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医学教育网汤以恒恒说抗生素时哪种抗生素会使人走路不经意的一软

中国人一年吃掉十几万吨抗生素(图)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万吨,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余为兽用抗生素。而且,中国东部流域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抗生素滥用的顽疾再次引发关注。
  我国抗生素使用量
  占全球一半
  “一直以来,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都是个‘谜’,因为没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权威数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告诉记者。在他个人看来,应光国及其课题组选取36种常见抗生素,进行深入排放清单与多介质模拟研究,从而得出“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万吨”的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出入,因为有些抗生素如青霉素会在环境中很快消解,如果仅通过环境浓度的检测得出结论,可能并不十分准确。
  2008年,肖永红组织了一项有关抗生素的研究,综合分析多项数据后发现,我国抗生素的总使用量为15万吨~20万吨。其中,人用抗生素和兽用抗生素的比率与美国相当,约为3∶7。另有媒体报道,我国的使用量约占世界总使用量的50%。肖永红表示,随着近几年卫生系统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理论上讲,人用抗生素的使用量肯定呈下降趋势。受人口更密集,制药业、农业、养殖业更发达等因素影响,中国东部流域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远远高于西部流域。
  肖永红说,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的形势尤为严峻。英国研究显示,如果找不到应对耐药菌的办法,到2050年,每年会因此多死亡1000万人,并造成100万亿美元损失。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8万人因耐药性死亡。据英国抗菌药物耐药评估委员会估计,如果目前的情况得不到改善,到2050年,中国将有100万人因此死亡。
  抗生素滥用
  导致耐药菌“肆虐”
  事实上,在应光国课题组之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滥用的严重程度。今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江苏、浙江、上海等地1000多名8~11岁在校儿童进行尿液检验,结果显示:近六成儿童的尿液中含有抗生素。2014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等机构发表的研究报告称,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
  肖永红说,环境中含有抗生素,主要会产生两大后果:第一,直接损害人体健康。环境中残留的抗菌药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且抗菌药属于化学药物,人类长期暴露在含有抗菌药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不利,比如儿童长期暴露在抗菌药环境中,患肥胖、哮喘的概率将增加。第二,加重耐药难题。抗菌药杀死的是敏感菌,耐药菌却可能“安然无恙”,继续在细菌、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耐药菌甚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数据显示,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老牌抗菌药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有的甚至高达80%~90%。很多人误以为开发新的抗菌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其实开发难度很大,20世纪80年代后,除了达托霉素外,并没有新的抗生素被发现或合成。一旦发生耐药,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等常见手术都可能变成高危医疗操作,患者死于手术并发感染的风险有所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严管抗生素,在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产生了一定效果,但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肖永红说,目前抗生素管理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越是基层,抗生素滥用现象越严重,管理难度越大;二是儿童抗生素滥用严重,这与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较多,医生受职业压力、父母干扰等因素有关。此外,据了解,尽管我国农业、养殖业出台了一系列抗菌药的使用规范,规定了哪些药能用,哪些药不能用,以及具体用量大小等,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滥用现象仍十分普遍。
  预防滥用人人有责
  “防止抗生素滥用,绝不只是国家和医生的事儿。”肖永红说,每个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根据国情及时修订管理方法;医生应时刻紧绷耐药性这根弦,慎重开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单;老百姓也要摆正心态,意识到滥用抗生素将给自己甚至整个人类带来威胁,要严格遵医嘱使用抗菌药。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表示,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要加大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制订更严格的开药制度,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培训和工资待遇,避免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开抗生素。
  此外,美国著名医疗机构梅奥诊所建议,日常生活中使用抗生素,除严格遵医嘱外,应做到不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吃剩的抗生素通过正规途径处理掉,不要擅自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严格保证每天的剂量,并坚持完成整个疗程;服用抗生素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防止细菌传播。
  文/据《生命时报》 图/东方IC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85015条
评论122742条
评论112831条
评论93619条
评论85303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以算作四合式院落的最早实例,发现于陕西岐山凤雏村,是一座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时期建筑遗址。但它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四合院,四合院应具备四面方正围合的布局和居住功能两个要素,而这组建筑平面布局虽已具备了四舍院的基本特征,但使用功能推断为祠堂,不属于住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中的证实,这种四面方正围合、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方式的四合院,在汉代已经形成。之后,作为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将全国性质的首都定于今北京,称为大都。大都城经过严格的规划布局,城内用横平竖直的大街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以八亩为一份住宅的宅基地供居民建造院落,也就是著名的“八亩方宅”。