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精神病京都来问什么医院看精神病好这种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This education

  Q:这部小说中有很多您个人生活的影子?   A:因为我写的是作家嘛,书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比如隐瞒印数这件事,现实中我是屡屡被隐瞒印数,不过我运气好,可能也有出版社的内部矛盾吧,总有人匿名给我透露这个信息。所以在《智齿》里写到这样的情节,自然就能很细致和真实。   书里男主人公的一些写作习性也是我个人的真实经历。1985年的时候,我跟《童话大王》杂志签了30年的合同,这个压力是比较大的。我原来是上午写作的,后来我发现我爸爸是每天5点钟就起床看书,然后我也想着早起,因为任何活动都不会在4点半到6点半找我,我就把一天的指标在这个时间段写完,30年来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我写作的一个大概的状态。之前也不敢出国,后来30年合同到期,我就开始出国。结果我去美国的时候也在美国时间4点就醒了。每天在4点半到6点半写完文章之后,在白天我就成了全世界最闲的人。书里面写梁功辰穿着纸尿裤写作,这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刚用电脑写作的时候,当时想做一个实验,为了一天能写出3万字,我就穿着纸尿裤写。   Q:在现实中,您担忧过自己某天像梁功辰一样没灵感了么?   A:我在签了这个30年合同的时候肯定是害怕的,担心的。因为对于作家来讲最大的财富就是灵感,最怕的就是没灵感。当时还弄了好几个本子,把灵感都记下来,本子还分上中下,好灵感在上,次灵感在下,当时还想着从下本开始写,让别人看出我在进步。我们家只有这些记录灵感的本子是放在保险柜里的,别的东西都不放。后来发现这些本全作废了,因为天天有灵感,层出不穷。我也分析为什么这样,其实就是好奇心。后来我在创作的时候,也希望孩子在读了我的故事之后,能够保留住好奇心,受到一定的启发。在一次图书颁奖礼上,我遇到刘慈欣,他还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看我的书,受到了启发。还有江南、刘同啊……作家如果没有好奇心的话,那么他写作起来肯定是有点痛苦的。   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直径不同   “好奇心”是在谈话中被郑渊洁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很多人觉得自己从学校毕业了,就没有了不懂的东西。但其实人的毕业证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证明。在此之前,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如果一个成年人常说‘你不懂’‘你脑残’这样的话,他基本上就失去好奇心了。”把这两句话抛弃,把“你不懂”变成“我不懂”,好奇心就又回来了。   Q:郑老师一直讲写作就是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那为什么很多人也观察了生活,但就是写不出来,或者至少不能天天写出来。您似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A:就是因为好奇心。我上到四年级就“文革”了,后来也没有再进修过。其实我是尝到这个甜头了,因为没上过学的话,就会心虚,碰到什么东西就非得把它查出来,自己查出来的东西和老师告诉你的知识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我尝到这个甜头之后,索性也不上了。   之前我很纳闷起重机的原理,我琢磨不明白,我就给所有朋友发微信,问谁家门口挖了坑要盖房子。我就到他们楼上租个房子,屋子里什么也没有,拿个望远镜看,最后终于就让我看明白了。那你们听了会说,这不是精神病嘛!   我们家人原来都不适应我这个样子,现在适应了。他们曾经带我去过安定医院,我就去那看了看,我觉得医院门口的牌子应该换掉,换成作家协会。(笑)其实所有的作家乃至所有行业的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我和爸爸妈妈们说一句话,真的想要望子成龙的话,就做一件事,不要急着让孩子获得什么,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孩子有时候提出问题,爸妈就会说你都多大了,还问这种幼稚的问题。凡是总说别人幼稚、脑残、你不懂的人,他们已经没有好奇心了。在作品里我有一句话,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直径不同。
2015年,郑亚旗为父亲郑渊洁拍摄,亚旗的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全方位运营郑渊洁的作品
  Q:写长篇作品和写短篇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A:写短篇作品的时候,是我在写作品。因为写的时间很短,你和这个人物不会成为朋友。但是写一个长篇作品的时候,开始是你写它,后来就变成它写你了。这一点也不玄乎啊,在写的时候也会哭,也会笑。写《金拇指》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叫米小旭的人物,本来后面我是安排她要吸毒的,但是她就死活不吸。听着特别玄乎啊,但是如果你去问别的作家的写作经历的话,他们肯定也有相同的感受。   Q:书中的梁功辰是一个天才的写作者,他从来不看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您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吗?   A:写作之后我是不看文学作品的,但是在写作之前看,看过《西游记》、《堂吉诃德》等等。为什么在写作后不看了呢?作家的作品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但是在看别人的书的时候,慢慢地可能就会误把别人对生活的观察当作是自己的,写作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这些东西用上了,所以还是要避免这些事情。   