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上的颈椎突起如何治疗不包括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课后试题精选)-中国兽医教育网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课后试题精选)
1、简述细胞膜的构造。
答:细胞膜(cellmembrane) 又称质膜,包围在细胞质的外面,为一层极薄的膜。细胞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分辨,电镜下细胞膜可分为暗-亮-暗三层结构。细胞质内的一些细胞器,如内质网等,也具有三层结构,称为细胞内膜。细胞膜相对于内膜又称为外周膜。外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2、简述各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答:细胞器分布于细胞质内,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微小器官,包括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微体) 板;非膜性细胞器,如中心粒、核糖体、微管、微丝、中间丝等。 (1)线粒体是细胞的氧化供能结构,存在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内;其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随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变化很大,即使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也不一样。(2)核糖体在电镜下核蛋白体为直径15~25nm的小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大亚基的体积约为小亚基的两倍,略呈圆锥形,两侧稍隆起,底面扁平并有一条窄沟,中央有一管道;小亚基略呈弧形,凸面向外,凹面向内并与大亚基的扁平底面相贴。(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Ium,ER) 由一层单位膜所组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囊结构。根据其表面是否附着有核糖体,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由扁平囊和附着在其表面的核糖体组成,排列较为整齐,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广泛存在于合成固醇类的细胞和肝细胞中。横纹肌和心肌细胞内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又称肌浆网,能摄取和释放Ca离子,参与肌纤维的收缩活动。(4)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器或高尔基体 ,位于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网状,故又称内网器。其形态和分布因细胞不同而异。(5)溶酶体(lysosome) 是一层单位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一般直径为0.25-0.5um,最大可3um。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根据溶酶体所处生理功能阶段的不同,大致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作用,消化分解进入细胞的异物和细菌或细胞自身失去功能的细胞器,有些细胞 (如巨噬细胞)的溶酶体还具有防御功能和其他重要功能。具体功能有:①异噬作用 ②自噬作用③特殊作用,某些细胞的溶酶体还与细胞的特定功能直接相关 ④自溶作用 。(6)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 (microbdy)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直径为0.1-0.5um,内含过氧化氢酶和多种氧化酶以及类脂和多糖等,大多存在于肾细胞、肝细胞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内。(7)中心体(centrosome)位于细胞中央近核处,光镜下,中心体呈颗粒状。在电镜下观察,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Centriole)和周围电子密度高的物质构成。中心粒呈圆筒状,筒壁由9组三联微管有规律地呈风车旋翼状排列而成。一般认为它们与细胞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及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移动有密切关系。此外,还参与细胞运动结构的形成,如纤毛、鞭毛等。(8)微丝(microfilament)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为直径5~7nm的细丝,由肌动蛋白组成。微丝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与细胞的运动、吞噬、分泌物的排出和胞质分裂等功能有关。 (9)微管(microtubule) 是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骨架结构,直径为18~25nm,存在于一些细胞的细胞质内或细胞的纤毛和鞭毛中,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中心粒、基粒、纤毛、鞭毛、轴突和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此外,还有直径为l0nm的中间纤维,介于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主要有神经元纤维、神经胶质纤维、角蛋白纤维等,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与细胞分化有关。
**** Hidden Message *****
骨骼与关节
1、运动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运动系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髓分几种?各分布于何处?其功能有何差异?
答:骨髓 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胎儿和幼龄动物全是红骨髓。红骨髓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和大量毛细血管,是重要的造血器官。随动物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所代替,因此成年动物有红、黄两种骨髓。若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具有贮存营养的作用。
3、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答:关节的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曩和关节腔三部分。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
4、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哪些?
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5、脊柱由哪些结构连接而成?椎管前、后、侧壁各有何结构?
答:脊柱 构成畜体中轴,由一系列椎骨,借软骨、关节与韧带紧密连结形成。脊柱内有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椎体 位于椎骨的腹侧,呈短圆柱形,前面略凸称椎头,后面稍凹称椎窝。相邻椎骨的椎头软骨相连结。
6、椎间盘的结构如何?有何作用?
答:椎间盘的外围是纤维环,中央为柔软的髓核 (是脊索的遗迹)。因此,椎体间的连结既牢固又允许有小范围的运动。椎间盘愈厚的部位,运动的范围愈大。家畜颈部、腰部和尾部的椎间盘较厚,因此这些部位的运动较灵活。
7、简述椎骨的一般构造。
答:椎骨的一般构造:组成脊柱的各段椎骨(Vertebroe)由于机能不同,形态和构造虽有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突起组成。 1)椎体 位于椎骨的腹侧,呈短圆柱形,前面略凸称椎头,后面稍凹称椎窝。相邻椎骨的椎头软骨相连结。 2)椎弓 是椎体背侧的拱形骨板。椎弓与椎体之间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依次相连,形成椎管,容纳脊髓。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弓的切迹合成椎间孔,供血管、神经通过。 3)突起 有三种,从椎弓背侧向上方伸出的一个突起,称棘突,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突起,称横突。横突和棘突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处,从椎弓背侧的前后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关节前突的关节面向前向上,关节后突的关节面向后向下,相邻椎弓的前、后关节突成关节。
8、牛的胸骨几块骨头连接组成,它们是如何连接的?
答:牛的胸骨由7 块胸骨片借软骨连接即成。
9、连接脊柱的三条总韧带是什么?
答:连接脊柱的三条总韧带是棘上韧带、背侧纵韧带、腹侧纵韧带。
10、颅腔是怎样构成的?
答:颅腔由颅骨组成。颅骨包括位于正中线上的单骨:枕骨、顶间骨、蝶骨和筛骨;与位于正中线两侧的对骨:顶骨、额骨和颗骨。
11、名词解释:关节、脊柱、胸廓、关节、椎间盘、关节腔、关节盘
答: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曩和关节腔三部分。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
脊柱 构成畜体中轴,由一系列椎骨,借软骨、关节与韧带紧密连结形成。脊柱内有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胸廓:由胸椎、肋和胸骨组成。胸廓前部的肋较短,并与胸骨连接,坚固性强但活动范围小,适应于保护胸腔内器官和连接前肢。胸廓后部的肋长且弯曲,活动范围大,形成呼吸运动的杠杆。相邻肋之间的空隙称肋间隙。胸廓前口较窄,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柄围成。胸廓后口较宽大,由最后胸椎、最后1对肋、肋弓和剑状软骨构成。
关节:由颞骨的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碟状突构成。两关节面间夹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关节曩的外侧有外侧韧带,牛无后韧带在马还有由弹性纤维构成的后;可进行开口、闭口和侧运动。
椎间盘: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连结相邻两椎骨的椎头与椎窝。椎间盘的外围是纤维环,中央为柔软的髓核。
关节腔: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
关节盘:介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
12、牛(羊)前、后肢由近端向远端分别由哪些骨构成?这些骨又依次构成哪些关节?这些关节属于何种类型,有无各种辅助结构?
