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结核能彻底治好吗破坏椎间盘吗?

腰椎骨结核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手术治疗?
腰椎骨结核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手术治疗?
基本信息:男&&24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感觉左小腿不适,放射性的疼痛,用手摸左腹部有肿块,去医院做了CT说是骨结核,又做了腰椎MRI结果是图象所见:L2-3椎间隙变窄,相邻关节面骨质及椎间盘破坏、信号异常。于左侧腰大肌内可见圆柱状T2高信号,另于右侧腰大肌与椎体间隙内可见条片状液性T2高信号。腰段脊柱以L2-3为中心轻度反弓。余椎体骨质形态及信号如常,余椎间盘、椎间隙无异常。腰段脊髓及马尾神经信号未见异常,骨性椎管形态大小正常,椎周软组织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L2、3椎体结核(中央型),并椎右旁及左侧腰大肌内寒性脓疡形成。
腰段脊柱以L2、3为中心轻度反弓。
请问这样需不需要手术治疗? 补充问题1:( 16:16:02)
不用手术能不能治好?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建议:骨质破坏,有寒性脓肿形成,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手术了。
擅长:普外科、骨伤科、计生保健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北省威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建议:因为有脓肿形成,多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骨结核多是由肺结核继发的。但也有患者没有肺结核病史,属于结核菌的隐匿性感染。结核菌核大多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  骨结核多是由肺结核继发的。但也有患者没有肺结核病史,属于结核菌的隐匿性感染。结核菌核大多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所以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就诊科室:骨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儿童检查方法:发病部位:骨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副主任医师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外科_骨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X线片中,骨结核的骨质破坏有哪些表现
X线片中,骨结核的骨质破坏有哪些表现
X线片中,骨结核的骨质破坏有哪些表现?对这一问题,北京青水潭中医医院的专家,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专业解答。
&&&&一:骨质的破坏:骨小梁模糊,似磨砂玻璃样的感觉,呈现出骨质缺损。骨质破坏易发生于骨骺及干骺,可在骨质中央部分亦可在边缘部分,形成缺损,往往骨骺及干骺同时破坏,形成不受骺板限制的统一破坏区。&
关节骨质破坏,从两侧边缘开始,中央的关节板面较轻,是结核的特点。但在膝关节、肩关节中央部分亦可破坏,因紧密相接的软骨较少。关节骨质破坏上下相对应的关节板面同时受累。但这种接触面骨质破坏也不一定是为结核所独有。&
肩关节结核的肱骨头呈现类圆形穿凿样改变。膝关节结核在胫骨上端关节板面两侧呈现小的穿凿样改变,耻骨结核在耻骨联合或耻骨板呈现类囊状或不规则的破坏;常在骨端内或干骺端内见到,中央性破坏可形成囊状,亦可在短骨及块状骨见到,甚至在骶骨上显示囊状破坏区。
其死骨的形成一般较多见的为细小的沙砾样死骨,常在松骨破坏区发现,如骨骺内,干骺内。髌骨结核亦常出现死骨,血供丰富的地方不易见死骨,如骨干结核、髂骨结核。有时在上下相对应的关节面都有死骨,常称之为接触性死骨。在膝关节内时有发生;
&&&&&二、骨形的改变:管状长骨的破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变形,脊椎的椎体结核、椎体坍塌可呈楔状变形,椎体上下之间相互嵌入出现驼背或龟背畸形等;
&&&&&三、关节改变:关节软骨被破坏可使关节间隙狭窄,软骨破坏后不会再生,狭窄发生后会长期存在。脊椎椎间盘破坏不能再生,如破坏明显,椎间隙永久性消失。
&&&&&以上便是X线片中,骨结核的骨质破坏等表现,如有其他疑问,可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拨打我们的健康热线:010—&&&&&(编辑医生/王椿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骨结核是骨癌吗?骨结核传染吗?
  时间:  来源:医通无忧网    
  近年来,骨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那么到底骨结核是骨癌吗?骨结核传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一、骨结核是骨癌吗?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大多是由继发,常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特别是3-5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膝、髋、肘、踝等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常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骨结核和骨癌在早期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都会出现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在患部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皮肤溃烂等症状,肢体远端因压迫神经血管会出现麻木感,并易发生病理性或变形等根据其早期症状根本无法区别开来,但是骨癌在在骨转移之前会有有相应的表现,据此可以作为自测和自警的标准。
  如果对病情有怀疑还是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尤其是骨结核患者,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骨结核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发展成骨癌。
  二、骨结核传染吗?
