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重度手术肝损伤吃什么药手术后有什么危险

医学知识_手术库
肝填塞缝合术
【 手术名称 】
肝填塞缝合术
【 英文名 】
pluggings and stitching of liver laceration
【 分类 】
ICD编码 】
相关解剖 】
&&& 肝脏相关解剖 &&&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和消化腺,其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15cm,上下径(厚)6cm,重约g。新鲜肝脏呈红褐色,组织厚而脆,血管丰富,结构复杂,受外界暴力易损伤而破裂出血。肝脏由肝实质和一系列管道结构组成。肝内有两个不同的管道系统,一个是Glisson系统,另一个是肝静脉系统。前者含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三者被包裹在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内,经肝脏面的肝门(第1肝门)处出入肝实质内,它们不论在肝门附近或是肝内,都走行在一起。肝静脉系统即肝内血液的流出道,它的主干及其属支位于Glisson系统的叶间裂或段间裂内,收集肝脏的回心血液,经肝脏后上方的腔静脉窝(第2肝门)注入下腔静脉。尚有一些短小肝静脉注入肝后侧的下腔静脉(第3肝门)。 &&& 表面解剖:肝脏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扁窄,借助韧带和腹腔内压力固定于上腹部,其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达左季肋部。外观可分膈、脏两面,膈面光滑隆凸,大部分与横膈相贴附,其前上面有镰状韧带,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伸展称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图1.10.1.2-0-1,1.10.1.2-0-2)。脏面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2肝门所在,其后下端为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为第3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组成;横沟连接两纵沟,为第1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图1.10.1.2-0-3~1.10.1.2-0-6)。从这些沟内容易分离出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分支,同时这些沟又是肝脏分叶的脏面标志,故对肝脏手术有重要意义。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者亦称小网膜;后者向上直达肝门横沟,内含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等,其三者关系类似倒“品”形,门静脉居后,胆管在右前方,肝动脉居左。近肝门处三者主干分支点以肝管最高,紧贴肝门横沟,门静脉稍低,肝动脉则最低,较易解剖分离。另外在右侧肝的脏面还有肝结肠韧带和肝肾韧带。
&&& 肝脏的毗邻:肝脏的膈面与横膈相连,右顶部与右肺相邻,左顶部与心包和心脏以及左肺底的小部分相毗邻,在左肝膈面常可见一心压迹。肝的左侧脏面与食管腹段、胃及胰相毗邻,在左外叶后面有食管压迹。右侧肝的脏面与十二指肠、胆囊、横结肠和右肾及肾上腺等器官相邻,使肝表面出现相应的压迹。尾状叶与第10~11胸椎相对应,在尾状叶左后方为腹主动脉,尾状叶和腹主动脉之间隔以右膈下动脉和右膈肌脚。在腔静脉窝处有下腔静脉经过,其右侧为肝裸区,在裸区下缘稍上方与右侧肾上腺紧邻,故当游离肝裸区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右肾上腺及其血管(图1.10.1.2-0-7)。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现代肝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肝脏外科解剖充分研究和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早在17世纪之前,人们认为肝脏仅沿着镰状韧带为界,分为左、右两叶,施行肝部分切除,而不管其肝内的叶、段平面。这种叶段划分法不仅与肝内血管分布不相符合,也不能适应外科手术的要求。自从采用肝内管道系统灌注法研究观察肝内血管、胆管的分布规律以来,对于肝脏的叶、段划分有了新的认识。