答:家畜的前肢骨包括肩带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完整的肩带由3块骨组成,即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有蹄动物因四肢运动单纯化,乌喙骨和锁骨都已退化,仅保留一块肩胛骨。前臂骨由尺骨和桡骨组成。前脚骨由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组成。前肢的肩胛骨与躯干骨间不形成关节,以肩带肌连结。其余各骨间均形成关节,由上向下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指关节又分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肩关节为多轴关节,其余均为单轴关节,主要进行屈、伸运动。家畜的后肢骨包括盆带(髋骨)、股骨、髌骨(膝盖骨)、小腿骨和后脚骨。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小腿骨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后脚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家畜的后肢在推动身体前进方面起主要作用。因为,髋骨与荐骨由荐髂关节牢固连结起来,以便把后肢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推动力,沿脊柱传至前肢。后肢游离部的关节有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和趾关节,趾关节也包括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后肢各关节与前肢各关节相对应,除趾关节外,各关节角的方向相反,这种结构适应支持,当家畜站立时保持姿势的稳定。后肢各关节除髋关节外,均有侧副韧带。1、名词解释:颈静脉沟、腱鞘、腹股沟管、肌腹、颈静脉沟、筋膜
答:颈静脉沟:胸头肌和背头肌分别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缘和上缘,其间有血管和神经。腱鞘:多位于腱通过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处。为黏液曩卷裹于腱的外面形成。呈筒状包围于腱的周围,表面为纤维层,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称壁层,附着于纤维层内面;内层称腱层,紧贴于腱的表面。两层滑膜在腱系膜处连续。壁层与腱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腱活动时的摩擦。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部,是斜行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楔形缝隙。为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曩的通道。肌腹: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构成肌腹。颈静脉沟:胸头肌和背头肌分别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缘和上缘,其间有血管和神经。筋膜 为被覆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1、名词解释:颈静脉沟、腱鞘、腹股沟管、肌腹、颈静脉沟、筋膜
答:颈静脉沟:胸头肌和背头肌分别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缘和上缘,其间有血管和神经。腱鞘:多位于腱通过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处。为黏液曩卷裹于腱的外面形成。呈筒状包围于腱的周围,表面为纤维层,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称壁层,附着于纤维层内面;内层称腱层,紧贴于腱的表面。两层滑膜在腱系膜处连续。壁层与腱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腱活动时的摩擦。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部,是斜行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楔形缝隙。为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曩的通道。肌腹: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构成肌腹。颈静脉沟:胸头肌和背头肌分别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缘和上缘,其间有血管和神经。筋膜 为被覆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2、哪些肌肉将前肢与躯干连接起来?
答:肩带肌 是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根据位置,可分为背侧和腹侧两组。背侧组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和臂头肌,牛还有肩胛横突肌。腹侧组包括胸肌和下锯肌。
3、作用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肌肉各有哪些?各肌肉有何作用?
答:肩部肌跨越肩关节,可伸、屈肩关节和内收、外展前肢。可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外侧组:冈上肌作用为伸肩关节和固定肩关节。冈下肌作用为外展及固定肩关节。三角肌作用为屈肩关节。内侧组:肩胛下肌作用为内收和固定肩关节。大圆肌作用为屈肩关节。 臂部肌主要对肘关节起作用,对肩关节也有作用。可分为伸、屈两组。伸肌组:臂三头肌主要作用为伸肘关节,长头还有屈肩关节的作用。前臂筋膜张肌作用为伸肘关节,在马,还可以紧张前臂筋膜。屈肌组:臂二头肌作用主要是屈肘关节,也有伸肩关节的作用。臂肌作用为屈肘关节。 前臂及前脚部肌作用于腕关节,止腱较短,止于腕骨及掌骨。前臂部肌可分为背外侧肌群和掌侧肌群。背外侧肌群 背外侧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背侧面和外侧面,由前向后依次为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和指外侧伸肌。腕桡侧伸肌主要作用为伸腕,由于有腱索与臂二头肌相连,当站立时有固定肩、肘、腕三个关节的作用。指总伸肌作用为伸指及腕,也有屈肘的作用。指内侧伸肌作用为伸展第三指。指外侧伸肌作用为伸指、腕,牛的还可外展第四指。掌侧肌群的浅层为屈腕的肌肉,包括腕外侧屈肌、腕桡侧屈肌和腕尺侧屈肌。深层为屈指肌肉,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腕外侧屈肌作用为屈腕、伸肘。腕尺侧屈肌作用:屈腕、伸肘。腕桡侧屈肌作用为屈腕、伸肘。指浅屈肌的作用:在运动时,屈指关节和腕关节;在站立时,可维持肘以下各类关节的角度,支持体重。指深屈肌的作用与指浅屈肌同,以扁腱止于蹄骨的屈腱面。
4、腹壁肌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腹壁肌 腹壁肌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由四层纤维方向不同的板状肌构成 1)腹外斜肌 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位于腹黄膜的深面。 2)腹内斜肌 是腹壁肌的第二层,位于腹外斜肌深面。 3)腹直肌 呈宽带状,位于臼线两侧腹下壁的腹直肌鞘内。 4)腹横肌 是腹壁肌的最内层,较薄。 5)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部,是斜行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楔形缝,腹壁肌的作用是:形成坚韧的腹壁,容纳和支持腹腔脏器;当腹壁肌收缩时,可增大腹压,协助呼气、排粪、分娩等。
5、胸壁肌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胸壁肌分布于胸腔的侧壁,并形成胸腔的后壁。胸壁肌收缩可改变胸腔的容积,参与呼吸运动,因此也称为呼吸肌。主要有: 1)肋间外肌作用为向前外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2)肋间内肌作用为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3)膈为一大圆形板状肌,膈收缩时,使突向胸腔的凸度变小,扩大胸腔的纵径,引起吸气。膈松弛时,由于腹壁肌肉回缩,腹腔内脏向前压迫膈,使凸度增大,胸腔纵径变小,而帮助呼气。
6、下列肌肉中与呼气有关的是( B )。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膈 D髂肋肌 E、背阔肌
1、试述胃底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答:主细胞 又称胃酶原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腺体部和腺底部。细胞呈低柱状或锥体形,胞核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切片HE染色,胞质嗜碱性。电镜下,细胞基部有许多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细胞顶部有许多折光性很强的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分泌后在盐酸作用下变为胃蛋白酶。壁细胞 分泌盐酸,又称盐酸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主要分布于腺颈部和腺体部,介于主细胞之间或位于其外侧。核圆形,胞质强嗜酸性,HE染色很红。电镜下壁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大量迂曲分支的小管称为细胞内分泌小管。胞质内有大量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滑面内质网能传递血浆内氯离子到细胞内小管膜上,壁细胞胞质内又有丰富的碳酸酐酶,能把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形成碳 酸,碳酸水解产生H+,与氯离子结合成盐酸。颈黏液细胞 又称副细胞,一般成群地分布于腺颈部,有时在腺颈部和腺体部可见单个的颈黏液细胞。颈黏液细胞与主细胞形态相似,HE切片难以区分,主要是颈黏液细胞核扁一些。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
2、试述有腺胃的组织结构。
答:胃壁的一般结构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
(1)黏膜? 胃黏膜形成许多皱褶,当食物充满时,皱褶变低或消失。在有腺部黏膜的表面,有许多凹陷,称胃小凹,是胃腺的开口处。
1)上皮? 无腺部为复层扁平上皮,有腺部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底面附着于基膜上。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在细胞顶部的胞质内,含有许多黏原颗粒,经细胞排出后形成黏液,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有保护胃黏膜、免受胃液内盐酸和胃蛋白酶侵蚀的作用。胃上皮细胞不仅被覆于胃黏膜的表面,而且下陷形成胃小凹,当胃上皮细胞受损伤脱落时,由胃小凹底部的新生细胞来补充。???
