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胳膊的左上肢有一个乳腺纤维瘤严重吗,该怎么办

与纤维瘤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21:14:19)[共957字]摘要:疾病分类普通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纤维瘤是由结缔组织细胞及其纤维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圆形,有时形成大的结节。可见于全身各部,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呈现头状,可自由推观。亦可见有带蒂者,增大可至数公斤,多松弛悬挂,触之柔软,有色素沉着。可发生于身体各部,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可自由推动,纤维瘤可分为软硬两种。软纤维瘤即皮赘,有蒂,柔软,多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疾病描述纤维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可见于全身各部,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呈现头状,可自由推观。亦可见有带蒂者,增大可至数公斤,多松弛悬挂,触之柔软,有色素沉着。据其组织成分与性质,又有软、硬两种特殊类型。软纤维瘤又名皮赘,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有蒂、大小不等、柔软九弹性。硬纤维瘤多发于20—40岁女性,以腹壁多见。为坚硬、无痛、无移动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的肿物,生长缓慢,无包膜而呈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夏发,且可恶变。病理切片可确定肿瘤性质。纤维成分多的纤维瘤质硬(硬性纤维瘤)纤维成分少细胞成分多的质软(软性纤维瘤)。发育缓慢,不转移,良性。但在较少情况下,细胞呈现为幼稚未熟型即成为纤维肉瘤。易发部位为皮肤、粘膜、肾脏、卵巢......&&&
相关文献:【摘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其来源于成软骨性结缔组织。发病率占全身骨肿瘤发病率的1.75%,病理组织学及X线表现容易与软骨肉瘤混淆,发生误治。本文通过回顾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临床诊疗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形态,临床诊断依据,并对目前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总结。指出对该病全面的认识,准确的组织学检查,正确的临床诊断,对预防误诊、误治及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硬纤维瘤亦称韧带状纤维瘤,是一种纤维增殖性病损。软组织硬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肌肉的硬纤维瘤,诊断均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主张做广泛的局部切除。我院诊治1例小腿巨大软组织硬纤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农民。因左小腿无痛性肿块7年求治。1991年始左小腿后侧皮下出现1cm×1cm大小无痛性肿块,局部无红热、无破溃,未求治。1995年增大至4cm×4cm大小,求治于当【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泡膜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年间诊治的84例卵巢良、恶性泡膜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4例中,恶性泡膜纤维瘤8例;良性泡膜纤维瘤76例,其中9例伴细胞生长活跃。临床症状有腹部包块者52例(61.9%),其次为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腹痛、不孕等;22例合并腹水,其中1例同时合并胸水;39例合并雌激素相关疾病,包括子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结缔组织瘤样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过程和组织学特点。笔者于近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发现背部肿物4个月。肿物位于双侧肩胛部,约拳头大小,不活动。无疼痛感,局部有酸胀不适,双上肢无麻木,无活动障碍。4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双侧肩胛下角可见肿物隆起,触诊肿物均约10cm×10cm大小,表面光滑,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双臂上举态学上增生活跃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及嗜碱性的大细胞两种,此种细胞对于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病变开始时生长较快,不疼痛,境界不清。45岁以上年龄多发,常见于颈部、肩胛区及大腿的深部肌肉。  4.鼻咽纤维瘤即为幼年型鼻咽血管纤维瘤。