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顶,广陈皮,三七心,当归和三七能一起吃吗尾,打一字

查看: 1910|回复: 0
永嘉这三姐妹,年龄加起来有275岁!还有两夫妻200岁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导读重阳节当天,沙头镇东光村的汪爱秋给记者发来一张四个老太太的合照。她在电话里说,“老姐妹今天又相聚了。”照片中,右三周玉翠是她的婆婆,今年93岁。右二是她婆婆的大姐,97岁,家住岩头镇溪南村。右四是婆婆的妹妹,85岁,家住花坦东川村。而右一长相富态的大妈,则为仨老人的弟媳,亦年过八旬。爱秋说,她婆婆和姨妈、舅妈虽已届耄耋之年,但身子骨硬朗。老姐妹们时常相聚,聊些家常往事。93岁的婆婆腿脚利索,还能帮子女看店做买卖,甚至还会打电话。重阳节当天,周氏三姐妹穿得干净体面,在儿孙的陪伴下,高高兴兴地游览狮子岩景区。稍显遗憾的是,其家人未能拍下当时的画面。又因老太太的儿孙在外经商,给老人过完重阳节,都赶着回去,无暇接受采访。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县有100岁以上老人113人;90岁以上老人3483人;80岁以上老人26012人。其中,北城街道银场村108岁的汪阿叶老人,是我县最年长的寿星,她已连续三年上榜“温州十大寿星”称号。在重阳节前后,本报记者特意走访了我县部分长寿夫妻,听他们讲述“长寿经”与执手偕老的人生故事。章震然夫妇今年共200岁  从巽宅镇一路驱车来到山霞村,车子刚驶入村口,两边梯田延绵不绝闯进眼帘。沿着山路往上开,越到山上空气就格外清新,时不时看到一些村民正在割稻子,打稻子,一股浓浓的秋收图。来到村里,记者一打听百岁老人章震然,就有村民热情地给记者带路。  记者过去的当天刚好是重阳节,村里的老人都聚集到了老人活动中心,很是热闹。在那里记者见到今年105岁的章震然老人,他满头白发,身着唐装,正坐在轮椅上跟其他老人聊天,有说有笑。记者问及其老伴,老人说,由于前几天老伴腿有点不服,儿子女儿就把她接温州去看病了,记者一问才知,原来他的老伴今年也已经95岁,两老人加起来刚好200岁。105岁的开心果  章震然老人除了腿脚近两年开始不方便外,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丝毫感觉不到他已经105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已经105岁了,说起唐诗章震然老人张口就来。记者问他叫什么名字,怎么写,老人从记者手里拿过本子和笔,然后清楚地写下“章震然”三个字,如此年龄还能写这么端正的字,实属不易。  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告诉记者,他除了会背唐诗,还幽默爱讲故事,平时来这里没事就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思路还是很清晰,是大家的开心果。  “薄荷顶,广陈皮,三七心,当归尾”还没等他们说完,老人就出了字谜说要考考记者,一下子把记者难倒了,他则在一旁笑起来说要给记者提示。  老人的二儿子章时会告诉记者,他父亲没有特别的饮食方法,没有别样的起居规律,就是不去胡思乱想,心态好,平时他爱喝白酒,每顿饭都要喝上小半杯白酒,每天都要吃上一点肉。与父亲不同的是,他的母亲则更偏爱吃蔬菜。但是两老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遇事都不急不躁,心性平和,老人觉得这也许就是他活到百岁的原因。喜欢书法陶冶情操  记者在章时会的带领下参观了老人的住所,一来到门口就写着“耕读传家”四个赫然大字。走进院落,是一幢百年老屋,古朴而又清新,老人家里里外外的门道两旁都是他和儿孙们亲笔写的对联。  来到中堂,“耄萱颐椿”四个大字的匾额悬挂中间,边上还悬挂了几副对联。章时会告诉记者,我爸就爱书法,家里很多都是他的书法,他没事就会看看书,写写书法,这几个字是老人在自己100岁寿辰的时候写的,除了这个,还写了一副对联“南极星辉期颐大寿,中天婺焕耄秩高龄”也悬挂在中堂。  章时说,以前村里办喜事、过年过节要写对联,老人都会很热心地免费给他们写,不过现在年纪大就不写了。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老人豁达的心胸,悠然自得的心态或许正是得益于书法的熏陶。夫妻恩爱和睦  老章震然人能健康长寿并且悠然自得,最大的功劳当属老伴胡杏雪,两人更是携手走过了76年的春华秋实,夫妻和睦。  章震然老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他行医30年。