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院罗望池医生的论文

应用新型MTI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应用新型MTI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新型 MTI 球囊重塑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其栓塞和临床结果。方法本组共22例26个宽颈动脉瘤采用 MTI 新型球囊 Hyperglide 或 Hyperform 置于宽颈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处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充盈球囊封闭瘤颈口后将合适的弹簧圈推送进入动脉瘤内,每次充盈球囊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重复进行充盈球囊和填塞的过程,球囊将弹簧圈在瘤颈处重新塑形以达到动脉瘤致密填塞。结果 26个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重塑技术栓塞,23个成功填塞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失败。1个因血管迂曲球囊不能到达大脑前动脉改用3D 弹簧圈篮筐技术栓塞,另一例前交通动脉瘤因选择 Hyperglide 球囊,球囊充盈时无法进入前交通动脉分支血管而不能封闭全部瘤颈导致部分弹簧圈进入载瘤动脉。1例因同时采用 Hydrocoil 水凝胶弹簧圈时,因弹簧圈过硬刺破动脉瘤引起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结论为达到宽颈动脉瘤致密有效的栓塞,新型球囊重塑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43【正文快照】:
采用经典的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在治疗宽颈动脉瘤时受到一定限制,其完全栓塞 率仅有15%。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难度较大。弹簧圈在动脉瘤内的稳定性差,容易自瘤颈移位进入载 瘤动脉,且不易达到致密填塞。目前治疗宽颈动脉瘤的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球囊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文德,孙凝家;[J];山东医药;1980年05期
张庆林,张成,鲍秀峰;[J];山东医药;1980年07期
方大维,王泰来,林勇杰;[J];新医学;1980年01期
,陈德邵;[J];新医学;1980年09期
李旭;[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5期
王秀文;[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0年06期
张扬达;朱雏雏;;[J];浙江医学;1980年06期
王惠玲;;[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陈秉修;;[J];现代医学;1980年05期
张永康;;[J];国际骨科学杂志;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兴彪;;[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高照勤;段永;;[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王以成;;[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方铎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麦哲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丁永红;耿坚;朱琼;张忠;张善生;丁乃时;戴大英;;[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王晓阳;;[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田玉坤;李洪玲;;[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凌锋;;[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尹龙;焦德让;;[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珊佳平;[N];辽宁日报;2000年
廖怀凌;[N];深圳商报;2000年
杨宝钟;[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本报记者 李海清;[N];健康时报;2003年
黄远桃;[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王鹏;[N];健康时报;2004年
徐艳;[N];民族医药报;2004年
胡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林赟;[N];南方日报;2005年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王海东;[N];汕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世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赵庆平;[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冀勇;[D];苏州大学;2005年
邓剑平;[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国均;[D];苏州大学;2004年
赵欣;[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申强;[D];吉林大学;2005年
赵诚;[D];青岛大学;2005年
李旭东;[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李钢;[D];四川大学;2005年
冯光;[D];暨南大学;2005年
李伟;[D];四川大学;2005年
于莹;[D];吉林大学;2006年
陈岩;[D];吉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新型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优质期刊推荐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背景
随着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理念的进步,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术中并发症也逐渐减少,但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仍存在较大的难点,一些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如动脉瘤术中破裂、血栓性并发症不容忽视。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一种常见并发症。SAH后脑脊液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发生改变,细胞因子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脑血管痉挛有一定关联。因此,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预测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转归和及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痉挛目前文献并不多。本院自2005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颅内动脉瘤400余例,以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中药治疗,发现中药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尤其是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选择及术中并发症。同时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脑脉解痉汤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
1采集入选病例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CT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瘤颈宽度、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数目、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选择术式、术中并发症、栓塞结果、出院时GOS评分、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进行频数分布描述。
2对入选病人进行系统分层研究和分组对比,对以上所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诸因素对预后有无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诸影响因素之权重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
3.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各种术式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种术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4.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西医治疗及脑脉解痉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发病后3天和7天脑脊液ET-1和NO水平,多普勒检测出血后第7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1一般资料统计结果纳入病人总计409例,其中男性161例(39.3%),女性248例(60.7%),平均年龄54.47±13.6岁。
