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小孩子要讲政治守规矩具体要求吗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_健康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一位儿科专家的育儿经
  儿科教授朱薇薇谈育儿中的点点滴滴
  做个好妈妈的首要条件:&
  宝宝3岁前妈妈不生病&&
  一个称职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前和孩子3岁前都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孩子在三岁以前,几乎90%的疾病源于大人传染,所以大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家庭健康的关键。&&
  大人应该做好防护,平时注意饮水和睡眠,不要让自己处于易患病状态。进门要先洗手、洗脸、换衣服,如果是带着宝宝出去玩,回来也要给宝宝清洗,这样会大大减少宝宝患病的几率。&&
  还有一些患儿生病后,经治疗刚出现好转,爸爸妈妈又生病了,于是孩子也不可避免地重感。朱薇薇主任叮嘱所有爸爸妈妈,小孩子生病以后,作为爸爸妈妈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不要急躁,多饮水,多睡觉,保证自己的良好状态,才能让自己的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爹妈用心多一些 孩子生病少一些&&&
  如果说成人的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的话,儿科疾病是“五分治五分养”,就是说医生的正确诊治和家庭的精心养护同样重要。&
  朱主任说,她整天与患儿父母打交道,有的妈妈脸上写满了浮躁不安、紧张焦虑,她的孩子也是三天两头地生病,有的还伴有紧张性多动症、尿频和吃手等。可家长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来源于家长。&&
  “爹妈用心一些,孩子生病就少一些。”朱主任说,在养育过程中,妈妈的心态很重要。作为妈妈,每天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做做游戏,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做做抚触,多和孩子聊聊天。妈妈有一颗安静从容的心,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孩子压力小了,免疫功能就会增强,当然生病就少了。另外,像惊吓、寒冷、疲劳、上火、过食等,都是患儿生病的诱因。
  孩子生病以后,家长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是同等重要的,家长一定要知道,看病和打针吃药不是疾病治疗的全部。爸爸妈妈的精心护理,包括饮食、睡眠、生活小常识的应用、患儿心理的辅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幼儿园时兜里放两块儿糖&&&
  现在的年轻妈妈都很注意不给孩子吃糖,认为常吃糖容易导致龋齿。其实,如果吃完糖以后,采用漱口或其他办法及时清除口腔中残留的糖,就不会引起龋齿。&&
  糖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百害而无一利。糖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为大脑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在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的时候,适当吃点糖可以起到稳定神经、改善情绪的作用。&
  朱主任认为,现在性格偏执的孩子多,与家长禁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饮食结构是脂肪和蛋白质比例增加,而面食减少,所以相对糖分物质也减少。她说,我们老祖宗的中庸观念是正确的,凡事不要走极端,不要过分强调不吃糖。她主张孩子上幼儿园和上学的时候在兜里放上两块糖,尤其是孩子考试期间,在孩子压力大的情况下吃点糖,对缓解紧张情绪和补充营养是有帮助的。
  朱主任也经常接诊低钠血症患儿,有的经仔细问诊才知道,患儿的妈妈因受西方育儿观念的影响,认为吃盐多了不好,给孩子做饭时很少放盐或者禁盐。如果人体处于低钠状态下,发热时比正常孩子更容易发生抽搐,也就是在电解质紊乱的状态下,高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惊厥。&&&
  腹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临床发现,近年来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秋季腹泻发病率比以前少了。但是去年秋季腹泻有增多的趋势,且症状较重,伴有心肌损害和其他系统损害的较多。以往感染轮状病毒的多是1岁半以内的婴儿,去年的发病特点是1岁半以上的幼儿呈增多趋势。&
  秋季腹泻一般病程持续7天左右,呕吐症状一般持续1~1.5天,发热持续1~1.5天,腹泻持续3~7天,这几种症状可能先后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朱主任强调,腹泻时必须重视给患儿补水,并注意补充糖和盐,用热水袋热敷肚子也会减轻孩子的痛苦。&
  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拉肚子要饿,肠子清空了就不拉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腹泻时切忌禁食,必须补足水分。
  不要忽略吃药打针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现在的家长只关注药物对孩子的副作用,不知道治疗过程中打针吃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也很大。采访中,朱主任提到她查房时看到的一个孩子。当时,护士正准备给孩子打针,她听到孩子“阿姨”“阿姨”不停地喊,眼泪差点儿下来,在那一声一声的呼唤中,融汇了孩子的所有恐惧和无奈。孩子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他知道自己必须得打针,但又害怕打针。有的家长带孩子看病,要求打针,理由是孩子吃药家长灌不进去,还不如让护士打上一针痛快。听到这样的理由,朱主任会认真地和家长沟通,讲明诸多治疗的利弊。&&
  身为父母,如果你用心多一点,照顾孩子更仔细一点,那么就会减少打针吃药对于孩子的副作用和伤害。本报记者 张玲&
电话: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那些要教会孩子的事 你造吗
本文导读:在孩子成长的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们作为家长的有必要让孩子学会。那么,是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个妈妈,我们把孩子的教育看的很重,正所谓&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在孩子成长的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们作为家长的有必要让孩子学会。
