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山鼓楼股骨头中医院中医院

名老中医周平安 【范文十篇】
名老中医周平安
范文一:【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01      熊周清,天门市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湖北省京山人,曾先后师从朱德刚、钱远铭、袁靖、魏稼等名家研习医术,现任天门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从事中医针灸工作半个世纪,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瘘症、痹症、血症、风症、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有良好疗效。特别是治疗现代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有独特的方法和疗效。曾参与编著中医专著2部,被载入《世界科技专家人才大辞典》、《中医名家辞典》,先后在全国性、地方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针刺治疗小儿遗尿》、《静针治疗面肌痉挛症》、《按摩治疗不安腿综合症》。《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颈腰痛宁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治疗颈源性中风》获“国际人体科学奖”。    熊周清老中医医德高尚,见解独特,在针刺临床上特别注重调神与守神,注重针刺手法及特定穴的运用。要求做到“稳、准、轻、快、巧”五个字。要在“巧”字上做文章,行针走穴飞针通经、闪罐治血,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渡过,真的做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的境界。兹将熊老师经验介绍如下:   1 刺之法,针人神合一重调神。    《灵枢》云“用针之要,重在调神”。《素问o针解》云:“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在行针前要仔细检查病症,四诊合参,做好解释工作,宣讲针刺效应,获得患者信任,消除对针刺的恐惧。再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身体状态、气候特点,采取与机体相适应手法、经络、穴位,针刺深浅、多少、或补、或泻,以激发经气,起到调神、补气、疏泻病邪,促进阴阳平衡、气血和调,机体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达到针人合一。    熊老在施针过程中,特别提倡治神与守神,认为治神是指医者在针刺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守神一是在进针后要专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注意患者神的变化和反应,并及时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二是要求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刺感应,专心注意意在病所,促使气至。所谓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气神不宁则气不至,气不至则效不彰。也就是针人神合一。   2 擅头针、头针体针结合显奇效。    头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灵枢o大惑论》云:五藏之府之精气毕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管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灵枢o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手足三阳经皆上循头面,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因此头部的穴位可有效治疗全身疾病。熊老擅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如小儿脑瘫取百合、四神聪,配风池、足三里、手三里、太冲。经门诊统计,有效率达85%以上。中风后遗症取运动区、感觉区,下肢配合秩边、环跳、足三里、太冲。上肢取肩?、手三里、合谷等穴,有效率达90%。其手法关键有二:一是要用全身暴力带动探针的手法来抽提或进插针体;二是对患肢行五指叩压法,甲根穴行指压法。   3 擅用交会穴、特定穴,担截疗法疗顽疾    交穴、会穴是奇经八脉、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气相通的穴位。所以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为治疗全身疾病的要穴。担截法古今医家各以已具备释之,众说纷纭,有的说“担”指补法,截指泻法,有的解释说“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按谓之截”。熊老根据汪机《针灸问对》中“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2穴,或两手足各1穴也”的方法,认为临床上不可胶柱鼓瑟。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动,方能得心应手。在临床治疗中,多取交会穴,每收到满意疗效,特别是对某些顽疾疗效独特。      作者单位:431700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院
范文二:面对睡眠不佳的情况,很多人都服用安定之类的安眠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长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年过九旬的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对平素常见的睡眠不足的3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根据古方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茶饮方,每每获效。   肝胃不和   症状:两肋胀痛,胃胀,厌食,恶心,饱嗝连连,一不顺心就想发怒,喜欢叹息。   方法:陈皮、竹茹、柿饼各30克,做成橘茹饮,时时饮用。   中医讲“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脾胃的受纳、腐熟、运化,需要肝的疏泄功能辅助。如果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食物不能迅速地被消化掉,浊气就无法下降,心神也就得不到濡养。将橘皮、竹茹、柿饼同时放入锅内,掺入清水约1000毫升,用文火煎约20分钟,滤出药汁,再煎1次,合并煎液,用洁净的细纱布过滤得澄清的液体。药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本方药味少,药食两用之品,性平和,且寒温并用,使清中有温,清而不寒,清胃降逆功效较为显著,疏肝和胃,以助安眠。   心肾不交   症状:失眠伴有头晕健忘、耳鸣心慌、早泄梦遗、口干潮热、腰酸腿软、脱发等症状。   方法:百合、淮小麦各30克,莲肉、夜交藤各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众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分次数,代茶饮。   五脏中,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交,才能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在阴阳水火的轮转中,才有白天的精神焕发,才有晚上的安然入睡。如果心肾不交,水火分离,失去各自克制,也失去了化生,那么醒着时头晕健忘,耳鸣心慌;睡觉时失眠易醒,盗汗梦遗。水火背道而驰,心火上炎,导致咽干口燥、潮热舌红;肾水下行,导致腰酸腿软,早泄无力。此方可益气养阴,清热安神,调节心肾。   湿热中阻   症状:口干口苦,胸脘胀痛,面色晦暗,舌体胖,便秘尿黄。   方法:小麦、玉米须各30克,绿萼梅12克,炒枣仁20克,?g莶草18克。众药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分次数,代茶饮用。   湿热中阻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饮食不节、饮酒过量。酒属湿属热,最容易导致湿热内蕴。夏天空气潮湿的时候,人体感觉闷热,这种闷热让人很不舒服。体内如果也是这样闷热,腑脏也就不舒服了。湿热阻滞隔在中焦,就会导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心神也就得不到营养,心神失养于是就失眠。在控制饮酒的同时服用上方,可以起到清热化湿、和中助眠的功效。   改善睡眠状况的关键还在于生活习惯,平时饮食清淡、要注意少吃油腻肥甘的食品,饭吃八分饱,喝酒不要过量。同时常常浴足,做深呼吸等,有助于获得好的睡眠。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范文三: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简介
姓名:徐经世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中医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上午、四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省名中医,中
华中医药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
会肝胆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医世家...
姓名:丁 锷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骨伤科
应诊时间:周一、四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
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系安徽省中医药学
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姓名:曹恩泽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肾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
省名中医,省政协委员,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
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姓名:刘益群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应诊时间:周三、五上午
名医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
国中医眼科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医结合学会研究员。系中医世家,从事眼科临床、
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擅长以家传方药结合针灸方法...
姓名:赵霭峰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泌尿外科
应诊时间:周二下午,五、日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系中
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常委,安徽省男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从
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
姓名:陈子义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应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简介: 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理事。
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胃肠、胆道、乳腺、甲状腺等外科疾
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姓名:杨兴涛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神经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上午、四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会
常委、副秘书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对脑血管病、癫痫、
中风、神经痛、肌病、头痛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姓名:周宜轩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心血管内科
应诊时间:周二、四上午,三下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安徽
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
学会血瘀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员。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
姓名:梁文珍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妇科
应诊时间:周一、四、六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中国
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
事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
姓名:鲍远程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神经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下午,三、六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安徽省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学遗传学会理事。从事临床、教学
及科研工作40年...
姓名:胡国俊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呼吸内科
应诊时间:周一全天,二、四、五上午
名医简介: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系中 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在临床实践中,秉承新安学术流
派之精华,擅长以胡氏家传方药,施以辨证论治,力求简、便、效、廉。
姓名:张福忠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应诊时间:周三下午、五上午
名医简介:张福忠: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系安徽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 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安徽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临床、
教学、科研工作40年...