他将救死扶伤作为职责所在,每年大年三十或是初一过来找他看病的,他从不怠慢,都是细心诊治,让他们健康安心地过年。退休后,要是村民找他看病,他也是毫不犹豫地免费给他们看。  说起老伴,老人满口就是夸奖:“我和老伴其实是表兄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我们相差10岁,在我29岁的时候结婚。老伴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年轻的时候就在家里养蚕、织布、干家务,不仅知书达理,更是以勤俭持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  老人的二儿子章时会说:“我父母这么大年纪了,从来没有见他们大吵过,只是偶尔的拌拌嘴,俩老人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分歧,妈妈都会退一步。”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应该是温馨的“老来伴”,这是老年人非常重要的精神依托,老年夫妻和睦相处,互相体贴关怀,心理上的欢乐与忧愁共同分享与负担,或许这也是这对长寿夫妻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吧。永嘉网记者&&富玲燕世外桃源 长寿人生  蓬溪村落始建于南宋,位于鹤盛镇东皋村与鹤盛村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鹤盛溪,隔溪有低丘为屏障,溪水绕障而行,形成东西两个门户,有世外桃源之境。  蓬溪,是楠溪江中游风景最优美的古村之一。村有各类古祠堂、古宅、古树等颇具历史积淀的古迹。这里还是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一支后裔在永嘉的主要集居地,包含蓬一、蓬二、蓬三3个行政村。  良好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在这里孕育出了不少长寿健康的老人。据了解,蓬三村人口1500多人,80岁以上老人多达43人,90岁以上老人10人,100岁老人1人。  本周,记者带你探寻蓬三村的长寿密码,聊聊长寿老人他们的生活日常。乐观豁达出百岁老人  天下小雨,空气清新。临近中午时分,蓬三村村口的小路上,看不到多少人影,只有凉亭里,坐着几位老人,正收看电视机上播放的道情。  在村委会主任谢修乾的陪同下,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村内唯一一位百岁老人周蕊花,正坐在门口的矮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周蕊花老人今年104岁,身体状态一直不错。记者见到她时,戴着针织帽,衣着整齐,精神状态良好,看不出她年已过百,更像是近九十岁的长者。  周蕊花老人有五个孩子,都比较孝顺,目前主要由三个儿子轮流照料。老人的二儿子告诉记者,其母亲的身体不错,除了眼睛看不清、耳朵有些背外,即使感冒生病,一副药下去,能立马见好。平时胃口也很不错,每天都能吃掉一碗小米粥,或者三分之二小碗的米饭。正餐之外,她还特别喜欢吃糕点,麦饼。  因此,在老人的家中,孩子们都会特地给她买上最爱吃的糕点,有时也会亲自为老人烙饼。  二儿子说,母亲如此长寿,主要是因为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母亲是那一种万事不费心思的人,即使过去日子艰苦,常常食不果腹,但是她也不去担心下一顿如何,先过好今天。”  谢修乾告诉记者,百岁老人周蕊花除了得到子女的细心照料,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村里以及各级政府的红包和礼物。此外,村内六十岁老人,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体检。  离开百岁老人家,谢修乾又带记者走访了两对长寿夫妇。他+她=167岁夫主外妻主内的恩爱夫妻  周庆旁和谢松竹两位老人,是村内令人羡慕的恩爱老夫妻。记者遇到这两位老人时,他们正在享用午餐。  86岁的周庆旁曾担任村内的副书记30多年,如今和81岁的老伴谢松竹偏居一隅,在自己的老宅里安度晚年。  谢松竹和蔼可亲,性格特别开朗,没和记者聊上几句,就拉着记者的手,开始话家常。86岁的周庆旁则安静地陪在旁边。  