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月经期可以做b超吗2月19日在10月12日作B超,怀孕几周

郁仁存有关肠癌论述及其案例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不断上升趋势,男女之比约为(1.5~2):1;以45岁以上最多。我国的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欧美、日本人为高,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0%~60%,并以低位直肠癌为主。在大肠癌中,由于部位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新化疗药物的应用、放疗手段的更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广泛采用,大肠癌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
历代文献论述
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大肠癌之名称,但类似大肠癌临床表现的描述,见诸于“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肠风”、“下痢”、“肠癖”等疾病中。《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记述:“肠蕈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说明此病与外邪入侵、营卫失调有关。《外科正宗》脏毒论指出:“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外科大成》称:“锁肛痔,肛门内外犹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这里中医所说“痔”不独是指现今的内痔、外痔、混合痔,还包括其他一些直肠、肛门病变,故《医学纲目》指出:“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日痔,不独于肛门边生也。”至清朝《医宗金鉴》中论述脏毒时说:“此病有内外阴阳之别。发于外者,由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注于肛门,两旁肿突,形如桃李,大便秘结,小水短赤,甚者肛门重坠紧闭,下气不通,刺痛如锥;……发于内者,兼阴虚湿热下注肛门,内结蕴肿,刺痛如锥……大便虚闭……”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中医关于积聚、脏毒、锁肛痔等症状的描写与大肠癌中直肠癌、肛管癌很相似,同时指出其不良预后和难治。这在当时是临证经历为不治,现代早期发现大肠癌均可根治。
大肠为六腑之一,司传导之职。中医对大肠癌的病因和病机认识,亦不外内、外两方面因素。如宋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提到:“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任情醉饱,耽色,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己耽着,久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由上节所述脏毒、肠覃或癜积的病因来说,外因有寒气客于肠外,或久坐湿地,或寒温失节,饮食不节,恣食肥腻,醇酒厚味,或误食不洁之品等,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流注大肠,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注于肛门,结而为肿。在内因中,忧思抑郁,脾胃失和而致湿热邪毒蕴结,乘虚下注,浸淫肠道,气滞血瘀,湿毒瘀滞凝结而成肿瘤。因而,此病由于正气内虚、脾肾不足、久泻久痢、湿毒瘀滞于下而成,因而解毒化瘀、清热利湿、理气化滞及补虚扶正等均为治疗大肠癌的常用法则。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病因研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以下发病因素有关: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高脂肪食物刺激胆汁分泌,大肠厌氧菌能将胆酸分解成不饱和的多环烃,是致癌物质;低纤维素饮食使大便在大肠中存留时间长,致癌物质浓度高);遗传因素,约10%的结直肠癌患者与遗传有关(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散发性遗传陛大肠癌);环境因素,环境中低硒、血吸虫病感染。大肠腺瘤,约半数大肠癌是在腺瘤的基础上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
&&&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部位决定临床表现:
①右侧结肠癌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贫血,甚至部分肠梗阻。
②左侧结肠癌可能出现便血、便频、腹痛、黏液便、肠梗阻等。
③直肠癌可能出现的症状:便血、便频、便细变形、黏液便、里急后重、肛门痛等。
(2)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可以摸到肿物大小、浸润肠壁的情况和有无脓血。
(3)气钡双对比钡灌肠检查:能见到病变部位及形态,并能区别肿块型、溃疡型或浸润型,具诊断价值。
(4)内窥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情况,并做活检病理确诊。直肠部位可作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可达肛门上25cm,纤维结肠镜可达到回盲部以检查升结肠、横结肠及肝曲、脾曲。
(5)CT及影像学检查:对原发癌确诊意义不大,主要检查有无肠外扩散,肝转移、淋巴结转移。
(6)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正常&5ng/ml,部分大肠癌患者CEA升高。
(7)活体组织细胞学检查:通过组织学检查可明确癌细胞组织学类型。
目前,大肠癌已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从邪正两方面情况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各期结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Ⅰ期~Ⅱa期: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术后中医药调理。
Ⅱb期~Ⅲ期: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可于术前或术后辅助性放、化疗。
Ⅳ期:姑息性结肠癌切除术和吻合术,或梗阻性原发灶旷置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及支持治疗;孤立性转移灶(肺、肝)切除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及支持治疗,必要时化疗。
无法手术患者可做化疗,介入治疗或姑息性放疗,同时伍用中药及支持治疗。