2)固有层? 很发达,由富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 、构成,其中布满密集的胃腺。此外,还含有来自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纤维、浸润的白细胞、弥散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等。后者在猪特别多。
3)黏膜肌层? 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有紧缩黏膜和帮助排出胃腺分泌物的作用。
(2)黏膜下层? 很厚,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在猪还含有淋巴小结。
(3)肌层? 胃的肌层很厚,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内层为斜行肌,仅分布于无腺部,在贯门处最厚,形成贡门括约肌;中层为环行肌,很发达,为肌层的主要部分,在胃的右端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外层为不完整的纵行肌层,肌纤维多集中在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窒处。
3、简述小肠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答:小肠壁的一般结构 小肠壁也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 (1)黏膜 包括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2)黏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丛以及淋巴小结等。在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还有十二指肠腺。(3)肌层 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在两肌层之间由结缔组织连接,其中有血管和神经丛。(4)浆膜 与胃的浆膜相同。
4、试述小肠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
答:小肠腺 又称肠隐窝,是小肠上皮下陷到固有层形成的,与绒毛上皮相连续,开口于绒毛之间。肠腺为单管状腺,肠腺由以下五种细胞组成。 ①柱状细胞 数量最多是构成肠腺的主要细胞,结构和肠绒毛的柱状细胞相似,纹状缘很薄或没有。 ②杯状细胞 其形态和功能同小肠黏膜的杯状细胞。 ③潘氏细胞 为分布于肠腺底部的一种分泌细胞,常三五成群。细胞较大,呈锥状或柱状,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内含有大而圆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其中含有微量元素锌、溶菌酶和肠肽等。 ④未分化细胞 位于肠腺的基部,夹在其他细胞之间。细胞较小,呈矮柱状,胞质嗜碱性。这种细胞是肠上皮干细胞,它不断分裂增殖井向上迁移,可分化为肠腺细胞和绒毛上皮细胞。⑤内分泌细胞
5、试述肠绒毛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小肠黏膜形成许多环行皱摺和微细的肠绒毛,突入肠腔内以增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绒毛是上皮和固有层一起向管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长约0.5-1.5mm。 皱襞为部分黏膜下层和黏膜层一起向肠腔突出形成。
6、试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
答:肝小叶为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肝小叶的中央沿长轴部贯穿着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轴心呈放射状排列,切片上则呈索状,称为肝细胞索,是一些肝细胞呈行排列构成板状结构,又称肝板。肝板互相吻合连接成网,网眼内为窦状隙。窦状隙极不规则,并通过肝板上的孔彼此沟通,也呈网状。
1)中央静脉? 居肝小叶的中央,并纵贯其长轴,由内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
2)肝细胞?? 胞核圆而大,位于细胞中央,常为双核,核膜清楚。细胞质嗜酸性。
3)窦状隙? 位于肝板之间,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核呈扁圆形,突入窦腔内。此外,在窦腔内还有许多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星形细胞,以突起与窦壁相连称为枯否氏细胞。
4)窦周间隙? 窦壁内皮细胞是不连续的,它们之间有裂隙,在内皮细胞上也有散在的窗孔。
5)胆小管?? 是相邻肝细胞膜凹陷形成的裂隙构成的微细管道,其管壁就是肝细胞膜。
7、试述门管区的组成,肝血循环特点与肝功能关系。
答: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角缘处,结缔组织较多,有三种管道汇合,而名.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构成门管区。 肝的血液循环 功能循环:胃肠静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 营养循环: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
8、试述胆汁合成部位及排出途径。
答;胆汁的排泄途径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肝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或与胆囊管汇合成胆管后,再通人十二指肠内。
9、名词解释:胃底腺、肠腺、肠绒毛、肝小叶、胰岛。
答:胃底腺,皱胃黏膜内含有腺体,可分三部:环绕瓣皱口的一小区色淡,为贯门腺区。内有贯门腺;近十二指肠的一小区色黄,为幽门腺区,内有幽门腺;在前两区之间,有螺旋形大皱褶的部分色红,为胃底腺区,内有胃底腺。
肠腺黏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微细的肠绒毛,突人肠腔中,以增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小肠部的消化腺很发达,有壁内腺和壁外腺两类:壁内腺除有分布于整个肠管壁固有膜内的肠腺外,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的黏膜下层内还分布有十二指肠腺。
肠绒毛黏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微细的肠绒毛。
肝小叶为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体,横断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胰岛胰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内分泌部称胰岛。
9、名词解释:内脏、体腔、浆膜及浆膜腔、食管沟(网胃沟)
答:内脏是大部分位于体腔内以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组成,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体腔是容纳大部分内脏器官的腔隙,可分为胸腔、腹腔和骨盆腔。浆膜及浆膜腔:衬在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表面的薄膜,贴于体腔壁表面的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称为浆膜脏层两层之间的腔隙称为浆膜腔。食管沟:起自贲门,沿瘤胃前庭和网胃右侧壁向下延伸到网瓣口。沟两侧隆起的黏膜褶,称为食管沟唇。沟呈螺旋状扭转。末断奶犊牛的食管沟功能完善,吮乳时可闭合成管,乳汁可直接由贲门经食管沟和瓣胃沟达皱胃。成年牛的食管沟闭合不严。
10、简述组成消化系各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消化液中含有多种酶,在消化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包括壁内腺和壁外腺。壁内腺广泛分布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外,形成独立的器官以腺管通人消化管腔内,如唾液腺、肝和胰。 口腔为消化管的起始部,有采食、吸吮、泌涎、味觉、咀嚼和吞咽等功能。 食管是食物通过的管道,胃有暂时贮存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和推送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等作用.肠起自幽门,止于肛门,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是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又分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纤维素、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等。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其功能也很复杂,有分泌胆汁;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脂蛋白、胆固醇、胆盐和糖原等;贮存糖原、维生素以及铁 (在枯否氏细胞内)等;解毒以及参与体内防卫体系。在胎儿时期,肝还是造血器官.
11、比较牛胃和猪胃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答:牛胃 为复胃(多室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的黏膜内无腺体,主要起贮存食物相发酵、分解纤维素的作用,常称前胃。皱胃的黏膜内有消化腺,具有真正的消化作用,所以又称真胃。瘤胃 最大,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0%,呈前后稍长,左右略扁的椭圆形,占据腹腔的左半部,其下半部还伸到腹腔的右半部。瘤胃的前方与网胃相通,约与第七、八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前口。左侧面 (壁面)与脾、膈及左侧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瓣胃、皱胃、肠、肝、胰等接触。牛的网胃在四个胃中最小,成年牛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5%。网胃略呈梨形,前后稍扁,大部分位于体中线的左侧,在瘤胃背曩的前下方,约与第六至第八肋骨相对。瓣胃 成年牛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7%或8%。瓣胃呈两侧稍扁的球形,很坚实,位于右季肋部,在瘤胃与网胃交界处的右侧,约与第七至十一或十二肋骨相对。皱胃 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或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梨形长曩,位于右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在网胃和瘤胃腹曩的右侧、瓣胃的腹侧和后方,大部分与腹腔底壁紧贴,约与第八至第十二肋骨相对。 猪胃的容积很大,约5~8L)其形状与马胃相似,属单胃,位于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饱食时,胃大弯可伸达剑状软骨与脐之间的腹腔底壁。胃的壁面朝前,与膈、肝接触;脏面朝后,与大网膜、肠、肠系膜及胰等接触。胃的左端大而圆,近贺门处有一盲突,称为胃憩室;右端幽门部小而急转向上,与十二指肠相连。在幽门处有自小弯一侧向内突出的一个纵长鞍形隆起,称为幽门圆枕,与其对侧的唇形隆起相对,有关闭幽门的作用。 猪胃黏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贯门周围,呈苍臼色;贾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胃的中部,黏膜薄而呈淡灰色;胃底腺区较小,位于贡门腺区的右侧,沿胃大弯分布,黏膜较厚呈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黏膜薄呈灰色,且有不规则的皱褶。
12、简述牛(羊)大肠的构成方式?