以8~25岁年龄发病多见。男性发病最高。肿瘤可发生于后鼻孔或鼻咽腔,向下可压迫软腭而向口腔突入,向前向外侧则充塞鼻道及副鼻窦,甚至压迫并侵蚀邻近骨质,如生长肿瘤部位不同,多房膨胀性透亮区,病变沿患骨长轴发展,边缘轻度硬化,局部骨皮质变薄,但膨胀不明显。见图1。3讨论非骨化性纤维瘤系由成熟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骨肿瘤,过去曾被称为单发性黄色瘤、黄色纤维瘤、痊愈型巨细胞瘤、囊性纤维性骨炎等[1]。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2]根据病理变化、无成骨趋向及恶变而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体现了以纤维组织为主,又有非成骨性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少经纤维瘤沿神经干的走向生长时呈念珠状,或蚯蚓块状形结节。此外神经纤维瘤皮肤可出现咖啡斑,大小不一,形如雀斑小点状,或大片状,分布与神经纤维瘤肿块的分布无关。肿瘤数目不多的患者,皮肤色素咖啡斑状沉着是纤维神经瘤的重要诊断之一。本病多发于躯干,有时出现于四肢及面部,患者常合并许多疾病应予重视加以区别。  1手术适应证  一般情况下,纤维瘤最好不要手术,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1)仅当局限、单发的纤维八、纤维瘤  (一)概述  纤维瘤(fibroma)为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临床发病常见,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体积不等,小的可如针头,大的可似黄豆至鸡蛋大或更大。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推动自如,有蒂型可增长很长,最大的可达数公斤重,大部分松弛悬挂,触摸柔软,同时有色素沉着。  由于纤维瘤组织成分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不同,可分成软、硬两类。软纤维瘤在临床上多属皮赘,常表现为有蒂,大小不等,软而,呈椭圆形,距体表约4mm,其边界清楚,轮廓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周边可见低回声晕。  见图1。超声提示:右上臂瘢痕处实质性肿物;结合临床考虑:神经纤维瘤术后复发。临床再次施行手术,切除大体病理标本:瘤体大小1.6cm×0.6cm×0.8cm,表面光滑,呈椭圆形,切面灰白,部分呈灰黄色。镜下:组织部分区域见不规则神经束,无出血、坏死液化及囊性变。病理报告:(右上臂)尺神经纤维瘤。  图1右上臂尺神四十六、外耳纤维瘤  (一)概述  外耳部的纤维瘤(fibroma)可发生于外耳的任何部位,但是以耳廓生长为多见。肿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偶可呈分叶状,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基底一般较广,其表现也可呈带蒂息肉状。分软性纤维瘤、硬性纤维瘤。肿瘤细胞结构中如纤维瘤的细胞成分少,大部分由胶原纤维组成,常伴有透明变性,质地较硬者即硬性纤维瘤(hardfibroma);此外如肿瘤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质见骨质改变,正位片示两侧眼眶密度均等。眼B超:右眼轴长20mm,左眼轴长21mm,双眼球后可见一混合性团块,内见强回声,边界清。彩色超声多普勒:肿物内可见血流,但不丰富,拟诊:双眼球后占位性病变(纤维瘤钙化)。MRI扫描:双眼眶内球后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双眼眶内肿瘤(性质待查)。于同月28日在全麻下行左眼眶内肿瘤探查术,作眶下外侧缘皮肤切口入眶内,分离筋膜及脂肪组织,术十九、纤维瘤  (一)概述  鼻腔及鼻窦的真性纤维瘤极少见。而其纤维瘤可能是鼻粘膜的肿瘤样增殖而非真性肿瘤。  1.病理 一般分二类,①骨膜性纤维瘤,主要来源于上颌骨的骨膜,其发病较多见。②中央型纤维瘤,发源于牙槽突性骨髓,外有一层骨质包围,很容易被诊断为骨性纤维瘤,但发病很少见。时间较久,肿瘤可于囊样变后发生骨化。  纤维瘤由于生长极慢,发生于鼻窦内可存在多年而不易被发现,往往合并感染诱发鼻窦检时发现鼻腔及鼻咽部红色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纹触之易出血、质韧,CT扫描显示:为鼻咽部软组织填充并侵及鼻腔后部,未见周围侵犯,病理证实为血管纤维瘤。  1.2治疗方法  在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技术下呋麻滴鼻液收缩鼻腔黏膜后,使用Hummer部分切除双下鼻甲暴露瘤体,借助等离子的止血功能,在清楚的内镜视野下暴露瘤体根部,用长血管钳钳夹其根部,用等离子双极探头于瘤体根部进行热凝、消融结扎,待瘤体变白后用【关键词】纤维瘤1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7年前发现左侧胸腔内肿物,但一直未进行诊治。近期发现肿物有增大倾向后到医院就诊。查体:两肺呼吸音减弱,CT检查可见左侧胸腔内巨大肿块,大小约为19.0cm&11.0cm&9.0cm,边缘清楚,其内可见坏死区和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边缘不规则环形强化,其内部可见弯曲的血管影及不强化的低密度坏死区(见图1)。术中肿瘤呈卵圆形,与周围组织【关键词】鼻窦肿瘤骨化纤维瘤护理骨化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源性肿瘤,多发生于10~20岁的年轻人,好发于颅面骨,以额骨、筛骨、蝶骨、上颌骨多见。