肝内存在两个管道系统,一是包裹于结缔组织鞘内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组成的Glisson系统;一是位于叶间、段间的肝静脉所组成的肝静脉系统。在灌注标本上可见到肝内有若干平面缺少管道的分布,这些平面是肝内分叶的自然界线,称为肝裂,肝脏有3个主裂(正中裂-Cantile线)、左叶间裂、右叶间裂)、两个段间裂(右段间裂、左段间裂)和一个背裂(图1.10.1.2-0-8~1.10.1.2-0-10)。这些肝裂将肝脏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又各分为上、下两段(图1.10.1.2-0-11)。这种肝叶划分法,对于肝脏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开展肝叶切除手术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按肝内结构划分,施行肝叶肝段切除术,称规则性肝切除术(表1.10.1.2-1)。然而肝内病灶的出现和生长并非规则性的局限在某叶某段,因此,临床施行标准肝叶、段切除的可能性受到一定限制,肝部分或局部切除手术的比例,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 此外,Couinaud以肝裂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划分为8段。即尾状叶为Ⅰ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Ⅴ、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手术切除其中一段或数段称为肝段切除术(图1.10.1.2-0-12)。这种分段方法对于某一段内的早期小肝癌施行肝段切除,既可切除病灶,又可保留更多正常肝组织,有利病人术后尽快恢复。
&&& 肝脏的血管和胆管分布:肝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接受两种来源的血供。一是门静脉,主要接受来自胃肠和脾脏的血液;另一是腹腔动脉的分支肝动脉。门静脉与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反复分支,在肝小叶周围形成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进入肝血窦中,再经中央静脉注入肝静脉(图1.10.1.2-0-13,1.10.1.2-0-14)。
&&& 肝蒂的组成:肝蒂由肝十二指肠韧带及所包含的全部结构组成,但其中以门静脉、胆总管和肝动脉最为重要。肝切除术中需束扎肝蒂,阻断肝门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 肝门的结构:在第1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关系,通常是左、右肝管在前,左、右肝动脉居中,左、右门静脉干在后(图1.10.1.2-0-15)。这三种管道的分叉点或汇合点的关系是:左右肝管的汇合点最高,经常埋在肝脏的横沟内;门静脉的分叉点次之;肝动脉的分叉点最低。肝固有动脉的分叉点不仅低而且显著偏左,手术时在肝外分离左、右肝动脉比较容易。
&&& 在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分成相应的分支通过肝门处的横沟、右切迹、脐静脉窝,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内。因此,在肝门处的横沟到左纵沟处可以分离出通向左半肝的所有血管和胆管分支;从肝门处的横沟到右切迹可分离出通向右?半肝?的所有血管和胆管分支(图1.10.1.2-0-15,1.10.1.2-0-16)。
&&& 在第2肝门处,有肝左、肝中和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同时,尚有少数左后上缘支肝小静脉、右后上缘支肝小静脉以及副肝中静脉单独开口于下腔静脉。因此,在第2肝门处,肝静脉开口数可达5或6支,故暴露第2肝门时应充分细致分离(图11.10.1.2-0-17)。肝左、肝中和肝右静脉在第2肝门3cm以内分别收纳肝的叶、段静脉支。
&&& 门静脉: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汇合点位于胰腺头部和颈部交界的后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然后斜向右上方,经十二指肠第一部之后到达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网膜孔前方上升到肝门,分成门静脉左、右干入肝(图1.10.1.2-0-18)。
