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舌下痰包 两年前做过一次舌下腺囊肿切除术

舌下一侧有一个小包。长了很久了。图...
舌下一侧有一个小包。长了很久了。图...
舌下一侧有一个小包。长了很久了。图2花圈部位。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没有痛感。请问有影响吗?会是舌下腺囊肿吗?需要治疗吗?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05377
问题分析:你患的是可能舌下腺囊肿,这个囊肿大多是由于舌下腺导管炎性阻塞造成的,意见建议:根治的方法唯有手术切除.是个很小的 口腔科手术。术后很快会吸收康复的。
问舌下长个小包?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釉质发育不全,牙齿感觉过敏症,牙外伤,牙列拥挤,口腔修复,慢性牙龈炎,牙髓治疗,门牙龋齿,龈下刮治术,牙隐裂
&&已帮助用户:568
问题分析:你好,有可能是口腔溃疡,舌下黏膜很容易长溃疡。意见建议:建议你在溃疡面涂布云南白药或西瓜霜或含漱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同时,保持口内清洁,避免硬物摩擦溃疡处,加强身体锻炼,平日多吃蔬菜。希望能够帮到您!
问舌下有一些小疙瘩是什么,最近无意中检查舌下发现系带两...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71792
病情分析: 您好,这样的话考虑上火,可以吃点泻火的,比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都可以,经常饮用白开水,尤其是早晨起床意见建议:同时吃点清淡的,不要熬夜,平常熬点山药薏米粥喝喝,别吃蒜还有油腻的食物,多喝水,睡眠足,慢慢就好了
问以前得过舌下腺囊肿做手术把舌下腺切除了,现在我的舌...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擅长龋齿
&&已帮助用户:7481
问题分析:您好,舌下囊肿的治疗方法就是完全切除舌下腺,可以彻底治愈意见建议:如果舌下腺又出现一个囊肿的话,那可能是另外一侧复发了,因为舌下腺分左右两个。
问舌下腺囊肿2年。破过。左侧。舌下。蚕豆大小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五官科尤其擅长龋齿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517
问题分析:你好,对于舌下腺囊肿一般是采取手术治疗的,而且手术对于舌下腺囊肿和唇部的粘液囊肿也不是百分之百完全能治愈,囊壁去不干净会复发。意见建议:建议上正规口腔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手术前医生会和你谈话的。对于激光治疗真没见过
问舌下腺囊肿哑铃型可以保守治疗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63440
指导意见:您好,以您现在情况最好手术进行治疗,不手术的话很难解决问题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多活动,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ey 平时低盐低糖低油脂低胆固醇饮食,建议您最好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情况,及时进行调理比较好’
问舌下腺囊肿会两边一起长吗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355934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是需要刺破排毒的。或是切开排毒。
建议到外科处理吧,在家里是不容易处理的。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东西。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舌下腺囊肿相关标签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粘液外漏人周...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主题:舌下腺囊肿 | 医源世界
主题:舌下腺囊肿
≡ 收起全部文章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诊治分析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最常见于青少年[1],其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包块累及解剖部位不同而呈多样性,尤其是少数口外型囊肿表现为颌下区包块,易造成误诊、误治。年,我院诊治52例舌下腺囊肿病例,本文对其中首发颌下、颏下及颈部等19例口外型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人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6~68岁,平均22.6岁。均为单发病例,左侧12例,右侧7例。舌下颌下型(哑铃型)5例(26.3%),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上下,除表现为舌下区肿物外,还累及颌下或颏下;颌下型(潜突型) 14例(73.7%),囊肿只位于下颌舌骨肌下方,肿物突出颌下、颏下和颈部其他部位。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颌下腺囊肿2例,误诊为囊性水瘤、鳃裂囊肿各1例,1例首诊外科而被误诊为口底皮样囊肿。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行舌下腺摘除手术治疗。其中行舌下腺+部分囊壁(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假性囊壁)摘除15例,经口内进路摘除舌下腺及囊肿13例;经口外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基底与舌下腺相连,同时行口内切口摘除患侧舌下腺2例;单纯摘除舌下腺而保留囊壁4例。