二、各期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0期:单纯息肉切除术,电镜下电灼法或局部切除术,术后中医药调理。
Ⅰ期~Ⅱ期:根治性手术,术后放疗同时中医药调理。
Ⅲ期:可做术前放疗,然后作根治性手术,术后再做放化疗及配合中医药治疗。
Ⅳ期:已不能手术者,可放疗与化疗,同时伍用中医药治疗;造瘘术或姑息性切除术,术后放疗及化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孤立性转移灶(肺、肝)切除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及支持治疗。
肛门部癌的细胞形态与结肠及直肠癌不同,其中2/3是鳞状细胞癌,1/3是基底细胞癌,故手术以广泛的局部切除术为主,肛管癌应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放疗有一定效果,而药物治疗对肛门部癌症效果不佳。
三、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脾虚湿热型
主证:食欲不振,腹胀面黄,气短乏力,腹痛拒按,便稀或溏,或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苔黄腻,脉滑数或沉细滑。
辨证:脾虚气亏,湿热滞肠。
治法:健脾理气,清热利湿。
方药:苍白术各10g,生薏苡仁30g,云苓10g,厚朴10g,黄柏10g,白英30g,龙葵20g,藤梨根30g,败酱草30g,白头翁20g,元胡10g,川楝子10g,川连粉3g(冲)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按语】大肠癌脾虚,湿热蕴毒滞于大肠,正虚邪实。用苍白术、生苡仁、云苓健脾利湿;厚朴、元胡、川楝子理气化滞;黄柏、川连清热燥湿;白英、龙葵、藤梨根、败酱草、白头翁清热解毒。合而用之,能健脾清热,解毒抗癌。
(2)湿热瘀毒型
主证:腹痛腹胀,痛定拒按,腹有包块,矢气胀减,便下脓血黏液,或里急后重,或便溏便细,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湿热留滞,瘀毒结积。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化滞,祛瘀攻积。
方药:三棱10g,莪术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厚朴10g,黄连10g,红藤20g,白英30g,半枝莲30g,土茯苓30g,藤梨根30g,马齿苋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按语】湿热留滞,瘀毒内结,腑气不通,气滞血瘀,证见腹胀腹痛,痛有定处,矢气后胀减,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暗有瘀。故以川楝子、木香、厚朴理气化滞;三棱、莪术活血攻积;黄连、红藤、半枝莲、土茯苓、藤梨根、马齿苋、白英等清热解毒抗癌。
(3)脾肾寒湿型
主证:患者久泻久痢,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喜睡懒动,肠鸣而泻,泻后稍安,腹痛喜热,甚则肢凉怕冷,苔白,脉沉细,尺弱。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结毒。
治法:温肾健脾,祛寒胜湿。
方药:党参20g,苍白术各10g,云苓10g,破故纸10g,吴茱萸10g,肉蔻10g,五味子10g,干姜6g,黄芪20g,老鹳草10g,石榴皮10g,炮附片5g,儿茶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按语】久病久泻,脾虚命门火衰,寒湿内蕴,故温肾健脾,补先后天之本,同时温逐寒湿。党参、白术、云苓、故纸、吴茱萸、肉蔻、黄芪温补脾肾,五味子、儿茶、石榴皮敛肠止泻,干姜、炮附片温中阳,苍术、老鹳草燥湿胜湿。
大肠癌化疗时伍用中药,目前大肠癌Ⅱ期以上术后常规都会予以辅助性化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几率。①几十年来,大肠癌化疗均以5-氟尿嘧啶或其衍生物为主,单药有效率约10%~15%,后来加用生化调节剂亚叶酸(LV),加强5-Fu对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能改善术后病人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近年来一些新药的应用使大肠癌化疗有效率不断增加,包括:希罗达(Xeloda,氟嘧啶氨甲酸酯,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有效率23.2%~26.6%,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下降,手足综合征。②伊立替康(CPT-11,Irinotecan,商品名为开普拓Cammpto)为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主要毒性为延迟性腹泻及乙酰胆碱综合征(流泪、出汗、唾液分泌过多,视力模糊,腹痛等);③近年最被推荐的是第三代铂类药物草酸铂(Oxaliplatin,L-OHP)与5-Fu/CF合用,有效率达28%~48%,主要反应为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对冷刺激敏感,具有可逆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相对较轻,无耳、肾毒性。
综上所述,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或无法手术病例只用化疗时,配合下列中药方以减少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效果,整个化疗期间都可用,不用间断。
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女贞子15g,山药10g,鸡血藤30g,陈皮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元胡15g,半夏10g,白鲜皮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如直肠癌术前或术后放疗时,常见不良反应为严重腹泻,血象下降,气阴两虚等,故放疗配合以下中药方以减毒增效。
生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鸡血藤30g,枸杞子10g,沙参20g,地榆10g,儿茶10g,秦皮10g,生苡仁15g,元胡15g,川楝子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晚期肛门部癌症有菜花样肿物或溃烂时,除内服汤剂中药外,可以下方煎水坐浴浸洗,以消肿解毒、抑癌散结。
&&& 坐浴方:
苦参30g,五倍子30g,龙葵30g,马齿苋40g,败酱草30g,黄柏10g,土茯苓30g,山豆根20g,黄药子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枯矾8g(溶化),冰片少许(后下),漏芦30g。
上方草药布包,宽汤(即用半盆水)煎煮,宽汤加入枯矾、冰片少许,放坐浴盆中,温液坐浴,每次10~15分钟,每日二至三次。
张某,60岁,女性,汉族,已婚,干部。
初诊日期:日。
主诉:乙状结肠癌造瘘术后5月,发热10余日。