范文四:《名老中医之路》记载了许多读书原则与方法,“宁涩勿滑”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宁涩勿滑,就是强调读书宜用心精读,在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经典著作,不仅要读熟、背熟,还应该细研字词,弄清含义。
岳美中先生在谈到“读书宁涩勿滑”时说:“对主要经典著作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读熟它,嚼透它,消化它。读每本书都要在弄清总的背景的前提下,一字字一句句地细抠,一句句一字字地读懂。无论是字音、字义、词义,都要想方设法地弄明白。不可顺口读过,不求甚解,不了了之。也不可用望文生义的简单办法去猜测。更不能拿今天的意思硬套上去……这样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
任应秋先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对于重要典籍宜“迂钝”而“非速化”。他说:“我们读《灵枢》、《素问》等,亦只能采用,,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苏东坡《又答王庠书》语,笔者注)的方法进行,宁可,,迂钝"一些,不求,,速效"之术……至于在读的时候,态度务须认真,精神务须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须查问清楚,不应该一知半解,自以为是。”
蒲辅周先生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读书,“每读一部中医文献,无论是巨著,还是中短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从头读起,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竭泽而渔,不使遗漏。即使读两遍、三遍,也不改易这种方法。”他常说:“学无止境,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
赵金铎先生认为:“在细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很多难题将人涩住,是顺口溜过,还是抓住不放?这是治学上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他读书首先是“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领会精神,窥其全豹”。之后便是细读,因为“只作全面、一般性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下功夫精钻细研,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细。我细读《内经》,采用了先纵后横的方法。所谓纵,就是以某一部《内经》原著为蓝本,逐字、逐句、逐篇地进行学习;所谓横,就是将其他医家对《内经》的论注,对照互参,分门别类地贯穿错综。”
陈慎吾先生极力推崇仲景学说,其弟子回忆说:“老师认为,学习《伤寒论》应有阶段性。初学阶段,必须通读、精读、熟读,以至背诵记忆,将全书精神基本掌握;经过这样一番功夫之后,再用归纳、分析、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要领。”
为什么前辈们十分强调读书宜精?陈鼎三先生的弟子回忆乃师说:“先师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认为一本书,只读一遍,其真正价值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往往很多地方会被忽略过去,如果忽略的地方恰好是全书的精华所在,那就太可惜了。特别是对经典著作及各家各派的代表著作反复精读,乃是古往今来有所建树的医家卓有成效的途径之一。”
金寿山先生说:“学中医,在没有学通的时候,尽管苦学,不通的地方还是很多,会陷入困境,一定要熬过这个关。我是熬过这个关的。铁杵磨成针,只要工夫深,终有一日会得豁然贯通。这以后,一通百通,左右逢源,学起来便容易了,这叫做,,顿悟",是从苦学中生出来的,,巧"。但没有苦便没有巧,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刘季三先生“治学刻苦严谨,终日手不释卷……凡所读之书均逐字推敲,联系实际,切磋琢磨,重点处圈点批注,抄录记载。”他认为《伤寒论》一书应终生诵读不废,且须过三关,其中第三关是在通读及阅读各注家之后,再回到原文进行精读,他说:“各家之说,各有是处,亦各有非处,自不得不由博返约,取原文逐篇逐条逐句逐字细为参详:此经何以有此证?此证何以用此方?此方何以加此药减此药?反复推求,必至无疑义而后已。”
此外,前辈们读书为求细,常常结合笔记,或圈或点,或写心得,二者宜有配合。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初时的宁涩勿滑是为了日后的游刃有余,读书耐得清苦,之后方能致远。
范文五:北京市40人
王嘉麟 温振英 周德安 陈彤云 张炳厚 魏执真 黄丽娟 柴嵩岩 周乃玉 李乾构 王应麟 许心如 危北海 郁仁存 高忠英 周耀庭 钱英 陈昭定 方和谦 谷世喆 许彭龄 张淑文 李贵 王琦 聂惠民 刘燕池 孔光一 陈文伯 张士杰 阎玉凝 肖承悰 郭维琴 田德禄 武维屏 王沛 周平安 陈淑长 柯微君 王焕禄 王莒生
天津市20人
石学敏 韩景献 黄文政 曹式丽 金季玲 张伯礼 刘文峰 于志强 孙兰军 徐志尧 邓鹤鸣 张大宁 栗锦迁 张曾譻 章臣桂 王子云 陈宝贵 陈津生 武成 李竞
河北省19人
田淑霄 李士懋 杨牧祥 赵玉庸 李佃贵 刘亚娴 邢月朋 王淑玲 郭纪生 张士舜 李淑荣 王国三 孙光周 李英杰 任琢珊 陈益昀 李延芳 韩志河 高社光
山西省13人
王晞星 冯五金 王裕颐 张玉芬 侯振民 郭耀康 关宝莲 魏中海 陈家礼 白兆芝 赵尚华 吕景山 高天爱
内蒙古自治区11人
苏荣扎布 阿古拉 明根巴雅尔 朱宗元 张孝礼 牛兴东杭盖巴特尔 包金山 查干 金玉 黄海波
辽宁省28人
洪家铁 曹幸馀 王子正 肖瑞崇 侯升魁 姜松鹤白长川 石志超 张天文 齐清会 曹林 郭庆贺 周耀群 贾淑兰 岳惠卿 兰宏江 孙洪卓 周学文 马智 李德新 田维柱 张静生 郭恩绵 杨积武 刘元禄 郭振武 洪治平 田振国
吉林省16人
刘柏龄 杨宗孟 王烈 南征 于凯成 范国梁 黄永生 陈向明 张文泰 纪青山 阎洪臣 于作盈 王钰 李莹 刘大同 曲生
黑龙江省22人
张琪 郭文勤 王铁良 吴秉纯 段富津 康广盛 王雪华 孙申田 高维滨 王玉玺 李延 王秀霞 孙伟正 李令根 董清平 卢芳 朱永志 张缙 张凤山 栗德林 李敬孝 滕义和
上海市21人
严世芸 施杞 蔡淦 张云鹏 秦亮甫 叶愈青 陆徳铭 唐汉钧 邹菊生 王霞芳 陈湘君 柏连松 石印玉 蔡小荪 何立人 彭培初 叶景华 曹玲仙 刘嘉湘 李飞跃 颜乾麟
江苏省31人
周仲瑛 汪受传 朱秉宜 徐福松 邹燕勤 单兆伟 刘沈林 盛灿若 夏桂成 诸方受 唐蜀华 吴旭 许芝银 李七一 杨桂云 王德明 刘永年 莫燕新 丁义江 李柏年 吴新欲 张志坚 程子俊 任光荣龚正丰 朱良春 邵荣世 夏治平 孙浩 谢兆丰 王少华
浙江省24人
肖鲁伟 范永升 连建伟 徐珊 宋康 俞景茂 陈意 裘昌林 王坤根 潘智敏 李学铭 徐再春 王樟连 刘时觉 王永钧 周锦 何嘉琳 张玉柱 董幼祺 陈颖异 方水林 常青 钟坚 吴瑞华
安徽省11人
梁文珍 徐经世 丁锷 周宜轩 马骏 魏福良 张道宗 张炳秀 韩明向 胡国俊 郑梅生
福建省17人
杜建 王和鸣 陈民藩 周国英 杨春波 陈美华 朱亨炤 吕绍光 黄秋云 邓正明 卢太坤 洪炳根 苏稼夫 余天泰 黄宝英 吴熙 吴允耀
江西省15人
洪广祥 皮持衡 周士源 伍炳彩 谢强 张小萍 赵纪生 邓运明 熊墨年 何晓晖 傅淑清 丁德秭 王德祖 欧阳枝磊 李金生
山东省24人
曹贻训 程益春 单秋华 丁书文 侯玉芬 焦中华 林慧娟 王国才 尹常健 周翠英 冯建华 李安源 华明珍 浦家祚 周兆山 王法德 赵法文 王光辉 赵学印 谭远超 陈权 张志发 左振素 谷越涛
河南省23人
张东岳 丁樱 胡玉荃 冯宪章 王自敏 崔公让 郑绍周 李鲤 王立忠 唐宋 李发枝 袁占盈 侯士良 刘茂林 赵法新 赵时雨 高惠然 郑启仲 丁世芹 秦月好 贾燕平 刘学勤 杨树亮
湖北省17人
陈科力 梅国强 周安方 李家康 陈如泉 凃晋文 张赤志 吴寿善 熊昌源 王胜利 管竞环 张介眉 张唐法 叶世登 万远铁 郑翔 刘云鹏
湖南省13人
杨寿峨 石琴大 尚品洁 蒋兴磊 黎杏群 熊继柏 潘敏求 张崇泉 欧阳恒 杨秉秀 王行宽 刘绍贵 尤昭玲
广东省26人
张家维 劳绍贤 周福生 丘和明 陈纪藩 周岱翰 蔡炳勤 林毅 司徒仪 黄春林 刘伟胜 冯新送 刘庆思 沈英森 莫通 邱志楠 杨群玉 陈宝田 邱健行 王清海 卢桂梅 吴维城 罗陆一 陈志维 叶伟洪 余伯亮
广西自治区5人
韦贵康 周德丽 方显明 蓝青强 董少龙
张永杰 李成光 陈达天 辜孔进
重庆市13人
张西俭 郑卫琴 王毅刚 郭剑华 王辉武 郑邦本 骆常义 朱正刚 刘兴文 付灿鋆 周天寒 曾宪策 胡吉元
四川省16人
陈绍宏 杨家林 钟以泽 王明芳 熊大经 陈学忠 徐廷翰 陈隆晖 黄淑芬 王明杰 李祖伦 万德光 刁本恕 钟友鸣 汤一新 旦 科
何成瑶 李宗智 吴文尧 刘尚义 吴光炯 符中柱 凌湘力
云南省11人
赵淳 张良英 苏藩 李斯文 夏惠明 王光鼎 张震 沈家骥 张沛霖 喻安书 林艳芳
西藏自治区8人
班登旦增 洛桑益尼 阿旺平措 塔青 洛桑罗布 朗嘉 格桑平措 向巴格来
陕西省17人
米烈汉 付永民 雷忠义 刘华为 李彦民 刘德玉 沈舒文 吉海旺 刘润侠 曾升海 周志杰 王静怡 杨震 姚树锦 黄保中 刘茂林 张海福
甘肃省10人
张士卿 宋贵杰 裴正学 刘国安 廖志峰 曹玉山 图布旦 王自立 赵健雄 何天有
尼玛 桑杰 龙巴 拉青才让 郭焕章 邓尔禄 王常绮
宁夏自治区5人
张武 李俊杰 李遇春 卢化平 杨学信
新疆自治区7人
周铭心 沈宝藩 金洪元 买买提哈斯木 许公平 肉孜巴克o阿布都瓦依提 阿西热江o斯迪克
中国中医科学院21人
周文泉 魏子孝 李淑良 麻 柔 安效先 薛伯寿 路志正张 涛 孙桂芝 冯兴华 孙树椿 胡荫奇 庄曾渊 高健生姚乃礼 翁维良 原思通 李维贤 林 兰 高荣林 聂莉芳
卫生部直属单位8人
米逸颖 安阿玥 晁恩祥 史载祥 阎小萍 张代钊 李佩文 张铁忠
