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看病给医生在线看病送礼吗

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看病离不开“等、等、等” 发达国家看病咋这么难看病离不开“等、等、等” 发达国家看病咋这么难光明网百家号提起看病,不少人会羡慕发达国家的一些医疗福利,其实发达国家医院里的久待候诊、昂贵费用、误诊事故等情形也屡见不鲜。医疗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来却并不容易,本报驻外记者在此跟大家分享他们在发达国家看病的体会。看病离不开“等、等、等”不久前,一则德国37岁孕妇流产的新闻令人痛心。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一名怀孕3个月的孕妇因突然腹痛被丈夫送往附近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只有一名急诊医生,前台护士又认为孕妇无大碍,在经过长达4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孕妇因为大出血才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此时胎儿早已死亡。德国看病“治病不救急”的特点可见一斑。类似事情,本报驻德国记者也领教过。一次凌晨1点,记者突发急性肠胃炎,疼得满头冷汗,打车去附近一家医院急诊,发现急诊室里人满为患。前台护士简单问询后,便开启了等待模式。在熬过一小时后,一名建筑工人模样的男子终于被医生叫号。“在手指骨折4小时后,我终于要见到医生了!祝福我还能拥有完整的手指吧!”男子高举简单包扎、渗着血迹的手指,向所有人鞠了一躬,戏谑的语气里充满愤怒与无奈。听完男子的发言,记者放弃了等待,好在临走前护士给了几包能缓解症状的药物,熬过了那晚。此后,记者一般情况下再不去看急诊。根据德国相关法律,每位拥有行医执照的医生都有义务定期参与急诊服务。然而,这一义务一般只在工作合同中提及,联邦层面并没有统一规定医生参与急诊服务的最低频率和时间。结果,德国现有急诊医生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名为“急诊”,病人却急不得,只得漫长等待。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当地政府为鼓励医生多值急诊班,甚至补贴每小时18欧元的值班费。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协会专家福格尔指出,这依旧不能解决德国医疗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医生资源过少。在加拿大,有一年4月份,本报驻加拿大记者的牙齿出了点小毛病,给一家牙医诊所打电话,对方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我们已经预约到7月中旬了,可以给你安排在7月下旬。”记者连忙询问,有无可能提前一些,毕竟3个月的等待太长。对方答,如有人取消预约就安排。后来确实有人取消了,但记者也无法继续等待,只得提前去药店拿了些药缓解症状。与朋友聊到在加拿大看病难,这位朋友建议道,如果你有慢性病,需要处方药,而又没有家庭医生,最好找医生朋友一次开个两年的,省得以后看医生麻烦。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今年1月底公布了最新的政府医疗服务报告,披露了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报告指出,给不该做手术的病人做手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器械留在病人体内、输错血液等,都是澳大利亚医院里常见的医疗事故。虽然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完备的医疗体系,但医院效率、普通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加之高福利制度监管不严等,导致这些国家医疗事故高发。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7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每300名住院病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医疗事故。失误除了使用复杂药物的原因外,还包括医疗人员劳累过度、人手不足、沟通不畅等。另一份来自法国参议院的报告也指出,法国每年有1.8万人死于治疗方法不当、剂量不当、后续监测不力等原因。在澳大利亚,每年有1.8万人因医疗疏忽死在医院;每年有5万人因医疗疏忽遭受永久性伤害;每年有8万人因医护人员用药错误不得不住院治疗。去年年初,法国布雷斯特市一家医疗中心因2009年一起人工流产中的子宫肌意外穿孔事故,被判处总额超过54万欧元的罚款。据法国国家医疗事故赔偿机构主席勒鲁介绍,2016年该机构共收到4500多项赔偿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医疗事故的数量之众。德国患者安全联盟的医疗事故数据更为惊人,光是医生把手术纱布或棉球遗落病患体内的事故,每年就有约3000起。德国医生协会的统计显示,每名德国人平均每年需就诊19次。德国人口约为8000万,与37万名现职医生相比,后者的工作强度不小。近年来,德国政府频频向外国医生伸出橄榄枝,然而,外国医生因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加之高强度的工作,也增加了就诊失误几率。此外,高福利制度监管执行不严,养出蠹虫。以法国为例,2018年年初两名前医护人员因从医疗保险中欺诈获利6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92万元)被地方法院判刑,其中一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利用助产士的便利,采用虚报发票金额、开具假发票、滥计出诊费等方式,从疾病保险金库获利27.7万欧元;另一人作为自由执业的护士,在一年间开立了1.8万份医疗票据,是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有其优点。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居民不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有健康卡,凭卡看病,绝大多数的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渥太华医学院教授雅格·布莱文津指出,因为看病免费,人们即使没有严重或紧急病情,也会预约医生进行检查,导致候诊名单很长,并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同时,政府为医生规定了接诊人数上限。此举本意是为保障医生权益、保证医疗水平、控制支出,但无疑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布莱文津表示,加拿大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够优化。外国人如果无法进入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不仅享受不到免费医疗,而且看病会更难更贵,因为找不到家庭医生,多数情况下只能去医院看急诊。在澳大利亚看病也是免费的。但患者在公立医院没有权利选择医生,也不能选择何时住院或者手术。