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泌尿生殖道消炎药蝇蛆病常见吗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泌尿生殖道蝇蛆病2例临床报告
作者:冯春颜,汪宇婴,彭友堂,吴成西,凌云
【关键词】& 蝇蛆病
&&& 蝇幼虫(蛆)寄生于人的组织或腔道内可引起蝇蛆病[1]。而蝇幼虫(蛆)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引起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少见报道。本院于日~日有2例患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的患者来本院就诊,现报告如下。
&&& 1& 病例资料
&&& 病例1:患者,男,49岁,广西玉林人,来深圳工厂打工13年,工种为电工。患者自述:3年前发现左侧附睾有异物生长,服用病毒灵、环丙沙星后症状好转。患胃病10多年,于2005年3月检查发现患2型糖尿病。左侧附睾逐年肿胀增大,平时感觉有腰酸,性生活时排精有输精管胀痛感。去年年底小便中有腐烂、血渣样物质排出。于1周前在小便中发现有虫样物质排出感到恐惧而来院就诊。查体:左侧附睾有硬性包块,肿胀,手触附睾有沙状摩擦感。阴茎未见异常(患者自述能正常勃起过性生活)。血常规:WBC 6.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 51.9%,绝对值3.4×109/L,淋巴细胞比值35.2%,绝对值2.3×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值4.7%,绝对值0.3×109/L;尿干化学检验:GLU(++),PRO (++),ERY(+++),LEU(-);尿沉渣分析:RBC 88.5/μl(参考范围0~13/μl),WBC 11.4/μl(参考范围0~12/μl)。肉眼可见患者尿中乳白色虫体,虫体长约0.5cm×0.1cm左右。经镜下观察可见虫体的口钩一对,体节共13节,第1胸节两侧有前后气门,尾部有后气门。虫体具典型蝇幼虫形态特征,诊断为蝇蛆病。将虫体制片,送广州医学院医学检验中心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夏厕蝇幼虫(二龄)。见图1~4。
&&& 病例2:患者,男,29岁,广东连州县人,来深圳工厂打工10年,近3年自己开报亭做生意。患者自述:3个月前感觉腹内有异物行走的痛感,小便有不适感,前列腺常规检查时发现有一白色粒状物,医生建议观察小便的情况。晨起发现小便中有一小虫,于是来院就诊。经镜下观察虫体形态,虫体具典型蝇幼虫形态特征,诊断为蝇蛆病。
&&& 2& 讨论
&&& 蝇幼虫(蛆)寄生于人或动物的组织或腔道内而引起蝇蛆病。可引起蝇蛆病的蝇种隶属于麻蝇科、胃蝇科、皮蝇科、狂蝇科大约20种。临床常以蝇幼虫寄生部位的不同命名,如眼蝇蛆病、皮肤蝇蛆病、胃肠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等。不同种类的蝇蛆,人体感染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赤身露体睡觉,蝇类在阴部或肛门附近产卵或产幼虫,幼虫侵入腔道所致[1]。(2)蝇类在晾晒的内裤局部产卵或产幼虫,穿后感染[1,2]。(3)泌尿生殖道蝇蛆病还可以经性生活直接接触传播[3]。本文2例病例均有赤身露体睡觉的习惯。蝇类可能在其阴部或肛门附近产卵或产幼虫,幼虫侵入泌尿生殖道而致病。
&&& 在寄生虫感染中,检查出寄生虫病原体是确诊的依据。蝇蛆病是从患者患处取出蝇幼虫并进行检验鉴定为蝇幼虫即可确诊。蝇幼虫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三龄幼虫后气门的形状、构造及2个后气门之间的距离。蝇幼虫体呈圆柱形,前尖后钝,无足缺眼,乳白色,分为3个龄期。三龄幼虫长达8~10cm,除头节外,体分13节,3个胸节10个体节。头节常缩在胸节内,仅见一对口钩外露。后气门1对位于第8节后截面中央,由气门环、气门裂和气门钮构成,其形态特征在蝇幼虫鉴定分类中有重要价值[1]。
&&& 因患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的病例在临床上十分少见,检验技术人员对尿中蝇幼虫的检验鉴定确诊大都经验不足,未曾见识,对尿中寄生虫的检出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从而形成了过分依赖自动化仪器而忽略了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由此而导致错误的报告,贻误诊断甚至医疗纠纷时有发生[4],应引起业界重视。检验技术人员应加强检验的基本功训练,加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训练,重视尿中寄生虫的检出,提高尿中寄生虫的检验技术水平。
&&& (致谢:龙华医院病理科王鹰副主任医师提供病理图文报告!)
&&&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 【参考文献】
&&& 1& 沈继龙.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5-116.
&&& 2& 段义农,烫伟,周全.尿道蝇蛆病1例报告.南通医学院学报.):243.
&&& 3& 谢醒民,杨树森.临床寄生虫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加强形态学临床检验专家座谈会记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7-148.
