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psa5.6有什么最全化验单的临床意义义?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psa是5.6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psa是5.6
基本信息:男&&56岁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星期
病情描述及疑问: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psa是5.6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和血液内分泌科,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巴中体检医院&&&内科
分析:该情况可以考虑是前列腺癌
建议:前列腺PSA的值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增生或癌变,根治术后,出现增高,建议化疗和局部放疗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间市束城镇卫生院&&&儿科
建议:您好,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正常范围是小于4,您这个情况建议检查前列腺彩超看看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 前列腺癌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 前列腺癌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肿瘤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中老年男性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前列腺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医院医生: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血液化验标准值及临床意义
1、血液生化检验项目&
;参考范围:0-40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参考范围:0-40U/L;
&&&&临床意义:增高: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参考范围:1.17-17.1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急慢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参考范围:&0-1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
;参考范围:&0-15.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参考范围:&6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高度脱水症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等;
;参考范围:&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参考范围:45-150U/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骨骼疾病,少年儿童;
;参考范围:
见报告单;
&&&&临床意义:增高:前列腺癌;
;参考范围:见报告单;
&&&&临床意义:活性反映了肝脏蛋白合成功能,对肝硬化、肝癌、肝炎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的观察有重要意义,降低: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有机磷中毒等,增高:脂肪肝、肾脏病变、肥胖症等;
;参考范围:0-40U/L;
&&&&临床意义:增高: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参考范围:0-1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损害时;
参考范围:3.5-5.0m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溶血,感染烧伤,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肾功能衰竭;毛地黄素大量服用,降低: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消化道失钾,呕吐及腹泻,肾小管性酸中毒;
;参考范围: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降低: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呕吐及腹泻,抗利尿激素过多;
;参考范围:96-110mmol/L;
&&&&临床意义:增高:高钠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降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
;参考范围:53-106u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降低:营养不良,多尿;
;参考范围:&170.00-410.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妊娠反应及铅中毒等,降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参考范围:&3.61-6.11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颅内出血,颅外伤。降低:胰岛β细胞增生或瘤,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甲状腺灰质机能减退,严重肝病患者。
;参考范围:&2.50-8.33mmol/L;
&&&&临床意义: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无尿,尿毒症,严重肾功能衰竭,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痛风等;
;参考范围:24-210U/L;
&&&&临床意义:增高:心梗,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
;参考范围:97.00—210.00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
;参考范围:
见报告单;
&&&&临床意义: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大致相同;
;参考范围:&2.12-2.7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脂功能减退等,降低: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软骨病,小儿抽搐症,老年骨质疏松,慢性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参考范围:&0.96-1.62mmol/L;
&临床意义:增高: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降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参考范围:&10-3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维生素B6缺乏症,降低:缺铁性贫血,肝硬化,长期失血,铁吸收障碍;
;参考范围:&2.85-5.65mmol/L;
&&&&临床意义:脂肪肝,高脂蛋白血症及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判断。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黄疸及肾病性综合症等。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急性感染及消耗性疾病;