范文六:李乾构:三通法赶走身体毒素   受访专家:李乾构,关幼波国家级弟子、原北京中医院院长   作为脾胃消化科方面的名老中医,李乾构有自己的独特保健方法。他在学习古人养生的基础上,结合自已的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一套“三通保健法”,即大便通、小便通和汗毛孔通。   便秘是很多老年人的顽疾,为了保持每天排便通畅,李乾构特别注重补水。每天要喝ml左右的水,“每天早晨起床后喝400~500ml左右的温开水,上午和下午分别喝400ml‘三花保健茶’。晚上再喝100~200ml温开水。”   “三花保健茶”是李乾构自己配制的,主要有玫瑰花1克、杭菊花2克、三七花3克、龙井茶4克,用开水泡开后,少量多次饮用。李乾构说,这款茶清肝降压、活血降脂、舒肝解郁、利尿醒神,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   除了多喝水,李乾构还偏爱富含膳食纤维的白薯、土豆和芋头,并在餐后和排便时,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左右,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平时也可喝点热粥、泡泡脚,通过汗毛孔出汗来个大清洗,及时把人体代谢的废物、毒素、垃圾等有害物质‘驱逐出境’,身体倍儿棒。”如今已74岁的李乾构,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退休后仍坚持天天上班,除每周4天门诊外,还备课写稿。   陈勇:摄影使我更年轻   受访专家:陈勇,关幼波国家级弟子、北京树德堂国医馆馆长   今年76岁的陈勇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四年前开始接触摄影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它能让我心情很好,感觉活得很年轻。”谈及自己与摄影的缘分,陈勇呵呵地笑了起来。   陈勇告诉记者,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之余,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带上家人或朋友一起外出摄影,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他已经走遍了国内外几十个地方。   赵伯智:玩植物大战僵尸很益智   受访专家:赵伯智,关幼波国家级弟子、原北京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   “我没有特别注重养生,关键是要心情好,不为名利所累。”赵伯智是名老中医关幼波的第一批弟子,在跟随关老的20多年里,对关老“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惑”的思想也是耳濡目染。   赵伯智今年已经72岁,他笑着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很“另类”的爱好,“我不打麻将也不打牌,就爱玩植物大战僵尸。玩游戏时你会不断去想怎么样去阻止僵尸的攻击,怎么样才能不被它打,对锻炼我的大脑思维很有帮助。”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年轻人会玩,但在玩的过程当中思维得到锻炼,心情也放松了,玩得不亦乐乎。   “我还是一个体育迷,特别喜欢乒乓球、排球和足球,尤其每次女排比赛必看。但如果是凌晨开始的比赛,甭管有多精彩一概不看,第二天看重播。每天准时11点睡觉。”赵伯智说,他年轻时候经常运动,身体很好,不容易得病。另外,他还坚持每天晚饭之后看上两小时的书或上网浏览新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每天的阅读对我有很大的启迪,不断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心情也特别舒畅。”   关继波:坚持20年下班走路回家   受访专家:关继波,关幼波国医馆馆长、关幼波长子   关继波是关老的长子,他自小继承了关老的优良传统,和父亲一样喜欢琴棋书画,尤其擅长手风琴、油画、乒乓球、篮球、足球和游泳。   得益于年轻时候经常运动,今年已经72岁的关继波身体依然很好,走路稳、胃口好、睡眠好,作为关幼波国医馆馆长,关继波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出诊。问到有什么保健方法时,他笑着对记者说,“就是每天坚持走路,关键是要心情好。”   上了年纪的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最好的运动就是散步了。关继波说,“原来国医馆在西四的时候,家住崇文门,每天门诊结束后我就喜欢走路回家,慢慢走,也不着急,大概得走1小时50分钟。有时候比很多年轻人走得还快。走的过程当中一路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身体也就放松了。”   在国医馆做了20年,一直坚持走了20年,天天这么走。关继波说,坚持走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容易感冒,“一年最多也就感冒一两次,除了有过一次食物中毒外,20年来几乎没得过病,睡眠好,胃口也好,吃什么都行,工作也一天都没耽误。现在国医馆搬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每天走20分钟就到家,但我还会一直坚持这样走下去。”
范文七:一、治阳痿
方一(古康德拟方):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干品,下同)20条,淫羊藿50克。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混匀,分为40包,每次1包,每日2次,以米酒冲服。20天为1个疗程。本方治疗阳痿患者10余例,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
方二(李保安拟方):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15克,黄芪、枸杞子各20克,益智仁10克,蜈蚣10条,海狗肾1具,黄酒、白酒各500克。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25克,20天为1个疗程。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1~3个疗程治愈率95.8%。
二、治遗精、血精
方一(胡达坤拟方):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以甜酒汁冲服。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生蒲黄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30克。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1日3次。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13例,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
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合欢、甘草各15克。水煎2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服2次。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症患者120例,治愈率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柴胡、香附、枳实各10克,甘草6克,白芍、牛膝各12克。水煎服,1日1剂。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患者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
方一(杨光伦拟方):熟地、淫羊藿、韭菜子各30克,白术、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各15克,当归12克,杜仲(炒)、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0克,熟附子、肉桂各6克。水煎3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分3次服。20日为1个疗程。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28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3%。
方二(房金拟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克,淫羊藿、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5克,仙茅12克,鹿角胶、紫河车各6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 20天为1个疗程。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83例,20~70天,治愈率54.2%,总有效率94%。
五、治前列腺炎
方一(刁焕伟、张文曾拟方):大黄、半夏各10~15克,琥珀5~10克。大黄、半夏水煎成200毫升,每次取100毫升;中服琥珀5~10克,每日2次。采用本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4例,治愈率88.2%,总有效率94.1%。
方二(叶继长拟方):猪殃殃100克,半边莲15克,鱼腥草30克,红花 10克,桃仁、泽兰、茯苓、车前子各12克,滑石18克,甘草3克,桂枝6克。水煎,日分3次服。采用本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5例,治愈率57.7%,总有效率100%。
六、治前列腺增生
方一(白成振拟方):刘寄奴、虎杖、夏枯草各15克,王不留行、炮山甲各10克,黄芪50克,琥珀(研末冲服) 3克。水煎服,每日1剂。采用本方治疗前
列腺增生患者45例,显效率66.7%,总有效率88.9%。
方二(吴光明、魏秋英拟方):篇蓄、瞿麦、车前子、冬葵子、丹参各15克,滑石、山栀子、泽泻、王不留行、泽兰、牛膝、桃仁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水煎 30分钟得药汁300毫升,日分2次口服。采用本方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3例,平均服药25剂,治愈率75.7%,总有效率100%。
七、治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温肝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健脾舒肝汤”: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八、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金茵茶”,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
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金钱开郁汤”(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九、治慢性胃炎(“健运麦谷芽汤”,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
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滋胃饮”(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十、治感冒(“特效感冒宁”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
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
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健身固表汤”(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
