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风靡的中国式马拉松骗局是健康生活还是骗局

中国马拉松及越野四大骗局刨析
中国马拉松及越野四大骗局刨析
马拉松及越野赛越来越多,参赛的跑友也越来越多,想通过马拉松及越野赛赚钱的人也越来越多。常言道,赚钱就要走正道,心肠一黒成被告。中国马拉松及越野四大骗局,开始于2012年10月的龙岩50公里越野赛,止于2016年4月的黄山100公里越野赛,前后刚好三年半,接近于一年一次。四大骗局,陆体伟能独占两局,堪称“中国马拉松及越野第一大骗子”!。陆体伟在不足两年,从厦门天竺山骗到安徽黄山,一是他的骗术高,二是被骗者太善良。四大骗局的受害者,都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就连最基本的,交了钱要发票,参赛者100%都没有去做。四大骗局的第三局,金门马拉松旅游参赛团,按照旅法规定,参加旅游团交款后,旅行社必须与参团者签定旅游合同,并要开据发票。但老高参赛金马旅行团5年,旅行社从来没有签定旅游合同开据发票。已致于2015年9月交了1040元团费后,12月22日被告知报名失败。沈阳一女跑友投诉后,因无旅游合同无发票,投诉无门!老高根了四年的厦门中国旅行社,也变成了台湾的啥金门旅行社,大旅旅游主管部门管不了她们,她们行骗了数年,竟无人知暁,为了马拉松及越野赛赛,参赛者不再上当受骗。老高认为,凡是非官办的50公里和100公里越野赛,参赛者必须与举办者签定参赛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索取报名费发票。
& 老高对中国马拉松及越野四大骗局,分析如下:
1,第一局2012龙岩50,作者潘选平本意绝不是要行骗。50公里越野的举办,组织者的财力和够通能力,潘选平均不具备,有没有人帮助出牟划策。单打独斗,最后走入死胡同。
2.第二局2014厦门海沧50,以及第四局2016黄山100,作者陆体伟,本意就是行骗,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利益。50公里越野收费580元,足见其心黒手狠。陆体伟单打独斗,也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安保医疗救护摆渡车,志愿服务人员的吃住,把志愿服务人员送到赛道,志愿服务人员多于24小时的工资,这些如都能按排到位,陆体伟的收益就会大幅减少。结果,不该省的钱都省了,看到100多万的人民币。陆体伟疯狂了,人民币把陆体伟变成了魔鬼。
3.第三局2016金马旅游参赛团,作者上官小香和陈文慧,两个台湾女骗子,本意就是要利用马拉松赚钱。680元的金门二日游,非要收1080元。打着厦门中国旅行社的幌子,行台湾诈骗之术。184人被骗,不签旅游合同,不开发票。骗子早就预谋好了,管叫你欲告无门!
&中国马拉松及越野,以出现四大骗局。老高相信,第五第六大骗局,就会狠快出现,因为中国的马拉松及越野爱好者们,太善良了!太好骗了!