;参考范围:&0.56-1.70mmol/L;
&&&&临床意义: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等;
;参考范围:&1.13-1.76mmol/L;
&&&&临床意义: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等;
;报告时间:&24小时;参考范围:1.20-3.12mmol/L;& &
临床意义: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分析比总胆固醇好;
;参考范围:&0.73-1.69g/L;& &
临床意义:降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参考范围:&0.53-1.38g/L;
&&&&临床意义:增高:高脂血症,冠心病,银屑病。降低:肝实质性病变;
;参考范围:4.50-20.00mg/dl;
&&&&临床意义:增高:缺氧,酸中毒,休克,
;标参考范围: 见报告单;
&&&&临床意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定,增高有意义;
C-反应蛋白;HS-CRP;
&&&&&临床意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后感染的监测;抗生素疗效的观察、病程监测及预后诊断等,健康人无感染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将来心肌梗塞及中风的危险;
AMY;参考范围:0.00-90.00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降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等;
GSP;&&&&临床意义: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重要指标,它能反应出病人过去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ADA;
临床意义:可作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及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MB同功酶质量;CK-MB;
临床意义:是诊断心肌梗塞的灵敏指标,阴性结果可用来早期除外诊断AMI;
LDH同工酶;
临床意义:LD1:17-30%、LD2:30-40%&皮肌炎:LDH4、LDH5增高。肝炎:LDH4<LDH5。恶性肿瘤:LDH3明显增高。溶血性疾病:LDH1增高;
同工酶亚型;CK-MM亚型;
临床意义:是诊断心肌梗塞的灵敏指标,但特异性稍低。对于骨骼肌疾病等也可增高,所以也可用于骨骼肌等疾病的诊断;
临床意义:早期诊断AMI的灵敏指标,阴性结果可用来早期除外AMI;I&;TNI;&&&&&临床意义:诊断心肌梗塞特异性指标,对心肌损伤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临床意义:同TNI。早期诊断AMI的特异性指标;
羟丁酸;D3-H;
& 临床意义:作为酸中毒诊断的一个指标;
临床意义:α1增高:肝硬化,肾病;α2增高:肾病,肝硬化肝脓肿;β增高:高脂血症,阻塞黄疸,肝硬化;γ增高;慢性感染,肝硬化,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蛋白降低:同血清白蛋白;α1,α2,β降低:严重肝病;r&降低:肾病;
临床意义:增高:肝昏迷,重症肝炎,休克;血,肺功能不全,肌肉痉挛,糖尿病,剧烈运动等;
临床意义:心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意义:1.诊断贫血指标,2.与HCY代谢有关;
B12;B12(VB12);
临床意义:1.诊断贫血指标,2.与同型半胱胺酸代谢有关;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感染,甲亢、结核、风湿和恶性肿瘤等。降低:肝豆状核变性、肾病综合症,低旦白血症;;
&&&&临床意义:增高:锌中毒,甲亢。降低:酒精性肝损坏、肺癌、心梗、营养不良、贫血、肾病综合症、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儿童缺锌可出现食欲不振、发育停滞和性成熟延缓等现象;
临床意义:增高:肾脏疾病,甲减,糖尿病昏迷,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降低:胃肠道吸收不良,长期用利尿剂及慢性肾炎,多尿期,甲亢,长期用皮质激素;
2、血液免疫检验项目&
阳性标本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等;&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达90%以上;&
抗ENA抗体:
1、&抗史密斯抗体(SM):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标记性抗体,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高,阳性率达95%,
2、抗核糖核蛋白(RNP):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特征,发生率为95-100%,抗体的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抗RNP抗体也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但几乎总是与抗SM抗体同时出现,
3、抗干燥综合症抗原A抗体(SSA):抗SSA抗体与几种自身免疫病相关.通常见于干燥综合症,阳性率为50-65%,也可出现在其它结缔组织病中,
4、抗干燥综合症抗原B抗体(SSB):抗SSB抗体对于干燥综合征有较高特异性,阳性率为30-5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20-30%阳性,
5&、抗Jo-1抗体:&抗Jo-1为多发性肌炎及皮民炎的标记抗体,
6、抗硬皮病70抗体(SCL-70):&&抗SCL-70为系统性硬化症标记抗体,
7&、抗核糖体(ENA);&&抗核糖体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标记抗体,阳性率为25-70%.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此抗体阴性;
抗心磷脂抗体(ACL);
常用于脑梗塞,肺栓塞,血管阻塞性失明病人的诊断&(标本采集:红盖管/血5ml、&空腹、1周)&;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
活动性的经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人GBM100%阳性,广义的肺肾综合征或急进型肾小球肾炎,该抗体的阳性率约为15-20%;&
免疫球蛋白减少常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癌,肝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此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也表现为异常;&
抗心肌抗体:
常见于风湿热病人,心肌手术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时也可出现阳性结果.抗平滑肌抗体:常见于急、慢性肝炎病人及晚期肿瘤肝细胞受损病人,阳性率可50-60%。抗胃壁细胞抗体:常见于恶性贫血,慢性贫血,单纯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另外甲亢病人阳性率为10-30%。抗线粒体抗体: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阳性率高达90%以上),肝硬化阳性率为30%左右;&
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肝炎.老年人也可有轻度增高;&
