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无棣埕口的,我们这里有太多的滨州盐碱地中药,能种什么中药?

『无棣易网』相关搜索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山东无棣县:荒地养蘑菇 贫困户家门口打工
摘要:10月下旬,大众网“走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了无棣县佘家镇、埕口镇、水湾镇3个乡镇的16个村子,亲眼见到了“第一书记”们脚上的泥和村民脸上舒心的笑,听“第一书记”讲述驻村后的感想,看他们来了之后村里的变化,这些外地来的“村民”在不断考察
  10月下旬,大众网&走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了无棣县佘家镇、埕口镇、水湾镇3个乡镇的16个村子,亲眼见到了&第一书记&们脚上的泥和村民脸上舒心的笑,听&第一书记&讲述驻村后的感想,看他们来了之后村里的变化,这些外地来的&村民&在不断考察调研的过程中,践行着职责,见证着变化。即日起,大众网推出&无棣&惠农记&&系列报道,记录&第一书记&惠及村民的系列举措和效果。
  省海洋与渔业厅下派&第一书记&贺光(右)和张山子村村书记张宝航(左)摘下自己大棚里的蘑菇笑得合不拢嘴
张山子村蘑菇大棚内景
  无棣县埕口镇张山子村闲置着几百亩的盐碱地和低洼地,多年没人理,没钱也理不起。今年3月份,&第一书记&带着资金和想法在这里建起了大棚,成立了齐鑫蘑菇种植合作社,一个大棚每年的纯利润就有16万元,一直闲置的荒地成了村里聚宝盆。
  &我们规划在这里建10个大棚,前期先盖4个做实验,今年9月份有2个正式开始使用。&张山子村书记张宝航介绍,原先这里就是一片盐碱荒地,在&第一书记&的引导下,这里被充分利用起来。
  28日,记者冒雨来到张山子村的大棚。一眼望去,整个棚里有序地摆满了蘑菇棒,上面结着蘑菇,长势喜人。&一个棚的容量是5万斤原料的蘑菇棒,每斤原料可以产1斤2两的蘑菇,这样一算,一个棚的产量就有6万斤。&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与海岛管理处副调研员,张山子村&第一书记&贺光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每斤保守的价格是4块钱,一个棚的收入就是24万元,减去原料、人工等费用大约8万块钱,一个大棚一年的纯利润是16万元。
  村民张云国有着多年的蘑菇种植经验,从计划建大棚的那一刻,他被赋予了另一个重要身份:技术员。&我自己种植蘑菇有7年多时间,算不上有多少经验,也懂得一些实用技术和注意事项,这次书记们让我来当技术员,压力很大,但是有&第一书记&的支持和引导,还是很有信心的。&
  制种、装袋、培育、搬运、采摘,整个流程都是张云国带领村民完成的,&雇佣闲置在家的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一天至少50块钱的收入。&张宝航说,对贫困户也是一种带动。村里的齐鑫蘑菇种植合作社也将正式成立,到时候会长期雇佣5到6个人在合作社上班,在家门口当工人,家里的事情也顾得过来。&第一年算是做实验,我们不强追求产量,主打质量牌。&前期蘑菇不会销往外地,主要是卖给当地的饭店、集市上的商贩,甚至有村民到这里来买。&我们不嫌麻烦,来到大棚要多少摘多少,每斤4块钱。&
  &现在大家对齐鑫蘑菇认可了,两个棚的蘑菇产量供不应求,等品牌打响、稳定之后,再往寿光和各大商超送。& 贺光表示,等明年大棚整体建成后,会在大棚边上养鹅,废弃的蘑菇棒正好作为食料,做成循环经济。&这只是个开头,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保持品质,真正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希望
其他人正在看……
Copyright&&&xinnong.net&新农网版权所有&无棣县埕口镇破解土地盐碱难题大面积植树
4月12日,记者来到埕口镇信家庄村,正赶上村民们在规划好的林片上热火朝天地植树,就连周末放假的小学生也加入了植树的队伍,扛树苗、扶树苗,填土、浇水。自全县林业生产动员会议后,埕口镇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行动,广泛宣传发动,激发起了全镇上下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破解盐碱地植树难题埕口镇位于无棣县北部,紧邻渤海湾,土壤盐碱程度高、土层薄,而且淡水资源缺乏、水浇条件差,种植业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制约,土地的附加值很低。就植树造林来说,成活率低是制约该镇林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更没有成片造林、大面积植树的历史。