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图右腿穴位图

腹,腹部;哀,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主治】肝胆疾病、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针刺】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配伍】肠鸣:腹哀配气海。精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特效按摩:用力按顺时针方向揉动腹哀,可...
阅读(23)腹,腹部;哀,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主治】肝胆疾病、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针刺】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配伍】肠鸣:腹哀配气海。精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特效按摩:用力按顺时针方向揉动腹哀,可... 阅读(89)大,大小之大;横,横竖之横。穴位在内应横行于大肠。【主治】腹胀、腹痛、痢疾、腹泻、便秘、高脂血症。【针刺】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配伍】腹痛:大横配天枢。精准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特效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 阅读(75)穴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卒中不省人事。头维[标准定位]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取穴技巧] 先取头临泣,并以此为基点,向外量取头临泣至神庭间距离,入前发际0.5寸处。[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 阅读(156)腹,腹部;结,结聚。本穴善治腹部结聚不通之症。【主治】腹泻、便秘、胁痛、打嗝、疝气。【针刺】直刺0.5~0.7寸。【配伍】腹痛:腹结配气海、天枢。精准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结穴缓解便秘和腹泻陈以国告诉记者,这其... 阅读(121)府,指脏腑;舍,宅舍。穴位深处是腹腔,为脏腑的宅舍。【主治】腹痛、腹中肿块、霍乱吐泻、疝气。【针刺】直刺0.5~0.7寸。【配伍】腹痛:府舍配气海。精准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府舍 腹痛难忍按府舍[fǔ shè]主... 阅读(124)冲,冲要;门,门户。穴在气街部,为经气通过的重要门户。【主治】腹痛、腹胀、小便不利、妊娠浮肿、崩漏。【针刺】直刺0.5~1.0寸。针刺时注意避开动脉。【配伍】疝气:冲门配大敦。精准定位:在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距耻骨联合中点上... 阅读(128)箕,簸箕;门,门户。两腿张开席地而坐,形如箕。穴在大腿内侧,左右对称,似箕之门户。【主治】两股生疮、阴囊湿痒、小便不利、遗尿。【针刺】直刺0.3~1.0寸,局部酸胀,针感向上可放射到大腿内侧,向下可到踝部。【配伍】小便不通:箕门配膀胱俞。精... 阅读(161)腰痛按摩哪些穴位命门 (督脉)[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肾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 阅读(172)血,气血的血;海,海洋。本穴善治各种“血”症,犹如聚溢血重归于海。【主治】腹胀、月经不调、痛经、荨麻疹、贫血、白癜风。【针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髌部放射。【配伍】荨麻疹:血海配曲池、合谷。精准定位:在股前部,髌底内侧端... 阅读(194)阴,阴阳之阴;陵,山陵;泉,泉水。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主治】腹痛、膝痛、水肿、遗尿、中风、失眠。【针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放射。【配伍】小便不利:阴陵泉配膀胱俞。精准定位:在小腿内侧,... 阅读(228)地,土地,指下肢;机,机要。穴在下肢,肌肉最为丰富,是小腿运动的机要部位。【主治】腹胀、腹痛、月经不调、遗精、糖尿病。【针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放射至小腿部。【配伍】糖尿病:地机配三阴交、公孙。精准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 阅读(171)漏,凹陷;谷,山谷。穴居胫骨后内侧缘山谷样凹陷中。【主治】腹胀、腹痛、水肿、小便不利、足踝肿痛。【针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放射至小腿内侧。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配伍】小便不利:漏谷配水泉、太溪。精准定位:在小腿内... 阅读(202)三阴,指足之三阴经而言;交,指交会与交接。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条阴经气血物质之交会处。【主治】脾胃虚弱、腹泻、胃痛、痛经、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小便不利、阳痿、失眠、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白带过多、前列腺炎、早泄。【针刺】直刺1.0~1...1 ... 共 31 页祛斑按摩什么穴位?穴位按摩是中医惯用的手法,按摩对的穴位有很多好处,那么想要祛斑按摩什么穴位呢?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祛斑按摩什么穴位?还有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穴位?...
美国海军士兵Brandon Douglas连日来唾液腺肿胀留脓,...
咖啡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大部分人都会在空闲的时候来...
