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医生推荐参加实验,实验用药西达本胺,对照组用药依西美坦片,我们该怎么办?

血清CA153、CEA水平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年11期
血清CA153、CEA水平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9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前后肿瘤标志物CA153、CEA的血清水平。结果骨转移前后血清CA153、CE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且与乳腺癌骨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HER-2(-)、绝经前、Ⅲ~Ⅳ期、骨转移区域数5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CA153水平显著升高(P0.05)。HER-2(-)、Ⅲ~Ⅳ期、骨转移区域数5、骨外转移区域数1、PR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骨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HER-2(-)、绝经后、Ⅱ期、骨转移区域数≤5、骨外转移区域数5、ER阴性、ER阳性、PR阴性、PR阳性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CEA水平升高,且与骨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水平升高与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737.9【正文快照】: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乳腺癌患者术后极易发生骨转移,有研究资料显示,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达28%~73%[2-3]。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制定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长祥,徐淑杰,经丰琴;[J];临床医学;2005年02期
何小江;俞浩;吴华;黄劲雄;俞丹;苏新辉;;[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国伟,戎铁华,龙浩,傅剑华,林鹏,黄植蕃,曾灿光,张旭,李小东,张兰军,温浙盛,王军业,张蓬原,胡袆,朱志华;[J];癌症;2004年02期
黄培钰,梁小曼,林素瑕,罗荣臻,侯景辉,张力;[J];癌症;2004年07期
左文述,魏玲,王兴武,王永胜,于志勇;[J];癌症;2004年S1期
李群,高剑铭,梁培炎,谢方云,刘国贞;[J];癌症;2004年S1期
郭桂芳,杨安奎,谢汝华,陈直华,吴秋良,区深明,刘巍巍,夏良平,陈明远,张晋昕,吴剑辉;[J];癌症;2004年S1期
洪健,唐云强;[J];癌症;2005年01期
秦悦农,陈健康,彭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刘全宏;刘书瑗;齐浩;王攀;汤薇;张坤;代乐;史秀超;;[J];动物学报;2005年06期
万旭英,陈哲;[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杨林瀛,卢云涛;[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青霞;王瑞林;;[A];中南地区食管癌综合治疗研讨会暨河南省第二届食管癌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蒋敬庭;吴昌平;邓海峰;吴骏;张红宇;孙文辉;陈国瑾;吴爱珍;季枚;;[A];全国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邵志敏;;[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建良;丁印鲁;付勤烨;王静源;;[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国宝;[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王芬;[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魏启春;[D];浙江大学;2003年
张成铭;[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陈四清;[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迟志宏;[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沈世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姜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杜剑平;[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陈廷锋;[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兵;[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章均;[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纪晓惠;[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闻胜兰;[D];浙江大学;2002年
黄建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刘洪洲;[D];郑州大学;2002年
田俊严;[D];郑州大学;2002年
王志斌;[D];郑州大学;2002年
顾艳宏;[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丁诗语;[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荣城,曹梦苒;[J];癌症进展;2004年05期
,吕寅臣;[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6期
符生苗;[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1期
盛毅,韩炳生,梁永平,张文杰;[J];实用癌症杂志;1997年03期
吴凯南;孔令泉;;[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24期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何小江;俞浩;吴华;黄劲雄;俞丹;苏新辉;;[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明华,唐培兰,王光先,罗会林,赵春广;[J];贵州医药;2001年08期
张曙;殷跃;张先瑞;;[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J];陕西医学杂志;1973年06期
樊平!100038,宁午!100038,韩鹏!100038,张嵩!100038;[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年04期
郑勇学;[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6年02期
钟勇,谢昌辉,蒋宁一;[J];广东医学;1997年11期
洪庆南;周永康;郑季南;;[J];颈腰痛杂志;2008年03期
童畅江;刘康龙;;[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1期
Ohlmann-Knafo S;Kirschbaum M;Fenzl G;杨岷;;[J];放射学实践;2009年05期
陈治军;陈晓巍;罗勇;陈吕安;刘平非;;[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媛;冯利;;[A];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李德志;孙莉;戴春暖;;[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胡涛;崔邦平;严凯;胡伟;汪飞;;[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石超;熊建萍;项晓军;张凌;;[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于起涛;李志革;宋向群;曾爱屏;韦劲松;周达;何剑波;吴英德;;[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张会来;王华庆;姚智;郝希山;;[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杨晓蓉;徐崇飞;鲁雪勇;;[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刘燕婕;胡丽华;曹奎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贾琳;;[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蔡钢;陈佳艺;朱骥;俞晓立;章真;郭小毛;胡超苏;;[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述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姚春霞;[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医师 雷秋模;[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宋奇思;[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N];中国老年报;2006年