2发病情况统计结果
首发症状以单纯头痛起病259例(63.4%),意识障碍81例(19.7%),肢体偏瘫18例(4.4%),头晕12例(3.3%),眼部症状18例(4.4%),癫痫2例(0.5%),其他18例(4.4%)。入院时CT-Fisher分级0级103例(25.18%),1级6例(1.47%),2级181例(44.25%),3级79例(19.32%),4级40例(9.78%).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103例(25.18%),1级25例(6.11%),2级158例(38.63%),3级71例(17.36%),4级46例(11.25%),5级6例(1.47%)。Hunt-hess分级和肺部感染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Hunt-hess分级对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有显著影响,P0.05。
3颅内动脉瘤部位
前交通动脉瘤98例(23.96%),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55例(13.45%),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46例(11.25%),左侧大脑前动脉瘤7例(1.71%),右侧大脑前动脉瘤8例(1.96%),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3例(7.33%),右侧大脑中动脉瘤32例(7.82%),左侧大脑后动脉瘤4例(0.98%),右侧大脑后动脉瘤3例(0.73%),基底动脉瘤26例(6.36%),左侧椎动脉瘤18例(4.40%),右侧椎动脉瘤12例(2.93%),左侧颈内动脉瘤32例(7.82%),右侧颈内动脉瘤38例(9.29%)
4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及并发症的差异
颅内微小动脉瘤46例,未破裂微小动脉瘤9例,破裂微小动脉瘤38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1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onyx栓塞2例,双导管技术栓塞1例,未能栓塞1例。支架辅助栓塞中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6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4例,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例。5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因术中出血导致死亡,1例因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上干细小分支引起失语,其余1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1例患者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患者弹簧圈少量脱出至载瘤动脉,均完全恢复。
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97例,以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48例,1例支架无法到位,使用neuroform支架9例,solitaire支架24例,enterprise支架15例,其中solitaire及enterprise支架39例中,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33例,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3例,弹簧圈部分脱出3例,动脉血栓1例。以球囊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59例,1例球囊无法到位,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6例,弹簧圈逃逸1例,动脉血栓1例。以单纯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90例,1例导管无法到位,栓塞失败,改为手术夹闭,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7例,弹簧圈部分脱出9例,动脉血栓性并发症2例。双导管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1例。
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中,大脑中动脉1例,余均位于后循环。采用了四种术式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纯支架置入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单纯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3例,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术后并发症有再出血1例死亡。25例夹层动脉瘤中有17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栓塞,不完全栓塞组随访2例术后后复查瘤体较前扩大,未出血,再次行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梭形动脉瘤5例,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颈内动脉1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球囊结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除1例部分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对血流无影响,余4例无手术并发症。
我们以“Y”型支架治疗宽颈动脉瘤3例,其中基底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2例采用双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例采用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因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导致小脑出血,患者死亡。
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获得栓塞程度较高,P0.05;开颅夹闭组较介入栓塞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较高,P0.05。
5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治疗组CVS发生10例(33.3%),对照组CVS发生17例(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ET-1水平在出血后三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ET-1水平随时间递增(P0.05),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NO水平在出血后三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NO水平随时间递减(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颅内动脉瘤患者女性居多,发病平均年龄在54岁左右,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部位以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最为常见,Hunt-hess分级对脑血管痉挛和预后有显著影响,分级越高,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2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3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有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闭塞、液体胶栓塞等多种,其中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术中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无明显差异。
4“Y”型支架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是安全的,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高。
5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脑脉解痉汤治疗后,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水平下降,而NO水平则上升,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下降,提示脑脉解痉汤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651.1【目录】:
中文摘要3-7Abstract7-12目录12-14引言14-16第一章 文献研究16-27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16-23
1.1 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16-19
1.2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19-23 2 中医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3-25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23-24
2.2 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进展24-25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25-27第二章 研究内容27-35 1 介入栓疗颅内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27-31