术后饮食禁忌有哪些?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做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73305',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人体各个穴位位置及主治疾病(图)
人体各个穴位位置及主治疾病(图)
详解人体十二经络与养生之道&& & & &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 &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 &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 &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 &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 1、卯时(&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3点至5点 )肺经旺。手太阴肺经——人体的总理肺相当于人体内的宰相,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的汇聚于肺,然后散布于全身。那么,肺在什么时候开始对全身进行气血分配的呢?当然就是在肺经当令的寅时。这个时候,正是阳气提升的时候,是人从静变为动的过程,此时需要一个深度的睡眠。&&&&如没有一个深度的睡眠,就会干扰肺对身体气血的输布。比如大脑比较活跃,那么肺就只好多分配一些气血给大脑,第二天人就会感到四肢无力,非常疲惫,这就是由于气血虚弱造成的。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如有肺病者最易被惊醒,而且醒后已经汗流浃背,这可能是肺经出了问题,如剧咳或哮喘。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这时候还是寅时,是肺经运输血气的时间。而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醒来的原因就是气血不足。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代表老人比较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同时大汗淋漓的话,就要警惕了,可能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凌晨三四点心脏病人容易死亡的原因。肺经上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尺泽穴、孔最穴和太渊穴。尺泽穴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同时可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太渊穴为肺经原穴,有很好的补气效果,特别是那种总觉得气不够用和有吸不上气的感觉的人非常适用。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中医里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意思就是说肺主内,大肠主外,他们通过大肠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咽喉肿痛,同时大便不通畅、便秘,一般我们总会说上火了,但是究竟什么是上火呢,上火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是大肠的火通过经络传到与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出现这种状况,首先要通便,大便通畅了,咽喉肿痛也就好了。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出现问题时,有的人会出现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泻、腹胀、便秘。在上身部位会表现为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大肠经上最主要的穴位是合谷穴、手三里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俗称“虎口”。面口合谷收,就是用合谷来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坚持按揉刺激合谷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能,可疏风止痛,通络开窍。合谷穴经气旺盛,对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症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女性的痛经,也可以试试揉揉合谷穴,同时还可以配合三阴交。另外,合谷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生发而奏、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孕妇和婴儿感冒不能吃药时,就可按摩合谷穴缓解症状。手三里穴对缓解上肢疲劳、酸痛特别有效果。同时,按揉或刺激手三里对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很好的作用。迎香穴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位。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过敏性鼻炎时,按摩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症状立刻就能缓解。这个穴位在鼻孔外缘。曲池穴经常用来泻热,效果很好,如果您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就试试按压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就会感觉心情安宁,火气也降下来了。还有就是缓解关节的酸痛。有高血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每天按揉曲池穴,对血压、血糖的控制有很好的帮助。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胃经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胃经出现问题时,人会有以下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精神方面容易受到惊吓、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乳腺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胃经上分布着人体保健的第一大穴——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刺激足三里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力而有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并能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是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侧各向旁边大约两寸处。刺激天枢穴,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拉肚子。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萎缩无力时,常取胃经穴位。中医讲:久卧伤气,病人长期卧病在床,脾胃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脾胃的气受伤很重,刺激胃经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好转,肌肉也开始有力了。诸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穴位。通过贴敷太阳灸都可以很好的帮助病人消除不适。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且不宜先喝蔬果汁、冰镇饮料等,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也许开始吃冰冷食物的时候,不会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增长,就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所致,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足太阴脾经——妇科病的首选脾经的循行路线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前循行,上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步舌下。脾经不通时,人体会表现为: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无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等。以上症状都可以通过从脾经去治,有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培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三阴交,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脚底肿胀、手脚冰凉等,刺激这个穴位都能有效,所以有人称之为妇科病的万灵丹。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胃为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毛病,鼻涕多了要看肺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口水和唾液多了就要从脾肾上找原因。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多吃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心经起始于心中,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经的经气,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压迫神经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能治疗失眠。