病史:1986年11月患者因腹部持续疼痛半个月,便次增多,大便清稀并带脓血l周而就诊于北京某医院。经查发现腹内有一包块,因便脓血无法做结肠镜而用钡灌肠,诊为乙状结肠肿物,遂于1987年元月20日在该院做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肿块,质硬、固定,且与后腹壁粘连,无法切除,故行人工肛门造瘘术,肿物旷置,术后病理为乙状结肠腺癌,术后化疗十次,药物为5-氟尿嘧啶,因副反应较大,于1987年3月停止化疗。5月间因腹痛、腹胀、多汗,曾服中药未缓解,6月14日开始发烧,高达39。6℃,经用抗生素后未能完全控制,故来我院求诊。
现在症状:低热37.3℃,腹痛,多汗,畏寒。时有咳嗽,咯痰不多,纳食尚可,小便正常。人工肛门通畅。面色苍黄无华,重病容。白细胞13.7&109/L。
舌脉:舌质暗有瘀班,舌边齿痕,苔白,根黄厚腻,脉细滑。
西医诊断:乙状结肠癌造瘘术后。
中医诊断:肠风、肠覃术后。
辨证:气虚血亏,湿热瘀结。
治法治则:清热化湿,解毒化瘀,以三仁汤加减治之。
方药:生苡米15g,杏仁10g,白蔻仁10g,半夏12g,厚朴10g,藿香10g,公英30g,土茯苓20g,黄柏10g,元胡10g,焦三仙各10g,银花20g,赤芍10g,丹皮10g,甘草6g,白花蛇舌草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7剂。
二诊日期:日
服药后腹痛减轻,湿毒有减,低热已除,但有隐痛,气短,自汗,神疲乏力,食欲差,心悸,二便如前。舌红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滑,治法同上;处方以上方减去银花、公英,加抗癌中草药草河车30g,龙葵30g,及补气药生黄芪20g,沙参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14剂,每日1剂。
三诊日期:日
腹胀、腹痛显著缓解,时有头晕、自汗,纳食好转,二便尚调,舌质暗红有瘀点,苔白根黄白腻,脉细滑无力,仍守上方加半枝莲30g,白头翁20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g。又服药20剂。
复诊日期:日
自觉精神体力较佳,纳呆,二便调。舌质有瘀点,苔薄白根略黄,脉沉细,以健脾利湿,解毒抗癌为法。
方用:沙参30g,太子参30g,生黄芪20g,云苓10g,土茯苓20g,生苡仁15g,半夏10g,焦三仙各10g,川楝子10g,厚朴10g,草河车15g,龙葵30g,白英30g,蛇莓20g,半枝莲30g,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自1987年8月至1990年3月的两年半时间里,主要以上方加减。大便稀溏时,加肉蔻,补骨脂,有时用白头翁、秦皮、白花蛇舌草以解毒清热。
复诊日期:日
1990年3月复查时,单项谷丙转氨酶51单位,食欲较好,无气短、多汗等症,但有时饮食不慎则腹泻,大便1日4~5次且易外感,舌淡红,苔薄白,坚持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利湿解毒。
方用:茵陈15g,黄芩10g,柴胡10g,郁金10g,黄连10g,生苡仁15g,白蔻仁10g,山药10g,生黄芪30g,党参15g,草河车15g,白英30g,龙葵30g,杭芍15g,土茯苓20g,生甘草6g,白花蛇舌草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每日2~4次,成形。无腹痛,原来肛门处已无明显分泌物,肝功能正常,诊见面色红润,舌稍暗,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去茵陈,加苍白术各10g,山萸肉10g,枸杞10g,以健脾补肾。
本例以后每年复诊1~2次,每年复查均未见恶性进展或转移。坚持服中药13年,2000年以后停服汤药,2001年年老摔倒,胫骨骨折,经治好转,2006年6月追访,仍健在,有行动不便,余同前。
【按语】本例诊断明确,经手术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恶性肿瘤,肿块固定、浸透肠壁全层与后腹壁粘连,无法切除,只行人工肛门造瘘术,病理检查为结肠腺癌,为晚期病例。
本例探查术后作一程化疗,末次化疗是1987年3月,患者因化疗反应体质虚弱而拒绝继续化疗,其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十三年,带癌生存,生活状态由初诊时的卡氏60分,现在可达90分。
患者每阶段的治疗均按中医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随症施治。就诊初期,湿热瘀毒明显,虽有气虚兼证,仍以祛瘀解毒,清热化湿为主,待实邪渐去,虚证呈现,且病以脾虚肾亏为本,故投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之品,并始终坚持用清热解毒抗癌中草药(如龙蛇羊泉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莪术、土茯苓、白头翁等)以控制癌瘤的发展。治疗中,贯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抗癌相结合。扶正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脾肾为主,解毒抗癌则选用清热解毒、理气化滞、祛瘀攻积、燥湿和中等中药。
本例经开始一般调理后,自1987年12月份起,根据乏力、纳少、自汗、梦多、便溏、脉细滑无力、舌暗有瘀、苔白微腻等症候,显示气虚血瘀,故守方仍用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无论从病情改变、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均好,享受近乎正常人生活,并仍继续服中药治疗至2000年,在后5年均每周服中药三付以巩固疗效。
武某,男,56岁,汉,已婚,干部。
初诊日期:日。
主诉:肠癌术后9月。
&病史:1986年8月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病理为腺癌,dukes’c期,肠周淋巴结转移癌1/6,术后曾行3程化疗,因肝功能不全,未再作化疗,开始服用中药治疗。现症:近日食欲好,肝区偶疼,大便稀,似水样便,1~2次/日,腹稍胀,手术部位稍疼。
既往史:体健。
舌脉:舌质稍红,苔白稍厚,脉沉弦。
西医诊断:结肠癌。
中医诊断:肠癌。
辨证:肝木克土,湿毒蕴内。
治法治则:扶土抑木,芳化祛湿,解毒抗癌。
方药:藿香10g,佩兰10g,苍白术各10g,云苓10g,炒苡米12g,杭芍15g,枳壳10g,厚朴10g,元胡10g,降香10g,予知子15g,川连6g,白花蛇舌草30g,藤梨根30g,老鹳草10g,龙葵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日小腿浮肿,大便不畅,腹胀,尿量不少,色黄,舌暗红,食欲好,在公安医院查:BPC:9万,HGB:170
g/L,TTT:9U,GPT:133U。舌暗红,苔黄白厚,脉沉弦。辨证湿热蕴毒,肝脾不和,拟清热化湿,解毒清肝。
方用:藿香10g,佩兰10g,杏仁10g,橘红10g,草河车15g,枳壳10g,厚朴10g,半夏10g,蒲公英20g,茵陈15g,虎杖20g,鸡血藤30g,予知子15g,车前子20g(包),元胡10g,白花蛇舌草30g,焦三仙各30g,砂仁10g,土茯苓2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复诊日期:日
自觉良好,两腿浮肿(踝部上下),肝区右侧、腰部不适,纳可,精神佳,大便已成形,一日两次。舌暗红,黄苔,脉沉细滑。