常见于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急性肾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增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疾病,菌血症,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急性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IgA;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时此项指标增高;其降低见于自身免疫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
在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感染性疾病时增高;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
在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时增高;&
在妊娠后期,急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口服避孕药,急性炎症时增高;在恶性肿瘤,肝硬化,急慢性肝炎,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时降低;&
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时补体C3增高;在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时则会降低;&
在风湿热急性期,以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塞,肝癌,关节炎时,补体CA增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IgA肾病,胰腺癌晚期等疾病时,补体C4降低;&
在皮肌炎,心肌梗塞,伤寒,多发性骨髓瘤时此项指标增高;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病,亚急性心内膜炎时降低;&
其在尿中增高常见于肾小球功能障碍,糖尿病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等.但B2M产生过多,常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常用于筛选肿瘤的试验。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可引起此指标明显升高;肝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也可引起增高;肺癌时胸水中的CEA往往高于血清,硬化性胆管炎时亦可见CEA增高。吸烟者中的CEA略高于健康人;&
原发性肝癌有80%病人血清中AFP升高,其它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等也可升高,妊娠妇女12-14周血中AFP开始升高,异常妊娠会引起血中和羊水中AFP升高;&
60-97%卵巢癌病人升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也可升高,胰腺癌病人中偶有升高.在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时可见血中CA125增高,胆囊炎病人血中也可增高;&
80-90%胰腺癌病人血中明显增高.肝癌,胆管癌,食道癌中可见增高,且与预后有关,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纤维化胆管炎时可出现短暂的升高;&
乳腺癌常有升高,但早期阳性率较低。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可达60%-80%。此指标可作为乳腺癌复发监测指标。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也可检出,但阳性率都不高;&
常见于检测胃、肠道及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检出阳性率分别为:卵巢癌67%、结肠癌47%、直肠癌42%、胃癌45%、乳腺癌41%;&
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指标。50-70%的肺癌患者血清中有增加的趋势;&
增高:常见于白血病,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大肠癌等;输血后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炎,心梗,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降低:是检测缺铁更敏感和早期的指标;&
;β-HCG;
&在血尿中平行检查可诊断早孕,增高还可用于宫外孕早期,黄体囊肿,附件炎包块的鉴别诊断.滋养叶细胞疾病时,血中极度增高;&
增高常见于神经母细胞瘤,阳性率约为96-100%,当血清NSE>100μg/L时,预后凶险;另外小细胞支气管肺癌明显升高.此外,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转移性精原细胞癌,黑色素瘤,胰内分泌瘤等也可见增高;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PSA轻度升高,晚期明显升高,术后急剧下降.前列腺炎等可有轻度升高;&
前列腺肿瘤.在前列腺癌的早期PSA轻度升高,晚期明显升高,术后急剧下降.前列腺炎等可有轻度升高;标本采集:红盖管/抽血5ml/抽血后2小时内送检;&
诊断甲状腺功能最重要指标,是诊断原发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最敏感指标之一。甲亢时&T3\T4水平增高,同时TSH水平下降。垂体促甲状腺素瘤患者的T3\T4和TSH均升高;&
甲亢患者T3升高早于T4,可作为甲亢早期或甲亢复发的前兆指标,&是T3型甲亢特异诊断指标。&钾减患者T3下降不如T4敏感;&
是甲状腺功能的基本筛选试验,是判断钾低的最好单项检查指标。钾低患者T4降低。T3型甲亢患者T4值可正常;&
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灵敏指标。早期或Graves病的复发先兆,FT3升高早于FT4;&
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诊断优于FT3, T3型甲亢时T3、T4升高,而T4和FT4正常,故FT4为诊断此型甲亢的必不可少的指标;&
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非TPH依赖性高钙血症;&
是甲状腺疾病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常见于Hsshimotos病、Graves病、自发性粘液性水肿、产后甲状腺炎等;&
可见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摘除后临床观察、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情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缓解的判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
G桥本甲状腺炎、甲亢患者血清中均有高效价甲状腺球蛋白自身抗体,尤以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检出率为高,可达90%-95%;&
近期甲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或自然感染后产生免疫力;&
;:乙肝病毒感染,并且有病毒复制;&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有病毒复制;&
;乙肝病毒感染;&
;丁肝病毒感染;&
;近期戊肝病毒感染;&
;支原体肺炎;&
;结核菌感染;&
;丙肝病毒感染;&
;梅毒螺旋体感染;&
;HIV病毒感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全【化验单】归纳,包含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每个人都用得上!!
最全【化验单】归纳,包含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每个人都用得上!!