1.1 研究对象27
1.2 西医诊断标准27
1.3 纳入标准27
1.4 排除标准27
1.5 研究方法27-28
1.6 统计方法28-30
1.7 技术路线:(2005年3月~2011年12月病例回顾)30-31 2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31-35
2.1 病例选择31-33
2.2 分组方法33
2.3 治疗方法33
2.4 主要试剂和操作方法33
2.5 观察指标33
2.6 统计方法33-34
2.7 技术路线:(临床方案实施)34-35第三章 研究结果35-60 1 一般描述性统计35-48 2 分层比较研究48-50 3 随机对照研究50-52 4 讨论52-60
4.1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52-57
4.2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57-60结语60-61参考文献61-68附录68-81 1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68-70 2 并列释放“Y”型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多发微小宽颈动脉瘤70-71 3 颅内梭形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1-73 4 支架辅助栓塞椎动脉夹层动脉瘤73-75 5 高顺应性HYPERFORM球囊扩张结合血管内灌注罂粟碱治疗严重脑血管痉挛75-77 6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眼动脉宽颈动脉瘤77-78 7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8-79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指南》79-81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1-82致谢8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露,田少霞;[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8期
王彬彬;卢旺盛;;[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年03期
张跃康;刘文科;马潞;;[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赵文元,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周晓平;[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03期
刘圣;施海彬;胡卫星;万琪;杨正强;李麟荪;;[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12期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郭蓉娟,韩刚,王颖辉,解庆凡,张秀娟,裴清华,孟繁星,林参,马丽珍,王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年04期
刘荣辉;李皓;;[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熊家锐,王本瀚,段传志,许红旗,宋红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5期
马朝晖;李铁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庆宪;[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李珍武;[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刘剑波,史晓冬;[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李存洲,朱贵祥,崔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华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郭汉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吕红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进德;;[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付晶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张恩达;郭树忠;;[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雄鹰;李年贵;郑丽芬;闫青;李薇;徐殊;;[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韩国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灵芝;[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钟雪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静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程发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平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招远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升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孙昊;[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张爱玲;[D];郑州大学;2010年
戴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名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任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立早;[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何可;[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劳一;[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晓芳;[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赵节绪,尹长江,林世和,曲绍春,刘杰,谢湘林;[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王永炎;[J];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02期
郭顺根,牛建昭,贲长恩,王德福,丁绍凤;[J];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03期
刘建民,洪波,许奕,秦永文,赵文元,周晓平,黄清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周建莉;[J];福建中医药;2004年02期
张超元;肖绍文;周全;罗昱;;[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李洁霞;黄日祥;黄浩基;;[J];广西中医药;2009年03期
陈楚玺;;[J];国医论坛;1992年01期
王志先,李临恭;[J];国医论坛;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刚;肖泉;刘若平;叶劲;蓝胜勇;;[J];广西医学;2007年03期
王静波;田萍;仝霞;;[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崔群建;赵洪洋;刘建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6期
朱青峰;王千;王国芳;边世春;周志国;禹书宝;王风伟;;[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5期
张建林;姜汝明;辛昌明;张修宝;付鹏;;[J];泰山卫生;2001年03期
章翔;[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1年02期
陈高,张建民,李珉,蔡菁;[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乐永平;邵伯;吴晓宏;王大鹏;姜河;杨延池;肖国栋;;[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陈立朝;许民辉;杨东虹;邹咏文;张云东;陈广鑫;沈光建;徐伦山;周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陈谦学;吴立权;刘仁忠;陈治标;简志宏;徐海涛;田道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童凌云;缪一挺;张浩;;[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童凌云;缪一挺;张浩;王勇;吴浩;马学通;马为众;蔡葵;;[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于丽丽;戴敏;;[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钟鸣;谭显西;赵兵;;[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李军;;[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莫雪红;华莎;张小征;马廉亭;;[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汪一棋;阳建国;钟兴明;郑惠民;蔡勇;;[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沈雁蓉;吴燕;金晖;;[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张新中;周文科;周国胜;;[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贾峥;;[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N];健康报;2009年