其发病原因不明[1],有报道认为是纤维结缔组织新生物样增生,发展成类似骨结构而形成肿瘤,后天性纤维骨瘤常常累及眶骨,但常见于眶顶,本病可侵犯邻近部位,使相应部位组织感觉异常、局部肿胀或疼痛,常有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眼球移位方向取决于病变部位,X线片和CT扫【关键词】乳腺 纤维瘤 治疗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我院于2005年至今共收治乳腺纤维瘤43例,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乳腺纤维瘤43例,均为女性,年龄20~55岁。其中年龄20~35岁患者有27例,23例纤维瘤体直径<1cm,1例直径2~3cm,3例>3cm;35岁以上有16【关键词】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fibroma)又称骨纤维瘤(osteo-fibroma)、纤维骨瘤(fibro-osteoma),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散发于全身各部骨骼。发生于颌骨者多为上颌骨,而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较少见,临床上易与颌骨囊性肿物相混淆。1临床资料年我科收治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28~35岁。术前均拟诊为下颌骨8例,邻近骨皮质内缘向髓腔生长2例,8例瘤周有厚薄不均的硬化带,部分边缘呈波浪状,2例合并病理骨折,周围有软组织肿胀,其中1例见少量骨膜反应性增生;(2)2例骨髓腔内多房膨胀性透亮区,病变沿患骨长轴发展,边缘轻度硬化,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3讨论NoF系由成熟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骨肿瘤,过去曾被称为单发性黄色瘤,黄色纤维瘤,痊愈型巨细胞瘤,囊性纤维性骨炎等[1],1942年Jaffe和L非骨化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肿瘤,被公认为是一种来自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的非骨化或骨性独立的肿瘤性病变。鉴于本症国内报道较少,有关病理及X线表现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0~50岁,其中发病较高的年龄组是10~19岁(7例)、20~39岁(5例)。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病程为数月以至数年。1.2发病部位本组病例的发病部位计有:胫骨7例,股骨5例,东北网10月30日电据英国《每日邮报》26日报道,一种用超声波进行的新的疗法可以破坏子宫瘤,这样,成千上万的妇女就不必再被切除子宫了。  这一技术是用超声波加热纤维瘤的供血点,阻止供血,这样细胞就会死亡。这种方法可以去掉有柚子那么大的子宫瘤,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子宫就会被切除,这样就会失去生育的机会了。种治疗方法使用一台被称为ExAblate的机器,把两种已经广泛使用的技术综合起来,一是核磁共振成三十七、鼻咽纤维瘤  (一)概述  鼻咽纤维瘤(nasopharygealfieroma)均属良性。但由于鼻咽纤维瘤具有强大的生长扩张能力,同时又发源于颅底,可屡次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因此临床上发展甚恶。  1.病因 鼻咽纤维瘤病因未明,发病者以青年占绝大多数,男女发病中以男性最多见。极少病人有自然消退现象,也有与此观点分歧者。鼻咽纤维瘤常发源于颅底的骨膜,有的文献资料认为有起源于咽腱膜层及咽权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图1)。取左膝内侧弧形切口行病灶探查清除术,术中发现髌骨下极脂肪垫上方约1.8cm&2.0cm灰褐色软组织肿块,分界清,髌骨下极部分软骨面被瘤体侵蚀而缺如,冰冻切片确定为血管瘤后,给予此处病灶彻底清除。股骨远端内侧约1.2cm&1.5cm病灶,骨皮质菲薄局部骨缺损,病灶内含暗棕色质软组织,无骨质,稍带韧性,易从骨壁刮下,深达髓新华网洛杉矶2月6日专电(记者高原)美国6日公布一项科研成果显示,如果孕妇患有子宫纤维瘤,她们出现死产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妇女。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6.4万名妇女的生活环境、医疗历史、生育情况等,其中3.2%的妇女患有子宫纤维瘤。研究人员将怀孕时查出患有子宫纤维瘤的妇女与正常妇女进行对比发现,患纤维瘤的妇女出现死胎的几率远高于没有患纤维瘤的妇女。  研究人员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母胎医ynnM及其同事对美国卫生保健系统用于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总直接费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科研人员利用疾病控制中心的卫生保健数据库估测平滑肌瘤的住院治疗、非卧床治疗和门诊治疗情况。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中纤维瘤及纤维瘤相关疾病的代码,在每一个数据库中确定所有的纤维瘤相关治疗。根据手术操作将住院和流动手术治疗病例分层,根据就诊类型和卫生保健提供者将门诊临床病例进行分类。