方用:茵陈15g,藿香10g,白术10g,云苓10g,枳壳10g,橘红10g,厚朴10g,砂仁10g,白花蛇舌草30g,鸡血藤30g,抽葫芦20g,沙参30g,蒲公英20g,女贞子12g,龙葵30g,半枝莲2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本月19号早7时胃脘疼,半小时后稀便一次,自服8月8号方后大便一直成形,8时上班胃痛又作,疼甚,头汗手足冷,心前区疼痛,未及时做心电图,中午自觉头晕眼黑,午后四时往公安医院经查:肝功能正常,血沉:18mm/h,尿中微量蛋白,BUN:4.29mmol/L,血钾:3.42mmol/L,血淀粉酶正常,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心电图正常,大便潜血(-),B超示:肝脾肾无异常。舌红,薄黄苔。仍宗上法。
方用:藿香10g,佩兰10g,白术10g,茯苓10g,橘皮10g,厚朴10g,鸡血藤30g,丹参15g,枳壳10g,砂仁10g,竹茹10g,女贞子15g,沙参3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30g,元胡10g。7付。
复诊日期:日
在公安医院住院,心电图示:低电压,后做心电图未见明显改变。A/G:3.7/3.1,ESR:20mm/h,BPC:7.1万;HGB:125g/L,WBC:5400/mm3,网织细胞:11&,B超:肝脾未见明显异常。现大便日1~2次,不畅,纳可,精神亦可,未再发作胃痛,舌红根部黄白腻苔。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方用:生苡米15g,藿香10g,白术10g,茯苓10g,土茯苓15g,鸡血藤30g,枳壳10g,厚朴10g,虎杖20g,抽葫芦30g,茜草根15g,木香10g,元胡10g,柴胡10g,枸杞子10g,生黄芪15g,太子参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复诊日期:日
升结肠癌术后1年五个月,三程化疗后,咳嗽,血痰已四天,每口痰均有血,不发热,食纳佳,大便日2次,伴右侧胸痛,深吸气时加重,昨日化验,ESR:40mm/h,胆固醇:193mg%,脂蛋白:795mg%,甘油三酯:68mg%,血钾:4.06
mmol/L,血钠:134.4mmol/L,血氯:102mmol/L,尿RBC:0~3,尿WBC:1~3,尿糖:&
(-),OB(-)。血糖:155mg/dl,CO2CP:20mmol/L,BUN:9.29mmol/L,BPC:7.63万;HC,B:136g/L,白细胞:8500/mm3,BT(出血时间测定):2&30&PCT(凝血时间测定):6&30&P。血常规:多核:82%,淋巴:18%。舌红,薄白苔,脉细滑。证属:气阴不足,肺热内蕴。以凉血止血,化痰清热立法。
方用:夏枯草20g,海藻15g,生地15g,仙鹤草30g,白及10g,藕节15g,大小蓟各30g,白茅根30g,丹皮10g,前胡10g,杏仁10g,鸡血藤30g,女贞子12g,旱莲草30g,黄芩10g,蜂房10g,血余炭10g,鱼腥草30g,广角3g(分冲)
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7付。
复诊日期:日
近日血痰色变暗红陈酱,量减少,胸片断层及CT扫描(2月3日)示:右下肺炎症,右下后叶肺不张,右主支气管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肥厚,示不排除支气管扩张。足踝部浮肿,食纳可,二便均正常,咳嗽不重,HAA(+)。舌红,薄黄苔,脉沉细滑。证属气阴不足,瘀毒内结。
方用:夏枯草20g,海藻15g,生地15g,白及12g,大小蓟各30g,丹皮10g,白茅根30g,女贞子12g,旱莲草30g,蜂房10g,血余炭10g,浙贝母10g,土茯苓20g,仙鹤草30g,沙参30g,茵陈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僵蚕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日外感发热住公安医院,右胸痛,咳血已减轻,现自觉气短发憋,胸闷偶有,痰不多,咳嗽不重,痰多次查癌细胞(-),GPT正常,TTT正常,夜间腹胀,在北京医院查胸片未见异常。舌淡红,根白苔,脉细滑。证属痰湿内结,瘀毒内蕴。以理气化痰、解毒散结立法。
方用:夏枯草20g,浙贝母10g,生牡蛎30g,海藻15g,土茯苓20g,大小蓟各20g,蜂房10g,沙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枳壳10g,厚朴10g,柴胡10g,郁金10g,太子参30g,生黄芪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最近化验检查,2月26日肝功:TTT:8u,TFT:(++).A/G:3.90/3.70,AKP:0.8U,RGT:30U,WBC:5100/mm3,HAA(-),BPC:9.8万;CEA:2.5ng/ml。2月29日及3月3
CT复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2月3日有缩小。现腹胀,大便不畅,食欲佳,睡眠可。舌稍红,白苔,脉沉弦。证属肝胃不和,瘀毒内蕴。立法:舒肝和胃,解毒化瘀。
方用:柴胡15g,郁金1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虎杖30g,夏枯草20g,海藻15g,僵蚕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白及10g,枳壳10g,厚朴10g,焦三仙各10g,太子参30g,沙参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4月2日查肝功正常,PLT:124&109/L,HGB:125g/L,WBC:7500/mm3,A/G:4.12/2.72。现腹胀,肝区隐痛,舌质红根部黄厚腻,脉沉弦。
方用:木香10g,生苡米15g,砂仁10g,炒黄柏10g,柴胡10g,郁金10g,虎杖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枳壳10g,厚朴10g,予知子15g,元胡15g,橘红10g,杏仁10g,焦三仙各10g,石韦10g,大枣10枚,蒲公英20g,西洋参(另兑)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5月14日血常规检查:PLT:108&109/L,WBC:6800/mm3,HGB:133g/L。血脂分析:胆固醇:200mg/dl,B脂蛋白&65mg/dl,甘油三酯:187mg/dl,肝功能检查:HBsAg(-),TFT(+),A/G:3.90/3.20。现一般情况可,腹胀有所减轻,肝区隐痛,有时累及左上腹,右脚踝部浮肿,晨起稍减,但踝部疼痛,大便正常,舌暗苔白腻,脉沉细滑。
方用:金钱草30g,虎杖20g,银花20g,予知子15g,杭芍15g,元胡10g,降香10g,枳壳10g,厚朴10g,橘红10g,杏仁10g,车前草20g,泽泻15g,白术10g,茯苓10g,龙葵20g,白花蛇舌草30g,西洋参6g(另兑)
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6月25号在北京医院查:BUN:2.39mmol/L,A/G:3.90/2.20,CEA:2.1ng/ml,Cr:0.66mg/dl。舌质红绛,苔白,脉沉弦细。
方用:藿香10g,佩兰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0g,白英30g,生苡米15g,儿茶6g,橘红10g,杏仁10g,厚朴10g,生黄芪&,
/SPAN&20g,元胡10g,白及10g,白头翁2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一般情况可,肝功能检查:HBsAg(-),TFT(+),TTT:7U,GPT:144U,A/G:4.1/2.9。时有肝区隐痛,脚肿减轻,食纳可,脚跟疼。9月27