厦门老高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首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
日,本年度无锡国际马拉松,三万多名跑友在美丽的太湖安全完赛。在第一反应赛事保障的纪录中,我们摘录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9:17,半马20.3公里,选手倒地,9:18,第一名急救队员到达,确认无反应无呼吸,开始CPR;9:19,第二名急救队员到达,接替CPR;9:20,第三四名急救队员携带AED到达,给予除颤;9:21,选手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较为烦躁,,欲起身被劝抚安慰;9:25,救护车赶到;9:27,选手强行起身离开,被警察劝阻后送入救护车,送往医院;短短几分钟,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心脏停止跳动,到死而复生,创造了奇迹,挽救了生命,赛事组委会和无锡政府的安全保障工作,功德无量!2015无锡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首次和国内专业的现场急救系统“第一反应”战略合作,在无锡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接近东京马拉松的水准,为马拉松赛事提供现场急救保障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启用直升机作为急救转运手段。“第一反应”派出志愿者急救队员170位,其中150位队员,配备AED共计46台,电动车50辆,救援指挥车4辆,动态分布在全程和半程赛道上,平均每250-500米,就有一个急救队员,每500-1000米就有一台AED;其中20位队员是参赛选手,陪伴选手跑完全程和半程。欢迎收听“腾讯健康”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健康”(英文ID:qq-health)。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上公厕的9个小贴士】1,最外侧的厕位最干净;2,尽量使用马桶纸垫;3,备足卫生纸;4,避免直接用手去冲厕所(可先用卫生纸包住手指,避免沾染细菌);5,坐便器内投一张纸防迸溅;6,便后洗手至少30秒7;,便后洗手至少30秒;8,水龙头其实也很脏;9,利用纸巾隔绝细菌。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xuxu]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来源:Guide Rank好友大概一年前开始跑步,因为嫌业余生活单调,她偶然关注了几个订阅号,加上朋友圈里跑友的带领,没有什么运动基础的她,开始了一年的“跑者”生涯。直到前段时间她拿着片子告诉我,左膝的半月板快磨没了。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跑的如果心脏会说话,那它一定会上劳动局告你。心肺太脆弱了,人不死,心脏不收工,任何的运动,都尽量不要给心肺造成额外的负担,长跑时只有心和肺在狂喘,美国慢跑协会会长的命就是这么被磨掉的。中国的马拉松就是一场蒙骗。为了达到空前的竞赛规模,主办方有意无意地放低报名门槛,裸跑的选手不计其数。事实上,即使老手跑全马也必须至少系统训练3至4个月,且每周有25公里以上的训练量。跑马拉松,对人的素质和科学严格的训练有很高的要求,根本不适合普通人瞎跑。今年3月份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总计两万名的参赛选手中,有1.2万人接受救治;4月份,杨陵农科城马拉松和德兴铜矿马拉松,各有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猝死。广马猝死的参赛者家属控诉广州体育局马拉松的推动者往往不会告诉你,马拉松运动需要多高的体育素养!即使是平时的马拉松训练,也有很高的专业要求。马拉松训练对关节和韧带带来的损伤巨大,很多是不可逆的,很多人是在膝盖半月板被磨没了、足底筋膜炎走不了路了,才知道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练的。实际上,过度的体育锻炼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使人多伤、多病、早衰、短寿。普通人接受训练后有没有可能挑战马拉松?回答是:适合马拉松运动的人很少很少!很多体格优越、万里挑一的运动员都承受不了这项运动。据统计,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占77.5%。1956年奥运会万米冠军、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死于心脏病,很多非常杰出的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在不到50岁时死于心脏病,尽管他们的心脏原本也特别优秀。过量的运动原本就是违反人类天性的,专业运动员为此付出的尚且是短命的代价,未经科学、高强度训练的门外汉参加马拉松简直就是作死。中国式马拉松盛况马拉松被包装成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当然,术业有专攻,马拉松参赛者当中不乏真正专业的跑者,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深度的认知,具备系统科学的训练知识,在商家大力营销之前,就已经对马拉松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而这几年被带起来的大多数马拉松爱好者们,恐怕只是一批被洗脑成功的半吊子炮灰。他们大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这些中产阶级急需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实现对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型。