根据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元代后英房和玉桃园等地的居住遗址判断,元代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所不同的是,元代住宅为轴线前端开门,且其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使得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称“工字廊”。可以说元代大都城内的院落是,目前已知北京四合院的肇始了。明清时期,工字廊运渐消失,大门开始从轴线前端偏居院落一角,直至清代中后期四合院基本定型。自清代末期开始,随着西方文化大量传入,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也随之进入了北京四合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了西洋式大门,,这些西洋味基本上没有破坏四合院的格局,也没有打破四合院的尺度和色调,反而为四合院增加了一些新气象。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它是在北京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发展成熟的,因此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单体都表现出了宜居性,也处处体现出北京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门”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院哥’,按照后天八卦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门开在东南角巽位。坎宅保证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门能防止从大门望见院内情况,保证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间接近正方形,则更利于北京天气条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礼仪之邦,为了更加强调礼制上的内外有别和主客有别,较为讲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
分割,二门一般做成饰满木雕的垂花门形式,十分美观,增强了四合院的艺术气息。
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尺度是一种较为亲切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屋面和墙体营造出冬暖夏凉岣效果,也表现出其对北京气候的庭好适应性。北京四合院色调上表现出外观上砖瓦的灰色调和内向空间油漆彩画、装饰装修的多彩纷呈。一方面,这种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较为低矮的建筑尺度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整个城内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皇家园林和寺观等的恢宏气势和特殊地位。另一方面,内部空间的多彩带给居住院内的人们比较欢快的氛围?同时,四合院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倾注到了它的一草一木,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不仅注意到了时本地自然气候的适应性,尤其注意到了植物对建筑的影响。那就是,作为院外的行道树会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不妨碍交通c而庭院内则都是落叶小灌木或者乔木以及花卉,它们的根系都很小,不伤害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所有中国传统建筑一样,即使是花木,也会被赋予无尽的情感。这些四合院的花木都是中国数千年发展史中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的品种,如常见品种槐树象征了崇高的威望、良好的品德,海棠、石榴象征了家族兴旺、日子红火,丁香和牡丹象征了夫妻好合、富贵荣华,如此等等。
正如《论语莎云:“和而不同。”四合院在“和”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院落布局的不同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的差异以及砖雕、木雕、石雕等焱多建筑装饰细节上的变化。通过这些“不同”,我们甚至可以读懂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思想情怀、文化修养和喜怒哀乐。可以说,当我们真正走近和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在品读一种建筑,更是在了解中华历史,释读传统哲学和文化。(摘编自李卫伟《留住乡愁——释渎(北京四合院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式院落,一般认为是在陕西凤雏村发现的大概三千年前的一处建筑遗址,它的外形已具备了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但还不算真正的四合院。
B.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方正圈合、轴线对称布局的院落住宅建筑,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实,在汉代已经形成,到元代时,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
C.作为我国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依赖当地独特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而发展,例如其“坎宅巽门”特性,既保证了住宅采光,又便于家庭成员的活动。
D.四合院的单体建筑风格较为亲切,屋面和墙体厚重使其冬暖夏凉,表现出对北京气候的良好适应性,内部空间色调多彩,给居住院内的人们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代大都城将居民住宅建设纳人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城内大街横平竖宜,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提供给居民建造院落,每份宅基地占地八亩。
B.清朝末年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传人,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使得清代巾后期基本定型的四合院格局有了新的突破,例如西洋式大门给四合院增加了新气象。
C.与现代的四合院相比,“工字廊”是元代四合院住宅建设的一个特征,即为轴线前端开门,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
D.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开在东南角的大门,可以避免从外面望进去看见院内情况,而讲究的四合院还会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以显示内外有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合院是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形成于汉代,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到元代,其住宅建筑格局成为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发端。
B.北京四合院受皇城文化内涵的影响,四面方正围合表示规矩守礼而自我封闭,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低矮的建筑尺度表示一种谦逊卑微的臣服的态度。
C.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体现出我国“天人合一”的理念,院内花木都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如石榴象征着家族日子红红火火,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等。
D.四合院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其大结构相同的前提下,院落布局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也有差异,在建筑装饰细节上也变化多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
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
