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急性发作丝虫病急性感染处理

→ 如果人得了丝虫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如果人得了丝虫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男 | 0个月
悬赏2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丝虫病:病原体为丝状线虫,是我国华东、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经蚊子传播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年,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过敏、急性淋巴结和淋巴管炎等,后期因其成虫阻塞淋巴管,形成象皮肿、乳糜尿或腹水。
nanjingwcy爱心医生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丝虫病”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各期,即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和慢性丝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和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丝虫病患者的诊治。2诊断原则根据流行季节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予以诊断。3诊断标准3.1微丝蚴血症3.1.1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3.1.2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确诊病例:具备3.1.2。3.2急性丝虫病3.2.1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3.2.2有反复发作的非细菌感染性肢体(或阴囊、女性乳房)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局部疼痛、触痛、肿胀、温热感,或有丹毒样皮炎,症状持续超过3天,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注:马来丝虫病急性炎症局限于肢体。3.2.3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3.2.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疑似病例:具备3.2.1、3.2.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疑似病例加3.2.4。3.3慢性丝虫病3.3.1较长期流行区居住史。3.3.2有不对称性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以及阴囊或女性乳房肿大(马来丝虫病慢性体征局限于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且肿胀处限于膝、肘关节远端)。或兼有3.2.2的表现。3.3.3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3.3.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3.3.5在尿、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内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查见丝虫断面。疑似病例:具备3.3.1、3.3.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5或3.3.3或3.3.4。4处理原则4.1病原治疗4.1.1个体治疗4.1.1.1班氏丝虫病一般用海群生(乙胺嗪)总剂量4.2g7天疗法(总量70~84mg/kg),即每次0.2g,每天3次,连服7天(成人量,儿童用量应递减,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疾患者应缓治或免予治疗,下同)为一疗程,需复治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4.1.1.2马来丝虫病一般用海群生总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总量33~40mg/kg),即0.5g顿服,连续4天或0.5g,每天2次连续2天,复治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首次治疗宜用海群生1g10天微量递增疗法(即第1~4天,每天12.5mg;第5~7天,每天25mg;第8~9天,每天50mg;第10天补足1.0g顿服)。4.1.2群体治疗4.1.2.1班氏丝虫病4.1.2.1.1人群微丝蚴率在10%~20%的地区,于血检普查后,采用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6个月(海群生总量约9g),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再用海群生3g5天疗法,即每次0.3g,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4.1.2.1.2人群微丝蚴率在5%~10%的地区,于血检整群抽样调查后,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6个月。