周庆旁和谢松竹老人身体都很健康,除了周庆旁有些耳背之外,两个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周庆旁老人在梳洗过后,去清理庭院,给鸡喂食;而谢松竹则开始忙着准备一天的早餐,做家务。到了中午,饭后,两人去散步,沿着村子走一圈。之后,周庆旁老人到老人协会中心,看人下棋打牌,而谢松竹老人则会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一个小时的午休。到了晚上五点,他们开始准备晚饭,饭后散步,看电视。  谢松竹老人说,在睡觉前,她都会守着电视,百晓讲新闻,或连续剧,而老伴只爱看央视戏曲频道。有时两个人不免争抢,不过大多数下,周庆旁会让着谢松竹。到了晚上8点多,准时睡觉。  此外,他们在吃食上也非常简单,不挑食、不吃隔夜菜,大多以面、饭为主食,菜大多都是自己种的蔬菜为主。谢松竹老人说,自己吃饭爱配点咸食,喜欢买点虾皮,咸鱼等。  两位老人生活幸福,现在仍旧保持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因他们在生活上讲究分工,所以两人很少有争吵。例如家中的家禽、菜园子,大多都是周庆旁老人料理的。周庆旁老人一到闲时,就会拿着锄头,到田里忙活。  而家里家务大多都是谢松竹老人承揽的。每天她都要清扫房子,卧房里也因此满是一股香味。一天三餐也是谢松竹老人照料。她笑着告诉记者,老伴有时候有些挑嘴,不免唠叨几句,之后往往没声响,乖乖吃饭。他+她=173岁爱下棋的丈夫和操心的妻子  村内九十岁老人虽有十个,但是双方都是九十岁的老夫妻则比较少,大多都是一方为90岁,另一方则临近90岁。93岁的周庆法和80岁的金宝娇,年龄相差13岁,夫妻之间和睦,子女也很孝顺。  周庆法32岁时才结婚,而之前他是一位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面对记者,周庆法老人也少不了聊聊他的参战的故事。  周庆法老人告诉记者,他曾是四十三军0953部队的一名战士,曾在部队里当过炊事员、通讯员、炮兵、步兵等,入伍后跟着部队,去过辽宁、武汉、洛阳、东北等地。“在一场战争中,部队受到重创,100多人组成的队伍,只剩下十来个人。情况危急之下,我躲在了石头堆里,才得以保全性命。可以说那场战争,我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  经过战争洗礼的周庆法,你没能从他身上看出什么岁月的痕迹。衣服清爽,鞋面干净,整个人看过去有一种恬淡的气质。  31岁退伍后,第二年周庆法与金宝娇结婚。后在家里耕种了一段时间后,曾到县林业局工作四年,又回到家里种地。在家庭生活上,他就属于不管事的人,家里有妻子当家,把七个子女抚养大,里里外外的事情大都由妻子做主。相比周庆法,妻子金宝娇比较操劳,身体经常会出现些小毛病。  后来子女大了,大多都外出打工了,但也不忘关心父母,经常问候两位老人。其中一个嫁到本村的女儿,会经常到家中看望父母,帮忙打理菜园子。如今,两位老人的生活简单幸福。  据金宝娇说,周庆法老人平时不操持家务,但特别爱下棋。每天饭后,都必去村内的祠堂下棋。有时候下棋忘了时间,晚上11点才会回家。  另外,周庆法老人在吃食上,与别人也很不同。他一天要吃五六餐,正餐喜欢吃饭配点菜头、虾皮,其余餐点则爱吃饺子、汤圆等。“有时候,他下棋晚点回来了,会自己给自己煮吃的,一般不用我担心,我只管给他留门,睡觉就行。”金宝娇老人说。永嘉网记者 胡艺罗&&文/摄和美水云 幸福伉俪  水云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流域大若岩镇,是我县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之一。只见村内房前屋后花木峥嵘,一条水云溪贯穿全村,风景旖旎让人称赞。  无论是史实记载还是现实之中,水云村也是永嘉长寿之乡的例证。村民陈久美告诉记者,清释莲舟之《大若岩记》引载《两浙名贤录(外录)》称:傅隐遥,吴甘露初弃家为道士,居石室山大若岩辟谷修炼。到,得道成仙,游戏人间四百年。隋代的孝琳、唐代的小康、宋代的归一、太一等僧人在陶公洞中饮赤水清修,都到了120多岁才涅槃离世。赤水与长寿有关与否,无从考证。  如今,拥有1585人的水云村多长寿老人,80岁以上40人,90岁以上10人,100岁以上有1人,且健康地生活着。与这里的山水空气,民风春偶敦厚分不开。难得的是,村中还有3对90岁以上的夫妻。他+她=186岁一起生活90余载  走进李顺利的家,他正在门口扫地,94岁的妻子潘松菊,则坐在门口。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何时结婚,但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却一起渡过了90多年。