写作之前看了很多,拿到一本书我就是翻,任何一本书5分钟之后如果不能吸引我就扔掉它。全部看完的书就是《西游记》、《堂吉诃德》、《古文观止》。我特别喜欢看《古文观止》,实际上它是我的枕边书。我将会在下一期的《童话大王》开一个新栏目,把《古文观止》里的文章用故事给孩子讲出来,用毛笔写出来。   儿童文学市场的泡沫很大   提及当今的儿童文学市场,郑渊洁却不是那么乐观。中国的童书销量泡沫很大,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销量都是通过“进学校,搞签售”这样的伎俩得来的。曾经在年,郑渊洁也误入过歧途,不过后来,他却再也不肯这样做了。   很少谈写作“教条”的他,被问及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只简单说了几句,“要让孩子阳光、向上、有梦想,保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Q:与 《童话大王》的30年合约到期后,您计划写游记童话,这和原来的童话有什么不同吗?   A :太不一样了。以前总是关在家里写,凭想象力,现在出国走出去了,灵感完全是随时的。我计划写100本,80本国外,20本国内。我最想去的地方是索马里。可惜一直没成行,他们跟我说你一去就会被绑,不出机场也会被绑,所以一直没去成。   Q :您怎么看待当今的儿童文学市场?   A:中国的童书销量泡沫很大。作家榜上的前列有很多童书作家。为什么说泡沫很大呢?童书有很大一部分的销量是通过去学校出售达到的,老师动员孩子买,和出版社勾结起来,给学校回扣。我做了两年之后就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很多童书作家销量的70%都是这么弄出来的,这是违法的。只要教委将来下一道文件,这个泡沫就破了。他们是一周5天,一共去10所学校,上午一个下午一个,走马灯似的,到那说同样的话,只说20分钟,后面就是签,一周下来就是3万本书,有的成人文学作家一年也卖不了3万本。我也曾经这样进过学校,但我现在抵触这个事情。   Q:曹文轩得国际安徒生奖,您怎么看?   A:曹文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故事,我就说一句话,掏400万拿这个奖(数字来源:日《北京日报》),投资回报率低了点,怎么样也得拿个诺贝尔文学奖。
  Q:您觉得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A:只要是能使孩子阳光、向上、有梦想,保留住孩子的好奇心,这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只要不是去抢银行,他靠写作,不管他写什么,我觉得都可以,都是值得尊敬的。   Q:有没有想过将自己的作品搬上大银幕?   A:现在亚旗的公司在帮我全方位打造作品,除了图书的出版,电影,视频等都在计划和酝酿之中。   在我们家,名字才是最高职称   生活中的郑渊洁是个老顽童,他们一家三代的关系也十分亲密融洽。父母从来没有打骂过他,自己的儿子也从来不叫爸爸,都是直呼他的名字。“在我们家,名字才是最高职称!”   与大多数人不同,郑渊洁秉承“不说话”的教育观念,踏踏实实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   Q:进入60岁,您怎么样保持好的身体状态?   A:过生日的时候,家人祝我再活60年。后来我就分析我活不到60年的障碍是什么,发现就是血压。我血压180,体重96公斤。我去咨询医生,医生说要吃药,但是有副作用。所以我就不选择这种化学的方法,而选择物理的方法。   有一次我们家下水道堵了,我们雇了一个工人来,把一个软管插进去震动,然后弄出很多黑色的油,下水道就通了。我就想我的血管里是不是就是这个东西,一查发现果然是这么回事。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把血管里的油去掉。我就开始少吃,发现没有用,可能是方法不对。再一次,在亚旗的介绍下,我见到了刘永好的女儿刘畅,大家都知道他们家族是国内最大的饲料生产商,跟她聊天的时候,我就走神了,我想养殖场里给动物喂饲料一定要性价比最高,后来我真的去了北京的三个养殖场,发现白天几乎不喂,晚上才喂,喂一斤长一斤。所谓过午不食,这是佛教的一句话,早上的饭是天食,中午吃是佛食,晚上吃是牲口食。我就开始尝试不吃晚饭,6个月就从96掉到了78公斤,血压也从180降到了110。   Q:您觉得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A: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一句话都不要说,我觉得孩子在10岁之前就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模仿。1983年儿子出生的时候我还是个工人,住在很破的筒子楼里,1985年,我跟《童话大王》杂志签了30年的合同。其实当时我有点“居心叵测”,我就想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你当着孩子的面,用正当的手段,把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所以我就签了一个30年的合同,打算当着他的面把一件事情做30年。   Q:您也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您自己微博也会晒出给老人做一日三餐,陪父母散步,给父母洗脚,您的孩子也会这么对待您吗?   A:虽然在家我们直呼其名,但是耳濡目染之下的对长辈的照顾和爱都是有的,我做这些也是为了影响他们,他们也做得不错。   Q:您的父亲也是“网红”,自己读书写作有很多粉丝,感觉在三个孩子中,您和父亲最相像?   A:除了喜欢看书,我爸爸还特别喜欢养动物,养鸽子,所以我弟弟是全中国现在最有名的信鸽大王,郑毅洁。我的爷爷、姥爷都是中医,他们经常在家跟我们说养生的事,后来我妹妹成了中药的药剂师。孩子会吸收不同的方面,但这都是有身教传承的。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4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0人评价134页
13人评价10页
1人评价169页
3人评价134页
6人评价13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市精神病京都相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