&&& 门静脉左干沿横沟走向左侧,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四个部分。横部,位于横沟内,长约2~3cm,从横部近侧发出1~3小支,分布于尾状叶左半,称为尾状叶左支。角部,为横部到达左纵沟后,弯向前方转为矢状部之处,即矢状部与横部转折处,其相交的角度,一般为90°~120°,从角部的凸侧发出一大支分布于左外叶上段,称为左外叶上段支。矢状部,长约1~2cm,位于静脉韧带沟内,矢状部内侧发出较大的分支,分布于左内叶,称为左内叶支。囊部,为矢状部末端略膨大部分,从囊部的外侧发出分支分布于左外叶下段,称为左外叶下段支。门静脉左干横部全长可在左侧肝门横沟中分离出来,并于横部的起始附近,常可发现分布到尾状叶左半部的门静脉支。沿左纵沟分离结缔组织,即可显露门静脉左干的角部、矢状部和囊部。如将左内叶稍牵向右侧,从矢状部和囊部的内侧,可找到左内叶的门静脉支,并有左内叶动脉和肝管与之伴行。如将左外叶牵向左侧,从角部以至囊部外侧,可见到左外叶上、下段的门静脉支。门静脉右干较左干略粗而且稍短,在右干近侧发出1或2支,分布于尾状叶右半,称尾状叶右支。 &&& 在右干的前上缘发出右前叶支,分布在右前叶肝脏。在右前叶支起点的外侧又发出后叶上段支和下段支。但有时右前叶支起自门静脉左干横部,或起自门静脉主干,如右前叶支起自左干横部,在左半肝切除时,应在其起点的远侧处理门静脉左干横部。如起自门静脉主干,在右半肝切除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其右前、后叶支。 &&& 肝动脉:此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贴网膜囊后壁,沿胰腺上缘向右行走,随即转向前上方,到达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先后分出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以此为界,分支前的主干称肝总动脉,分支后的主干称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门静脉、胆总管并行(图1.10.1.2-0-19)。肝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和行径,基本上与门静脉一致,但要比后者不规则得多。在肝门区,肝动脉位居浅层,手术时较易暴露。
&&& 肝左动脉从肝固有动脉分出后,沿着左门静脉横部及左肝管的浅面行走,其叶、段分支大部分在肝外分出。一般先分出尾状叶左动脉,再分出左内叶动脉和左外叶动脉,而左外叶动脉又分成上、下段支,分布到相应的肝叶和肝段。肝右动脉从肝固有动脉发出后,很快分出一支胆囊动脉,然后沿肝总管后侧上行(80%),亦有少数沿肝总管前面上行者(20%),然后绕到右门静脉和右肝管的浅面,在肝门右切迹内分出右尾状叶动脉、右前叶动脉和右后叶动脉,后者又分成上、下段支,分布于相应的肝叶和肝段。以上肝动脉的分支和分布乃系一般较为常见的类型。必须指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相当多见,因此,在肝脏以及上腹部其他脏器的手术中,对各种变异的肝动脉和分支应予注意。 &&& 胆管系统:胆管系统起于肝内毛细胆管,止于乏特(Vater)壶腹。临床上常使用肝内胆管的名称以表示左、右肝管汇合以上的肝胆管系统,而肝管汇合部以下则统称为肝外胆管。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肝叶、段及区域肝胆管分支,目前临床已引入肝胆管分级的概念,如第1级肝胆管、第2级或第3级胆管分支等。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壶腹部。胆总管又可分为十二指肠上、十二指肠后、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四个部分(图1.10.1.2-0-20)。胆管系统变异较大,具体描述可参见胆道手术部分。
&&& 肝静脉系统:肝左静脉位于左段间裂内,主要收纳左外叶的静脉血液。肝左静脉有时与肝中静脉合为一干,然后注入下腔静脉。行左半肝切除术,处理肝左静脉时,勿将肝中静脉一并结扎。肝中静脉走行于正中裂内,主要收纳左内叶和右前叶的静脉血液。在行左或右半肝切除时,为保存肝中静脉。应在正中裂左或右侧1~1.5cm处切开肝脏。肝右静脉在右叶间裂内,主要收纳肝右后叶的静脉回流血液。肝右静脉的大小常有变异,一般可见3种类型,即右大、右小和等大3型。由于肝右静脉的大小不同,其引流区及其肝外投影也随之变化,在手术中应注意这种变化(图1.10.1.2-0-21A、B)。肝短静脉通常有4~8支,主要收集尾状叶和右后叶部分的静脉血液。这些静脉短小,直接开口于下腔静脉的左、右前壁。但其中有的口径较大,称肝右后侧静脉(图1.10.1.2-0-21C),在右半肝切除时,须将其仔细分离、切断、结扎,以免撕裂出血。总之,肝静脉壁薄,手术时若不注意,易被撕裂出血,并可能发生空气栓塞,因此,肝切面以稍偏向病侧较为安全。