卢苏燕;[N];医药经济报;2007年
黄艳;[N];健康时报;2007年
林洵;[N];健康报;2008年
罗学宏;[N];健康报;2006年
张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红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蒋国勤;[D];苏州大学;2001年
张会来;[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罗政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董坚;[D];昆明医学院;2008年
张帆;[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何英;[D];中南大学;2007年
郑伟;[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孙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祖健;[D];浙江大学;2003年
闫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张朋;[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马文静;[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张辉;[D];中南大学;2009年
赵欣旻;[D];复旦大学;2009年
邢海霞;[D];昆明医学院;2008年
潘西庆;[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田利;[D];苏州大学;2009年
李玉璞;[D];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及2年随访观察--《临床医学》2016年09期
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及2年随访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经蒽环类及紫衫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骨转化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 P),同时分析两组2年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CEA[(1.70±0.30)μg/L]、TPINP[(25.30±3.20)μg/L]、β-CTx[(0.20±0.10)pg/L]、TGF-β2[(0.10±0.10)g/L]、PTH-r P[(43.20±1.80)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年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6%)与对照组(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7.9【正文快照】:
乳腺癌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骨转移为乳腺癌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于洋和周立平[2]认为骨转移主要源于癌细胞的骨定向迁移、乳腺癌细胞与骨微环境中生长因子(如TGF-β2、PTH-r P)交互作用,一旦乳腺癌细胞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燕,权瑞;[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年03期
陈辉利,赵青梅,杜光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巨爱平;[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年01期
蒋国勤;[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王跃珍,孙晓江,刘林林,孙宝胜,吕鹏;[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年04期
柴枫;;[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徐海滨;胡祖健;胡望华;史红仙;何俊玲;黄建;;[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1期
叶谦;;[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9期
周围;周恩相;王泽强;郭琼;;[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邬健明;张勇;王伟;;[J];西南军医;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志真;董峰;;[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魏志真;董峰;;[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徐海滨;胡祖健;胡望华;史红仙;何俊玲;黄建;;[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蔡钢;陈佳艺;朱骥;俞晓立;章真;郭小毛;胡超苏;;[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蔡钢;陈佳艺;朱骥;俞晓立;章真;郭小毛;胡超苏;;[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兆喆;谢晓冬;;[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程晶;;[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郭保凤;刘胜;;[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孙霃平;刘胜;;[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健;王远东;林本理;邵中夫;李洪胜;赵光日;;[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徐述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衣晓峰 通讯员
孙理;[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卢苏燕;[N];医药经济报;2007年
张福泉;[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罗刚;[N];健康报;2007年
聂翠蓉;[N];科技日报;2003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2年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
贾宁;[N];健康报;2008年
罗朝淑;[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文栋;[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杜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李佩俽;[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帆;[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夏添松;[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张会来;[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董坚;[D];昆明医学院;2008年
蒋国勤;[D];苏州大学;2001年
何英;[D];中南大学;2007年
毛丹;[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新娣;[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奥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邢海霞;[D];昆明医学院;2008年
毕亮;[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韩晓雪;[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向玲玲;[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李科;[D];泸州医学院;2013年
张桂香;[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朱坤兵;[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闫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邸立军大夫本人发表
乳腺癌术后转移,已服依西美坦24月,CA153升高
状态:就诊前
1、请您带齐全部病例资料,特别是2009年骨转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门诊就诊
状态:就诊前
不客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状态:就诊前
邸大夫,我周二来您这看病了,谢谢您!昨天给老太太又验血了,CA153为97.CA125为13.4,CEA为10.55.即改用福隆前CA153为80,用福隆后3个月后CA153为94,第4个月为97. 所以,您觉得是现在就改用枸橼酸托瑞芬片?还是继续用一段时间的福隆?谢谢您!