答: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构成。结肠是由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构成。升结肠又包括近(初)袢、旋袢和远(终)袢。旋袢又包括向心回、中央曲、离心回。
13、牛、猪小肠和大肠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答:牛的肠约相当于体长的如倍 (在羊约25倍),几乎全部位于体中线的右侧,借总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并在总肠系膜中盘转成一圆形肠盘,其中央为大肠,周围为小肠。牛的小肠较长,牛为27一49m(平均40m) 结肠 牛长6~9m(羊7.5~8m),起始部的口径与盲肠相似,向后逐渐变细,顺次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最长,又可分初袢、旋袢和终袢。 猪十二指肠 较短,长40一80cm,其位置、形态和行程与牛的相似。起始部在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然后沿右季肋部向上向后延伸至右肾后端,转而向左再向前延伸 (与结肠末端接触)移行为空肠。空肠 卷成无数肠圈,以较宽的 (15一2Om)空肠系膜与总肠系膜相连。空肠大部分位于腹腔右半部,在结肠圆锥的右侧,小部分位于腹腔左侧后部。回肠 较短,末端开口于盲肠和结肠交接处的腹则,开口处黏膜稍突人盲结肠内。猪回肠固有膜和黏膜下组织内的淋巴集结特别明显,呈长带状,分布于肠系膜附着缘对侧的肠壁内。大肠 全长4一4.5m.盲肠 短而粗,呈圆铺状?长20一3Ocm,一般位于左骼部,盲端向后向下延伸到结肠圆锥之后,达骨盆前口与脐之间的腹腔底壁。盲肠有三条纵肌带和三列肠袋。升结肠 从回盲结口起,管径与盲肠相似,向后逐渐缩小,在肠系膜中盘曲形成螺旋形的结肠圆锥或结肠旋袢。直肠 在肛门前方也形成直肠壶腹,周围有大量脂肪。肛管短,肛门不向外突出。
14、3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导管开口。
答:唾液腺是指能分泌唾液的腺体,除一些小的壁内腺 (如唇腺、颊腺和舌腺等)外,还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3对大的唾液腺。唾液有浸润饲料,利于咀嚼,便于吞咽,清洁口腔和参与消化等作用。1)腮腺 位于下颌骨后方,略呈狭长的三角形。上部宽厚,大部分覆盖在咬肌后部的表面;下端窄小,弯问前下方,嵌于舌面静脉汇流入颈静脉的夹角内,呈棕红色。腮腺管起自腺体下部的深面,伴随舌面静脉沿咬肌的腹侧缘及前缘延伸,开口于与第五上臼齿相对的颊黏膜上。2)领下腺 比腮腺大,呈淡黄色,一部分为腮腺所覆盖,自寰椎翼的腹侧向前向下伸达下颌间隙,在此几平与对侧的颌下腺相接触。颌下腺管起自腺体前缘的中部,向前延伸,横过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开口于舌下肉阜。3)舌下腺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黏膜下,可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短管舌下腺或多管舌下腺,长而薄,自软腭向前伸至颊角,有许多小管开口于口腔底。下部为长管舌下腺或单管舌下腺,短而厚,位于短管舌下腺前端的腹侧,有一条总导管与颌下腺管伴行或合并,开口于舌下肉阜。
15、咽上有哪些孔与哪些器官相通?
答:1)鼻咽部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的前方有两个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膨大,形成咽鼓管曩 (又称喉曩)。 2)口咽部 也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之间,前方由软腭、舌腭弓(由软腭到舌根两侧的黏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腔相通,后方伸至会厌与喉咽部相接。其侧壁黏膜上有扁桃体窦,容纳腭扁桃体。腭扁桃体位于舌根与舌腭弓交界处,黏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扁桃体小窝。牛的扁桃体赛大而深,窦壁内有腭扁桃体。猪的腭扁桃体位于软腭内。马无明显的扁桃体窦。 3)喉咽部为咽的后部,位于喉口背侧,较狭窄,上有食管口通食管,下有喉口通喉腔。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叉部分。吞咽时,软腭提起,会厌翻转盖住喉口,食物由口腔经咽人食管;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鼻腔。
15、比较牛、猪肝脏的形态和位置,肝脏的功能。
答: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其功能也很复杂,有分泌胆汁;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脂蛋白、胆固醇、胆盐和糖原等;贮存糖原、维生素以及铁 (在枯否氏细胞内)等;解毒以及参与体内防卫体系。在胎儿时期,肝还是造血器官。 牛的肝略呈长方形,较厚实,其重量在牛约为体重的1.2%(在羊为体重的1.8%一2%),因瘤胃挤压而全部位于右季肋部,从第六、七肋骨下端到第二、三腰椎腹侧。牛肝的分叶不明显,但也可由胆曩和浅的脐切迹 (在羊较深)将肝分为左、中、右三叶。中叶也被肝门分为背侧的尾叶和腹侧的方叶。在尾叶的尾状突和右叶背侧缘有右肾压迹。肝的壁面凸,与膈的右半部相贴;脏面凹,与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等接触。食管切迹较浅。后腔静脉通过肝的背侧缘。 猪肝比牛的发达,其重量约为体重的2.5%,位于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 略偏右侧。壁面凸,与膈及腹腔侧壁接触,并有后腔静脉通过;脏面凹,与胃及十二指肠等接触。肝的中央部分厚而周缘薄,分叶很明显,其腹侧缘有3条深的叶间切迹,将肝分为左外、左内、右外及右内4叶。方叶不大,呈楔形位于肝门和胆曩之间。肝门上方为尾叶,尾状突向右突出,没有肾压迹。
16、牛的舌黏膜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
答:舌黏膜被覆于舌的表面,其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舌背的黏膜较厚,角质化程度也高,形成许多形态和大小不同的小突起,称为舌乳头。有些舌乳头上分布有味蕾,为味觉器官。舌腹面的上皮薄而平滑。在舌黏膜深层含有舌腺,以许多小管开口于舌黏膜表面和舌乳头基部 牛的舌,舌体和舌根较宽厚,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舌乳头有以下三种: 1)锥状乳头,为角质化、圆锥形的乳头,分布于舌尖和舌体的背面,因而舌面粗糙。舌圆枕前方的锥状乳头尖硬,尖端向后;舌圆枕上的形状不一,有的呈圆锥状,有的呈扁平豆状;舌圆枕后方的长而软。 2)菌状乳头,呈大头针帽状,数量较多,散布于舌背和舌尖的边缘。上皮中有味蕾,有味觉作用。 3)轮廓乳头,每侧有8一17个,排列于舌圆枕后部的两侧。轮廓乳头的中央稍隆起,周围有一环状沟。沟内的上皮中有味营。
17、比较牛、羊、猪、马的恒齿式
答:1)牛的恒齿式为2()=32
2)公马的恒齿式为2()=40;母马的恒齿式为2()=36
3)猪的恒齿式为2()=44
18、牛胰腺的位置、分部和功能。
答:牛的胰呈不正四边形,灰黄色稍带粉红,位于右季肋部和腰下部、从第十二肋骨到第二至四腰椎处,可分胰头和左、右两叶。胰头附着于十二指肠&乙&状曲上;左叶 (胰尾)较短,其背侧附着于膈脚,腹侧与瘤胃背曩相连。右叶较长,沿十二指肠向后伸达肝尾叶的后方,其背侧与右肾相接触,腹侧与十二指肠及结肠相邻。胰的中央有门脉环,门静脉由此穿过。 胰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外分泌部占腺体的大部分,属消化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对蛋臼质、脂肪和糖的消化有重要作用。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组成牛呼吸系各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答:呼吸系统包括鼻、喉、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出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它们由骨或软骨作为支架,围成开放性的管腔,以保证气体自由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主要由许多薄壁的肺泡构成,总面积很大,有利于气体交换。鼻(Nasus)既是气体出人肺的通道,又是嗅觉器官,包括鼻腔和鼻旁囊。鼻旁囊有减轻头骨重量、温暖和湿润吸人的空气以及对发声起共鸣等作用。喉既是空气出入肺的通道,又是调节空气流量和发声的器官。肺是吸人的空气和血液中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为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2、牛的气管支气管进入哪里?
答:牛的气管支气管进入右肺前叶。
3、喉软骨包括哪几块?