原来潘松菊刚出生的那一年,参与革命工作的父亲因遭追杀不得不外逃。于是外婆把她送到了李顺利家寄养,因外婆与李顺利的奶奶是姐妹。因此潘松菊称自己类似童养媳,一直生活在李家。为了保障妻子的安全,李顺利从来没有对外说起妻子是哪里人,只是报了一个离这里很远的村名,一直到解放后才公开。  1947年李顺利也秘密加入了地下组织,白天暗地里寻找谈话对象,发展党员,晚上则出去贴布告。解放后,李顺利因没有文化于是又重新回到了村里做起了剃头匠。如今想起他甚是后悔,如果自己识字,如果自己当时硬着头皮到乡里工作,或许情况会更好。  妻子潘松菊则是李顺利的坚强后盾,一直在家包揽一切家务。俩人育有一儿一女,现住在女儿家。俩人都表示,现在吃穿都不用愁,也无特殊爱好,就安度晚年。他+她=179岁妻子在哪哪就是家  见到93岁的潘春者时,老人正坐在亭里与人聊天,只见他头发花白,精神抖擞,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透着一股儒雅。记者问其老人在哪里退休,他笑笑称自己是个手工艺者。旁边的老人告知他是村里有名的做篾师傅,做出的器皿精致又耐用。  潘春者的家是一处小洋楼,门口种植了多种植物花卉,在众乡邻中显得特别别致。妻子陈间梅正在楼上打扫。等待的功夫,潘春者告诉记者,妻子陈间梅非常勤劳,家里里里外外被她弄得非常整洁。说着老人就下来,虽已是86岁,但岁月还是掩藏不住老人年轻时的美貌。潘春者也赞同称,妻子年轻的时候非常貌美,自己第一眼就喜欢上她。因妻子是家中的独生女,因此潘春者与她结婚时是入赘在陈家。  从陈间梅18岁那年两人结婚以来,一直和和美美,从没有过争吵。共育有三儿两女,如今家庭成员已有56人。结婚后,潘春者曾到温州一工厂上班,陈间梅则在家带孩子,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回想那段日子,陈间梅坦言非常辛苦:“队里要打工分,其他家庭都是丈夫出去,我们家没其他劳动力,只有我出去。到畜牧场养猪,割草。家里的孩子给父母照看,担心孩子们吃不饱,自己又顾不上,不知多心疼。”潘春者也坦言,家里农活都是妻子做,自己从温州回来后,因小时候学过做篾就重新干手艺活,几乎没怎么下地干活。而陈间梅到现在还种些青菜跟番薯等。  虽然条件艰苦,自己又不识字,但夫妻俩人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的重视。在子女、女婿、儿媳中多位都是老师。小儿子潘学明,在1984年更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建筑工程系。孙子潘侠克2010年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去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工程硕士学位。  如今夫妻俩人生活全部自理,儿女提出在家顾养一保姆照顾他们,被陈间梅拒绝了。有时中午同住一村的女儿会端他们喜欢的菜过来,有时他们也烧几个菜给女儿送去。早上潘春者出去散散步,跟人聊聊天,中午在家喝点小酒。妻子陈间梅则依旧每天忙碌。到了节假日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儿女子孙都会欢聚一堂。他+她=182你耕田来我持家  91岁的陈顺好正坐在家门口休息,这个一辈子只知道干农活的老人,此时或许在回想自己年轻时候都种过什么,做过什么,回想自己那身强力壮的美好时光。  25岁那年,他与妻子邵献花结婚后。俩人就一直分工明确,丈夫干农活,妻子在家照顾孩子。陈顺好在妻子眼中就是一位老实人。 “他只知道下田干活,就连去小卖部买点生活用品都不会。”以致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邵献花操心。不过俩人一直搭配默契,生活和和美美。俩人共有两儿两女,如今子女都在外打工,家里也盖起了新房,让夫妻俩很是欣慰。回想年轻时的艰辛,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健健康康的活着。永嘉网记者 柳苗苗/文 特约记者 李昌贤/摄李花蕊:五代同堂承欢膝下  秋雨绵绵,天气略带一丝凉意,悠长的丽水街显得更加静谧和清幽。一眼望去,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与沧桑,那么的恬静与深邃。  记者踏着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走过丽水街,穿过丽水桥,绕过水亭祠,在一幢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祖屋里,看到了今天的主人公——101岁的李花蕊。