  1.3& 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0.5~4.0年,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例病人经口内摘除舌下腺后,因颌下加压包扎时间过短,术后患侧颌下区肿胀,经再次抽取囊液,加压包扎后愈合。
  2& 讨论&
  舌下腺囊肿95%以上属外渗性反应,极少为潴留性[2]。舌下腺导管多而细小,直接开口于口底黏膜,常因炎症、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阻塞,使相应腺体排出涎液受阻,致导管和腺泡破裂而外渗于口底组织间,被结缔组织包围形成囊肿。VISSER[3]研究认为,24例发生于口底和颈部的舌下腺囊肿均由分泌液外渗引起。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可能与该阶段唾液分泌较旺盛,导管和腺泡损伤后黏液外渗量增大有关。舌下腺位于口底黏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的舌下间隙内,囊肿形成后,由于下颌舌骨肌阻隔作用,临床上多见囊肿突向口底黏膜,形成舌下区囊肿。舌下腺囊肿大多为舌下型,口外型囊肿临床上少见,对本病临床特征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组误诊病例中2例因医生不了解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发病情况而将其误诊为囊性水瘤、鳃裂囊肿,单纯切除颌下肿物后复发,而行二次手术,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影响美观。本组误诊病例中3例术前未行肿物穿刺检查,临床医生仅从病史及临床体征作出诊断,而未充分利用必要的检查手段以与相关疾病相鉴别,从而误诊。此外,虽然辅助检查可帮助诊断,但也有其局限性,本组误诊病例中2例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颌下腺囊肿,经手术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测确诊为舌下腺囊肿。提示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病人的发病年龄、部位,结合穿刺和影像学表现来明确诊断。
  舌下颌下型囊肿因口底舌下区有肿物存在,只要临床医生注意口腔检查,穿刺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诊断并不困难;颌下型囊肿主要临床特征为口内舌下区无包块,仅累及颌下、颏下区及颈部,均以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包块而被发现,触诊柔软,临床上容易与口外颌下区其他包块相混淆,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穿刺有助于诊断。临床上颈型囊肿易误诊为第二鳃裂囊肿或囊性水瘤,鳃裂囊肿多位于下颌角下方,在同侧咽侧壁可见内漏口,穿刺可抽出棕色清凉的胆固醇结晶液体;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儿,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稀薄液,无黏液丝,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另外,颏下型囊肿应与口底皮样囊肿相鉴别,口底皮样囊肿因包膜厚,扪诊有似面团状柔韧感,穿刺可有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此外,颌下型囊肿易误诊为颌下腺囊肿,颌下腺囊肿临床上极少发生,穿刺囊液较舌下腺囊肿稀薄,但临床上有时难以判断黏稠度,淀粉酶试验可协助诊断。造影+CT检查能确切显示囊腔形态、范围及走向[4],有助于分辨颌下区囊肿与舌下腺的关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时造影剂难以通过狭窄疝口至颌下区,亦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B超检查对囊肿的定性和体积测定有一定意义,但缺乏特异性。
  完整摘除舌下腺即可根治口外型囊肿,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兼顾病人对美容的要求。应从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及部分囊壁,颈颌下加压包扎后即可愈合[5]。本组19例病人均经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口外颌下加压包扎5~7 d,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在切除腺体过程中,我们发现因囊壁较薄或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分离时易发生破裂,完整切除较难,因此会加重局部组织损伤。作者认为不必摘除颌下区囊壁,只要完整切除腺体断其囊液来源,囊壁全部保留也不致造成复发。
【参考文献】
&   [1]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3]VISSER J D. Mucocele of the mouth(ranula):the result of interstitial salivery leakage[J]. S Afr Med J, ):.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2月第25卷第1期 Med J Qilu, February 2010, Vol.25, No.1
  [4]吕俊邦. 5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舌下腺囊肿诊断中的评价[J]. 口腔医学纵横, ):119120.