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手臂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76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流泪、痘痘、呕吐等虽也是排毒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驱除体内的毒素,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膀胱经上有几个穴位很好用。1、睛明穴治打嗝,可用双手同时按压两侧的睛明穴,使其有强烈的酸胀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针对眼部的自我保健也是很好的穴位之一。2、腰背委中求,就是说腰背处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通过刺激委中穴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还可以治疗腿部的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下肢腿软无力,还可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护理。3、承山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引起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饮食建议: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鸡肉。手太阳小肠经——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人工作时整天守在电脑前,经常会肩膀酸痛,如果得不到调养,发展下去,就是后背痛,脖子不能转动、手发麻。通常医院会将这些症状诊断为颈椎病,其实,这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气血虚弱所致。有人可能会奇怪,心脏供血不足怎么会和小肠有关系呢?这是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心脏有问题,小肠就会有征兆。想知道自己的心脏供血是否充足,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我们胳膊肘的下方有一根麻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可以用拳头打一下这条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足少阴肾经——人生的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共27个穴位,起于足底的涌泉穴,至于胸前锁骨下缘的俞府穴。主要循行于下肢的内侧和躯干的前面,沿前正中线的两侧。因为肾经和肾密切相关,所以经常保持肾经的经气旺盛、气血畅通对养颜、工作精力的旺盛、性生活和谐完美等都有很好的功效。&肾经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体会表现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另外还有心胸痛,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面色如柴,头晕目眩。改善这种现象,可沿着肾经的路线进行刺激,因为肾经连着很多脏腑器官,通过刺激肾经就可以疏通很多经络,第二是刺激分布在肾经上的重点穴位,如太溪穴、涌泉穴。&太溪穴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腰痛和下肢功能不理,都可以通过太溪穴得到缓解和康复。同时太溪穴对各种咽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种咽喉干燥、肿痛,那种属于肾阴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咽症,都有很明显的效果。对于那些腰酸腿软、头晕眼花,按揉太溪穴当时就会见效。&涌泉穴是人身的第二长寿大穴,对于治疗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适宜吃晚餐,晚餐宜少,可饮少一杯酒,但不可醉。用热水洗脚,可以降火、活血、除湿。“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养生之道: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按摩肾经的穴位,效果最为明显。此时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饮食上可以建议选择芝麻、香蕉、花生、海带、金针、韭菜、黄豆、木耳、螃蟹、、鸭肉、鸡肉、羊乳、番薯等。&手厥阴心包经——代心受过,替心受过&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到达腋下三寸处,然后沿着手臂阴面中间的一条线,止于中指。经常敲打心包经对于解郁、解压有很好的效果。拨动心包经时,先找到自己腋下的一根大筋,然后用手指掐住拨动,这时会感觉小指和无名指发麻。&人过了35岁以后,敲击心包经更是必要。因为长时间的饮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肪含量增高,而血液中胆固醇太多时,会黏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狭窄,弹性变差,继而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敲击心包经就可以使血液流动加快,使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落,排出体外。&心包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劳宫穴是人体奇迹最敏感的穴位,通过劳宫穴补养心脏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在一些场合觉得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这时不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它可以很好的帮你找回自信。&同时,心包经上的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力量不需太大,有酸胀感即可。针对胃气上逆,按压内关穴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养生之道:现在是心包经运行的时间,心包经的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此刻应该给自己创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所做的运动最好是散步。&建议食疗法:番茄、莲子、金针、红枣、苹果、葡萄、红茶、绿茶、花茶、番薯、土豆、鸡肉等。&手少阳三焦经——坚决捍卫头脑安全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的中间,还有肩部和侧头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耳脉,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都可以通过刺激本经得到缓解,诸如耳聋、耳鸣、耳痛等。敲的时候要有酸痛的感觉才好,这样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咽喉痛、出汗等身体不适的症状。三焦经的终点是丝竹空,就是我们的眼外角,鱼尾纹就是长在这个地方,很多女士还爱在这个地方长斑,所以经常刺激三焦经就可以减少鱼尾纹和防止长斑。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养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足少阳胆经——一切为了消化功能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胆经是我们身体上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它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头到脖子,再下行至腰、腿、足。每侧44个穴位,诸如: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等穴位。沿着经络循行肯定能改善气血的运行,至于采用什么方法,那只是刺激方式的不同和刺激的大小不同而已,效果都是一样的。中医认为,胆有决断功能,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脏腑气血功能发挥正常;反之胆气不足的时候,人就会挠头。人挠头的地方就是胆经经过的地方,挠头就是刺激胆经帮助决断。另外,我们在疲劳的时候,喜欢手臂高举,这是在拉伸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我们打一个哈欠后,人就显得更精神一些,这也是胆气生发的现象。有些人经常会感到口苦、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就会发现这些症状的地方都是胆经经过的地方。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海带等。足厥阴肝经——丑时熟睡保肝脏丑时(1点至3点)—肝经的气血在丑时最旺,这时人体的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更好的配合肝经工作。另外,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间段熟睡,还能够起到降虚火的作用。很多丑时不睡觉的人通常面色黄灰,神情倦怠并且急躁。现在很多乙肝、脂肪肝的人,就是因为在丑时不注意养肝造成的。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腹泻、呕吐、咽干、面色晦暗等。中医讲心主神、肝主魄,到晚上的时候这个时候魂和魄都是要回去的,但是神回去了魂没有回去,这就叫“魂不守神”,解决办法就是按摩肝经,让魂回去。肝经上有14个穴位,循行路线从下往上走,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里面向上走,在肾经和脾经的中间,绕过生殖器,到达肋骨边缘。