加上跑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于是商家和政府合谋,机智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邀请王石、潘石屹等明星参加马拉松,成功树立了马拉松的高端形象。马拉松被塑造成了一种高端炫酷的生活方式。“成功的人,再忙也要跑步”,“跑步,只为真正的生活”,这些加工后的马拉松文化非常巧妙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成了精神消费升级的一部分。主办方邀请王石参加马拉松马英九参与马拉松宣传马英九也跑马拉松吗?其实他平时都在游泳的。马拉松背后的商业推手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已近几千亿,粗略估计,这块大蛋糕里,跑步市场占据了1/8,而跑步产业链最核心的就是体育竞赛表演业,马拉松自然扛起了这把大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加上可观的收入,举办的低门槛,马拉松赛事就一年比一年多了。如果你对马拉松有多赚钱没有概念,我们以美国为例:一场赛事的收入电视版权占40%,赞助商30%、票房20%,其他来自赛事纪念品,约占10%。还且不说运动员的高昂的报名费,说回国内,香港上市的智美公司年报显示,杭州马拉松成本1200万,收入2000万,之后智美还承接了广州、珠海、深圳几个城市的重头比赛,那么一场赛事到底赚得多不多,大家心里也有数,而事实上,有专业人士估算,近三年所有的马拉松赛事运营收入超过百亿。跑步运动的升温,相关产业也没闲着,一场经济盛宴徐徐展开。能掏出三位数的报名费的跑者,在装备方面也是烧钱的主,一套完整装备几千上万不要太正常,权威杂志《跑者世界》的一篇文章估算:一个美国跑友一生在跑步上的花费由俭入奢分为14358美元、56942美元和212872美元。而中国版:节俭型要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要1101900元。当然如果你表示可以光脚跑,那我也不能说什么。营销号开始给你灌输“坚持“、”质感”的时候,人们开始上瘾,就像各种发烧友一样,装备越来越高端,特步赞助了十几场马拉松以后,推出3个周边跑鞋,同年营业额增长了10%,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订单量上涨了22%。围绕着产业链的核心层,除了刚说到的体育用品,还有上游制造、媒体、中介、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政府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人心的凝聚。马拉松是一场盛宴,它是城市狂欢节,政府当然愿意当推手。现代人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商家忽悠你成功人士爱跑步,他要是说梁朝伟打飞的喂鸽子才叫生活,你是不是也要办一张机票年卡?跑步就是跑步,跟“真正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来源:Guide Rank
发表评论:
馆藏&3752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_跑步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好友大概一年前开始跑步,因为嫌业余生活单调,她偶然关注了几个订阅号,加上朋友圈里跑友的带领,没有什么运动基础的她,开始了一年的“跑者”生涯。
  直到前段时间她拿着片子告诉我,左膝的半月板快磨没了。
  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跑的
  如果心脏会说话,那它一定会上劳动局告你。
  心肺太脆弱了,人不死,心脏不收工,任何的运动,都尽量不要给心肺造成额外的负担,长跑时只有心和肺在狂喘,美国慢跑协会会长的命就是这么被磨掉的。
  中国的马拉松就是一场蒙骗。为了达到空前的竞赛规模,主办方有意无意地放低报名门槛,裸跑的选手不计其数。事实上,即使老手跑全马也必须至少系统训练3至4个月,且每周有25公里以上的训练量。跑马拉松,对人的素质和科学严格的训练有很高的要求,根本不适合普通人瞎跑。
  今年3月份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总计两万名的参赛选手中,有1.2万人接受救治;4月份,杨陵农科城马拉松和德兴铜矿马拉松,各有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猝死。
广马猝死的参赛者家属控诉广州体育局
  马拉松的推动者往往不会告诉你,马拉松运动需要多高的体育素养!即使是平时的马拉松训练,也有很高的专业要求。马拉松训练对关节和韧带带来的损伤巨大,很多是不可逆的,很多人是在膝盖半月板被磨没了、足底筋膜炎走不了路了,才知道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练的。
  实际上,过度的体育锻炼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使人多伤、多病、早衰、短寿。普通人接受训练后有没有可能挑战马拉松?回答是:适合马拉松运动的人很少很少!很多体格优越、万里挑一的运动员都承受不了这项运动。据统计,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占77.5%。1956年奥运会万米冠军、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死于心脏病,很多非常杰出的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在不到50岁时死于心脏病,尽管他们的心脏原本也特别优秀。