  [5]余光岩. 涎腺疾病[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患者,男,5岁,1998年7月来诊。
家长代述5月前发现患者舌系带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颜色青紫,不痛。患儿自觉不舒服,频繁伸舌,说话不流利。某三甲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并予手术治疗。3个月前又发现舌系带右侧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无奈又做第二次手术。术后约1月余,发现舌系带两侧又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查:舌系带两侧分别有黄豆大小肿块,色青紫,触之疼痛。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问之,患儿喜食肥甘,恶食蔬菜瓜果,常有食积。证属脾胃气虚,痰阻络脉。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散结。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生牡蛎15克,制南星9克,夏枯草9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擘)。7剂,每剂以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3次,每次100毫升。
7剂服完,囊肿未见增大。纳食正常,大便正常。上方半夏加至30克,再服7剂,囊肿缩小,约绿豆大小。守方服30余剂,囊肿完全消失。嘱常服健脾丸以巩固疗效。随访10余年病未复发。
按:舌下腺囊肿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痰包&。《医宗金鉴》&痰包每在舌下生,结肿绵软似匏形,痛胀舌下妨食语,火稽痰涎流注成&明确指出&痰包&的成因是痰火流注。本例患者尚未成年,脾胃本就虚弱,加之饮食不慎,更伤脾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不储于肺,随咳排出体外,反随经流窜,集于舌下形成&痰包&。治疗以健脾、化痰、散结为法,主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夏枯草旨在清热散结,半夏超剂量应用则意在加强化痰散结之用。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笔者对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经穿刺确诊,均经口内入路手术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结论 下颌舌骨肌局部断裂、缺失,致使舌下腺发生下颌骨肌疤或突入下颌下区是发病机理,口内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关键。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腮裂囊肿;囊性水瘤;口底皮样囊肿
舌下腺囊肿(sublingual gland cyst,SGC)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涎腺疾病,它是由于舌下腺导管阻塞唾液潴留所致,或因舌下腺导管或腺泡破裂,唾液外漏而形成。根据囊肿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口内型、口外型及哑铃型三种类型[1]。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较少见,常发生误诊,笔者将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与误诊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10例(4167%),女14例(5833%);年龄最大26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1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6例(6667%),右侧8例(3333%)。病程:14天~5年余。肿物最大8cm&8cm&6cm,最小3cm&3cm&2cm。误诊为下颌下腺囊肿18例(75%),腮裂囊肿6例(25%)。其中12例(50%)误诊病例在外院行下颌下区肿物摘除术后复发。
&&& 12& 诊断治疗& 本组24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下颌下区囊肿;经笔者穿刺检查,确诊为舌下腺囊肿。24例患者均行口内患侧舌下皱襞外侧切口,摘除舌下腺并抽吸出囊液,口外加压包扎患者下颌下区。
&&& 2& 结果
&&& 术后3个月~15年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获得满意性临床效果。其中4例(1667%)因囊肿较大,术中未充分抽吸出囊液,同时下颌下区加压包扎时间相对较短,术后1~2周患侧下颌下区仍现肿物,经再次抽吸出残余囊液后加压包扎愈合。
&&& 3& 讨论
&&& 舌下腺囊肿是因慢性炎症、涎石导致导管狭窄、阻塞,使导管扩张或腺泡破裂而发生唾液外渗形成[2]。本组所有病例的病理表现均有慢性炎症存在。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机理,Nathan[3]研究发现42%的患者因下颌舌骨肌局部断裂、缺失,存在舌下腺下颌舌骨肌疝,该疝位于下颌舌骨肌前2/3稍偏下颌骨舌侧。同时20%患者的舌下腺突入下颌下区,这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口腔内压力增大也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发生的诱因。
&&& 舌下腺囊肿口内型最为多见,而口外型较为少见,故易被忽视。本组12例患者在经外院非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诊治,由于不了解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发病特征而误诊为下颌下腺囊肿,单纯行口外下颌下区肿物切除术,术后复发而行第2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教训提示我们应综合判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部位,结合穿刺与影像学进行确定诊断。
&&&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主要临床特征为口内舌下区无肿物,肿物位于下颌下区,缓慢增长无痛,与皮肤无粘连,触及柔软,不可压缩。穿刺可抽出蛋清样粘稠液体。B超检查对囊肿的定性和体积测定有意义,但缺乏特异性。下颌下腺囊肿临床上十分罕见,下颌下腺囊肿穿刺液较舌下腺囊肿稀薄。造影CT检查,能确切显示囊肿的范围、形态和走向,有助于分辨下颌下腺囊肿与舌下腺的关系。但是,有时造影剂难以通过狭窄疝口至舌下区,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应与第二腮裂囊肿、囊性水瘤、口底皮样囊肿鉴别。腮裂囊肿多位于下颌角下方,穿刺抽吸出棕色清亮的含胆固醇结晶的液体,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伴发感染而增大,并可有急性炎症的临床表现。而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一般无急性感染症状。囊性水瘤也可发生于下颌下区,常见于婴儿,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波动感,有时透光试验为阳性;穿刺可抽出黄色清亮细薄液体,无黏液丝,涂片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口底皮样囊肿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因囊壁厚,扪诊时似面团状伴柔韧感,无波动感,可有压迫性凹陷;穿刺可抽出半固体状皮脂腺分泌物。