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
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
【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B.河决澶渊/久未塞脍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
C.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愈旬而就/
D.河决澶渊/久未塞侩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高官。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
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B.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
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
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
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8.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
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 , ”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
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
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
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战歌的两句是“ ,
请考生在第三( 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盲人教我看东西
[美]大卫·朗勃尼
①我们公司在曼谷,某日,董事长派给我一个临时任务: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客人到
泰国北部的观光胜地游览。
②我瞪眼看着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虽然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桌上一叠
叠的文件说明了我仍有大量积压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
③第二天一大早,我跟一位衣着讲究、彬彬有礼的男子会合。坐了一小时飞机以后,我
们挤在几百名观光客之中,游览胜景,直到黄昏。
④那天晚上我的客人和我登上一辆小型巴士去吃晚餐,并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
的表演。他和其他游客闲聊的时候,我在黑暗中和坐在我前面的男人礼貌地交谈起来。他是
比利时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他的头总奇怪地侧着,而且一动不动,好像
正在沉思似的。后来我看到身旁那根灰色的手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盲人。
⑤这个人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因意外事件,眼睛瞎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单独旅
行。他大概六十七八岁,已经掌握了无视觉旅游的技巧,懂得利用健全的另外四种感官助他
在心里勾画景象。“晚餐时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他问,“假如你肯细致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我
会很感激。”
⑥“很乐意效劳。”我回答。
⑦我的客人和他新交的朋友在前面迈步走向餐厅,那盲人和我夹在一长串游客中间跟
随。我抓住他的手肘引导他,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脚步,昂首挺胸,倒好像是他在为我带
路。我们找到一个靠近舞台的位子。等候饮料时,盲人说:“这音乐在我们西方人听起来似乎
不合调,不过确有迷人之处。麻烦你形容一下乐师。”
⑧舞台一侧有5个男人在为这场表演作暖场演奏,可是在这之前一直没注意他们。“他
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色腰带。3个年轻人,一个中
年人,一个老人。有一个人在敲小鼓,另一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3个人在用弓拉
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⑨他微笑:“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再细看了一下,“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
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说,同时竭力压制自己的惊奇。灯光逐渐暗了,他又问:“其他游
客是什么样子的?”
⑩“什么肤色和体形的都有。穿得讲究的没几个人。”我低声说。我进一步放低声音并靠
近他的耳朵说话,他立刻热切地把头朝我靠过来。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
⑪舞台后方的帷幕拉开了。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出场,我描述了她们穿纱笼般的丝裙,
头上有金色头饰,头饰的尖角是软的,会随着她们舞蹈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她们的指尖
套着金色的假指甲,也许有10厘米长,”我告诉他,“这些指甲彰显了她们双手的每一个优
雅动作,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⑫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多么美妙——我真想摸一摸这些指甲。
⑬第一场表演结束了,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回来时我告诉我的新朋
友:“他们邀请你去后台走走。”
⑭几分钟后,他站在一位舞蹈演员的旁边。他把四倍大的双手慢慢伸出来抓住她的手。
他轻摸假指甲平滑、微弯、尖锐的末端,那女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带着畏惧的表情抬头凝
望着他的脸。我热泪盈眶。
⑮夜渐深,我描述得越多,他兴奋地点头越频繁,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服装的颜
色、式样和设计;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甚至女侍应生在半昏暗中绽放的纯洁笑容……
⑯回到旅馆的大堂,我的新朋友紧紧地抱住我。“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东西,实在太美
妙了。”他低声对我说,“我感激不尽。”
⑰稍后我才领悟: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他帮助我掀开了那块在这个喧
闹红尘中遮住我们眼睛并迅速扩大的帷幔,让我看到以前我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
有那些美好事物。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站在“我”的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说、所感来叙述故
事,描述情景,使主旨的表达更令人信服。
B.小说中特意交代“我”和客人要“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的表演”,是为了表明
“我”对这种例行安排的活动感到很无趣。
C.在“我”给盲人朋友介绍小乐器的共鸣箱是用椰子壳做的之后,“我”为自己发现椰子
壳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而感到非常惊奇。
D.“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一句中,“找个借口”说明“我”乐意为盲人朋
友做事,同时又有担心事情办不成令盲人朋友失望的心理。
E.小说通过写“我”和一位盲人朋友参观一场表演的故事,借助明暗两条线索,描绘了
丰富多彩的场景,介绍了众多的陪衬人物。