十一、孙伟正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擅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首次使用“温肾阳,补肾阴”的理论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方】(遵医嘱加减)
生地15g 熟地15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丹皮10g 女贞子20g 菟丝子20g 淫羊藿15g 补骨脂15g 黄芪25g 西洋参10g十二、陈文伯,原为北京鼓楼医院院长、炎黄国医馆馆长。擅长治疗哮喘、男性病。
【支气管哮喘(寒哮)基本方】
麻黄3克 细辛3克 陈皮6克 姜半夏6克 云苓6克杏仁6克 前胡6克 白前3克苏子6克 莱菔子6克 杷叶子10克生干草6克
(此方为6岁儿童药量,遵医嘱加减。)十三、单兆伟,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胃肠道疾病。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遵医嘱加减)
仁术健胃方:太子参15克 苡仁30克 黄芪10克 莪术10克
十四、孟渝梅,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擅治**白班、盆腔炎等疾病。
【女阴白色病损基本方】(遵医嘱加减)
丹参10克 当归9克 鸡血藤15克 紫苏9克 桂枝6克 蝉蜕9克 白芷9克 巴戟天15克 枸杞子15克十五、邵长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
【川弓平喘合剂】(主治支气管哮喘,遵医嘱加减)
川弓12克 赤芍15克 白芍15克 当归9克 丹参9克 辛夷4.5克 黄荆子9克 胡秃叶12克细辛4.5克 生干草6克十六、张代钊,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中医治疗癌症的倡导人之一。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常见肿瘤。
【扶正解毒冲剂】(治疗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遵医嘱加减)
生黄芪30克生地15克 银花15克 黄连3克麦冬9克 陈皮9克 枸杞子15克 石 15克 内金9克 山楂15克竹茹15克 女贞子15克十七、石恩权, 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
【治疗口腔溃疡基本方】(遵医嘱加减)
生地12克 竹叶9克 银花12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连翘9克 干草3克 野菊花12克天葵子15克 土茯苓15克十八、梁贻俊,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血液病、心脑血管病。
【治疗血小板无力症的基本方】(遵医嘱加减)
熟地6克 首乌6克 女贞子10克 旱莲草10克 当归炭6克 白芍10克 生地10克 仙鹤草6克水牛角10克 丹皮6克 三七粉1克(分冲) 阿胶6克(烊化)十九、以下3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沙参30克,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久咳、燥咳。
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南沙参的祛痰作用较强,北沙参则养阴作用较强。久咳痰多宜用南沙参,燥咳则宜用北沙参。
月经过多方
方药及用法:煅龙骨15~20克,煅牡蛎15~20克,茜草12克,煅乌贼骨12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月经量过多,过期不止或淋漓不止。
本方适用于经色淡红,腹不痛,脉细软无力的月经过多者。若腹痛有块,经色暗紫,说明有瘀血,不宜用本方。
方药及用法: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10克,率参10克,生麦芽15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大便秘结,如栗状。二十、以下5方为江苏海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茅汉平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淡干姜4克,炒党参15克,煨豆蔻10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腹泻。
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泽泻60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内耳性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血栓性脉管炎方
方药及用法:丹参30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血栓性脉管炎。
高脂血症方
方药及用法:泽泻30克,生山楂20克,决明子20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高脂血症。
呼吸道感染方
方药及用法:银花30克,连翘15克,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水煎分2次温服。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十一、以下4方为江苏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何止湘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20克(后下),黄芩10克。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咯血。血止后即停药。2呕血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15克(后下),黄连9克。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胃炎、溃疡病等胃火上炎引起的呕血。
3鼻子出血(鼻衄)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12克,薄荷7克。煮沸5分钟即可,待凉后服下。
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鼻出血。4冠心病、心绞痛方
方药及用法:红参、三七、水蛭各等份。共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克。每日3次,每次服4粒,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等。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咽干喉痛,舌质红,小便黄,脉细而快)不宜服。
临床观察50例,有效率86%,心电图改善率64%。二十二、以下10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澍江教授经验方:
口舌生疮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3克,黄连3克。水煎服。
主治:口舌生疮(口腔炎)。1.寒咳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5克,干姜2克,五味子2克。水煎服。
主治:寒咳(慢性支气管炎)。
2.关节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5克,桂枝6克。水煎服。
主治:关节痛、身痛。
3.心绞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3克,川芎6克。水煎服。
主治:心绞痛。5.乳腺炎方
方药及用法:僵蚕9克,连翘15克,黄芩6克,野菊花10克。水煎服。
主治:乳腺炎。也可用于腮腺炎、疖肿及淋巴结炎。6. 咽喉炎方
方药及用法:僵蚕12克,土牛膝15克。水煎服。
主治:咽喉炎伴随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7.虚热方
方药及用法:知母12克,鳖甲15克,青蒿10克。水煎服。
主治:骨蒸虚热(如肺结核引起的潮热)。8.头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4克,生石膏20克,炙全蝎4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6克,红花6克,天麻8克,石决明15克(先煎)。水煎分2次服。
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9.慢性支气管炎方
方药及用法:麻黄4克,杏仁8克,甘草4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0克,当归9克,熟地12克。水煎分2次温服。
10.荨麻疹方
方药及用法:麻黄4克,连翘12克,大黄4克,蝉衣9克,赤芍10克,威灵仙9克,蛇蜕5克,甘草4克。
主治:荨麻疹、风疹。如为肠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6克,川楝子9克,效果更好。二十三、以下2方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党参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炒枳壳10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炒山楂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5克。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
辨证属气滞血瘀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光泽、疲惫无力、食欲不振、胃脘疼痛且痛有定处)用本方有效。舌苔黄腻者不宜服本方。
理气止痛方
方药及用法:柴胡5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檀香3克,佛手10克。水煎分2次温服。主治:急性胃脘痛或胃痛经常发作。
本方适用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把脉时,有如按琴弦之感称为弦脉)、胃脘或胀或痛且痛无定处、性情急躁或忧郁者。口苦口干、舌质红、大便干结、胁肋疼痛、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者不宜服。
二十四、以下5方为江苏省中医院龚丽娟主任医师经验方:
皮肤红斑方
方药及用法:大黄5克(后下),水牛角片30克,生地15克,紫草30克,丹皮10克。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皮肤红斑、日晒性皮炎。
高尿酸血症方