顺着肝经按摩,就能起到养肝气,解决失眠问题。按摩时,可以选在手厥阴心包经旺时按摩,也可以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疏通肝经,让失眠不再成为困扰在肝经上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很像,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失眠的人在睡前刺激太冲穴,人就会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了。相信很多的女性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突然无缘无故地脸色发黄,心情郁闷,看谁都不顺眼,总想吵架,结果最倒霉的就是老公了。其实这就是肝血不足的表现,肝血不足时,面部皮肤缺少血液滋养,则面色无华,暗淡无光,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如果长期处于肝郁状态,还会引起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一代名医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若肝之疏泄失职,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瘀滞于面部,则面色青,或出现黄褐斑。我们的粉黛祛斑美容口服液就是源于朱丹溪的桃红四五汤。所以女人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肝,这样才能让自己时刻保持美丽的容颜,优雅的姿态。如何找准穴道的决窍  穴道疗法最难的,就是穴道的找法。没有什么比穴道疗法更适宜作为家庭疗法的。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寻找穴道的诀窍,自然因找穴道困难,而不被广泛使用,真是可惜。还有,关于穴道疗法的书虽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简单且准确地介绍寻找穴道的诀窍的书并不多见。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道疗法,也无法如愿。  因此,本文在严选特别有效穴道的同时,也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任何人都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方法。这里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若找到本文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另外,本文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头部穴位图(正面):    一、头维穴  【取穴方法】取头维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病征】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二、发际点  【取穴方法】发际点穴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  【主治病症】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  三、阳白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主治病征】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治疗三叉神经痛  疼痛中,没有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烈的了,因而,它甚至有“疼痛之王”之称。据患者形容:像一百根针刺的感觉,像刀割一般……。即使像吃东西啦,讲话啦等极轻微的刺激,这类痛苦也会席卷而来,真令人无法忍受。发作虽不会持续太长,但发作期间,却会让患者尝到如下地狱般的痛苦。  对三叉神经痛,采用药物或神经阻滞的办法都有效。所谓神经阻滞,就是利用阻滞麻醉注射针直接刺在神经或其附近,注入药液,以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此法若成功,痛觉便会在瞬间消失。但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使用,而是在使用过穴道疗法、中药和西药都没有效果时,最后的手段才是神经阻滞。穴道疗法这种方式对身体最自然,治疗后的效果最佳。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下关穴、阳白穴、颊车穴,还有合谷穴,对三叉神经痛都有效。  一边开口、闭口,一边从耳洞前面,沿颧骨弓(颧骨下缘,呈弓状)往鼻子方向触摸。途中,张口时,会有凹陷之处是下关穴。  颊车穴在下颌骨的角上,也就是从下颏的腮边,往鼻子方向,斜上方1厘米左右的凹陷处即是。阳白穴则在两眼直视前方时,瞳孔正上方眉毛上缘起,大约往上2厘米的地方。  指压时,用食指或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稍稍用力慢压,或用绑好的5、6支牙签来刺激穴道也很有效果。  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中药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和“五苓散”这种中药并用,可以提高效果。前述及的西药副作用强,并不希望大量使用,或长期服用。而在这点上,副作用小的五苓散就可安心的长期服用。特别是有激渴,大量摄取水分,尿量却少,容易头昏眼花、浮肿、目眩等这些症状的人,使用五苓散,就十分有效。  四、印堂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病症】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五、攒竹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主治病症】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六、睛明穴  【取穴方法】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七、承泣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八、四白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病症】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九、迎香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病症】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十、水沟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病症】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十一、瞳子髎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症】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头部穴位(背部):    十二、百会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病症】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十三、后顶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采用正坐的姿势,穴在头顶,当百会穴之后。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5.5寸和,当百会后1.5寸,下距脑户3寸。  【主治病症】风眩、目眩、颅上痛、癫疾、瘛疭、狂走,项直颈痛等。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对脱发、健忘、失眠、癔病、精神分裂症等亦有疗效。  十四、风府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时通常采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势,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主治病症】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十五、哑门穴  【取穴方法】取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确定穴道和顺利的实施按摩手法。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  【主治病征】哑、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此穴为人体督脉上重要的俞穴之一,在治疗多种头部、颈部疾病以及神经疾病时,都是必选穴,非常具有医学研究价值。  十六、完骨穴  【取穴方法】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主治病征】失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部酸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疗法有:治疗落枕、治疗失眠、治疗头痛等。  十七、风池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病症】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按摩法有:穴道刺激疗法治疗目眩、治疗肩膀酸痛、治疗头痛等。  十八、天柱穴  【取穴方法】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重要首选穴之一,本站有关此穴道的指压法列举如下: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  头部穴位(侧面):    十九、太阳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病症】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此穴道按摩疗法举例:穴道指压法治疗初期白内障。  