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北京古圣都1胶囊是治疗什么病

正筋疗法的未来与使命!!!
离开临床已经近七年时间了,在这七年之中,想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我们的传统医学在现实当中的运用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是简单的祛病除疾、消肿止痛、还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然,达到不病之境界?去除肢体的病痛我们称之为消除健康障碍,这点在实际操作中已变得相对的简单与容易,而如何达到不病之境界,则相对来说就很难了;我们与古圣先贤联系的通道断绝的太久了,他们的智慧结晶与伟大智慧思想,我们已经无法读得明白了,因为我们不懂了文言文(自从鲁迅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之后),这不单是我们中华文化历史的悲哀,也是我们人类文化历史的悲哀;我一直努力着不顾己知浅薄想要接通和古代圣贤的通道,让他们的伟大而光辉的思想在当代显现,重现过去伟大国粹的荣光,这是我终生的梦想与奋斗的方向,所以征得师傅同意,第一次正式的收徒传授这种疗法与思想,不单单只为消除健康障碍,而是向弟子们及周围的朋友们传达一种自然健康的理念;它主要分三个部分:《大医治未病》主要论述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找到它,消灭它的方法;《损伤从筋治》一切新旧损伤皆属于筋,从筋入手皆可应手而愈;《让生命更美丽》当人不病之后,如何让我们永远保持年轻的筋骨,不衰的运动力,尽享天年;筋骨不老,人的运动力就不老;运动力不衰,我们的代谢机能就不会减弱,人体产生的废物毒素,就不会积存在五脏六腑之中而被顺利排出体外,那么五脏六腑就不会老,五脏六腑不老,人的寿命还有穷尽么?!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开山收徒的目的,让我们与此共勉!!!为人类真正的健康而奋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水煮史记001】黄帝的家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缑山》诗一首
&&&&缑&&&&&&
(四言仿古)
偃师之南,孤峰巍然。
平地拔起,雄伟壮观。
仙圣王母,居山修炼。
故名缑氏,简称缑山。
巄嵸秀丽, 嵩岳相连.
道家仙境,福地洞天。
北接景邙,南屏马安.
东临嵩少,西眺洛川。
休水涓涓, 潺潺马涧.
山阴古镇, 悠悠轘辕.
春秋故城, 汉唐旧县.
仙乡鹤里, 玄奘家园.
田野牧农,沟河蜿蜒.
绿树掩村,袅袅炊烟。
陌上尘啸, 车马如喧.
寻仙游历,古圣明贤.
文人雅士,尽登仙山.
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赋诗联句,舞墨弄管.
歌咏仙君,美誉缑山
悲哉子晋,早逝英年.
国语周语,载入史典。
谷洛之斗,子晋直谏,
灵王昏庸,不纳忠言。
壅疏相争,太子遭免.
缑岭狩猎,伊洛游闲。
浮丘感应,接手嵩山.
赍志修道,离了人间。
卅年学成,告良有言.
七月七日,吾将登仙。
嘉期果止,骑鹤翩翩.
告别时人,飞升上天。
列仙传里,收载编撰.
从此以后,缑山纷繁。
修祠建庙,造堂设观.
经诵朗朗,钟罄绵绵。
道家胜迹,仙者风范.
祈福祷壽,香火华然。
女皇则天,嵩岳封禅.
云车霞路,凤驾玉辇。
弛情烟路,近瞻桂岩.
重峦绝磴,祭祀仙坛。
山扉半毁,勃发善念.
敕修再造,精工重缮。
新庙落成,赐号升仙.
流芳千古,功德无边。
亲制碑文,扬洒千言.
珉石作记,翰墨巨篇。
鸟体飞白,谕言升仙.
笔断丝连,碑首显见。
章草娟秀,飘逸刚健.
标新立异,日月齐肩。
天册金轮,圣历二年.
巍巍缑峰,一改从前。
亭台楼阁,庑殿悬山.