4.1.2.1.3人群微丝蚴率在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3g5天疗法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4.1.2.2马来丝虫病4.1.2.2.1人群微丝蚴率在5%~10%的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总剂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3~4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亦可采取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4~6个月。4.1.2.2.2人群微丝蚴率在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4.1.2.2.3群体治疗时间以冬、春季节为宜。4.2对症治疗(详见附录C)4.3媒介防治4.3.1结合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清除蚊媒孳生地。4.3.2提倡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和应用驱蚊剂。4.3.3在有嗜人按蚊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可结合疟疾防治开展杀虫剂室内灭蚊。附录A病原学检查(补充件)A1血液检查A1.1厚血膜法A1.1.1血片制作:于晚9时至翌晨2时,以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端)待干,用三棱针快速深刺,轻挤出血液,取血3大滴,约等于60μL,置于已编号的清洁载玻片上,涂成边缘整齐、厚薄均匀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厚血膜(约长3cm、宽1.5cm),平放于有盖的玻片盒内,以防落灰或虫吃。A1.1.2血片染色:次日,将经自然干燥的血片放入清水中溶血5~10min,至血膜呈乳白色,取出晾干,甲醇固定,染色。大规模普查可用硼砂美蓝染色,鉴定虫种及保存宜用吉氏液或苏木素染色。A1.1.2.1硼砂美蓝染色法:取美蓝2g,硼砂3g,置研钵内,边研边加水,待溶解后冲洗入瓶中,加蒸馏水100mL配成原液,过滤后放置备用。染色时取原液5mL加清水配成5%稀释液,染3~5min,使血膜呈天蓝色,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本法染色前可不必先溶血、固定。A1.1.2.2吉氏染色法:染液由吉氏粉0.5g,中性甘油25mL及甲醇25mL配成。先置染粉于研钵内,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研边加,至甘油加完为止,然后倾入100mL玻塞瓶内,用甲醇小量多次洗涤甘油染液倾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于55~60℃温箱内24h或室温下3~5天,即为原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佳,临用时稀释。将溶血后已干的血片用甲醇固定约1min,然后滴加10%染液(原液加清水稀释配成)染45min,用蒸馏水轻轻冲洗。A1.1.2.3德氏苏木素染色法;染液由A液即铵明矾饱和液(铵明钒20g、蒸馏水100mL);B液(苏木素结晶1g加纯酒精10mL);C液(甘油25mL加甲醇25mL)配成。将B液逐滴加入A液中,倒入一不盖紧的容器内,置于空气流通处,经2周至1个月使其充分氧化,过滤后加入C液,密封备用。血片溶血固定步骤同前。用上述染液染10~20min,用0.05%~0.1%稀盐酸脱色片刻,流水冲洗至血膜呈蓝色。A1.1.3血片镜检:将染色的血片在低倍显微镜下顺序逐个视野检查微丝蚴并计数,根据微丝蚴的大小、体态、折光性、有无鞘膜、表皮是否光滑及内部结构等特征,予以识别。在高倍镜下观察微丝蚴的体核及头端空隙、神经环、排泄细胞、排泄孔、肛孔、尾核等结构。必要时需要用油镜作进一步鉴别。A1.1.4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见表A1。表A1A1.2微丝蚴浓集法A1.2.1改良蒸馏水法:取静脉血1mL(取血时间同A1.1),置于盛有0.4mL3.8%枸椽酸钠的离心管内,混匀后加蒸馏水8~10mL,反复摇匀,待红细胞溶解后经每分钟3000转离心3~5min,倾去上液,加0.05mol/L氢氧化钠8~10mL,按住管口,用力振荡数次,放置5~10min,使纤维蛋白凝块迅速溶解,再离心,吸除上清液,将沉渣涂片,待干、染色、镜检。A1.2.2微孔膜过滤法:将已编号的直径25mm、孔径5μm的微孔薄膜经蒸馏水漂洗后装入过滤器内,滤膜下垫一张同样大小经生理盐水润湿的滤纸。用注射器取静脉血1mL(取血时间同A1.1),加5%构椽酸钠0.1mL抗凝,吸入10%聚氧乙烯脂肪醇硫酸钠[或可用2%吐温80、0.1%碳酸氢钠或10%聚氧乙烯脂肪醉硫酸钠(ES)]溶液9mL,混匀后,去针头,直接插入过滤器,缓慢推动注射器,使已溶血的血液通过滤膜,以10mL生理盐水洗涤滤膜3次。开启过滤器,取出薄膜,自然晾干后,置热苏木素中染色5min,水洗,待干,镜检。