二十、下关穴  【取穴方法】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主治病征】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等。  二一、客主人  【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叫客主人穴。  【主治病征】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著。  二二、耳门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主治病征】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二三、听宫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病征】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本站此穴治病指压法举例:按摩疗法治疗脸部痉挛、疼痛。  二四、翳风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征】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二五、颊车穴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二六、大迎穴  【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主治病征】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  二七、人迎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    胸腹部穴位:  二八、天突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病症】天突穴的主治病症为: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利用穴道指压法止咳。  二九、膻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压法。  三十、鸠尾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鸠尾穴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  【主治病征】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治病疗法有:消除疲劳的指压法、穴道指压法治疗晕车晕船、利用穴道指压法矫正焦躁性格等。  三一、巨阙  【取穴方法】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主治病征】巨阙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三二、中脘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主治病征】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恶心、穴道指压法治疗烧心、嗳气、按摩治疗慢性肝炎、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三三、水分  【取穴方法】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主治病症】水分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病症为:腹泻、浮肿水肿、腹水(腹积水)等。  三四、气海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病征】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治疗精力减退指压法等。  三五、关元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克服怯弱性格的指压法、强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压法、延长性欲时间的指压法等。  三六、中极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中极穴”。  【主治病征】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穴道指压法治疗圆形脱发症。  三七、气舍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气舍穴位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  【主治病征】气舍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其主治症状为:不停的打嗝时,可以利用指压法指压气舍穴,对止嗝非常有效。  三八、俞府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俞府穴位于上胸部,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主治病征】俞府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达到效果。  三九、或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或中穴位于人体胸部,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间隙中。  【主治病征】或中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达到效果。  四十、期门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与巨阙穴齐平。  【主治症状】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刺激疗法治疗肝病。  四一、日月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病征】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其主治症状为:可以防止肌肉老化,增强性能力的指压穴道之一。  四二、天枢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主治病症】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四三、气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气穴位于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  【主治病征】生理不顺、腰部疼痛、冷感症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四四、大巨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三指宽处,即为大巨穴。  【主治病征】大巨穴的主治疾病为:腹泻、便秘、增进食欲、腰疼、月经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压法、增进食欲的穴道刺激疗法、穴道刺激疗法治疗腹泻等等。  四五、大赫  【取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赫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一指宽处,即为此穴。  【主治病征】阳痿、早泄、膀胱疾病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人体背部穴位:    四六、大椎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病征】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四七、陶道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陶道穴位于颈部下端,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指压此穴道,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此外,此穴还可配合其他穴位用来治疗颈部、肩部,以及相关的内脏病症。  四八、身柱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病症】小儿夜啼哭、抽风、幼儿体质虚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等。  四九、神道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神道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处。  【主治病症】晕眩、颈部酸楚、肩部酸楚、心悸、呼吸困难、情绪不安、红脸症等。  五十、至阳  【取穴方法】俯伏坐位。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病征】腰背疼痛等。  五一、脊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病征】风湿痛、腰腿疼痛等疾病。  五二、治喘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坐位,治喘穴位于肩颈部,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主治病征】指压治喘穴,对于治疗气喘发作非常显效。  五三、肩井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主治病征】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五四、曲垣  【取穴方法】曲垣穴位于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就可以使身体感到轻松,情绪稳静;对于使水蛇腰变直也很有效。  五五、天宗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自然垂臂姿势。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病征】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  五六、命门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病征】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五七、腰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  【主治病征】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具体细节请参阅本站“ 穴道指压法治疗痔瘘、痔核、裂痔 ”网页。