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好,如果负重垂直站立都可以站了,给可以中风偏瘫弃拐丸呢

针刀医学概述-朱汉章教授记念网
针刀医学概述
香山科学会议第272次会议――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
专题报告:
针刀医学概述&
[作者简介:朱汉章,针刀医学创始人,生前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针刀医学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长]
…………………………………………………………………………………………………………………………
一、针刀医学简史
针刀疗法最早出现于1976年,1978年这一全新的疗法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了重点科研课题,1980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南京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等几家大医院对小针刀疗法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证检验,1984年通过了专家鉴定,从而标志着“针刀疗法”的正式诞生,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开始向全国推广,2003年“针刀疗法”经国家鉴定为“针刀医学”,从此“针刀医学”诞生。
二、针刀医学定义
针刀: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称为针刀。针刀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其形状与针灸针类似而略粗,直径1mm,前端针尖部位为一与针体垂直的刀刃,宽0.8mm,扁葫芦型的针柄与前端的刀刃在同一平面内。因此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起到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因为针刀能像针灸针一样刺入人体,所以在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
针刀疗法:在精细解剖、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等知识的指导下,应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随着针刀疗法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和诊疗体系,在某些专家的建议下,从1993开始将其称为针刀医学。其定义为: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形成的医学新学科。
三、针刀医学理论方面的新认识
(一)针刀医学对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
闭合性手术是近代医学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但是由于都没能建立起一套闭合性手术的理论而未能实现,在开放性手术的理论指导下是不能进行闭合性手术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成功。针刀医学从八个方面建立了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闭合性手术进入了可以操作的阶段,这是针刀治疗技术在近30年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原因。
开放性手术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的,而闭合性手术是在盲视下进行的,因此闭合性手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来说,难度要大得多,所以,精细解剖知识成为进行闭合性手术的前提。闭合性手术对解剖知识的要求比开放性手术更高。可包括四个方面:①精细解剖定位:即对机体的局部精细结构的掌握,以保证在盲视状态下,精确地对准病变组织施术,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②立体解剖定位:即对机体的立体结构层次的掌握,以确保在闭合性手术当中,针刀沿一条安全的手术入路从体外进入体内。③动态解剖定位:即对非标准体位下的解剖结构掌握,以确保患者因肢体畸形或处于强迫体位等非标准体位下的正确定位。④体表定位:描述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点或线有关的表面解剖位置。只有清楚了解体内结构在体表的投影位置才能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和健康组织。以上四点在以往的解剖学著作当中都曾涉及,但并不系统。针刀医学在长期临床中在这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根据闭合性手术的要求,结合针刀器械的特点,提出了独特的操作规程,包括①闭合性手术进针刀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此四步规程能够有效地保证精确定位,避免误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②闭合性手术入路:有十一种不同的闭合性手术入路,主要包括一般手术入路、骨性标志手术入路、手法推开手术入路、闭合性截骨手术入路、按组织层次手术入路等。针对不同疾病和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保证临床操作既安全又有效。③闭合性手术方法:共有23种不同方法,基本方法是切开、剥离、松解、铲削等。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改变,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使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由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造成比较大的损伤,而引起诸多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前人也在不断探索闭合性手术的方法,如内窥镜外科学,注射外科学等,但这些都无法代替外科学,因为过去没建立起闭合性手术必需的解剖学体系、闭合性手术的操作技术和闭合性手术的器械,因此闭合性手术一直是人类的理想而不能成为现实。直至针刀医学出现才真正实现了人类闭合性手术的理想,创立了一整套包括从基础解剖学知识到具体操作原则和方法的闭合性手术理论体系,发明了闭合性手术器械。使闭合性手术达到了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可操作水平。把开放性手术转变为闭合性手术除了理论上的创新以外,必然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闭合性手术器械,为此,研制了14种类型33种型号的针刀,以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
(二)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
过去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仍然是久治不愈的一大类疾病,试图找出这类疾病的根本病因,一直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追求目标。针刀医学系统地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范围,通过对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和病理变化过程的研究,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种基本的病理因素,即粘连、挛缩、疤痕和堵塞。针对临床上广泛存在而又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针刀医学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有了新认识:
第一,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以往国内外医学理论把软组织限定在运动系统,而针刀医学则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其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有相同规律,这是对软组织损伤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变了过去对内脏组织器官的慢性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这类顽固的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第二,明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内涵:软组织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在治疗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外延: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一种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疑难杂症。
第三、提出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认为软组织损伤的形式包括暴力性损伤、积累性损伤、情绪性损伤、疲劳性损伤、侵害性损伤、自重性损伤、手术性损伤、病损性损伤、环境性损伤、功能性损伤十大类。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认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视野,提高了对许多慢性病本质的认识。
第四、首次提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损伤→(生物物理学)→变化(骨折移位、骨错缝、筋出槽)→力学状态改变→软组织器官受到破坏→引起挤压、牵拉、松弛→致使大量细胞破裂坏死、组织渗出→成为体内异物→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产生生物化学变化(缓激肽类、5-羟色胺类等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人体通过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产生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被破坏的机体组织要修复、被扰乱的生理功能要恢复)→由于病区有关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警觉状态而制动→结果产生瘢痕、粘连、挛缩、堵塞→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第五、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能够自由的活动叫做动态平衡,反之叫做动态平衡失调。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因素有四类,即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
第六、我们的内脏受到各种形式的损伤之后,在人体自我复修过程中,最后的结果同样是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形成了新的病理因素,同样导致内脏实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和流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因此,内脏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和运动系统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本质是一样的。