&&&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一经诊断,应行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因该囊肿的囊壁没有完整的上皮结构,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4],故不十分强调摘除全部囊壁。但是,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本组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全部采用口内舌下皱壁外侧弧形切口,摘除舌下腺与部分囊壁,将囊腔内囊液吸尽,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1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该囊肿囊壁较薄或因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完整摘除较难,分离时常发生破裂。尽管如此,囊肿残留也不会造成囊肿复发。
【参考文献】
&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吕俊邦,王元琴,刘芙蓉5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舌下腺囊肿诊断的评价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19
3 Nathan H,L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miation through thr mylohyoid musleOral Surg Oral Medoral Pathol):21-23
4 吴春云,施晓军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86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1 075000 河北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2 河北张家口,张家口第四医院口腔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1& 病历摘要
&&& 患者,女,43岁,因就诊前一天早饭后突感下颌部不适,自己摸到颌下一包块迅速长大,导致口腔启闭困难,难以进食,无明显痛感。来我院就诊时,门诊行穿刺见血液及大量泡沫,临床考虑血管瘤、颌下腺囊肿、炎性包块?采用PHILIPS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于颌下扫查,见一3.4 mm×2.5 mm大小近似无回声块影,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透声欠清晰,回声欠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点状及斑片等回声及一1.4 mm×0.9 mm大小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图1)。与颌下腺无直接关系。并于口内舌下见一粉色肿块隆起,嘱患者用力张嘴,用2.5 MHz探头小心伸入舌下,可见一肿块回声与颌下包块回声类似,大小约2.3 mm×1.7 mm,并与舌下腺紧密相连。CDFI示无回声块影内等回声团可见少量短线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舌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并结石。临床再次行穿刺,穿刺液呈浅黄色黏稠液,经病理诊断为舌下腺囊肿。采用消炎治疗并加用皮质激素治疗2周,囊肿逐渐消失。图1& 颌下包块声像图:包块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可见等回声光点及光斑,后壁可见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等回声团内可见血流信号
&&& 2& 讨论
&&& 舌下腺囊肿是三大对涎腺中最常见的囊肿,其形成是因慢性炎症、涎石引起导管狭窄、阻塞使导管扩张或导管腺泡破裂而发生唾液外渗形成[1]。舌下腺囊肿一般分为舌下型(口内型)、舌下―颌下型(混合型)、颌下型(口外型),舌下腺位于口底黏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面,腺体内侧面邻颏舌肌,外侧为下颌骨体,前端在颏舌肌前方与对侧舌下腺接近,后端与颌下腺的深面毗邻。但下颌舌骨肌存在裂隙或该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2],解剖学表明有20%舌下腺可通过此裂隙挤入颌下区,这是发生颌下型囊肿的解剖基础。
&&& 舌下腺结石形成可能是由于患者舌下腺分泌的唾液黏稠,含黏蛋白高,舌下腺导管或其开口处损伤,或口腔内异物进入导管形成结石。炎症是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炎症水肿使腺体导管狭窄,加之舌下腺分泌的腺液黏稠,导致了导管的阻塞、腺液潴留,由于分泌液继续增多,可以加重腺体水肿,影响血运,炎症扩散[3]。治疗原则是在抗炎的基础上进行手术,经口内舌下手术入路完整切除舌下腺,以防复发。本例患者病程短,对早期发现的囊肿采用及时抗炎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 舌下腺以分泌黏液为主,抽出的囊液黏而稠,可以拉出很长的丝,此特点可与颌下腺囊肿、囊性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相鉴别。本例患者第一次穿刺出血液及泡沫,可能因包块位置较深,误穿血管导致,所以,不能妄下结论。必要时可对穿刺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囊性水瘤、皮样囊肿、血管瘤及舌下囊肿和颌下腺囊肿之间的鉴别。
&&& [参考文献]
&&& 1& 吕俊邦,王元琴,刘芙蓉.5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舌下腺囊肿诊断中的评价.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19.
&&& 2& 郭信琼.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83-285.
&&& 3& 林先军,刘天晓,王培杰,等.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病理分析及临床讨论.淮海医药,):368.
