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没有心理压力与血管分析怎么抢救

The requested URL '/content/13/861.s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一位成年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日期
09:26&点击: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成功救治一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9月17日,一位年仅32岁的女性患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手里拿着检查单,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接诊医生看到患者胸闷气短,口唇发绀,全身乏力,查看检查单后,表情立刻凝重起来,此时方知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在得知患者已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无果,而且在患者家属一再恳求下,医生决定决心收治这一重症患者。患者的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内径约13mm,长约15mm),动脉水平双向分流(左向右为主),肺动脉增宽,重度肺动脉高压(100mmhg),右心增大,右室前壁增厚。术前动脉血气分析示:氧分压54.6mmhg,二氧化碳分压:34mmhg、氧饱和度约88%。
在心血管外科许锁春副主任的主持下,科室全体医生进行详细的病例讨论,制定出缜密的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病情非常危重,闫炀主治医师、郝军军医师多次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换意见,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及风险。一方面,医护人员调整患者心功能至最佳状态;另一方面,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明确手术可行性。患者心导管检查示肺血管压力试验阴性,但肺血管阻力较吸入万他维前明显降低。在术前讨论时,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患者病情危重,手术危险系数极高,但患者体征、心超、所测肺静脉血气均提示尚存手术可能。然而这对心血管外科治疗团队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最终医患双方认识高度统一,决定为患者争取最后一线希望——采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缝扎术,目的是为最大限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机率。9月26日,在一附院麻醉科医生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全面配合下,许锁春副主任、闫炀主治医生和郝军军住院医师为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为患者行手动脉导管缝扎术,历时四个多小时后,患者手术宣告成功,患者被送至心外ICU度过术后危险期。
在ICU师桃副主任医师、李明医师及杨小红主管护师带领下,ICU全体医疗及护理人员发挥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给予患者精益求精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在治疗方面,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应用多种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全力保障患者度过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危险期,同时有效防止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等常见并发症的出现。随着患者病情好转,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最终在术后第六天成功脱离呼吸机。在护理方面,由于患者长期呼吸机辅助,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有效地为患者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最大限度的防止肺部感染发生。患者久卧病床,ICU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了细心、周密的皮肤护理(翻身、按摩和擦洗),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护理基础。最终,在全体ICU医护人员努力下,患者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危险期。
目前,患者已由ICU搬至重病室。时隔两周后见到了家人,患者及家属眼睛都湿润了。善良而质朴的他们紧紧握住医生的双手,表达对挽救患者生命的感激之情。当面对这一动人的场景,全体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心情总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身心的疲惫都一扫而光。此时此刻,我们才体会到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及医学誓言之真正意义所在。每位患者的康复,家属的笑容,是激励着我们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竭尽所能救治每一位心脏病患者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虽然医患关系紧张,面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心血管外科却始终勇往直前,没有丝毫退缩,始终坚守着信念,坚持不懈努力,改革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构建强大医疗团队,发挥出一附院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目前,已为数十位患者在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后成功实施救治,为患者挣取了一线生机,让广大患者重燃生活的希望,重现生命的曙光。正如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口号:“一线生机,永不放弃”,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西北地区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一附院
编辑:敏 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新浪微博 &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陕ICP备0211991号 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管瘤有没有遗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