(2)小说的第⑤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对舞台上5名乐师、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作了详细描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分析。 (6分)
(4)小说最后一段的“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
1945年,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前往
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叶笃正的弟子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
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老师讲的同时学生会经常打
断老师,提出质疑。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阔,不是就
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1949年,叶笃正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虽有高额的年薪,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
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叶笃正在研究中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
东吹,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
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
过去,人们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始终只把它当做一个动力学因素,只考虑
它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开创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在冬天是
一个冷源,其影响几乎波及半个地球。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
现。从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高原气象学建立了起来。
在20世纪50年代,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大气环流。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
气预报的准确性,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从观察事实和理论分析出发,系统地开展了对东亚
大气环流演变的研究。在研究中,叶笃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
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
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书,书中指出,大气环流的
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并且,在形
成这个整体的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扰动在其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该书被公认为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
1958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国际上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突变
性;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压与东亚天气的关系,是对阻塞高压形成做出满意解释的第一位
气象学家,而国外在l5年后的1976年才注意到阻基高压与北美异常天气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菜国的一位科学
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提醒大家,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在这一
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
能均摊。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
在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0
1981年池在美国著名的地
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
GFDL)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进行合作研究时,提出了地
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有
关大气圈和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
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在一个讨论会上,当讨论
到人类活动如何使气候恶化时,一位科学家提出,不要只看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两
影响,“有序”的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气候向良性方向变化,甚至可以起到改造局地气候变化
的作用。叶笃正立即抓住“有序”这两个字说,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命
题,并立即组织友表了有关有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可能起到良性效果的论文c对此,有科
学家表示,叶笃正的观点是具有潜在的科学生命力的。人类应该如何从宏观尺度上布局生
产活动和城市化等,这是具有生命力的陆一气相互作用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将
会如叶笃正预期的那样,诞生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论”的新学科分支。
(选自王学健《叶笃正:风起云飞展浩荡分,有删改)
【链接材料】
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
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一百度百科
材料二 “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回忆
说,直到87岁高龄时,他还不顾条件艰苦,亲自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查看新建的气象观测站。
——新华网
叶笃正曾说:“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敢和我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我的学生超过我,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学生超不过老师,那就没有发展了。”
一一《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了叶笃正在美国留学师从罗斯贝、回国搞大气物
理研究并取得卓著的研究成果等事逊,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B.上世纪中叶,叶笃正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一改以往人们在研究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时,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
C.从文中的介绍来看,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独创的,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与其他
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表现出作者作传叙事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