使用2000年医疗保险RBRVU赔偿</releases/.htmScienceDaily7月23日报道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25届欧洲社会人类生殖与胚胎年会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患囊性纤维瘤的妇女通过助孕治疗可以生育,且无论对孩子还是孕妇都没有长期不良影响。直到目前,囊性纤维瘤仍跟死亡联系在一起,他们多在十几岁就死亡。现在,由于有了好的治疗条件,人们可以活得更久,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家庭次复发率明显低于明显低于未栓塞组(P<0.05)。结论术前行血管造影及血管栓塞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物的切除率。【关键词】鼻咽肿瘤;血管纤维瘤;栓塞  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NA)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血管瘤,常发生于青少年男性。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自1990年3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44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关键词】纤维瘤根据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typeNF2)的临床特点,对1例家族性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因右下肢乏力伴刺痛2年于日入院。患者2003年因右腹股沟包块行手术治疗,病检为神经鞘瘤,后全身皮下出现多个包块,未予治疗。2005年因枕部麻木、刺痛。诊断右桥小脑角处占位,行手术治疗、病检为脑膜瘤,【关键词】肱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fibromaofbone,DF)又称为骨韧带状瘤、骨成纤维性纤维瘤、软组织纤维病骨内纤维瘤,由轻度异型的梭形细胞及其产生的大量胶原构成,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1]。我院于2009年收治了1例,随访半年无异常。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湖北籍。因右肩部外伤常规拍X线片,发现右肱骨上端有一椭囊状纤维瘤患者的肺病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研究发现其严重程度有相当大的遗传性,与引起原发病的CTFR(囊状纤维瘤跨膜调控因子)突变的基因型无关。对超过300名囊状纤维瘤患者所做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嗜中性转录共调因子IFRD1是肺病的一个遗传修饰因子,通过嗜中性效应物上的一个效应发挥作用。这一发现表明,IFRD1是囊状纤维瘤的一个可能的药物作用目标,有潜在临床意义,因为肺病是囊状纤维瘤囊状纤维瘤患者的肺病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研究发现其严重程度有相当大的遗传性,与引起原发病的CTFR(囊状纤维瘤跨膜调控因子)突变的基因型无关。对超过300名囊状纤维瘤患者所做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嗜中性转录共调因子IFRD1是肺病的一个遗传修饰因子,通过嗜中性效应物上的一个效应发挥作用。这一发现表明,IFRD1是囊状纤维瘤的一个可能的药物作用目标,有潜在临床意义,因为肺病是囊状纤维瘤目也较多,瘤组织内可有新生骨形成。(2)动脉瘤性骨囊肿:本病囊壁亦由纤维组织构成,但壁内有多数含血裂隙和窦状血管,并形成特征性彩带结构,且有含陈旧血液的囊腔,可与非骨化性纤维鉴别。(3)骨的韧带状纤维瘤:本病亦可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四肢长骨干骺端,虽然也由纤维组织构成,但构成肿瘤的成纤维细胞较细小,胶原纤维极其丰富,而不见多核巨细胞及泡沫细胞,且不呈车辐状排列。瘤组织内出血亦少见。(4)还要注意运动对称。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右侧声带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声带表面,呈实质性,质地较韧,完整切除肿物,大小约1.0cm×0.9cm×0.9cm。创面无出、渗血。术后送病理,病理诊断:(右声带)纤维瘤。见图1。  图1喉纤维瘤(略)  2讨论  真正的喉纤维瘤比较罕见,系起源于结缔组织的肿瘤,可以发生在声带前、中部、室带、喉室及声门下,瘤体大小不一,小者仅如米粒,大者可堵塞呼吸道。主要症状视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114例四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的114例软组织病变中肌肉损伤及血肿18例,滑液及腱鞘囊肿18例,皮脂腺囊肿4例,关节囊积液12例,纤维瘤6例,脂肪瘤13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3例,假性动脉瘤3例,肌疝4例,骨化性肌炎6例,横纹肌溶解症2例,炎性包块12例,滑膜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关键词】输卵管;纤维瘤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牧民,藏族,既往月经不规律,15岁初潮,2~3个月来潮一次,每次2~3天,量少,暗红色,无血块及痛经史,3年前结婚,未育,1年后离异。