1、可以口服来曲唑1个月,再复查肿瘤标志物,胸片、B超,如果老太太症状加重,随时就诊
状态:就诊前
状态:就诊前
邸大夫,您好!老太太又用了一个月的弗隆,今天验血了,CA153继续上升到160,(上个月是97),请问是否必须要用“浮士德”?
1、建议您门诊就诊
状态:就诊后
门诊/住院患者报到
12-05-29找邸立军大夫就诊的g***患者,成功报到医生诊断疾病:乳腺癌骨转移门诊或住院患者:门诊最近一次就诊日期:治疗情况:保守治疗(药物)最近一次大夫门诊做的检查项目:未在本院检查最近一次就诊时大夫给的处置方案:改用 佛为司琼(浮士德)
请您带齐病例及近期复查结果,门诊就诊
状态:就诊后
使用付费咨询服务
患者g***购买了大夫
次咨询服务
状态:就诊后
邸大夫,您好!我是周一过来的,我母亲乳腺癌骨转移,在使用 佛为司琼十个月后,CA153仍然没有下降,您的建议是:内分泌药(?)+泽泰, 但处方我忘记拿了:内分泌药的名称是什么?谢谢您!
我记不准了,我可以帮您查查门诊记录本上是否有登记,为慎重起见,建议您方便的时候,到我的门诊,我帮您查一下病案记录,这样最准确。
状态:就诊后
邸大夫,您好!4月9日我母亲开始服用法乐通,5月15日,CA153从上月的150上升到260.请问下一阶段如何治疗?谢谢!(注:服药记录:依西美坦24个月,瑞宁德10个月,佛维斯琼10个月,法乐通1个月 。)
患者有无症状变化,目前身体状态如何,建议您门诊就诊,调整用药
状态:就诊后
邸大夫,您好!周一您建议我母亲再服用一个月依西美坦,再验指标。
可能当时我向您叙述用药记录有些偏差,实际过程:1.她从2010年开始就服用依西美坦,>24个月,直至指标不断升高 2.后来改用过瑞宁得+氟维司琼,10个月;3.去年7月开始化疗+希罗达
4. 今年又转为依西美坦,服用了4个月,CA153从60升高到233.
请问这个月是用依西美坦,还是其它内分泌药物?
有些啰嗦,见谅!
做一下全面检查,看是否有肿瘤进展表现,尽快门诊复查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乳癌术后骨转移&&
病情描述:2011年1月左乳切除,用紫杉醇化疗6次,2013年6月发现所骨下淋巴结转移,放疗,化疗用顺铂6次,2014年,9月出现肺转移,用西罗达化疗6次,好转2016年3月发现肺转移节结增多,又用西罗达化疗3次20...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大家都说治疗骨转移中医比较好,所以我们想去您那看看,想让您帮我们治治
病情描述:乳腺癌术后两年了,最近做派特CT发现腰椎四节处有骨转移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骨扫描打入的放射性药物对癌胚值有影响吗
病情描述:现在癌胚值是10.55,原手术处胸壁复发,腰椎四,胸椎十一,胯骨处骨转移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骨扫描打入的放射性药物对癌胚值有影响吗
病情描述:现在癌胚值是10.55,原手术处胸壁复发,腰椎四,胸椎十一,胯骨处骨转移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了解这个情况用芙仕得有多大的作用
病情描述:14年查出乳腺癌,手术切除,化疗八次放疗一个月,15年下半年发现骨转移,择泰用了有快一年,现在Ca153指标为500多,用芙仕得有什么作用么,经济能力有限。打不了很久
疾病名称:乳腺癌&&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后背脊椎骨头疼痛,及胸部肋骨疼痛,坐不起来,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做过化疗一星期,有骨钛,还有其他的什么药物,不明显,时间长了就更严重了,吃过中药...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15年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乳腺癌一侧根治术后15年,骨转移
病情描述:乳腺癌一侧根治术后15年,术后曾经做过化疗。现在骨转移了,近期做了骨科手术,术后肿块做了病检。现做了胸部,上腹部及下腹部CT结果其余部位均无转移。
疾病名称:乳腺癌3阴患者2012年手术现在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整个人感觉坐不能坐太长,酸胀,偶尔有点刺痛。像目前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病情描述:2015年6月,通过骨扫描检查出骨转移后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做了三次化疗,效果不大,回马鞍山人民医院做了三十次放疗,作用也不大。今年号,去芜湖曳机山医院检查CT骨扫描,检查后又有多...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15年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乳腺癌一侧根治术后15年,骨转移
