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热的症状给因亨女性妇科疾病的症状

当前位置: >
口苦根源:肝胆湿热和胃热
认为时常产生口苦,这主要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其中又包括肝胆湿热和胃热两种。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如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有口腔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经常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的人;患有某些肿瘤的人等,均可出现口苦症状。
中医认为时常产生口苦,这主要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其中又包括肝胆湿热和胃热两种。肝胆湿热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胃热产生的口苦,部分人肝胆没有炎症,但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同时,一些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人等)的人也会有口苦的情况。
另一方面,很多脑力工作者,由于工作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当、不规律、活动少等特点,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湿热,也会引起口苦。
中医专家建议:
1、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治疗引起的口苦。
2、对于压力大的人,应该尽量使饮食规律、食物结构合理,少食辛辣,多吃水果、蔬菜等。
3、适当运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力工作者,运动要加强,而且要有规律性。进餐时,应尽量少考虑工作的事情。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中医妇科病症诊断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妇科35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2 月经先期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月经先期系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2.1 诊断依据2.1.1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2次以上。2.1.2 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2.2 证候分类2.2.1 气不摄血: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2.2.2 血热内扰: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干,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2.3.2 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2.3.3 未愈:月经周期末见变化。3 月经后期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冲任不畅导致月经延后7天以上而至,甚或40~50天一行的月经病。3.1 诊断依据3.1.1 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3.1.2 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青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3.1.3 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3.2 证候分类3.2.1 血寒凝滞: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3.2.2 肝血亏虚: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涌,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3.2.3 肝气郁滞: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3.3 疗效评定3.3.1 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3.3.2 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3.3.3 未愈:月经周期末见好转。4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月经先后无定期系由肝郁肾虚,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而至的月经病。4.1 诊断依据4.1.l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逾7天以上,并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4.1.2 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4.1. 3 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粘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4.2 证候分类4.2.1 肝气郁滞: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以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4.2.2 肾气不足: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色淡黯,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4.3 疗效评定4.3.1 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4.3.2 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4.3.3 未愈:月经周期末见变化。5 月经过多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月经过多系由气虚、血热使冲任不固,或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致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的月经病。