  过量的运动原本就是违反人类天性的,专业运动员为此付出的尚且是短命的代价,未经科学、高强度训练的门外汉参加马拉松简直就是作死。
  马拉松被包装成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当然,术业有专攻,马拉松参赛者当中不乏真正专业的跑者,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深度的认知,具备系统科学的训练知识,在商家大力营销之前,就已经对马拉松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
  而这几年被带起来的大多数马拉松爱好者们,恐怕只是一批被洗脑成功的半吊子炮灰。他们大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这些中产阶级急需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实现对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型。加上跑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于是商家和政府合谋,机智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邀请王石、潘石屹等明星参加马拉松,成功树立了马拉松的高端形象。马拉松被塑造成了一种高端炫酷的生活方式。
  “成功的人,再忙也要跑步”,“跑步,只为真正的生活”,这些加工后的马拉松文化非常巧妙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成了精神消费升级的一部分。
主办方邀请王石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背后的商业推手
  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已近几千亿,粗略估计,这块大蛋糕里,跑步市场占据了1/8,而跑步产业链最核心的就是体育竞赛表演业,马拉松自然扛起了这把大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加上可观的收入,举办的低门槛,马拉松赛事就一年比一年多了。
  如果你对马拉松有多赚钱没有概念,我们以美国为例:一场赛事的收入电视版权占40%,赞助商30%、票房20%,其他来自赛事纪念品,约占10%。还且不说运动员的高昂的报名费,说回国内,香港上市的智美公司年报显示,杭州马拉松成本1200万,收入2000万,之后智美还承接了广州、珠海、深圳几个城市的重头比赛,那么一场赛事到底赚得多不多,大家心里也有数,而事实上,有专业人士估算,近三年所有的马拉松赛事运营收入超过百亿。
  跑步运动的升温,相关产业也没闲着,一场经济盛宴徐徐展开。能掏出三位数的报名费的跑者,在装备方面也是烧钱的主,一套完整装备几千上万不要太正常,权威杂志《跑者世界》的一篇文章估算:一个美国跑友一生在跑步上的花费由俭入奢分为14358美元、56942美元和212872美元。而中国版:节俭型要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要1101900元。当然如果你表示可以光脚跑,那我也不能说什么。
  营销号开始给你灌输“坚持“、”质感”的时候,人们开始上瘾,就像各种发烧友一样,装备越来越高端,特步赞助了十几场马拉松以后,推出3个周边跑鞋,同年营业额增长了10%,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订单量上涨了22%。围绕着产业链的核心层,除了刚说到的体育用品,还有上游制造、媒体、中介、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
  政府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人心的凝聚。马拉松是一场盛宴,它是城市狂欢节,政府当然愿意当推手。
  现代人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商家忽悠你成功人士爱跑步,他要是说梁朝伟打飞的喂鸽子才叫生活,你是不是也要办一张机票年卡?跑步就是跑步,跟“真正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
  (来源:guide bank)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影子金融公众号欢迎诸位加管理员个人微信号 JYW,邀你加入高端粉丝群。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影子金融”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
文:宝拉奶奶
好友大概一年前开始跑步,因为嫌业余生活单调,她偶然关注了几个订阅号,加上朋友圈里跑友的带领,没有什么运动基础的她,开始了一年的“跑者”生涯。
直到前段时间她拿着片子告诉我,左膝的半月板快磨没了。
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跑的
如果心脏会说话,那它一定会上劳动局告你。
心肺太脆弱了,人不死,心脏不收工,任何的运动,都尽量不要给心肺造成额外的负担,长跑时只有心和肺在狂喘,美国慢跑协会会长的命就是这么被磨掉的。
中国的马拉松就是一场蒙骗。为了达到空前的竞赛规模,主办方有意无意地放低报名门槛,裸跑的选手不计其数。事实上,即使老手跑全马也必须至少系统训练3至4个月,且每周有25公里以上的训练量。跑马拉松,对人的素质和科学严格的训练有很高的要求,根本不适合普通人瞎跑。
今年3月份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总计两万名的参赛选手中,有1.2万人接受救治;4月份,杨陵农科城马拉松和德兴铜矿马拉松,各有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猝死。
广马猝死的参赛者家属控诉广州体育局