病情描述:乳腺癌一侧根治术后15年,术后曾经做过化疗。现在骨转移了,近期做了骨科手术,术后肿块做了病检。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2013年6月检查发现做乳腺癌术后骨转移、ACT化疗8周期、放疗,卵巢去势,服用来曲唑与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病情稳定,2015年12月复查发现骨转移增多又化疗四周期(紫杉醇+吉西他滨)唑来膦酸做各...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4年余发现肺转移,骨转移&&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7年4月经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乳患乳腺癌,在普陀区人民医院实行左乳根治手术,并经过6次化疗和25光放疗,化疗药物为“紫杉醇”,此后一直进行中...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6年检查左乳腺癌中晚期,做了切除手术,靠近神经血管处淋巴结没有切除干净,术前做两次化疗术后六次化疗四次放疗,每半年复查一次2006年化疗...
疾病名称:乳腺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邸教授,您好!
我母亲66岁,2011年6月在当地医院进行左乳癌手术。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示:1.(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坏死(Ⅱ-Ⅲ级),肿物大...
疾病名称:乳腺癌远处转移&&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5年4月确诊乳腺癌,在常州手术切除左乳。病理报告已上传。手术后6次化疗,25次放疗.治疗结束,吃三苯氧内分泌治疗。于2006年9月误查出子宫肌...
疾病名称:我妹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肝、肺转移&&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六年前我妹妹行保乳切除术后,化疗6个疗程,接着又放疗了六个疗程,之后服用三门氧胺六年多,现已发生肝、肺、颈椎、腰椎和骶椎出现转移,her当...
疾病名称:乳腺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9年9月查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级,做的左乳根治术手术,化疗6次,放疗25次,一直在四川华西医院就医。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以前每次复查...
疾病名称:乳腺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于日做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至今已经3个月了,每天晚上睡觉腰痛,大约睡了3个小时就痛了,起来走走半个小时后再睡就不疼,一直...
疾病名称:乳腺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69岁,乳腺癌术后发现肝转移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2011年6月发现患乳腺癌,就诊于通州区潞河医院,行新辅助治疗(化疗5个疗程)后于...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骨转移&&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8年乳腺癌,左侧全乳切除。2012年初开始出现腿疼症状,5月份刚刚确诊多发性骨转移。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乳腺癌接受全程化放疗治疗,效果...
疾病名称:乳腺癌骨转移,肝转移&&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5年4月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放疗,一直很好,但2012年2月发现脊柱骨转移,9月发现肝转移,3.6x3.7cm,还有散在的小瘤。WBC 3000. 太低,不能做...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邸立军大夫的信息
各种实体瘤的化疗、尤其擅长乳癌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乳腺癌干...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医科...