做童养媳到丈夫家  走进祖屋,记者看到李花蕊老人正和儿子、媳妇、二女儿、二女婿坐在门口聊天。见记者过来,老人很利索地起身招呼记者坐下。老人头发花白,盘着一个发髻,穿着清爽,耳聪目明,行动也无需拐杖,远比记者想象中的年轻、利索,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二儿子金保华夫妇(左一)特意搬过来照顾老人,二女儿和女婿(右一)也常来看望  说起往事,老人历历在目。李花蕊的娘家是枫林镇兑垟村,由于小时候家里贫困,食不果腹,母亲只能将她送给了老人婆婆的妹妹当女儿。后来她婆婆的妹妹见姐姐家里也不富裕,就把李花蕊这个养女给他外甥当童养媳,当时她才10岁。虽然当时还很小,但她过来后就帮着婆婆在家里纺纱、做鞋底、抿苎麻,她勤快懂事,很受公婆的喜爱。  当记者问及老人几岁结婚,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17岁那年的农历12月16日结婚的”,顿时在场的人都惊讶地笑了,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已经百岁的她脑子还如此清晰记得如此清楚。聊着聊着,她还跟记者聊起了一断小插曲,说到这老人还有点不服气:“我年轻时候身材矮小,丈夫长得英俊,他还老嫌弃我呢,好在公公婆婆都帮我说话。不过结婚后,慢慢地两人关系就好起来了,婚后还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平时在家爱动闲不住  老人如此长寿也许跟她好动也分不开,即使上了岁数,简单的家务、自己生活起居全部能自理,完全不用下辈人操心。  虽然101岁了,但是她每天起来都要自己梳头,把发髻盘起来。夏天的话都是每天自己洗澡,根本不需家人帮忙。李花蕊的二儿子金保华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夫妻俩特地搬到祖屋和老人一起住。以前衣服都是老人自己洗,现在年纪大了就不让她洗了,平时都是他媳妇帮着洗,但是老人见儿媳妇有时候忙,还是会偷偷的自己洗。老太太喜欢偷偷地帮着干点家务  “我平时下地干活,总会捡一些树枝回来当柴火,妈妈见我不注意,就用手折成小段捆扎好放在那里。” 金保华说,她怕我们“责备”她,就会撒谎说不是她弄的。  “我妈妈就是闲不住。庭院里时常会有杂草,她总是要去拔干净,我们怕她摔着不让她拔,她就说她在找草药。”在一旁的二女儿金松彩接过话,可能也正是她好动的性格练就她的好体格。经金彩松一说,记者发现庭院中果真不见一株杂草。  和记者说着说着,老人起身就拿起簸箕兜了些米要去后院喂鸡,见儿子把门口用木板拦了起来,还怪儿子拦起来她都出不去了。他儿子只好过来移开木板。老人孝顺的晚辈,想让她放弃了那份好动与操劳,老人总像孩童般的去撒谎,偷偷地帮着干点家务。饮食讲究小病吃小草药  记者采访结束已经是中午时分,热情的老人一定要留记者吃饭,记者拗不过她,只好留下。饭桌上,记者见老人胃口不错,喝点肉汤、吃点猪肉和蔬菜,不一会一碗饭就下肚了。  记者见有蚕豆就想给她盛点到碗里,但是她甩甩手说不要吃,二女儿金松彩见后笑了笑说:“我妈妈平时吃饭还挺讲究的,她不喜欢吃羊肉、牛肉、蛋糕、鸡蛋等,反正她认为不好的食物她都不要吃。不过,麦饼还能啃得动。”  金松彩说,她妈妈不仅吃的讲究,就连平时小感冒、拉肚子的小病,她不要看西医,都要自己采草药吃,隔壁邻居生些小毛病她都会热情地去带他们去采草药,吃几天就好了。老人如此长寿,记者猜想或许是她有自己的一套养生经吧。全家福上百余号人老太太都能认得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记者见祖屋的中堂悬挂着一张去年老人100岁寿辰的全家福,五代同堂,一家人生活幸福其乐融融,或许也是老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去年李花蕊老人100岁寿辰,子孙们为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寿宴,整个家族的都过来了,在小小的庭院里摆了11桌,共有100多口人,很是热闹。“去年孩子们都过来给我祝寿,家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晚辈孝顺,我很高兴,。”说起当时的情景老人嘴角一直带着笑容,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那也是如数家珍,记忆力超强。  在记者与老人聊天间隙,金保华和金松彩把全家福取了下来,拿到了老人面前,他们指着问老人照片上的分别是谁。老人凑近一看,都能清楚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儿子女儿默认她说对了,她就高兴地笑笑。  儿孙绕膝五代同堂,是多少人为之羡慕的晚年生活,李花蕊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好遐想。
