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已炒甘草白术黄苠大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适合什么人吃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范文一:「组成」
防己一两(12g),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
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注意事项:
1.若水湿壅盛,汗不出者,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2.风邪在表,自当解外,外不解则邪不去,而湿不消;欲解其外,卫又不固时,不可过发其汗,且须益气固表。原文地址:「组成」
防己一两(12g),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
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注意事项:
1.若水湿壅盛,汗不出者,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2.风邪在表,自当解外,外不解则邪不去,而湿不消;欲解其外,卫又不固时,不可过发其汗,且须益气固表。
范文二:防己黄芪汤 〖方源〗 《金匮要略》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者加芍药。” 〖组成〗 防己 一两[12g] 黄芪 一两一分[15g]去芦 甘草 半两[6g]炒 白术 七钱半 [9g]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 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 令微汗,瘥。 〖方歌〗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主治〗 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运用〗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 证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 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 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注意事项〗 1.若水湿壅盛,汗不出者,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2.风邪在表,自当解外,外不解则邪不去,而湿不消;欲解其外,卫又不固时,不可 过发其汗,且须益气固表。 〖附方〗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三两[9g] 黄芪三两[9g] 桂枝三两[9g] 茯苓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主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防己茯苓汤与防己黄芪汤鉴别]防己茯苓汤所治皮水,系指“外证胕肿,按之没指, 不恶风”,“身肿而冷,状如周痹”之证。此乃卫阳不足,水湿郁于肌肤所致。故方中以茯 苓为君,配伍桂枝、黄芪温补卫阳,组成温阳利水之剂。防己黄芪汤主治为风水表虚证,故 方中以黄芪与防己配伍,固表祛风而行水,症见汗出恶风,身重脉浮。 版本 2 【功效】 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药物组成】 防己 9 克,黄芪 12 克,白术 6 克,甘草 3 克 【药方用法】 原方诸药为末,每服 15 克, 和生姜 4 片, 大枣 1 枚同煎 (成人常用剂量: 5 剂) 【方解】 治表虚邪而兼湿者,其中防己与黄芪为主药。防己与白术配合祛湿气;黄芪同甘草补表 虚,固肌表。 本方治疗目标为虚证及虚实中间证。患者色白,肌肉松软,虚肿体质,易疲倦,多汗,小便不利引起之下肢浮肿, 膝关节作痛。 本方多用于中年后之悠闲妇女, 这类患者胖而易倦, 懒于活动,食量少但喜饮茶喝水,月经量少,心情不畅,每至夏日则汗如雨下。服用防己黄 芪汤,可使肌肉坚实,体轻身健,消除关节之疼痛及身体浮肿。 【备注】 腹痛:加白芍 气喘:加麻黄 气逆上冲:桂枝 寒盛:加细辛 湿盛腰退重着:加茯苓、苍术 胸腹胀满疼痛:加陈皮、枳壳、苏叶
范文三:防已地黄汤实重滋阴养血,开后人育阴熄风之端?????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治病如狂,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组方: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酒一盅,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呋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吾师常言:“仲景治疗精神异常多使用大剂量的鲜地黄,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一升、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就是其中代表方。患者一派阴津亏耗之象,使用鲜地黄更为合适。”故吾师认为防己地黄汤可治中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当然亦可治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症状,只要“方证对应”。????????防己地黄汤亦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不自主运动,以下为吾师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的三则医案,供同道参考:???????例一:皮疹痴呆双手舞动案?利某,女性,84岁。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数年前开始出现近事遗忘,但对答尚切题。曾行CT提示多发腔梗、动脉硬化。一年前不慎跌倒致左股骨髁上骨折长期卧床。三月前因护理不当开始出现骶尾部褥疮,褥疮逐渐增大。一月前开始出现双手不自主舞动。?日因褥疮来我院住院。当时见其全身皮肤干燥开裂,两颧及双手潮红,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以下腹及骶尾、腹股沟区为主,骶尾部褥疮。?????予甘草泻心汤治之,处方:?甘草三十克??黄芩十五克??川连六克??党参三十克大枣十五克
四剂无效,皮疹有增无减,两颧及双手通红。
12月20日黄师查房,见其双手十指型似兰花,撮空舞动而无休止,结合本患者高龄,长期卧床,既往CT提示多发腔梗、动脉硬化,近年有认知功能下降,一月前开始出现双手不自主舞动的病史,考虑此乃血管性痴呆引起的行为异常。患者虽有褥疮、皮疹,无明显渗液,非甘草泻心汤证也。全身皮肤干燥开裂,两颧及双手潮红,一派阴津亏耗之象,故当以大剂量生地黄治之。以百合地黄汤,更加苦参。处方:
百合四十五克
生地黄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苦参十五克 四剂,两颧及双手潮红稍减轻,双手舞动有所减少。 12月25日考虑皮疹已明显减少,遂专任防己地黄汤,予处方: 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黄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防风二十四克 桂枝十二克
四剂,两颧及双手已无潮红,双手无不自主舞动,皮疹亦明显减少。例二:嘴巴不自主抖动案
卢某,女性,75岁。日因头晕入院。入院时,见其嘴巴不自主的抖动,作不停咀嚼状,与其对话,因嘴巴抖动,几不能成句,双手托腮,而不能止。走路步态如常。追问病史,既往有脑梗塞后遗症史,2009年8月自中风后开始出现此现象。入院后,考虑未排帕金森综合症,予多巴丝肼口服,服药后嘴巴不自主抖动未见好转。9月7日,黄师查房。见其舌红少苔,口干欲饮,皮肤干燥。
阴虚液枯也。当选防己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处方如下: 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防风二十四克 桂枝十二克,白芍六十克。
四剂。患者服中药后出现呕吐,纳差,拒绝服用中药,暂予对症处理。但仔细观之,其嘴巴不自主抖动却较前明显减少。
9月15日,患者已无呕吐,经反复劝说,仍予继续服用防己地黄汤,因恐防防已味苦致呕,暂去之。又服四剂。不自主运动症状进一步好转,予出院。出院后,患者坚持就诊于黄师。仍予防已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但不复再有呕吐。服药至国庆前夕,患者嘴巴不自主抖动症状进一步减轻。
9月28日,黄师认为此非帕金森综合征,建议尝试停用多巴丝肼,但患者又恐停药后症状复发,暂未敢停用。中西药合用至10月8日,其嘴巴不自主抖动已基本缓解,始停用多巴丝肼。
10月15日复诊,症状未见复发,续守前方。
10月26日,多巴丝肼已停用半月。未见嘴巴不自主抖动,料是中药之效。心烦不寐,口干咽干,拟结合阿胶鸡子黄汤法:
龙牡各三十克(先煎) 生地九十克
麦冬三十克
防风十五克防已十五克??桂枝十二克??百合三十克??阿胶十五克(烊化)?炙甘草十五克??鸡子黄一个(兑)???七剂,水煎服。?11月22日电话随访,嘴巴不自主抖动未见发作,患者遂自停药。例三: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舞动案
梁某,男性,76岁。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糖尿病病史。2009年曾有脑梗塞病史,治疗后无后遗症状,坚持服用降压及抗血小扳、降糖、调脂药物。日晨运时不慎滑跌在地,当时未注意。日患者如常晨运时,开始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上、下肢不自主舞动,再一次滑跌在地。当天上午症状未见好转,由家属送至我院住院。考虑为急性脑梗塞可能大,予改善脑循环并行头颅MR检查明确诊断。头颅MR示:双侧半卵圆区及双侧放射冠、左小脑半球陈旧性脑梗塞,右侧丘脑、内囊后肢急性脑梗塞,明确诊断后,开始予规范Ⅱ级预防。
11月29日黄师查房,刻诊:口眼轻微歪斜,语言蹇涩,语音较前低沉,语速较前减慢。左侧肢体大幅度,较快频率的不自主舞动不停;左上肢自内而外,呈“8”字弧形舞动,影响持物。坐姿时屈膝,则膝盖左右摆动,行走时身形左右摇晃,影响步履。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腱反射(+++)。
予防己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处方如下:
防己二十四克
地黄九十克
桂枝十五克
甘草十五克
百合三十克
石膏六十克
麻黄十五克(先煎)
四剂。 日左侧肢体仍有明显不自主舞动,其家住三楼,家属料此此次中风症状奇异,恐难复原,故着人物色电梯房子租住,并选购电动轮椅,以方便出院后行动。黄师以言语慰之。与防己地黄汤合风引汤加减,处方:?生龙牡各三十克?石膏六十克??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防己三十克??地黄一百二十克?桂枝三十克??甘草十五克???四剂。嘱以水七碗,煎至三碗,加花雕酒半支,再煎至一碗。复渣。日服两次。服药次日,肢体不自主舞动开始减少,下肢摆动明显减少,大便溏泄,日四次。?12月4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下肢摆动已甚少。家属见病情转佳,喜甚,带其到院外酒楼食饭,不料回来时却下肢乏力,需坐轮椅回院。黄师告知,虽初见疗效,不宜过快走动。12月5日,家属致电黄师,告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然不及下肢恢复明显,欣喜之甚。
12月6日,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的幅度明显变小,频率明显减慢,自诉舞动已减少三分之二有余。可站立、行走自如,仍守前法治之。处方: 生龙牡各三十克
生石膏九十克
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 生地一百八十克
防已三十克
甘草十五克
桂枝三十克
肉桂十五克
三剂,煎法如前
上述三则医案,症状不一,病有类同,分析如下:
例一、例二都是既往有脑梗塞病史, 一者表现为“双手十指状若兰花,撮空舞动而无休止及手足舞动”。一者表现为“嘴巴不自主抖动,作不停咀嚼状”。都是不能自主。考虑脑梗塞的后遗症状,是一种不自主运动。例二开始时,考虑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多巴丝肼治疗。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综合征是症状控制药,并不能阻止帕金森的病情发展。理论上,停用后会症状又复出现的。但停用十天,症状不复出现,显然疗效与多巴丝肼无关。
例三:是急性脑梗塞。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是椎体外系疾病,是一类损害自主性运动调节,而不直接影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的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因基底核病变引起。基底核的基本环路由三个相互影响的神经元回路组成。第一个回路是皮质—皮质环,起自大脑皮层经尾状核和壳核、苍白球内侧部及丘脑,再回到大脑皮层;第二个是黑质—纹状体环,连接黑质与尾状核、壳核;第三个是纹状体—苍白球环,从尾状核和壳核投射到苍白球外侧部,再到丘脑底核,最终到达苍白球内侧。
患者以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较快速度的不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考虑为丘脑缺血性病变,由于丘脑底核对苍白球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而引起的对侧半身的舞蹈症状。
防已地黄汤实重滋阴养血,开后人育阴熄风之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中风方包括: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并有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
就《金匮要略》中风篇所载各方,也是各有适应证。 如:《古今录验》续命汤以治:“中风痱”为“的证”重在温通。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中重用菊花(菊花用四十分,而白术、细辛、茯苓、牡蛎、吉梗??各药分别均只用三至十分)。而风引汤“除热瘫痫”方中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等七种金石介类。防已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方中却重用生地黄二斤。是否可以看成除续命汤外各方,给予后世中风治法一个启迪。开后世凉肝熄风、滋水涵木、金石介类潜阳之先河?