马拉松的推动者往往不会告诉你,马拉松运动需要多高的体育素养!即使是平时的马拉松训练,也有很高的专业要求。马拉松训练对关节和韧带带来的损伤巨大,很多是不可逆的,很多人是在膝盖半月板被磨没了、足底筋膜炎走不了路了,才知道马拉松不是一般人瞎练的。
实际上,过度的体育锻炼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使人多伤、多病、早衰、短寿。普通人接受训练后有没有可能挑战马拉松?回答是:适合马拉松运动的人很少很少!很多体格优越、万里挑一的运动员都承受不了这项运动。据统计,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占77.5%。1956年奥运会万米冠军、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死于心脏病,很多非常杰出的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在不到50岁时死于心脏病,尽管他们的心脏原本也特别优秀。
过量的运动原本就是违反人类天性的,专业运动员为此付出的尚且是短命的代价,未经科学、高强度训练的门外汉参加马拉松简直就是作死。
中国式马拉松盛况
马拉松被包装成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当然,术业有专攻,马拉松参赛者当中不乏真正专业的跑者,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深度的认知,具备系统科学的训练知识,在商家大力营销之前,就已经对马拉松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
而这几年被带起来的大多数马拉松爱好者们,恐怕只是一批被洗脑成功的半吊子炮灰。他们大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这些中产阶级急需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实现对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型。加上跑步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于是商家和政府合谋,机智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邀请王石、潘石屹等明星参加马拉松,成功树立了马拉松的高端形象。马拉松被塑造成了一种高端炫酷的生活方式。
“成功的人,再忙也要跑步”,“跑步,只为真正的生活”,这些加工后的马拉松文化非常巧妙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成了精神消费升级的一部分。
主办方邀请王石参加马拉松
马英九参与马拉松宣传
马英九也跑马拉松吗?其实他平时都在游泳的。
马拉松背后的商业推手
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已近几千亿,粗略估计,这块大蛋糕里,跑步市场占据了1/8,而跑步产业链最核心的就是体育竞赛表演业,马拉松自然扛起了这把大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加上可观的收入,举办的低门槛,马拉松赛事就一年比一年多了。
如果你对马拉松有多赚钱没有概念,我们以美国为例:一场赛事的收入电视版权占40%,赞助商30%、票房20%,其他来自赛事纪念品,约占10%。还且不说运动员的高昂的报名费,说回国内,香港上市的智美公司年报显示,杭州马拉松成本1200万,收入2000万,之后智美还承接了广州、珠海、深圳几个城市的重头比赛,那么一场赛事到底赚得多不多,大家心里也有数,而事实上,有专业人士估算,近三年所有的马拉松赛事运营收入超过百亿。
跑步运动的升温,相关产业也没闲着,一场经济盛宴徐徐展开。能掏出三位数的报名费的跑者,在装备方面也是烧钱的主,一套完整装备几千上万不要太正常,权威杂志《跑者世界》的一篇文章估算:一个美国跑友一生在跑步上的花费由俭入奢分为14358美元、56942美元和212872美元。而中国版:节俭型要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要1101900元。当然如果你表示可以光脚跑,那我也不能说什么。
营销号开始给你灌输“坚持“、”质感”的时候,人们开始上瘾,就像各种发烧友一样,装备越来越高端,特步赞助了十几场马拉松以后,推出3个周边跑鞋,同年营业额增长了10%,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订单量上涨了22%。围绕着产业链的核心层,除了刚说到的体育用品,还有上游制造、媒体、中介、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
政府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人心的凝聚。马拉松是一场盛宴,它是城市狂欢节,政府当然愿意当推手。
现代人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商家忽悠你成功人士爱跑步,他要是说梁朝伟打飞的喂鸽子才叫生活,你是不是也要办一张机票年卡?跑步就是跑步,跟“真正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者:宝拉奶奶
来源:Guide Rank;转自:岭南会、孵化之家等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影子金融》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影子金融致力于打造中国金融一线人员的必读刊物,提供最有价值和最深入的金融市场分析报告。
商务合作请联系编辑:微信号码:JYW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转发,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本文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