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剖解肝脏解剖位置有出血点的是什么病?

您的位置:
本站推荐图片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
本站推荐图纸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
来源:转载资料
&&& 山羊传染病是危害山羊生产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山羊的死亡,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某些人羊共患的传染病还能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和科研需要,山羊饲养高度集中、调运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山羊传染病,对于发展山羊生产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羊 痘 &&& 痘病是由豆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痘疹)。 &&& 流行病学:山羊痘的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扶或糊莫侵入机体。山羊豆病多发生霉雨季节、蚊虻活动频繁,加速传播。 &&& 临床症状:山羊痘潜伏期6-8天,病初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粘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1-42℃,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无毛区、有两分至一元钱硬币大小的块状疹,疹块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时间长了结痂。全过程约4周左右。山羊痘并发时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 &&& 剖栓病变: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有硬块结节。 &&& 实验室诊断:琼脂扩散试验、自凝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免疫荧光技术。 &&& 治疗:山羊痘用青、链、霉素无效,接种山羊疫苗,该病停止发生。 ① 免疫血清:大羊10-20毫升,小羊5-10毫升皮下注射。 ② 对症疗法:10%NaCl液40-60cc或NaHco3液250cc,静脉滴注。局部用1%高锰酸钾液洗涤患部,再涂擦碘甘油。 ③ 支持疗法:10%葡萄糖液500cc、5%葡萄糖酸钙40cc、青霉素380万、链霉素2g,一次性静脉滴注。 &&& 预防: ① 平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② 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隔离4个星期,检疫不带混群。 ③ 疫区内用疫苗预防接种,羊疫鸡&& 化& 毒苗,0.5ml/只/尾根部皮下注射,免疫期一年。 ④ 发病山羊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和消毒,病死山羊尸体立即深埋,防止病源扩散。 & 口蹄疫 &&& 口蹄疫俗名“口疮”、“蹄黄”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 流行特点:病毒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消化道也是感染的“门户”,另外病畜也能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牧畜的流动、畜产品的运输及被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畜产品污染的车辆、水源、牧地、用具、饲料、饲草等媒介、病毒能随风散播到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牧区的流行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 疫区发病率100%,死亡率1%(老区5%)。 &&& 临床症状:山羊发生口蹄疫,潜伏期1-2天,体温升高40℃以上,流口水、血缕状,口腔呈弥漫性粘膜炎,包括齿龈、颊面、舌粘膜等都可能产生水泡。蹄部:蹄冠、蹄叉、趾间易破溃产生溃疡,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坏死,甚至引起蹄壳脱落。乳房乳头皮肤有时可出现水泡,很快破裂形成烂斑,如波及乳腺引起乳房炎。羔羊有时有出血性胃肠炎,常因心肌炎而死亡。 && 本病一般为良性经过,及时治疗一周左右即可全愈,但在某些情况下,当水泡病逐渐痉愈,病羊趋向恢复时,有时可突然恶化,体温突然升高。站立不稳,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 &&& 剖检病变:除体表、口腔、皮肤、乳房部皮肤粘膜及蹄部产生水疱外,上呼吸道及前胃粘膜也可能产生溃烂,真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 心肌病变:心内外膜出血,纵切后,心肌上有灰白色或淡蓝色斑点或条纹状。坏死&&虎斑。 &&& 诊断、确诊,血清学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 治疗:山羊发生口蹄疫后,一般经10-14天自愈,为促进山羊早日康复,缩短病程,特别是为了防止继发和死亡,应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精心饲养,加强扩理,饲喂柔软的饲料,症状重的喂麸糠稀粥,优质的饲草;多给饮水;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洗漱,糜烂面可涂以1-2%明矾或碘甘油;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以鱼石腊软膏,再用绷带包扎;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黄霉素软膏或其它防腐软膏,定期挤奶,防止乳房炎的发生。恶性口蹄疫山羊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钠加、葡萄糖盐水等。 &&& 防治:采取传染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 上报疫情鉴定 ② 划定疫区,实行封锁,扑杀后,15天综合消毒,解除封锁后,3月内不出售。 ③ 疫区进行严格的消毒,1-2%NaOH或10-20%石灰水消毒。 ④ 紧急预防接种,羊可按种牛O型的口蹄疫活苗接种。 &&& 公共卫生:口蹄疫主要是通过挤病羊的奶或处理病羊,接触感染创伤而传染,所以,口蹄疫流行时,应特别注意个人保护。 山羊梭菌性疾病 &&& 山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菌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 (一)&& 羊快疫 &&& 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少发。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里出血性、炎性损害。 &&& 流行特点: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染,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羊只采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特别是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之际发病较多。羊只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至18个月之间。 &&& 临床症状:病羊突然发病,没有任何症状倒地死亡,有的死在牧场有的死在羊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处,食欲废绝,卧地,不愿走动,有的腹部膨胀,有腹痛症状,口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排粪困难,粪便杂有粘液或粘膜间带血丝,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数分钟或几小时死亡。 &&& 剖检病变:呈急性经过死亡的病尸,腹内膨胀,口腔、鼻腔和肛门粘膜呈蓝紫色并常有出血斑点,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显著,粘膜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粘膜常有大小不等出血斑块和坏死灶。粘膜下组织水肿,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凝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肺脏淤血、水肿,全身淋巴结,特别是咽部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 诊断:实验室检查:①涂片检查,用肝脏等实质器官涂片& ②动物接种,血液接种小白鼠 &&& 预防:由于病程极短,往往发病来不及治疗,必须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及隔离消毒工作,每年的春秋季定期注射四联苗(羊快疫、猝狙、肠毒、羔痢)。 (二)&& 羊肠毒血症 &&&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山羊较少发生,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 流行特点:魏氏梭菌广泛生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粪便、羊只饮食带有病菌污水或饲草经消化道感染,多为散发,常发生于春末夏初多雨季节,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尤以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 &&& 临床症状:羊只突然不安,四肢步态不移,四处奔走,眼神失灵,严重的高高跳起后坠地死亡。体温一般不高,食欲废绝、腹胀、腹痛、全身颤抖、头颈向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排出黄褐色或血红色水样粪便,病程极短的气喘,常发出呻吟声,数分钟后至几小时内死亡。 &&& 剖检病变:尸体膨胀,胃肠充满气体和液体物,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的整个肠壁呈红色,肾肿大,充血变软,犹如脑髓样,肝肿大,质脆胆囊充盈肿大2-3倍,全身淋巴结肿大。 &&& 诊断:实验室检查,病羊回肠结内容物作毒素检查。 &&& 治疗:病羊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升,或肌肉氯霉素,每次1.0g,1日2次,连用3-5天。 &&& 预防:定期注射(每年春、秋)羊肠毒血症菌苗或四联苗。 (三)&& 羊猝狙 &&& 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一种毒血症,山羊较少发生,腹膜炎、溃疡性炎和急性死亡为特征。 &&& 流行特点: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 临床症状:病程极短,往往在未见到症状即死亡,有的仅见掉群,不安、卧地、抽搐、迅速死亡。 &&& 剖检病变:主要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暴露空气中可形成纤维素絮块。 &&& 诊断:实验室检查:①涂片镜检:用体腔渗出液涂片 ②动物接种:用体腔渗出液接种豚鼠。 &&& 治疗:同羊快疫 &&& 预防:定期(每年春、秋季)注射四联苗,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四)&& 羔羊痢疾 &&& 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 &&&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较多,7日龄以上的羔羊很少患病。 &&& 魏氏梭菌通过羔羊吮乳,饲养人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羔羊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在小肠特别是回肠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 促进羔痢发生的不良诱因,主要是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羊饥饱不匀。因此羔痢的发生也表现一定的规律性,草质差、气候寒冷或变化较大的月份发病最为严重。 &&&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2天,病初精神委靡,不想吃奶,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呼吸快,体温降至常温以下,不久发生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恶臭,到了后期,带有血液,直至血便,羔羊逐渐消瘦,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 &&& 剖检病变: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粘膜充血,常可见多数直径为1-2mm的溃疡,有的肠内容为红色。 &&& 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 治疗 ① 土霉素0.2-0.3g,或加胃酶0.2-0.3g,加水灌服,每日两次. ② 1%高锰酸钾水10-20ml灌服,每日两次 ③ 针对其它症状,对症治疗. &&& 预防:每年秋季注射四联苗,产前2-3周再免疫一次。 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0.15-0.2g,每日一次,连服三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五)&& 羊黑疫 &&&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坏死、高度致死性毒血症为特症的急性传染病。 &&&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当年采食被此菌芽胞感染的饲料、饲草后,由肠道壁进入肝脏,获得适宜条件,迅速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发生毒血症,2-4岁羊发病最多。 &&& 临床症状: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见症状,即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可拖延1-2天,病羊掉群、呼吸困难、体温在1.5℃左右,呈 睡俯卧。 &&& 剖检病变: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致使羊的皮肤呈暗黑色,胸腹腔大量积液,肝脏充血,肿胀,表面可见到或摸到多个坏死灶 &&& 诊断:实验室检查:①涂片镜检:取肝脏边缘物 ②动物接种:取肝脏坏死组织悬浮液& 肌注豚鼠 &&& 治疗:肌肉注射血清50毫升 &&& 预防:本病预防首先在于控制肝& 吸虫的感染,同时每年定期(春秋两季)注射羊五联苗或羊黑疫苗。 &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孔白色,严重者导致失明。 &&& 流行特点:本病目前一般认为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自然传播的途径还不十分明确,可以通过直接或密切接触(例如头部的相互磨擦和通过打喷嚏、咳嗽)而传染。 &&& 本病主要发生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夏秋季节。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病的传播。 &&& 临床症状:潜伏期约为1周左右,多数病初一侧眼患病,后期为双眼感染。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羞明)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有分泌物。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有的病羊发生眼房积脓,有的病羊发生关节炎、跛行。病羊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呼吸、脉搏均无明显变化,但眼球化脓的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羊群,病羊可因双目失明而觅食困难,行动不便,乱撞摔倒,抓住后,乱蹦乱跳。 &&& 诊断:根据临诊症状,可作出诊断。 &&& 治疗: (1) 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 (2) 涂红霉素或四环素,或金霉素软膏,每日3次。 (3) 角膜混蚀时,涂1%-2%黄降汞软膏,每日3次。 (4) 严重者,眼底(太阳穴)注射氯霉素,氢化可的松,交替使用,每日1 次。 &&& 预防:病畜立即隔离,早期治疗,彻底消毒羊舍,夏秋注意灭蝇,避免强烈阳光刺激。 山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 &&& 山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 流行特点: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常为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同样易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本病多发于春秋季,羊只发病率在羊群中逐年降低,但病毒抵抗力较强,在羊群可连续为害新近羊只。 &&& 临床症状: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但以唇型感染为主要症状。病羊先于口角上唇或鼻镜处出现散在小红斑,以后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脓肿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形成大面积和痂垢,痂垢不断增厚,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病羊表现为流涎、精神萎缩 、被毛粗乱、日见消瘦。 &&& 治疗: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首先对感染病羊隔离饲养,圈舍进行彻底消毒。给予病羊柔软的饲料、饲草,如麸皮粉、青草、软干草,保证清洁饮水。 剥离痂垢后,一定要剥净,然后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疮面,再用2%龙胆紫(紫药水)或碘甘油(碘酊、甘滑:1:1)涂擦疮面,间隔3-5天再用1次。同时,肌肉注射VE0.5-1.5g及VB20-30g,每日2次,连续注射3-4天。 &&& 预防:保护羊只皮肤、粘膜勿受损伤,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 特异性预防:采用疫苗预防,未发疫地区,羊口疱弱毒细胞冻干苗,每头0。2毫升,口唇粘膜注射,发病地区,紧急接种,仅限内侧划痕,也可采用把患羊口唇部痂皮取下,剪碎,研制成粉末状,然后用5%甘油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浓度,涂于内侧,皮肤划痕或刺种于耳,预防本病,效果也不错。 山羊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是由不同型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以发生流产,不孕及睾丸、关节炎等炎症的特征慢性传染病。 &&& 流行特点:一般情况下,母羊较公羊易感,成年羊较小羊易感,成熟羊较未成熟羊易感。病羊是主要传染来源,经由流产胎儿、胎衣、羊水、乳汁和阴道分泌物等传播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传染。以春季分娩季节多见,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等。 &&& 临床症状:多为急性感染,早期表现眼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但不易觉察,感染怀孕羊后主要表现流产或产出死胎或弱胎,流产母羊常伴发子宫内膜炎、排出污秽恶露,乳汁絮状,乳房变硬,公羊发生睾丸炎和关节炎。 &&& 剖检病变:羊胎衣呈黄色胶样浸润,增厚而布有出血点,真胃内絮状物、胃肠、膀胱粘膜和浆膜上有出血点,母羊乳房坏死,公羊精索和睾丸有出血点和关节炎。 &&& 诊断:实验室检查,常采用羊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作血清学检查。 &&& 治疗:可疑病例可用金霉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经确诊则不作治疗而淘汰。 &&& 预防: (1)&& 定期检疫,每年进行二次,隔离淘汰阳性动物。 (2)&& 严格消毒,污染羊舍,运动场和用具等用5%来苏儿,1%石灰乳或5%热火碱液消毒。 (3)&& 培育、健康羊群,对羔羊作隔离饲养,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羊。 (4)&& 定期预防注射疫苗,羊型5号菌苗,每只羊皮下注射2.5毫升。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丝状衣原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阴雨连绵、寒冷潮湿、羊群密集、拥挤等因素有利于传染的发生,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羊只缺乏营养、容易受寒感冒,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较易发病,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可达87%,死亡率达34.5%。 &&& 临床症状:病羊高热,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C,呈现稽留热或间歇热,病羊精神沉郁,反应迟纯,食欲减退,但饮欲随病程的发展而增强,呼吸困难,有时呻吟,气喘,湿咳,初期流浆液性鼻涕,1周后变为脓性,铁锈色。按压羊只胸壁表现敏感疼痛,听诊肺脏有湿性&& 。 &&& 剖检病变:病变多局限于胸腔,肺脏、胸壁和支气管。剖开胸腔可见大量含纤维素蛋白和液体,肺脏病变多见单侧或双侧纤维素蛋白性肺炎,可见大小不等的肝病区,呈红色至灰黄色,切面是大理石状花纹。胸膜增厚,粗糙及至粘连,粘连处有明显的白色胶样浸润。支气管内含有粘液其淋巴结肿大,有水肿或出血。 &&& 诊断:由于本病的流行规律,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都很特征,根据这三个方面,不难作出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 治疗:确诊后,健康羊和病羊隔离饲养,羊舍、食槽及周围环境应用20%石灰乳消毒。 每头病羊用“914”静注或磺胺嘧啶皮下注射,或病初使用足够剂量的土霉素、氯霉素有治疗效果。对病羊深部肌肉注射特效半先(吉林生物制品研制)0.1ml/kg BW,疗效显著。 &&& 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每年5月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苗,大羊每只5ml注射,小羊每只肌注3ml。 山羊巴氏杆菌病 &&& 山羊巴氏杆菌病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 &&&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段的羊都有易感性,当年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渡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而使其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机侵入体内。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家畜,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皮肤、粘膜的伤也可发生感染,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一般为散发性,有时也可能& 发病、呈流行性。 &&& 临床症状:发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粘膜发绀、体温升高至41&C,咳嗽、伸颈呼吸、心跳、呼吸频率加快,鼻腔中流出粘液,病程2-5天死亡,个别病程短的仅几小时,尤以羔羊症状明显。成年羊较羔羊病程长。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血样。慢性病主要表现肺炎、胸膜炎、胃肠炎症状。 &&& 病程剖检:病变主要在胸腔器官和肝脏上,胸腔中积有大量淡黄色浆液,肺充血、淤血、颜色暗红,体积肿大,肺切面外翻,流出淡粉色泡沫样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有点状出血,心包腔内积有混蚀的黄色液体,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淤血,表面散有白色坏死灶。胆囊充盈,肠壁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 &&& 诊断:实验室诊断G& 血清学试验、生化试验 药敏试验:
&&& 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对病羊采用氯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肌注,配合地塞半松磷酸钠肌注,氯霉素30mg/kg硫酸卡那霉素1。5万in/kg,地半4mg/只,每天1次,3天1个疗程,同时全群用0。1的浓度氟哌酸溶液饮水。 &&&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用百毒杀溶液消毒羊舍、运动场及用具。
已有 2 人对这个资料发表了看法,
【我来打分】
正在提交您的评论,请稍候……
在此发表您的评论!