13查B超示:脂肪肝。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气阴两虚,肝胆湿热,拟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方用:茵陈15g,郁金10g,蒲公英20g,生苡米20g,杏仁10g,白术10g,南沙参30g,麦冬15g,五昧子10g,土茯苓20g,予知子15g,太子参30g,元胡12g,泽泻15g,草决明15g,白花蛇舌草30g,生黄芪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两周外感,咽疼一周,不发热,咳嗽有痰,纳可,肝区疼,腹胀,大便偏稀,日1—2次,舌质红,苔白,脉弦滑。证属:脾虚湿热,瘀毒未尽,立法:健脾清化湿热。
方用: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枳壳10g,厚朴10g,杏仁10g;橘红10g,草河车15g,银花15g,白术10g,茯苓10g,大腹皮10g,党参15g,丹皮10g,焦三仙各10g,龙葵20g,白花蛇舌草3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肠癌术后,近期复查CEA(12月19
13):2.Ong/ml。血脂分析:胆固醇:128mg/dl,B脂蛋白:85mg/dl,甘油三酯:52mg/dl。肝功:HBsAg(-),TFT(+),TTT:7U,转肽酶:101U/L。A/G:3.9/2.03,BPC:9.3万/mm3,HGB:134g/L,WBC:8600/mm3。自觉腹胀,大便不畅,日两次,干稀不定,咳嗽轻,舌质红,根薄黄苔,脉沉弦。
方用:草河车15g,杭芍15g,枳壳10g,厚朴10g,白花蛇舌草30g,党参15g,生黄芪20g,土茯苓15g,藤梨根30g,白术10g,女贞子15g,白英30g,云苓10g,砂仁10g,茜草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大便不畅,腹胀,食欲正常,肝区疼好转,近13在公安医院查: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舌质暗红,中薄黄白苔,脉沉细弦。
方用: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白术10g,云苓10g,枳壳10g,厚朴10g,元胡10g,杭芍15g,生黄芪20g,仙灵脾10g,龙葵30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党参15g,藤梨根30g,郁金10g,柴胡10g。
复诊日期:日
近日检查:HGB:148g/L,BPC:10.4万,WBC:10000/mm3,BUN:8.57mmol/L,Tnl(+),TTT正常。HBsAg(-),A/G:3.7/2.1。B超:未见异常。肝区偶疼,大便l~2次每日,腹胀矢气多,食纳可,精神好,体力稍乏,足稍肿。舌质稍红,根部右半薄黄苔。
方用:茵陈15g,柴胡10g,郁金10g,泽泻12g,白术10g,黄芩10g,猪苓15g,生苡米15g,土茯苓20g,半枝莲30g,败酱草20g,砂仁10g,枸杞子12g,党参15g,生黄芪20g,女贞子20g,焦三仙各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日工作较忙,腿肿,大便偏稀,口服胆草油,食纳可,眠可,舌质暗,黄白苔,脉沉弦。
方用:生黄芪30g,党参15g,沙参30g,茵陈20g,白术10g,茯苓10g,土茯苓15g,郁金10g,砂仁10g,白花蛇舌草30g,泽泻15g,枳壳10g,厚朴10g,麦冬15g,五昧子10g,花旗参6g(另兑)
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肠癌术后,化疗后,肝脏功能代偿不全,慢性肝损害。3月10日检查:TTT:14U,TFT:&
(++),GPT:正常,A/G:4.09/2.79,血脂:胆固醇:181mg/dl,B脂蛋白:1307mg/dl,甘油三酯:225mg/dl。自觉肝区偶疼,腹胀,大便不畅,舌暗红,薄黄苔,脉细滑。口服香菇多糖片:一次3片,一日三次。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肾立法。
方用:醋柴胡10g,杭芍15g,白术10g,茯苓10g,板蓝根10g,生黄芪30g,厚朴10g,木香8g,枳壳10g,生苡米15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泽兰10g,枸杞子10g,蒲公英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肠癌术后4年余,化疗3周期,近半年曾患军团菌败血症,肝功能代偿不全,澳抗转阴,用中药方后肝功能改善明显。现症:腹胀,纳佳,眠佳,下肢轻度浮肿,二便正常。血脂:胆固醇:229mg/dl,B脂蛋白:1045mg/dl,甘油三酯:201mg/dl。舌质暗红,根部薄黄苔,脉沉细滑,证属:湿热内蕴,立法:清热化湿。
方用:茵陈15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5g,砂仁10g,泽泻15g,猪苓15g,生黄芪20g,党参15g,车前草30g,沙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草决明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在友谊医院住院2个月零8天,肝功能开始不正常,出院时肝功能:TTT:7.4U,TFT:(+),A/G:4.4/3.6,B脂蛋白:682mg/dl,甘油三酯:165mg/dl。诉腹胀,大便变形,成扁平长条样似刀切,边齐,纳可,舌暗红少苔,脉沉弦。证属气阴两虚,瘀毒内阻。
方用:柴胡10g,沙参30g,麦冬15g,生地10g,杭芍15g,白术10g,土茯苓20g,元胡10g,川楝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泽泻15g,石斛12g,生黄芪20g,枸杞子10g,炙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日检查:TTT:10U,TFT:(++),余正常。A/G:4.4/3.6,胆固醇:146mg/dl,B脂蛋白:849mg/dl,甘油三酯:284mg/dl,血糖:110mg/dl,:BUN:5.7lmmol/L。大便尚可,成形时扁形,腹胀,小腿浮肿,食纳可,左胁腋部疼已两月余,舌暗红,黄白腻苔,脉细弦。
方用:茵陈15g,板蓝根15g,白术10g,茯苓10g,藿香10g,大腹皮10g,枳壳10g,元胡1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郁金10g,泽泻10g,草决明15g,生黄芪20g,木香6g,土茯苓15g,白英2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结肠癌术后5年余,腹胀,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浮肿,纳可,眠安,小便正常。6月7日复查肝功正常,6月28日查GGT:81U(&30U),CEA正常。舌暗红,舌中心黄腻苔,脉沉细弦滑。
方用:藿香10g,茵陈15g,苍术10g,茯苓10g,丹皮10g,白术10g,焦三仙各10g,姜黄12g,郁金10g,柴胡10g,黄芩10g,枳壳10g,焦槟榔10g,白花蛇舌草30g,车前草20g,赤芍12g,生甘草4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右半结肠癌术后5年10个月。1991年10月复查乙状结肠镜见:吻合口多发性息肉。近期复查:胆固醇:185mg/dl,低密度脂蛋白:14mg/dl,甘油三酯:260mg/dl,BUN:4.46mmol/L,Cr:1.1mg/dl。舌质暗红,薄黄苔,左根部黄腻苔,脉细滑。给绞股蓝总皂甙:10盒,每日2次,每次2粒。