澳大利亚华裔医生刘英在堪培拉从业已经近28年。她认为,澳公立医院效率低下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一名医生在私立医院每小时可以做4个肠镜检查,那在公立医院每小时最多只能做2个。由于效率低,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一方面是致力于发展全民医保,另一方面是社保体系下的严重赤字和公立医院的不堪重负,为医疗系统增添重重危机。以法国为例,由于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医疗保健预算一再被压缩,公立医院医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工资不高、工时超长,直接导致医生大量流失。如何在减少开支的情况下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确保民众和医护人员双向满足,将是发达国家医疗模式不得不应对的问题。(记者冯雪珺、吴云、李锋、王远采写)来源:人民日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第三方登录:发达国家看病咋这么难
关注新华网
  提起看病,不少人会羡慕发达国家的一些医疗福利,其实发达国家医院里的久待候诊、昂贵费用、误诊事故等情形也屡见不鲜。医疗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来却并不容易。
  不久前,一则德国37岁孕妇流产的新闻令人痛心。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一名怀孕3个月的孕妇因突然腹痛被丈夫送往附近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只有一名急诊医生,前台护士又认为孕妇无大碍,在经过长达4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孕妇因为大出血才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此时胎儿早已死亡。德国看病“治病不救急”的特点可见一斑。
  根据德国相关法律,每位拥有行医执照的医生都有义务定期参与急诊服务。然而,这一义务一般只在工作合同中提及,联邦层面并没有统一规定医生参与急诊服务的最低频率和时间。结果,德国现有急诊医生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
  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当地政府为鼓励医生多值急诊班,甚至补贴每小时18欧元的值班费。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协会专家福格尔指出,这依旧不能解决德国医疗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医生资源过少。
  虽然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完备的医疗体系,但医院效率、普通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加之高福利制度监管不严等,导致这些国家医疗事故高发。
  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今年1月底公布了最新的政府医疗服务报告,披露了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报告指出,给不该做手术的病人做手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器械留在病人体内、输错血液等,都是澳大利亚医院里常见的医疗事故。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7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每300名住院病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医疗事故。失误除了使用复杂药物的原因外,还包括医疗人员劳累过度、人手不足、沟通不畅等。
  在澳大利亚,每年有1.8万人因医疗疏忽死在医院;每年有5万人因医疗疏忽遭受永久性伤害;每年有8万人因医护人员用药错误不得不住院治疗。
  此外,高福利制度监管执行不严,养出蠹虫。以法国为例,2018年年初两名前医护人员因从医疗保险中欺诈获利6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92万元)被地方法院判刑,其中一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利用助产士的便利,采用虚报发票金额、开具假发票、滥计出诊费等方式,从疾病保险金库获利27.7万欧元;另一人作为自由执业的护士,在一年间开立了1.8万份医疗票据,是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
  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有其优点。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居民不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有健康卡,凭卡看病,绝大多数的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渥太华医学院教授雅格·布莱文津指出,因为看病免费,人们即使没有严重或紧急病情,也会预约医生进行检查,导致候诊名单很长,并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一方面是致力于发展全民医保,另一方面是社保体系下的严重赤字和公立医院的不堪重负,为医疗系统增添重重危机。工资不高、工时超长,直接导致医生大量流失。如何在减少开支的情况下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确保民众和医护人员双向满足,将是发达国家医疗模式不得不应对的问题。(冯雪珺 吴云 李锋 王远)
责任编辑:
提起看病,不少人会羡慕发达国家的一些医疗福利,其实发达国家医院里的久待候诊、昂贵费用、误诊事故等情形也屡见不鲜。医疗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来却并不容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少医院引进了高精尖的检查设备,这些设备帮助医生发现了很多隐藏的病变。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为避免漏诊或者误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医生要求患者全面检查,以检验、心脑电图等来记录医疗过程,进行“防御性检查”。
18日,衡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曹双清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市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国外看病 要花多少钱?_网易新闻
国外看病 要花多少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究竟到海外看病要花多少钱?去海外看病之后和国内治疗如何衔接?什么样的患者适合赴外就医呢?