梅梁瞰廻,桂栋摩天。
雾宫霞馆,云堂月轩.
朱阙丹台,凤巢龙蟠。
窗明云母,壁画青丹.
户挂琉璃,迭脊飞檐。
鹤亭笙阁,云磴星坛.
层楼重楹,榭回廊转。
松楸戏桂,翠柏藤缠,
柳拂玉阶,花开栅栏。
径穿竹林,萍浮鹤泉.
鸟鸣枝头,鱼泛池澜。
丹鼎郁香,飘飘云烟.
子晋如在,灵仪威严.
玉女牧鹿,驰思瑶坛.
青童侍鹤,翔恋云天。
霓旌羽盖,锦披霞幔.
琼箫凌霞,玉笙藐汉.
万古长春,不老亿年.
祥光嘉瑞,惠泽人间。
缑山道观,名震宇寰.
寻访觅践,由来久远。
抒怀咏志,慕怜感叹.
修道隐匿,开帐设馆。
西汉武帝,嗜爱神仙.
寻仙拜谒,缑山浏览。
东汉桓帝,差使遣官.
东莱王璋,冢前祭奠。
中郎蔡邕,圣事铭言.
昭示后世,撰文书丹。
匿侯王奕,学道修炼.
景帝屡征,隐不为官。
明皇祈寿,嵩阳炼丹.
移灶缑山,功成九转。
青年李密,就读缑山.
牛角挂书,佳话流传。
诗仙李白,仙境游览.
依依不舍,不胜感言。
郑畋失意,徘徊露坛.
盼得真诀,崇羡佩环。
翰林欧阳,亲临古县.
桑间灌畦,涧草荒烟。
文豪苏轼,回顾故山.
万柏森森,壁画犹鲜。
琳宫珠馆,仙风弥漫.
唐碑晴雪,真书琬琰。
玉殿烛残,草绿风软.
泉滴空崖,古石花藓。
浮丘仙洞,休水潺湲.
绿竹绕溪,桃花一湾。
缑坂夕照,暮村幽蝉.
风簌鹤池,钟声夜半。
夜月如盘,清辉灿烂.
光极缑岭,瑰丽道院。
古冢苍苍,太子长眠.
祈祀踵华,弦歌咏赞。
升仙古观,屡毁屡建.
宋元明清,亦多修缮.
宋世明道,观号通天.
坏梁不支,再新大殿。
更为别庙,仙山之南.
赐封观号,名曰宾天。
殿堂房屋,四五百间.
受业之徒,不可胜算。
元代迄止,南宋末年.
法师住持,杨公徳元。
经营起造,还将旧观.
宏构又成,获旨先天。
明朝嘉靖,战火连绵.
满坡松柏,尽数伐砍。
碑碣刻石,多毁兵燹.
邑人惟诚,率众重缮。
乾隆南巡,途经缑山.
御制匾联,悬挂大殿。
赋诗一首,学道新篇.
勒石作记,屹立山巅。
同治学馆,缑山书院.
承先启后,励志勤勉。
侵略铁蹄,踏践中原.
仁人智士,教读缑山。
启蒙救国,还我河山.
南下皮部,北上延安.
缑山依旧,山风幽暗.
仙鹤已去,笙音杳远。
劫火无情,道观无免.
域中壮观,终毁一旦。
怀古追昔,情系缑山.
故地仙居,梦萦魂牵。
葬剑古冢,王氏祖源.
丰碑墨香,深奥内涵。
旅游观光,经济发展.