如叶天士犹重内风之说。《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载医案三十二案,其中用地黄者凡二十多案。可见生地之重要。吴鞠通之加减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乃至张锡纯之建瓴汤内均有之。《金匮要略》风引汤以大队金石介类药如龙骨、牡蛎、石英、赤、白石脂、石膏、寒水石、滑石配合大黄、甘草、桂枝、干姜以治“热瘫痫”。又开介类重镇潜阳之端。“瘫”者不动,“痫”者妄动也。故华岫云于《临症指南?肝风门》曰:“介类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徐灵胎评《临症指南》中有一段话,更是耐人寻味:“但阳气上升,至于身体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镇坠之品,此则先生(指叶天士)所未及知也。忆余初至郡中治病。是时喜用唐人方。先生见之。谓人曰:有吴江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甚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已后先生得宋版《外台秘要》读之。复谓人曰: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秘要》,可知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先生之服善如此,犹见古风。所谓药味杂,即指金石品也。”是故黄师于此案中取风引汤意以金石介类之品合防已地黄汤又收奇效。风引汤之“引”,冉雪峰释作“眩”,又有人释作“饮”。录之以备考。
范文四: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o中风历节病证》篇,原文说此方主治“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妄行,即行为乖常,不合于理;独语,则是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表明其人神识行事昏乱失常,如狂而非狂之状。《方函口诀》认为属“失心风之类”。发病机理当与抑郁日久,思虑太过,以致肝阴心血亏损、心火炽盛、煎灼津液成痰、痰火扰动心神有关。但由于外感热病,热扰神明,也可以出现上述症状,所以原文强调“无寒热”,以示区别。至于脉浮,乃是由于阴血亏损,虚火上升之浮而无力,并非外感表证浮而有力的脉象。   防己地黄汤具有滋阴降火、逐痰熄风之功,故用于上述证候的治疗。后世“地黄饮子”、“犀角地黄汤”等方,便是由此方衍化而来。   防己地黄汤的药物组成是:生地黄60克,防己、甘草各6克,桂枝、防风各9克。   以上各药的剂量是按现代临床之常用量所制,并非原方之量。用法上,现代可将诸药加水1 5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取300毫升,分2 次服。方中的生地黄以“干地黄”较为妥当,若用鲜生地则不宜与其他药同煎,可将其捣烂取汁,与其他煎取之药液兑服。   本方所针对的证候是以血虚生热,热扰心神为主要病机的,故方中生地用量最重。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的功用,但原方的用法是将生地蒸熟后绞汁用,而生地蒸熟后其作用是重在滋阴养血,兼有清热之效,取其养血熄风,“血足风自灭”之理。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故用少量防风以散肝经郁热;防己苦寒泄降,利水清热,味辛能散,兼可祛风,《千金方衍义》并谓其能“逐痰气”;桂枝行血和营,并能“通其关窍”;甘草和胃补中,兼调和桂枝、地黄寒热之性。诸药配伍,共奏滋阴降火、养血熄风之效,使郁热得泄,神识自安。此外,桂枝、二防共用,散风祛湿、通络止痛,故以本方加减,治疗风湿痹痛,也有良好效果。据相关资料报道,以防己、地黄为主(木防己、生地各15克,防风、桂枝、甘草各9克),加羌活30克,忍冬藤(或西河柳)30克,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50例,所选病例均有明显的游走性关节疼痛,血沉明显增速,最高达162毫米/时(魏氏法),部分病人伴发热,少数病例皮肤出现环形红斑。治疗期间停用任何西药。结果: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新中医》)   医案举例   癫症 张×,男,18岁。家属代诉,半年前与邻里吵闹,遂精神失常。心神不定,常坐室内独语不休,夜不能寐。或信步外游,时喊头痛,多思善虑,忧郁烦躁。曾服导痰、涌吐之类药物无效。诊见舌红少苔,脉浮弦。此为阴血亏虚、心神失养、虚火干扰所致,治用防己地黄汤方:生地90克,防己、防风、桂枝、生甘草各10克。患者服药3剂,心神稍定,夜能入寐,未再出走。又续服7剂后,加生赭石40克,生龙、牡各30克,桃仁15克。服15剂后精神转佳,一如常人,已能参加劳动。7年后随访未复发,并已结婚。   风湿性关节炎 崔××,女,51岁。患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身体消瘦,四肢关节疼痛,指关节变形,下肢肌肉萎缩,双踝关节肿大,病已经年,卧床不起,舌淡无苔,脉象弦细。曾用针灸、中药治疗不效。治拟养血和营,兼益肝肾,仿防己地黄汤意:生地黄30克,防己、桂枝、防风、当归、白芍、萆?各10克,甘草、川芎各3克,木瓜6克,苡米12克,连服13剂,踝关节肿痛渐消。仍用原方去防己、苡米,加地龙10克,红花3克,再服13剂,关节疼痛减轻。原方去桂枝、防风,加牛膝、寄生,又服30剂,下肢活动已有进步。后用原方加党参、杜仲、续断、鸡血藤等药,制成丸剂常服,并适当活动,调理年余,身体逐渐康复,能坚持上班工作,并来去步行。   歌诀:   金匮防己地黄汤,   桂枝防风甘草襄;   滋阴降火熄内风,   如狂独语用之良。
范文五:漫 谈 防 己地 黄汤……口 哈小博防 己地 黄汤 出 自 《 匮要 金量。用 法上 现代可将诸药加水,略 中风 历 节 病证 》 原 文 说 此 篇,1 5 00 300毫升,,浸泡2”1。小时,煎取方主治 如狂状 妄行,“,独语不毫升 分“次 服 方 中的 生 地,休 无 寒热 其脉浮,”,。黄 以 干 地 黄 较 为妥 当 若 用 鲜,妄行理;,,即行 为乖 常 不 合 于、生 地 则 不 宜 与 其 他 药 同煎 可 将,独 语 则 是 自 言 自语喃喃不其捣 烂 取 汁 与其他 煎 取 之 药 液,休常。表 明 其 人 神 识 行 事 昏乱 失兑服。,如狂而非狂 之状“。方 《 函”口本方所 针 对 的证 候 是 以血虚生热, ,诀 》 为属 失 心 风 之类 认机 理 当 与 抑 郁 日久以致 肝 阴心 血 亏 损、。发病,热扰心 神为主要病机。,思 虑太过心 火炽盛的 故方 中生 地 用 量 最 重,生地、、具 有 清热 凉血 的功用 但 原 方 的煎灼津 液成 痰 痰 火扰 动心 神有用 法 是将 生 地 蒸熟后 绞汁用 而,关 但 由于 外 感 热病 热 扰 神 明。, ,,生地 蒸熟后 其作用是重在滋 阴己 生 地 各 15 克 防风 桂枝 甘、 , 、、也 可 以 出现 上 述 症 状 所 以 原 文养血,兼有清热之效 取其养血, “草各9克 ) 加羌活,30,克 忍冬,强调 无寒热,“”,以示 区别。至于,熄风,血 足 风 自灭 之 理” ,”。中医藤 ( 或 西 河 柳 )3 0 克 蒲 公 英 ( 或野 菊 花 )3 0 克 治 疗 急 性 风 湿 性,脉浮 乃 是 由于 阴血 亏损 虚火上 升之 浮 而 无 力 并非外 感 表证,认 为 肝为风木之脏“故用少量防 风 以 散 肝 经 郁 热 ;防 己 苦 寒 泄关节炎50例,所 选 病例均有 明,浮 而 有 力 的脉象。降 利水 清热 味辛 能散 兼 可 祛, , , 、显 的游走 性关 节 疼 痛 血 沉 明显防 己 地 黄 汤 具 有 滋 阴 降火,风,《 金 方衍 义 》 谓其能 逐 千 并”“增速,最 高达,16 2毫米/时 (,魏逐 痰熄风之功 故用于上 述证 候痰气;桂枝行 血 和 营 并能 通,“氏法 ) 部分 病 人 伴 发 热 少 数 病的治疗地黄汤。后 世 地 黄饮子,“”、“犀角其关窍、”;甘 草 和 胃补 中 兼 调 和,例皮 肤 出现 环 形 红 斑 治疗 期 间。”等方 便 是 由此 方 衍 化桂枝 地 黄寒热之性 诸药配伍。,停用 任何西 药。结果7:显 效 25。而来。共 奏 滋 阴降火:,、养血 熄 风 之 效。,,例 有效,18 l,例 无效,例(《 新防 己 地 黄汤 的药物组 成是生地黄 60 克,、使 郁 热 得 泄 神 识 自安 此 外 桂枝、1 中医 》 9 82:36),防己9、甘草各。6二防共 用 散 风 祛 湿 通 络 止, 、 ,医案举 例克 桂枝 防风 各克痛 故 以本方加减 治疗风 湿痹,癫症属代诉,张×,男,18岁。家,以上 各药 的剂量是按现 代痛 也 有 良好 效 果,。据 相 关 资料半 年 前与邻 里 吵 闹 遂。临床之 常用 量 所 制 并 非原 方 之,报道,以 防己、地 黄为主 (木 防精神失 常心 神不 定 常坐 室 内,独语不 休,,夜不 能寐,。或信步外,游 时喊 头 痛 多思 善虑 忧郁烦 躁 效。曾服 导 痰、涌 吐之类药物无,。诊见舌红 少苔 脉浮弦、 、。此为阴血 亏 虚 心 神失 养 虚 火 干 扰所 致,治用 防 己 地 黄汤 方、:生地9010,克 防 己 防风 桂 枝 生 甘 草各, 、 、克。