&&作者单位: 332000 江西九江,解放军第171医院B超室
 &(编辑:卫& 东)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舌下腺囊肿中医称为“痰包”,最常见于青少年,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囊壁极薄并紧贴舌下区粘膜,呈浅紫蓝色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淡黄色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缩小而消失,但不久又复发。舌下腺囊肿长大后,可以延伸至对侧而波及对侧口底,也可能循口底肌肉间筋膜薄弱处突入颌下或颏下。应与舌下腺囊肿相鉴别的疾患有:口底皮样囊肿、脂肪瘤、舌下区粘液腺囊肿、颌下区囊性水瘤。
  口底皮样囊肿多见于青春后期,为无痛性逐渐生长的肿块。肿块接近中线,呈圆形或卵圆形,周界清楚,扪诊有面团柔韧感,有压迫性凹陷。囊肿内含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时,透过粘膜可见肿块颜色呈黄白色,而非淡蓝色。
  脂肪瘤呈分叶状,扪诊肿块柔软,为实性肿块。颌下区脂肪瘤有时和局限性血管瘤并存,临床表现和脂肪瘤相似,偶可穿刺出血液。
  舌下区粘液腺囊肿较少见,常发生于沿颌下腺导管走行方向的前部。虽也呈浅蓝色囊肿,但表面粘膜更薄,体积不大,位置表浅。
  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局限于颌下区时,需和舌下腺囊肿加以区别。穿刺检查囊性水瘤可抽出淡黄清亮、非粘稠性液体。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1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舌下腺囊肿用中医怎么治疗
舌下腺囊肿用中医怎么治疗
健康咨询描述:
9.3日发现舌下有泡,到医院检查说是舌下腺囊肿
想得到的帮助:
能不能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不用做切除手术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付医生医师
擅长: 擅长对骨伤科妇科内科疾病,颈腰椎病,瘫痪,面瘫,关
帮助网友:7134称赞:29
&&&&&&病情分析:&&&&&&你好,用中医效果不大,还是建议手术切除。&&&&&&指导意见:&&&&&&你好,用中医效果不大,还是建议手术切除。
擅长: 口腔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牙隐裂 牙齿磨损 夜磨牙
帮助网友:9994称赞:342
&&&&&&病情分析:&&&&&&患者,男,4岁。舌下腺囊肿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舌下腺,不然容易复发。&&&&&&指导意见:&&&&&&一般舌下腺囊肿单纯吃药是不行的,没有效果的,需要去口腔科手术切除。
擅长: 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血栓形成,脑出血,癫痫病,肌无
帮助网友:1796称赞:3
&&&&&&病情分析:&&&&&&你所说的情况:舌下腺囊肿,到医院找医师检查后确定,结合临床症状。&&&&&&指导意见:&&&&&&1、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或遵医嘱。2、多饮白开水,清淡饮食。&&&&&&以上是对“舌下腺囊肿用中医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儿童牙列不齐,错颌畸形的矫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角
帮助网友:2836称赞:28
&&&&&&病情分析:&&&&&&你好,舌下腺囊肿,需要西医解决,中医没有办法,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导管阻塞,破裂,造成腺体分泌物渗出&&&&&&指导意见:&&&&&&我的建议是,手术切除,同时对孩子的舌下腺切除,如果切除不完整,残留部分囊壁,可以复发,长期复发可以造成恶变,孩子还小,希望家长为了孩子健康,可以到大型三甲医院就诊,准确治疗
参考价格:22.7
参考价格:22.7
参考价格:7.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臌症,胸腹胀满,四肢浮肿...
参考价格:¥288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
1.心血管疾病,...