同志协力,再造奇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跟随裴老学习体会
跟随裴老学习体会
&&&&&&&&&&&&&&&&&&&&&&&&&&&&&&&&&&&&&&&&&&&&&&&&&&&&&&&&&&&&&&&&展文国
裴正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徒导师。现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甘肃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有《血证论评释》、《新编中医方剂学》、《新编温病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大黄的药理与临床》,《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裴慎医案选》、《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话医案集》等15部,发表医学论文8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级大奖1项,世界级大奖1项。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是裴教授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前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重要学派。已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思想。许多学院和医院都把十六字方针作为办院主导思想。
本人有幸受业于裴老,受益匪浅。在这一年里我系统学习了他主编的《新编中医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血证论》、《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话医案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内科学》、《诊断学》,为我学习裴老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医学基础。现将体会分门别类总结于下。
一.中医内科方药体系:
(1)麻黄桂枝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2)柴胡系: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陷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抑肝散。&&&&
&(3)白虎承气系:白虎汤、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大小承气汤、大小陷胸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普济消毒饮。
&(4)四君四物系:四君子汤、香砂六君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膠爱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泰山磐石散、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大温经汤。
&(5)六味地黄系: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麦味地黄汤、桂附地黄汤、寄生肾气汤、左归饮、右归饮、补肾丸。
(6)桑菊银翘系:桑菊饮、银翘散、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瘟败毒饮、普济消毒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玉女煎、羚羊钩藤汤、大定风珠。紫雪丹、至宝丹。
(7)裴老自己的中药方剂体系(裴老经验方数百个)
二.通过对裴老学术思想的学习,了解了“十六字方针”是裴老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把我国医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人类卫生保健事业是个巨大贡献。
&《试论中西医结合》这篇文章中指出中西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中西两种医学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中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有症到因,通过调节机体的反应性来抑制病原的制病性,而西医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有因到症,直接去抑制病原的致病性。中西医结合是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途径。
“试论中医现代化”指出西医乘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列车与时俱进,而中医没有乘上这列火车,形势相当严峻,中医必须现代化。西医有X,B
CT MRI ECT PE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中医仍就是三个指头一个枕头。
“十六字方针”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有效方法,中医必须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相结合,从而乘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快车与时俱进。
“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指出中西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中西两种医学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偏重于微观认识,中医则偏重于宏观认识。西医偏重于局部认识,中医偏重于整体认识。西医偏重于病原致病观,中医偏重于机体反应观。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是各自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裴老的学术思想严谨深刻,裴老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工作者在临床医疗中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学术上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过程”。