1。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 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为340-360g/L 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 ,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2.尿常规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 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 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 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 正常阴性尿胆元(UBG) 定性:弱阳性 定量1-4mg/24h胆红质(BIL) 正常阴性尿潜血(ERY) 正常阴性 比重(SG) 正常1.018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 酸碱度(PH)            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        21.3-27.3mmol/L 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        3.5-5.5mmol/L 氯离子(Cl-)         96-106mmol/L 临床意义:电解质紊乱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情况。血PH(代表酸碱度)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增高,是碱中毒的标志。碱中毒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积导致PaCO2(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和PaO2(氧分压)下降。   胃液中含有丰富的K+(钾)、Cl-(氯)离子,频繁的呕吐造成K+和CL-的大量丢失,从而使血清K+、Cl-降低。碱中毒是代谢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致。同时伴有血清K+和CL-降低,故可诊断为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立即行补液治疗,补充丢失的K+和CL-,并纠正碱中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变化,造成严重后果
4.肝功能项目 单位 正常参考值 谷丙转氨酶(ALT) IU/L (1~38) 谷草转氨酶(AST) IU/L (8~40) 碱性磷酸酶(ALP) IU/L (100~275) r-转肽酶(GGT) IU/L (9~40) 总胆红素(TBIL) umol/L (4~20) 直接胆红素(DBIL) umol/L (0~7)临床意义: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r-转肽酶)、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 阴性表面抗体(抗-HBs) 阴性或阳性e抗原(HBeAg) 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 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二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二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及(抗-HBe)。查到HbsAg、HbeAg及抗-HBc即“大三阳”,而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即“小三阳”。 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另外,一种较少见的暴发性肝炎发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很强烈,此时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表面抗体,但这种免疫亢进可能损伤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发生大块肝叶坏死导致肝衰竭。对HBsAg携带者升学、就业、结婚等有什么限制? 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HBsAg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HBsAg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而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大三阳”的转归 当“大三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出现清除病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转氨酶升高,有时还会有胆红素的升高(即黄疸)。但这种清除常常是不彻底的,对于非复制状态的病毒常常不能杀死而呈潜伏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又重新开始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并导致新一轮的免疫攻击。如此反复清除、破坏,再清除、再破坏的过程,就是慢性肝炎发展的过程。随着血液中病毒的清除,血清中抗-HBe出现,HBeAg消失,也就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能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感染变异病毒者除外)来说象征着体内病毒复制的下降,病毒数量的减少,有时血液中甚至检测不到病毒。 虽然“大三阳”或“小三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但病毒减少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会减少,免疫反应和肝损伤也会减轻,因此我们在治疗中总希望能将“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使病毒的复制下降到最低水平,这样对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大三阳”是否病情很重? 乙肝三系阳性与肝损害是两回事。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不等于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简单地判断可以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更准确的判断应该做肝穿刺。 “小三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之间的关系 “小三阳”者中,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HBsAg和HBeAg能否转阴?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阴转可能性很大;但慢性肝炎和携带者的HBSAg转阴是很少了,年转阴率仅为1-2%。现有的药物也没有能使它消失的。至于HBeAg,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会阴转,并产生抗一HBe。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法昔洛韦等都有可有使e抗原转阴。HBeAg转为抗-HBe是潜伏感染的证据,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乙型肝炎只有当出现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时,才可被认为病毒基本消灭或完全消灭。 HBsAg和HBV妇女生育时有何危险? 危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最大的危险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但对于HB砒携带者和慢性HBV携带者传染给新生儿的机会不一样。有文献报道, HBs地及HB毗双阳性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HBV的可能性为70%~叨叽,而HBs纯单阳性的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的可能性只有30%。凡围产期感染者6%-95%将发展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幼儿期感染的则有30呢将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成人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比例仅占5%~10%。这充分说明,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最危险的。 2.