Powered by> 他+她=186岁 一起生活了90年
他+她=186岁 一起生活了90年
永嘉县有100岁以上老人113人;90岁以上老人3483人;80岁以上老人26012人。其中,北城街道银场村108岁的汪阿叶老人,是永嘉最年长的寿星,她已连续三年上榜“温州十大寿星”称号。
在重阳节前后,记者特意走访了永嘉部分长寿夫妻,听他们讲述“长寿经”与执手偕老的人生故事。
章震然夫妇今年共200岁
从永嘉巽宅镇一路驱车来到山霞村,车子刚驶入村口,两边梯田延绵不绝闯进眼帘。沿着山路往上开,越到山上空气就格外清新,时不时看到一些村民正在割稻子,打稻子,一股浓浓的秋收图。来到村里,记者一打听百岁老人章震然,就有村民热情地给记者带路。
记者过去的当天刚好是重阳节,村里的老人都聚集到了老人活动中心,很是热闹。在那里记者见到今年105岁的章震然老人,他满头白发,身着唐装,正坐在轮椅上跟其他老人聊天,有说有笑。记者问及其老伴,老人说,由于前几天老伴腿有点不服,儿子女儿就把她接温州去看病了,记者一问才知,原来他的老伴今年也已经95岁,两老人加起来刚好200岁。
章震然老人除了腿脚近两年开始不方便外,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丝毫感觉不到他已经105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已经105岁了,说起唐诗章震然老人张口就来。记者问他叫什么名字,怎么写,老人从记者手里拿过本子和笔,然后清楚地写下“章震然”三个字,如此年龄还能写这么端正的字,实属不易。
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告诉记者,他除了会背唐诗,还幽默爱讲故事,平时来这里没事就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思路还是很清晰,是大家的开心果。
“薄荷顶,广陈皮,三七心,当归尾”还没等他们说完,老人就出了字谜说要考考记者,一下子把记者难倒了,他则在一旁笑起来说要给记者提示。
老人的二儿子章时会告诉记者,他父亲没有特别的饮食方法,没有别样的起居规律,就是不去胡思乱想,心态好,平时他爱喝白酒,每顿饭都要喝上小半杯白酒,每天都要吃上一点肉。与父亲不同的是,他的母亲则更偏爱吃蔬菜。但是两老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遇事都不急不躁,心性平和,老人觉得这也许就是他活到百岁的原因。
记者在章时会的带领下参观了老人的住所,一来到门口就写着“耕读传家”四个赫然大字。走进院落,是一幢百年老屋,古朴而又清新,老人家里里外外的门道两旁都是他和儿孙们亲笔写的对联。
来到中堂,“耄萱颐椿”四个大字的匾额悬挂中间,边上还悬挂了几副对联。章时会告诉记者,我爸就爱书法,家里很多都是他的书法,他没事就会看看书,写写书法,这几个字是老人在自己100岁寿辰的时候写的,除了这个,还写了一副对联“南极星辉期颐大寿,中天婺焕耄秩高龄”也悬挂在中堂。
章时说,以前村里办喜事、过年过节要写对联,老人都会很热心地免费给他们写,不过现在年纪大就不写了。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老人豁达的心胸,悠然自得的心态或许正是得益于书法的熏陶。
老章震然人能健康长寿并且悠然自得,最大的功劳当属老伴胡杏雪,两人更是携手走过了76年的春华秋实,夫妻和睦。
章震然老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他行医30年。他将救死扶伤作为职责所在,每年大年三十或是初一过来找他看病的,他从不怠慢,都是细心诊治,让他们健康安心地过年。退休后,要是村民找他看病,他也是毫不犹豫地免费给他们看。
说起老伴,老人满口就是夸奖:“我和老伴其实是表兄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我们相差10岁,在我29岁的时候结婚。老伴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年轻的时候就在家里养蚕、织布、干家务,不仅知书达理,更是以勤俭持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