三.裴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医学财富,我们应加大力度挖掘和整理,使其造福于人类,学术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下几列病例是本人有幸从师裴老,跟随左右学习并记录的病案,现报告如下。
(1).患者,邓某,&& 男,
8岁.患再障5月,在陆军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住院二月,病情不见好转,PLT8&109 /L, HB32g/L, RBC1.36&1012
/L, WBC2.8 &109 /L& .
发烧39度,牙龈出血,鼻血。病情恶化,生命危在旦夕,托友人找到裴老诊治。诊查:舌红少苔,脉细数。骨髓象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脾肾亏虚、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处方:
北沙参15g& 麦冬10g& 玉竹10g
石斛10g& 生地10g 白茅根 30g
怀牛膝30g&& 薄荷炭10g
陈棕炭10g& 大蓟炭10g
丹皮炭10g&& 党参10g 生石膏30g 知母10g
甘草6g& 粳米15g
,水煎7剂。服七剂后出血停止,精神食欲好转。出院保守治疗。&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10g& 土大黄10g 何首乌10g 旱莲草15g 鸡血藤15g丹参30
红花6g& 黑大豆30g 山芋肉30g 山药10g& 龙眼肉
30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5g
大云10g&& 北沙参15g
潞党参15g& 太子参 15g人参须15g&
鹿茸10g(分冲)麻黄10g&
马钱子油炸1个(油炸).令服裴老自己研制的圣宝丹,裴氏升血颗粒,消风II号。服上方60剂后,日查WBC4.7&109
/L ,HB 98 g/L, RBC2.36&1012
/L&&& PLT102
&109 /L。疗效明显,继续服用上方,维持治疗。
按语:再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从而形成三系细胞减少,引起出血、发热、感染、贫血等症状,治疗以控制感染,止血、输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中医辨证肝肾亏虚、心脾两虚为主。肾主骨生髓,脾主运化主四肢末梢,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脾肾同补是为治本。有形之血难以骤生,无形之气须当急补。再障三系减少属有形之血不足,欲使有形之血生,须当急补无形之气。兰州方就是补气生血药。壮阳“升白”,养阴“升板”,“升红”之妙尽在补气养血。麻黄性温,开腠理而见阳光。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善温阳补血。马钱子油炸减低毒性,活血攻邪、扶正固本,攻补兼施。&
&2)赵爱花& 女&
50岁。日因感冒未及时治疗,出现下肢浮肿,尿少,24小时尿量不足500毫升,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0克。尿PRO+++,BUN24.0mol/L,CR188umol/L。K+5.8mol/L。空腹血糖10.0mol/L。诊断:1Ⅱ型糖尿病;2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在兰医二院透析治疗三次,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出院回家休养。临行前找裴老诊治。诊查四肢不温,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胖大,脉沉迟无力。症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湿浊瘀毒。治则: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桂枝10g 附子10g 生地10g 山药10g 山芋肉10g 茯苓10g
丹皮6g 泽泻10g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10g 益母草30g 丹参30g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连翘15g& 板蓝根15g 苏更20g蝉衣6g
水蛭10g(分冲)。患者回家坚持服药120剂。诸症明显好转。来兰复诊。查BUN19.8mol/L,Cr177.9umol/L。尿PRO(+),BLD(-),尿糖(-)。肾功能明显好转。肾衰是主要矛盾,以温阳益肾活血化瘀改善肾功能。桂枝10g
附子10g 生地10g 山药10g 山芋肉10g 茯苓10g 丹皮6g 泽泻10g 大黄10g 黄芪30g 益母草30g 丹参30g
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15g 车前草1g5枸杞子15 g桑葚子15g
水蛭10g(分冲)。另服消风II号,古圣II号,泻火冲剂。服用150剂精神见好。于复查肾功能:BUN10.07mol/L,Cr136.9umol/L。尿pro(-).尿糖(-),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中药巩固疗效。后随访患者,其坚持服用本方,BUN8.0mol/L.Cr128umol/L,病情稳定。
按语:糖尿病,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是以肾虚为本,湿邪潴留,以气血瘀滞为标「1」。治疗西医主要以透析为主,“透析路上无回路”。裴老用桂附八味、四对三枸槡合剂加水蛭「2」治疗肾衰,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裴老认为四对三枸椹合剂中水蛭为主药,是全方之灵魂,该药活血化瘀,消积破症对肾小球基地上皮组织具有通和作用。「3」
(3).患者,徐某, 女,&
因双下肢皮下出血点一月收治。查WBC5.4&109 /L;HB 82g/L; PLT8&109
/L& 。BP100/60mmHg.&