通过对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试验研究、针刀医学在疼痛科的研究和应用、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兔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证实上述新认识是成立的。
在此认识的指导下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把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针刀医学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
骨质增生疾患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以往普遍认为它的病因是退行性变。人的衰老是可以推迟但不可以逆转的,就是说骨质增生这一类疾病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治疗的。这一病因学理论曾经使临床医生对治疗骨质增生疾病彻底丧失信心,也曾使医学研究人员一度认为研究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工作。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刀医学认为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内力学状态的异常变化――人体内力平衡失调。其基本内容是:①力学因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力学因素失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②人体对体内外力学状态的变化的适应和调节。③人体对软组织力学状态异常变化所做出的对抗性调节的结果――骨质增生。④这种适应性改变的三个阶段是硬化、钙化和骨化。
通过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机理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上述的新认识是成立的。具体的研究报告有:持续压应力诱导体外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细胞学的水平探讨针刀医学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新认识是否正确);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这一认识摆脱了传统认识的束缚,阐明了骨质增生不是人体退行性变所致,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临床验证,确认力学因素失常是导致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也是针刀医学治疗骨质增生的重要依据。
(四)针刀医学对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
脊柱区带是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1.5cm,在胸、腰、骶部旁开3cm,这样的一个区域,我们称之为脊柱区带。
脊柱区带内的软组织极容易劳损,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的理论可知,在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形成新的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在适当的深度和部位即有可能卡压、牵拉区带内的神经末梢,造成这些神经末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通过和内脏植物神经相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实质就是植物神经电流量的变化,另外如果这四大病理因素发生在某一脏器的电生理线路上,使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量发生变化,那将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
脊柱骨性组织因某种原因引起它的位置发生移动(用针刀医学影像学的方法读片),因为植物神经节大多位于脊柱的前面及其两侧,如果椎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必然牵拉或挤压有关的植物神经节,同样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有关脏器的疾病。
四、针刀医学组成部分
(一)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
针刀医学从新的角度对人体生命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诠释。它不仅是对以前病理生理学的补充,而且在很多方面有本质性的突破。
(1)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新认识:人体是有生命的活体,受到损伤之后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一方面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另一方面在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致病因素。
(2)提出人体存在一个新的生理系统的假说: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来解释经络现象和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
(3)重视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突破前人对病因学认识的局限性,充分认识到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疑难杂症的真正病因是力学因素的失常。
(4)提出生命的本质是平衡:治疗一切疾病的目标就是恢复各种不同性质的平衡,针刀医学的各种治疗手段的目的在于恢复人体的各种平衡。
(二)针刀医学影像学
针刀医学影像学不同于以往的医学影像学,完全因为针刀闭合性手术的需要而产生。以精细解剖学为基础,针刀医学影像学十分重视人体组织器官的微小改变,因为针刀医学发现这些微小的改变足以造成多种严重疾病。以前我们不重视骨关节的微小移位,更没有意识到它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针刀医学对解剖学微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骨关节周围的重要组织较多,如动脉、静脉、神经、脊髓、交感神经节、交通支等。骨关节的任何微小的位置变化都可能刺激或压迫这些重要组织,产生严重的疾病。
针刀医学影像学重新认识X线图像,提出以往医学影像学所不重视的一些观察指标的改变是许多疾病的根源。针刀医学根据影像学的物理学特性,应用尸体和人体骨架造成骨关节的微小变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把被我们过去忽略的一些微小影像学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形成了诊断某些严重慢性病的新指标。针刀医学按矢状轴、水平轴和冠状轴将骨关节微小移位划分成10多种类型。分别为:左右旋转移位、左右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绕矢状轴的移位和上述几种移位的混合。
这正是它与以往医学影像学的不同之处。精细化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刀医学影像学必将对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针刀医学诊断学
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是在继承中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吸收了中医行之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宏观诊断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医学精细入微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医学独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学方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诊断:详细论述了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四大病理因素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首先区别骨质增生与骨质增生症,不对生命活动构成威胁的骨质增生可不予治疗,其次判断骨质增生症是由哪部分组织力平衡失调引起,为针刀治疗提供依据。
脊柱区带病因的诊断:首先应用针刀医学影像学检查锥体位置有无异常,再判断脊柱区带范围内软组织有无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异常。
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详细论述了电生理线路短路、断路、电流量增强、电流量减弱和异常放电等情况的诊断。
独创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功能上和总体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误诊误治的机会,提高了诊断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四)针刀医学手法
中医传统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机理多用镇痉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来解释。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手法学的精华,运用手法技巧,每个手法的作用原理都是根据生理学的要求、病理学的特点、生物力学的原理来设计的,每一个手法技巧,都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说清楚。针刀医学手法学与传统中医手法学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刀医学手法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为基础,而传统中医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第二,因为针刀医学手法学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为基础,所以其精确性远高于传统手法学,能够准确的作用于病变组织。第三,因为针刀医学手法学具有很高的精确性,所以可以避免对健康组织的附带性损伤。第四,因为针刀医学手法作用的目标非常明确,所以操作极为简单、安全,最多仅需1-2分钟。第五,实现了手法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把手法医学推上了科学的殿堂。针刀医学手法学来源于传统手法学,吸收了传统手法学的精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传统手法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手法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简化了操作过程,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节省了医生的体力和时间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针刀医学手法学主要用于针刀闭合性手术后,彻底松解粘连和挛缩,或者纠正移位的骨关节。是常用的针刀治疗辅助方法。