该镇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发展形势,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到群众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收入的愿望非常迫切。为破解发展难题,该镇做出了在盐碱滩上成片造林的决策部署。要破解成活率低这一关键难题,就要解决淡水和土壤盐碱条件制约。由于部分地块盐碱程度过高,树苗不易成活,所以就采取树坑换土、改善局部土壤条件的办法来解决;北部淡水资源缺乏、水浇条件差,该镇雇用6辆大型浇水车、洒水车奔波于全镇标准化种植的三大林片上,保证树苗栽植后,浇透头遍水,提高树苗成活率。“镇上积极协调淡水浇树,保证最少浇透两遍水,这样才能保证种上的树都能成活,目前,有些地块已经开始浇二遍水了。”该镇分管林业生产的朱树宏副镇长说。同时,该镇积极发动群众用小型浇水车拉水浇树,确保成活率。在商河庄林片,我们高兴地发现,最早一批种上的白蜡树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儿。今年,全镇规划打造完成商河庄1200亩、孙家眨河800亩和信家庄3000亩的生态片林区,共计达到5000亩。涉及到信家、东郭、李山子、张山子、后埕、商河庄、孙眨河、宋王等村,栽植的品种主要是速生白蜡,也有合欢、国槐等。目前,三大片区植树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完成了近4500亩的植树任务,栽植树苗30万株。辐射带动激发群众植树热情要成片造林,必须首先调动群众栽树的积极性。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埕口镇先是在信家庄等村发动群众,为群众讲解种植技术和周边镇发展苗木种植的实际情况,让群众了解种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出台奖励政策,无偿为群众提供树苗、统一打坑、提供技术指导,让群众看到该镇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的决心和力度。信家庄村群众开始一家一户地动员起来了,全村上下投身林业生产的热情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群众的植树积极性,就这样,以信家庄为中心,周边村庄的群众很快就加入到了植树造林的队伍中来,从而带动起了全镇的植树造林高潮。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各村积极探索扶持鼓励群众植树的新模式,也让群众的植树热情不断高涨。信家庄村充分利用400多亩的闲置盐碱滩这一资源优势,统一购进树苗、打坑、栽植后,再分包给群众管护,所得收益按照比例分红;宋王村集体出资购置树苗,村民自己种植、管护、受益,带动全村栽植苗木700多亩;发动村里的经济能人、大户带头种植,其中,张山子村的几个大户自己出资购置了洒水车,采取树坑换土的方式种植了80多亩的苗木。“我们家还有块地,也想种上树,但是没被列在林片规划内,书记你再想想办法,帮我协调一部分树苗吧!”在东郭村造林现场,一位50多岁的村民急匆匆从远处跑过来,向村支部书记反映说。精心管护确保树木种一片活一片3月份,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全镇干部职工齐上阵,放弃周末及节假日休息的机会,深入一线,与群众一起放苗、培土、浇水、涂白……三大林片里到处都有他们和群众一起劳动的身影。并且,全镇每名干部都分到了一片“责任林”,各自负责督促“责任林”栽植阶段的浇水工作。“有责任,就有动力。林业站站长、管区书记、村干部从种树开始就没有了休息日,全部盯在一线,进树苗、数树苗、分树苗……其他干部一有时间也都往植树现场赶,新苗涂白的活儿基本上全是镇上的女干部们完成的。”埕口镇党委书记李金文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对新栽植的树苗进行精心管护,保证栽植一片、成活一片。”正是有了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让埕口镇大面积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石婧)我来帮TA回答
擅长:这家伙很懒,还没设置过
简介:未设置个人简介
你可以在招财猫这里找个可以加盟的项目,餐饮项目很不错的。
微信号“zcm3158”,在线提问轻松找项目,样样都行!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3G触屏版,功能和PC版一样强大
项目加盟/咨询
电话:023-请在工作日9:00-17:00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棣县埕口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