&&& 作者单位:518109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医院检验科(Δ泌尿外科,ΔΔ科教科)
  (编辑:石& 岚)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怎么治疗蝇蛆病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怎么治疗蝇蛆病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蝇蛆病有什么症状,怎么得的?
蝇蛆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蝇蛆对宿主或患者的机械刺激。蝇蛆身体表面的毛,钩,刺,移行等会刺激宿主的体壁。患者会感到身体里某部位有刺,痛,痒,异物感,移行感等。比如鼻蛆病患者会打喷嚏,鼻内异物感。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患者会感到下腹,尿道,阴道内有刺痛感,移行感,尿频,尿急,尿痛等。皮蛆病患者会感到皮下锥痛,皮下有移行感,皮下甚至可见蝇蛆移行后留下的隧道。另外蝇蛆体表带有细菌,可能引起感染。引起鼻蛆病的蝇蛆可能会通过鼻窦进入颅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引起眼蝇蛆病的蝇蛆可能会进入眼球内部,破坏眼内组织,造成失明。一些蝇蛆会以宿主身体组织为食,如螺旋锥蝇的蝇蛆。造成的后果严重,甚至是死亡。  除了寄生在大型动物身上的寄生蝇蛆外,还有寄生在昆虫体内的寄蝇类引起的蝇蛆病,比如蚕蛆病。成虫将卵产在蚕体表面,孵化后蛆穿过蚕的体壁进入体腔内,以蚕的脂肪为食,并分泌内激素控制蚕的行为和生长。待寄主结茧后钻出寄主体壁,寄主遂死亡,蝇蛆在蚕茧内化蛹羽化。蚕蛆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丝养殖的病害。爆发流行时会给蚕农造成严重损失。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什么是耳蝇蛆病 印度医生从一病人耳中取出数百只蛆虫_中国青年网健康频道
当前位置:
&>>&&>>&什么是耳蝇蛆病 印度医生从一病人耳中取出数百只蛆虫
什么是耳蝇蛆病 印度医生从一病人耳中取出数百只蛆虫
蝇蛆病是指蝇类的幼虫----蛆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上引起的疾病。由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生蝇类的幼虫侵袭家畜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蝇蛆病是指蝇类的幼虫----蛆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上引起的疾病。由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生蝇类的幼虫侵袭家畜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蝇蛆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蝇蛆对宿主或患者的机械刺激。蝇蛆身体表面的毛,钩,刺,移行等会刺激宿主的体壁。患者会感到身体里某部位有刺,痛,痒,异物感,移行感等。比如鼻蛆病患者会打喷嚏,鼻内异物感。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患者会感到下腹,尿道,阴道内有刺痛感,移行感,尿频,尿急,尿痛等。皮蛆病患者会感到皮下锥痛,皮下有移行感,皮下甚至可见蝇蛆移行后留下的隧道。另外蝇蛆体表带有细菌,可能引起感染。引起鼻蛆病的蝇蛆可能会通过鼻窦进入颅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引起眼蝇蛆病的蝇蛆可能会进入眼球内部,破坏眼内组织,造成失明。一些蝇蛆会以宿主身体组织为食,如螺旋锥蝇的蝇蛆。造成的后果严重,甚至是死亡。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日报道,近日,印度科医生维克达姆 亚达夫(Vikram Yadav)竟用镊子从一名病患耳中取出数百只蛆虫。
据悉,该病患称自己耳朵里一直有嗡嗡声,并散发出臭味。亚达夫检查后发现,病人患有耳蝇蛆病。于是,他先设法使虫子窒息,让它们聚集到出口。然后,亚达夫用镊子从病患的耳朵内取出了数百只蛆虫。
据了解,耳蝇蛆病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患者多为不足10岁的儿童和体质较差的成人。幼虫在人的鼻部或耳部产卵,以周围的组织为食。该病症有8%的致死率。
据亚达夫介绍,该病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如果家里多有蝇虫,睡觉时最好把耳朵盖住。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中青健康频道 -
关键词:什么是耳蝇蛆病;蛆虫
健康之路10-08期,体质好坏谁说了算,神秘法宝,真的能让我们改变体质吗?健康专家告
&盛利霞,女
1974年毕业于
罗在德,主任
李二彬,主任
郭会斌,现任
冯荣梓,现任& 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怎么检查能确诊。重
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怎么检查能确诊。重
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怎么检查能确诊。重注意平衡饮食:适当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肥胖发生。在月经期,你的骨骼会产生自我防御反应,以防流出体外的血液“偷”走骨头里的铁元素。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怎么检查能确诊。重谢千保健,万保健, 心态平衡是关键。患者年龄:20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性别:男哺乳很重要: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哺乳期长,则危险性降低。人体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体表温度升高,并通过出汗进行排热。健康本身是欢乐与满足的源泉。室内温度长时间过低很容易出现腹痛和痛经等症状。
我来回答(4000 字以内):
您的情况还是可以验尿检查确定的,然后尽早针对病因治疗的,祝您早日康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