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茧表皮发黑一碰出水这是什么病用什么药防治

  摘要: 本文详尽地总结了当前生产实践中柞蚕卵面消毒药剂和蚕室蚕具消毒药剂的化学性质,杀菌原理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柞蚕病害防治常用的消毒药剂
2013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本文详尽地总结了当前生产实践中柞蚕卵面消毒药剂和蚕室蚕具消毒药剂的化学性质,杀菌原理和具体的使用方法。 中国论文网 /8/view-5203336.htm  关键词:柞蚕病害;防治;常用药剂   中图分类号: S8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14-91-1   1 卵面消毒药剂   1.1甲醛   1.1.1性质 甲醛一般以水溶液状态存在,无色透明,在常温下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性越大,对人的眼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市售的甲醛液含有效成分36%~38%。比较稳定,在贮存过程中遇过高或过低温度时,易发生聚合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更能促进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称三聚甲醛。甲醛液产生沉淀后,有效成分减少,杀菌力降低。沉淀轻微时,可用热水浸泡容器,很快便可分解消除。   1.1.2杀菌原理 甲醛是一种强还原剂,能透过病原体细胞夺取氧,而使病原体死亡。微生物接触到甲醛后,蛋白质就凝固、变质、失去代谢能力,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1.1.3使用方法 春用蛾卵从孵卵开始到出蚕前1天均可进行卵面消毒。蛾卵用尼龙纱袋装好,每袋0.5~1.0kg,先放到清水中搓洗2~3分钟,然后移入0.5%氢氧化钠中洗1分钟,用清水冲洗2~3次,洗去碱液,再放入3%甲醛液中浸泡30分钟,药液温度始终保持在23℃~25℃,一般0.5kg蛾卵需药液0.75~1.0kg,取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控净水,摊在消过毒的塑料纱上,迅速晾干。秋用种卵一般为纸面产卵,在出蚕前1~2天,用3%甲醛浸泡30分钟,液温不低于23℃。放产卵纸时要一张一张浸没到药液中,消毒后立即拿到山上,视树墩大小,将卵纸撕成条,缠绕在树枝上,等待自然出蚕。   1.2盐酸   1.2.1性质 盐酸是一种强酸,与金属接触会发生反应,对人的皮肤和衣服有强腐蚀作用,在空气中易挥发,放出氯化氢,对人有刺激作用。市售盐酸有两种,一种是纯盐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浓度为35%~37%;另一种是工业盐酸,含有杂质,稍带淡黄色,浓度不稳定,一般在25%~30%,在盐酸中微粒子孢子和柞蚕链球菌菌体被破坏消失,核型多角体先被裂解,而后消失,所以盐酸可直接破坏病原体而起到消毒作用。   1.2.2使用方法 盐酸用于春期散卵消毒,消毒前先用比重计测准盐酸浓度,再配成10%盐酸。蛾卵先用0.5%氢氧化钠搓洗1min,用清水冲洗2~3次,再放入10%盐酸中浸泡消毒10min,取出蛾卵,用清水漂洗2~3次,摊开晾干。   1.3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又名火碱,烧碱或苛性钠。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对皮肤和衣物有腐蚀作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起到破坏多角体的作用。单用氢氧化钠消毒效果较差,主要用于洗去卵面上的粘液,让病原充分暴露出来,再与甲醛、盐酸、硫酸等其他药剂进行复式消毒,则效果明显。氢氧化钠使用浓度为0.5%,浸卵时间1分钟。浓度过大,浸泡时间过长,对卵壳有腐蚀性,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浓度和时间,否则影响孵化率。   2 蚕室蚕具消毒药剂   2.1毒消散   2.1.1性质 毒消散是一种气体熏蒸消毒剂,由聚甲醛60%,苯甲酸20%和水杨酸20%配制而成。聚甲醛为白色固体,溶点120℃~170℃,苯甲醛为白色晶体,溶点122℃,沸点249℃,在100℃下升华。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晶体,溶点159℃,沸点211℃,在76℃下升华。这3种药剂都有杀菌作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微粒子孢子都有消毒作用。3种药剂配合后,具有渗透力和杀菌力更强的特点,对金属、衣物等均无腐蚀。对人畜安全,是良好的蚕室蚕具消毒药剂。   2.1.2消毒方法 消毒前,蚕室要冲洗干净,蚕具洗刷干净后,放到蚕室内,距地面1米高左右架空摆放,窗缝糊严,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湿度达到90%。毒消散用药量为5克/立方米,按实际用量称好后,摊放在小铁锅或面盆底部,置电炉上或炭火上加热,如室内容积过大,可分两处或三处消毒。炭火加热务使药剂受热均匀。火源小,温度低毒消散不能完全气化,达不到消毒目的,火源大、温度高,在毒消散气化过程中有燃烧的可能,也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消毒锅放好后开始发烟时,人即刻离开,将门缝糊严。毒消散受热后,先化为液体,随即大量发烟,约经15~30分钟烟雾完全挥发,密闭24小时,打开门窗,放掉气味,即可使用。   2.2甲醛   甲醛除了用于卵面消毒外,还可用于蚕室蚕具消毒。消毒前,先将门窗糊严,加温至23℃~25℃,甲醛液用比重计测准原液浓度,再加水配成3%甲醛液,按100毫升/立方米用量喷洒,消毒人员要戴上防毒面具,用高压喷雾器喷雾,从上到下喷布周到均匀,以开始向下滴水为宜。蚕具与蚕室同时消毒时,应先消毒蚕具,一件一件,每件蚕具表面都要喷上药液,然后摆放到蚕室内。消毒后密闭24小时,再打开门窗,放掉气味,即可使用。   2.3氧化钙   氧化钙又名生石灰,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成为氢氧化钙,又名硝石灰、熟石灰,为白色粉末,呈强碱性,对皮肤衣物有腐蚀作用,吸湿性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与水混合成的乳状物称石灰乳。氢氧化钙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便宜的有效消毒剂,用于浸泡蚕具、粉刷蚕室墙壁,喷洒地面以及周围环境等消毒效果很好。   作者简介:夏焱,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会计师,从事蚕业指导工作。   网络出版时间: 11:20: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i.net/kcms/detail/22.1186.S.0.001.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
Ⅱ.9901在柞蚕蛹体内的残留量分析--《辽宁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
Ⅱ.9901在柞蚕蛹体内的残留量分析
