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怎么处理 阴囊皮肤溃烂烂。用什么药?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药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 引起药疹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地增加,种类也有增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
  临床上常见的有:.
  ① 抗生素类,抗生素中不少可导致药疹,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
  ② 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③ 磺胺类;.
  ④ 解热镇痛类,此类品种繁多,商品名称复杂,很多是同药异名或同名异药,其主要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的发病率最高,保泰松引起的药疹也很常见;.
  ⑤ 催眼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甲丙氨酯(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最多;.
  ⑥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中药也可引起药疹。文献中报告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白蒺藜、大黄、蓖麻子等;成药中有六神九、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等。
症状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二)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四)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引发此型药疹。其形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少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五)多形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境界清楚。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及口唇,有痛痒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六)紫癜型药疹此型药疹可由巴比妥盐、甲丙氨酯(眠尔通)、口服利尿药、新霉素、奎宁等引起。通过II型变态反应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III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炎症而产生紫癜。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略微隆起。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粘膜出血、贫血等。有时可伴发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
  (七)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常起始于腋和腹股沟,迅速波及全身,触痛显著。旋即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坏死表皮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留下疼痛的面,像浅表的。口腔、颊粘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开始时似多形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即泛发全身,须即刻停药及抢救。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严重型药疹。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引起。多数病例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合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以后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可再生)。口唇和口腔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肤剥脱可持续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九)痤疮样药疹(acniform eruption)多由于长期服用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制剂、避孕药及异烟肼等引起。潜伏期较长,表现为痤疮样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发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长期用溴剂者可发展成为肉芽肿损害。.
  (十)光感性药疹多由于服用冬眠灵、磺胺、异丙嗪(非那根)、四环素、灰黄霉素、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补骨脂及等药后,再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可分为两类:①光毒性红斑(phototoxie erythema):皮疹与晒斑相似,多发生于曝光后7~8小时,局限于曝光部位,任何人均可发生;②光变应性发疹(ph0to al-lergic eruption):仅少数人发生,需经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多呈湿疹样,可见于曝光部位及遮盖部。此外,少数患者可发生荨麻疹或苔藓样疹。停药后仍持续1~2周或更久方能消退。.
  除上述的一些类型外,药物还可以引起其它形态的皮损,如避孕药可致黄褐斑;冬眠灵及马利兰可致色素沉着;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和苯妥英钠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等。D-青霉胺可引起天疱疮样皮损,苯妥英钠可引起假性淋巴瘤综合征。
检查 1.体内试验有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
  (1)皮肤试验:常用划破试验及皮内试验两种。划破试验的灵敏性不及皮内试验高,但较皮内试验安全,故一般先作划破试验,阴性时再作皮内试验。划破及皮内试验适用于预测皮肤即刻型反应。通常用于预测青霉素、抗血清素和普鲁卡因过敏反应,但阴性时不绝对排除发生临床反应的可能性,对有高度药物敏感史者禁用。为了预防皮肤试验发生严重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应在试验前准备肾上腺素及氧气等抢救药物。.
  (2)激发试验:指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内服试验剂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8~1/4或更小量),观察其反应,以探查可疑药物。此试验仅适用于较轻型药疹,又必须使用该药治疗时;不要用于有即刻过敏反应和严重型药疹又不必再用该可疑过敏原的患者。.
  2.体外试验有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琼脂弥散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皮肤窗试验等。但这些试验结果尚不稳定,目前多用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研究,对其它药物尚少报道,因此,有待深入研究。
治疗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近似药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交叉过敏或多原过敏。.
  (一)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局部一般可用粉剂或保持清洁、干燥。固定型药疹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或0.1%等湿敷。.
  (二)重型药疹包括全身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应及时抢救,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注意病室温暖、清洁,严防继发感染及交叉过敏发生。.
  1.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用地塞米松10mg/d(分2次静脉滴注)。待体温下降,皮疹颜色减淡,无新疹发生,症状缓解后始可逐渐减量,并逐步换用口服剂。若为重金属药物引起的药疹,应及早使用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肌注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每次1g溶于注射用水10~20ml中,静注,每日2~3次,共3~5天,以后酌情减少用量或停用)。.
  2.加强支持疗法对原有疾病应改用不致敏药物维持其主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病期较久,由于高热及皮肤大片剥脱渗出等,常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必要时输血。.