老人的二儿子章时会说:“我父母这么大年纪了,从来没有见他们大吵过,只是偶尔的拌拌嘴,俩老人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分歧,妈妈都会退一步。”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应该是温馨的“老来伴”,这是老年人非常重要的精神依托,老年夫妻和睦相处,互相体贴关怀,心理上的欢乐与忧愁共同分享与负担,或许这也是这对长寿夫妻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吧。
他+她=167岁
夫主外妻主内的恩爱夫妻
周庆旁和谢松竹两位老人,是村内令人羡慕的恩爱老夫妻。记者遇到这两位老人时,他们正在享用午餐。
86岁的周庆旁曾担任村内的副书记30多年,如今和81岁的老伴谢松竹偏居一隅,在自己的老宅里安度晚年。
谢松竹和蔼可亲,性格特别开朗,没和记者聊上几句,就拉着记者的手,开始话家常。86岁的周庆旁则安静地陪在旁边。
周庆旁和谢松竹老人身体都很健康,除了周庆旁有些耳背之外,两个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周庆旁老人在梳洗过后,去清理庭院,给鸡喂食;而谢松竹则开始忙着准备一天的早餐,做家务。到了中午,饭后,两人去散步,沿着村子走一圈。之后,周庆旁老人到老人协会中心,看人下棋打牌,而谢松竹老人则会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一个小时的午休。到了晚上五点,他们开始准备晚饭,饭后散步,看电视。
谢松竹老人说,在睡觉前,她都会守着电视,百晓讲新闻,或连续剧,而老伴只爱看央视戏曲频道。有时两个人不免争抢,不过大多数下,周庆旁会让着谢松竹。到了晚上8点多,准时睡觉。
此外,他们在吃食上也非常简单,不挑食、不吃隔夜菜,大多以面、饭为主食,菜大多都是自己种的蔬菜为主。谢松竹老人说,自己吃饭爱配点咸食,喜欢买点虾皮,咸鱼等。
两位老人生活幸福,现在仍旧保持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因他们在生活上讲究分工,所以两人很少有争吵。例如家中的家禽、菜园子,大多都是周庆旁老人料理的。周庆旁老人一到闲时,就会拿着锄头,到田里忙活。
而家里家务大多都是谢松竹老人承揽的。每天她都要清扫房子,卧房里也因此满是一股香味。一天三餐也是谢松竹老人照料。她笑着告诉记者,老伴有时候有些挑嘴,不免唠叨几句,之后往往没声响,乖乖吃饭。&
他+她=173岁
爱下棋的丈夫和操心的妻子
村内九十岁老人虽有十个,但是双方都是九十岁的老夫妻则比较少,大多都是一方为90岁,另一方则临近90岁。93岁的周庆法和80岁的金宝娇,年龄相差13岁,夫妻之间和睦,子女也很孝顺。
周庆法32岁时才结婚,而之前他是一位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面对记者,周庆法老人也少不了聊聊他的参战的故事。
周庆法老人告诉记者,他曾是四十三军0953部队的一名战士,曾在部队里当过炊事员、通讯员、炮兵、步兵等,入伍后跟着部队,去过辽宁、武汉、洛阳、东北等地。“在一场战争中,部队受到重创,100多人组成的队伍,只剩下十来个人。情况危急之下,我躲在了石头堆里,才得以保全性命。可以说那场战争,我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
经过战争洗礼的周庆法,你没能从他身上看出什么岁月的痕迹。衣服清爽,鞋面干净,整个人看过去有一种恬淡的气质。
31岁退伍后,第二年周庆法与金宝娇结婚。后在家里耕种了一段时间后,曾到县林业局工作四年,又回到家里种地。在家庭生活上,他就属于不管事的人,家里有妻子当家,把七个子女抚养大,里里外外的事情大都由妻子做主。相比周庆法,妻子金宝娇比较操劳,身体经常会出现些小毛病。
后来子女大了,大多都外出打工了,但也不忘关心父母,经常问候两位老人。其中一个嫁到本村的女儿,会经常到家中看望父母,帮忙打理菜园子。如今,两位老人的生活简单幸福。
据金宝娇说,周庆法老人平时不操持家务,但特别爱下棋。每天饭后,都必去村内的祠堂下棋。有时候下棋忘了时间,晚上11点才会回家。
另外,周庆法老人在吃食上,与别人也很不同。他一天要吃五六餐,正餐喜欢吃饭配点菜头、虾皮,其余餐点则爱吃饺子、汤圆等。“有时候,他下棋晚点回来了,会自己给自己煮吃的,一般不用我担心,我只管给他留门,睡觉就行。”金宝娇老人说。
他+她=186岁
一起生活90余载&