答:喉软骨 包括不成对的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刺戚对的勺状软骨。
4、比较牛、猪、羊、兔、马肺的分叶情况。
答;牛、羊的肺分叶很明显,左肺分3叶,由前向后顺次为尖叶、心叶和膈叶。右肺分4叶,尖叶 (又分前、后两部)、心叶、膈叶和内侧的副叶。马的肺分叶不明显,在心切迹以前的部分为肺尖或尖叶;心切迹以后的部分为肺体或心隔叶。此外,右肺还有一中间叶或副叶,呈小锥体形,位于心隔叶内侧,在纵隔和后腔静脉之间。猪肺的分叶情况与牛、羊相似。
5、牛肺的位置、形态。
答:肺位于胸腔内,在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较大。肺的表面覆有胸膜脏层,平滑、湿润、闪光。腱康家畜的肺为粉红色,呈海绵状,质软而轻,富有弹性。肺略呈锥体形,具有3个面和3个缘。肋面凸,与胸腔侧壁接触,固定标本上显有肋骨压迹。底面凹,与膈接触,又称隔面。纵隔面与纵隔接触,并有心压迹以及食管和大血管的压迹。在心压迹的后上方有肺门,为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人肺的地方。上述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成一束,称为肺根。肺的背侧缘钝而圆。腹侧缘和底缘薄而锐,在腹侧缘上有心切迹。左肺的心切迹大,相当于第三至第六肋骨之间;右肺的心切迹小,相当于第三、四肋骨之间。
6、简述胸膜的概念和分部。
答:胸膜为覆盖在肺表面和衬贴于胸腔壁内面的一层浆膜。前者称为胸膜脏层或肺胸膜,后者称为胸膜壁层或壁胸膜。
7、名词解释:鼻旁窦(副鼻窦)、纵膈
答:鼻旁窦 为鼻腔周围头骨内的含气空腔,共有4对:即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它们均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鼻旁窦内面衬有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但较薄,血管较少。
8、肺小叶及肺细叶的概念。
答:每一细支气管所属的肺组织组成肺小叶。呼吸性支气管所属的肺组织组成肺小叶。
9、简述肺的光镜结构及功能以及气-血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答:肺是实质器官,包括:被膜与间质;实质
1)被膜与间质 肺表面覆浆膜 ,浆膜深面的结缔组织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结缔组织伸入肺内,构成肺的间质,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2)实质 肺实质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支气管入肺,反复分支成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 小支气管分支成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再分支成终末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分支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壁上出现肺泡,开始有呼吸功能。呼吸性细支气管再分支为肺泡管。肺泡管再分为肺泡囊。 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气血屏障很薄,厚约0.2一0.5μm。若结构中任何一层发生病变,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如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等可致血气屏障增厚,而降低气体交换速率。
10、肺的导管部包括什么?肺的呼吸部包括什么?
答:肺的导管部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1、试述皮肤的结构及生理意义。
答:皮肤(Cutis)覆盖于动物体表,在天然孔(口裂、鼻孔、肛门和尿生殖道外口等 处)与粘膜相延续。皮肤一般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表皮(Epidermis)为皮肤最表面的结构,该层内没有血管分布,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完整的表皮可分4层,由浅向深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与真皮相连,其细胞增殖能力很强,可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以补充表层角化脱落的细胞,角质层由大量角化的扁平细胞堆积而成,细胞死亡后即脱落。真皮位于表皮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且富有弹性,皮革就是由真皮鞣制而成的。真皮由浅入深可分成乳头层和网状层,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营养皮肤并感受外界刺激。此外,真皮内还有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结构。临床作皮内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真皮内。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位于皮肤的最深层,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皮肤具有较大的移动性,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在该层内。
2、牛乳房的形态构造、位置。
答:牛乳房:由3对乳腺合成,但最后一对乳 腺常不发育。整个乳房呈倒置圆锥状,悬吊于耻骨 部腹下壁,可分紧贴腹壁的基部、中间的体部和游 离的乳头部。乳房腹侧面中央有一前后纵行的乳房 间沟,将乳房分成左、右两半,每产又由一不明显 的横沟分为前、后两部,每部有一乳头,每个乳头 有一个乳头管。左右两侧乳腺的深筋膜在中线合并 成乳房间隔(悬韧带),向上与腹黄膜相连。牛乳房 与阴门裂之间呈线状毛流的皮肤纵褶称为乳镜,对 鉴定产乳能力有重要意义。
3、名词解释:皮肤衍生物
答:皮肤衍生物:包括家畜的蹄、枕、角、毛和皮肤腺(汗腺、皮脂腺及乳腺),禽类的羽毛、喙、爪、冠、肉髯、距、鳞片等。1、上皮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答:上皮组织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上皮细胞成层分布,并紧密排列成膜状,细胞之间被少量的细胞间质黏合。上皮组织具有极性,即有处于不同环境的两个面。一个面向着体表或管、囊、窦的内腔,不与任何组织相连,称游离面;另一个面则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称基底面。
4、被覆上皮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单层上皮 (coveringepithelium)为上皮组织中分布最广的一类。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如下:单层扁平上皮多见于心、血管、淋巴管内皮;胸膜、腹膜、心包膜腔面的间皮;肺泡、肾小囊壁层和髓祥降支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在心血管及淋巴管内称为内皮,在浆膜上称为间皮。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六面形矮柱状,其长、宽、高几乎相等。核大,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图9-2)。见于多数腺体的排泄管、肾小管、脉络丛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呈多面形高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含细胞器丰富。见于胃、肠、子宫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由一层高矮和形状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有三种,其中主要的是高柱状纤毛细胞,其次是梭形细胞和小型的楔形细胞。三种细胞互相夹杂排列在同一基膜上。由于细胞高矮不同,只有高柱状细胞才能达到上皮游离面,且胞核分布在上皮不同的水平面上,看来像复层,实际是单层,故称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见于呼吸道、附辜管、输精管上皮。 变移上皮 (transitional epithelium)其形态结构随器官功能状态而改变。如膀胱上皮。当器官扩张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表层细胞变扁,深层细胞为不规则的立方形;当器官缩小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变高,表层细胞呈倒梨状。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皮肤、口腔、食管、肛门、阴道、尿道外口和角膜等处。复层柱状上皮,家畜很少见,仅局限于个别部位,如眼睑结膜处。此种上皮的表层细胞呈柱状,中间层为多角形细胞,基底层为矮柱状细胞。
5、腺体可分哪两大类型,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腺上皮在胚胎时期,系原始的上皮细胞索向深层结缔组织内生长、分化而形成。如果腺体的导管与表面上皮有联系,其分泌物可经导管排到器官腔内或体表,这种腺体称为外分泌腺 (exocrine gland),亦称为有管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如果在发生过程中,上皮细胞索与表面的上皮脱离,不形成导管,腺细胞则呈索状、团状排列,它们之间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腺的分泌物(激素等)通过渗透进人血液或淋巴而由体液传递到机体各部这种腺体。内分泌腺 (endocrine),亦称无管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脑垂体等 .