方药及用法:玉米须30克,丝瓜络3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高尿酸血症。乳糜尿方
方药及用法:玉米须30克,糯稻根6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乳糜尿。消尿蛋白方
方药及用法:生黄芪2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桑寄生12克,白花蛇草15克,石苇10克,蜀羊泉15克,玉米须30克。主治:急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
方药及用法:炙黄芪30克,猪膀胱(鲜)1只。将猪膀胱洗净,加葱姜煮沸,去泡沫,加少许黄酒,再放入黄芪,加水至超过药面3厘米左右,煮沸后转用小火将猪膀胱煮至熟烂,取药汁约300毫升,上午9~10时,下午3~4时各服1次。猪膀胱切细当菜吃。
主治:尿床、小便失禁。经2~4周疗程,尿床减少以至痊愈。对老年人因膀胱
括约肌松弛(肾虚)引起小便不能自控和失禁,本方加益智仁、菟丝子,服1~2个月,常可收效。二十五、以下4方为江苏省中医院符为民主任医师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
1)制大黄6克,枳实10克,玄明粉20克,陈胆星12克,郁金12克。
(2)水蛭9克,制大黄12克,川牛膝30克,陈胆星12克。水煎分2次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其中1方。主治:中风脑出血。
中风后遗症方
方药及用法:川牛膝12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全蝎5克,地鳖虫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方
方药及用法:木防己6克,赤芍12克,黄芪15克,地鳖虫12克,丹参3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半身不遂。面瘫方
方药及用法:全蝎5克,僵蚕12克,白附子10克,川芎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面瘫。二十六、以下4方为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周慕丹副主任医师的经验方:
方药及用法:吴萸3克,肉桂3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痛经(寒凝型)。
方药及用法:山药12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续断12克。
主治:闭经(冲任不足型)。
此型闭经多见于未婚女子,在治疗上强调脾肾双补,切不可用大剂量活血化瘀药,以免耗伤正气。
湿热性闭经方
方药及用法:苍术10克,六一散30克,萆1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湿热性闭经。倒经方
方药及用法:桑白皮15克,白芍15克,黑山栀10克。水煎分2次服。
范文八: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1 3 4?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Ex p e i r e n c e  C o mmu n i c a t e  
名 老 中医周 定 一 临床 诊 疗 经 验 荟 萃 
蒋理云 陈 腾 周 定 一 
九江 3 3 2 0 0 0   江西 省九江市 中医医院 ,江西
【 摘 要】   文 中主要介绍江西省名老中医周定一的临床诊疗 经验 , 从 传统 中医手 法整复 、中医推 拿手法 、中医药 治疗骨伤 疾病三个  方面分别阐述 ,尤其对中医药 治疗骨伤疾病进行重点分析 ,并结合典型病例加 以说 明 ,旨在彰显周老 的临床诊疗经验 ,为 同行 提供一些思  路与方法 ,希望他优秀诊疗经验得以传 承。   【 关键词 】   名老 中医;周定一 ;诊疗经验 ;荟萃 
【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4 )0 5 — 0 1 3 4 — 0 2  
周定一 ,男 ,主任 医师 ,江 西省 名老 中医 ,江 西 中医  骨伤科学会 常务 理事。九江 市 中医院专 家组 专家 。 自幼随  父 王龙骧 ( 江西药王 )学 习中医 ,1 9 6 4年从 师于江西 中医 
学 院骨伤科教授 李如 里 、江西省 骨伤 名 医程定远 先生 学习  中医骨 伤科 。  
法和操作手法 ,以求取 穴准确 ,手 法正 确。再次 要用 力恰 
当。因为过小 起 不到 应有 的刺 激 作用 ,过大 易 产 生疲 劳 ,   且易损伤皮肤 。然 后应循 序渐 进。推拿 手法 的次数要 由少 
到多 ,推拿力量 由轻逐 渐加重 ,推拿穴 位可逐 渐增 加 。最  后要持之 以恒 。无 论用按 摩来 保健 或治疗 慢性病 ,都 不是  两天就有效 的 ,常须 积 以时 1 3,才逐 渐显 出效 果来 ,所 
周 老从事 中医骨伤 工作 五十年 ,对中 医骨伤 内伤 辨证  施 治 ,骨折 复位 有 良好 的治 疗效果 ,对复 杂的骨 病如 骨髓  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类风湿关 节病有一 定的治疗经 验 ,   并取得 明显疗效 ,对 临床上 多见 的颈椎 病 、腰椎 间盘 突出  症手法 复位 ,推 拿及 中医 的辨证施 治 ,选 方用药 具有独 到 
的经验 和方法 ,且 取得 良好 的疗 效对 内病 外治 中药外 用有  丰 富的经验 。并有 良好治疗效果 。   1 传统 中医手法整复 
以应有信心 、耐心和恒心 。   3 中医药治疗 骨伤疾病 
3 . 1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周老在 治疗颈椎病 时 ,尤其是神 
经根型颈椎病时 ,表现为
颈项部伴一侧 或双侧上肢 的疼痛 ,   较常用 白芍木瓜汤 ,尤其是 主药 白芍 ,白芍性凉 ,味苦酸 ,   微寒 ,具有补血柔 肝 、平肝 止痛 、敛 阴收汗 等功效 ;本 方  中又有甘草配 伍 ,起 臣药 和佐 药之用 ,与 白芍 构成 了经 典  方剂芍药甘 草汤 ;木瓜 舒经 活络 ,祛 风除湿 ,与本方 其 它  药物配伍效果 明显 ;若有腹泻 ,可加炒 白术 1 5 g 、茯苓 1 2 g ;   颈椎病表 现为一 侧或 双侧 上肢 的麻 木 时 ,用 《 金 匮要 略》  
名方黄芪桂枝 五物 汤 ,重用 黄芪 ,行气 活血 ,一 般 用量 大  都在 4 0—8 0 g ,更有甚者用至 1 2 0 g ,效果甚佳 。   3 . 2 中医药治疗腰痛 周老在单 纯腰 痛时 习惯 用五圣止 痛  汤 ,组成有杜仲 、防风 、白术 、当归 、炮 山 甲。腰痛 一症 ,   有感受外邪 而得 ,有气 滞血瘀 而致 ,有 肾气 亏损 而成 。本  方 以防风配 白术 ,祛 风燥湿 ;当归合 穿 山甲活血 通 络 ;杜  仲补肝 肾,强腰 膝。虽用 药不 多 ,然全 方有 简而 不繁 ,画  龙点睛之妙 。故 五药合 参 ,痹去 痛止 矣。几位 药很好 的说 
正 骨手法在 骨伤科尤 其是 中 医骨 伤治 疗 中占有重 要地  位 ,是骨伤科 四大治 疗方 法 ( 整 复、 固定 、药 物 和功 能锻  炼 )之一 。具有方法简便 ,疗效 显著 等特 点。八 法具体 分 
为手摸 心会 、拔伸牵 引 、旋转 屈伸 、提按端挤 、摇摆触 碰 、   夹挤分骨 、折 顶 回旋 、按 摩推 拿。周老 在手法 整 复时根 据  X线资料 ,结合 其 自身经 验 ,在扪诊 骨折 断端 及脱 位 位置  时 ,灵活运用 中医手 法 的整 复八 法 ,骨折 与脱位 大都 复位  满意 ,前不久某 患者 因外 伤 ,自觉左 膝关 节疼 痛肿 胀 、活  动受 限 ,本 院 x线 合三 维 C T提 示 “ 左侧 胫 骨平 台五 型骨  折 ( S c h a t z k e r 分型 ) ” ,周老巧用 中医手法整 复八法 ,整复  后 复查 x线片显示为一 型骨折 ,把手术指 针变为 可 以保守  治疗 的情况 ,确 实很值得 病人 称道。   2 中 医 推 拿 手 法  2 . 1 周老认为推拿 是一 种非药 物 的 自然疗 法 、物 理疗 法 ,   通 常是指 医者运 用 自己 的双手作 用于 病患 的体表 、受 伤 的 
明了本方 的作用 ,杜 仲强腰 固 肾,兼有 祛 风湿 的作用 ;防  风祛风胜湿 ,白术调理 中焦 ,祛 除体 内的湿 邪 ,从 而祛 除 
了致病 因素 ;炮 山甲取其取类 比象之意 ,可 以疏通经络 。   3 . 3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 周老在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  症时活用独活寄生汤 ,周老认为独活寄生
汤主要用于一些肾虚  夹杂寒湿之气的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表现为腰痛的用此  方效果一般都 比较好。周老认 为独 活寄生汤作 用范围力量集  中,一般喜欢加蕲蛇 、炮山甲,疏通经络、祛风除湿 。   3 . 4 中医药 治疗股 骨头坏死 周 老在治疗 股骨头 坏死 时 ,   喜欢用缓 急阳和汤 ,主方 为 阳和汤 ,缓 急 阳和汤组 成 为桂 
部位 、不适 的所 在 、特 定 的腧 穴 、疼 痛 的地方 ,具 体 运用  推 、拿 、按 、摩 、揉 、捏 、点 、拍 等形 式 多样 的手 法 ,以  期达 到疏通 经络 、推 行气 血 、扶伤 止痛 、祛邪 扶正 、调和  阴阳的疗效 。熊 峻  等人 在 总结周老 的经 验时通 过试 验得  出结论 :单 独推 拿与单 独针刺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出症都 有一 
定效果 ;应用推拿 与针刺 方式联 合对 患有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患者 实施 治疗 的临床效 果非常明显。  
2 . 2 周老在推拿手法时讲究刚柔并 济 ,结合病人 的症状及  体质 ,该使用 刚劲有 力 的手法 时 ,发力 明显 ;该 使用 轻柔  手法 时 ,手 法缓 慢 柔 和。在推 拿 时注 意 询 问患 者 的感 觉 ,  
根 据回馈调整手法的力度 。   2 . 3 周老认为在推拿时应告知患者 身心放松 。按摩 时除思 
枝l O g ,麻黄 9 g ,木瓜 1 5 g ,当归 1 5 g ,牛膝 1 5 g ,白芍 1 5 g ,   白芥子 1 5 g ,甘草 8 g ,制川 乌 6 g ,制草鸟 6 g ,首乌 3 0 g ,熟  地3 0 g ,鹿角胶 1 2 g ,水 煎服 。畏寒甚 加黄 芪 、炮姜 ;瘀 血  明显加乳香 、没药 、红花 、桃 仁 ;瘀 阻 经络 加蜈 蚣 、露 蜂  房 ;肌 肉萎缩 去辛燥 耗散 之麻 黄 、白芥 子 、制 川乌 、制草  乌 ,合 四君子汤加淮 山药 、龟版 。本 方 以阳和汤加减 而成 ,  
去原方 中之炮姜 、肉桂 ,因其温 峻内守难 达病所 ;取麻 黄 、  
想应集 中外 ,尤其 要心 平气 和 ,全身也 不要 紧张 ,要 求做  到身心都放 松 。其 次要取 穴准确 。掌握常 用穴 位 的取 穴方 
作者简 介:蒋理云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科主任 ;陈腾 ,住院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1 3 5?  