  必备&技能&1:学会分享
  女儿两岁不到,婆婆经常买小虾挤虾仁炒给她吃,有次我看到了,就拿筷子夹了几个尝尝,女儿说你怎么吃我的虾仁。我回答谁说是你的虾仁,拿起勺子狠狠两勺吃掉一半,女儿反应过来,手忙脚乱来跟我抢吃,可是,当然她是抢不过我的。女儿看着空掉的虾仁碗眼泪下来了,我摸摸她的头,然后对她说:&东西谁都可以吃,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一个人的,大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要试着分享,就像隔壁的姐姐一样啊,她经常把她的零食分给你吃,这就叫做分享啊,你也应该学会分享。&从那天开始凡她喜欢吃的我都一定分走一半,子就是好教,她很快习惯了与人分享。
  有时候看到她特别喜欢吃的东西,我们想让她多吃一点,会说我牙痛咬不了这东西,或是这东西我不太喜欢等等看起来很合理的借口,你帮个忙帮我吃掉吧,一定要用求她的口气,让她觉得她是在帮你的忙,当然这种事我不会做得太多,多了就没意思了。每每这时女儿都会吃得欢天喜地,这是意外得到的快乐。
  经验之谈
  小孩子都是这样,总是把自己得到手的东西是归自己所有的,容不得别人的一摸一碰,否则就会大发脾气。作为家长我们要慢慢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会分享,让她知道别人得到她分享的东西后都会很开心,很感激她。对孩子来说,平时少吃点不会对人生有影响,可是如果孩子懂得了分享,容易得到快乐满足的心态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必备技能2:学会勇敢
  孩子们被我们视若珍宝,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替她们包办一切,有些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有勇气去干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比较小的时候,哪一年真忘记了,晚饭后天天带她下楼玩,广场上很多小孩,有些小孩会带些玩具下来,女儿有时会想去玩又不敢说,就求我帮她去说。当然我一口拒绝,告诉她,这是你想玩的东西,要么你自己去商量借来玩,要么就不要玩。忍了几天,终于她走出了第一步自己去借了一个玩具玩,当然有时候会借不到,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能成功借到。只要成功一次,以后的事就好办得多,孩子都是自来熟的生物啊。后来她发现带样玩具下去,跟人交换玩更容易玩到自己想玩的东西,终于,她自己搞定了。
  经验之谈
  孩子都是这样,从小到大都是在我们大人的关怀庇护下长大,有什么问题总是有我们替他们去解决,而孩子也总是习惯性地依赖我们,遇到事情并不是自己先尝试着去解决,而是把求助的目光转到了我们身上。而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事情时鼓励并引导他们鼓起勇气去自己尝试,小孩往往就是缺了那么一点开始的勇气,我们家长扮演的角色,就是充当他们的引导者,让他们变得勇敢,有勇气去学会自己解决事情。
  必备技能3:学会感恩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有一种泛灵主义的特点,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幼儿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启发、诱导幼儿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感恩故事,使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逐步培养幼儿的识恩、知恩之心。
  经验之谈
  幼儿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家人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幼儿,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家长应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感染幼儿。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家长时,家长应适时感谢和鼓励幼儿。这样幼儿既能切身体会到家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又能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让幼儿首先明确感恩的真正内涵,并让感恩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而非一种异化的感恩;让幼儿在家长的感恩教育中,体会爱、懂得爱、分享爱、施于爱,享受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生活。丹若宓
(责任编辑:江慧)
育儿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孩子为何要守规矩_那些老“规矩“ 你教孩子了吗_性格心理_教育_太平洋亲子网
那些老“规矩“ 你教孩子了吗
14:40:55出处:作者:梦断蓝桥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一、孩子为何要守规矩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北京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是&老规矩&,在&老北京&看来:&出门回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无独有偶,郭德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很注重&规矩&。其子郭麒麟,从小被立下各种规矩,据郭说,&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不许敲盘碗&,有一次,因郭麒麟演出不理想,被他从晚上骂到半夜。  郭德纲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讲老规矩,多半是家长教育不到的缘故。那么,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呢?  1、无规矩不成方圆  郑渊洁曾经讲过,无规矩不成方圆,传承下来的规矩是一种观念,不必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传承规矩最好的方法则是言传身教。如果孩子不懂规矩,就没有准则约束孩子,孩子容易形成放任自流的性格。  所以,父母有必须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立规矩,让孩子行为规矩意识。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PCbaby向你推荐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