(五)针刀医学治疗学
针刀治疗有四大理论依据,分别为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内脏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理论、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在独特的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刀闭合性手术来治疗疾病。
针刀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因此在治疗中既能发挥针刺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的作用。因为针刀的针身直径有1mm,所以针刺的刺激非常强、效果良好,通过针体对穴位的提插来调阴阳、通经络、活气血,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来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针刀治疗疾病是通过调节力平衡、调节动态平衡、促进补充和释放能量、促进体液循环和微循环的来发挥作用的。
针刀闭合性手术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疏通堵塞、刮除瘢痕等方法祛除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病理因素,从而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因此凡是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关的疾病都可得到治疗。
多数骨质增生是由于软组织变性引起,软组织变性以后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由于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的存在,这种变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通过针刀治疗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异常的力学状态得到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重新建立,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也就不存在了。
针刀医学认为,有些疾病的真正病因就是局部病灶的能量蓄积或能量缺乏所致。比如,有一些组织受到损伤后,引起循环通道的阻塞和代谢物质的积聚,从而造成局部内压很高,因此而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这时用针刀刺入病灶轻轻一剥,患者就会感到局部出现严重的酸胀,这是能量推动代谢物质向周围辐射所产生的感觉,病人立刻感到症状消失,这就是能量释放的原理。另一方面,有些损伤性疾病在修复过程中,局部软组织变性,这可以由于局部的微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此时用针刀治疗,即可使病变部位迅速得到血流的供应,得到了能量和营养的补充,功能也就得到恢复。
有些疾病的症状是因为体液循环不通畅引起,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内的渗出液就会迅速地流出排到关节囊外,症状就会立即缓解,有许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情况也是如此。
有些疾病是由于局部的微循环障碍所引起,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使得该部位的营养和能量得不到供应,用药物来促进微循环恢复一般都比较困难(比如组织结构内部有广泛的粘连、瘢痕、结节、堵塞等因素),而用针刀在局部进行纵向疏通剥离或通透剥离,可以使血流立即得到恢复,使病变组织得到营养和能量,此种疾病也就会治愈。
在进行针刀治疗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解剖结构掌握清楚,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出现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精细解剖学、动态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是针刀治疗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进针刀四步规程和11种闭合性手术入路的建立可以使针刀到达病灶的过程中刀刃有效地避开神经和血管,另外Ⅱ型针刀直径仅有1mm,因此治疗时带来的创伤很小。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为6人次,事故率为0.16‰。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3例是治疗手法不当造成类风湿关节炎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1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
针刀医学的适应症有: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直线疤痕挛缩。
针刀医学的禁忌症有:
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全身或局部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
(六)针刀医学护理学
针刀医学护理学是在现代中西医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针刀闭合性手术后的特点,制定的护理方法。针刀闭合性手术以后,对病人的体位、活动姿势、活动范围和功能锻炼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针刀治疗脊椎病以后,为了防止脊柱不稳的发生,通常患者要绝对卧床3周,3周后上下床也有一套固定的方法。(现已研制出脊柱稳定支架,患者可不卧床)再如针刀治疗关节内骨折,规定每天要被动活动关节一次,过去护理这类疾病是绝对禁止活动罹患关节的,如此等等。由于针刀治疗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特有的护理学的产生。
这些护理方法一方面保证针刀手术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保证针刀手术的安全,使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得更好,从而使针刀医学从理论到临床更臻于完善。
五、针刀治疗技术
(一)针刀松解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四大病理因素是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各种剥离法、切开法和瘢痕刮除法来剥离粘连、松解挛缩、刮除瘢痕、疏通堵塞。针刀松解法主要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
(二)体表疤痕清除法
体表条索状瘢痕挛缩的本质是瘢痕内真皮组织的纵向内应力过度增高造成的,其载体是瘢痕内的真皮组织纤维。用针刀在挛缩的瘢痕条索侧方2cm处进针刀,在瘢痕内刀刃垂直于瘢痕挛缩的纵轴做全层直线切开松解,每针相距1mm进行松解,不可刺开表皮。
治疗作用为:使瘢痕疙瘩的硬度降低;破坏瘢痕疙瘩内的血液循环,减缓其生长速度;形成瘢痕疙瘩内的裂隙,便于人体内异物的代谢。
(三)体内管腔增生堵塞清除法
应用Ⅻ型旋转刃针刀或导管式针刀,将其刺入堵塞的管腔内,通过刀头的旋转刃或螺旋刃来疏通堵塞。主要应用于体内血管或其他管道的堵塞。
(四)体表肿瘤、赘疣摘除法
用针刀在赘生物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进行切割和铲剥,直至赘生物脱落或松动。主要用于体表赘生物的治疗。
(五)肢体畸形矫正法
对于软组织粘连、挛缩引起的畸形如小儿肌性斜颈、关节强直等,可用针刀将粘连剥离、将挛缩松解,最后借助辅助器械矫正畸形。对于骨骼畸形如骨折畸形愈合,可用针刀闭合性截骨术造成骨折,再利用辅助器械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形态。
(六)关节骨折复位固定法
在X线透视下,用针刀撬拨或推顶骨片使骨折块复位。复位以后在骨折片上选择3点,用3把针刀将骨折片牢牢钉住,再用纱布将针刀固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选3点固定。不开刀治疗关节内骨折,可避免愈合后关节强直。
(七)颈腰椎椎管狭窄恢复法
本法主要用于颈腰椎椎骨移位造成的椎管相对狭窄。颈腰椎椎骨移位可造成的椎管相对狭窄,从而压迫脊髓;也可造成椎动脉迂曲,影响大脑供血。行针刀椎周软组织松解术,术后手法将椎骨复位,解除脊髓和椎动脉的压迫。
(八)骨痂和关节骨性融合凿开法
“一点三孔”法进行针刀治疗,即用Ⅱ型针刀从骨折畸形愈合处进针刀,刀锋达骨面时骨折线平行,针体与骨面垂直,对骨痂进行叩击凿至对侧骨皮质,然后退针回原位,改向一侧倾斜30°凿穿第二孔洞至骨皮质,同法凿穿第三孔洞后,进行折骨。由于骨折畸形愈合处已被凿穿3孔,其强度大大降低,很容易将骨折断。
(九)脊柱区带治疗法
对于内外妇儿科杂病,可用此法。椎骨有移位者,用针刀刺入患椎棘突的背面使针刀与棘突背面平行,然后以术者无名指为支点切开病变的棘间韧带,又能保证针刀不刺进椎管内。在患椎两侧使刀刃的人体纵轴平行,使针体和冠状面呈45度角,刺达椎弓背侧当刀锋到达骨面时,将刀锋向外移动0.1-0.3cm并使刀口线和后关节间隙平行,切开关节囊。当椎骨无移位,用触诊方法,寻找脊柱区带内的阳性反应点(压痛、结节、条索等),用针刀进行针对性治疗。既无椎骨移位又无脊柱区带内阳性反应点,进行电生理线路调节法。
(十)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
电生理线路接通法:适用于因电生理线路紊乱或短路引起的各种疾病。用Ⅺ型芒针刀两支从病变的电生理线路的两端经皮刺入,让两支芒针刀的刀刃反复接触(务使两针刀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般选择二至三条这样的直线进行上述操作,操作完毕出针。
减弱电流量法:用于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过强。针刀刺入电生理线路上一点或数点,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垂直,快速地、有力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出针,(此是将电生理线路上部分金属元素链铰断),电生理线路上电流就会减弱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增强电流量法:用于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过小。针刀刺入电生理线路上一点或数点,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平行,轻轻慢慢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出针,(此是将电生理线路上部分离断的金属元素链又重新联接起来),电生理线路上电流量就会增强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十一)类风湿性疾患治疗法
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数点,并用手法过度屈伸这些关节,使关节囊内的渗出液彻底排出,关节内的压力就会迅速减弱,关节疼痛症状随之减轻;将关节周围变性的软组织,按软组织松解法进行松解;调节电生理线路,选择各个与关节相关的位点,用针刀纵向剥离。类风湿关节炎初期的疼痛症状由关节内有炎性渗出又不能及时代谢引起,所以用针刀将关节囊松解,使渗出液排出,降低关节内部的张力,可迅速缓解关节疼痛。同时应用大量维生素C,加强关节内代谢,消除炎性反应。
六、针刀医学治疗原则和方法