邸立军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肿瘤内科可通话专家
湖南省肿瘤医院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
热点问题推荐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_SIBCS_传送门
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肿瘤学杂志
王如良,江泽飞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骨改良药物包括在临床上应用的双膦酸盐及2010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地诺单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及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种类较多,近年来在药物的应用时机、用法及毒副反应方面有一定进展和争议。本文就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140万新发病例【1】。其中高达65%~80%的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2】,随之引起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s)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作为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基本方法之一,双膦酸盐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便于以后区别于其他新型药物(如破骨细胞抑制剂),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将2003年骨转移治疗指南中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诺单抗均改称为“骨改良药物”,推荐用于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治疗。  1 骨改良药物的概述  1.1 骨改良药物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骨改良药物中双膦酸盐类属于焦磷酸盐类似物,其连接两个磷酸基团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取代,形成P-C-P结构(BPS特性结构)。1968年由Fleish【3】首次在医学期刊上报道,并于1977年正式上市的依替膦酸钠,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高血钙症及Paget's病。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磷酸盐结晶体形成,减缓磷酸钙溶解;(2)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及成熟,诱导破骨细胞凋亡【4】;(3)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重吸收;(4)阻断多种原因所致的骨吸收增加如卵巢切除【5】及肿瘤细胞分泌的各种活性物质所导致的骨破坏【6】;(5)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的粘附、侵袭、增殖,增加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7】。地诺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2单抗),阻止RANKL和其受体物质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8】。  1.2 骨改良药物中双膦酸盐类的发展历程  临床上根据其上市时间或作用的强度,通常将骨改良药物分为3代。第1代骨改良药物侧链较短,且不含氮,如依替膦酸钠。第2代骨改良药物为帕米膦酸二钠,因其侧链上加入氨基而使活性明显增强,且用药周期为2~3周1次。第3代骨改良药物的结构特点是延长了侧链的长度,加入饱和羟链(如伊班膦酸钠)或加入了环状结构(如唑来膦酸),药物活性进一步增强。但应当指出是骨改良药物强度的差异基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在临床应用中,这些差异可能不大。  2 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2.1 自第1代到第2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进展  第1代骨改良药物代表药物为氯屈膦酸钠(CLO),于1986年上市。Tubiana等【9】对137例晚期乳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两组均接受化疗,观察组69例服用氯膦酸盐,对照组6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用药后最长的观察时间为1年。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发骨事件的中位时间为244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d,提示其减少新发骨事件有一定疗效。考虑到氯屈膦酸钠需要每日服药,不如帕米膦酸二钠3周1次用药方便,且疗效强度较弱,因此逐渐被帕米膦酸二钠代替。  2.2 自第2代到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进展  帕米膦酸(PAM)作为第2代骨改良药物,根据4项PAM与安慰剂(n=1453)对照研究显示【10】,应用帕米膦酸二钠45~90mg/3周,患者发生第一次SRE的时间延长(12.7个月比7.0个月,P<0.01);SRE的发生率降低(53%比68%,P<0.01);骨骼病变进展时间长(8.3个月比5.6个月,P<0.01)。在帕米膦酸与唑来膦酸对比的Ⅱ期临床试验中【11】,入组了113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SRE率低于帕米膦酸(30%比50%,P<0.01),显示出第3代骨改良药物的疗效优势。且第3代骨改良药物静脉滴注时间较短(唑来膦酸)和对肾脏毒性较小(伊班膦酸钠),均为优于2代骨改良药物的特点。  2.3 自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到地诺单抗的应用进展  唑来膦酸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一项来源于日本的临床研究【12】共入组228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4mg/4周)及安慰剂组,均为114例,连续用药1年,主要观察终点为SRE。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SRE的发生率为61%,较安慰剂组降低31%(P=0.027);唑来膦酸能显著延长第一次SRE的发生时间(P=0.007);在多事件分析中,和安慰剂组对比,治疗组能降低41%的发生SRE风险(HR=0.59,P=0.019)。提示唑来膦酸能降低乳腺癌SRE发生率。  伊班膦酸钠也是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其主要特点为肾毒性较其他骨改良药物低。一项入组了46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试验中【13】,治疗组接受伊班膦酸钠2mg或6mg静滴1~2h,每3~4周1次,共2年;对照组接受安慰剂。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6mg伊班膦酸钠组明显减少了骨相关事件的期段发生率(1.19%比1.48%,P=0.004)和新增骨事件数(2.65比3.64,P=0.03),延迟了首次发生骨相关事件的时间(50.6周比33.1周,P=0.018),并明显减轻了骨痛,而2mg伊班膦酸钠组与安慰剂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中,6mg伊班膦酸钠组的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4%比4.5%),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地诺单抗是目前临床上第一个特异性靶向RANKL的抑制剂类药物,能高亲和力地和RANKL特异结合,阻断配体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存活,从而降低溶骨,增加骨密度和强度。Stopeck等【14】纳入20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地诺单抗组(1026例)每4周1次皮下注射地诺单抗+静脉注射安慰剂,对照组(1020例)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皮下注射安慰剂。