&&& 肝脏周围间隙:膈下区是指横膈之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一个大间隙(图1.10.1.2-0-22),肝脏居其中。肝脏及其韧带将膈下区分为若干间隙,有肝上和肝下间隙。肝上间隙被镰状韧带分为右肝上和左肝上间隙,前者又被右冠状韧带和右三角韧带分为右前肝上和右后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分为右肝下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肝胃韧带分为左前肝下和左后肝下间隙。这些间隙加上肝后上部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的肝裸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右肝上和右肝下间隙为肝脏手术后膈下脓肿的好发部位。
&&& 肝脏虽然有胸廓保护,但因其体积,重量均较大,质地脆弱,而且被周围韧带固定。因此,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也不论是胸腹钝性伤抑或穿刺伤,都容易使之受损并发生破裂,尤其在肝脏发生病理性肿大时更是如此。据统计,战时肝外伤约占腹部外伤的26.7%,平时约占交通事故伤的16%~30%。近年来,欧美各国的肝外伤病例有增多的趋势,此与车祸和暴力事件的增多有关。此外,由于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狭窄的产道时或引产时也可造成肝脏挤压伤。往往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如颅脑、胸部、腹部其他脏器以及骨盆和尿道的复合性损伤,故在诊断和处理过程中,切忌顾此失彼。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肝外伤的病死率高达66.8%,战后虽有所降低,但仍在6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抗休克等复苏技术的进步,肝外伤的病死率已降至27%。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美军肝外伤的病死率分别降到14%和8.5%,这与及时后送(直升机等交通工具的投入)和早期手术有直接关系,和平时期肝外伤的病死率在10%左右。一般说来,单纯肝外伤和开放性肝外伤的病死率较低,而复杂性肝外伤和闭合性肝外伤的病死率较高,后两种情况约占肝外伤总数的12%~42%,而病死率却占50%以上。 &&& 肝外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前者多由于刀伤、枪弹伤和弹片伤等所致,其中散弹猎枪造成的较一般枪伤重。后者由钝性外力如打击、挤压、爆震伤和坠落等原因使肝脏直接受到冲击或受间接对冲力影响导致受损破裂,腹壁并无创口与肝脏沟通。按病理形态分类,肝闭合性损伤又可分为肝包膜下血肿、肝破裂伴肝包膜撕裂(真性破裂)和肝中央破裂。此外,临床还有根据创伤轻重的分类法。如中山恒明的Ⅳ度分类法,Ⅰ度:包膜撕裂肝实质伤;Ⅱ度:伤口长不及3cm,深不及1cm的轻度裂伤;Ⅲ度:伤口长5~10cm,深1~4cm的较大裂伤;Ⅳ度:伤口呈星芒状或粉碎状的爆裂伤。目前认为按创伤轻重结合病理形态改变分级,有利于临床处理和判断预后。 &&& 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血运非常丰富,而且肝脏有产生和引流胆汁的功能,因此,肝脏损伤所引起的后果十分严重,出血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胆汁外漏造成的均可危及伤员生命。据统计,出血、感染及合并伤,在肝外伤死因中分别占前3位,其中大出血是肝外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虽然轻微的被膜下破裂经过严密的观察用非手术疗法可望获得痊愈,但此种轻微损伤诊断较难确定,因此,肝外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肝外伤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如不顾病情在伤后立即对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将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但虽经大量输血仍不能纠正休克者,过于推迟手术时间亦会失去手术时机。应根据损伤情况,有无合并伤和休克程度决定手术时间。当无休克或仅有轻度休克时,适当静脉补液后即可手术,中度或重度休克时,若输血ml后,休克仍不能纠正,应迅速施行手术。的手术处理原则与一般创伤外科要求一致,应包括对肝创伤的清创、止血、消灭死腔、缝合创缘和充分引流等。
&&& 适用于单纯肝脏挫裂伤,但裂口较深,单纯缝合不能止血者;肝组织缺损较多,清除失活肝组织后遗留较大腔隙,对拢缝合困难者;大量输血导致凝血障碍(含各种止血手术后),不适合做复杂手术者;两侧肝叶广泛性损伤,出血不能控制者;肝外伤出血不能控制,需转院治疗者,作为权宜措施;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受血源条件和医疗条件限制不能开展肝脏复杂手术时。