患者服药,3剂 心神稍定 夜, 。能人 寐,未 再 出走又 续服 7 剂、后 加生赭石40 克 生龙 牡各,30克 桃仁,15克,。服15剂 后 精 神转。佳一,如 常人 已 能参 加 劳 动,7年后 随访 未 复 发 并 已 结 婚风湿性关节炎5 1。崔××,女,岁。患 慢性 风 湿 性 关节 炎 身体,消瘦形,,四肢关节疼痛,,指关节变下 肢 肌 肉萎 缩,双 踝关节肿,大 病 已经年,卧床不 起 舌 淡 无 曾用 针 灸 中药 治、预 防康 复延 绥衰 老口 主任医师苔 脉象 弦 细,。疗不 效 肾,。治拟养血 和营:,兼益肝30、仿 防 己 地 黄汤 意、 、生地黄、周培康克 防 己 桂 枝 防风 当 归, 、白芍3草薜各木瓜,l O克 甘草 川芎各,、 ,克,老年人 是患病 外伤和心 理、食,很 多老年病都与不科学,、6克苡米12。克,连服13疾 病 的高发人 群。预 防康复是对健 康 的饮食 密切 相关长期,剂 踝 关 节肿 痛渐 消防 己 苡米 加地 龙、仍用原 方去克 红花,老 年群 体的健康干预 和疾病 防食 高脂、高糖、过咸饮食,103护 对 已 患 慢 性 病 的老 人 防止 和,少 膳食纤 维是心 脑血 管病、、克 再服,13、剂 关节疼痛减轻, ,、。原,延缓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血 压 糖 尿 病 及 某 些 肿 瘤 的致方去桂枝 防风 加 牛膝 寄生 又 服30量 和生 活质 量 对 每个老 年人 的,因素、。要 远 离不 健康 食品 如,、 、剂 下肢活动 已有进步,、。后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 的康复手段,。炸 烧烤 熏制 腌制 发霉 变、 、用原方加党参,杜仲 续断、、鸡血预 防康 复是 保 持 健 康 延 缓 衰 老 的有力 保证 和 积极 措施1.以及过 多添加剂(如 防腐剂、、藤 等药 制成丸 剂 常服 并适 当活,。味剂、色素。、增 味剂人 造奶动 调理 年余 身体逐 渐 康复 能,,,提 高健 康 意 识 加强 健 康,等 ) 的食 品坚 持上 班工 作 并来 去 步行,。教育,:帮 助 老 年 人 认 识 自己 的 身,要养成每天坚持活动锻歌诀:体 了 解 自 己 的健 康 状 态 增 加 防,的习惯,活 动量、锻炼方式 和金 匮防 己 地 黄 汤疾 病 防 外 伤 保 持 良好 心 态 及 科、 ,间 要 根 据 自己 的 具 体条 件 (龄 健 康 状 况 )选 择 走 路 跳 ;、 , 、桂枝 防风 甘 草襄滋 阴 降 火 熄 内风如 狂 独语 用之 良;学 养生 的保 健 知 识 定期 查 体 有, ,,病及 时 治疗 科学合理 用 药,。扭秧歌 游泳 爬 楼梯 等均 可、 、。。要调整饮食结构,合理 进常家 居 生 活 要 勤动 手、勤动月。( 猜汉 字一)器
范文六:?63?NEW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6V01.38No.9按:患者产后恶露不绝系子宫肌瘤随分娩自然脱落致子宫内膜炎。产后体虚,复加出血2月余则更虚;产后多瘀,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证属虚中夹实,瘀久化热。治宜扶正祛瘀,兼清瘀热,故用黄芪、白术、狗脊益气健脾补肾;制【文章编号】0256—7415(2006)09—0063—02大黄炭、马鞭草祛瘀生新;黄柏炭、贯众炭清热止血;防己、土茯苓利水渗湿;海螵蛸收敛止血;生姜、红枣调理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舍用,使瘀热清化,血归其经,生化有源,故病愈。2防己黄芪汤新用骆洪道术后输卵管卵巢炎并输卵管积水郑某,45岁,2005年8月8日初诊。患者因子宫多发性(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绍兴312000)肌瘤、右输卵管卵巢炎,于2004年12月16日在本院行子宫次切及右输卵管、卵巢切除术。2005年2月25日B超检查【关键词】防己黄芪汤;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中图分类号】R289.5;R271.917【文献标识码】B示:左输卵管积水,4cmX1.8cm,条索状液性暗区。用美爱克片及抗生素合并米非司酮片等治疗2月余,再服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等中药2月余,效不显而转余诊治。诊见:脘腹胀满不适,左少腹稍胀痛、时抽掣,劳累后加重,纳差,大便溏,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主治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以积液为主症的妇科病症,常获良效。现举验案介绍如下。1舌淡胖,脉弦细。B超检查示:左附件囊性为主肿块,左侧输卵管积液,5.4cmX4.5cm×3.3cm液性暗区,内见分隔;子宫次切,宫颈残端。西医诊断:左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积水。中医诊断:癜瘕。证属脾虚水聚胞络,肝郁犯胃。治以健脾益气利水,疏肝解郁和胃,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防己、白术、娑罗子各129,柴胡89,香附lOg,八月札、百合各209,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各309,地龙159,甘草39。自加生姜109,红枣209。7剂,每天1剂,水产后子宫内膜炎许某,25岁,2005年9月14日初诊。患者同年6月26日产一男婴,体重2.45kg,娩出20分钟后,随胎盘排出一异物,重4959,经病理切片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此后,阴道出血不止,月余未净,西医诊为子宫内膜炎。予以头孢拉定胶囊、美爱克片及产妇安合剂、新生化汤冲剂等治疗,效不显而转中医诊治。诊见:阴道出血,色暗红兼咖啡色,小腹隐痛,腰酸痛,伴头晕气短,舌偏红、苔薄黄,脉沉细。B超检查示:宫腔少许积液,盆腔积液,子宫后位,约4.3cm4.1cmX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二诊:脘腹适,纳馨,舌淡胖,脉细。肝胃已和,阳气显衰,前方去柴胡、香附、八月札、地龙、百合、白花蛇舌草,加桂枝、桃仁各lOg,白芥子129,鹿角霜159,蜈蚣3条,木香89,刘寄奴309。以此方稍加减服至11月9日,B超复查示:左附件未见包块,宫颈残端。2月后随访未见不适。X3.6cm,宫腔线分离0.5cm,宫内回声欠均匀,盆腔再次手术而求治中医。因服大剂清热解毒药,不仅伤及脾胃,且因药致虚。本病属水聚胞络,肝气犯胃乘脾,故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利水为主,合柴胡、香附、八月札、娑罗子等疏肝按:本例因右输卵管卵巢炎术后,其对侧继发,患者担忧可见厚2.1cm液性暗区。西医诊断:子宫内膜炎。中医诊断:产后恶露不绝,证属脾肾两虚,瘀热内恋胞宫。治以补脾益肾,清热化瘀止血,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黄芪、马和胃;待肝胃调和,再伍桂枝、鹿角霜温通胞络;桃仁、白芥鞭草、土茯苓、贯众炭各309,狗脊、白术各209,海螵蛸159,防己129,黄柏炭、制大黄炭各lOg,甘草39。嘱自加生姜lOg,红枣209。5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二诊:出血量减少,腹痛减轻,黄腻苔已退,舌下静脉青紫而增粗。20日复查B超示:宫腔少量积液(官腔线分离0.3cm),宫内回声欠均匀,沿官腔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湿尉某,25岁,2005年5月11日初诊。患者2004年6月13日行人工流产术后患盆腔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但时子、蜈蚣化痰瘀通络;木香、刘寄奴行气和胃。诸药舍用,药证合拍且用药分步深入,辨治精当而康复。3慢性盆腔炎并盆腔积液热之邪渐去,瘀血内着尚存。前方减黄柏炭、土茯苓、海螵蛸,加怀牛膝、益母草炭各309,血竭69。7剂。药后血止,腹隐痛、腰酸痛均消失。27日B超复查示:产后子宫。3月后随访,一切正常。有小腹隐痛和抽掣感,房事或劳累后加重。B超检查示:子宫偏大,盆腔积液。2004年12月18日因早孕未见胎心再次行人工流产。此后盆腔炎症状加重,西医治疗效不显而转诊中医。诊见:小腹痛并有坠胀感,腰骶痛,两膝酸软,气短乏【收稿日期】2006—03—24万方数据NEW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6V01.38No.9’64‘力,经期延长,9—11天干净,经色暗红,时夹血块,末次月经5月8El,平素白带多,色淡黄而黏稠,外阴时瘙痒,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自腻根白厚,脉沉细。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宫颈举痛,左附件增厚,子宫压痛。