  肾结核不传染的,只有尿液中含有结核菌,接触到尿液才有可能被传染。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谈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内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三、骨结核的危害
  骨结核是结核菌侵入骨组织引起的病变,多发病于脊椎部位,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等很多关节也都可以得结核,不同部位骨结核危害是不同的,以下是对不同部位骨结核危害的概述。
  1、胸椎结核,背脊骨外突,状如龟背,走路时常以两手支撑腰胁,其脓肿多出现于肾俞附近。
  2、颈椎结核,患者常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之态,其脓肿多出现于颈部,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
  3、踝关节结核,踝关节前后外侧先肿胀,继而流窜向内侧,小腿肌肉萎缩,并呈内翻畸形,脓肿出现在原发病灶附近。
  4、腰椎结核,脊骨突出不明显,腰部挺起如板状,行动不便;小儿如患此症,腰部僵直,失去正常生理前凸曲线;其脓肿大多出现于少腹、胯间或大腿内侧。
  5、髋关节结核,患肢关节伸屈困难,大腿、臀部肌肉萎缩,两臀部肌肉不对称,可有跛行,患处不痛,痛反在膝部。脓肿可出现在髋关节附近或大腿外侧较远处。
  6、膝关节结核,可出现大小腿肌肉萎缩,尤以大腿肌肉为甚,关节肿胀明显,状如鹤膝,患肢渐渐不能屈伸。脓肿发生在膝关节周围,日久形成脱位或膝内翻或外翻畸形,患肢较正常为短。
  四、脊椎骨结核与骨癌的区别
  1、脊柱结核累及椎间盘,可有椎旁冷脓肿,冷脓肿有时可见钙化,多数是连续几个锥体受累,无软组织肿块形成,较少发生硬化,磁共振T1低、T2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有无定形强化。
  2、转移则不累及椎间盘,多从附件开始侵犯,病灶常呈跳跃式分布,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溶骨性转移者T1低、T2稍高信号,成骨性转移则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3、脊柱原发的恶性骨肿瘤相对前两者来说较少见,磁共振表现亦有较大区别,一般不难与前两者鉴别。
  医通无忧网温馨提示:骨结核一定要接受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为 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王玉菊
位好友发表了评论】
肺积水严重吗?肺积水的原因是什么?肺积水出现的原因很多,肺积水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扰,但是肺...
按科室分类
精彩咨询实录
  患者咨询:体温表放在床边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医通无忧网专家解答:没有任何伤害,只要不弄断了就没...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通无忧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医学全在线论坛 请教呀,哪位前辈,能告诉我腰椎骨结核的外科手术的预后? - Discuz! Board
脊柱结核手术方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制定,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①结核骨破坏的节段;②是否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不稳;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④细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⑤手术技巧与手术器械。多数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持积极态度的学者认为,一旦出现截瘫就应进行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案总体分成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以及前后入路联合手术。1.手术适应证[1]经过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支具制动,脊柱结核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是:①闭合穿刺活检阴性而需要明确病理诊断者;②脊髓受压引起神经体征;③明显畸形或椎体严重破坏;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混合染;⑤持续疼痛或血沉持续在高位;⑥窦道形成且合并感染者。2.手术时机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抗结核药物规范治疗必须4周以上;②肺结核和其他肺外结核处于静止或相对稳定;③骨病灶基本稳定,脓肿不再增大,普通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混合感染得到控制;④患者一般状况好转,食欲好,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血沉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或接近正常;⑤、经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⑥近期心脏、肺、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均无异常。3.局部病灶清除在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中,局部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是成功的关键,而影响病灶彻底清除的主要因素是切口的显露,因此,手术切口要做到充分。术者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充分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认真设计切口显露途径。尽可能做到彻底清除脓肿、坏死组织、死骨,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植骨床,要重点把握:①充分引流出脓液,特别要注意间隔脓肿、相邻脓肿的引流;②刮与切相结合,把坏死的椎间盘、终板和骨组织切除,脓肿壁以及部分洞穴内的坏死组织反复用刮匙刮除一切坏死的物质,直至创面点状出血;③擦拭,对于特别大的冷脓肿壁,可用干纱布反复擦拭,这对去除脓苔、部分坏死组织特别有效;④加压冲洗创面。