& &&肝后腔静脉或主肝静脉破裂以及肾功能损害者,不能采用填塞缝合术。
术前准备 】
&&& 1.最大的危险是失血性休克,尤其在肝组织严重创伤需行肝切除时,一般出血量较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应积极进行抗休克和复苏治疗,包括备血、输血、输液、给、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保护肾功能,预防肾功能衰竭发生等。与此同时做好紧急手术准备,保证足够的血源,提高并维持血压,如在短时间内输血500~1000ml,血压仍不好转,即应边抗休克,边行抢救手术,不宜等待。 &&& 2.近肝静脉损伤后患者大多伴有出血性休克、顽固性或其他脏器的复合性损伤,常于入院前即已生命垂危。因此,术前处理的首要步骤是积极的液体复苏、输血、输液,伤员在入院后15min内经中心静脉或大的肢体静脉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液;输液通路多为2或3条,选上肢静脉为宜,避免因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根部损伤使输入的液体丧失。若患者血压仍低,则说明有大量活动性出血,应在迅速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尽快手术止血并继续复苏,以缩短休克时间。休克超过半小时的患者90%以上死亡,亦有大量病例报道病死率与休克时间呈正相关。 &&& 3.深度休克,短期内输血后血压不能回升者,可以于左侧第5肋间开胸,于膈上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使血压回升,维持心脑的血供,直至开腹行损伤处手术止血。 &&& 4.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应首先处理。如有,应立即行胸腔引流等措施,以免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缺、发绀和休克,甚至死亡。 &&& 5.呼吸困难者,应及早气管内插管维持良好的通气并给。 &&& 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给予一个剂量,然后根据手术时间及药物半衰期,术中间隔一定时间追加一个或数个剂量。 &&& 7.开放性损伤,应将创口用无菌敷料包扎,大量出血时加压包扎,立即进行手术。 &&& 8.术前置放胃管和导尿管。
麻醉和体位 】
&&& 根据有无休克和损伤部位选择麻醉方法。如损伤部位为肝的外后上部,需要行胸腹联合切口,应施行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如损伤部位适于经腹手术者或不严重时,以硬脊膜外腔麻醉为宜。如有休克者,可选用局部浸润或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 &&& 一般取仰卧位,如取胸腹联合切口可采用左侧半卧位。
&&& 1.清除腹内积血和凝血块,检查受创部位和创伤程度,切除创缘失活的肝组织。 &&& 2.仔细进行肝创缘止血。 &&& 3.大网膜或止血剂填塞缝合:将大网膜、或化纤维素填入肝组织缺损处,再行缝合结扎(图1.10.1.2-1,1.10.1.2-2)。这样可起到止血和防止胆汁渗漏的作用。一般采用大网膜较理想,它能较快地与肝脏裂口边缘愈合。
&&& 4.纱布填塞止血& 在肝脏严重损伤,病人危急的情况下,已不允许采用其他处理方法时,可应用此法。即先将大网膜覆盖于创面,然后用干纱垫或大块凡士林纱布紧密填塞于肝破裂处,压迫止血。另一端自腹壁切口或另行戳口引出体外,固定于腹壁(图1.10.1.2-3)。
&&& 5.处放置双套管引流。
术中注意要点 】
&&& 1.近年来多认为肝创口内使用止血剂效果不好,特别不宜用于深部裂伤,以免妨碍伤处引流,增加感染和继发出血的机会,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 2.应用纱垫、凡士林纱条填塞,虽然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它们是不能吸收的异物,刺激性大,更由于压迫临近组织,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和粘连。同时创面引流也不通畅,常在术后引起感染和继发出血。因此,非十分必要,不宜使用。 &&& 3.如有可能,最好取带蒂网膜作为填塞材料,它不仅能消灭死腔,还可让新生的血管长入缺血的肝组织,建立侧支循环。 &&& 4.在做填塞止血之前,应彻底消除失活的肝组织,尽量减少术后感染的因素。
术后处理 】