去年曾腹痛两次,给予对症治疗,末次月经:2007年1月,彩色超声检查:子宫前位明显偏右,体积3.9cm&3.4cm&2.9cm,形状规则,肌层回声欠均匀,子宫内膜线厚0.7cm,宫颈厚2.m,视神经受压内移,侧裂池前部显示不清;周围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变形。T2加权像可见病变区呈均匀一致之高信号区。MR增强检查见病变部位呈不规则之环形强化。MR诊断:左前颅凹占位性病变伴出血(神经原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肿瘤于硬膜外跨蝶骨脊生长,肿瘤呈黄色,质软与脑膜相连。蝶骨小翼及蝶骨骨质破坏。病理诊断:血管神经纤维瘤。  2讨论前颅凹蝶骨小翼部的血管神经纤维瘤少见,国内文献未见报道,该肿瘤十四、乳房纤维瘤  (一)概述  20~25岁青年女性发生乳房纤维腺瘤(mastofibroma)最多,且单发多见,一侧乳房也可呈多个纤维腺瘤生长。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密切关系,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很少发生。  1.临床表现纤维腺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似卵圆形;有的似樱桃大,有的呈鸡蛋大小,亦可发展成巨大的纤维腺瘤。肿瘤表面光滑,但较硬,肿瘤的边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瘤在乳房内/20),转移性肿瘤占5%(1/20)。游离壁位置多见,占60%(12/20)。肿瘤类型以淋巴管瘤(25%,5/20)、黏液瘤(20%,4/20)和脂肪瘤(15%,3/20)多见,其余为肉瘤2例,纤维瘤2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平滑肌瘤1例,转移癌1例。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错误。结论左心室肿瘤少见,以原发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类型多见淋巴管瘤、黏液瘤和脂肪瘤。掌握左心室肿瘤的病理特点对【关键词】纤维瘤;X线平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非骨化性纤维瘤为一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多由体检或外伤检查时发现,临床多有局部轻度疼痛症状。本文收集10例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平片、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最小7岁,最神经纤维瘤又名纤维化软疣、橡皮病样神经瘤,是一种遗传性全身性神经外胚叶异常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一,约25%~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本病皮肤特征为色素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本病患者中60%智力减退,其余则正常。神经纤维瘤多发于男性患者,多在青春期发病。皮肤色素斑亦称咖啡斑,常出生时即有,少数生后不久出现,常多发,多见于面和躯干,不规则散在分布,淡棕色至暗褐色,大小形状不一,有概述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病因病理病机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Vol.27No.6P.414-4177(成都)为了探讨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者总结2例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资料。例140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会阴部胀痛不适,B超示前列腺增大,周边整齐。血清PSA1.92ng/ml,尿流率呈下尿路梗阻尿流曲线。例256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尿频、尿急、夜尿增多,B超、CT提示前列腺不均匀增大,前列【关键词】卵巢纤维瘤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主因发现盆腔包块3年入院。患者于2003年12月查体时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具体大小位置不清),于3个月后复查B超提示未见异常,故未予重视。2005年12月外院体检时B超又提示子宫肌瘤,曾给予药物治疗,肌瘤未见明显缩小,1个月后(日)来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体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考虑为子宫肌瘤,变性不除外,故收入院治疗。患者病您若想知道皮肤纤维瘤是怎么回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住它的别名:硬纤维瘤、单纯性纤维瘤、结节性皮下纤维化、豆状皮肤纤维瘤等。从这些名称中,您就能知道皮肤纤维瘤的主要特征:它的发病部位在皮肤,组织来源是纤维组织,大体形状为结节状,大小如豆状,质地是坚硬的,病变的性质是单纯性的,良性的。  