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宫颈鳞状细胞。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6.1emX5.1cmX4.1cm,盆腔可见厚2.3em液性暗区。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中医诊断:腹痛,带下病,经期延长。证属气虚脾弱,湿热内蕴,肝肾亏损,兼有瘀滞,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黄芪、土茯苓、冬瓜仁、橘核各309,炒白术、防己、筋骨草各129,红藤、续断、桑寄生各209,没药89,蜈蚣3条,甘草39。自加生姜109,红枣209。7剂,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5月18日二诊:服药后小腹胀痛减轻,腰痛好转,白带量减,苔根白厚略退,外阴仍瘙痒。以上方随症加减,服至7月11日,诸症消失。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按:患者因行人工流产术加重盆腔炎。人流术损伤胞宫及胞络,湿热及外邪易乘虚而入,邪袭胞宫与血搏结而发病;病未痊愈再次人流终致肝脾肾俱虚,湿热瘀互结。故方中用黄芪、白术、续断、桑寄生补肝脾肾三脏;防己、土茯苓、冬瓜仁利水渗湿;红藤、筋骨草、没药、蜈蚣清热化瘀,通络止痛;橘核行气止痛;生姜、红枣调理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益肝脾肾,清热化湿逐瘀,病乃愈。(编辑、校对:韩玲华)【文章编号】0256—7415(2006)09—0064—02颜乾麟教授应用黄芪赤风汤治验举隅刘瑁1,指导:颜乾麟2(1.同济大学医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72;2.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72)【关键词】黄芪赤风汤;血管性痴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高脂血症;糖尿病;颜乾麟【中图分类号】R289.5;R259【文献标识码】B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原用于治疗癫痫、瘫腿等,组方药少效专,如王清任所云:“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收稿日期】2006一Ol一28万方数据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颜乾麟教授不囿于古法,临床用于治疗心脑疑难杂症等,收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1血管性痴呆杨某,女,69岁,2005年11月4El初诊。患者有冠心病、房颤史30余年,反复脑梗死3次,遗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3级,伴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顶叶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老年脑改变。近来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力明显下降,不能识数,定向力差,时微笑,嗜睡,入夜则安,饮食不能自理,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细。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清心开窍。处方:黄芪、赤芍、白芍、川芎各159,羌活、附子、薄荷、独活各69,防风、郁金、党参、远志各109,石菖蒲、茯苓各309,黄连39,桂枝29,黄柏、甘草各59。服2周,已能言语,认知力明显好转,嗜睡也较前好转,微笑仍时作,不能自行吃饭,右侧肢体活动摇晃,原方去川芎、羌活、独活、郁金,加水蛭39,丹参159,制胆南星6异,以化痰祛瘀。加减治疗1月,症状第次减轻。按:本例为老年气虚,气不运血,瘀血随血脉流入脑,与精髓交错,致清窍受蒙,灵机呆钝。故重用黄芪、党参补气;赤芍、川芎活血祛瘀以通脑脉;远志、郁金、石菖蒲、茯苓醒心神以复神明;加防风、羌活、独活、薄荷辛香走窜之品,引诸药上行于脑;更用桂枝代温燥之肉桂,配黄柏、黄连辛开苦降,交通心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开窍安神、醒脑复智之功。2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赵某,男,73岁,2003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胸闷、胸痛,反复发作6年余。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狭窄>50%。于4月前行冠脉支架置放术。术后未有胸闷、胸痛,1月前出现胸闷、胸痛,放射至左肩及后背,伴头晕,心率61~70次/分,BP12/8kPa,乏力,气喘,上楼梯尤甚,胃纳一般,二便正常,下肢微肿,少眠,舌红紫、苔薄黄,脉细缓。证属气阴两虚,湿热夹瘀,阻痹心阳。治以益气养阴祛湿,活血通阳,方以黄芪赤风汤合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赤芍、泽泻、石菖蒲、白芍、白蒺藜各159,防风、蔓荆子、麦冬各109,桂枝29,蒲黄(包煎)189,五味子、黄柏、炙甘草各59。每天1剂,水煎服。守方调治1月,头晕、胸闷、胸痛均减轻,仍气急、少眠、下肢浮肿,原方去白蒺藜、蔓荆子,加茯苓159,熟附子59,降香39。加减治疗2月,诸症悉平。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是术后的难题。患者患病日久,气阴不足显见,复因术后必有瘀血潜流心脉,致胸痛频发,故以黄芪赤风汤固本清源;加桂枝、黄柏、葛根、丹参辛开苦降,调气活血;石菖蒲通心窍;泽泻、蒲黄活血祛瘀利湿,通血脉;白蒺藜、蔓荆子祛风化痰;且因“孤阳不升,独?63?NEW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6V01.38No.9按:患者产后恶露不绝系子宫肌瘤随分娩自然脱落致子宫内膜炎。产后体虚,复加出血2月余则更虚;产后多瘀,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证属虚中夹实,瘀久化热。治宜扶正祛瘀,兼清瘀热,故用黄芪、白术、狗脊益气健脾补肾;制【文章编号】0256—7415(2006)09—0063—02大黄炭、马鞭草祛瘀生新;黄柏炭、贯众炭清热止血;防己、土茯苓利水渗湿;海螵蛸收敛止血;生姜、红枣调理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舍用,使瘀热清化,血归其经,生化有源,故病愈。2防己黄芪汤新用骆洪道术后输卵管卵巢炎并输卵管积水郑某,45岁,2005年8月8日初诊。患者因子宫多发性(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绍兴312000)肌瘤、右输卵管卵巢炎,于2004年12月16日在本院行子宫次切及右输卵管、卵巢切除术。2005年2月25日B超检查【关键词】防己黄芪汤;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中图分类号】R289.5;R271.917【文献标识码】B示:左输卵管积水,4cmX1.8cm,条索状液性暗区。用美爱克片及抗生素合并米非司酮片等治疗2月余,再服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等中药2月余,效不显而转余诊治。诊见:脘腹胀满不适,左少腹稍胀痛、时抽掣,劳累后加重,纳差,大便溏,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主治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以积液为主症的妇科病症,常获良效。现举验案介绍如下。1舌淡胖,脉弦细。B超检查示:左附件囊性为主肿块,左侧输卵管积液,5.4cmX4.5cm×3.3cm液性暗区,内见分隔;子宫次切,宫颈残端。西医诊断:左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积水。中医诊断:癜瘕。证属脾虚水聚胞络,肝郁犯胃。治以健脾益气利水,疏肝解郁和胃,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防己、白术、娑罗子各129,柴胡89,香附lOg,八月札、百合各209,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各309,地龙159,甘草39。自加生姜109,红枣209。7剂,每天1剂,水产后子宫内膜炎许某,25岁,2005年9月14日初诊。患者同年6月26日产一男婴,体重2.45kg,娩出20分钟后,随胎盘排出一异物,重4959,经病理切片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此后,阴道出血不止,月余未净,西医诊为子宫内膜炎。