E x p e ie r n c e   Co mmu n i c a t e  
张 吉 金 教 授 运 用 中药 治 疗 放 疗 后 阴 道 溃 疡 一 例 
张慧娟  张吉金 
.天津 中医药大学 ,天津 3 0 0 1 9 3 ;2 .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 0 0 1 9 2  
要】   介绍张吉金教授对放疗后阴道溃疡 1 例采 用中药 治疗痊愈 的经验 。  
【 关键词 】   化疗后阴道溃疡 ;中药治疗 
【 中图分类号 】1 1 2 4 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 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4 )0 5— 0 1 3 5一 O 1  
2 讨 论 
阴道溃疡即 阴道皮 肤黏 膜 的肿 痛破 溃 ,相 当于 中医学  的 “ 阴疮 ” 。祖 国医学认为 ,妇人外 阴部结块 红肿 ,或溃烂  成疮 ,黄水淋 沥 ,局 部肿 痛 ,甚或 溃疡 如虫蚀 者 ,称 “ 阴  疮” ,又称 “ 阴蚀” 、“ 阴蚀疮 ” 。临床表现为 :外 阴红肿结  块 或外阴及 阴道 的皮肤 黏膜肿 痛破 溃 ,脓水 淋沥 ,甚至 身  热不适 ,带下量 多 。阴道溃 疡可 由多种 原 因所致 ,但 临 床  并不多见 j ,文 献报 道也 很 少 。张 吉 金教 授对 2 0 1 1年 1 1   月来院就诊 的化疗后 阴道 溃疡 一例 患者 采用 中药治 疗后 痊  愈 ,现将治疗过程报道 如下 。   1 典 型 病例   蔡某 ,女 ,4 0岁 ,因阴道 溃疡 1年 半于 2 0 1 1年 1 1月  1 5日来我 院就诊 。患者两 年前 因宫颈原 位癌接 受放疗 ,术  后 6个月 自觉 阴道 疼痛 ,妇 科检 查示 阴道 粘膜粗 糙 ,阴道  上1 / 3粘膜大 片坏死 脱 落 ,诊断为 阴道 炎 ,行 抗炎 治疗 后  复查 ,见 阴道 片状 溃 疡 ,接触 性 出血 。现 患者 阴 道 灼痛 ,   带下量 多 ,味恶臭 ,妇科检查 阴道前 壁 、侧壁 大片溃烂 面 ,   边缘 清晰 ,表面 稍 高 出 阴道 壁 ,覆 盖 白稠 分 泌物 ,味 臭 ,   不易拭 去 ,强拭之 则露 出鲜 红溃烂 面 ,触 痛 明显。平 日心 
烦易怒 ,口干 口苦 ,小便 赤 ,大 便 秘 ,寐 差 ,舌 红 苔 黄 ,  
脉滑数。阴道分泌物检查 :P H:8 . 7 ;B V (+) ;支原体 +   衣原 体 +淋球 菌 :阴性 。辨证 为湿 毒 内蕴 ,浊 气下 注 ,治  疗予 中药清热解毒 ,利 湿化 浊 。口服 中药 :柴胡 6 g ,黄柏  1 0 g ,龙 胆草 2 0 g ,茯苓 2 0 g ,革薜 1 0 g ,生 薏 米 3 0 g ,白及  1 0 g ,蒲公英 3 0 g ,野菊 花 3 0 g ,板 蓝根 3 0 g ,百合 3 0 g ,生  甘草 3 0 g 。每 日两剂 。外用生肌象皮膏 收敛生肌。同时予 阴  道溃疡敷剂 :冰 片 、冰硼 散 、香 油调 和浸 纱 条 纳 入 阴道 ,   每 日 1次 。上方治疗 1 0次 ,阴道疼痛 明显 减轻 ,局 部溃 疡  改善 ,溃烂
面积 缩小 。再 予上 方化 裁治 疗月余 ,阴 道溃 疡  痊愈 ,停药 。2月后复查 ,阴道溃疡未再复发 。  
放疗是治疗癌症 的 主要手 段之一 。但放疗 过程 中 常出  现各种放射反应 ,而放射性皮 炎最为常见 ,如 不及时处 理 ,   可形成局部溃疡 ( 即放疗后溃疡 ) ,且 经久不愈 ,给患者带  来 很大的痛苦  。张吉 金教 授认 为 ,本病 的发生 为湿 毒 内  蕴所致 。患者有 化疗史 ,由于放射线 缺 乏选择 性 ,放 疗在  杀死癌细胞 同时 ,对正 常细 胞也会 产生 损害 ,即 中医所称  “ 热毒 ” ,久则 热毒 内蕴 ,加之 术后 体虚 ,运 化不利 ,湿浊  下注 ,腐 肉酿脓 成疮 ,即成 阴道溃 疡。现代 医学 一般 予全  身抗炎加局部 抗炎 治疗 ,此 法虽 能杀死 细菌 和寄 生虫 ,但  常引起 阴道 内菌 群失 调而发 展成 难治性 阴道 炎 ,给患 者生  活带来很大 痛苦 。而 中医药注 重整体 调节 ,全面兼 顾 ,结  合本病局 部病 灶 明显 ,治疗 上 宜在 内服 中药治 本基 础 上 ,   辅 以外治 ,以达 到标 本同治之效 。   张教授所用 内服中药方 以黄柏 、白及为君,清热燥湿、泻  火解毒 、收敛生肌 ;臣以茯苓 、草薜 、野菊花、龙胆草 、生薏  米 、蒲公英 、板蓝根,共奏清热解毒 ,利湿去浊之效 ;佐 以柴  胡 、百合和解少阳、清心安神 ;甘草为使药 ,调和诸药。诸药  合用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 ,利湿 ,去浊 ,疗疮等功效。外用 
生肌象皮膏收敛生肌。阴道溃疡敷剂,能清热解毒,对多种革  兰氏阳性与阴性菌 ,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 的  抑制作用 ,并略有防腐作用 。对皮肤和粘膜还有收敛和保护作 
用,是治疗 阴道溃疡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 1 ]方玉 秀 ,李晓燕. 自制清热渗湿汤合康复新液治疗难 治型弱道 溃疡 一例  [ J ] .中医外治杂志 , 2 0 1 2 ,2 1( 1 ) : 2 9 .   [ 2 ]胡绍毅 ,边 志衡 ,黄红 梅. 白蛋 白外敷 治疗 放 疗后 溃疡 的疗 效 观 察  [ 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2 0 0 2 ,4 ( 3 ) :3 4 1 .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O 1 . 1 5 )  
  桂枝功专散 寒 ;加 牛膝 引药下 行 ;增制 川 、草 乌合 白芥 子  患者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 的时候 ,用本方效果甚佳 。 祛痰开结 ,散 寒止 痛 ;首乌 配鹿 角胶补 益肝 肾 ;当归合 熟  4 典型 病例  地养血柔肝 ;白芍 、木 瓜 、甘 草酸 甘化 阴 ,有 柔肝 舒筋 之  李某 ,男 ,4 8岁 , 自诉 “ 双上肢麻木 1 年 ,加重 7天”   妙 。故全方
只有温 而不燥 、通用 不 伤 、补而 不滞 、柔而 不  来我院就诊 。查 体 :生 命体 征平稳 ,心肺 腹无 殊 ,双侧 臂  丛神经牵 拉试 验 阴性 ;肱 二头 肌 、三 头 肌反 射 未见 异 常。   凝 的优点 ,从 临床 观察 ,疗 效满意 。   R I 提示 “ 颈 3—6椎 间盘后突 出” 。 中医四诊脉  3 . 5   中医药治疗膝骨 关节病 周老认 为膝骨关 节病 主要 由  本院颈椎 M 灵  风 、寒 、湿三气所致 , 《 素问 ? 痹论 》 :“ 风 寒湿三气 杂至 ,   象弦滑 ,舌 质稍 红 ,苔 薄。周老在 四诊 合参 后 ,指 出 《 邪气脏腑病形篇 》 “ 阴阳形气俱不足 ,勿取 以针 ,而调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 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  枢 ? 者为着痹也” 。周老在治疗膝 骨关节病时 ,多用加 减四妙汤 ,   以甘药 ” ;《 金 匮要略》 “ 血痹 阴阳俱微 ,寸 口关 上微 ,尺  主方为 四妙汤 ,由苍术 、牛膝 、黄柏 、薏苡仁组成 ,本方非  中小 紧 ,外 证 身 体 不仁 ,如 风 痹状 ,黄 芪 桂 枝 五 物汤 主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合 用 了芍 药甘草 汤 ,7剂后效  常好 的体现了治疗各种痹症的效果。周老认为湿邪致病病位  之 ” 在肺 、脾 、肾及三焦 ,病性多属于本虚标实 ,对于湿热下注  果 明显 ;后根 据病 情调 整处方 ,半月后 病情 稳定 ,至今 随  访未诉不适 。   所引起的疾病 均可应用 四妙汤 ,效果 良好 。   参考文献  3 . 6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周老在治 疗痛风性 关节病  1 ]熊 峻,蒋 理云,周定一 ,等.单独 针刺、单独推拿 、针刺配合推拿三种  时常用五味消 毒饮 ,方 中银 花清 热解 毒 ,消散 痈肿 ;紫花  [ 方案 治疗腰 椎间 盘突 出症 的I 晦床疗 效评价 [ J ] .中 国医药指 南 ,2 0 1 3 ,2 1   地 丁 、蒲公英 、野菊 花 ,紫背 天葵 子 清热解 毒 ,凉血 消肿  ( 1 1 ) :2 3—2 6 .   散结 ;少加酒 以通血 脉 ,有利 于痈 肿疔毒 之 消散 。配 合成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0 1 . 1 5 )   方 ,共奏清热解 毒 ,散结 消肿 之功 。很 多痛 风性 关节 炎 的 