参考价格:¥15.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您当前的位置:&>&
舌下腺囊肿“痰包”治疗方法
舌下腺囊肿&痰包&治疗方法
  患者,男,5岁,1998年7月来诊。
  家长代述5月前发现患者舌系带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颜色青紫,不痛。患儿自觉不舒服,频繁伸舌,说话不流利。某三甲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并予手术治疗。3个月前又发现舌系带右侧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无奈又做第二次手术。术后约1月余,发现舌系带两侧又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查:舌系带两侧分别有黄豆大小肿块,色青紫,触之疼痛。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问之,患儿喜食肥甘,恶食蔬菜瓜果,常有食积。证属脾胃气虚,痰阻络脉。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散结。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生牡蛎15克,制南星9克,夏枯草9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擘)。7剂,每剂以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3次,每次100毫升。
  7剂服完,囊肿未见增大。纳食正常,大便正常。上方半夏加至30克,再服7剂,囊肿缩小,约绿豆大小。守方服30余剂,囊肿完全消失。嘱常服健脾丸以巩固疗效。随访10余年病未复发。
  按:舌下腺囊肿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痰包&。《医宗金鉴》&痰包每在舌下生,结肿绵软似匏形,痛胀舌下妨食语,火稽痰涎流注成&明确指出&痰包&的成因是痰火流注。本例患者尚未成年,脾胃本就虚弱,加之饮食不慎,更伤脾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不储于肺,随咳排出体外,反随经流窜,集于舌下形成&痰包&。治疗以健脾、化痰、散结为法,主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夏枯草旨在清热散结,半夏超剂量应用则意在加强化痰散结之用。
相关阅读:
上一篇:&&&&
推荐资讯&&
评论:舌下腺囊肿“痰包”治疗方法舌下腺囊肿出手术外还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中医行吗?手术估计要花多少钱呢?
舌下腺囊肿出手术外还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中医行吗? 手术估计要花多少钱呢?
08-11-05 &匿名提问
概述先天性甲状舌囊肿及瘘管又名颈前正中囊肿及瘘管,是在甲状腺发生过程中,甲状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消失而产生的。可发生于自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甲状舌瘘管的内瘘口位于舌盲孔,外瘘口在颈前正中线上或稍偏一侧。囊肿位于舌骨下方时,连接囊肿和舌盲孔之间的瘘管可经舌骨前、舌骨内或舌骨后走行,以从舌骨后走行者多见。诊断瘘管或囊肿X线碘油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应与鳃裂囊肿、皮样囊肿及异位甲状腺相鉴别。 1.多见于小儿和青年。颈前舌骨平面下有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囊性感,皮肤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沿舌骨方向可触及索状物,张口伸舌时可觉肿块回缩上提。 2.囊肿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触痛,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 3.粘液性分泌物,常含柱状和鳞状上皮细胞。治疗措施非手术疗法如用腐蚀剂烧灼瘘管效果欠佳,一般主张应手术彻底切除。其手术方法: 1.患者仰卧,肩下垫枕,头后仰。 2.切口:在囊肿最隆起处,顺皮纹做横切口,如有瘘管则围绕瘘口做横梭形切口,分离上、下皮片。 3.暴露囊肿及分离瘘管:纵行分离胸舌骨肌,暴露出囊肿包膜。为确定瘘管的行程及深度,由瘘管口或囊肿内注入美蓝,以组织钳抓住囊肿或瘘管的皮肤开口向舌骨方向分离,术中应注意不要伤及喉上神经及血管。 4.切除舌骨中部:分离至舌骨体时,仔细检查管道盲端是否止于此处,若止于此处则将瘘管与囊肿一并切除。若管道绕舌骨上升,则应在舌骨中线两侧各 0.7~1cm处切断,去除1.5~2cm长的舌骨。沿中线剪开舌骨舌肌,顺瘘管向舌体深部分离至舌根。此时食指伸入口内将舌根盲孔推向前下,在手术野后方可见一突起点,此时瘘管的终点,将瘘管剪除,以肠线缝合舌盲孔处缺损。 5.逐层缝合切口,并置橡皮引流条。术后应注意清洁口腔和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感染。手术治疗,切除囊肿、瘘管和舌骨中段,直达舌盲孔。为便于术中寻找可注入美蓝染色。合并急性感染者,应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切开引流,俟类症消退三个月后手术摘除。病理改变甲状舌囊肿内多覆有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或移行上皮。囊液为粘液性,感染后为脓性。上皮下可见有甲状腺组织。