方用:茵陈15g,草决明15g,泽泻10g,天花粉15g,沙参30g,麦冬15g,鸡血藤30g,大腹皮10g,枳壳10g,厚朴10g,木瓜15g,乌梅10g,白花蛇舌草30g,杭芍15g,生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结肠癌术后6年,咳嗽流涕,痰多色黄,体温正常,纳可,8月复查肠镜示:原息肉呈管状腺瘤样改变(中度非典型性增生),大便成形,一日两次。舌质暗红,苔黄,右脉细滑,左脉沉细滑。
方用:草决明20g,茵陈15g,杏仁10g,橘红10g,黄芩10g,前胡10g,天花粉15g,白花蛇舌草30g,儿茶8g,木香10g,砂仁10g,白术10g,龙葵20g,败酱草15g,女贞子15g,生苡米15g,木瓜15g,生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自我感觉尚可,外感,咳嗽,纳可,二便调,舌质稍红,根黄白苔,脉细滑,仍守上法方药。
复诊日期:日
结肠癌术后7年,三次化疗后,今年8月全面复查,电解质正常,肝功能正常,CEA、AFP、CA-50均正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189U/ml(800U/m1),丙肝抗体(-),血脂正常。乙肝抗原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HBcAb(+)。结肠镜检查(8月24日):90cm处有3个0.1cm&0.1cm及0.2cm&0.2cm黏膜隆起,光滑,无蒂,弹性好,110cm吻合口处有6个黏膜隆起,活检报告:炎症息肉。现症:自我感觉良好,腹稍胀,排气不畅,舌暗红,薄白苔,脉沉细滑。
方用: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6g,厚朴10g,木瓜15g,杭芍15g,生甘草6g,党参15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龙葵20g,草河车15g,生苡米15g,白英3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冤丝子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一般情况可,排气不畅,腹胀,大便不畅。舌暗红,薄白苔,脉细滑。仍守上法,方药同上。
复诊日期:日
近日两次查肝功能不正常,GPT:63-83u,TTT:9U,余均正常。乙肝抗原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HBcAb(+)。肠镜示吻合口数十个小息肉(0.2~0.4cm),活检性质为慢性炎。胆固醇:182mg/dl,低密度脂蛋白:27:mg/dl。现症:肝区不适感,食欲好,大便不畅。舌质稍红,少苔,脉沉细弦。
方用:沙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木瓜15g,枳壳10g,厚朴10g,赤白芍各10g,柴胡10g,郁金10g,元胡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5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6g,生黄芪2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按语】患者为右半结肠癌C期,术后化疗3周期,因肝功能代偿不全,未再作化疗,一直用中药调理,但多年来,肝胆湿热内蕴,一直反复不断,有脂肪肝,血脂高,肝功能不全,肝脏慢性损伤等时好时坏,其间曾感染军团菌败血症,但术后8年来,肿瘤一直未复发,患者一般情况好,生活质量尚好,坚持正常工作,至1994年下半年追访,一直情况良好,以后每年做肠镜及复查除有肠息肉外,未再复发,一直无病生存。日追访健在,精神食纳均好,术后已近20年,术后坚持服中药8年,自认为中医药在康复及防止复发转移上起了很大作用。
黄某,女,56岁,外宾。
初诊日期:日。
主诉:肠癌术后17年,卵巢癌术后9年,浆液性腺癌术后近1年。
病史:1981年患结肠癌,时年37岁,行手术切除,B期,肿瘤大小约5cm,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未作放化疗;8年后,1989年患右侧卵巢癌,Ⅲa期,术后化疗8次,术后CA-125&200U/ml,化疗后逐渐降至正常。同年作第二次探查手术,腹腔洗液未见癌细胞,腹盆腔未见复发。8年后,1997年7月盆腔肿物位于肠壁浆膜,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浆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12/12,Ⅲ期,疑为卵巢癌复发,但病理组织寄美国斯坦福大学复检:诊为不同巢癌的另类癌症,即原发于肠壁浆膜层的浆液性腺癌,术后放疗30次,化疗用泰素6次,目前症见:头晕、低血压、下肢肿。
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卵巢癌术后,浆液性腺癌术后。
中医诊断:癥积。
辨证:脾肾两虚,痰热结毒。
治法治则:健脾补肾,解毒抗癌。扶正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抗癌。
方药:龙蛇羊泉汤中加入健脾补肾之品。
坚持服用上方多年,每次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
本例为三重癌,每8年发生1次,家族中其母为大肠癌,70岁时第一次手术,其后20年中四次手术,现九十岁健在。大哥亦在37岁时初发大肠癌,十年后第二次再发,均手术切除,至今健在,迄今已72岁。
复诊日期:.日
3月5日查生化,尿素氮稍高50.4mg/dl(8.4mmoL/L);尿酸414μmol/L(147~400);肿标:AFP:5.5ng/ml(0~15.0);CA-125
17.3U/ml(0~35.0);CEA:1.2ng/ml(0~5.0):CA-199:9U/ml(0~37.0);ESR:19(&30mm/h);GGT:103U/L(0~50);HGB:148g/L;RBC:4.9&1012/L;BPC:185&109/L;WBC:4.4&109/L。日作PET扫描,未见代谢异常病灶,大肠镜检有三个息肉,已行电灼。现症见:精神食纳均佳,已61岁,工作忙累,大便日行一至数次,现仍服中药扶正祛邪、健脾益肾、解毒抗癌方,每周三剂,以善后,防止肿瘤再发。
方用:生黄芪2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米15g,木瓜12g,草河车15g,川楝子10g,天花粉15g,仙灵脾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鸡内金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每周3付。
&&& 【按语】
(1)方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川楝子、木瓜、生薏米防治息肉再生及癌变;草河车、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解毒抗癌,仙灵脾补肾气、提高免疫功能;焦三仙、砂仁、鸡内金和胃醒脾助消化。