到国外看病花多少钱?
“我经常会被问起,到国外看病要花多少钱。”蔡强经营着一家赴美就医的中介公司,2011年以来,已经介绍了约1000名患者去美国各大顶级医院看病。2001年,蔡强曾经在国内被怀疑患有肝癌,后经过澳大利亚肝脏专家诊断,他不仅没有肝癌,甚至没有肝病,是完全正常的健康人,只是有的人谷氨酰转移酶这项指标终生都会超标而已。也是这次经历让他对出国看病这事留了心,并在2009年创办了自己的中介公司。如今他已经和美国医疗技术排名最靠前的几家顶级医院比如梅奥诊所、波士顿儿童医院、麻省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哈佛大学附属医学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中国患者选择这些顶级医院,因为这些医院不但有规范化治疗,而且特别重视一对一的量身定制医疗方案。蔡强坦言,现在国内的医疗仪器和药品与国外差距已经不大,有些药品和治疗方案本身就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但在精细化治疗方面,国内医院仍然有差距。他提起一个例子,对于脑部肿瘤,有一种化疗药物必须在一小时内输完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而起作用,但国内的化疗方案通常是六七个小时输完。还有一种药,必须在半小时之内注射后,再注射另外一种,但国内并没有做这种区分。“在美国顶级医院,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癌症患者没有那么沮丧,二是他们化疗的副作用的确比我们低很多。”蔡强将原因归为精细化治疗和管理因素。
“在这样优秀的医院,会不会也出现中国这种扎堆看病的现象?”对这个问题蔡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据他分析,美国没有医院评级制度,医生都是出自精英培养的模式,各个医院的医疗资源相对均衡,水平没有国内差距这么大,再加上医疗保险通常还有相应的就诊规定,大部分患者都选择在本市或者本州看病。至于最顶级的医院,接诊的基本是全美转诊而来的疑难杂症。
因为中国患者需要完全自费,蔡强建议,那些考虑出国看病的小康家庭,在国外完成确诊和制定方案即可,因为绝大部分药物国内都有,通常可以回国治疗。这样费用通常可以控制在两三万美金。如果治疗方案出来以后,患者希望留下继续手术、化疗、放疗、这个费用相差很大,如果不需要手术、化疗,只是放疗可能10万美金打住,如果需要手术、化疗、放疗可能15万美金还多。蔡强介绍得最多的一个病人,因为在美长期治疗,前后花了将近500万人民币。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不争的事实,那些病情复杂,或者选择在国外进行治疗较长时间的,通常中介会提供一个大概的预算供病人选择。
拿方案回国治疗,
国内医生是否配合?
为了降低在国外停留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尤其是为了衔接对于中等家庭比较重要的医保,蔡强建议中国病人仅在国外进行确诊,拿到治疗方案后回国进行治疗。也可以在美国治疗一段时间,当美国专家认为病人可以回国治疗时通常会通知。
可在国外出的方案,在国内能否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呢?