5.1 诊断依据5.1.1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ml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5.1.2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5.1.3 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5.2 证候分类5.2.1 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5.2.2 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5.2.3 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5.3 疗效评定5.3.1 治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5.3.2 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5.3.3 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6 月经过少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月经过少系由精血衰少,血海不盈,或痰阻瘀滞,血行不畅,致使经期虽准,但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的月经病。6.1 诊断依据6.1.l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ml,甚或点滴即净。6.1.2 本病应与早孕激经相鉴别。6.1.3 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6.2 证候分类6.2.1 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6.2.2 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6.2.3 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6.2.4 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6.3 疗效评定6.3.1 治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6.3.2 好转: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6.3.3 未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7 经期延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期延长系阴虚内热、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使经期虽基本正常,但行经时间超过7天,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月经病。7.1 诊断依据7.1.1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甚至淋漓半月始净。7.1.2 应与漏下和赤带相鉴别。7.1.3 必要时作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排除宫颈息肉、宫颈炎或子宫器质性病变。7.2 证候分类7.2.1 瘀滞胞宫:经行淋漓8-9日或10余日始净,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7.2.2 阴虚血热:月经持续8-10天,量少色红质稠,咽干口燥,或有颧红,潮热,或见手心灼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7.2.3 气不摄血:月经持续8-l0天始净,量少,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虚细。7.2.4 湿热下注:经行8~10天始净,量少,色黯如酱,混杂粘液,气味秽臭,腰腹胀痛。平素带多色黄、有臭味。舌正常或偏红,苔黄腻,脉濡数。7.3 疗效评定7.3.1 治愈:行经期恢复正常3个月以上。7.3.2 好转:行经期缩短,但未恢复正常。7.3.3 未愈:行经时间无变化。8 痛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痛经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8.l 诊断依据8.1.1 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8.1.2 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8.1.3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8.2 证候分类8.2.1 气血瘀滞: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8.2.2 寒湿凝滞: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8.2.3 肝郁湿热: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8.2.4 气血亏虚: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头晕目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8.2.5 肝肾亏损: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8.3 疗效评定8.3.1 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末见复发。8.3.2 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8.3.3 未愈:疼痛未见改善。9 闭经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闭经系因血枯精亏或气滞痰阻,导致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未至,或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的月经病。9.1 诊断依据9.1.1 年逾18周岁女子,月经尚未初潮者,属原发性闭经。9.1.2 女子已行经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属继发性闭经。9.1.3 须与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生理性停经相鉴别。9.2 证候分类9.2.1 肾气不足:年逾18周岁,月经未至或来潮后复闭。素体虚弱,头晕耳鸣,第二性征不足,腰腿酸软,腹无胀痛,小便频数。舌淡红,脉沉细。9.2.2 气血亏虚: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偏少,继而闭经。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无力。9.2.3 痰湿阻滞:月经停闭,形体肥胖,神疲嗜睡,头晕目眩,胸闷泛恶多痰,带下量多。苔白腻,脉濡或滑。9.2.4 阴虚内热:月经先多后少,渐致闭经。五心烦热,颧红升火,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脉细数。9.2.5 血寒凝滞: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四肢欠温,大便不实。苔白,脉沉紧。9.2.6 血瘀气滞:月经闭止,胸胁胀满,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或沉弦。9.3 疗效评定9.3.1 治愈:月经来潮,连续3次以上正常行经。9.3.2 好转:月经恢复来潮。但月经周期未正常。9.3.3 未愈:月经仍未来潮。
08-09-17 &