&&& 1.使用不吸收材料填塞后感染率高,应及早于24~72h取出。若由于肝外伤患者在短期内病情尚不稳定,不适合过早取出填塞物,可延至填塞后3~5d开始逐步拔除。此外,在拔除填塞物时可造成继发性出血。术后3~4d,可将纱垫逐渐向外拨出并剪短,术后7~10d全部取出。 &&& 2.注意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如无其他合并伤,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但严重的,术后发生休克的机会较多,术后48h内,仍须注意抗休克治疗。 &&& 3.肝脏手术后,易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应及时测定血钾、钠、氯和CO2结合力,及时补充足够量的水和电解质。 &&& 4.注意纠正出血倾向& 肝创伤后原和第Ⅶ因子均比正常降低约40%。此外,和血小板亦有所减少。故术后给以新鲜血液、和其他止血药物非常必要。 &&& 5.保持腹腔引流通畅& 肝脏术后的引流是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术后护理中务必保证双套管负压吸引通畅并不能脱落。否则,常因引流不畅或引流管过早脱落,而腹腔内未达到充分引流,发生膈下或肝下化脓性感染。腹腔引流一般在术后3~5d拔除。若有胆汁外溢时,需持续双套管负压吸引(图1.10.1.2-4)。T形管引流可于手术后2周左右造影后拔除,如遇胆瘘发生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 6.后,机体对细菌及其毒素的抵抗力显著降低,故不论细菌污染的程度和创伤的性质如何,都应当给予抗生素,尤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 操作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三个原因易造成肝损伤 避免药物伤害的十大守则
栏目关注:
日常造成肝损伤的病因主要都有哪些呢?肝脏是人体很大很重要的消化腺体,它对外来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具有强大的防御解毒功能。所以,肝脏很容易受到毒性物质损害,造成化学性肝损伤。下面就让专家来介绍一下日常造成肝损伤的病因主要都有哪些呢?
日常造成肝损伤的病因主要都有哪些呢?肝脏是人体很大很重要的消化腺体,它对外来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具有强大的防御解毒功能。所以,肝脏很容易受到毒性物质损害,造成化学性肝损伤。下面就让专家来介绍一下日常造成肝损伤的病因主要都有哪些呢?一、环境污染城市生活环境恶化严重,空气中充满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工作环境空气污浊,病菌孳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难免会损伤肝脏。二、熬夜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三、饮酒过多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可引起肝损伤。饮酒量大、持续饮用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就是因为饮酒过度才患上酒精性、,致使肝脏受损。警惕服药不当引发肝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注意服用药物不当对肝脏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有资料显示,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还有大约2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对此,专家提醒:一定要警惕服药不当引发肝损伤。专家指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保肝药有几类,其一是氨基酸或其它营养成分,其二是天然抽取物,其它是化学合成物。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无大碍。但来路不明的药物则应特别小心,可能会引起肝毒害,甚至猛爆性肝炎。避免药物伤害的十大守则①、不要随便吃药。②、不要服用来路不明的偏方草药、中药及健康食品。③、不要随便增加药物的剂量。④、不要将中西药混合一起服用。⑤、不要把药物跟酒精、牛奶、茶或咖啡一起服用。⑥、不要把大人的药物折半或减量给小孩服用。⑦、不要使用过期的药物。⑧、不要贪小便宜买来路不明的西药。⑨、吃药后身体不适要赶快就医。⑩、肝不好吃药要小心。
(责任编辑:jbwq)
  感冒的食疗法,性爱保健,性爱技巧,胃溃疡的治疗,淋巴疾病的知识,宝宝便秘的饮食,蔬菜水果减肥,包皮如何处...