作者常规应用3%双氧水、0.5%洗必泰溶液和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创面,以降低局部的细菌量。通过术中大体观察不难发现,经过有效抗痨治疗后胸椎结核椎旁脓肿多范围较小,脓液粘稠,肉芽组织较成熟;而腰骶椎结核椎旁脓肿范围较大,脓液稀薄,脓腔壁薄,泥砂样死骨较多。根据病变节段的解剖特征、骨结核的病理特点等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其原因如下:相对于脊柱其他节段,胸椎由于有胸廓的支撑,稳定性较好,在经过抗痨治疗后,胸椎结核控制相对较易;椎旁脓肿在纵隔脏器的搏动、胸膜腔压力变化的反复作用下,渗出液吸收快,故其脓液粘稠、脓腔局限,加之胸椎椎体侧前方容易显露,病灶清除相对更易作到“彻底”;而腰、骶椎的活动度及承受的日常应力均大,一旦结核病灶造成局部稳定性丧失,感染不易控制,故其脓液稀薄,脓液中各种蛋白酶不断分解周围的组织,形成“生物剥离”,加之重力作用,脓肿向下流注,范围逐渐扩大,而且腰、骶段侧前方位置深在、结构复杂,病灶清除不容易做到真正的“彻底”。颈椎和胸腰椎尽管活动度大,但因为入路简单、显露清晰,亦容易做到“彻底”的病灶清除。4.病灶区植骨脊柱结核主要造成椎体破坏,经前路病灶清除后,必然在椎体的前方形成一骨缺损区,需前路植骨以支撑脊柱,否则会导致椎体塌陷和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前入路手术防止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与植入骨材料的质量有密切关系[2]。植骨材料包括自体骨移植,如髂骨和肋骨;也可以使用同种骨移植,主要是腓骨。使用自体髂骨移植效果可靠,并且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长期随访效果也甚佳。自体髂骨和肋骨联合使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成骨作用,Kemp等报道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为94.5%,与椎体等宽度的髂骨块可作为任何脊柱节段的植骨材料。Ozdemir报道应用自体腓骨融合率高达96.4%,腓骨移植在切除两个以上椎体时最佳[3]。Hodgson和Stock报道了骨块骨折与移位的发生率是12%。Bailey等报道前路根治术后,脊柱后凸原矫形度数丢失平均22.2度,其中多数是因植骨骨块失败造成。研究发现,肋骨植骨效果比髂骨差,自体肋骨植骨有32%的骨折发生率,这类患者中脊柱后凸角可增加20度。肋骨植骨骨融合发生率仅为62%,移位的发生率为24%,骨块吸收的发生率为20%[2]。此外,植骨失败还与结核病变的部位、术前脊柱后凸角度、植骨长度等因素相关。多数学者建议骨块长度超过2个椎间隙应辅助以各种内固定器械。5.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神经功能障碍为脊柱结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结核病灶所造成的脓肿、坏死的椎体骨组织及椎间盘组织破坏向后突出,压迫其后的脊髓,或结核病变组织直接侵犯脊髓而造成(1~2)。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病人的全身情况;②椎管内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③受侵犯的椎体数量及节段;④脊柱后凸畸形的程度;⑤神经受损发生的时间及严重性;⑥开始治疗的时间;⑦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方法;⑧结核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因其压迫脊髓组织主要来源于前方,所以脊柱前入路手术是治疗该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由于脊柱结核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是一慢性、渐进的压迫过程,因此一旦压迫因素去除,神经功能障碍得以完全恢复。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重点是彻底。术中除了彻底清除椎管内的硬性压迫因素外,还要解除脊髓的软性压迫,如增厚的硬脊膜和蛛网膜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对脊柱结核破坏严重合并有脓肿者,应抓紧时机及早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以免并发截瘫。尤其在治疗期间,如发现有瘫痪征象者,应及时手术,除非患者有活动性肺、肾结核或其他严重疾患。若脊柱不稳定,应行一期或二期植骨融合,避免畸形加重,导致迟发性截瘫。前入路手术治疗瘫痪患者,74%的患者有神经功能恢复,儿童患者脊髓神经损伤的恢复要优于成人[4]。6.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脊柱结核病灶破坏前方椎体并导致其塌陷,会造成脊柱后凸畸形,这种后凸畸形在儿童脊柱结核病例中表现明显,高达90%。虽然化疗可阻止疾病进展,但椎体继续塌陷,直到相邻两个健康椎体接触并稳定后才停止。在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中发现,脊柱后凸畸形进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活动阶段和静止阶段,其中前者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大难题。MRC认为单纯药物治疗脊柱结核,有38.9%后凸畸形出现加重现象,接受前入路手术的患者仅出现17%;近5%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后凸畸形度数可达50~70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儿童期脊柱的不平衡增长,即脊柱前路已融合,但后柱生长过快,致使儿童脊柱后凸仍逐渐进展。因此,MRC认为脊柱结核性后凸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案为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合前入路手术[5]。但部分学者认为仅以骨块支撑脊柱其支撑力不够,单独植骨难以达到理想的矫正度数,且术后有矫正度数丢失的现象。Ozdemir报道在结核病灶清除术并应用肋骨植骨支撑两个以上椎体骨缺损间隙的病例,术后发生脊柱后凸或后凸畸形加重[3]。Lee和Ahn报道了以前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29.9%,但6月后矫正度数仅为12.8%,因此该方法还不能完全防止后凸畸形的进展和矫正已存在的畸形。因此,需要内固定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前入路内固定成功开展以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后凸畸形一度成为主要方法。