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疗腰部、腿部以及内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五八、腰阳关  【取穴方法】俯卧,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腰部怕冷症非常显效。此外,此穴可配合督脉俞穴来主治神志、热病及腰骶、背、头、颈局部疾病和相应的内脏疾病。  五九、上仙点  【取穴方法】上仙点位于腰骶部下端,第5腰椎正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宜采用俯卧姿势。  【主治病症】指压上仙点穴,对于治疗闪腰、慢性腰痛非常显效。  六十、六华灸穴  【取穴方法】六华灸穴位于:首先设定它是连接肩胛骨下端的线,它的中心位于第七、八根胸椎之间,如图所示,先找①处,再由①向下二格寻找②,再由②向下二格寻找③,在①②③各点左右处约二指处便是“六华灸穴”。    【主治症状】此穴是对任何胃肠病以及内脏疾病治疗都极具效果的穴位。  六一、风门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病征】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六二、肺俞  【取穴方法】定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病征】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六三、心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主治病征】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六四、膈俞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一般采用俯卧的姿势,膈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病征】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六五、肝俞  【取穴方法】定位时常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主治病征】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六六、胆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征】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六七、脾俞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主治病征】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六八、胃俞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常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道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主治病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  六九、肾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七十、膏肓  【取穴方法】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七一、志室  【取穴方法】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志室穴位于身体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左右五厘米处(或左右旁开3寸)。  【主治病征】指压该穴道,可以影响副肾分泌的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此外,还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  七二、肩外俞  【取穴方法】肩外俞穴位于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幅处。  【主治病征】指压该穴道,可以使体内血液流畅,对缓解并治疗肩膀僵硬、耳鸣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治疗精神性阳痿等疾病,治疗该疾病要和手三里穴位一起配合治疗才能发挥显著的疗效。  七三、厥阴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厥阴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约二厘米左右)。  【主治病征】指压厥阴俞,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七四、三焦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常采用俯卧姿势,三焦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主治病征】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等。  七五、大肠俞  【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大肠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1.5寸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腰痛、腹泻、便秘、髋关节疼痛等。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  七六、关元俞  【取穴方法】寻找此穴位时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关元俞穴位于身体骶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即是。  【主治病征】指压该穴道,可以延长性欲时间,提高男性勃起功能。采用此穴做相应治疗时,应该同时与三焦俞穴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七七、小肠俞  【取穴方法】取穴时常采用俯卧姿势,小肠俞穴位于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征】下腹部肿胀、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  七八、膀胱俞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膀胱俞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征】膀胱俞穴的主治疾病为: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脊椎旁穴道取穴窍门  数脊椎骨窍门: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骼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人体上肢穴位:  七九、内关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病征】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八十、外关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病征】手脚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头痛、落枕、肋间神经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本站有关该穴道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肋间神经痛等。  八一、曲池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主治病征】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刺激疗法治疗糖尿病、治疗老人斑皮肤粗糙等。  八二、尽泽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  【主治病征】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八三、治痒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治痒穴的具体找法: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对于治疗湿疹等骚痒类疾病很有疗效。  八四、孔最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伸前臂仰掌,孔最穴位于前臂部位,前臂内侧,在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的上4/9处。  【主治病征】哮喘、咳嗽、痔疮、肘部疼痛、喉咙疼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治疗哮喘、穴道刺激法治疗喉咙疼痛。  八五、列缺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病征】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八六、阳池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或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病征】手腕疼痛、腕部疾病、掉发等病症。