(2)本例为一外宾,患结肠癌,8年后患卵巢癌,8年后又患肠壁浆液性腺癌,是为三重癌,有肠癌家族史,从1981年至1997年三次罹患恶性肿瘤,说明体内有癌症易发因素。1998年开始服中药后,以改变内环境为主,扶正固本,解毒抗癌为法,坚持服用,每年2~3次复诊至2007年,迄今未再生癌,此改变内在生癌环境的治本治疗,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另保证生活质量好,坚持工作。
霍某,男,52岁,汉族,已婚,干部。
初诊日期日。
主诉:横结肠癌术后2月余。
病史:患者于日行横结肠癌切除术,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曾行化疗2周期,现症:恶心、纳少、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糖、高血脂数年。
舌脉: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中有裂纹,舌苔白厚,脉沉弦滑。
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
中医诊断:结肠癌(气虚血瘀)。
辨证论治:患者老年男性,正气渐虚,手术更加伤及气血,气虚鼓动无力,而致血瘀,化疗复伤气血,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为血瘀表现,纳少为脾气不足。辨证属气虚血瘀证。
治法治则:益气活血,化瘀解毒。化疗期间应用益气活血法。
方用:生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生苡米15g,莪术10g,鸡血藤30g,丹参1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草河车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化疗后白细胞偏低,纳少,乏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数。
生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莪术10g,鸡血藤30g,天花粉15g,草决明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仙灵脾1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炙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患者结肠癌术后一年,一般情况可,纳食可,二便调,偶有腹痛,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血常规:WBE:4200/mm3。
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英30g,龙葵20g,白术10g,茯苓10g,土茯苓15g,党参15g,生黄芪30g,枸杞子10g,女贞子1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炙甘草6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结肠癌术后4年余,三年来一直服中药,以上方加减,近期复查未见异常,纳食正常,眠可,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沉弦。
生黄芪30g,太子参30g,鸡血藤30g,丹参15g,莪术10g,草河车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术后已6年余,一般情况好,脉沉细弦,舌暗,薄白苔,仍守上法,上方去莪术,继服,每周三付。
&&& 【按语】
(1)针对化疗期间病人,我的治疗原则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以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保护骨髓造血机能及脾胃消化功能,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常用处方如上方,血象较低者,常加用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本患者化疗期间一直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化疗完成较顺利。
(2)化疗结束后,中医治疗总的原则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以他脾补肾为主,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祛邪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治疗大肠癌我常用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蛇莓、土茯苓等。本方(日方)为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后的长期调理方。
(3)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病情平稳,药味较前有所减少,但总原则仍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患者长期以本方随证加减,每半年进行全面复查,身体情况良好,服药至今,中药目前隔日一付。末次就诊时间日。
周某,女性,49岁,汉族,已婚,军人。
初诊日期:日。
主诉:直肠癌术后3月。
病史:患者1998年4月行直肠癌根治术——人工肛门造瘘术,术后病理为直肠隆起型高分化腺癌,来自直肠黏膜绒毛状腺瘤恶变,肿瘤侵达黏膜下层,累及齿状线,大小3.0cm&1.5cm&0.5cm,上下切缘净,淋巴结未见转移0/6,术后输香菇多糖16支,未作放疗及化疗。预服中药来我院求诊,现在症见:纳差,眠差,乏力,人工肛门通畅。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滑。
西医诊断:直肠癌术后。
中医诊断:肠覃术后。
辨证:脾虚气亏,湿毒内蕴,心肾不交。
治法治则:健脾补肾,解毒祛邪。
处方:太子参30g,生黄芪30g,白术10g,云苓1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白英30g,龙葵15g,白花蛇舌草30g,草河车15g,炒枣仁2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鸡内金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二诊日期:日
血象正常范围,口干,潮热感(子宫摘除),纳差,眠差,脉沉细滑,舌淡红,薄白苔。上方去白术、云苓,加蛇莓15g,山萸肉10g,仙灵脾10g,首乌藤30g。
三诊日期:日
近查CEA:1.0ng/ml,B超轻度脂肪肝,上方药后潮热好转,纳可,眠差,大便日3~4次,不稀,口干,脉沉细濡,舌淡暗,薄白苔。
方用:白英30g,龙葵15g,蛇莓15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生黄芪30g,白术10g,云苓1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炒枣仁20g,丹皮10g,焦三仙各3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术后4个月,未行化疗,现练气功,有乏力,纳差,睡眠好转,舌暗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丹皮、炒枣仁,加党参12g,鸡内金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直肠癌根治造瘘术后7月,近日咳嗽,外感发热,吐黄痰,脉沉细滑,舌淡红,薄白苔。