作者简介 :张慧娟 ( 1 9 8 7一 ) ,女 ,河北廊 坊人 ,中医妇科学研究生 ,E— m a i l :z h a n g h u  ̄ u a n 6 8 2 9 @1 6 3 . 1 2 0 1 / 1 。  
范文九:名老中医周仲瑛经验集【临证经验〈活血化瘀论〉】
瘀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说,临床所涉及的范围甚为广泛,不论任何疾病,或是在病的某一阶段,凡是反映“瘀血”这一共同病理特征,或兼有“瘀血”症状,如瘀痛,青紫瘀斑,症积肿块,瘀热,舌有青紫斑点,脉涩、结、沉、迟,或有出血,精神神志和感觉、运动异常而有瘀象者,均可采用或佐用活血化瘀法。由于同一血瘀证,病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致病因素多端,标本邪正虚实有别,脏腑病位不一,症状特点各异。为此,周氏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常根据瘀血的病理特点及瘀阻之部位,分列十九种具体治法。
(一)辨病理因素立七法
1.理气祛瘀法 主要用于滞与血瘀并见的气滞血瘀证,且为治疗一切瘀血实证最为重要的基础**。其证候特点是合并气机郁结,表现为多种痛证,如心胸胁肋腹等处闷痛、胀痛、刺痛、绞痛,腹满,或肋下、腹中触有症块,但质尚软而不坚,性郁或善怒,目青,舌质隐青,脉涩不畅或弦迟。多见于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某些心血管病及妇科疾患,如慢性肝炎及胆囊炎、溃疡病、肠粘连、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痛经、闭经、附件炎等。 常用方药为血府逐瘀汤,药如柴胡、香附、木香、陈皮、乌药、玫瑰花、檀香、沉香、旋复花、青皮、枳壳、川芎、广郁金、玄胡索、片姜黄、红花等,重者可参入莪术、三棱。治疗气滞血瘀证,应根据活血必先理气,气行则血行的原理采用理气法,选用调气、行气、破气药;按脏腑病位,选用疏肝、理脾(胃)、降肺等药。活血药着重选用“血中之气药”,重者可予破血行气之品。
2.散寒(温经)祛瘀法 主要用于寒凝与血瘀并见的“寒凝血瘀”证;表现寒性冷痛,如脘腹、肢体冷痛,四肢不温,青紫麻木,遇冷为甚,面青,舌质青紫,脉沉迟细涩。多见于胃病,外周血管疾患及妇女病,如溃疡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冻伤等。治疗应选用偏于辛温的祛瘀类药,以加强行瘀通脉、散寒解痛的功能。常用当归四逆汤、愈痛散加减。药如桂枝、细辛、干姜、乌头、吴萸、小茴香及当归、川芎、红花、五灵脂、乳香、片姜黄等。
3.清热(凉血)祛瘀法 用于血热与血瘀并见的“热郁血瘀”证,症见身热,烦躁,谵语如狂,小腹硬满,肌肤斑疹深紫,或吐、衄下血,或见瘀热发黄,口干渴不多饮,舌质深红等。多见于某些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出血热、DIC、出血性紫癜、红斑性狼疮等。 用本法应选择具有清热凉血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药物,方如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 药如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紫草、桃仁、大黄、广郁金、大青叶、黑山栀等。
4.补阳祛瘀法 用于阳虚与血瘀并见的“阳虚血瘀”证,其特点为合并有阳虚的虚寒证候。如心胸猝痛或绞痛,气短气喘,心慌动悸,肢凉怕冷,或神志不清,面色黯紫,面浮肢肿,舌体胖大, 质淡呈青蓝色,脉沉迟或歇止。多见于心肺病变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如肺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阿狄迪森氏病等。 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血瘀,必兼气虚之候,治疗当助阳消阴与益气通脉药配合应用。 常用方药为急救回阳汤加减,药如制附子、肉桂、干姜、人参、炙甘草及当归、桃仁、川芎、丹参、葱白等。
5.益气祛瘀法 主用于气虚血瘀证,如手足迟缓痿软不用,肢体麻木或有面足虚浮,舌萎、质淡紫,脉细软无力,多见于运动神经系统病,如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痿证等。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为主,化瘀为辅,寓通于补,使气足而血行,故黄芪需重用,伍以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山甲等。
6?养血祛瘀法 用于血虚血瘀证,既有血虚证候,又有营血瘀滞表现,常见于血液系统及某些慢性久 病,如各种原因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方选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
丹参。所用之活血药 不能过猛,宜和而不宜破,用量亦宜审慎,不求大剂速效,应与养血药协调而达“瘀祛新生” 的目的。
7?滋阴祛瘀法 主用于“阴虚血瘀”证,其特点为干血内结而合并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久病不愈,形体消瘦,肌肤甲错,面色及两目黯黑,心烦潮热,骨蒸。可见于结核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红斑性狼疮、某些血液病等,多属慢性久病,邪正虚实对立,治疗非纯攻纯补所能取效,可采取汤丸并进,汤方选活血润燥生津汤,濡养而兼行,丸剂选大黄蛰虫丸,缓攻以求效。如干血瘀结较重而体质尚任攻消者,亦可先攻后补。药如当归、赤芍、生地、丹参、旱莲草、鳖甲、桃仁、土鳖虫等。
(二)按病变部位立十二法 瘀血可内及脏腑经络,外而肌腠皮肤,随着所在病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为此,结合病位和主症特点,化瘀又可分为十二法。
1?通窍祛瘀法 主用于“瘀阻清窍”证,可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昏迷、精神病、癫痫、脑血管意外、偏头痛及脑肿瘤等。表现为神昏、妄乱、狂躁、痴呆、健忘、失语、顽固性头痛、耳聋等。方用通窍活血汤,可取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特殊用药如麝香、琥珀、郁金、青葱、鲜姜等。
2?通脉祛瘀法 主用于心血瘀阻证,可见于心血管病,心前区闷痛或绞痛,气憋、心悸等。由于绞痛发作与气滞有关,故应配合辛香理气药,方选冠心Ⅱ号方,特殊用药如乳香、丹参、血竭、三七、莪术、降香等。如夹痰浊,需配通阳泄浊化痰药,如半夏、瓜蒌、薤白等。
3?理肺祛瘀法 主用于“瘀阻肺络”证,可见于肺心病、心衰、肺水肿、支扩、肺结核等。表现喘促 咳逆,胸满或疼痛,甚至不能平卧,咯吐泡沫血痰,或咯紫黯血块。方选旋复花汤、参苏饮,药如苏木、旋复花、广郁金、降香、苏子、桃仁、红花等。瘀伤肺络的出血,宜参入化瘀止血药。
4?消积(软坚)祛瘀法 主用于“瘀积肝脾”及其它脏器、部位的有形肿块,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久病所致的肝脾肿大、肝癌、腹腔肿瘤、**肌瘤或甲状腺瘤,某些异常组织增生所致的瘢痕疙瘩、结节等。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成药可服鳖甲煎丸。药如三棱、莪术、刘寄奴、石打穿、乳香、没药、留行子、大黄、山甲、失笑散、土鳖虫、虻虫、蜣螂、水蛭、鸡内金、青皮等。 由于症积多由气滞而至血结,且可与痰浊兼夹为病。故常需配理气、化痰药,并参以软坚 消积的海藻、昆布、黄药子、牡蛎、鳖甲等。消积祛瘀药多选破血峻剂和虫类走窜搜剔之品,因有形之积,非破逐不足以消除。如表现久病体弱者,又应合养正除积,扶正祛瘀之品以免伤正。
5?理胃祛瘀法 主用于“瘀留胃脘”证,可见于溃疡病、上消化道出血、食道及胃部肿瘤等。表现胃脘“瘀痛”,或见吐血,血呈赤豆汁,或大便为漆黑色,呕吐涎沫,甚则饮食吞咽困难,食入反出。常用方药为丹参饮、失笑散加减,药为蒲黄、五灵脂、丹参、三七、玄胡、乳香、煅瓦楞子、乌贼骨、香附、沉香等。并根据瘀痛、出血、呕吐等主症的不同及虚寒、郁热、阴伤等病理特点分别配伍不同的药物。