D.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是叶
笃正1981年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共同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
E.叶笃正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在国内不顾条件艰苦,深入
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的大气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叶笃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当某国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时,叶笃正的说法为什么能够得
到各国科学家的赞同?请简要分析。 (6分)
(4)叶笃正对科学前沿问题有一种敏感,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的科学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运营里程已超过1.9万公里,在铁路改革转型期,沿
用过去铁路票价制订的方法明显有些 。
②面包车司机懊悔地说:“如果当时我及时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抢救,就不会落到
今天这个地步。”他肇事后抛弃伤者,
使交通肇事变成了故意杀人。
③尽管打着“金融互助”旗号的网络投资平台被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四部委定
义为非法机构,相关部门也做出风险提示,但仍有投资人 。
A.因循坐误
一念之误 执迷不悟
B.一念之误
因循坐误 执迷不悟
C.执迷不悟
一念之误 因循坐误
D.因循坐误
执迷不悟 一念之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
众造成的创伤,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也是极有可能的。
B.长篇纪实作品《耕读世家》记录了山西朔州张氏家族的兴衰浮沉,叙写了他们在小堡
村这片土地上倔强地扎根、开花、结果的家族历史。
C.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资源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
奖励和保障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D.“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
候、生态变化导致新发传染病影响人类健康。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滥用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极为危险的程度。在所有人群中,儿童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群体。权威医学研究机构的相关数据显示,儿童服用羟氨苄青霉素这种抗生素之前,感染抗药细菌的概率为20%,而连续5个月每天服用抗生素之后,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对儿童群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管新的抗药细菌是否产生,感染抗药细菌的概率都将上升到100010,增加4倍
B.再加上新的感染抗药细菌的产生,感染抗药细菌的概率最少上升1000/t,,增加4倍
C.感染抗药细菌的概率上升了100%,增加了4倍,哪怕没有新的抗药细菌产生
D.即使没有新的抗药细菌产生,感染抗药细菌的概率也将上升到100%,增加4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5分)
我们的有些乡村或许已经衰败或者说“沦陷”了。如果说故乡沦陷了,那么 ① 。我们
都不过是雪崩中的一枚雪花,共同造成了这个“恶果”。对于这样的“恶果”,即使不向苟延残
喘的故乡表示敬意, ②
。衰败起于逃离, ③
。期待故乡能够有复兴的一天。
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2016年春节发行的邮票《拜年》,请简要介绍该邮票主体画面的构
图要素,点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6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同样是春季开学典礼,浙江的两所中学呈现出来的风光完全不同。
从礼堂阶梯一直延伸到舞台的红地毯,炫目的舞台灯光和高级的音响,金灿灿犹如奥斯卡“小金人”的奖杯和身着西装校服的走秀,组成了杭州建兰中学“建兰美少年”年度风尚大典的“时尚”元素。
浙江温岭石桥头镇中学的开学典礼没有能装下全校师生的大礼堂,就在凹凸不平的长着野草的操场上搭了一个舞台,给优秀学生的奖品已经摆好了,胖胖的食堂大妈正一筐筐地将它们搬到操场,再悉心摆好。原来要发的奖品是一包包用红色塑料袋装好的猪肉,一等奖学金5斤猪肉,二等奖学金3斤猪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C (“作为我国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范围扩大,原文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
2.(3分)B (“使得清代中后期基本定型的四合院格局有了新的突破”与文意相悖,原文是“这些西洋味基本上没有破坏四合院的格局”)
3.(3分)B (“四面方正围合表示规矩守礼而自我封闭”于文无据)
4.(3分)C (正确标点为: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5.(3分)D (致斋,此处指行斋戒之礼以致敬)
6.(3分)B (“扩大官邸用地”错,原文中的“牧地”不是地方长官官邸用地,而是牧场用地)
7.(10分)
(1)昭述把从仓库中取出的粮食作为俸禄,并用库粮做饭让僚属们吃,众人于是安定下来。(5分。大意2分,“以为”“饭”“定”各1分)
(2)当地发大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昭述把寺庙里贮存的粮食登记,并把这些粮食熬成粥给饥民吃(或:昭述借助僧舍存粮做成稀粥给饥民吃),使几万饥民存活下来。(5分。大意2分,“籍”“为”“活”各1分)
两首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这首诗的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田家终岁辛劳与不得温饱对比;田家“仓禀无宿储”和朝廷“徭役犹未已”对比;田家终年辛劳却家无隔夜粮与作为朝廷官员的诗人自己不耕种却从田家获取俸禄对比。(3分)
农民终岁辛劳却不得温饱,诗人联想到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从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心中顿感惭愧。(4分)作用:通过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2分)
10.(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11.(25分)
(1)(5分)AD (选A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B、E不给分。B项,“是为了表明‘我’对这种例行安排的活动感到很无趣”错,这一交代是为后文“我”为盲人讲述以及“我”的发现越来越多做伏笔。C项,理解片面,令“我”惊奇的是自己竟然从来没有发现小乐器的共鸣箱是椰子壳做的,而且还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E项,“明暗两条线索”“丰富多彩的场景”错,没有“两条线索”,也谈不上“场景丰富”)
(2)(6分)
①交代了盲人致盲的原因和他单独旅行的爱好。
②交代了盲人通过无视觉旅游了解外部世界的技巧。
③交代了后面故事展开的起因,引出了下文“我”在盲人的指导下看东西的故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因为盲人需要“我”对舞台上的乐师和表演者做详细的描述,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
②在盲人的要求下,“我”发现了那些自己平时并不在意的东西,这是点题的需要。
③通过我的细致观察和讲述,为下文“我”的领悟做了铺垫,这是表现小说主旨的需要。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①“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含义是:由于我应盲人的请求,给他描述了他看不见的东西,在描述中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让我看到了以前我视而不见的那些美好事物,所以我应该感谢盲人,是他教我学会了如何“看东西”。(3分)