如果患者真正是一个慢性HBsAg或HBV携带者,也就是说,她不是隐匿进展的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则妊娠经过会和健康妇女无大区别,如果是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其妊娠后有可能发生肝功能的损害, AL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在生育时发生危险,例如发生产后大出血等。 3.对于胎儿来说,在妊娠早期,有可能发生流产;在妊娠晚期,有可能发生胎死宫内、早产等;在生产时可能生胎儿宫内息等。以上的一些“情况也是病理上能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真正的携带者发生的机率很小。 表抗阳性者如何正确对待生育? 因为HBV可能通过父-婴、母-婴途径传播,为了优生优育,应慎重对待生育问题。   夫妻如有一方为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时,传染性较强,精液或乳头、阴道的分泌物可能具有传染性,故此时不宜怀孕,应积极进行治疗,等待HBeAg或HBV-DNA阴转后,再考虑怀孕。如对方存在有抗-HBs,说明有免疫力,此时可以考虑生育。但怀孕期间应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且婴儿出生后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及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这样可阻断母-婴传播。如果对方抗-HBs为阴性,则说明易感染乙肝病毒,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足够的抗-HBs时再考虑生育问题。
6. 血脂检查正常参考值 甘油三脂(TG) 0.4-1.86mmol/L 总胆固醇(TC) 3.89-6.4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 0-4.1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C) 1.04-1.74mmol/L如果血清总胆汁固醇达到或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达到或超过1.70 mmol/L,则可以分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均异常升高则称“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低于0.91 mmol/L(35mg/dl)也属血脂代谢紊乱,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多数在5.0-6.5 mmol/L,血清总胆固醇在4.5 mmol/L以下者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研究显示,高甘油三脂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甘油三脂水平,但大部分血清甘油三脂升高是代谢综合症所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众多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能降低40%的近期心脏病危险。
7.糖尿病检查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可以列为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由于糖尿病还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这种并发症死亡率相对高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对糖尿病的检测是重要环节,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的检测主要通过对血中葡萄糖及尿糖含量的测定。1.尿糖:(1)尿糖定性试验: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轻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饭前可呈阴性,饭后尿糖常阳性,故可查饭后2小时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均可阴性。(2)尿糖定量测定:24小时尿糖定量测定可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2.血糖:如空腹血糖浓度屡次达到或超过126mg/dl(7.0 mmol/l),提示糖尿病。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有糖尿病可疑,而空腹及饭后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能作出肯定诊断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清晨空腹抽血,然后口服100克(近年国外多采用75克)葡萄糖,服后分别测定1/2、1、2、3小时的血糖浓度,以及空腹血糖浓度。空腹血糖≥125mg/dl,1/2小时≥200mg/dl,1小时≥190mg/dl,2小时≥150mg/dl,3小时≥125mg/dl,列为异常;凡空腹、1/2或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四次中有3次超过此标准,则为糖尿,若二次达到或超标为糖耐量正常。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正常人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血红蛋白总量的4-6%,在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含量较正常高2-4倍;当糖尿病控制后2个月可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应近2-3个月内血糖总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诊断 凡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或酮症,一日中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经重复一次检查无误即可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为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6.9mmol/L(125mg/d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为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为正常;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11.0mmol/L为糖耐量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    A.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    B.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 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在生后的最初4-5天,大多数新生儿都有一个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高峰时期,从出生时脐血胆红素26μmol/L (1.5mg/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 (6-12mg/dl)。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成人胆红素&34μmol/L(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 (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 (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 (10-12 mg/dl)水平。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 (12-15mg/dl)水平。虽然这仅仅是最粗略的评估,用于每天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常常能够及时发现和认识进展中的高胆红素血症。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并给与干预和追踪。在生后第一天观察到异常的黄疸,需要及时评估和追踪。在生后第3-4天或在出院时,表现轻微的黄疸,其程度为胆红素平均水平的足月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可以不干预。但有必要教给家长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   除了需要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外, 临床上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做出全面的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回顾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合的病史和实验室依据,抗体的滴度和Coomb试验的结果以及新生儿的家族史、兄弟姐妹或亲属在儿童时期的黄疸病史。