但许多学者应用后认为,脊柱结核绝大多数发生于椎体,后入路内固定属于孤立手术,不能同时清除病灶,并且失败率较高。因此,前入路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并同时行内固定术成为首选方式。术后后凸矫正度数丢失成为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MRC报道仅15%患者后凸超过11度,而Bailey报道高达42%患者超过10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植骨失败,包括滑移、骨折、吸收或下沉。而病变节段以及植骨块长度亦为决定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7.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在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病变部位的稳定是影响脊柱结核愈合的重要因素。只有达到局部结核病变部位稳定,脊柱结核病变才能静止直至最终愈合。以往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强调的长期卧床、石膏床或支具固定均是坚持了稳定这一原则。早期达到脊柱病灶区域内骨性融合,是脊柱结核治疗的最终目的。许多学者认为前路内固定是在病灶区域植入内固定物,有可能产生异物反应,造成植骨溶解、加剧结核病灶蔓延等现象,所以至今在脊柱前路根治术中应用内固定仍然存在争议。Boachie认为在活动性结核病灶内植骨或应用内固定物是可行的,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结核病灶两端固定脊柱,可以直接、有效地维持脊柱稳定性,防止植骨块骨折、滑脱、塌陷及吸收,促进病灶愈合。Yilmaz等对28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并植入内固定材料,术后进行标准化化疗。其中22例(病变涉及1个或2个椎体)的后凸矫正率为64%,其余病变超过2个椎体以上的6例患者后凸矫正达到81%。因此他们认为,前路内固定矫正脊柱结核性后凸畸形和稳定脊柱比后路手术更有效[6]。作者及[7]和Ha[8]等从细菌粘附的角度探讨了脊柱结核内固定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发现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原因和难治性在于细菌、体内细胞外基质可粘附于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细菌得以逃避机体免疫及抗菌药物的作用,从而造成感染持久不愈。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核杆菌对内植物的粘附情况,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发现后者可分泌较多细胞外粘质并大量粘附于材料表面形成厚的膜样物,而结核杆菌粘附极少,并且结核杆菌对表面粗糙的材料吸附能力高于光滑表面。在脊柱结核前路一期前路内固定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亦较早进行尝试。饶书诚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疗效满意,认为内固定有助于早期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好以及术后简便,对病灶愈合并无不良影响,但须认真进行术前准备。自1997年以来,作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共三种术式:(1)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前路内固定术;(2)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后路内固定术;(3)经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近期报道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57例,其中一期前路内固定35例,后路内固定22例;38例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19例采用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经平均2.2年随访,获得后凸矫正角度21.6°(术前平均37.4°),角度丢失2~4°,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无结核复发,且术前神经功能损害均获得显著改善。可见,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可靠,其可以有效清除结核病灶、解除脊髓的压迫、保证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促进植骨融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钛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都是安全的,当然其前提是有效的结核病灶清除或切除,这一点不能忽视[9-11]。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手术目的均是一致的,就是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及重建脊柱稳定性。对于大多数脊柱结核病例,均可采用一期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12]。采用前路内固定系统的优越性在于:①其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可靠,术后通常不需要牢固的外固定,或者仅需要在背心支架保护下即可早期起床活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减少外固定所致的并发症;②其本身具有很好的撑开功能,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③内固定器械系采用纯钛制成,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与不锈钢材料不同,不易在局部产生异物反应,亦便于术后CT、MRI复查。8.脊柱后入路内固定问题脊柱后路手术包括后路椎板切除、后路脊髓减压、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脊柱后路器械内固定(哈氏棒、Luque氏棒、经椎弓根系统等内固定方法)及自体或异体骨植骨脊柱融合术等方法。