研究显示,地诺单抗组发生首次SRE率下降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01);地诺单抗组SRE年发生率降低了22%(P=0.004);两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地诺单抗组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但两组3~4级低钙血症发生率并无差异;下颌骨坏死两组均少见;唑来膦酸组的肾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期反应(流感样症状)均高于地诺单抗组。由此可见,地诺单抗在降低SRE方面可能优于唑来膦酸,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2.4 骨改良药物降低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体外研究显示,双膦酸盐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已有研究ZO-FAST【15】和ABCSG-12【16】提示,使用唑来膦酸可能明显降低肿瘤骨转移发生风险,而且也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内脏转移的作用。AZURE【17】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唑来膦酸并没有给乳腺癌早期患者带来近期疗效获益,但是可以减少骨转移,改善绝经后患者的疾病结局。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布了早期乳腺癌研究协作组(EBCTCG)的一项综合性荟萃分析【18】,研究共纳入18766例患者的数据,其中97%为双膦酸盐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6年,研究表明双膦酸盐辅助治疗可降低乳腺癌复发并改善患者生存。总体上双膦酸盐辅助治疗在减少骨转移方面具有确切的效应(RR=0.83,95%CI:0.73~0.94,P=0.004)。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11767例绝经后妇女的分析显示,双膦酸盐辅助治疗显著降低了肿瘤复发(RR=0.86,95%CI:0.78~0.94,P=0.002)、远处转移(RR=0.82,95%CI:0.74~0.92,P=0.0003)、骨转移(RR=0.72,95%CI:0.60~0.86,P=0.0002)以及病死率(RR=0.82,95%CI:0.73~0.93,P=0.002);然而,绝经前妇女均没有明显获益,提示对于雌激素低水平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骨改良药物将会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  3 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用药方法的进展  3.1 唑来膦酸小剂量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唑来膦酸的常规用法为4mg/次,3~4周一次,目前临床上一些学者将小剂量周疗法应用于骨转移治疗的探索性研究。胡夕春等【19】应用小剂量唑来膦酸治疗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30例患者应用低剂量唑来膦酸周疗(1mg/次/周,连用4周),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的唑来膦酸,结果发现患者的雌激素受体状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化疗方案的线数和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但不是预测因素。基线血清NTx表达较高者可能从每周低剂量唑来膦酸中获益更高。以上结果间接证实了低剂量周疗法的优势。  3.2 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  由于伊班膦酸钠的肾脏毒性较低,使其负荷剂量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Kadri等【20】应用负荷剂量的伊班膦酸钠治疗13例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患者,能快速镇痛并减少了止痛剂的用量,提高生活质量。江泽飞等【21】应用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6mg,连用3天)二线治疗130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中-重度骨痛,其中89例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缓解率达70.6%。,中度疼痛患者的镇痛显效时间为(4.93±1.51)天,重度疼痛的起效时间(5.79±1.68)天,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上述研究结果均显示了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具有快速的止痛效果,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剂量,且毒副作用也无明显增加。因此,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22】,对有严重疼痛的转移性骨痛患者推荐使用伊班膦酸负荷剂量,用于快速缓解疼痛。  4 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4.1 骨改良药物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  肾毒性是静脉注射型双膦酸盐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且其肾毒性与剂量和应用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钠已证实与急性和慢性肾毒性相关【23】。相比之下,伊班膦酸钠的肾毒性则极为轻微,即使15min内快速静脉滴注或负荷剂量应用时也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肾损害【24】。对伊班膦酸钠进行了长达4年的监测,发现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均没有发现任何临床相关的肾功能不全事件,血清肌酐始终保持稳定【25-26】。而新的靶向药物地诺单抗的肾毒性也较小,因此对于肾功异常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应用。  4.2 骨改良药物导致的下颌骨坏死  骨改良药物导致的下颌骨坏死很罕见,但却是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显示,下颌骨坏死累计发生率为0.8%~12%,女性较为多见【27】。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考虑可能与双膦酸盐抑制血管生成有关。目前临床上认为:高剂量、疗程长、牙槽骨创伤或牙周感染以及长期应用类固醇等是颌骨坏死的高危因素,建议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牙科检查,应避免行口腔外科治疗【28】。  5 展望与未来  尽管骨改良药物使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开始用药的时机、最佳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及安全性尚有争议。并且当骨转移灶或临床症状如骨痛等病情进展后,如何换用另一种作用更强的骨改良药物或用药方法,新的针对肿瘤骨转移不同靶点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究竟如何,目前有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开展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终点的研究,以了解骨改良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Siegel R, Naishadham 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3. CA Cancer J Clin. ):11-30.乔丹, 王智煜, 文孝婷, 等. 血清-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及预后评价价值的Meta分析. 临床肿瘤学杂志. ):212-216.马培奇.