  3.注意预防和治疗合并症若伴发支气管肺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可酌情选用与致敏药物无关的抗生素。若伴发肝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可输入葡萄糖液,食用流质饮食及补充多种维生素等,必要时可给予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10~20mg、辅酶A50U、维生素B6100mg、肌苷200mg、胰岛素4~8U、10%葡萄糖溶液500m1)及其它保肝药物。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注意防止褥疮发生。注意保护眼睛,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暴露损伤。如眼部已受累,应清洗结膜,滴醋酸氢化可的松眼药水和外用4%硼酸眼膏。应经常清洗口腔,有口腔糜烂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4.局部治疗应用无刺激性、具有保护性、有一定的收敛、消炎作用的药物。对无渗液的皮损,依病情给予粉剂或洗剂。对红肿有渗液的皮损,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糜烂面,以暴露皮损保护创面干燥为宜。可暴露于温度适宜而干燥的红外线灯罩下,外用0.2%硝酸、紫草油或用含地塞米松和有效抗生素的气溶胶喷洒。.
  5.中医中药中医认为药疹主要由于脾湿不运、蕴湿化热、外感毒邪、湿热毒邪搏于皮肤所致。治则为清热、凉血、利湿、解毒。可用、芩连解毒汤、等加减。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0:48
贡献光荣榜>> >>湿疹导致皮肤溃烂流水,我选择什么的好药好啊?
湿疹导致皮肤溃烂流水,我选择什么的好药好啊?
病情描述:
湿疹导致皮肤溃烂流水,我现在应该怎么处理症状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9180条
医生建议: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功能主治本品是适用于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 或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及轻度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湿疹热门问答
湿疹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荨麻疹丸】
【皮肤瘙痒症】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
健客价:¥26.00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健客价:¥18.00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健客价:¥10.50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健客价:¥18.00
用于局限性瘙痒症、神...
健客价:¥4.20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健客价:¥15.00
用于局限性搔痒症、神...
健客价:¥2.10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健客价:¥12.50
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
健客价:¥11.00
湿疹,皮炎,过敏性。
健客价:¥10.00出现药疹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出现药疹怎么办
上传于||文档简介
&&出​现​药​疹​怎​么​办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药疹,哪些药物闯了祸
本文导读:样判断是不是药疹呢?一般应有用药史,且停药后皮疹消退。一般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荨麻疹介绍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
&  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黏膜炎症性反应叫做药疹。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反应。发生药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作用、反应、人的特异体质等密切相关。
  怎样判断是不是药疹呢?一般应有用药史,且停药后皮疹消退。一般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药疹的疹型多种多样,其形态常是像某一种传染病或皮肤病的疹型,故可用该病的病名来命名,如、丘疹、红斑、猩红热样皮疹,血管性水肿、水疱、紫癜、、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
  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一、磺胺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氨水杨酸钠、保泰松等易引发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类药疹可在用药20天以后发生,初起为麻疹样、猩红热样,伴有畏寒、发热,继而全身潮红、肿胀,以手足面部为重。之后全身皮肤脱屑,手足呈手套式、袜子式大片皮肤剥脱,有的指(趾)甲、毛发脱落、口唇红肿糜烂、眼结膜充血。严重的伴有肾、肝损害,并伴有高烧昏迷以致发生。
  二、青霉素、痢特灵、水杨酸钠盐及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等容易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用药后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并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布于头面及四肢与躯干,并有此起彼消现象。较重者出现呕吐、发热及关节痛等。
  由上述药物引起的药疹比较多见。
  三、解热镇痛药、催眠药、镇静类药、碘胺类药物、青霉素及链霉素等类药物易引起固定型药疹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固定型药疹多见于口唇、肛门、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四肢躯干也可发生,皮疹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水肿性红斑,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和灼痛,停药即消退,如再服同样的药,在原来部位可出现同样药疹,故称固定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起病急,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的疹子为散在或密集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呈对称分布,以躯干为多。猩红热样药疹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
  四、汞剂、奎宁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湿疹型药疹。为多形性,可有红斑、水疱、丘疹、脓疱、糜烂和渗出等变化。往往由于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先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服用同类药,即可引起药疹。停药后即好转。
  总之,用药时发现皮肤黏膜有异常反应要立即停药,并查明原因,采取对策,以防止药疹对的危害。
(责任编辑:邱启银)
皮肤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溃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