予以头孢拉定胶囊、美爱克片及产妇安合剂、新生化汤冲剂等治疗,效不显而转中医诊治。诊见:阴道出血,色暗红兼咖啡色,小腹隐痛,腰酸痛,伴头晕气短,舌偏红、苔薄黄,脉沉细。B超检查示:宫腔少许积液,盆腔积液,子宫后位,约4.3cm4.1cmX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二诊:脘腹适,纳馨,舌淡胖,脉细。肝胃已和,阳气显衰,前方去柴胡、香附、八月札、地龙、百合、白花蛇舌草,加桂枝、桃仁各lOg,白芥子129,鹿角霜159,蜈蚣3条,木香89,刘寄奴309。以此方稍加减服至11月9日,B超复查示:左附件未见包块,宫颈残端。2月后随访未见不适。X3.6cm,宫腔线分离0.5cm,宫内回声欠均匀,盆腔再次手术而求治中医。因服大剂清热解毒药,不仅伤及脾胃,且因药致虚。本病属水聚胞络,肝气犯胃乘脾,故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利水为主,合柴胡、香附、八月札、娑罗子等疏肝按:本例因右输卵管卵巢炎术后,其对侧继发,患者担忧可见厚2.1cm液性暗区。西医诊断:子宫内膜炎。中医诊断:产后恶露不绝,证属脾肾两虚,瘀热内恋胞宫。治以补脾益肾,清热化瘀止血,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黄芪、马和胃;待肝胃调和,再伍桂枝、鹿角霜温通胞络;桃仁、白芥鞭草、土茯苓、贯众炭各309,狗脊、白术各209,海螵蛸159,防己129,黄柏炭、制大黄炭各lOg,甘草39。嘱自加生姜lOg,红枣209。5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二诊:出血量减少,腹痛减轻,黄腻苔已退,舌下静脉青紫而增粗。20日复查B超示:宫腔少量积液(官腔线分离0.3cm),宫内回声欠均匀,沿官腔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湿尉某,25岁,2005年5月11日初诊。患者2004年6月13日行人工流产术后患盆腔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但时子、蜈蚣化痰瘀通络;木香、刘寄奴行气和胃。诸药舍用,药证合拍且用药分步深入,辨治精当而康复。3慢性盆腔炎并盆腔积液热之邪渐去,瘀血内着尚存。前方减黄柏炭、土茯苓、海螵蛸,加怀牛膝、益母草炭各309,血竭69。7剂。药后血止,腹隐痛、腰酸痛均消失。27日B超复查示:产后子宫。3月后随访,一切正常。有小腹隐痛和抽掣感,房事或劳累后加重。B超检查示:子宫偏大,盆腔积液。2004年12月18日因早孕未见胎心再次行人工流产。此后盆腔炎症状加重,西医治疗效不显而转诊中医。诊见:小腹痛并有坠胀感,腰骶痛,两膝酸软,气短乏【收稿日期】2006—03—24万方数据NEW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6V01.38No.9’64‘力,经期延长,9—11天干净,经色暗红,时夹血块,末次月经5月8El,平素白带多,色淡黄而黏稠,外阴时瘙痒,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自腻根白厚,脉沉细。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宫颈举痛,左附件增厚,子宫压痛。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宫颈鳞状细胞。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6.1emX5.1cmX4.1cm,盆腔可见厚2.3em液性暗区。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中医诊断:腹痛,带下病,经期延长。证属气虚脾弱,湿热内蕴,肝肾亏损,兼有瘀滞,方以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黄芪、土茯苓、冬瓜仁、橘核各309,炒白术、防己、筋骨草各129,红藤、续断、桑寄生各209,没药89,蜈蚣3条,甘草39。自加生姜109,红枣209。7剂,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5月18日二诊:服药后小腹胀痛减轻,腰痛好转,白带量减,苔根白厚略退,外阴仍瘙痒。以上方随症加减,服至7月11日,诸症消失。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按:患者因行人工流产术加重盆腔炎。人流术损伤胞宫及胞络,湿热及外邪易乘虚而入,邪袭胞宫与血搏结而发病;病未痊愈再次人流终致肝脾肾俱虚,湿热瘀互结。故方中用黄芪、白术、续断、桑寄生补肝脾肾三脏;防己、土茯苓、冬瓜仁利水渗湿;红藤、筋骨草、没药、蜈蚣清热化瘀,通络止痛;橘核行气止痛;生姜、红枣调理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益肝脾肾,清热化湿逐瘀,病乃愈。(编辑、校对:韩玲华)【文章编号】0256—7415(2006)09—0064—02颜乾麟教授应用黄芪赤风汤治验举隅刘瑁1,指导:颜乾麟2(1.同济大学医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72;2.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72)【关键词】黄芪赤风汤;血管性痴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高脂血症;糖尿病;颜乾麟【中图分类号】R289.5;R259【文献标识码】B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原用于治疗癫痫、瘫腿等,组方药少效专,如王清任所云:“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收稿日期】2006一Ol一28万方数据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颜乾麟教授不囿于古法,临床用于治疗心脑疑难杂症等,收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1血管性痴呆杨某,女,69岁,2005年11月4El初诊。患者有冠心病、房颤史30余年,反复脑梗死3次,遗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3级,伴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顶叶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老年脑改变。近来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力明显下降,不能识数,定向力差,时微笑,嗜睡,入夜则安,饮食不能自理,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细。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清心开窍。处方:黄芪、赤芍、白芍、川芎各159,羌活、附子、薄荷、独活各69,防风、郁金、党参、远志各109,石菖蒲、茯苓各309,黄连39,桂枝29,黄柏、甘草各59。服2周,已能言语,认知力明显好转,嗜睡也较前好转,微笑仍时作,不能自行吃饭,右侧肢体活动摇晃,原方去川芎、羌活、独活、郁金,加水蛭39,丹参159,制胆南星6异,以化痰祛瘀。加减治疗1月,症状第次减轻。按:本例为老年气虚,气不运血,瘀血随血脉流入脑,与精髓交错,致清窍受蒙,灵机呆钝。故重用黄芪、党参补气;赤芍、川芎活血祛瘀以通脑脉;远志、郁金、石菖蒲、茯苓醒心神以复神明;加防风、羌活、独活、薄荷辛香走窜之品,引诸药上行于脑;更用桂枝代温燥之肉桂,配黄柏、黄连辛开苦降,交通心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开窍安神、醒脑复智之功。2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赵某,男,73岁,2003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胸闷、胸痛,反复发作6年余。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狭窄>50%。于4月前行冠脉支架置放术。术后未有胸闷、胸痛,1月前出现胸闷、胸痛,放射至左肩及后背,伴头晕,心率61~70次/分,BP12/8kPa,乏力,气喘,上楼梯尤甚,胃纳一般,二便正常,下肢微肿,少眠,舌红紫、苔薄黄,脉细缓。证属气阴两虚,湿热夹瘀,阻痹心阳。治以益气养阴祛湿,活血通阳,方以黄芪赤风汤合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赤芍、泽泻、石菖蒲、白芍、白蒺藜各159,防风、蔓荆子、麦冬各109,桂枝29,蒲黄(包煎)189,五味子、黄柏、炙甘草各59。每天1剂,水煎服。守方调治1月,头晕、胸闷、胸痛均减轻,仍气急、少眠、下肢浮肿,原方去白蒺藜、蔓荆子,加茯苓159,熟附子59,降香39。加减治疗2月,诸症悉平。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是术后的难题。患者患病日久,气阴不足显见,复因术后必有瘀血潜流心脉,致胸痛频发,故以黄芪赤风汤固本清源;加桂枝、黄柏、葛根、丹参辛开苦降,调气活血;石菖蒲通心窍;泽泻、蒲黄活血祛瘀利湿,通血脉;白蒺藜、蔓荆子祛风化痰;且因“孤阳不升,独