朱凤霞;[N];淄博日报;2011年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N];文汇报;2009年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衣晓峰 王慧颖
姜雪松;[N];哈尔滨日报;2011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杨凯艳;[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于骅琴;[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李华;[N];自贡日报;2010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 石祥恩;[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望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文华;[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佟丹;[D];吉林大学;2010年
祝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陈家亮;[D];复旦大学;2010年
鲁刚;[D];复旦大学;2011年
卢海涛;[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蒲朝霞;[D];浙江大学;2011年
马朝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文焕;[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玉东;[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柯锐钿;[D];汕头大学;2010年
赵航;[D];吉林大学;2007年
冯金福;[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张兴华;[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崔景余;[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吕丙波;[D];苏州大学;2010年
杨鹏飞;[D];浙江大学;2007年
王双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许真;[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_罗望池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_罗望池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_罗望池
2012399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
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罗望池,石尧,李贵福,钟经馨,郭建文,朱吉祥,马朝晖,李铁林,黄燕
(1.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脑病三科,广东广州.广东省中医院多普勒室,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脑脉解痉汤
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实验组给予西医治疗及脑脉解痉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发病后3天和7天
脑脊液ET-1和NO水平,多普勒检测出血后第7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CVS发生10例(33.3%),对照组CVS发生17例(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ET-1水平在出血后3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ET-1水平随时间递增(P<0.05),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NO水平在出血后3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NO水平随时间递
SAH患者脑脊液中减(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治疗后,
ET-1水平下降,而NO水平则上升,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下降,提示脑脉解痉汤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内皮素1;一氧化氮;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88-03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
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成为致死和重残的主要因素。目前,脑血管痉挛的确切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也缺乏有
一些效控制脑血管痉挛发生和发展的方法。近年来,
SAH后脑脊液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可学者发现,
能发生改变,细胞因子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脑血
。目前关于中医药防治蛛网膜管痉挛有一定关联
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尚少,我们探讨自拟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11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三科住院部病人共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52±11.26)岁;前交通动脉瘤22例(36.7%),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7例(28.3%),大脑中动脉瘤15例(25.0%),基底动脉瘤4例(6.7%),椎动脉瘤2例(3.3%)。对60例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年龄、病程、体温、心率、呼吸、收缩
舒张压、出血量NF积分等计量资料基线比较,各压、
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分层、中线结构有无偏移、血肿破人脑室、有无占位效应、有无手术等计数资料基线比
CT-较,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
HUNT-HESS分级、GCS分级等计量资料Fisher分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08322)
作者简介:罗望池(1974-),男,湖北咸宁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
向: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E-mail:liguifu127@163.com。通讯作者:李贵福,
动脉瘤性SAH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
“各类脑血管疾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全部以CT及DSA确诊。病诊断要点”,
1.2.2CVS诊断标准参考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超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声医师分会编写的
中风病病名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
1.2.4中风病阳类证诊断标准(参考广东省中医院
7])脑血管病中心国家十五课题标准及文献[阳类证:除中风病主症外,常兼以下症状三项或以上:面赤
身热;烦躁甚则躁扰不宁;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数或滑数。1.3纳入标准
(1)年龄在14~80岁的患者;(2)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适应症;(4)术前Hunt和Hess分级为Ⅰ~Ⅳ;(5)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中风病史但无后遗症;(6)起病72h内接受颅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者;(7)知情同意。1.4
(1)年龄在14岁以下或80岁以上患者;(2)由高血压、各种血液病、类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炎、脑底异肿瘤脑转移等导致脑出血常血管网(moyamoya病)、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起病72h内未接受颅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者。1.5
采用区组随机方法。按照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分为两个区组。借助计算机用SAS软件Procplan程序按照随机区组方法将受试者按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IL_6的关系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IL_6的关系_专业资料...是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其他为少见病因如动脉夹层...缩的活性物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平衡,...(ANP)和 脑钠素(BNP)含量增高,引起外周血管舒张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