由于脊柱后柱在生长过程中快于前柱,坚持脊柱后路手术方法的作者认为,后路融合可提供脊柱足够的稳定性,而且其过度生长可被抑制,有利于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儿童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后,患者的畸形矫正度数往往会丢失,脊柱后凸畸形会逐渐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主张应以后路手术防止脊柱后凸畸形的发展。由于该方案较前路手术安全,后路手术曾经被认为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首选方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有三大优点:①可早期稳定脊柱;②有利于早期脊柱融合;③可部分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但在治疗脊柱结核导致的神经损伤方面,后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与前入路手术相比,疗效较差,而且这类手术会进一步破坏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仅适用于后柱结核病变的患者。Garst[13]认为脊柱后路融合术适用于结核病变广泛、无法作前路根治手术的患者。Tuli[14]认为后路手术适用于脊柱不稳且患者有长期腰背痛的患者。但由于脊柱结核发病多位于椎体,后路手术存在以下几种问题:①无法直接清除椎体前方的结核病灶;②无法直接稳定病灶区域内的椎体;③植入的骨质不位于病灶区域内,融合范围较长;④往往需要二期再手术;⑤破坏脊柱后路的稳定性。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全面考虑。9.微创技术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opicsurgery,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要求等优点。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到多种胸椎疾病的诊治中,手术范围由病椎活检、胸椎间盘摘除、胸椎畸形前方松解矫正等发展到椎体切除、重建甚至内固定术。新近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胸椎结核的诊治中,取得满意疗效。Huang[15]应用此技术治疗10例胸椎结核患者,除1例因严重胸膜粘连转为常规开胸外,其余9例均完成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郑亚才[16]等在胸腔镜下完成了胸椎结核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疗效佳。结果表明,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VATS组都优于传统开胸组。他们均认为VATS对胸椎结核的诊治是一安全、有效的微创处理方法,采用扩大操作通道技术,将胸腔镜和常规脊柱器械联合使用,更利于手术操作,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该方法的适应症如下:①单纯椎体内结核;②椎旁和/或腰大肌脓肿;③病灶内死骨形成;④病灶清除术后复发或者窦道形成;⑤合并轻度神经压迫症状;⑥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病灶清除术。在CT引导下对脊柱结核病变部位进行穿刺,经皮置管即可行灌洗及化疗,根据病灶的部位及大小可以放置多根管;对有轻度神经压迫症状者,可以利用微创手术器械行简单的病灶清除术。灌注液为5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g异烟肼维持24小时滴注;局部化疗使用异烟肼0.1-0.3g自管内推入即可,每根管每日1次,局部灌洗引流的时间为4-58天不等,灌洗加化疗的疗程为28天。在看到脊柱结核微创手术治疗具有种种优点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技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适应证窄;形成窦道的风险大;临床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对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术者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手术医生及患者有放射性损伤等等。总之,在大规模普及之前,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它代表着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传统开放手术的一个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之。6.疗效评价与预后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1)术后病例经药物治疗半年以上,全身情况良好,无发热,食欲正常,局部无疼痛。(2)血沉多次复查均在正常范围。(3)X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植入骨块生长良好。病变区域轮廓清楚,无异常阴影。(4)恢复正常活动和轻度工作3~6月,无症状复发。经过大量抗结核药物和进行病灶清除术等各种手术,脊柱结核治愈率明显提高,据国内统计治愈率在90%以上,症状复发及恶化者约6%。
发表评论:
馆藏&225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投稿及合作请联系QQ:
骨结核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010-315558
8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14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
10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10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9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全国最大的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骨结核药品
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
参考价格:¥12
本品用于滋阴降火,补肺止嗽。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
参考价格:¥8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结核中药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