范文七:功用 益气固表,驱风除湿。   方药组成 防己1两,甘草半两(炙),白术7钱半,黄芪1两1分(去芦)。   服法与禁忌 上?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4片,大枣1枚,水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3分,气上冲者,加桂枝3分,下有阴寒者加细辛3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水,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经方方论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有汗能止,无汗能发,配白术固表止汗,培补中气,以实卫表,防己祛湿消肿止痛,但易致便泻,故与白术相配,补脾渗湿,甘草姜枣相配,益气和胃,固护表虚。服药后当如虫行皮中(皮中有虫蚁感),此乃卫气宣通,风湿欲解之兆。若腰以下冷,坐于被上又以被绕腰以下,温覆取汗病愈;若喘者,乃风湿之邪阻肺,气失宣肃,加麻黄宣肺止咳;若胃中不和,脘满腹痛者,加芍药平肝和胃,缓急止痛;若水气上冲于胸,胁下逆满者,加桂枝平冲降逆以化饮邪;下焦有阴寒,小腹冷痛者,加细辛温脏止痛,驱除寒积。      经方新用      ●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加桂枝12g,制附子10g,丹参18g,青风藤15g,减防己量增白术量,目的避免降低心肌收缩力,加白术增强机体活力,助脾以祛湿。   ●防己黄芪汤加人参12g,制附子10g,北五加皮9g,丹参15g,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方中防己少量可强心增搏,过量使用增加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于心衰不利。   ●防己黄芪汤加人参12g,制附子12g,细辛4g,苏子12g,葶苈子10g,石韦20g,治疗喘息性浮肿,心衰肺绝。   ●防己黄芪汤去防己加干姜15g,川椒12g,广木香12g,砂仁12g,治疗脘腹冷痛。若呕逆清水者,配生姜30g,吴萸10g,半夏15g,效果显著。   ●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水气泛溢,症见肢肿尿少,面白神疲,尿中沫多,腰痛胫酸,四肢乏力,方宜防己黄芪汤配五苓散加牛膝l5g,益母草30g,赤芍l5g,地龙15g,菟丝子30g,沙苑子12g。   ●肾病综合征,浮肿眩晕,贫血,低蛋白,尿少,食欲欠佳,宜防己黄芪汤加车前子30g(布包),公英30g,桑白皮30g,红花12g,大黄10g;尿蛋白(+++)加金樱子15g,芡实12g,莲子15g;低蛋白血症上方合猪苓汤外加紫河车15g,龟板胶10g(烊化),山萸肉15g,山药20g。      医案举例      患者,男,4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近期屡有心慌气短,憋闷汗出,稍有感寒过劳即发,发则心悸,额出冷汗,端坐呼吸,小便少,面睑肿,颈脉动,胁下硬,按之痛。听诊:心率106次/分,心律不齐,有双期杂音,轻度房颤。肺(-),唇舌紫绀,按脉虚弱,参差不齐。   辨证:风湿舍心,心阳不振,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救助心阳,祛风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味。   组成:黄芪30g,白术15g,防己10g,甘草10g,北五加10g,制附子15g,人参15g(单煎对入),丹参30g,桂枝12g,川芎12g,车前子30g(布包)。1.5剂/日,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服药5剂,心音有力,心率下降,呼吸平稳,尿多肿消,紫绀缺氧明显好转,继服5剂,肝瘀血反流征消失,吹风与收缩期杂音依然存在,此乃心内瓣膜器质性病变,能改善心肌缺氧维持其心内循环的正常规律为最佳。通过2周的调整,症状基本缓解,为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连续治疗月余,病情稳定。不过,还要注意体息,勿烦勿劳勿风,以防反复。
范文八: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首见于《痉湿?病》篇。原文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身重,即身体沉重,活动不利,难以转侧,是病人的自觉症状,主要与水湿泛溢及气虚不运有关。因湿属阴邪,其性重浊,湿邪郁滞在肌表经络之间,所以肢体沉重,转侧不利;风为阳邪,其性开泄,由于卫气虚不能固密肌表,外感风邪后,腠理开泄,故而汗出恶风。   本方并见于《水气病》篇之“风水”病。水气,即水肿。风水,则是因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潴留于肌肤所致。临床可见肢面水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脉浮等症。同时见有汗出恶风之表虚症状。   总之,防己黄芪汤主用于风水或风湿之表虚不固者。在治疗方面,风湿在表,理当发汗解表,但其人已然表虚自汗,便不宜再用汗法以重伤其气;表虚不固,理应益气固表,但其风湿之邪郁于肌表,亦不宜单纯固表以致闭门留寇。因此,必须固表益气与祛风利湿并用,方为两全。防己黄芪汤正是为此而设者。本方药物组成为:防己一两(12克),黄芪一两一分(15克),甘草半两(6克),白术七钱半(9克)。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约15克,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煮取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令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出。或作汤剂煎服,用上述括号中剂量,加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温服,服后取微汗。   方中防己大苦辛寒,利湿行水,且味辛能散,兼可祛风;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经,益气固表,利尿消肿。防己善消肌肤之水湿,黄芪补气善于外达肌表。故二药相伍,祛风利湿不伤表,固表止汗不留邪,益气利水祛风之功甚强,从而共为君药。臣以白术健脾燥湿,既助防己以利湿行水,又助黄芪以益气固表。煎时加生姜、大枣辛甘发散,调和营卫,以为佐药。使以甘草,健脾培中,又调和诸药,缓解防己大苦辛寒之性。诸药配伍,相得益彰,使邪气去而表卫固,风湿、风水之表虚证,悉得痊愈。原方中尚有临床的药物加减法。如腹痛加芍药,以缓急止痛;喘者加麻黄,以宣肺散邪;气上冲者加桂枝,以降逆平冲;下焦有陈寒者加细辛,以温散寒邪等。此外,若水湿偏盛,身形水肿者,可加茯苓、桂枝(如防己茯苓汤)以通经利水。   本方原为虚多实少之风湿、风水证所设,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脉浮为辨证要点。若水湿壅盛而无汗者,虽有恶风脉浮,亦所不宜。服药后尚须加盖衣被,以达到“温令微汗”为佳,不可使之大汗淋漓,否则,风邪虽去而湿邪难除。若出现“如虫行皮中”的情况,则是卫阳复振,风湿欲解之象,应加以注意。   方中防己一药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作用大致相同。但在临床应用时,亦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汉防己偏于利水退肿,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木防己则偏于祛风通络、止痛,长于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处方时若只写防己,药店习惯给“汉防己”。故选用木防己时,一定要注明。   本方在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脏性水肿、肝硬化等辨证为表虚湿盛者。兹举病例如下:   一、风水(慢性肾炎)   傅××,男,40岁。患风水证,久而不愈。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水肿,足跟痛,汗出恶风。切脉虚浮而数,视其舌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尿蛋白(+++),红、白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选用防己黄芪汤。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生白术、炙甘草、生姜各9克,大枣4枚。水煎服。……坚持服前方10个月,尿蛋白(+)。又服2个月,尿蛋白基本消失,一切症状悉愈。(《岳美中医案集》)   二、风湿   王××,女,45岁。患急性风湿病2月余,肘膝关节肿痛,用青霉素、维生素B1、阿司匹林等治疗,关节肿痛减轻,但汗出不止,身重恶风,舌苔白滑,脉缓。……用防己黄芪汤:防己12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加防风10克,桂枝6克,酒芍10克。服5剂,汗出恶风遂止,关节肿痛亦好转。(《金匮要略浅述》)   歌诀:   金匮防己黄芪汤,   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   表虚湿盛用此方。