临床表现1. 甲状舌囊肿:位于舌骨以上的较小囊肿可无症状,囊肿增大时才有舌内发胀、咽部异物感、发音不清,检查见舌根部有一圆形隆起。位于舌骨以下、甲状舌骨膜之前的囊肿较为多见。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检查可见颈前皮下有半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活动。穿刺囊肿可抽出半透明或混浊、稀稠不一的液体。 2.甲状舌瘘管:外瘘口常位于颏下与甲状软骨之间的颈前正中线上或稍偏向一侧。瘘口可有分泌物外溢,如有继发感染则有脓液外溢。从外瘘口注入美蓝,如为完全性瘘管,可见舌盲孔处有美蓝流出。经瘘口注入美蓝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利用于手术中能将瘘管完全切除。治疗原则  1.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2.已扩展到颌下区者,应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将残留囊液抽尽,然后口外加压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  3.不愿手术者,可将囊液抽出后,再注入9%碘酊,使之纤维化。  4.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1、小唾液腺黏液囊肿 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2、舌下腺囊肿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头下面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头下腺切除术。由于治疗原则差异大,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必须与囊性水瘤等下颌下区的肿瘤性疾病相区别.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肿胀区域非常柔软,触摸时有水囊一样的手感,具有透光性,用电简等照射瘤体的一侧,从另一侧观看有磨砂玻璃样光感,穿刺瘤体抽出的液体外观清亮、色淡黄、不黏稠,涂片检查可见淋巴细胞.   治疗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是从几腔内摘除舌下腺,并将囊腔内的黏液彻底吸净,然后对下颌下区做加压包扎,为美观起见,不必在下颁下区皮肤做切口摘除囊肿:如果是下颌下区的囊性水瘤或其他肿瘤性疾病,则无可选择,必须切开下颌下区的皮肤,摘除或完整切除瘤体.  如果患者患有严重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全身情况不适合做舌下腺切除手术,可做简单的袋型缝合术.力法是切除囊肿表面部分黏膜和囊壁,形成一个囊袋,让囊肿产生的黏液自行排入口腔,控制囊肿的发展,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进行舌下腺切除.但袋型缝合术经过一定时间会复发.婴儿的舌下腺囊肿也可做上述处理,待其长到4~5岁后,再做舌下腺切除手术. 舌下腺囊肿通常可分为舌下型、颌下型、舌下-颌下型。单纯颌下型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容易误诊为其他囊肿,因未作舌下腺手术而反复发作。本文收集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舌下腺囊肿64例,对首发于颌下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误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64例中男性23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1∶1.7,年龄2~79岁,平均19岁。64例均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舌下型43例 (67%),颌下型14例(22%),舌下-颌下型7例(11%)。首发于颌下者21例(34%)。64例中术后复发15例,平均复发1.3次,其中7例为颌下型。7例中5例在下级医院误诊为颌下腺囊肿,1例误诊为腮裂囊肿,1例误诊为甲舌囊肿,经颌下切口摘除囊肿,全部复发。  2 讨 论  2.1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误诊  舌下腺囊肿只表现为颌下或颏下包块,而口底舌下区无异常者特别容易误诊。其实,颌下腺囊肿十分罕见,舌下腺囊肿则十分常见。这是因为舌下腺分泌物粘稠,导管细,开口小,易于阻塞,且管壁薄,阻塞后的导管上皮在不断增长的压力下退变,上皮破坏,管壁破裂,致使唾液外渗,在周围结缔组织内形成潴留性囊肿。而颌下腺导管粗大,分泌物以浆液为主,不易阻塞,且管壁厚而坚韧,不易破损[1]。有人统计[2,3],舌下腺囊肿中单纯颌下型占9%~55%。文献报告[4,5]42%的下颌舌骨肌局部有断裂、缺失,并有组织团经裂隙处脱垂,称为下颌舌骨肌疝(mylohyoid boutoniere)。舌下腺囊肿在重力作用下容易经口底潜在通道疝入颌下区,表现为颌下区囊肿。囊液大部流入颌下区,口底舌下区反而无明显隆起。加之疝口狭小,且囊液随潴留时间逐渐变稠,挤压颌下囊肿时粘液返流入口底舌下区量少,口内见不到明显包块,因此误认为与舌下腺无关。作者认为:凡颌下区囊性包块,穿刺抽出粘稠液,即使未见口底包块,也应诊断为舌下腺囊肿,而不是颌下腺囊肿。  2.2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凡颌下区无痛性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缓慢长大、穿刺抽出淡黄色蛋清样粘稠液者,即可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少数患者有包块胀痛、压痛、感冒时长大、时大时小等症状,应与慢性颌下腺炎及颌下淋巴结炎相鉴别。