从病理切片上看,皮肤纤维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幼稚及成熟胶原纤维组成,大都排列成涡纹状,间有组织细胞和少量毛细血管tGynecol.):蜂窝状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赘生物,最早报道于1997年。迄今为止有关该病的报道仍较为少见。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的KerkutaR博士及其同事最近报道了一例31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左侧阴唇出现一小包块长达3年,最近包块增大至5cm,于临床就诊时初步考虑为脂肪瘤。医疗人员对包块进行简单切除,组织学检查显示该包块与蜂窝状血管纤维瘤一致。十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腹腔穿刺腹水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入院诊断:卵巢瘤,恶性可能性大。于11月3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大量腹水,无色透明,吸出共计约1000ml,右侧卵巢超新生儿头大,质地硬,表面光滑,输卵管增粗延长覆卵巢表面,子宫萎缩约鸡卵黄大小,右侧附件正常,肠管及大网膜正常。遂行左侧附件切除术。快速病理诊断:卵巢纤维瘤。术后补液、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卵巢纤维瘤。术后第7【关键词】软骨黏液纤维瘤;鉴别诊断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4岁。因&左肩部酸痛6个月,加重2个月为主诉平诊入院。查体:左肩轻度肿胀,左肩部表面皮肤无静脉怒张及色素沉着,无溃疡及窦道,左上肢末梢血运良好;左肩部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左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明显,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左上肢皮肤感觉正常,左上肢纵向叩击痛(+);左侧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左肩关节屈伸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彩超检查均提示血管瘤。术中见包块位于皮肤与骶棘肌之间,大小约15cm×12cm×6cm,与骶棘肌粘连紧密,质韧,边界清楚,包膜厚,欠完整,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未见大的供血动脉。剥离后包块剖开,呈实质性,剖面呈灰白色,略带暗红(见图1)。术后病理诊断:臀部侵袭性纤维瘤(见图2)。讨论[1]:侵袭性纤维瘤,又称为纤维组织瘤样增生。WHO(199【概述】成纤维性纤维瘤是一种成熟的纤维瘤,类似软组织的硬纤维瘤,而且象它们一样易于复发。【治疗措施】刮除术后约一半的病例可复发,因此成纤维性纤维瘤的治疗首选边缘性或广泛性整块切除,采用这种切除方法,严重膨胀的病例也可治愈。【病理改变】1.肉眼所见典型的成纤维性纤维瘤的组织致密,呈明亮的腱样白色,成束或旋涡状,有一明确的边界。2.镜下所见是一种致密和成熟程度不一的纤维组织,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比例【概述】软骨粘液性纤维瘤(Chondromyxoidfibromaofbone)为一不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易与软骨肉瘤或软骨粘液肉瘤相混淆。虽从组织形态学看,在肿瘤内既有软骨样组织,又在小圆细胞间形成的粘液样物质中存在巨核或细胞核形状奇特的细胞酷似恶性,但肿瘤的发展缓慢,表现为良性过程,临床上症状轻微,彻底术后一般不复发,更少有转移情况。【治疗措施】该病有效治疗是肿瘤彻底切胸片示“左中纵隔占位性病变”;B超:“左心室壁3.0cm×3.0cm×3.0cm包块”;CT:“左室心肌内3.0cm×3.0cm×2.8cm大小占位性病变”;MRI示“左心房、室交界处心室壁内肿瘤,纤维瘤?”。经术前准备,于1998年10月在CPB下行左室壁肿瘤探查术,见肿瘤位于左心室后壁、房室沟处,大小约3.6cm×3.2cm×2.7cm,色白,质硬,与周围心肌组织分界清楚,沿肿瘤边缘切开,完一项新的研究将子宫纤维瘤与MED12基因突变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肿瘤会影响超过一半的50岁以上的妇女。尽管这些肿瘤是良性的,但它会引起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其中包括在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它们是子宫切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NettaMakinen及其在芬兰和瑞典的同事对来自80位患者的225个肿瘤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分析。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发现,MED12基因突变存在于70%以上的肿瘤之中。MED12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纤维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