6、简述上皮组织的分类(可列表分类)。
被覆上皮分单层(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变移上皮)、复层(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
7、简述上皮细胞游离端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的形成部位和功能。
答:微绒毛 (microvilli)是从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小肠上皮的纹状缘、肾近曲小管的刷状缘属这类结构。电镜下微绒毛中纵行排列的微丝下端与终末网的微丝相连,构成微丝的肌动蛋白收缩可使微绒毛收缩,微绒毛外常附有一层较厚的细胞衣。
纤毛 (cilia)是从游离面伸出的比微绒毛稍粗而长的细小突起。纤毛中纵行排列的微管下端与致密结构的基粒相连。纤毛可有节律地向一定方向摆动,称动纤毛,如大部分呼吸道上皮。有的纤毛不能运动,称静纤毛,如附辜管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的纤毛,静纤毛排列不整齐。
8、名词解释:内皮、间皮、鳞状上皮、腺上皮、腺体、单细胞腺
答:内皮和间皮:单层扁平上皮在心血管及淋巴管内称为内皮,在浆膜上称为间皮。
腺上皮 (glandular epithelium) 由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细胞所构成。细胞多数聚集成团状、索状、泡状或管状,也有单个分散存在的。
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则称为腺体(gland)。
单细胞腺 (unicellular gland)指单独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的腺细胞,如呼吸道和肠上皮细胞之间的杯状细胞。
鳞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表面细胞逐渐变为扁平且呈鳞片状
9、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答:结缔组织 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大类组织。它包括疏松和致密的结缔组织、软骨、骨组织及液体状的血液和淋巴等。
10、疏松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光镜及电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意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答:成纤维细胞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常与纤维靠近。可合成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光镜下:形态细胞多样。核小,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表面有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膜附近有较多微丝微管;胞质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及残余体。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的能力;吞噬作用。有分泌功能,如溶菌酶、干扰素、补体、血管生成素、胶原蛋白酶等。有抗原提呈作用。浆细胞(plasma cell) 常见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如淋巴组织及胃肠道、呼吸道和输卵管等固有膜内形态:细胞呈球形大小不一。核圆形,偏居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成块状,状如车轮。胞质:嗜碱性,靠近胞核处有一浅色区。功能: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antibody),参与体液免疫应答。肥大细胞(mast cell)形态:呈球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胞质充满嗜碱性颗粒,但颗粒易溶于水,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看到,颗粒具有异染性。功能:合成与分泌:组织胺(histamine)。肝素(heparin)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leukotriene)参与变态反应及抗凝血作用胶原纤维(白纤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纤维呈波浪形,粗细不同 (直径1一l2μm )、长短不一,有分支、交织分布。每条纤维又由许多极细的(直径0.2一0.5μm )胶原原纤维合并而成。在电镜下胶原原纤维具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新鲜时,这种纤维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其化学成分为胶原蛋白。有强的韧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数量比胶原纤维少,是单一的纤维,粗细不同 (多数直径为l5 μm ),且有分支。折断时,断端常呈卷曲状。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其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纤维有很大的弹性。这种弹性对某些器官 (如肺)的特定功能是非常有利的。网状纤维数量很少,很纤细。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下的基膜中、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及平滑肌的周围。在电镜下也显胶原原纤维的横纹结构,其化学成分也是胶原蛋白。网状纤维具有嗜银性,又称嗜银纤维。纤维有韧性,无弹性。
11、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答:(1)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 e tissue) 由大量紧密排列的纤维成分和少量的细胞成分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构成,基质含量少,形态固定。致密结缔组织包括: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以胶原纤维为主,纤维排列方向不规则,互相交织,构成坚固的纤维膜。如真皮、骨膜、软骨膜和巩膜等。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有的以胶原纤维为主,如肌健;有的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项韧带。纤维排列十分规则而致密,具有弹性和抗牵引力作用。(2)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细胞表面包绕着致密而纤细的网状纤维,基质含量极少。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伸如脂肪组织内,将其分隔成许多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皮下、肠系膜、腹膜、大网膜以及某些器官的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贮存脂肪并参与能量代谢,是体内最大的能量库。此外,脂肪组织还有支持、保护和维持体温等作用。(3)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为星形多突细胞,突起互相连接成网,胞核大而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网状细胞的功能主要为形成网状纤维,并与T、B淋巴细胞定居和发育成熟有关,有些网状细胞还具有吞噬作用。网状纤维含量多,紧贴在网状细胞的表面。网孔内充满淋巴液或组织液。网状组织分布在淋巴结、脾、胸腺和骨髓等组织器管中,构成它们的支架。
12、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及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
答: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含有较细的胶原原纤维,主要分布在成年动物骨的关节面、肋软骨、鼻中隔软骨、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处。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 含有弹性纤维,分布在耳壳、会厌和咽鼓管等处。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 含有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分布在椎间盘、半月板和耻骨联合等处。
13、血液中的白细胞有哪几种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答:1)嗜中性粒细胞 细胞呈球形,直径为7一15um。核的形状有肾形、杆形和分叶形。在正常血涂片中核深蓝紫色,三叶的核居多。细胞质染色浅,淡紫红色,其中含有许多均匀分布的特殊颗粒,颗粒在细胞质中一般不明显。在特殊颗粒间,还有一种少量的大的嗜天青颗粒。 2)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呈圆球形,直径为8-20um,核有肾形和分叶形的,一般为二叶,染成较浅的蓝紫色。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 3)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略小于嗜酸性粒细胞。核常呈S形或2一4个分叶形,染成很浅的蓝紫色。细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特殊的嗜碱性颗粒,染成深蓝紫色,常将核覆盖。 4)单核细胞 呈圆球形,体积最大,直径为10一2Oum。胞核呈卵圆形、肾形和马蹄形,马和牛常为分叶形,染成蓝紫色;细胞质丰富,染成浅灰蓝色,其中常可见到散在的嗜天青颗粒。 5)淋巴细胞 呈圆球形。依体积可分大、中、小三种。血液中无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直径9-12um,胞质较丰富,核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有时难与单核细胞相区别。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直径5一8um;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粗大而致密,着色深;胞质很少,胞质在核周呈一窄的浅色环,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1。组成母畜生殖系各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答:母畜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和阴门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为内生殖器官。尿生殖前庭和阴门为外生殖器官。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输卵管 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位于卵巢和子宫角之间,有输送卵细胞的作用,同时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 是一个中空的肌质性器官,富于伸展性,是胎儿生长发育和娩出的器官。阴道 是母畜的交配器官,也是产道。尿生殖前庭 是交配器官和产道,也是尿液排出的径路。阴门 与尿生殖前庭一同构成母畜的外生殖器官,位于肛门腹侧,由左、右两片阴构成雌性尿道 位于阴道腹侧,前端与膀胱颈相接,后端开口于尿生殖前庭起始部的腹侧壁,为尿道外口。
2、组成公畜生殖系各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答;公畜生殖器官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阴茎、阴曩和包皮组成。睾丸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附睾是贮存精子和精子进一步成熟的场所。输精管由附睾管直接延续而成,公畜的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作用,所以称为尿生殖道。性腺包括前列腺、成对的精曩腺及 尿道球腺,其分泌物与输精管壶腹部的分泌物,以及睾丸生成的精子共同组成精液。副性腺的分泌物有稀释精子、营养精子及改善阴道环境等作用,有利于精子的生存和运动。阴茎为公畜的排尿、排精和交配器官。包皮为皮肤折转而形成的一管状鞘,有容纳和保护阴茎头的作用。阴曩为呈袋状的腹壁曩,借腹股沟管与腹腔相通,相当腹腔的突出都,内有睾丸、附睾及部分精索。
