消灭英格兰人。但这个时候,死神也攫住了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死了5000个苏格兰人。剩下的人准备返回自己的家园,却遭到英格兰人的反击,死伤又过大半。  约十分之一的欧洲人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这可能归功于欧洲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瘟疫———黑死病或者天花【以上均来自于百度。】
馆藏&1954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口红色疙瘩不痛不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