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肿瘤学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 进展. 中国制药信息. ):18-21.胡晓华, 王美玲, 姜斌.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65-267.Sugie-Oya A, Takakura A, Takao-Kawabata R, et al.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of teriparatide and the bisphosphonate risedronate in an aged, osteopenic, ovariectomized rat model under various clinical conditions. J Bone Miner Metab. ):1-12.张健. 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101-103.Russell RG. Bisphosphonates: The first 40 years. Bone. ):2-19.Lipton A, Fizazi K, Stopeck AT, et al. Superiority of denosumab to zoledronic acid for prevention of skeletal-related events: A combined analysis of 3 pivota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s. Eur J Cancer. ):.Tubiana-Hulin M, Beuzeboc P, Mauriac L, et al.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clodronate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es. Bulletin Du Cancer. ):701-707.Van den Wyngaert T, Huizing MT, Fossion E, et al. Bisphosphonates in oncology: rising stars or fallen heroes. Oncologist. ):181-191.Rosen LS, Gordon DH, Dugan W, et al. Zoledronic acid is superior to pamidron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at least one osteolytic lesion. Cancer. ):36-43.Kohno N, Aogi K, Minami H, et al. Zoledronic acid significantly reduces skeletal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placebo in Japanese women with bone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Clin Oncol. ):.Body JJ, Diel IJ, Lichinitser MR, et al.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bone metastases. Ann Oncol. ):.Stopeck AT, Lipton A, Body JJ, et al.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J Clin Oncol. ):.Eidtmann H, Boer RD, Bundred N, et al. Efficacy of zoledronic aci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adjuvant letrozole: 36-month results of the ZO-FAST Study. Ann Oncol. ):398-405.Gnant M, Dubsky P, Hadji P. Bisphosphonates: prevention of bon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 Joerger M, Gnant M. Prevention of Bone Metastase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Coleman RE, Winter MC, Cameron D, et al. The effects of adding zoledronic acid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tumour response: exploratory evidence for direct anti-tumour activity in breast cancer. Br J Cancer.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Adjuvant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in early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e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01):.Zhao X, Xu X, Zhang Q, et 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receiving "metronomic" zoledronic acid. BMC Cancer. ):1.Altundag K, Dizdar O, Ozsaran Z, et al. Phase Ⅱ study of loading- dose ibandronat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bone metastase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Oncol Res Treat. ):254-258.王如良, 田吉征, 张少华, 等. 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302-305.江泽飞, 陈佳艺, 牛晓辉, 等.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中华医学杂志. ):241-247.Rahbari-Oskoui F, Fielder O, Ghasemzadeh N, et al. Prolonged recovery time from zoledronic acid induced acute tubular necros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ase Rep Nephrol. ):651246.Pivot X, Lortholary A, Abadie-Lacourtoisie S, et al. Renal safety of ibandronate 6 mg infused over 15 min versus 60 mi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equivalence trial. Breast. ):510-514.彭德清, 王志刚, 宁昌, 等.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痛临床观察. 临床肿瘤学杂志. ):423-424.Geng CJ, Liang Q, Zhong JH, et al. Ibandronate to treat skeletal related events and bone pain in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or multiple myelom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BMJ Open. ):e007258.Ruggiero SL.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an overview. Ann N Y Acad Sci. -46.Zavras A. 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原文参见:临床肿瘤学杂志. ):458-461.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SIBCS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7月9日 22:41
SIBCS 最新文章
SIBCS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西美坦片 速莱 效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