针刀医学治疗方法包括四部分: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首先用针刀祛除造成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些疾病要配合针刀医学独特的手法以彻底消除致病因素。适当应用少量药物以达到吸收闭合性手术所引起的组织渗出和防止出血、促进微循环恢复和预防感染等目的,既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又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针刀仅仅是针刀医学的主要器械,另外还有很多必需的辅助器材。这些器材都是按照针刀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研制的,有这些器材的配合就能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利用针刀医学的相关理论对患者进行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根据针刀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利用针刀祛除主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步骤为:
1.常规消毒
2.进针刀四步规程:
定点: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该处的解剖结构后,确定最佳的进针点,在进针点用紫药水做一记号,并常规消毒,覆盖上无菌小洞巾。
定向:使刀口线和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将刀口压在进针点上。然后根据手术入路的要求确定针体和进针平面的角度。
加压分离:在完成第二步后,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但不使刺破皮肤,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刀口线和重要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这样,神经血管就会被分离在刀刃两侧。
刺入:当继续加压,感到一种坚硬感时,说明刀口下皮肤已被推挤到接近骨质表面,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此时进针点处凹陷基本消失,神经血管即膨起在针体两侧,此时可根据需要施行针刀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3.针刀内手法:
用23种针刀闭合性手术方法祛除致病因素,如分解粘连、调节力平衡等。
4.针刀外手法: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针刀医学手法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为基础,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手法。
5.药物配合:
适当应用少量药物以达到吸收闭合性手术所引起的组织渗出和防止出血、促进微循环恢复和预防感染等目的。
6.器械辅助:
配合应用辅助器械以保证针刀治疗达到最高疗效。如颈椎病治疗需用针刀治疗颈椎病牵引器,术后配戴颈托,驼背治疗应用驼背治疗床,小儿“O”型腿治疗,应用小儿“O”型腿治疗固定支架等等。
7.配合针刀医学护理技术:
针刀医学对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体位、活动状态、活动范围、活动姿势等有精确的要求,以保证疗效和安全,如脊柱部位术后需适当卧床等。
经过30年的发展,针刀医学已经初步制定出较完备的临床诊疗规范。
七、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临床研究
1.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探索针刀对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
方法:13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针刀治疗,另一组接受药物治疗,采用VAS量表和康奈尔量表进行疗效评价。
针刀治疗:患者仰卧屈膝,膝下垫枕,依据《小针刀疗法》一书中的常规操作方法施术。应用针刀对膝关节髌骨周围、髌上囊、髌下囊、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髁间嵴和内、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髂胫束等附着点处压痛点及骨质增生处的变性、结疤、粘连及挛缩的软组织进行切开松解等施术的内手法。针刀治疗点的具体选择视膝关节局部病情而定,多者一次选8点(单膝),少者一次3点(单膝),选5-6点居多(单膝),双膝罹患者两膝交替治疗。针刀术后,患者仰卧,应用牵拉晃膝法、牵拉旋膝法、过屈和过伸膝关节和牵引状态下的推弹等手法,将膝内翻或外翻畸形或屈伸功能障碍给予校正,使膝关节内外恢复正常的力学状态(即使膝关节的有关力线恢复正常)。治疗后最初三周内患肢不得负重,需持双拐。以间断性下肢牵引和自我锻练患肢屈伸功能为主。三周后,下肢负重(沙袋1公斤)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功能,每日不少于150次。6周弃拐行走,但6个月内不可长途行走或负重行走。
药物治疗均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布洛芬片、芬必得和非普拉宗片)并辅以弥可保(维生素B12口服剂)进行治疗。3周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二个疗程。个别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外手法治疗和康复疗法同针刀治疗组。
&&&&&& 疗效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针刀治疗组 68例 33例
(48.5%) 25例
(36.8%) 10例
(15%) 0例
(0%) 100%
药物治疗组 68例 0例
(0%) 10例
(15%) 35例
(51%) 23例
(34%) 66%
两组对比,针刀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为48.5%+36.8%=85.3%,而药物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仅为0%+15%=15%,两组比较X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论: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从根本上解除了病因,从而使力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且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2.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37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确诊376例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和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该病过去属一种残废终身的不治之症,所以无法选择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为了精确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针刀的治疗效果,我们设计了几个客观的指标:
枕墙距离:患者足跟靠墙站立,枕骨与墙之间的距离为枕墙距离。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大多数患者驼背,枕墙距离特别大,正常人枕墙距离为零。
身高:由于驼背头顶到地面距离变短,如驼背得到纠正,身高就会增加。
腰椎活动范围:该病大多数腰椎和髋关节骨性融合,腰椎活动范围几乎是零,如活动范围增加,说明功能以得到恢复,强直已得到缓解。
指地距离:患者站立弯腰努力以双手向下触地,指尖距地面的距离为质地距离。
髋关节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已全部或部分骨化,髋关节的活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个指标可以明确髋关节病变部位的恢复情况。
治疗方法包括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腹壁软组织针刀松解术等。
(1)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体位:俯卧位、行脊柱对抗牵引。
进针点:常规从驼峰处开始松解,如驼峰处为T12L1间,则第1次针刀松解T11.12,T12L1,L1.2之棘突间及其两旁2.5-3.0cm处,三平面共9点。第二次松解术,则取T10.11,T9.10,T8-9,三平面之9点。第三次松解术定L2.3,L3.4,L4.5三平面之9点。依次松解完脊柱各节,松解不彻底之节段可以重复松解。
各点松解之组织:用1―4号针刀松解棘突间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组织。用1―3号针刀,从棘间左右两旁之点进针,调整进针方向,分别松解横突间之软组织;上下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以及骶棘肌等。松解后,取出针,针眼贴创可贴。
手法整复:双手重叠放在松解之节段,用弹压的方式,使脊柱前侧之软组织松解,以使驼背得以矫正。
术后处理:
术后脊柱对抗牵引:驼背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持续对抗牵引(30kg)。在床上作挺腹及四肢功能锻炼,不许下床。脊柱僵硬者,除牵引外,允许下床行腰前屈、后仰、侧弯、旋转等功能训练。
按摩:以软化软组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常用分筋、理筋手法为重点。每天一次,30分钟/次,每10次为一疗程。
(2)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体位:仰卧或侧卧。
定进针点:前侧进针,选腹股沟韧带下相当于髋关节投影处;应避开股神经、动脉及静脉。一般前侧选3-4点。侧路进针,取健侧卧位。亦选髋关节投影处以及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其前后方,每次选8-9点。
松解组织:无论是前侧进针或是外侧进针,所松解之组织及欲达之目的是一致的。(a)松解髋关节的关节囊,以达关节腔内减压;(b)松解附丽于大转子上的软组织,以改善髋关节功能;(c)针刀刺入骨皮质,以达骨内减压,同时促进新生血管长入骨组织内,以改善骨血运及代谢。偶尔可刺入髋关节腔内,以减轻关节腔内压力及腔内之粘连,从而改善髋功能。
手法整复:针刀松解后,取出针刀,针眼贴创可贴。以手法协助患者屈髋、伸髋活动,以改髋关节之功能。
术后处理:行患肢牵引,以进一步松解髋周围之软组织。髋关节功能锻炼,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结合进行。
(3)腹壁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体位:仰卧位
定进针点:取剑突、肋弓、耻骨联合、骨盆上缘(耻骨上支及髂嵴)之压痛点以及腹直肌肌腹之压痛点。
松解之组织:主要松解腹壁各肌、筋膜、肌腱在上述部位之附骊点:而且应切断部份肌纤维。注意进针不可太深,免入腹腔,勿伤肝、肠等内脏。
针刀松解以后还要配合少量药物治疗。
结果:全组376例,100%有效。治疗后表现为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驼背明显改善、髋关节、脊柱活动功能增强。枕墙距,平均减少10至12cm;身高平均增高6.13cm;腰椎活动范围平均增加38.75°(前屈及后伸);指地距离平均减少29.81cm;髋关节活动伸屈度平均增加65.04°。
结论: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并能有效改善驼背等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报告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确诊的7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脊柱区带内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疗效,并且2年后进行随访。