3、比较牛、猪睾丸、副性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和位置。
答:公牛生殖器官的构造特点,睾丸较大,呈长椭圆形,长轴与地面垂直,集丸头位于上方,附肇位于翠丸的后缘,睾丸实质呈微黄色。牛的精曩腺是一对实质性的分叶性腺体,位于尿生殖褶内,在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左、右精曩腺的大小和形状常不对称。每侧的导管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精阜。前列腺分为体部和扩散部。体部很小,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的背侧。在羊无体部。扩散部发达,分布在尿生殖道骨盆部黏膜的周围,表面有尿道肌和筋膜覆盖。前列腺管在尿生殖道上的开口排列成行,有两列位于两黏膜褶之间 (该褶位于精阜的后方),另外有两列在褶的外侧。尿道球腺为圆形的实质性腺体,大小似胡桃。表面盖有一厚层致密的纤维组织和球海绵体肌。每个腺体有一条导管,开口于尿生殖道峡部的背侧,开口处共同有一个半月状黏膜褶遮盖着。公猪生殖器官的构造特点:睾丸很大,质较软,位于会阴部,长轴斜向后上方。睾丸头位于前下方。游离缘朝向后方。猪副性腺发达,所以每次的射精量很大。精曩腺特别发达,外形似棱形三面体,由许多腺小叶组成,呈淡红色,其导管开口于精阜,呈裂隙状。前列腺与牛相似。体部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的背侧,大部分被精曩腺覆盖,扩散部形成一腺体层,分布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的壁内。猪的尿道球腺也特别发达,呈圆柱形,在大公猪长达12cm,位于尿生殖道骨盆部后2/3的两侧和背侧,表面有尿道球腺肌 (横纹肌)覆盖,其收缩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每个腺体有一条导管,开口于坐骨弓处的尿生殖道背侧壁。
4、比较牛、猪卵巢、子宫的形态结构特征和位置。
答:母牛生殖器官的构造特点 母牛的卵巢呈稍扁的椭圆形,未经产母牛的卵巢稍问后移,多在骨盆腔内;经产母牛的卵巢则位手腹腔内,在耻骨前缘的前下方。性成熟后,成熟的卵泡和黄体可突出于卵巢表面。成年母牛的子宫大部分位于腹腔内。子宫角较长,平均35一4Ocm(羊1)~2Om)。左、右子宫角的后部因有结缔组织和肌组织相连,表面又被腹膜包盖,从外表看很像子宫体,所以称该部为伪体;子宫角的前部互相分开,开始先弯向前下外方,然后又转向后上方,卷曲成绵羊角状。子宫颈管由于黏膜突起的互相嵌合而呈螺旋状,平时紧闭,不易张开。子宫颈阴道部呈菊花瓣状。猪的卵巢一般较大,呈卵圆形,其位置、形状、大小及卵巢系膜的宽度,因年龄和个体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性成熟以前的小母猪,卵巢较小,约为0.4cmXO.5cm,表面光滑,呈淡红色,位于荐骨坤两侧稍靠后方,在腰小肌腱附近,卵巢系膜宽约为3.5cm,所以位置较为固定。母猪子宫的特点是子宫角特别长,经产母猪可达1.2一1.5m;子宫体短,长约5cm。2月龄以前的小母猪,子宫角细而弯曲,似小肠,但壁较厚。
5、试述子宫的形态。
答:家畜的子宫均属双角子宫,可分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子宫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结构,因畜种、年龄、个体、性周期以及妊娠时期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子宫角1对,在子宫的前部,呈弯曲的圆筒状,位于腹腔内(未经产的牛、羊则位于骨盆腔内)。其前端以输卵管子宫口与输卵管相通;后端会合而成为子宫体。子宫体位于骨盆腔内,部分在腹腔内,呈圆筒状,向前与子宫角相连,向后延续为子宫颈。子宫颈为子宫后段的缩细部,位于骨盆腔内,壁很厚,黏膜形成许多纵褶,内腔狭窄,称为子宫颈管,前端以子宫颈内口与子宫体相通。子宫颈向后突入阴道内的部分,称为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管平时闭合,发情时稍松弛,分娩时扩大。
6、名词解释:鞘膜腔、输卵管伞、阴道穹窿。
答:鞘膜腔:在总鞘膜和固有鞘膜之间的腔隙,称为鞘膜腔。
输卵管伞:漏斗部为输卵管起始膨大的部分,漏斗的边缘有许多不规则的皱褶,呈伞状,称输卵管伞
阴道穹隆:有些家畜的阴道前部因子宫颈阴道部突人而形成一环状或半环状陷窝,称为阴道穹隆
7、结合精子的发生,简述生精小管的结构。
答:精小管包括曲精小管和直精小管。曲精小管为精子发生的场所,是盘曲的袢状管,向纵隔迂曲伸延与直精小管相接。管腔大小不一。管壁由基膜和多层上皮细胞组成。上皮包括两种类型的细胞:一种是产生精子的生精细胞;另一种是支持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的作用。上皮外有一薄层基膜,基膜外为一层肌样细胞,可收缩,有助于曲精小管内精子的排出。
8、简述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答:睾丸的间质组织为填充在曲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其中含有睾丸特有的间质细胞。间质细胞成群分布在曲精小管之间,或沿小血管周围排列。间质细胞胞体较大,呈卵圆形或多边形。胞核大而圆,细胞质嗜酸性。一般认为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丸酮,可增进正常的性欲活动、促进副性腺的发育并与第二性征的出现有关。
9、试述次级卵泡的组织结构。
答:当卵泡体积逐渐增大,卵泡细胞有多层,在卵泡细胞之间开始出现一些充有卵泡液的间隙,并逐渐汇合成一个新月形的腔,称为卵泡腔。这样的卵泡叫做次级卵泡,也叫晚期生长卵泡。在卵泡腔开始形成时,卵母细胞通常己长到最大体积,并为一层透明带所包围。此后,卵母细胞不再长大,而卵泡由于卵泡液的增多和卵泡腔的扩大可继续增大。由于卵泡的扩大,使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卵泡细胞位于卵泡的一侧,并突向卵泡腔内,形成卵丘。其余的卵泡细胞密集排列成数层,构成卵泡壁,又称颗粒层。组成颗粒层的卵泡细胞亦改称为颗粒细胞。次级卵泡的后期卵丘上紧靠透明带的卵泡细胞呈柱状,围结透明带呈协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随着卵泡的增大?卵泡膜逐渐分化为内外两层,卵泡膜内层由较多的多边形或梭形的细胞和少量网状纤维组成,又称细胞性膜。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卵泡内膜细胞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所分泌的雌激素可迸人毛细血管或经卵泡壁扩散到卵泡液内。 卵泡膜外层由胶原纤维束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与周围结缔组织无明显界限,血管亦较少。
1、简述脉管系的组成与功能
答:脉管系统由一系列密闭的管道组成,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着淋巴,淋巴最终也流入血液内。脉管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将营养物质、氧、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供给其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又将各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一部分水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此外,脉管系统还有重要的防卫功能,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的一些细胞和抗体,能吞噬、杀伤及灭活侵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并能中和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心脏还具有内分泌作用,能分泌心房肤,有利尿和扩张血管的功能;血液与淋巴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机能意义
答: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它各级动脉分支运输到全身各部通过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称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称为肺循环。心血管将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及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输送到全身各部,同时将全身各部的代谢产物输送到肺肾皮肤等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简述牛心脏的外形和位置。
答:心是一中空的肌质器官,外面包有心包。心呈左、石稍扁的倒立圆锥形,其前缘凸,后缘短而直。上部大称心基,有进出心的大血管,位置较固定;下部小且游离,称为心尖。心表面有一环行的冠状沟和两条纵沟,在牛心的后面还有一条副纵沟。冠状沟靠近心基,是心房和心室的外表分界,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左纵沟又称锥旁室间沟位于心的左前方,几乎与心的右缘平行;右纵沟又称囊下室间沟,位于心的右后方,可伸达心尖。两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前部为右心室,后部为左心室。在冠状沟和室间沟内有营养心脏的血管和脂肪。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约在胸腔T2/3部,或第三对肋骨(第二对肋间隙)与第六对肋骨(或 第六对肋间隙)之间,夹在左、右两肺间,略偏左(牛心的5刀位于正中平面的左侧)。牛的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距膈2~5cm;
4、结合血液循环论述心腔的结构
答:心以纵向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半又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左右共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和心室各以房室口相通。 1)右心房 占据心基的右前部,包括右心耳和静脉窦。右心耳呈圆锥形盲曩,尖端向左问后至肺动脉前方,内壁有许多方向不同的肉崎,称梳状肌。 2)右心室 位于心的右前部,顶端向下,不达心尖。其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右房室口,以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为支架,环上附着有3个三角形瓣膜,称三尖瓣或右房室瓣。其游离缘向下,通过腱索连于心室的乳头肌。 3)左心房 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左心耳也呈圆锥状盲曩,问左向前突出,内壁也有梳状肌。在左心房背侧壁的后部,有6一8个肺静脉人口。左心房下方有一左房室口与左心室相通。 4)左心室 构成心室的左后部,室腔伸达心尖,室腔的上方有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左房室口纤维环上附着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也叫左房室瓣,其结构和作用同三尖瓣。
5、简述胎儿血液循环路径 。
答:胎盘和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是通过脐带进行,胎盘内的动脉血富有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脐静脉运输到胎儿肝内,在肝的窦状隙与来自门静脉的血液混合后,再经肝静脉注入后腔静脉,与来自胎儿身体后半部的静脉血混合,入右心房,大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到左心房,再经左心室到主动脉及分支,其中大部分血液供应头、颈和前肢。来自胎儿身体前半部分的静脉血,经前腔静脉入右心房到右心室,注入脉动脉。其中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到主动脉,主要供应身体的后半部,再经脐动脉到胎盘。少量的血液入肺。
6、肉品检验过程中经常检验的浅表淋巴结有哪些?