【摘要】:为了保证柞蚕蛹作为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柞蚕蛹的需要,必须检测本病害防治药物在柞蚕蛹内的残留量。经检测,目前生产中使用0.25 mg/ml的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鲜活蛹和缫丝蛹中9901的残留量为0.021 mg/kg0、.039 mg/kg,均远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日发布实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优质无公害安全要求中乳及乳制品中9901最高允许残留量的标准(0.1 mg/kg)。因此,应用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后的柞蚕蛹对人是安全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885.1【正文快照】:
我国柞蚕茧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通常一年可产柞蚕茧50~60 kt,产丝2.5~3 kt,作为副产物可产柞蚕蛹40~50 kt。柞蚕蛹除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外,现已查明含有近10种维生素,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十几种激素。柞蚕蛹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倪红,陈怀新,杨艳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邓小娟,黄自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张其苏,李喜升,董绪国,穆秀奇;[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晔,苏秀榕,李太武,宋林生;[J];水产科学;2004年09期
倪红,陈怀新,杨艳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张其苏,李喜升,董绪国,穆秀奇;[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刘贺,徐学明;[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年03期
宋家清,廖富蘋,黄旭华,叶可可;[J];生物技术通报;2004年02期
郑仕远;陈钢琴;;[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胡居吾,范青生;[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宗绪岩;王世富;;[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爱珍;[D];吉林大学;2005年
韩俊友;[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文学;[D];浙江大学;2003年
徐义刚;[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程驰;[D];四川大学;2006年
沈晓鹏;[D];扬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庄东红,杜虹,陈粤;[J];广东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倪红,陈怀新,杨艳燕,陶亮;[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邓小娟,黄自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王凤琴;[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戴祝英,张双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钱俊青;[J];食品工业;1997年05期
张双全,屈贤铭,戚正武;[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5年04期
钱俊青,金再宿;[J];中国粮油学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强;潘秀文;袁耀华;桂剑峰;;[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夏志松;;[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夏志松;;[A];中国蚕学会第五次全国桑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危玲;刘刚;黄盖群;佟万红;;[A];中国蚕学会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桂英;[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王军;[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乔丽娅;[D];广西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河南省柞蚕区寄生蝇病的药物防治试验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河南省柞蚕区寄生蝇病的药物防治试验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Ⅰ号和灭蚕蝇Ⅲ号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作者: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字体:
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大连医学院,辽宁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
主要完成人员:王宗武,曲天文,于溪滨,胡沁琴,黄瑞纶,陈放,韩熹莱,赵建铭,曾省,伍律,吴必强,邹伯祥
情 况: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柞蚕饰腹寄蝇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在辽宁、吉林等省蚕区。辽宁蚕区平均寄生率达 65%,严重的达100%,对柞蚕生产威胁极大。经研究查明,该蝇为寄蝇科、饰腹寄蝇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Chao)。在研究过程中,人工饲养柞蚕饰腹寄蝇获得成功,并对该蝇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组织学研究,查明其食性、寿命、交配以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产卵习性和蝇卵的孵化经过等。特别是发现了它在蚕体内的寄生过程和规律,即1龄幼蛆寄生在柞蚕皮下的毛原细胞内形成包囊,2龄幼蛆寄生在蚕气门周围形成呼吸漏斗,3龄幼蛆大量咬食蚕体组织,使蚕致死。弄清蝇蛆的寄生和危害规律,为药剂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幼蛆寄生的规律和特性,研究出了选择性杀虫药剂&灭蚕蝇Ⅰ号&,将它喷到柞叶上,蛆蚕吃下带药的柞叶,可杀死体内的蝇蛆,使蛆蚕恢复健康,防治效果平均达93.5%。此药对桑蚕蝇蛆病亦有同样防治效果。继&灭蚕蝇Ⅰ号&之后,又研究出了&灭蚕蝇Ⅲ号&,将被寄生的蛆蚕,放入药液内浸后取出,即可治愈蛆蚕,平均防治效果达97.5%。经系统观察证明,这两种药物对柞蚕当代、子代及蚕丝品质均无不良影响。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柞蚕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