针刀治疗:
定点:针刀治疗根据X线片提示的T3位置情况和触诊T3上、下、左、右的情况,其治疗方法略有不同。①T3椎体旋转移位或前后方移位(根据针刀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读片)患者采取俯卧位,在T2-3和T3-4棘突间各定一点和此二点旁开1-1.5cm定四个点(也就是肋横突关节囊的部位),总共6点;②T3的上、下、左、右有压痛或结节、条索处定若干点;③若T3区无位置变化,又无压痛等病理变化,则为单纯的电生理线路障碍,定点为C7和T1棘突间点,T3-4棘突间旁开一寸半两侧各定一点,T4-5棘突间旁开三寸两侧各定一点。方法:在定好的点上用龙胆紫作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医者洗手消毒,戴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在选取的治疗点上,按针刀医学四步进针操作规程来确定刀口线及进针方法,按照胸椎的手术入路方法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压迫针孔片刻止血,用创可贴或无菌敷料封贴进针点。
手法治疗:如属于T3关节位置变化者,针刀术后,即用胸椎关节整复手法进行整复。如属于T3上、下、左、右有压痛、条索者,针刀术后即在局部用指揉法按揉1分钟即可。如属于电生理线路紊乱者,无需手法。
药物治疗:用针刀和手法治疗后,均立即服用活络Ⅰ号冲剂3-5天,以活血通络、促进局部微循环。如有明显炎症反应者(体温在37.5℃以上)可选用适当类型的抗生素,用药三天即可。以上即为一次治疗,如未愈10天后再治一次。
结果:经20-30天治疗后临床治愈505例,显效189例,好转68例,无效21例,临床治愈率为64.9%,有效率为97.3%。两年后随访521例,随访率为66.9%,随访结果,临床治愈427例,显效80例,好转8例,无效6例,临床治愈率为81.9%,有效率为98.8%。远期效果好于近期。
结论:针刀医学通过对脊柱区带病因学的认识,通过对脊柱区带的调节来治疗颈椎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并且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4.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目的:与针刺方法比较,对采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进行临床评价。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RCT)试验方法,将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分别接受针刀和针刺治疗,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多中心临床试验定量合并用Meta分析。
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在罹患椎体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严格按针刀手术操作四步八法进行针刀治疗,并配合针刀医学特用的推弹手法一次,每次不超过两秒钟,目的是将针刀已经松解的罹患椎体的微小错位进一步回归原位。具体操作方法是,以手拇指压住患者的棘突和横突,让患者摇头,当患者摇头达到相应角度时,医者顺势将棘突和横突弹压一下即可。
针刺组:方法步骤按《现代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中关于颈椎病的针刺方法进行。基本取穴:落枕、阿是穴、颈椎夹脊(颈椎两侧去中线0.5寸处)、风府、大椎、天柱、大杼。椎动脉型颈椎病,加风池、风府、百会、合谷。神经根型颈椎病,加肩井、曲池、合谷、内关。肩井、颈椎夹脊不可过深,余皆常规刺法。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10-20分钟。
针刀治疗组的近远期有效率为91.3%、94.7%;针刺对照组分别为59.4%和56.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组治疗颈椎病与针刺组相比,其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表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治愈率(%) 有效率(%)
针刀治疗组 115 73 32 10 63.5 91.3
针刺对照组 106 35 28 43 33.0 59.4
表&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治愈率(%) 有效率(%)
针刀治疗组 115 92 17 6 80.0 94.7
针刺对照组 106 31 29 46 29.2 56.6
表7显示,针刀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针刺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2.950,P<0.01);两组的治愈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57.573,P<0.01)。
5.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与针刺方法比较,对采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进行临床评价。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RCT)试验方法,将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分别接受针刀和针刺治疗,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多中心临床试验定量合并用Meta分析。
针刀治疗组:
体位、定点: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软枕,使腰椎处于直立或前屈位。于L2、L3棘突尖连线中点,作垂直于脊柱的直线,再于后正中线旁开4.5cm作2条平行于脊柱的直线,在此3条线的两交点附近寻找压痛点,即L3横突的体表投影点。如腰痛牵扯到同侧臀腿痛,则可在髂嵴下方或臀中肌体表投影区找到压痛点。如牵扯到大腿内侧痛,则可在股内收肌起点处压痛。用10g/L甲紫做皮肤标志。手术要领:常规消毒。于上述痛点肌注8g/L利多卡因各1-1.5ml行局部浸润麻醉。按针刀四步规程要求,刀口线与脊柱平行,针刀方向斜向脊柱并与皮肤呈70-80度进针,针刀达骨面后,探至横突尖端稍内侧先行纵行切割,再横行铲削一两刀,感觉肌腱筋膜和骨端之间有松动感即出针。用无菌纱布压迫片刻后,再用棉球胶布固定。伴臀腿痛或内收肌疼痛者,在相应痛点行针刀纵行切割手法。疗程:治疗1-3次,1次/周,平均2.68次,3周为限。
阻滞对照组:
体位定点同针刀治疗组。于上述痛点,用10g/L利多卡因10-15ml加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g行局部阻滞治疗,每痛点注射8-10ml疗程:本组经两三次治疗,1次/周,平均2.68次。3周为限。
针刺对照组:
体位取穴:嘱患者俯卧,取肾俞(双)、腰阳关(双)、秩边、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双)。大腿内侧痛者加三阴交。手法:于上述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m隔5m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疗程:本组治疗1次/d,平均13.5次。3周为限。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
结论:与阻滞、针刺治疗组相比,针刀是保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值得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6.针刀配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以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典型病例100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探析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机制。
治疗组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41/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1,p&0.05)。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6/32 25/50 8/16 1/2
对照组 10/20 17/34 14/28 9/18
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松解粘连,缓解软组织痉挛,使血管、神经受压得到解除,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7.针刀与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针刀与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针刀组应用针刀疗法,以颈椎横突部阳性反应点为主要治疗点(侧方入路法),关节突部阳性反应点为辅助治疗点,与针刺、牵引治疗作对照。
针刀治疗:
颈椎横突部阳性反应点作为主要治疗点
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头自然垂于床面,充分暴露术区。定点:在颈椎第4-7横突尖部位(颈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界处向后0.5左右为第4颈椎横突部位,横突间距为1.5-1.8cm选择最明显的压痛点、硬结或肿胀处用龙胆紫作一点状进针标记,术区按西医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医者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操作:选用汉章牌4号针刀,对准横突尖部垂直于皮肤,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探索到达横突尖骨面,贴横突尖前、后缘的骨面铲切3-4下,当术者手下有松动感,患者出现酸胀感(部分可向上肢放散)即可。出针刀后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治疗点,注意按压,防止出血。术毕立即检查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
颈椎关节突部阳性反应点作为辅助治疗点
体位:坐位,头颈前屈45度置于床上。定点:颈部后正中线旁开1.5左右,第3-7棘突水平有明显压痛、硬结或条索处。操作:针刀在定点处垂直刺入,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当针刀深入到有病变组织层次时,行纵行切割、摆动及横行切割、摆动,且边松解边深入,直达关节囊处。针刀组每5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0日。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及分析。
针刺治疗:
选穴:主穴为风池、天柱、大杼、后溪,均取双侧。配穴为阿是穴"并根据临床症状,按经络循行和发病部位,选取肩骨禺、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等。操作:进针处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0.35mm×40mm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行针得气后,留针30m。
颈椎牵引30m,牵引重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平均7.5kg。
针刺、牵引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及分析。