“目前中外医疗的衔接主要取决于国内医生是否开明。”蔡强说,国内有的医生对国外的诊断结果比较认可,也有的医生非常抵触,甚至有的病人不敢告诉自己的主治医生自己要出国看病。
高明从美国看病回到湖北随州后,曾经拿着美国医生的报告找当地医生,希望能将美国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医生交流一下。“我总共找了三个医生,第一个是位教授,瞟都没瞟一眼就说,别说美国,什么国家也不行,看丙肝就是中国最厉害,那个报告不用看,看丙肝这个完全凭经验的;第二个医生说拿来看看,吸取一下人家的经验。第三个医生是朋友帮助找的,最终他接受了美国医生的思路,让我把所有的资料都带过去。”
李飞在国内的治疗进展倒是比较顺利,温州当地的医生愿意采取美国医生给出的方案,但前提是治疗前要签责任自负的声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中国医院合作,让中外医生能携手为病人服务。“我们刚刚跟北大肿瘤医院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成立了一个国际会诊中心,这意味着北大肿瘤医院的每个普通患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求美国顶尖医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方便那些出国治疗的患者,让他们国内的主治医生更乐于接受美国医生的意见。”蔡强说。
现在这家中介还和好大夫在线签订了协议,每个月都有一名患者可以通过他们免费接受美国医生的远程诊疗。
赴外医疗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据美国肿瘤协会的最新统计,美国癌症病人在年的5年生存率达到68%,而中国肿瘤防治办2014年1月发布的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这也是吸引国内有支付能力的患者赴外就医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家庭到发达国家看病,发达国家的贫困家庭到发展中国家寻求廉价医疗,多年前早已形成潮流。比如中东和俄罗斯的高端病人去美国,美国贫困病人去印度。
赴外看病,去哪家医院,找哪个医生,翻译资料,和医生沟通,这些需求直接催生了海外医疗中介的出现。目前,大多数中介都需要去美国、德国、日本、瑞士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参加当地高端医院的培训,并以此取得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大多数中介只有一个国家的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目前还没有一家中介能垄断几个国家的医疗资源。
在中国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大部分业内人士都用潜力巨大、发展极快来形容这个市场,但没有人能提供一个较为数据化的描述。
李树民2011年起开了一家中介专门做赴日体检。他们感觉这个市场应该非常大,但实际上,三年的营业期间,他们的中介费也一降再降,但也只介绍了不足10位患者,“没有人知道”成了业务扩展中最大的难题。就算是在有能力消费的人群中,海外就医也是大部分人的一个盲点。
现在已经选择海外就医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有海外关系,或者相应的海外经历。令从业者稍感安慰的是,现在这个数字在持续扩大中,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是我国公民赴海外医疗旅游的增长期。10年后,医疗旅游市场或许会像今天的留学市场一样发达。
什么样的患者
适合赴外就医?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中外医疗的差别:“天坛医院的王忠诚大夫,号称万颅之魂,因为他一个人一辈子开过一万人以上的脑袋,在美国找不到这样的医生,中国的医院比美国的医院差别在哪里?没有差在技术、人才、设备上,而是差在服务和管理上。”
现在梅奥诊所因为接诊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越来越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梅奥诊所国际转诊部主任梅丽莎·古德温女士最近对媒体表示:如果你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可以选择去梅奥接受最好的服务。在梅奥诊所,甚至放着一架钢琴专门供患者消遣。现在,为了应对患者增加引起的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她表示回到美国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雇用包括翻译在内的相关人员。
蔡强表示,像患者高明、李飞那样到了美国卸下心理和生理双重负担,无疑是幸运的。但赴美治疗并非全部意味着妙手回春,也有的患者死在美国的病床上,落得人财两空。作为中介,他们也会筛选患者,首先患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其次,患者需要咨询他的中国医生是否适合飞行,而且国外合作医院的医生在初步得知患者病情之后也会给出建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患者一定要能接受美国的就诊文化,比如,看病必须预约,在美国看门诊,我们的患者经常会把医生的门直接推开,而当时医生正在给其他患者看病,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能是很常见的,但在美国会显得不可思议。
另外,患者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到海外医疗,病人在该国所做的任何检查、拿到的任何诊断结果、接受的任何治疗手段、所产生的医疗过失完全由该国医院、该国专家承担法律责任,如美国人在美国所享有的医疗纠纷处理权利,在美国进行医疗的中国人也同样享有。J167
33-35版制图 冯晨清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每千人医生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