“瞎眼的其实是我”的含义是:盲人眼睛是瞎的,但他通过自己了解外界的方式,看到了许多我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所以他并不“瞎”。而我虽然眼睛能看见事物,但是我却不会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以至于对许多事物都是熟视无睹,所以瞎眼的其实是我。(3分)
②这两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随时注意观察、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做一个心明眼亮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2.(25分)
(1)(5分)E
C (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选B、D不给分。A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说法绝对。B项,“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错,应是“动力学因素”。D项,“共同提出”错,是叶笃正在和真锅淑郎合作研究时提出的)
(2)(6分)
①善于质疑,鼓励质疑。他师承罗斯贝,将其治学精神贯穿在科研实践和培养新人上,而且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
②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直到耄耋之年还亲自到艰苦之地进行实地考察。
③视野开阔,开拓创新。他对科学前沿问题很敏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④善于合作,实用性强。他与人合作写成了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他的科研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
(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叶笃正的说法让大家认识到了这一提法的实质:发达国家想把治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压力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②叶笃正的分析很有说服力:同样对待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各国国情,因为不同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
③叶笃正的说法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从而公平公正地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这一世界性难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①他师承罗斯贝的治学方式,科研上保留着“朝前看”的习惯,养成了科学前瞻的自觉性。
②他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他能够站在科研前沿,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纳入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他经常与别人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开拓视野,为保证鲜活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可能。
④他有善于思考的头脑,善于质疑,务实创新,能够突破常规思路,在历史发展中看问题,在别人不经意处发现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A (因循坐误: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一念之误:一个念头的差错。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14.(3分)B (A项,结构混乱,应将“对公众造成的创伤”改为“对公众造成创伤”。C项,搭配不当,“减轻”应改为“降低”。D项,成分残缺,在“人类健康”后加上“的问题”)
15.(3分)D (依逻辑顺序)
16.(5分)
①我们每一个在外的人都是“帮凶”(2分)
②也至少应该呈上温情的抚慰/也至少不应该表现出厌恶(2分)
③复兴在于拒绝离开(1分)
17.(6分)
画面主要由男孩女孩、鞭炮焰火、对联组成。(2分)对联内容显示春节,男孩戴猴帽,暗示猴年来到,男孩燃放鞭炮,女孩捂耳嬉笑,充满了喜庆气氛。(2分)整个画面寄寓着美好的新年愿景。(2分)
18.(60分)参考立意:
①褒扬需要接地气 ②奖励也要重包装 ③激励诚可贵,分享价更高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⑤适合才是最好 ⑥激励重在效果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内容较充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中心不明确
思想不健康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昭述字仲祖,凭父亲的功德做了秘书省校书郎。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面试,赐进士出身,任命为刑部详覆官,多次升迁官至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推荐他作判官,郓州因牧地侵占民田多达数千顷,昭述全部返还百姓。以太常博士的身份任开封知县,破格晋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后曹利用获罪)他因为曾经被曹利用推荐过而受到牵连,出京任常州知州,贬为三司度支判官,又改任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纷纷扬言仓库粮食陈腐变质,打算聚众闹事。昭述从仓库中取粮作为俸禄,并用库粮做饭让僚属们吃,众人于是安定下来。后来昭述移官到湖南潭州,戍卒因为监军酷暴而愤怒,想要发动暴乱,有人指着昭述对大家说:“像李公这样的长者,怎么可以辜负他?”这些谋划于是停止了。昭述听说这件事后,就用它来警戒监军。监军自此后不再行使暴力。等到昭述离任时,众人围在道路上恋恋不舍,环绕着下拜,指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说:“往日要不是李公,我们家里就没有活着的人了啊。”后移官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头衔。又改任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任三司户部副使,积累官资升迁到刑部郎中。朝廷在陕西用兵(与西夏人作战),李昭述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为河北都转运使。黄河在澶渊决口,很久没有堵住。正值契丹遣刘六符来出使,朝廷就命昭述在澶州筑城,以治理河堤为名,调来兵农八万,十多天就完成了。开始六符路过这里,真以为是河堤,等到返回时城已全部筑好,很是惊骇。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昭述换乘驿站马匹日行百里,开解劝谕父老,众人才安下心来。宣抚使上书举荐他的才能,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澶州知州,又任命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才设置四路,就任命他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当地发大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昭述借助僧舍存粮做成稀粥,使几万饥民存活下来。改任龙图阁学士、秦州知州。谏官、御史说昭述平庸懦弱,不能担负重镇,就留任真定府。过了四年,入朝兼任三班院长官,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任郑州知州。不久,又担任通进银台司长官,太常寺判寺,又兼任三班,积累官资升迁至尚书右丞。跟从皇上祫祭在朝堂行斋戒之礼时,得了暴病猝死。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汤以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