结果:针刀组40例,痊愈18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针刺组40例,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牵引组40例,痊愈5例,显效12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针刀治疗疗效优于针刺、牵引对照组(P&0.01)。
组别 N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针刀组 40 18 15 5 2 95.0
针刺组 40 6 11 12 11 72.5
牵引组 40 5 12 13 9 77.5
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牵引对照组。
(二)基础研究
1.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及低频间歇压应力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IL-6、TNF)的影响,探讨压应力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气相静压力装置对原代软骨细胞施压,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5个月意外流产胎儿软骨(北京医科大学妇儿医院提供),按照关节软骨细胞的常规分离及培养方法,得到原代软骨细胞,将细胞调整至107个/ml、37℃、5%CO2孵箱培养。
软骨细胞加压:将原代培养软骨细胞以105个/ml接种于10ml培养瓶中,用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封口(细菌无法通过,空气可以通过)。将培养瓶置于压力容器内,通入5%CO2进行加压。压力值选择0.8个大气压,加压时间分别为1、2、4h。加压方式选择持续加压、间歇加压(频率为1次/2min)。各组加压结束后将培养瓶中成分离心,取上清液。
酶联免疫检测:将上清液取出后,分别用IL-1、IL-6、TNF-α双抗体ELISA常规检测进行结果分析。
压力装置:主要由定时电源!信号发生器、磁力转换器、箔式应变片、电子万能试验机、X-Y应变仪、电源、力的传动杠杆组成,原理见附图。
IL-1、IL-6、TNF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中均出现了持续压应力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超过间歇压应力组,而间歇压对于软骨细胞产生TNF在实验时间内没有产生影响,这提示持续性压应力能够明显增强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间歇压对细胞因子形成的影响与持续压有别。
压应力施加的时间长短与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关系:在压应力作用的第1个小时细胞因子的增加最为明显,随后细胞因子的含量趋于稳定。另外随着压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3种细胞因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未经压应力作用的软骨细胞4个小时内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无明显差异。
IL-1、IL-6、TNF3种细胞因子在特定压应力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并不相同,尤以IL-6的变化最明显。
压应力作用于软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给骨性关节炎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以有力的佐证。
2.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兔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
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均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两者在创伤介导的无菌性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局部血管舒缩和微循环功能状态,同时也反映炎症的修复过程和预后。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分别为TXA2和PGI2的代谢产物。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兔血浆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实验兔18只随机分为针刀干预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于造模后10d、15d、25d、30d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模型制备:
家兔以10%速眠宁(25ng/kg)肌注麻醉,无菌条件下在腰脊部做纵切口3cm,向两侧剥离骶棘肌,显露L3-L4棘突,完整分离腰脊深筋膜脊神经后支穿出部分,将0.5cm×0.5cm大小明胶海绵植入L3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下,保留完整肌筋膜,彻底止血,用0号线等距离缝合动物骶棘肌筋膜及皮肤,切口用庆大霉素冲洗,伤口用免贴妥喷雾。麻醉苏醒后与另外6只正常兔在同一饲养条件下饲养。
检测方法:
于10d、15d、25d、30d采用耳缘背侧静脉穿刺采血3ml,即刻与消炎痛-EDTA.Na2液0.2ml在一次性5ml空针管内混匀,注入试管内,4摄氏度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20摄氏度保存,取上清液放免法测定6-keto-PGF1α和TXB2。
由于针刀干预,15d、25d时针刀组6-keto-PGF1α值上升,表明局部微血管扩张,组织供氧量增多,炎性吸收增强。而模型组由于未加干预,TXB2升高,6-keto-PGF1α浓度降低,表明局部微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瘀血表现。30d时针刀组6-keto-PGF1α值趋正常,而模型组反升高(P&0.01),表明模型组组织修复慢。因此针刀干预似可将组织修复过程提前。另外,从30d组织形态学观察,也可证实这一点。总之,针刀组15d、25d的6-keto-PGF1α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而随着组织损伤的修复,30d则趋于正常。针刀干预对6-keto-PGF1α值具有良性影响作用。
3.针刀疗法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疗程前后免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方法: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造模成功后,A组动物予以针刀治疗,配合以关节手法治疗;B组只予以关节手法治疗;C组不作任何处理。采取放免测定法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
造模方法:先剪去所有动物左后肢踝关节以上的兔毛,A、B两组新西兰兔用管型石膏将其左后膝伸直位固定,石膏外以透明胶纸封好,以防兔撕咬;C组不作任何处理。制动满6周时将各组动物分别随机处死一只,取关节软骨作病理检查以观察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两组石膏外固定拆除。
标本采集:分别于造模成功后及A、B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获得两组动物患膝的关节冲洗液,回收量为0.4-0.6ml,平均0.5ml,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抽取关节液后,每只兔肌注2万单位庆大霉素,以防膝关节感染。
检测项目及方法:IL-1B、IL-6和TNF-A放射免疫测定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放免研究所提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放免测定程序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B、IL-6和TNF-A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液中IL-1B、IL-6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关节液中TNF-A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针刀疗法能通过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结节的治疗、逐步恢复关节动力学的平衡,从而恢复关节内的力平衡,抑制了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异常升高,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针刀医学认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因素造成关节动力学改变(力平衡失调)而引起的膝骨关节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腰椎间孔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SOD、LPO含量的影响
血清内清除氧自由基依靠抗氧化系统,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种过氧化物酶如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小分子氧清除剂等。因此,SOD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LPO是氧自由基作用于细胞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代谢产物,在人体内LPO含量的多少反映了氧自由基对细胞膜性结构的氧化程度,并反映了体内脂质过氧化的速度和强度。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SOD、LPO含量的影响。
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SOD、LPO含量检测。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根据CT片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确定病变椎间盘,有2个或2个以上椎间盘病变时以引起症状可能性最大的椎间盘为治疗对象。分别进行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椎间孔内口松解术、椎间孔外口松解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椎板间开窗,常规暴露上下椎板,如在一侧开窗,仅需暴露一侧椎板,如为两侧开窗,则暴露双侧椎板。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如果椎间隙狭窄或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时,可视情况切除部分上位椎板,显露神经根与硬膜,分离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向硬脊膜侧,充分暴露腰椎间盘,将突出椎间盘组织尽可能多地切除,对于伴有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结论:以上临床观察表明,观察组在CT监测下行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后,SOD含量明显上升,LPO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的作用。
5.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P物质的影响。