你好, 一般月经不调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二类主要生殖器官一些气质变化引起的,包括生殖器官的...
轻微的感染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咳嗽或者有痰可以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小儿麻甘颗粒治疗.严重时建议静脉输液治疗
请问你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这样吗。
肝损伤疾病
(一)诊断性腹腔穿刺 这种方法对诊断腹腔内脏器破裂,尤其是对实质性器官裂伤的价值很大,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认为有内脏损伤,但出血量少时可能有假阴性结果,故一次穿刺阴性不能除外内脏损伤,必要时在不同部位,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肝损伤症状表现一般有哪些
时间: 07:57
  肝细胞它位于右上腹的深部,有下胸壁和膈肌的保护,黑龙江东北肝胆医院肝病专家指出:肝损伤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机械性损伤会导致肝破裂,会有腹痛,休克症状。功能性损伤可有黄疸,腹胀,厌食,等消化系症状。必须及时根据肝损伤症状表现判断损伤类型,做具体的治疗。(看文章太慢?可直接点击咨询)
  肝损伤症状表现一般有哪些
  一、暴力引起的肝损伤
  因为尖锐物刺伤肝脏引起肝损伤,常见症状是出血或者肝衰竭,某些撞击因素也会引起肝损伤,如果肝包膜没破,出血量少会自行吸收,出血量大会出现休克现象,如果是肝包膜破裂,则会使血液流入腹腔,出现腹痛、腹膜炎或者出血性休克。
  二、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伤
  如果体内感染了某种肝炎病毒,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等,这时一定要到医院去做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定量检查,。
  三、药物引起肝损伤
  药物要经过肝脏代谢吸收,药物很多都是有毒性的,长期服用药物造成肝损伤,一般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主要症状是低热、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乏力等。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者有三黄现象。
  四、劳累、过度饮酒等引起肝损伤
  如果劳累过度或者过度饮酒等也会引起肝损伤,劳累引起的肝损伤主要是肝区疼,全身无力等,另外肝功能指标有些比较高。
  肝损伤的治疗方式一般有哪些
  1、对于外力原因造成的机械性肝损伤治疗
  机械性肝损伤的诊断明确后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伤源大多有内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有些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首先应建立可靠有效的输血途径,选择上腔静脉分支作为输血途径较为适宜,有些严重肝外伤合并大血管破裂,出血量大,虽经积极快速大量输血仍未能使血压回升和稳定。
  2、对于肝炎病毒等肝病原因功能性损伤治疗
  如果体内感染了某种肝炎病毒,肝病毒会影响肝功能,复制活跃时会造成肝损伤,而部分乙肝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也是肝损伤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是感染病毒出现肝功能不全的一些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去做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定量检查;在确诊肝病后,做相关的检查,以从源头修复肝损伤,避免向肝硬化等重症肝病方向发展。对于乙肝等常见肝炎,可选择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预后不复发。(更多了解可在线咨询)
  3、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治疗关键)、促进致肝损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应用肝保护剂、治疗肝功能衰竭。对于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可采取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消除胃肠残留的药物,采用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方法快速去除体内的药物。
  4、对于劳累、过度饮酒等引起肝损伤的治疗
  这一类损伤一般不需要治疗,没有其他病症时,合理的休息营养调节后,就会恢复正常。
黑龙江网络预约可享特权:不排队,免费挂专家号!
24小时专家免费预约电话:400-6773120
乘车路线: 16路、17路、22路、25路、62路、71路、82路、84路、87路、93路、109路、110路、112路、118路、121路、202路
哈尔滨火车站乘16路、109路公共汽车 ,16路到发电厂下车、109路在文明街下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度肝损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