10 崩漏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10.1 诊断依据10.1.1 经血无周期可循。10.1.2 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10.1.3 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症瘕、外伤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10.2 证候分类10.2.1 血热内扰: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10.2.2 气不摄血: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10.2.3 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10.2.4 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10.2.5 瘀滞胞宫: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10.3 疗效评定10.3.1 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者。10.3.2 好转: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10.3.3 未愈:阴道出血无变化。11 经行乳房胀满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行乳房胀痛是由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以致经前、经后或经行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痛作痒,甚至不能触衣的病变。11.1 诊断依据11.1 乳房(头)胀痛或胀硬作痛,呈周期性发作。多于经前一周左右或行经时出现,一般在经后消失。11.1.2 排除乳房实质性肿块所致的乳房胀痛。11.2 证候分类11.2.1 肝气郁滞:经前或行经时,乳房胀硬作痛,或乳头胀痛作痒,郁怒不欢。苔薄白,脉弦。痛11.2.2 肝郁肾虚:经前或经行时乳胀,触之无块,经后消失。腰酸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11.3 疗效评定11.3.1 治愈:乳房胀痛消失,无周期性发作。11.3.2 好转:乳房胀痛减轻。或症状消失,3个月经周期内又见发作。11.3.3 未愈:行经期,乳房胀痛无变化。12 经行发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行发热是因素体虚弱,或瘀热内阻等,导致气血营卫失调,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体温一般在37.5°C以上)为主要表现的病变。12.1 诊断依据12.1.1 发热见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者。12 .1.2 应与月经期间外感发热相鉴别。12.2 证候分类12.2.1 阴虚内热:经行前后见有发热,午后潮热,烦躁少寐,口于便艰。舌红而于,脉细数。12.2.2 气血亏虚:经期或经后发热,经行量多色淡,神疲畏寒,气短懒言,面目虚浮。舌淡嫩,苔白润,脉虚或细略数。12.2.3 营卫不和:经行发热,经血量少不畅,小腹作胀,恶风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12.2.4 瘀热内郁:经前或经期发热,经色紫黯,间有血块,腹痛。舌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数。12.3 疗效评定12.3.1 治愈:发热消失,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12.3.2 好转:发热减轻,或热退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见复发。12.3.3 未愈:经行发热无变化。13 经行头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行头痛系因素体血虚,血不上荣,或情志内伤,瘀血内阻,阳络不通,导致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13.1 诊断依据13.1.1 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者。13.1.2 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又,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13.1.3 须与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站位性病变的头痛相鉴别。13.2 证候分类13.2.1 气血瘀滞:经前或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色紫有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暗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13.2.2 肝血亏虚:经期 或经后,头痛绵绵。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13.2.3 肝火旺盛:经前头痛目胀,甚或巅顶掣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经行量多色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带数。13.3 疗效评定13.3.1 治愈:经行头痛消失,无周期发作。13.3.2 好转:经行头痛减轻。或头痛消失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有复发。13.3.3 未愈:经行头痛无变化。14 经行身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行身痛素体血虚、寒湿留滞,经脉失养,致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肢体疼痛周期性发作的病变。14.1 诊断依据14.1.1 行经期间或经来前后,肢体疼痛酸楚或麻木不适,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者。14.1.2 局部无红肿,无畸行。无严外伤、风湿痹及其它疾病史。14.2 证候分类14.2.1 气血亏虚:经期或行经前后,肢体酸痛麻木,神疲乏力,经行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14.2.2 寒湿凝滞:经期或行经前后,关节疼痛酸楚重着,腰膝尤甚,得热则舒。月经后期,量少不畅,色暗有块。苔薄白,脉沉紧。14.3 疗效评定14.3.1 治愈:经行身痛消失,无周期性发作。14.3.2 好转:经行身痛减轻,或身痛止后经行3次内又复发。14.3.3 末愈:经行身痛未减轻。15 经行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经行泄泻是指素体脾肾虚弱,致每逢经行期间大使溏薄,甚或清稀如水,日解数次的病变。15.1 诊断依据15.1.1 经行泄泻,随月经周期发作。15.1.2 粪便多为水谷不化之残渣,或溏便。一般无腹痛,大便不臭,无脓血。15.1.3 应注意与慢性腹泻相鉴别。15.2 证候分类15.2.1 肝郁脾虚:经行期间大便溏泻。神疲肢重,面色不华,纳差口淡,或伴腹胀隐痛。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濡。若兼肝旺者,则有小腹胀痛,胸胁痞闷等,脉兼弦象。15.2.2 肾阳亏虚:经行期间大便泄泻或完谷不化,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15.3 疗效评定15.3.1 治愈:经行大便正常,无周期性发作。