答:肉品检验过程中经常检验的浅表淋巴结有下颌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 颈浅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淋巴结。
7、名词解释:体循环、肺循环、三尖瓣、二尖瓣、心包、门静脉
答: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它各级动脉分支运输到全身各部通过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称为体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称为肺循环。
三尖瓣:右房室口,以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为支架,环上附着有3个三角形瓣膜,称三尖瓣或右房室瓣。
二尖瓣:左房室口纤维环上附着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
心包:为包在心外面的锥形曩,曩壁由浆膜和纤维膜组成,可保护心。
门静脉:主要由收集胃、肠(直肠的后半段除外)、脾、胰的静脉血管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反复分支汇入窦状隙,然后经肝静脉流入后腔静脉。
1、简述臂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
答:臂(神经)丛位于腋窝内,在斜角肌背侧部和腹侧部之间穿出,丛根主要由第六、第七、第八颈神经和第一、第二胸神经的腹侧支所构成。由此丛发出的神经有:胸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侥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
2、简述腰荐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
答:腰荐神经丛由第4~6腰神经和第12荐神经的腹侧支构成,位于腰荐部腹侧。由此丛发出的主要神经有:股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臀前神经和臀后神经。
3、植物性神经与体神经的区别。
答:1)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而植物性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躯体运动神经神经元的胞体存在于脑和脊髓,神经冲动由脑和脊髓传至效应器只需一个神经元;而植物性神经的神经冲动由中枢部传至效应器则需通过两个神经元,第一个神经元称为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和脊髓灰质外侧柱,由它发出的轴突称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称为节后神经元,位于植物性神经节内,由它发出的轴突称节后纤维。节后神经元的数目较多,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这有利于许多效应器同时活动。 3)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为粗的有髓纤维,且通常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而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为细的有髓纤维,节后纤维为细的元髓纤维,伸延途中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表面,形成植物性神经丛,再由神经丛发出分支分布于效应器。 4)躯体运动神经一般都受意识支配;而植物性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4、试述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位置、纤维去向。
答: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胸段至第l~3腰节段的灰质外侧柱。节前神经纤维经脊髓腹侧根至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白交通支到相应部位的椎神经节。一些节前纤维终止于本节段的椎旁节;一些节前纤维向前或向后伸延,终止于前方或后方的椎旁节;这些节前纤维互相连接,形成长的交感神经干,也就是说交感干是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的,它位于脊柱的两侧,前达颅底,后至尾椎。另一些节前纤维穿过椎旁节后离开脊柱,向下伸延终止于椎下节;
5、试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位置、纤维去向。
答;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和荐段脊髓的灰质外侧柱,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神经纤维位于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中脑的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缩瞳核),伴随动眼神经至眼眶内的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面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脑桥的面神经副交感核(泌涎核),一部分至上颌神经上的翼腭神经节;另一部分通过鼓索神经至下颌神经节舌咽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延髓的舌咽神经副交感核,至下颌神经内侧面的耳神经节。迷走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随迷走神经伸延至终末神经节,分布于咽、喉、食管、胃、肠、肝、胰、肺、心、肾等器官。荐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荐部脊髓第l一4节的外侧柱内,节前纤维随第2~4荐神经的腹侧支出椎管,形成一两条盆神经。盆神经沿骨盆侧壁向腹侧伸延到直肠或阴道外侧,与腹下神经一起构成盆神经丛,节前纤维在盆神经丛中的终末神经节(盆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6、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功能。
答: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中部为灰质,周围为臼质,灰质中央有一纵贯脊髓的申央管。灰质 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横断面呈蝶形,有一对背侧角 (柱)和一对腹侧角 (柱)。白质 被灰质柱分为左、右对称的三对索。背侧索位于背正中沟与背侧柱之间,腹侧索位于腹侧柱与腹正中裂之间,外侧索位于背侧柱与腹侧柱之间。脊神经根 每一节段脊髓的背外侧沟和腹外侧沟,分别与脊神经的背侧根及腹侧根相连。背侧根(或感觉根)较粗,上有脊神经节。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 全身(除头部外)深、浅部的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臼质才能传导到脑,产生感觉;反射功能 脊髓除有传导功能外,还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反射活动都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7、脑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答:脑 是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位于颅腔内,在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脑可分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部分。通常将延髓、脑桥和中脑称为脑干。作用:脑干在结构上比脊髓复杂,它联系着视、听、平衡等专门感觉器官,是内脏活动的反射中枢,是联系大脑高级中枢与各级反射中枢的重要径路;也是大脑、小脑、脊髓以及骨胳肌运动中枢之间的桥梁。小脑蚓部和绒球小结叶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张。小脑半球是随大脑半球发展起来的,属新小脑,与大脑半球密切相联系,参与调节随意运动。丘脑接受由耳蜗神经核来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是听觉冲动传向大脑的最后联络站。丘脑还有一些与运动、记忆和其他功能有关的核群。丘脑下部通过植物性神经主要调节心血管和内脏的活动。
8、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回流。
答:脑脊液是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脑室、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各脑室中的脑脊液均汇集到第四脑室,经第四脑室脉络丛上的孔流人蛛网膜下腔后,流向大脑背侧,再经脑蛛网膜粒透人硬脑膜中的静脉囊,最后回到血液循环中,这个过程称为脑脊液循环。脑脊液有营养脑、脊髓和运走代谢产物的作用,还起缓冲和维持恒定的颅内压作用。若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导致脑积水或颅内压升高。
9、脑神经有哪几对?
答:脑神经共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通过颅骨的一些孔出颅腔。根据脑神经所含的纤维种类,即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将脑神经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外展神经, 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10、名词解释: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皮质、硬膜外腔、交感神经干、蛛网膜下腔、灰交通支、白交通支
灰质和皮质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集聚的地方,在新鲜标本上呈灰白色,称为灰质,如脊髓灰质。灰质若在脑表面成层分布,称为皮质,如大脑皮质、小脑皮质。白质是泛指神经纤维集聚的地方,大部分神经纤维有髓鞘,呈白色,如脊髓白质,分布在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特称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 在中枢神经内,由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细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在外周部,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形成神经节,神经节可分为感觉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
交感神经干位于脊柱的腹外侧,左右成对,自寰椎向后伸至尾部,由一系列椎神经节和二神经节间的神经节间支组成。交感神经干可分为颈部、胸部、腰部和荐尾部。
硬膜下腔:在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液体,向前与脑硬膜下腔相通,称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在脊蛛网膜与脊软膜之间的周隙,称为蛛网膜下腔
白交通支节前纤维经腹侧根至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形成单独的神经支,即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由椎旁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返回脊神经,伴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血管、皮肤腺和竖毛肌
11、全身最粗大的神经是什么神经?
答:全身最粗大的神经是坐骨神经。
12、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答: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可以有一条或几条,一般较短,反复分支。轴突通常只有一条,长的轴突可达lm。从功能上看,树突和胞体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冲动,而轴突是将冲动传至远离胞体的部位。神经元之间借突触彼此相连。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详细结构将在第九章神经组织中叙述。
12、何谓突触, 简述其电镜1结构及功能。
答:突触 (synapse)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是特化的细胞连接。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包括突触前膨大和突触前膜。突触前膨大内含突触小泡与少量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前膜上富含Ca2+通道。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宽20-30nm,内含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状物质。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上有受体及离子通道
13、名词解释:神经原、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突触、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游离神经末梢神经、运动终板、神经胶质细胞
答: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神经纤维束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在中枢称神经纤维束。由脊髓向脑传导感觉冲动的神经束称上行束;由脑传导运动冲动至脊髓的称下行束。
突触 (synapse)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是特化的细胞连接有髓神经纤维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的组成部分。是由中央的轴索和外包的髓鞘和雪旺氏鞘三部分组成
髓鞘 (myelin sheath)是直接包在轴索外面的脂质鞘状结构。每隔一定距离,髓鞘便出现间断,此处称朗飞氏结。
环层小体 (lamellated corpuscle) 有结缔组织被囊包裹,分布于皮下组织、骨膜、胸膜、腹膜及某些脏器结缔组织中,为深压力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free nerve endings)构造最简单,分布很广,主 要分布在角膜、黏膜、表皮、浆膜、蹄、爪等敏感的上皮中,能感觉痛觉。运动神经末梢 (motor nerve endings)是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梢装置,又称效应器 (effectors)。支配骨骼肌收缩的效应器称运动终板 (mOotorend-plate),是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失去髓鞘后,反复分支,分支的终末膨大,终止于骨骼肌纤维表面的一种卵圆形板状结构,也称神经肌突触。
运动终板有支配骨骼肌收缩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不具有兴奋传导功能的一种辅助性成分,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后面肉突起真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