范文九:?16?西山
中 医12 00 年 月第12 1
v 0V 02  o11 
H N I  T M F J.2 1 o .o6 N .1率 .% 6 ,9 2部有效全 。对 组照 效 9显例,
好转1 , 2
例  效 5无例,
显效率 .%3
,4 6总有 率效 8.%。
0 8两 组 显效率 和 总有效 比较率有 显著 均性差 ( 0异 0) P
<5 。.4讨论而 不 守 ,涤荡瘀 热 ,
《血 证论 》所 :云是既 离 “之 经血
,血 鲜清血 , 是
治疗 上 主
张“ 虽 亦, 总  以 瘀 为要 ” 祛大 。用 量 当 随黄fJ 年
、龄 lL , 体质
不同而异 ,以后服大便
溏 薄 ,≤日次 3度 为 可,致 下 每 不
而损 利 ; 中正加 用 量 白及 小以收 敛止
血, 与 大
 方且相黄
, 逐守 一收
制, 济互 。全 方配   一
一 互 严谨 伍 ,中 病 ,机临 疗 效床满 意
。 切故笔者认为 , L, 延性
位 病 与虽 肾 和 膀 lf J迁有关胱 , 键 病关位 在 肺 ,脾,
但L d 因J 稚为 稚阴阳之 
体 气血 ,充未 , 外
固不, “  ̄L
足 ”  化
卫 f且J脾 l运功
能未尚全健 ,外 感或 内 伤饮
食可均 及损于脾
脾  ,虚运失 司化, 阳
久日代现医 认学 d 为J迁
性延 炎 肾的发
与 机生体  L,免疫 应反失 调 有
在 着不 同 程 另化热,
络 受,损 ,
血  尿湿脉
,或证属 本 虚 标 实 ,
实主 治, 本次着攻补
兼施的原 则 , 犯 虚 虚 实
勿小度的血 高凝状 液态 。本 颗 粒 中益气
脾 固健 药能表 
提高机 的体 疫 免功 能,
轻 免 疫反
过应 程中对 肾
减 组织  损 的害
;活血逐瘀 可
, 善量微循   改 环,
的小 球肾和 纤 维
组 织化的转
化 和   促吸收,
肾速球小 中免 的 疫 合 物复 泄 排, , ̄
延 L加 x
AJ儿 “迁阳未
, 阴充 未长
当慎 ”用甘
稚 , 稚 肾 康复炎 粒颗对 本针
病病 组 机 方,中 生黄 芪 、
 其 白 术 益气健
防风 为,玉
固 合 能 表
侵邪 ; 袭母草 、
益抵 茅白根 清
利热湿 、 血 
凉血止;大
黄 有 军 之将 称,推 陈 致 新
走性 具 其性 肾炎治的 疗恢和复
积有极 促的作进
。用( 稿收日 期 0 :0—021 8—1
2本)文辑编: 李 艳  萍黄,助 胆气心, 安魂 定
”魄 久 。 病血虚阴 有不 血未者瘀 ,  故防 己地黄 汤 治 验举偶任登 锋 导 指王 琳 中有面黯 ,
农 本草神经 》《 谓黄地能“ 逐 血痹 ”
《,药性论》
云 其有“ 通血 脉,
瘀消血” 功
以地黄, 君 为甚合 病。此机 方之故以防名己汤, 且 冠于地 黄 之上 者 ,本经
》 《 言防 主己“气, 热诸痫  ”《
,本经解草 言》其“以 平 木风而消 风痰
”可 。前 谓贤 “ 即无为形
火 ” 经心有
火痰,键关 : 词地己 黄汤 防; 证 ; 狂肢下皮 ; 疹虚血 生中风图分
号类 : 92
献 文 标识码
编章 号 :0 041 1B 10  —熬煎之 痰 ,用故 己除风防痰清 热 。火人今但知防风祛
湿风 止 痛,
不知《华子本日 》 草其 言“主心 烦 体 ,重 安能神 志 , 定 匀气脉”。 明?贤排 风
用 防风 即 , 疗“ 方治 中风
言 语 妄 神 , 错乱”  
下 肢疹 皮 王 某 , , 7岁
, 女 0 2 39 6年月
102 日诊初。57
1一0 6— 1
1 0吾师王
诸经 典 ,
用经 方 , 防 己 地
对善亦别卓见 有 ,床临屡试屡 效 ,案验2 则下如 。现举1 狂  证杨某某 ,9, ,岁 9年 l0月
5日诊 。初女 3 2 0 0 
1 前年突发病 ,然少眠 ,
多 ,动语无 次伦 , 狂异躁常 。 于精某 病 卫 生神 心中 诊断
精为 神 分
裂 ,症 治 疗
  2月来近
, 见 目重 光 霍 ,霍病 症
问 多 不之答 ,
行狂 言患 3天者前趾间脚搔气 湿抓 烂, 晨日发现双起 肢下 
翌胫侧 密腓集色红 丘斑疹
肿奇痒 , ,微 来遂就 诊。月经
40 天未至
红 , 黯稍、
弦 略 滑 数。证 属 血分
, 舌 苔脉 湿热下注。宜治凉解毒血,
风祛湿 除。用防己地方 黄加汤味 。   药用
生: 6地 
, g 0防风9 g防 己 、 ,
桃各 1 仁 , 5 g枝 桂6 g白   , 皮鲜 3 。每 日 1
,煎服。 服 药2 剂 ,0g剂
水症状 解 , 缓疹稀 皮 疏 3;第 剂 月经 ,至 多色量黯块有; 7 剂症诸悉 除。 
按 :患该经 商者终 日操 劳, 劳神 耗伤
易火 ,盛  烦
劳阳气易 外
。张火 体型
趾 因问 气脚搔抓 湿
毒入染血, 故 有密
红色 斑集丘 ,疹 奇 痒肿,
中重用   微
方地生血凉热清; 己寒降苦泄 ,
防 水利 湿而肿解 消 ; 白毒皮 鲜 重清用热湿 燥, 祛风止 痒,毒 , 药
论》性 解《 中 载记其“
一治  热切风毒,
,疮 恶 风疥 癣 赤 ”烂。气 血 瘀
滞,月事 延  故
, 取桂枝配迟仁 , 疏桃活肝通经血。( 收 稿期 日00— :—81
2) 1 0 3本文
编 :辑艳 萍李躁,多疑 ,
生人 ,怕眠 少
,干 口 ,便干 大 小便, 。查体可 :形 瘦黯面 , 上肢强拘,
舌质红干 而津少,
右 浮大左弦细脉处以。  己地防汤黄加 。药味 : 用己 1 , 
2g防 防风  1,
g 5枝桂、
甘 生草 、黄各 9g 大生黄地 9  。每
1剂日,  
0g,生地
煎取先汁,
余 药常煎 法,汁两 汁 合兑黄酒之1 2   L O 一 m 。0 9剂服,
  夜眠、改 善,目光 趋渐正 , 常躁行为狂稍能控。制再 服2
5剂 , 疾 愈半 近。又 服 剂2,
行言恢复皆常。   正: 按本 例狂证 乃虚血之狂
, 同于桃 核气承 血之瘀实
  狂,非显 属狂久火盛伤阴 , 血亏阴 虚, 神明扰受。
中生地黄方清热安神狂定,
阴 津生凉 。血《养 日华 子本
》 草 干:地 言“作简者 介:任登锋 (92
) 男, 18 一
,在 硕士研究读生 , 山东 医药中 大学(济 20南1
。5 0 )4
范文十:综  述21 l 月 0 0年 O第 4卷第l 0期健廉 天地防 己黄 芪 汤 临证 举 隅王 承 琳【 摘要 】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 慢性 肾炎、 更年期综合症、 风湿性关节炎 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8例上述诸证患者 , 用 中 医辨证论 治 , 采 以观 其 效果 。结 果 : 愈 :7例 , 62 % ; 痊 2 占5 .5 显效 1 9例 , 3. 8 ; 效 2例 , .6 。结论 : 医辨证 治  占 95 % 无 占4 1% 中 疗上 述诸 证 , 效果 确切 , 副作 用小 , 易复发 , 得进 一步 探讨 。 且 不 值【 关键词】 防风黄芪汤;   辨证论治; 甲状腺机能减退 ; 慢性肾炎; 更年期综合症; 风湿性关节炎防 己黄芪 汤 出 自《 贵 要 略 ? 湿 喝篇 》 由 防 己 、 芪 、 金 痉 , 黄 炒  白术 、 甘草 、 生姜 、 枣组 成 , 大 原方 为治 “ 湿脉 浮 , 风 身重 、 出 。 汗 恶  风者 ” 湿在 表而 设 。笔 者根 据药 物组 成 分析 , 为该 方 还有 益  风 认 气 健脾 , 除湿 之 功 , 加减 用 治证 属 脾 肾 阳虚 的 甲状腺 机  散寒 临床 能减退 、 慢性 肾小 球 肾炎 、 年期 浮 肿 和 阳虚寒 湿 偏盛 的风湿 关  更 节疼痛 等 , 效较 好 , 疗 现报 道 如下 。甲状腺 机能 加退  杨某 , ,8 , 民 ,05年 1 女 4岁 农 20 1月 8 日初 诊 。主 诉 : 晕 、 头   嗜睡 、 差 , 下 肢浮 肿 4年余 。几 年 来 当地 卫 生所 以 慢性 肾炎  纳 伴 治疗 , 肿 时起 时伏 , 浮 症状 时减 时重 , 两月 余 浮 肿 、 晕 、 力  近 头 乏姜、 大枣 。服 药 7剂 , 肿 明 显 消 退 , 食 增 加 。 尿 检 : 白 水 饮 蛋( , +) 颗粒 管型 (一) 。上 方 去益 母 草 、 瓜 皮 , 炒 山药 , 服   冬 加 继 2 而愈 。 以后 人参 健 脾丸 、 贵 肾气丸 调理 , 0剂 金 随访 1 余 未见  年 复发 。[ ]《 问 ? 按 素 至真 要 大论 》 :诸 湿 肿 满皆 属 于脾 ” < 云 “ ,水  热 穴论 》 云 : 肾者 胃之关 也 , 门不 利 , 亦 “ 关 故聚 水从 其 类也 。 因  ” 此本 例慢 性 肾炎 出现全 身高度 浮 肿 , 脉证 合参 , 属脾 虚 兼 肾 阳  实 不振 , 水湿 潴 留所致 。