15.3.2 好转:经行泄泻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或泄泻虽止,但3个月经周期内又复发者。15.3.3 未愈:经行泄泻症状无变化。16 经行吐衄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经行吐衄主要是由肝火上逆,肺胃燥热,迫血妄行,致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有规律出现吐血或衄血,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的病变。又称&倒经&或&逆经&。16.l 诊断依据16.1.1 吐血、衄血连续2次以上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16.1.2 月经量相应减少,甚或闭而不行。16.1.3 应注意与鼻咽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经行吐衄相鉴别。16.2 证候分类16.2.1 肝郁化火:经期或行经前,发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鲜红。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或月经不行,面赤烦热,口苦咽干,乳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16.2.2 阴虚肺燥: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鼻衄或咳血。经行量少色红,甚或不行。咽干鼻燥,咳呛气逆,音哑不扬,潮热颧红,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苦薄,脉细数。16.2.3 胃热炽盛:经行前后或经期发生吐血,色紫红或兼夹食物。经行先期,量少色鲜,甚则闭而不行,唇红口干,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滑数。16.3 疗效评定16.3.1 治愈:经行吐衄消失,无周期性发作。16.3.2 好转:经行吐衄量减少。或吐衄消失,未能保持3个月经周期又复发。16.3.3 未愈:经行吐衄无变化。17 经行口糜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经行口糜是指阴虚火旺,心火上炎,或胃热熏蒸,致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口舌糜烂,呈周期性发作的病变。17.1 诊断依据17.1.1 在经前1周之内或正值经期,或在经净后3、4天内出现口舌糜烂,有周期性发作者。17.1.2 通过妇科及眼科检查,需排除狐惑病。17.2 证候分类17.2.1 阴虚火旺:经期见有口舌糜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头晕腰酸,夜寐不安、尿少色黄。舌尖红,脉细数。17.2.2 胃热炽盛:经行见有口舌糜烂,口臭,口干喜饮,胸闷纳呆,尿黄,便结。舌苔黄厚,脉滑数。17.3 疗效评定17.3.1 治愈:经行口糜消失,无周期性发作。17.3.2 好转:经行口糜减轻。或口糜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复发者。17.3.3 未愈:经行口糜无变化。18 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绝经前后诸症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相当于更年期综合症。18.1 诊断依据18.1.1 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18.1.2 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感觉异常等症。18.2 证候分类18.2.1 肝肾阴虚: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兼肝旺者多见烦躁易怒;心火旺者可见心悸失眠。18.2.2 肾阳亏虚:月经后愆或闭阻不行,行则量多,色淡质稀或淋漓不止。神萎肢冷,面色晦暗,头目晕眩,腰酸尿频。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兼脾阳虚者可见纳少便溏,面浮肢肿;兼心脾两虚者,可见心悸善忘,少寐多梦。18.3 疗效评定18.3.1 治愈: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消除。18.3.2 好转:诸症减轻。18.3.3 未愈:诸症无变化。19 带下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等炎症性疾病。19.1 诊断依据19.1.1 带下量多,绵绵不绝。19.1.2 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19.1.3 须与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19.2 证候分类19.2.1 脾虚湿困: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无臭,绵绵不断。恶心纳少,腰酸神倦。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19.2.2 肾阴亏虚:分泌物色黄或兼赤,质粘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19.2.3 肾阳亏虚:分泌物量多,清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绵绵不绝,腰酸腹冷,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19.2.4 湿热下注:分泌物量多,色黄或兼绿,质粘稠,或如豆渣,或似泡沫,气秽或臭,阴户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有腹部掣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儒数。兼肝胆湿热者,出现乳胁胀痛,头痛口苦,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19.3 疗效评定19.3.1 治愈:阴道分泌物之量、色、气味、质均恢复正常,诸症消失。19.3.2 好转:阴道分泌物之量、色、气味、质及诸症减轻。19.3.3 未愈:带下诸症无变化。20 妊娠恶阻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出现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疾病。相当于妊娠剧吐。20.1 诊断依据20.1.1 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一般发生于妊娠早期的3个月内。20.1.2 若仅见恶心吐涎,择食嗜酸者,称早孕反应。20.1.3 须与妊娠肝炎、胃炎、阑尾炎相鉴别。20.2 证候分类20.2.1 肝胃不和: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腥。胸满胁痛,心烦口苦,暖气叹息,头胀而晕。舌淡红,苔微黄,脉滑。20.2.2 脾胃虚弱:妊娠初起,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自,脉缓滑。20.2.3 痰湿阻滞: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淡而腻,不思饮食,胸腹满闷。舌淡,苔白腻,脉滑。20.2.4 气阴两虚:妊娠剧吐,甚至吐苦黄水或兼血水,频频发作。持续日久,以致精神萎靡,嗜睡消瘦,双目无神,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低热口于,尿少便艰。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20.3 疗效评定20.3.1 治愈:呕吐停止,诸症消除,停药后无反复。