骨髓穿刺:血小板减少。外院给强的松50mg口服,一日一次,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见明显疗效。求
裴老诊治。诊查面色萎黄,牙龈出血,下肢有出血点散在分布,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西医诊断: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气虚,脾失统摄,邪热入洛,迫血妄行。
党参20g& 黄芪20g 大黄6g 黄芩10g 黄连6g 制乳没各6g 白蒺藜30g
白术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蒲公英15g 地丁15g 败酱草15g 紫草1g茜草10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益母草15g.瞩其激素每周减一片。另服裴老自己研制的裴氏升血颗粒、消风II号、圣宝丹口服。二诊:。服用30剂皮下紫癜好转,精神食欲好转。查WBC3.5*109/L
,& HB100g/l&
PLT40*109/L。病情好转,激素已减至30毫克,症属脾肾亏虚,气血双虚。治则补气健脾,补肾温阳,滋阴补肾。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10g& 土大黄10g 何首乌10g 旱莲草15g 鸡血藤15g 丹参20g
红花6g& 黑大豆30g 山芋肉30g 山药10g&
龙眼肉30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5g
大云10g&& 北沙参15g
潞党参15g& 太子参15g人参须15g&
鹿茸10(g分冲)麻黄10g& 马钱子油炸1个 墓头回10
。30剂。三诊:患者精神大好,气色红润,食欲大增。查WBC4.5&109 /L
;HB132g/L,PLT142&109 /L
.激素已全部减完。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原方巩固治疗。裴氏升血颗粒、消风II号、圣宝丹继续服用。
按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急骤,常见于儿童,中青年妇女,轻则皮肤粘膜出血,重则消化道、泌尿道、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裴老自拟参芪三黄合剂,兰州方,麻黄鹿茸马钱子配合裴氏升血颗粒、消风II号、圣宝丹。治疗TIP
疗效显著。
(4)患者,高某, 男 50岁
查AFP500ng/L,CA199&
59.6mol/L.SF85.9mol/L.CT肝癌(左叶
5*6厘米).诊查:面色黧黑,肝区隐痛,腹胀,纳差乏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紧。西医诊断:乙型慢迁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治则:清肝利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柴胡10g
枳实10g 白芍10g 甘草6g 川芎6g 香附6g木香10g草寇10g 丹参15g 大黄10g 黄芩10g 黄连6g 元胡10g
川楝子20g& 制乳香10g 制没药10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白花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水煎服,一日一剂。上方坚持服用三月。腹胀腹痛好转,食欲增加,面色黄白。08.5.20查上腹部CT:肝左叶肿块缩小3*4厘米。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家贫无力手术治疗,继续给予中药治疗。柴胡10
枳实10g 白芍10g 甘草6g 龟板15g 鳖甲15g 生牡蛎15g 玳瑁15g& 三棱10g
莪术10g 海藻10g 昆布10g白花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制乳没各6g元胡10g 川楝子20g 黄芪30g 丹参30g 青皮6g
陈皮6g 香附10g 郁金10g。水煎服,一日一剂。配合裴氏软肝消痞丸口服。患者坚持服用此方一年半,至复查CT
肝脏肿块仅1&1.2厘米,AFP76.6ng/L.效不更方,继续服用该方,巩固疗效,至今从活。&&&&
&&&&&&&&&&&&&&&&&
按语:裴老认为正气亏虚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肝癌形成的本,表现为乏力,懒言,倦怠,消瘦,面色萎黄等症;气血痰热瘀毒互结于肝,症见胁下痞块,坚硬拒按,甚至脘腹胀满,腹大如鼓,水肿是标,是实证;久痛入络,肝区疼痛,牵连后背。晚期则以正虚为主,神昏,呕血,便血,腹水,黄疸等危重症候。治疗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原则。裴老认为此病治疗需中西结合。有手术条件的尽量手术根治,术后配合中药扶正固本。中医治疗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裴老常用胆胰合症方「4」
、自拟肝癌方「5」交替服用治疗。肝区疼痛加青皮、元胡、姜黄、肉桂;有黄疸加茵陈、山栀子、大黄;转氨酶升高加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五味子粉、三七粉;腹水加五苓散,五皮饮。但要患者坚持服用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不能急于求成,还要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通过学习裴老学术思想,使我认识到“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是指导各科医生学习中医的模式,是今后中医药学发展的方向,裴老精辟的理论,精湛的医术,“博学、仁爱、慈善、和霭、奉献”的高尚医德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裴正学,《裴正学医话医案集》2005年2月,甘肃科技出版社。
「2」裴正学,裴正学.肾炎中药治疗小结「M」《裴正学医学笔记》&&&
208—209,甘肃科技出版社。
「3」裴正学,水蛭之再议「M」《裴正学医学笔记》224—226,甘肃科技出版社。
「4」裴正学, 谈谈慢性胰腺炎「M」《裴正学医话医案集》7-8,2005年2月,甘肃科技出版社。
「5」裴正学,肝癌方初探,《裴正学医学笔记》,甘肃科技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圣戴 始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