6?通腑祛瘀法 主用于“瘀阻肠(胆)腑”或某些内痈病证,可见于多种急腹症及肿瘤梗阻等。如为急腹症, 多属邪实阻滞,气血壅塞,郁而化热的瘀热实证。表现为痛满闭实,如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痛处不移,伴有身热,呕吐便秘等。 方选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药如大黄、芒硝、桃仁、土鳖虫、蜣螂、丹皮、赤芍、败酱草、红藤、枳实、川朴。少数急腹症表现为寒实瘀结者,配伍附子、干姜等温通祛瘀;病在胆腑,参以疏泄肝胆,加柴胡、白芍、蒲公英、金钱草等。
水法 主用于瘀在肾和膀胱的“血结水阻”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 水、前列腺肿大、象皮肿、泌尿系统肿瘤或结石所致的梗阻、输卵管积水等。表
现肢体肿胀或小便癃淋,如 水肿反复不愈,按之肿硬,肌肤枯糙,腹大有水,腹壁青筋显露等。 方选小调经散、琥珀散、当归芍药丸加减,药如马鞭草、牛膝、虎杖、瞿麦、泽兰、 益母草、红花、琥珀、木通、刘寄奴、凌霄花。肿甚体实者配大黄、千金子。因气行可使血行且水亦行,故用本法时应适当参入行气药,如沉香、麝香、天仙藤、路路通。如湿热浊瘀阻塞窍道,又当配合清利之品。
8?通经祛瘀法 主用于“瘀滞胞宫”证,可见于月经病、产后病、功能性**出血、宫外孕、盆腔炎、**肌瘤 等。症见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甚至闭经、痛经,或经漏不止,或产后恶露不净。方选少腹逐瘀汤、活络效灵丹加减。药如益母草、苏木、乳香、刘寄奴、蒲黄、牛膝、当归、桃红、莪术、红花等。瘀滞胞宫证因于气滞和寒凝者为多,气滞当合柴胡、香附、乌药、青皮;寒凝 当配肉桂、炮姜、艾叶等。
9?和络祛瘀法 主用于“血瘀络痹”证,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等外周血管病。表现瘀血阻滞经络、骨节、肌肤、肢体疼痛或失用、肢端青紫等。方选身痛逐瘀汤加减,药如红花、川芎、炙山甲、蜣螂、路路通、片姜黄、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穿山龙、虎杖等。瘀在体表、骨节,局部硬肿者,常为痰瘀互结,可适当佐入化痰通络药,如白芥子、南星。如中风、痹痛伴有内风或外风见症者,还当佐入搜风、祛风之品。
10?止血祛瘀法 主用于络瘀血溢的“血证”,可见于多种出血性病证、DIC等。其特点为各个不同部位的出血及皮下紫癜,有“瘀血”特异性证候,如出血反复不止,紫黑成块,伴有瘀痛等。方选化血丹,药如三七、广郁金、炒蒲黄、五灵脂、花蕊石、血余炭、茜草、童便。若血量较多,病势较急,可加醋大黄、丹皮行瘀凉血止血;如不应,而瘀象明显者,可配合祛瘀药,如桃仁、 丹参、归尾、红花(小量)、降香等。
11?消痈祛瘀法 主用于“热毒瘀结”所致的疮疡初起,见于化脓性感染、炎症性肿块,如痈疖、急性乳腺炎 等。症见患处红肿热痛,硬结有形,或伴身热。 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药如乳香、没药、山甲、角针、赤芍、紫花地丁、银花、漏芦 等,所选药物应具有抗感染作用。如属“阴证”,因阳虚寒痰瘀结形成的阴疽,又当活血祛瘀与温补和阳或化痰散寒类药合用,如鹿角、肉桂、麻黄、白芥子等。某些内痈,如阑尾炎、盆腔肿块,可与清热祛瘀,通腑祛瘀等法联合使用。
12?疗伤祛瘀法 主用于“外伤蓄瘀”,见伤处肿痛,有瘀斑或血肿,肢体骨节活动失利,或因内伤而致瘀蓄脏腑经络之间。 方选七厘散、复元活血汤加减。药如参三七、乳香、没药、血竭、接骨木、落得打、透骨草、土鳖虫、苏木等。外伤蓄瘀还可外用活血消瘀药;如属瘀蓄脏腑经络之间,可采用下瘀血 法,配大黄、桃仁等。 上列各种活血祛瘀法与方药,各有其适应证候,但具体应用时须适当配合。
范文十:名老中医周仲瑛经验集【临证经验〈胃痞〉】
一、温清通补治胃痞
胃痞以胃脘部自觉满闷阻塞为主症。“痞”包括两层含义,一指满闷阻塞的症状,一指胃气不通的病理。当今论胃病,多详于痛而略于痞,或痛痞混说。然验之临床,凡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消化系统多种疾病,既可表现以胃痛为主,亦有痛痞并见,或痞而不痛者,以痛概痞难免失之浮泛。痛为气滞不通,证多属实,痞为气机窒塞,病多虚实夹杂。明确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必将有助于提高辨治水平。胃痞多因外邪入里、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劳倦过度,而致寒、热、食、湿、痰、瘀内蕴,脾之升运不健,胃之纳降失司,清浊升降失常,胃气郁滞、窒塞不通而成。病机有虚实之分,病证有气滞、热郁、湿阻、寒凝、中虚,或夹痰夹食多端,又每多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甚至寒热虚实杂呈,多症并见,表现为气滞湿阻、湿阻热郁、寒热错杂、气滞火郁、热郁阴伤、中虚气滞等证候。治疗总以理气通降为原则。虚者重在补胃气,或兼滋胃阴,补之使通,即《内经》“塞因塞用”之谓;实痞则应辨证采用温中、清热、祛湿、化痰、消食等法,泻之使通。临证尤当针对虚实夹杂、寒热互结情况,通补兼施、温清并用,并根据虚实、寒热的主次及其转化,随机增损药物和用量以助提高疗效。具体而言,周氏温清通补治胃痞有以下三种用法。
(一)寒热并用,温清互济
适用于脾寒胃热,症见心下痞胀有阻塞感,脘中灼热,局部畏冷喜暖,纳呆,口干喜热饮,或呕吐黄浊苦水,肠鸣,便溏,舌苔白罩黄,舌质淡、边尖露红,脉弦。治以清热散寒、和胃消痞,温脾阳而泻胃热,方选半夏泻心汤,药用黄连、黄芩、半夏、干姜、砂仁、枳壳、陈皮。寒甚加肉桂、附子,去半夏;热重加栀子、蒲公英,并适当调配姜、连用量比例;肠鸣、便溏加生姜;气虚神疲加党参。若湿阻热郁,脘中满闷,口苦口粘,恶心,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濡数,当清热化湿,开结除痞。方选连朴饮,药用黄连、黄芩、厚朴、苍术、白蔻仁、半夏、橘皮、竹茹等,苦温化湿以理气,苦寒清中以泄热。湿浊偏重,口舌粘腻,加晚蚕砂、草果;热重心烦,舌红苔黄加山栀。若肝胃不和,气滞火郁,症见痞胀连及两胁,胃中灼热,噫气不畅,干呕,嘈杂吞酸,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或弦数。治当清胃泄热,理气开痞。方选清中蠲痛饮和左金丸,药用黄连、山栀、苏梗、香附、吴萸、川楝子、白芍、厚朴花、绿梅花等,苦降以泄热,辛通以散郁。吐 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如痞痛拒按,心中烦热,用栀子合干姜清泄郁火。
(二)虚实合治,通补兼施
适用于中虚气滞之胃痞。症见脘闷如堵,空腹较著,少食即缓,多食胀甚,厌食生冷,神倦乏力,便溏,舌质淡或胖,苔薄白,脉细弱。法当健养脾胃,理气和中,补中寓通,以冀补而不滞,通而不伐。方选异功散,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陈皮、佛手片、玫瑰花等。气不化湿,湿阻脾运,口粘,苔腻,脉濡者加苍术、厚朴苦温燥湿;气虚及阳,脾胃虚寒,胃冷喜暖,遇寒加重,口渗清水,肠鸣漉漉,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脉沉迟者,加干姜、肉桂、花椒壳。若气郁化火,或热郁伤阴,胃阴不足,不能濡润,也可使胃气失于通降。症见脘痞似饥而不欲食,脘中灼热,口干舌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治当甘寒养阴,复以酸味,以酸甘化阴,濡润胃府,滋而不壅。方选一贯煎、连梅汤,药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生地、白芍、乌梅,参入玫瑰花、佛手花、麦芽等理气而不辛燥伤阴之品,养中寓通,或少佐黄连清郁热;如津因气而虚者,可配太子参、白术、玉竹等益气生津。
(三)兼证并治,温清通补
适用于寒热互结、虚实夹杂,多证并见之胃痞。大凡胃痞久延日久,都有此种复杂的病机变化,治当温清通补复合治疗。如有夹食、夹湿、夹痰、夹饮、夹郁、夹瘀等兼证者,又当兼治并顾,随证加减。如脾胃运纳不健,食反为滞,嗳腐吞酸,矢气腐臭,舌苔垢腻,大便不爽者,加焦山楂、六曲、莱菔子、焦麦芽、槟榔等消食导
滞;若食积为湿,口中粘腻,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酌加草豆蔻、白蔻仁、藿香、佩兰等;湿积生痰,痰湿中阻,呕恶痰涎,咽中如物梗阻,酌加半夏、苏梗、厚朴、莱菔子;夹饮,饮停中脘,胃中有振水音,或有坠感,口淡乏味,舌淡苔白或滑,加桂枝、 茯苓、白术、 川椒壳;肝郁胸闷,噫气不畅,脘胀连胁,矢气频多,酌加醋柴胡、佛手、香橼、青皮;若久病由气及血,脘痞且痛,拒按,舌质有紫气,脉涩,用行气药少效者,可配伍莪术、郁金、丹参、檀香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鼓楼股骨头中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