穿刺抽出粘液即可鉴别。位于颌下区后份者,应与第二鳃裂囊肿鉴别。颌下区前份及颏下者,应与甲舌囊肿鉴别。甲舌囊肿穿刺液也为蛋清样粘液,但淀粉酶试验为阴性,舌下腺囊肿内囊液含淀粉酶而呈阳性。但应注意少量囊液与大量淀粉混合,因酶量少,不能将淀粉完全分解,加碘后仍显蓝色而呈假阴性,误认为囊液中不含淀粉酶。另外,舌下腺囊肿不随吞咽上下活动,也可区分甲舌囊肿。此外,颌下区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囊状水瘤在质地上与舌下腺囊肿极为相似,但穿刺液可资鉴别。血管瘤可通畅抽出可凝固的鲜血;囊状水瘤则抽出淡黄色水样稀薄液,无粘液丝,涂片可见淋巴细胞。  囊内碘油造影有助于了解囊腔的走行方向及范围。但摄X线片时须避免颌下区与舌下区的重叠,方能分辨颌下区囊肿与舌下腺的关系。另外,由于囊内碘油在较低的压力下,难以通过狭窄的连接部,使舌下腺囊肿的口内部分不易显影而呈假阴性。用粘稠度低的泛影葡胺可减少假阴性,但舌下区显影仍不理想。  2.3 治疗  早期治疗方法为根治囊肿,经口内摘除舌下腺及囊肿的同时经颌下摘除囊壁。因创伤大,已被淘汰。由于舌下腺囊肿不是真性囊肿,囊壁无上皮,不分泌囊液[6],因此,仅完整摘除囊液的来源——舌下腺,即可根治。不必摘除颌下区囊壁。主要是由于舌下腺或颌下腺的导管被阻塞,或者在导管破裂后分泌物外渗形成的囊肿。原因有损伤,涎腺结石、口底部的炎症刺激等。囊肿位于口底,颜色淡蓝,常见为1cm直径的囊肿,但也有肿大明显的囊肿。  舌下囊肿治疗可选用CO2激光及Nd:YAG激光。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处理囊壁,如与涎腺相关一并摘除。手术的复杂性视囊肿大小各异,1cm直径以下,在局部麻醉后,用激光刀切开最薄弱处囊壁,排尽腔内物后再用激光照射内壁。如腔径较大,直接缝合1~2针。注意,在排出腔内物照射囊壁时要彻底、均匀,但无黑色炭化组织。照射以内壁组织凝固而无再分泌功能即止。  较大的囊肿直径>2cm2以上影响患者伸舌运动及搅拌食物等功能,必须在切除囊肿的同时做好口底整形,即恢复舌的正常位置功能。  由于舌下囊肿常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见伴有炎性反应存在。因而在激光手术后不论囊肿大小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 疾病描述  舌下囊肿大多数为舌下腺的外渗性囊肿,多由于舌下腺腺体或导管的破损、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蚊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蟆肿”。
症状体征  舌下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甚薄,覆盖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经舌系带下扩展至对侧,亦可向口腔底部扩展,突出到颌下。
疾病病因  舌下囊肿大多数为舌下腺的外渗性囊肿,多由于舌下腺腺体或导管的破损、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引起。
病理生理  舌下囊肿大多数为舌下腺的外渗性囊肿,多由于舌下腺腺体或导管的破损、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引起。舌下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甚薄,覆盖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经舌系带下扩展至对侧,亦可向口腔底部扩展,突出到颌下。
治疗方案  要根治舌下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而不需摘除囊壁。年幼或体质虚弱而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可切除囊肿前壁,并将其边缘与口腔粘膜缝合(袋形缝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尖腹侧小粘液腺及舌下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舌下腺囊肿易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囊肿破裂后创口自愈致再次复发;(2)手术未能将腺体组织切除干净造成复发;(3)口腔内有大量小粘液腺存在,外伤、手术摘除后可造成邻近粘液腺损伤再发;(4)舌下腺囊肿单纯摘除,而未摘除舌下腺的术后复发;(5)术前诊断不明,特别是将舌下腺囊肿误诊为舌下粘液囊肿而引起术后复发。 舌下腺囊肿系良性病,最佳根治方法是完整摘除病变组织及腺体。最后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是,一定要到正规口腔专科医院治疗此病
[治疗原则] 1.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2.已扩展到颌下区者,应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将残留囊液抽尽,然后口外加压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 3.不愿手术者,可将囊液抽出后,再注入9%碘酊,使之纤维化。 4.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下腺囊肿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