20.3.2 好转:呕吐等症减轻。或呕吐诸症消除,但停药后又见复发。20.3.3 未愈:呕吐诸症均无改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胃热的症状是什么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胃热的症状是什么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好,胃热是由于胃火过重的主要症状,其表现为消化不良,口臭,爱喝水等表现症状。对于胃热的治疗可以使用中药黄连上清丸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也可以使用麦冬,菊花,双花,金银花,胖大海进行泡茶喝,这样治疗胃热效果也是不错的。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请问胃寒跟胃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请问胃寒跟胃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请问胃寒跟胃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40907
病情分析:胃寒和胃热是指胃部对外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适应状况。通常情况下,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热的症状表现为:经常口干、咽干,喜饮食冷品,不喜热品,大量饮食冷品后有舒适感,胃热疼痛时,多伴有胃内糙杂感。相对来说,田七对虚寒证胃脘痛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独特疗效,具有温中健脾之功效。因此,田七相对比较适合胃寒症状的患者服用。中医看胃痛,和西医不同,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 正常来说,胃部会分泌黏液保护胃壁;分泌消化液及胃酸来帮助消化。胃寒者正是因为消化液及胃酸过少,以致胃口呆滞、食欲不振、整天感到腹胀口淡、有时甚至作闷想吐。从中医角度解释,胃寒是因不够气所致,气不足指胃机能低下、胃部肌肉弹性不够,影响蠕动及分泌液的供应。 至於「胃热」,粗略可分两种。一种是胃炎,同样会感到胃胀、没食欲,唯一与胃寒不同的地方是胃热者会感到口苦,兼有口臭。另一种胃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患者胃口大开,好像永远吃不饱,原因是他们阳火过盛伤津,胃部过度活跃,蠕动加快,所以食欲增加。早期糖尿病患者正是有此情形,阴液不足,吃得多,拉得多,睡得多。假如你有类似情况,必须及早检查。意见建议:胃寒胃热属于中医概念,经过参阅舌像、脉象及临床表现而获得诊断。胃寒和胃热是指胃部对外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适应状况。通常情况下,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热的症状表现为:经常口干、咽干,喜饮食冷品,不喜热品,大量饮食冷品后有舒适感,胃热疼痛时,多伴有胃内糙杂感。 对于浅表性胃炎,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
本人就是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医生说我胃寒,所以一直不敢吃太凉的东西,可是每次一吃鸡肉,羊肉等其他热气的东西就严重上火白天口干舌燥喝再多水都解不了渴,中午睡觉经常被渴醒,晚上失眠一整晚睡不着,手心脚心发热,吃饭恶心干呕....请问医生我是胃寒还是胃热?谢谢
回复: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阳虚津少者,治宜养阴生津,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
职称:医师
专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128386
指导意见:胃寒和胃热是指胃部对外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适应状况。通常情况下,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热的症状表现为:经常口干、咽干,喜饮食冷品,不喜热品,大量饮食冷品后有舒适感,胃热疼痛时,多伴有胃内糙杂感
问胃火旺有哪些症状?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2511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我看过了。胃火表现为口腔、牙龈出血、生疮等疾病;肺火表现为脸夹潮红,大便不畅;肝火表现为眼睛疾病、指甲变色、脾气坏等症状。意见建议:胃火宜用凉胃药物,如金银花、滑石、熊胆等,肺火宜用凉肺药物,如百布、白果、瓜蒌子等;肝火宜用清肝之药,如柴胡、青蒿等。
问请问阴虚胃热的症状有哪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皮肤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7611
病情分析: 你好!中医胃热包括胃实热和阴虚的发热,多表现胃部灼热,饮食增多,但两者不一样。胃实热主要是胃里灼热,心烦易怒,泛酸嘈杂。阴虚的表现主要是胃部隐隐作痛,意见建议:按压后自觉舒服,口干咽燥,消瘦乏力,口渴想饮水,舌干少津,等等。
问胃寒还是胃热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35509
您好,便秘的原因很多,应注意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适当运动,此外还应注意心情方面的调整。
问胃寒还是胃热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35509
您好,便秘的原因很多,应注意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适当运动,此外还应注意心情方面的调整。
问你好,我怎么感觉胃寒和胃热都有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儿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219177
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阳虚津少者,治宜养阴生津,用 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方.气虚阳弱者,治宜益气温阳,用七味白术散,小建 中汤,金匮肾气丸等方.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是糖尿病.另外注意如果睡觉打鼾或是肺 部疾病呼吸急促或是鼻炎张嘴呼吸都有可能导致的.
问胃寒胃热怎样治
职称:医生会员
&&已帮助用户:895
病情分析:你好!胃寒,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若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衄血等。阳明热或伤津,则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意见建议:胃寒治宜暖胃散寒;胃热治宜清胃泻火。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胃寒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妇科疾病宫颈炎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