盖 脾 主运 化 , 主水 液 输 布 , 肾司 开 阖 , 主排  泄湿 浊 ; 脾虚 运 化 无权 , 以输 布 水 液 ; 阳不 振 , 阖时 常 , 今 难 肾 开不 能 排 泄湿 浊 , 水 湿泛 溢 , 致 出现 全身 高 度 水肿 , 以防 己黄 芪  故 汤合 党参 、 车前 子 、 泻 、 母 草 、 泽 益 冬瓜 皮 等 健 脾利 水 以除 水 泛 ;   佐 淫羊 藿振 奋 肾 阳 , 以助 防 己黄 芪 汤健脾 益气 , 肾利水 。 温更年期 浮 肿  吴 某 , ,9岁 , 民 , 0 女 4 农 2 6年 5月 1 0 8日初诊 。主诉 : 全身 浮  肿 , 起时 伏 1年 余 。患 者 从 两 年 前 绝 经 , 感 头 晕 、 躁 、 时 常 烦 失  眠、 自汗 , 当地 医院 诊 断 为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未服 药 治 疗 。近 半 年  来 , 述症 状逐渐 加 重 , 出现 面 目浮 肿 , 腹 撑 胀 , 足 肿胀 , 上 又 脘 手   朝 轻暮 重 , 少 纳 呆 , 寒 肢 冷 , 肢无 力 。柬 诊 时 检 查 : 化  食 畏 四 尿 验 : 白 (一) 心 率 8 次/ , 压 1 . / 0 7 p 10   蛋 , 2 分 血 8 7 1 . K a( 4 / 8 m H ) 心电 图正 常 , 0 m g, 下肢 浮肿 压之 凹 陷 , 脉沉 细 , 淡胖 嫩 苔  舌 薄 白。证属 脾 肾阳 虚 浮肿 , 以温 补脾 肾 , 气 行 水 , 用 防 己  治 化 方加 重 , 上级 医 院检 查 :4 . 微 克/ 升 ,36微 克/ 升 , 甲 经 T45 分 T9 分 促   状腺 素 ( s- 2  ̄i)4微 国际 单位/ 升 , i 毫 吸碘 率 3小 时 4 2 ,4小  .% 2时 1 % , 断 为 甲状腺 机 能 减退 , 液 性 浮 肿 , 予 甲状 腺 片 治  2 诊 粘 给 疗, 临床 症状 明 显 改善 , 停 药后 诸 证 复 起 。来 诊 时 证见 : 色  但 面苍 白 , 情淡 漠 , 面 及全 身浮 肿 , 表 颜 下肢 尤 甚 , 卧 嗜 睡 , 膝无   倦 腰 力, 畏寒 肢冷 , 关 节 痛 , 少 便 溏 , 沉 细 , 淡 红 苔 薄 白 。体   诸 食 脉 舌 查: 心率 6   z 分 , 压 2 . / 2 0 p ( 5 / 0 m g ; 00 / 血 0 0 1 . K a 1 0 9 m H ) 尿检 : 蛋  白( 2+) 白细胞 0—1 尿 比重 1 0 0 血 象 : , , .2 ; 白细 胞 5 0 l9 L  . x0 / , 红细 胞 3 . x0 2 L 血红 蛋 白 6 O , 20 11/ , . % 中性 粒 细胞 6 % , 巴细  4 淋 胞 3%, 6 总胆 固醇 2 0毫 克/ 5 分升 , 据此 证 属脾 肾 阳虚之 虚 劳病 ,   治 以健脾 益气 , 肾利 水 , 用 防 己黄 芪 汤加 味 : 温 方 炙黄 芪 、 己 、 防   炒 白术 、 参 、 苓 皮 、 羊 藿 、 党 茯 淫 仙茅 、 前 子 、 泻 、 车 泽 肉桂 、 附子 、   生姜 、 大枣 。服 药 6剂 , 颜面 及全 身 浮 肿 明显 消退 ; 服 6 , 继 剂 畏  寒肢 冷 、 晕乏 力 、 膝酸 软 等 症 减 退 ; 上 方 又 服 1 头 腰 纵 O剂 , 食  饮 大增 , 自感 身 轻力 爽 ; 以人参 健脾 丸 、 贵 肾气 丸调 服 3 月 , 后 金 个诸证 消失 , 面见 红 润 。复 查 : 心率 7 8次/ , 分 血压 1 . / 0 7 p   8 7 1.K a (4 / 0 mg ; 10 8 m H ) 尿检 : 白 (一 , 蛋 ) 白细胞 (一) 尿 比重 10 0 血  , .2 ; 象: 白细胞 5Ol9 L 红 细胞 5 .xO2 L 血红蛋 白 8 % ,3、 .xO/ , 0O l 1/ , 5 1   T 4正常 , 随访 3 , 体状 况 良好 。 年 身   [ )甲状腺 机 能 减 退 临 床表 现 的面 色 苍 白呈 贫血 貌 , 按 面  目及 全身 浮肿 , 卧嗜 睡 , 晕 乏 力 , 膝 酸 软 , 倦 头 腰 关节 痛 , 寒 肢  畏 冷 , 少 便 溏 , 体 怯 弱不 支 等 症 , 者 认为 当属 中 医学脾 肾 阳  食 身 笔黄 芪汤 加味 : 黄 苠 、 己、 白术 、 炙 防 炒 党参 、 山 药 、 苡仁 、 炒 薏 大腹  皮、 茯苓 皮 、 淫羊藿 、 茅 、 仙 车前子 、 泻 、 泽 肉桂 、 姜 、 枣 。服药  生 大 7剂 , 肿 明显消退 , 腹 撑胀 大 减 ; 服 1 水 脘 继 O剂 , 食 增 加 , 饮 诸证   消 失 ; 以逍 遥 丸 、 继 人参 健 脾丸调 服 , 肿等 症未再 复发 。 浮[ ]《 问 ? 古 天 真论 》 : 女 子 …… 七七 任 脉 虚 ,   按 素 上 云 “ 太 冲脉 衰少 , 癸竭 , 天 地道 不通 , 故形 坏而 无子 也 ” 。妇 女进 入 更 年  期后、 阳明 、 阳脉 相继 而 衰 , 少 天癸 竭 , 道不 通 , 地 除有 头 晕 自汗 ,   烦 躁失 眠 , 少 纳呆 等 更 年期 综 合 征外 , 因脾 肾 阳虚 , 虚不  食 又 脾 能 运化 、 虚不能 蒸化 水液 , 肾 致水 液 转输 失 常 , 于 肌肤 , 为 浮  溢 发 肿 , 以防 己黄芪 汤 合 党 参 、 药 、 苡仁 、 苓 皮 、 腹 皮 等益  故 山 薏 茯 大 气 健脾 、 利水 消肿 ; 更佐 肉桂 、 淫羊 藿 以温 肾助 阳 , 化气 行水 。风 湿性 关节炎虚 的虚劳病 , 《 问 ?至 真 要 大论 》 劳 者 温 之 ” “ 者 益 之 ” 遵 素 “ ,损   和《 问 ?阴 阳应 像 大论 》 形 不 足 者 , 之 以气 ” 素 “ 温 的原 则 , 以  应 益气 健 脾 , 阳补 肾 以治 本 , 水 消肿 以除 标 , 用 防 己黄 芪汤  温 利 故 合党 参 、 苓皮 、 前 子 、 泻 等益 气 健脾 , 湿消 肿 ; 肉桂 、 茯 车 泽 除 佐 附子、 淫羊藿 、 仙茅 等 以补 气 , 元 阳 , 火 生 土 , 助 益 以助 防 己黄 芪汤  益气 健脾 消肿 之功 。   慢性 肾炎  程某 , ,3 , 生 ,0 5 4月 1 男 1岁 学 20 年 2日初 诊 。主诉 : 肾小  患 球 肾炎 1 年余 , 其始 接受 西 医治 疗 , 肿 、 白尿得 以控 制 , 浮 蛋 全身  症状 全部 消失 。 时隔 半年 , 因感 冒肾炎 再 次复 发 , 经大 剂 量 强 的  松治 疗 3 月 , 个 肾炎 仍不 愈 , 症状 时 轻 时重 , 身 出现 高 度浮 肿 。 全   束诊 时检查 :蛋 白 ( 尿 3+) 白细胞 ( , 细胞 ( , 粒 管型  , +) 红 +)颗 ( , 断 为慢性 肾炎 。患 者 家 属 要求 中 医治 疗 。笔 者根 据 肾  +)诊 炎经 久不 愈 , 身 明显 浮 肿 , 色 萎 黄 , 少 便溏 , 寒 肢 冷 , 全 面 食 畏 四肢倦 怠 , 质 淡 而胖 嫩 苔 薄 白, 细无 力 , 证 属 脾虚 兼 肾 阳不  舌 脉 辨 振之 水肿病 。治 以健 脾 温 肾利 水 , 用 防 己 黄芪 汤 加 减 : 己、 方 防范某 , ,6 , 民 ,08年 9月 2 日初 诊 。 自述 产 后 1 女 2岁 农 20 0   月, 突受 雨淋 , 全身 关节 游走 性疼 痛 半年 。 当地卫 生 院给 予 强 的  松 、 炎痛 等治疗 , 消 症状 减 缓解 , 如 故 ,因此 以关 节痛 而就 诊 。 仍 ,   刻 诊 : 沉 2 毫米 / 时 , … > 0 血 5 小 抗 0’ 5 0单位 。证 见 要 、 、 、 膝 腕 踝  关 节冷 痛沉 重 个 , 有 头 晕 气 短 , 伴 自汗畏 风 寒 , 肢倦 怠 , 沉  四 脉 细, 舌淡 苔 薄 白。证属 表卫 气虚兼 寒 湿偏 盛 之瘅 证 , 以益 气健  治脾 固表 , 阳散寒 除湿 , 用防 己黄 芪汤 加 味生 黄芪 、 己、 白  温 方 防 炒 术、 党参 、 山药 、 苡仁 、 乌 、 羊 藿 、 茅 、 枝 、 血 藤 、 炒 薏 川 淫 仙 桂 鸡 肉  桂 、 姜、 枣。服药 7 , 关节痛顿减, 服 1 生 大 剂 各 继 O剂 , 晕 自 头   汗、 畏风 恶寒 、 四肢 疫 痛 沉 重 大减 ; 上 方 又 服 1 综 0剂 , 床 症状  临全 部消 失 , 以木 瓜丸 、 活络丹 调服 , 后 小 随访 2年未 见复 发 。生黄 芪 、 白术 、 羊藿 、 炒 淫 车前 子 、 参 、 泻 、 党 泽 益母 草 、 瓜皮 、 冬 生作者 单位 :3 7 0 甘肃 省会 宁 县会 师镇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70 0?[ ]《 按 素问 ? 气 通天 论 》 : 阳气 者 , 则 养 神 , 生 云 “ 精 柔则  养 筋 ”本 例 为产后 体 虚 , , 复被 雨 淋 , 湿 之 邪乘 虚 而 入 , 伤其   寒 重 阳, 阳气不 足 , 血 运行 不 畅 , 络 阻 滞 , 为瘅 痛 , 以防 己 黄  气 经 发 故 芪 汤合 党参 、 薏苡 仁益 气 固表 , 脾 除湿 , 桂枝 、 乌 、 健 佐 川 淫羊 藿 、   鸡 血藤 等温 阳散寒 , 除湿通 络16?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