A2淋巴液、鞘膜积液、乳糜尿内微丝蚴的检查A2.1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直接涂片或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离心后检查沉渣。液体蛋白含量高而呈胶状易凝者,加抗凝剂后检查。A2.2乳糜尿(或乳糜积液):取乳糜尿4mL于试管中,加乙醚2mL,混合振摇,使乳糜中脂肪充分溶解,弃去上层脂肪,加水稀释10倍后离心检查。A3活体组织检查A3.1检查淋巴管、淋巴结内成虫:将手术取出的结节,用大头针固定于木板或软木板上,分离结节周围组织,仔细将病变的淋巴管壁切开,分离内容物,取出干酪样脓样物检查。如于结节出现2周以后切除、解剖,则管内脓样物可能已纤维化。脓样物内含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夏雷晶体。将干酪样物或纤维组织移至玻片上,加数滴生理盐水,然后用解剖针将外层组织分离,即可见被包围的成虫。时间较久者发生粘连,虫体成碎段,不易将虫体与组织分离,则可用一针将包围的组织固定,另一针将虫体沿其长轴向一端轻移,或将组织移至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使虫体半浮,较易分离。但如结节形成较久,则不易取得完整的成虫。成虫或虫段可保存于甘油酒精(70%酒精95mL,甘油5mL)中供鉴定。A3.2病理组织学检查:切下可疑的淋巴结、淋巴管结节或其他组织,用10%中性甲醛固定1~2天,移至70%酒精中作病理切片。在切片中除可发现丝虫成虫外,尚可见到嗜酸粒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纤维母细胞、异物巨细胞、肉芽肿、假结核、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管周围炎、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栓塞或息肉状阻塞管腔等病理变化。在切片中所见结构清楚的雌虫体内的微丝蚴体核清晰,所在淋巴管壁有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而无纤维素沉积或肉芽肿形成者,则成虫可能为活虫。如虫体周围有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散在的组织,虫体被炎细胞包绕形成肉芽肿,纤维化后形成纤维化结节,或结节内虫体已钙化,则均为死虫。如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渗出,内膜内皮细胞肿大、增生,则为继发性细菌感染。附录B血清免疫学检查(补充件)B1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B1.1抗原片B1.1.1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腹腔感染长爪沙鼠。6个月后,从感染鼠腹腔收集雌性成虫。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蒸馏水漂洗1次,包埋于3%~5%甲基纤维素中,用冷冻切片机制成厚4~5μm的切片(每一切片含4~6个虫体横断面),贴附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丙酮固定,干燥保存于—20℃备用。B1.1.2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从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腹腔液中收集马来微丝蚴,用PBS(或生理盐水)洗净。其悬液置冰格过夜,次日离心浓集,以甲醇固定,然后进行反复超声断碎,超声粉碎机输出功率不小于25W(每次30s,间隔30~60s,共3~5min),至微丝蚴断片为长20~30μm。滴1滴微丝蚴断片悬液(≥100断片/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经50℃左右热烘固定3min后使用。B1.2血样:血清或滤纸血。B1.2.1血清: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或末梢血,离心后收集血清。在低温下运送,4℃保存,—20℃可保存2年左右。其间不宜反复冻融,以免影响抗体效价。B1.2.2滤纸干血滴:用定量新华滤纸从受检者的耳垂或指尖取血,使血滴直径为1.2cm,血量约20μL(约相当血清10μL),编号、晾干后放入有干燥剂的塑料袋内低温保存。4℃可保存半年,—20℃可保存2年。B1.3操作方法:受检血清用pH8.0、0.01mol/LPBS稀释成1∶10或1∶20(每一滤纸干血滴在0.1或0.2mL的PBS液中浸泡30min)。从冰箱取出抗原片,待复温后,在每一切片或一滴抗原上加1滴稀释待检血清,置37℃湿育30min。用PBS洗3次(每次5min)后冷风吹干,滴加用PBS稀释的羊抗人IgG荧光抗体,同上湿育,洗涤,以0.01%伊文思蓝作背景染色2min,同上洗涤,吹干。再加缓冲甘油(pH8.0)后覆以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对阳性反应的血样需连续作倍比稀释检测,直至阴性反应为止。最后呈阳性反应的稀释度即为阳性终点滴度。B1.4反应标准B1.4.1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以虫体切面的荧光强度及荧光着色范围区分为4个等级:“-”虫体切面呈桔红色,无明显的黄绿色荧光;“+”一般亮度的黄绿色荧光,显色范围较局限;“++”中等亮度的黄绿色荧光,显色较广泛;“+++”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显色广泛。