本站声明:
本站的所有资料均来自广大行业工作者的辛苦创作,资料均实行免费下载,因此希望广大同行也将您的资料贡献出来,共同构建一个属于大家的免费资料库。
会员帮助:
会员帮助:
本类推荐文章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规模羊场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养羊业快速发展,一些养殖场主只重视口蹄疫、羊痘等传染病的防治,而忽视寄生虫病的防治。而寄生虫病的发生会给羊场造成较大损失。现将羊场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羊螨病山羊开始发生于嘴唇、口角、耳根等处,瘙痒,皮肤发红,有丘疹、水疱,有渗出液,结黄痂。要与蠕形螨病、虱病、锌缺乏症鉴别诊断。可用0.1%伊维菌素注射,0.2毫升/公斤体重,隔10天再注射一次效果较好。
  捻转血矛线虫病病羊高度贫血,下颌下腹水肿,急性突然死亡。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剖检可在真胃内见到缠成麻花状的红色虫体。可用左旋咪唑8毫克/公斤体重灌服;或丙硫咪唑2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
  莫尼茨绦虫病病羊贫血消瘦,下痢,毛粗乱,有时有神经症状,粪检有孕节片或虫卵。剖检可见肠黏膜、心内膜、心包有小出血点,肠道有虫体。可用氯硝柳胺50毫克~70毫克/公斤体重内服;或硫双二氯酚75毫克~10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或丙硫苯咪唑10毫克~15毫克/公斤体重口服。
  肝片吸虫病病羊常吃水生植物,长期消瘦,黏膜苍白,贫血,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粪检有虫卵。剖检可见胆管内有虫体。可用硫双二氯酚80毫克~10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或硫溴酚30毫克/公斤体重,用少量面粉为悬液导服;或丙硫苯唑10毫克/公斤体重内服。
  羊附红细胞体病病羊体温升高,黏膜苍白,轻度黄染,血液稀薄,血检可见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周围有附红细胞体,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多方向扭转运动。可用贝尼尔7毫克~10毫克/公斤体重,以蒸馏水配成2%溶液肌注1次~2次;或黄色素3毫克/公斤体重,配成0.5%~1%溶液静注,隔24小时~48小时再注1次(药液不能漏于血管外)。
新闻录入:山东济宁市宏鑫牧业供应肉牛肉羊基地 更新时间:日羊细颈囊尾蚴病有哪些解剖症状?原因/什么病-羊病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
||||||||||||||||||||||||||||||
养羊发病解答:羊细颈囊尾蚴病有哪些解剖症状?
羊细颈囊尾蚴病有哪些解剖症状?-----病变主要在肝脏和腹腔浆膜,急性病例肝脏肿大,质地稍软,被膜粗糙,被覆多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可见散在出血点。在肝被膜下和肝实质里,可见直径1-2毫米的弯曲索状病灶,初呈暗红色,后期转为黄褐色。在网膜、肠系膜和胃肠浆膜等腹腔浆膜上,可见带蒂的成熟囊尾蚴囊泡。严重时,1只羊可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囊泡,成串地悬挂在腹腔浆膜上,并可见局限性腹膜炎。-----肝脏肿大-----肝脏肿大畜牧导航:&&&&&&&&&&&&&&&&
上一篇文章:
&&&&&&&&&&
&&&&&&&&&&
&&&&&&&&&&&&
&&&&&&&&&&&&
全站分类导航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鼠肝脏解剖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