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浆β-EP、SP含量检测。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根据CT片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确定病变椎间盘,有2个或2个以上椎间盘病变时以引起症状可能性最大的椎间盘为治疗对象。分别进行CT监测下椎间孔内口松解术、椎间孔外口松解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椎板间开窗,常规暴露上下椎板。如在一侧开窗,仅需暴露一侧椎板;如为两侧开窗,则暴露双侧椎板。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如果椎间隙狭窄或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时,可视情况切除部分上位椎板,显露神经根与硬膜,分离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向硬脊膜侧,充分暴露腰椎间盘,尽可能多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伴有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标本检测方法:血浆B-内啡肽与P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治疗前1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注入加有1%肝素20Ll、抑肽酶1000单位的塑料管中混匀,低温离心(3000rpm,10min)。取血浆置于20摄氏度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盒由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提供。治疗结束后,复查上述各项检测指标。
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通过调整血浆β-EP及SP含量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6.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方法:6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根据CT片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确定病变椎间盘,有2个或2个以上椎间盘病变时以引起症状可能性最大的椎间盘为治疗对象。分别进行CT监测下椎间孔内口松解术、椎间孔外口松解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椎板间开窗,常规暴露上下椎板。如在一侧开窗,仅需暴露一侧椎板;如为两侧开窗,则暴露双侧椎板。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如果椎间隙狭窄或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时,可视情况切除部分上位椎板,显露神经根与硬膜,分离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向硬脊膜侧,充分暴露腰椎间盘,尽可能多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伴有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标本检测方法:入选病例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天分别抽空腹静脉血5ml,用反相离子对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分析测定血清中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患者外周血单胺类物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含量降低,经t检验,其中E、DA无显著性差异,NE有显著性差异(P&0.05);5-H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5-HIA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该治疗方法可使神经根受压缓解,血清中NE明显下降,缩血管物质减少,5-HT及5-HIAA含量趋于正常,减少了致痛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7.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为对象,通过针刀干预对兔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PGF1α)、5-羟色胺(5-HT)、血小板计数PLT等的影响,探讨针刀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实验兔24只随机投币法分为针刀治疗组、阻滞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n=6),于造模后10、15、25、30d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30d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造模方法:
家兔以10%速眠宁(25ng/kg)肌注麻醉,无菌条件下在腰脊部做纵切口3cm,向两侧剥离骶棘肌,显露L3-L4棘突,完整分离腰脊深筋膜脊神经后支穿出部分,将0.5cm×0.5cm大小明胶海绵植入L3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下,保留完整肌筋膜,彻底止血,用0号线等距离缝合动物骶棘肌筋膜及皮肤,切口用庆大霉素冲洗,伤口用免贴妥喷雾。
分别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PGF1α)、5-羟色胺(5-HT)、血小板计数PLT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
结论:针刀干预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具有良好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8.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软组织张力性疼痛是临床上以软组织张力增高导致疼痛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在针刀四大基本理论中,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个病理因素:粘连、挛缩、瘢痕、堵塞,上述四个病理因素都可造成局部张力增高,而导致疼痛。
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针刀减张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
治疗方法:
进针点:一是卡压反应点:在此区内可有结节、条索、包块、敏感压痛点、张力高峰区(局部张力最高的区域)等卡压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用针刀在这些点减压效果最明显。二是相关穴位:可据张力增高区的经络走行来选取,秩边、胞肓、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等。
定位:触到反应点后,用龙胆紫或用指端压痕十字标记,作为进针点。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6-8平方厘米皮肤。
进针减张:急刺入患部,进行一点、多点、线式减张,进针深度以刺破张力增高区和正常区交界处为宜(一般刺破筋膜即可),不必过深误伤组织。包扎: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止血,此时患者一般都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无菌敷料覆盖包扎24小时。
测量仪器:张力计Ⅰ型。如图:
原理:若软组织内部张力增大,则会与张力计施于组织表面发生形变的力成对等关系,在此处所测值约等于软组织内部张力。标定:经标定该张力计测量最高达400达因。
测量方法:只需将张力计测量端垂直放于一个张力最高点或反应点,用1毫米/秒的加速度施力,治疗前后各测一次,从表盘上读出张力指数,并记入统计表中。
疗效和张力指数结果统计表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张力指数 统计处理
20例 6例 4例 2例 治疗前 3.18±0.76&
62.5% 18.7% 12.5% 6.2% 治疗后为 2.20±0.85 P<0.01
经1-12个月的随访,平均6.5月,其中治愈20例(占62.5%),显效6例(占18.7%),有效4例(占12.5%),无效例2(占6.2%)。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测软组织张力指数治疗前为3.18±0.76,治疗后为2.20±0.85。经统计学t检验示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异常增高的软组织张力治疗后应有所下降。
结论:针刀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筋膜、纤维结缔组织等,释放过高的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等作用,缓解了对神经的压迫。
9.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对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进行研究。
方法:68名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针刀治疗,通过VAS量表和康奈尔量表对其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
针刀治疗:患者仰卧屈膝,膝下垫枕,依据《小针刀疗法》一书中的常规操作方法施术。应用针刀对膝关节髌骨周围、髌上囊、髌下囊、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髁间嵴和内、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髂胫束等附着点处压痛及骨质增生处的变性、结疤、粘连及挛缩的软组织进行切开松解等施术的内手法,针刀治疗点的具体选择视膝关节局部病情而定,多者一次选8点(单膝),少者一次3点(单膝),选5-6点居多(单膝),双膝罹患者两膝交替治疗。
外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应用牵拉晃膝法、牵拉旋膝法、过屈和过伸膝关节及牵引状态下的推弹等手法,将膝内翻或外翻畸形或屈伸功能障碍给予校正。
康复疗法:针刀治疗后最初三周内患肢不得负重,需持双拐。以间断性下肢牵引和自我锻炼患肢屈伸功能为主。三周后,下肢负重(沙袋1公斤)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功能,每日不少于150次。6周弃拐行走。但6个月内不可长途行走或负重行走。
表1& 针刀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比较(以VAS为量化标准)[4]
膝关节数 V& A& S 治疗后疼痛下降率
&治疗前 治疗后&
9个 10 0 100%
2个 10 0.5 95%
8个 10 1 90%
19个 10 2 80%
14个 10 3 70%
1个 10 5 50%
2个 10 6 40%
表2&& 针刀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改善的比较(共30例55个膝关节)
膝关节数 关节功能 恢复到正常 1级率 2级率
&治疗前 治疗后&&&
8个 4级 2级 ―& 14.5%
20个 3级 1级 20个 36.4%&
10个 3级 1级 ―& 18.1%
17个 2级 1级 17个 30.9%&
表3&& 针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症状变化 例数 占总例数(30例)的百分比