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1. Rh血型不合的溶血   Rh同族免疫性溶血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之一,也是足月儿核黄疸的常见病因。北美妇女中16%是Rh阴性,大多数D抗原阴性。在我国Rh溶血相对少见。在分娩第一个Rh阳性的新生儿因胎盘出血,母亲曾有Rh阳性胎儿流产时,Rh阴性母亲接受了小量的Rh阳性胎儿细胞的输血。当这些Rh阳性细胞进入Rh阴性的母亲循环后,母亲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Rh阳性红细胞抗原产生抗体。后者暴露于Rh阳性胎儿细胞,在以后的任何一次Rh阳性胎儿的妊娠中,或在同一次妊娠有胎儿细胞经过胎盘时,都增加了母亲抗其胎儿抗体IgG的滴度,母亲抗Rh阳性的IgG抗体再经过胎盘到胎儿,破坏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由于母亲抗体增加,胎儿红细胞一旦成为抗原被循环中的抗体识别就在血管内外被破坏和溶解。第二次妊娠胎儿会进一步溶血和产生宫内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病例,宫内贫血严重以至于造成高心输出量的心衰,全身水肿,水肿的胎儿可以从超声观察到。   可以用测量Rh的抗体滴度来监测Rh阴性母亲的妊娠经过,超声监测可探及肝脾肿大和周围水肿,并可用经腹壁羊水穿刺检测胆红素在羊水中的存在。羊水中胆红素的增加,特别是结合超声证实肝脾肿大或水肿,提示预后危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输注红细胞,如果胎儿接近足月应尽快结束妊娠。   2.ABO血型不合的溶血   ABO溶血病比Rh溶血病更为常见,但经过良好。几乎所有的病例,母亲血型是O型,新生儿的血型是A型或B型。母亲抗A或抗B的IgG,在孕晚期或分娩时被动地输送到婴儿。随着脾脏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识别和排斥,胎儿早期快速的溶血。因为胎儿每百个红细胞仅有近A或B抗原附着点(相比成人)。抗体对胎儿细胞不易粘附,且不被完全破坏。抗原抗体在胎儿细胞上的附着点数量较少,可使直接Coomb试验弱阳性或甚至阴性。虽然有25%的孕妇有潜在的ABO血型不合,只有少数(10-15%)新生儿有Coomb试验阳性。在尚无阳性抗体结果时,不能证实新生儿溶血的诊断。因为不是所有的ABO血型不合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确定诊断必须有直接或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结果。   总之,所有母亲在产前和住院分娩前应做ABO血型和Rh血型的检查,如果母亲Rh性阴性,还应测定Rh抗体的滴度,以决定产时的经过及产时、产后的紧急处理。假如母亲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阴性,新生儿应该检查ABO血型和Rh血型;血型不合者,应进行抗体的筛查,除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Coombs)外,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试验阳性表明新生儿体内已有存在抗体,并不一定致敏,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而抗体释放试验证实新生儿红细胞已经致敏,诊断成立。   怀疑高胆红素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除了血清胆红素测定外,还应检查血色素、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对于高度怀疑Rh溶血的病例,生后立即做脐血标本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和胆红素的测定。对可疑ABO溶血的病例,不一定要做脐血的检查,因为ABO溶血很少引起出生时明显的黄疸和贫血。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   临床上可以用首次出现黄疸的日龄和随后血清胆红素增加的速度,推测可能的临床经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及以后胆红素是否消退延迟。例如,对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上升的最大速度为85μmol/L.d (5mg/dl.d),或3.24μmol/L.h (0.2mg/dl.h)。生后第一天肉眼可见的黄疸或生后的48小时内胆红素水平≥171μmol/L (10mg/dl),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潜在着某些病理的因素。评估胆红素的增长速度,可以估计在下一个12-24小时胆红素可能的水平。大多数病例,如果新生儿在第一个24小时内观察黄疸明显,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103μmol/L(6mg/dl),且胆红素的增长速度超过3.24μmol/L.h (0.2mg/dl.h),应每8小时重复测定,直到胆红素水平稳定或达到干预标准给予治疗。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能肯定为生理性黄疸,临床上可根据最初胆红素水平及增长情况,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并对潜在病因进行分析诊断。   呼气末一氧化碳(end-tidal CO corrected for ambient CO ETCOc)是监测内源性CO产生的很好的指标。从衰老的红细胞和血红素蛋白产生的血红素,经血红素氧化酶将血红素转化成胆绿素的过程中释放CO,每代谢一个克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就会产生等克分子数的CO。在临床上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监测内源性CO的生成可以更直观的预测血清胆红素的生成。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梗阻性肝脏疾病在新生儿期也可以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需要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于17.1-26μmol/L(1.0-1.5mg/dl),尤其是在生后的几天或几周里,直接胆红素持续增加,应该怀疑并需要鉴别诊断。原则上讲,所有新生儿胆红素测定应该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快速微量血只能测定总胆红素,适用于追踪,若有条件也应测定直接胆红素。
9、粪便的检查10、性传播疾病检查11、生殖系统相关激素12、白带检查13、甲状腺功能检查
14、宫颈检查[项目名称]阴道一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通过采取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获得脱落细胞后进行涂片染色,再通过人工观察或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来检查阴道或宫颈的细胞形态,其目的在于发现和诊断子宫颈癌、子宫颈内膜癌极其癌的前期变化,发现和诊断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发现和诊断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微生物感染,测定卵巢功能。 [英文缩写]C片、V片、CCI、TCT [参考值]正常范围,无异常发现 [临床意义]1。发现和确诊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微生物感染,根据诊断对症治疗。2.可发现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根据细胞形态发生轻度异常变化,建议定期复查。发现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或非典型腺性上皮细胞,其来源和性质无法确定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4.发现细胞形态出现中度到重度形态异常,建议做阴道镜检查。5.发现原位癌或癌。6.测定卵巢功能水平,用数字表示各层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多少。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和年龄的不同、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临床医师判断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要求]做此项检查应该避开月经周期。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闭抗体化验单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