方用:前胡10g,杏仁10g,瓜蒌15g,白术10g,云苓10g,黄芩10g,山药10g,白英30g,龙葵15g,草河车15g,生黄芪20g,桔梗10g,生甘草6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直肠癌术后1年,近日眼睑浮肿,近查CEA:1.0ng/ml,B超示轻度脂肪肝,二便调,纳可,眠差,脉沉细弱,舌淡红,薄白苔。
方用:党参15g,白术10g,生黄芪30g,山药10g,茯苓10g,白英30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藤梨根20g,鸡内金10g,土茯苓15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查CEA:0.8ng/ml,近日肛门部疼痛,CT检查在直肠残端处可见软组织块影,大小4cmx5em,边缘毛糙,印象为局部复发,但后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化脓之象,结果引流出脓液,诊为肛周脓肿。
方用:当归10g,连翘10g,赤小豆15g,生薏米15g,败酱草30g,银花20g,白芷10g,草河车15g,生黄芪30g,白术10g,藤梨根20g,土茯苓15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肛周脓肿已好,现有出虚汗,眠差,脉沉细滑,舌暗红,薄白苔。
方用:白英30g,龙葵15g,草河车15g,土茯苓15g,蛇莓20g,藤梨根20g,生黄芪30g,赤芍15g,川楝子10g,元胡15g,杭白芍12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一般情况好,尿多,大便日3~4次,入睡较难,脉沉细滑,舌淡红,薄白苔。
方用: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生薏米15g,扁豆10g,白英30g,龙葵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草河车15g,首乌藤3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日耳鸣,左右交替,腰酸,左腿疼,干咳,纳寐可,二便调,脉沉细,舌暗红,薄白苔。证属肾亏阴虚,改以滋补肝肾之方。
方用: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0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10g,土茯苓15g,草河车15g,川断15g,枸杞子10g,白术10g,生黄芪2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近日外感后胃脘不适,嗳气,乏力,有痰,脉沉细,舌淡红,薄白苔。
方用:沙参30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黄芪30g,桔梗10g,生甘草6g,枳壳10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首乌藤30g,鸡血藤30g,鸡内金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一般情况好,纳眠均可,稍感乏力,偶有咳嗽及恶心,脉沉细滑,舌淡红,薄白苔。
方用:白英30g,龙葵20g,蛇莓20g,藤梨根20g,白花蛇舌草30g,生黄芪30g,太子参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橘皮10g,竹茹10g,炒枣仁2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此后从2001年1月起至今,一直每隔1~2个月就诊一次,以上方为基础辨证加减,病情一直很稳定,复查未见异常。直肠癌术后已5年半,仍眠差,有时耳鸣,出虚汗减轻,纳可,舌暗红,有齿痕,薄白苔,脉沉细弱。
方用:生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0g,土茯苓15g,鸡血藤30g,丹参15g,白英30g,草河车15g,山萸肉10g,女贞子1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炒枣仁2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隔日一剂。
复诊日期:日
术后已6年余,血脂高,腰扭伤痛,乏力,纳呆,眠差,舌暗,薄白苔,脉沉细弱。
方用:草决明15g,沙苑子10g,川断15g,桑寄生15g,元胡15g,土茯苓15g,草河车15g,藤梨根20g,生黄芪3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菟丝子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隔日一剂。
复诊日期:日
直肠癌术后7年,近查肿瘤标记物正常,血生化检查胆固醇高,血糖高,眠欠安,纳可,二便调,余无不适症状,舌暗,薄白苔,脉沉细弱。由于有过敏性皮炎,脂肪肝,中药方调整如下:
柴胡10g,赤芍15g,白鲜皮10g,生薏米15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15g,白术10g,生黄芪30g,莪术1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生甘草6g,大枣6枚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直肠癌术后8年,近期查体无异常,血糖仍高,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薄白苔,脉沉细。
方用:草河车15g,土茯苓15g,生薏米15g,藤梨根20g,生黄芪30g,鸡血藤30g,莪术10g,太子参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每周3剂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
复诊日期:日
直肠癌术后8年余,术后未作放化疗,血糖高已服药控制,血脂高,轻度脂肪肝,无高血压,入睡稍差,余无不适,舌暗红,薄白苔,脉沉细弱。
方用:茵陈15g,草决明15g,泽泻15g,莪术10g,藤梨根20g,土茯苓15g,生黄芪30g,白术lOg,山药10g,鸡血藤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炒枣仁2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砂仁10g等(仅供参考,须遵医嘱服用)。隔日一剂。
【按语】本例为一较早期直肠癌,因距肛门近未能保肛而作根治改道造瘘术,术后未作放化疗,仅打过十余支香菇多糖,术后即服中药汤剂,迄今已八年,前五年均以扶正祛邪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防止复发和转移。后三年则逐渐转而照顾兼病,如血脂高、肾虚腰痛等,且服用量亦减少至隔日一剂,长期坚持服用,对更年期后的调理也有帮助。患者已55岁,但看来显得年轻,可能与长年服用中药有关,同时迄今未见到长期服用中药的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月经能做b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