由重→无 2 6.6%
由重→轻 11 36.6%
由重→中 1 3.3%
由中→无 14 46.6%
由中→轻 2 6.6%
无改变者 0 0%
症状加重者 0 0%
表4&& 针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临床症状状况 例数 占总例数(30例)的百分比 疗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6 53.4% 治愈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13 43.3% 近愈
临床症状有所消失 1 3.3% 好转
临床症状无改变 0 0% 无效
表5&& 针刀治疗级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比较
证型 总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瘀血阻络症 11 5 4 4 81.81%
肝肾亏损症 57 32 25 0 100%
结论:针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性关节炎,使力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八、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
这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广大医学界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医学要走向世界主流医学就必须走向中医现代化。但是中医现代化之路十分艰难和坎坷,老一代专家在这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针刀医学沿着老一辈专家的路努力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试图对中医现代化作出一些贡献。从学术的角度来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一)首先从中医的平衡理论探索中医的现代化问题,中医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阴阳平衡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宏观的、抽象的、对治疗疾病目标的最高概括,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西医知识破译中医学这一个治疗宗旨,使之具有现代科学内涵。针刀医学在这方面做了如下的努力。
在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许多内外妇儿科慢性疾病是体液循环失调、电生理功能的失调等等,所谓失调就是失去平衡。使阴阳平衡理论有了科学的内涵,对中医学这一个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破译。
(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最基本的理论法则,针刀医学系统的应用了这一法则,应用现代的科学检测手段找到了具体疾病的病因之后,对准病因进行治疗,但对个体的具体患者的治疗又有所不同,比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我们知道了它的根本病因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内外软组织的变性,导致关节的力学状态遭到破坏,是关节内外的力学分布出现不平衡,有的地方应力增高有的地方应力减少,在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应力增高的软组织附着部位就骨质增生,来对抗这种力的不平衡状态,在关节内部上下关节软骨面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就出现高应力部位软骨细胞分解坏死(人体应用对抗性调节已经无法对抗这种高应力刺激)。治疗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高应力点分布的不同,有的治疗2、3个点,有的治疗10几个点,有的在内侧治疗,有的在外侧治疗,有的只治疗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变性点,有的治疗关节内的交叉韧带等等。辨证论治的中医治疗原则贯串在针刀治疗的所有疾病之中,只是治疗的作用点精确、具体、治疗目标明确,用现代的生理学和解剖学都能说得清楚。
(三)中医的理、法、方、药,理是指病理、药理,法是指治疗原则,方就是治疗方法,药是指中医的丸、散、膏、丹、饮片等药物的性能,和方剂的配伍。
从病理来说,中医有自己的一套病理学理论,有时也称为病机,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又如中医认为痹症的病理机制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松则不痛、痛则不松等等。
针刀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头晕,就是在肝俞和颈上神经节部位做针刀,治疗顽固性的骚痒,红疹就在心俞和肺俞部位做针刀,并从解剖学方面找到了治疗根据,即该处的脊神经返支如受到卡压或者椎体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再通过窦椎神经和交通支传导,而影响交感神经节,相应的交感神经节发生功能异常,即发生上述疾病,在这里不仅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的病机学说科学化具体化,而且把中医的藏象学说也找到了科学依据,“心主神明”而“肺主皮毛”,眩晕即神明不清,骚痒皮疹发病部位在皮毛,是肺之所主,如此等等。由此形成了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
痹症病机中医集中在不通和不松两个方面,针刀医学根据这一点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的知识,不通不松的实质,就是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堵塞,这四个方面就是中医学所讲不通、不松的具体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使中医学在这方面现代化,而且给治疗提供了直接而明确的目标。针刀医学根据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活体,认识到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个病理因素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病理是动态平衡失调的新观点。
(四)中医的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不需要切开皮肤进入人体内进行治疗疾病,这是我们祖先原创性的医学成果,它的理论是我们祖先所发明的经络学说,它的治疗机制除了调节阴阳平衡之外,就是疏通经气,它的运针手法有提插捻转等等,针刀医学在西医外科的启发下,利用不切开皮肤就能进入人体的基本理念,在针灸针前面加上一个微小的刀刃,使用针灸类似的方法就可以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做外科手术。
做外科手术就要切开皮肤破坏健康组织,这样利用针灸的方式不切开皮肤就能进行外科手术。针刀医学在几十年的艰苦摸索中形成了一套以精细解剖定位为基础的闭合性手术操作技术。这些操作技术在针刀医学关于病因病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指引下,能够解决许多临床上棘手的外科疾病的治疗问题,如关节内骨折、粗大的条索状瘢痕、颈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等等。针刀医学研究的闭合性手术不仅解决了外科方面的部分问题,而且把针灸学在某些方面现代化,补足了中医对西医外科手术方面的不足。
(五)针灸针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能够进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毫针能够进入人体的很深的部位,而古代九针中铍针等带刃的针有又不能进入人体的很深部位(由于当时解剖学等基础知识的不足),但是这两者都没有方向性,使得即使有现代的解剖知识也难以进入人体进行治疗操作,所以要和现代西医接轨是很困难的,针刀既是在针的前面加一个微小的刃又在针尾加了一个扁平的柄,刃和柄在同一平面内。针体像针一样就可以进入人体很深,前面有刀刃就可以在体内切割,刀刃和刀柄在同一平面内就有了方向性,通过体外刀柄的方向就可知道体内刀刃的方向。因而在现代精细解剖学知识的指引下就可以进行很深部位的手术(使刀刃始终和重要的神经血管保持平行,避免切断神经血管),这不仅使针刺器械能和现代西医外科手术器械接轨,而且可以使针刺在疏通经络时针刀就能够按照经络的走向方向进行纵行疏通。
(六)通过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探索,简述了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本人在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中其深刻体会是:
其一,要想走出中医现代化之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在中医学的指导下作出新的原创性的医学研究成果,中医学是我们祖先的原创性医学,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如果我们还依赖我们祖先的成果而没有新的原创性成果,怎么使中医现代化呢?
其二,我们要想有新的原创性成果,就要必须有新的思路,如果我们没有新的思路,还在原来中医学的思路上原地踏步,是不能走出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我们说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就是新的原创性成果,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原创性成果,这就是我多年来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粗浅体会。
九、存在问题问题和解决办法
1.针刀医学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虽然过去对基本理论的基础研究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也只是证明这些理论是成立的,而没有对这些理论前瞻性科学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又如针刀疗法操作技术有11种,到目前为止仅有针刀松解法开始立项研究。
2.针刀医学科研条件严重不足,如要针刀医学在中医现代化方面研究方面作出更多的成绩,急需要解决基本的科研条件,若能建立一个大型实验室,即可加快这方面研究步伐。
3.通过以上本人对针刀医学的概述,可见针刀医学的研究空间是相当大的,因此,如要针刀医学在加快中医现代化的研究速度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就急需各方面的人才,解决已有的、相当多的、好的思路。由于没有精力、人力去实施,所以难以很快的拿到较多的新的原创性成果,若能有一个独立的较大规模的研究所,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4.基层针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如政府部门指定建立一个全国性考核认证机构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可解决。
5.针刀医学前瞻性研究尚存在不足,建议成立一个由全国范围内的高级专家顾问团来帮助,将针刀医学的有关理论全面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及对前沿科学问题的影响,来进行大面积研究,这对提升针刀医学的科学技术水平将会是有帮助的。
[编辑:张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重深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