走进大若岩镇水云村李顺利的家,他正在门口扫地,94岁的妻子潘松菊,则坐在门口。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何时结婚,但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却一起渡过了90多年。原来潘松菊刚出生的那一年,参与革命工作的父亲因遭追杀不得不外逃。于是外婆把她送到了李顺利家寄养,因外婆与李顺利的奶奶是姐妹。因此潘松菊称自己类似童养媳,一直生活在李家。为了保障妻子的安全,李顺利从来没有对外说起妻子是哪里人,只是报了一个离这里很远的村名,一直到解放后才公开。
1947年李顺利也秘密加入了地下组织,白天暗地里寻找谈话对象,发展党员,晚上则出去贴布告。解放后,李顺利因没有文化于是又重新回到了村里做起了剃头匠。如今想起他甚是后悔,如果自己识字,如果自己当时硬着头皮到乡里工作,或许情况会更好。
妻子潘松菊则是李顺利的坚强后盾,一直在家包揽一切家务。俩人育有一儿一女,现住在女儿家。俩人都表示,现在吃穿都不用愁,也无特殊爱好,就安度晚年。
他+她=179岁
妻子在哪哪就是家
见到93岁的潘春者时,老人正坐在亭里与人聊天,只见他头发花白,精神抖擞,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透着一股儒雅。记者问其老人在哪里退休,他笑笑称自己是个手工艺者。旁边的老人告知他是村里有名的做篾师傅,做出的器皿精致又耐用。
潘春者的家是一处小洋楼,门口种植了多种植物花卉,在众乡邻中显得特别别致。妻子陈间梅正在楼上打扫。等待的功夫,潘春者告诉记者,妻子陈间梅非常勤劳,家里里里外外被她弄得非常整洁。说着老人就下来,虽已是86岁,但岁月还是掩藏不住老人年轻时的美貌。潘春者也赞同称,妻子年轻的时候非常貌美,自己第一眼就喜欢上她。因妻子是家中的独生女,因此潘春者与她结婚时是入赘在陈家。
从陈间梅18岁那年两人结婚以来,一直和和美美,从没有过争吵。共育有三儿两女,如今家庭成员已有56人。结婚后,潘春者曾到温州一工厂上班,陈间梅则在家带孩子,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回想那段日子,陈间梅坦言非常辛苦:“队里要打工分,其他家庭都是丈夫出去,我们家没其他劳动力,只有我出去。到畜牧场养猪,割草。家里的孩子给父母照看,担心孩子们吃不饱,自己又顾不上,不知多心疼。”潘春者也坦言,家里农活都是妻子做,自己从温州回来后,因小时候学过做篾就重新干手艺活,几乎没怎么下地干活。而陈间梅到现在还种些青菜跟番薯等。
虽然条件艰苦,自己又不识字,但夫妻俩人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的重视。在子女、女婿、儿媳中多位都是老师。小儿子潘学明,在1984年更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建筑工程系。孙子潘侠克2010年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去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工程硕士学位。
如今夫妻俩人生活全部自理,儿女提出在家顾养一保姆照顾他们,被陈间梅拒绝了。有时中午同住一村的女儿会端他们喜欢的菜过来,有时他们也烧几个菜给女儿送去。早上潘春者出去散散步,跟人聊聊天,中午在家喝点小酒。妻子陈间梅则依旧每天忙碌。到了节假日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儿女子孙都会欢聚一堂。
你耕田来我持家&
91岁的陈顺好正坐在家门口休息,这个一辈子只知道干农活的老人,此时或许在回想自己年轻时候都种过什么,做过什么,回想自己那身强力壮的美好时光。
25岁那年,他与妻子邵献花结婚后。俩人就一直分工明确,丈夫干农活,妻子在家照顾孩子。陈顺好在妻子眼中就是一位老实人。 “他只知道下田干活,就连去小卖部买点生活用品都不会。”以致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邵献花操心。不过俩人一直搭配默契,生活和和美美。俩人共有两儿两女,如今子女都在外打工,家里也盖起了新房,让夫妻俩很是欣慰。回想年轻时的艰辛,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健健康康的活着。
(据永嘉新闻网,原标题《永嘉这三姐妹,年龄加起来有275岁!还有两夫妻200岁》,编辑 戚祥浩)
最新评论 (1)
读友_969612
白头偕老最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三七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