该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疗法有: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八七、神门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势,神门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八八、合谷穴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这里顺便提及一下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八九、中渚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主治病症】心悸、喉咙疼痛、胸部疼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九十、少冲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主治病症】心悸、喉咙疼痛、胸部疼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疗法有:穴道疗法治疗心悸。  九一、落枕穴  【取穴方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主治病征】此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九二、指间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指间穴位于手背,各个手指的分叉处,稍靠手背侧之处。  【主治病征】指间穴为人体手部的重要穴道。主治疾病:指压指间穴,可以治疗手脚冰冷。  九三、太渊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伸臂仰掌的取穴姿势,太渊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  【主治病症】指压太渊穴,对于腕部疾病有疗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九四、口内点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的姿势,口内点位于手掌部位,中指指根中央处即是。  【主治病征】口内点为人体手掌部位对应全身反射区之一,按摩此穴,对于治疗口腔炎非常有疗效。  九五、肠胃点  【取穴方法】胃肠点位于手掌生命线的正中央。生命线即手掌上重要的三大主线之一。起源于食指与拇指之间,其终点一般都会延伸到手腕线部位,有的稍短些。这条生命线的中点即为此穴。  【主治病征】胃肠点为人体手掌部位对应全身的反射点之一,指压“胃肠点”就延缓身体老化,也预防眼睛老化,对于治疗老花眼非常有疗效。  九六、手三里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主治病症】手三里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手三里对精神镇定有效,可治疗精神性阳痿;此外,对齿痛、喉肿也很有效。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人体下肢穴位:  九七、膝眼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的取穴姿势,膝眼穴位于膑部,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陷处即是。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膝关节疼痛等腿部疾病。  九八、梁丘  【取穴方法】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主治病征】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  九九、复溜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病征】肾炎、神经衰弱、精力衰退、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手脚浮肿。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俞穴,本站有关此穴位的疗法有:增强记忆力的穴道刺激法、摩擦脚踝可使精力充沛。  一百、阴谷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主治病征】阴谷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一零一、血海  【取穴方法】取该穴时候患者应采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势,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主治病征】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零二、承山  【取穴方法】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主治病征】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零三、解溪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势,解溪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病征】解溪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指压解溪穴,对于脚腕扭伤等脚部疾病非常有效。  一零四、委中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病征】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零五、足三里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主治病征】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一零六、阳陵泉  【取穴方法】患者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主治病征】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零七、阴陵泉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征】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一零八、三阴交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病征】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零九、百里穴  【取穴方法】百里穴位于腿的后侧,从弯曲膝盖时的皱纹5厘米左右下中央称为“百里穴”。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可以治疗风湿疼痛,对于懒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人体足部穴位:  一一零、涌泉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病征】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一一一、大敦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病征】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一一二、太冲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一一三、太白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一一四、太溪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一一五、里内庭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病征】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一一六、申脉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一一七、丘墟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病征】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一一八、昆仑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征】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一一九、临泣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主治病征】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肋间神经痛、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等。  一二零、行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假性近视。  一二一、下痢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  一二二、高血压点  【取穴方法】此穴位于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  一二三、第二厉兑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穴位于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  【主治病征】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晕车晕船等。  一二四、第三厉兑  【取穴方法】此穴位于第三趾甲根边缘下方约二毫米处,稍微靠第二趾。  【主治病征】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烧心、嗳气很有效果。  一二五、阿基里斯腱  阿基里斯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由小腿肚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肌腱共同形成,位于足踝后侧的粗大肌腱组织,附於跟骨,俗称「脚筋」。  阿基里斯腱发炎者通常都是喜爱运动的运动者,往往因为运动前没有适当的暖身运动,或是过度运动所引起的。
发表评论:
馆藏&2472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清人体穴位图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