一般以1:20血样滴度时荧光反应强度呈“+”及其以上者,判为阳性。B1.4.2微丝蚴断片抗原,以微丝蚴断片的荧光强度及着色范围区分成4个等级:“-”微丝蚴断端呈模糊的淡黄绿色或红色:“+”断端呈黄绿色荧光,形似哑铃,反衬红色明显;“++”断端黄绿色荧光显著,膜上也有黄绿色荧光;“+++”断端和膜均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一般以1:10血样滴度时出现“+”及其以上的荧光反应,判为阳性。B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2.1抗原: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从感染马来丝虫长爪沙鼠的腹腔收集马来丝虫成虫。虫体经生理盐水洗涤和蒸馏水漂洗后,置丙酮脱脂干燥,然后加0.01%硫柳汞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冻融3天(每天2次)后置4℃冷浸3~4天,超声粉碎后低温高速(7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即可溶性抗原。用分光光度仪测定235和28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OD),按式(B1)计算抗原蛋白量:X(mg/mL)=(OD(下标始)235(下标终)-OD(下标始)280(下标终))×0.4………………………(B1)B2.2操作方法B2.2.1常规间接ELISA:用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将抗原按适宜的工作浓度(2~5μg/孔)稀释,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每孔加0.3mL,4℃过夜。次日倾去抗原液,用pH7.2PBS/吐温-20(PBS/T)洗涤3次,每次5min,甩干。受检血清(或滤纸干血滴)用PB3/T稀释成1∶200,每孔加0.3mL,每样本加3孔,置湿盒于37℃湿育2h,同上洗涤,甩干。每孔加入0.3mLPBS/T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同上湿育,洗涤,甩干。然后加底物溶液[邻苯二胺40mg,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50mL,蒸馏水50mL和30%过氧化氢(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40μL〕0.3mL同上湿育,最后每孔加2mol/L硫酸(H(下标始)2(下标终)SO(下标始)4(下标终))75μL终止反应。将每样品3孔的液量吸至比色杯(杯径1cm),在分光光度仪上测量492nm波长处的光密度(OD)值。每板均设阳性参考血清、阴性参考血清和空白对照孔。测得样品OD值进行校正。B2.2.2改良的间接ELISA:按适宜工作浓度用pH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原,包被40孔聚苯乙烯反应板,每孔加0.1mL,4℃过夜。次日倾去抗原液,用pH7.2PBS/T洗涤3次,每次5min,甩干。受检血样用PBS/T稀释成1∶200,每孔加0.1mL,每样本加2孔,置湿盒,37℃湿育30min,同上洗涤,甩干。每孔加0.1mLPBS/T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同上湿育,洗涤,甩干。然后加底物溶液0.1mL,同上湿育后加2mol/L硫酸(H(下标始)2(下标终)SO(下标始)4(下标终))25μL终止反应。用专用酶标检测仪(以PBS对照孔校正零点后)测定492(或490)nm波长的各孔OD值。每板设阳性参考血清,阴性参考血清和PBS对照。每样品的OD值以2孔的平均OD值计,再以同板的阳性参考血清OD值作校正。B2.3反应标准测定100份以上健康人的血清,求其OD值和标准差(SD),以OD均值加2SD作为阳性反应阈值(通常为0.4)。当样品OD值等于或大于该值时即判为阳性。或以样品OD值(P)和阴性参考血清OD值(N)的比值P/N≥2者为阳性。B3溶液的配制B3.1pH8.0,0.01mol/LPBS液原液0.2mol/L磷酸盐缓冲液a.NaH(下标始)2(下标终)PO(下标始)4(下标终)·2H(下标始)2(下标终)O    15.6g蒸馏水加至        500mLb.Na(下标始)2(下标终)HPO(下标始)4(下标终)·12H(下标始)2(下标终)O    35.82g蒸馏水加至        500mL取a液5.3mL,b液94.7mL,NaCl17g加水至2000mL。B3.2pH8.0缓冲甘油5份甘油(一级)和1份0.01mol/LPBS(pH8.0)混匀后冰箱保存(无气泡)。B3.3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Na(下标始)2(下标终)CO(下标始)3(下标终)          15.9gNaHCO(下标始)3(下标终)          2.93g蒸馏水加至        1000mLB3.4pH7.2PBS/吐温-20NaCl8.0gKH(下标始)2(下标终)PO(下标始)4(下标终)          0.2gNa(下标始)2(下标终)HPO(下标始)4(下标终)·12H(下标始)2(下标终)O      2.9gKCl0.2g吐温-200.5mL临用前加蒸馏水至1000mLB3.5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底物溶液0.1mol/L柠檬酸溶液(21.041g/L)      25.7mL0.2mol/LNa(下标始)2(下标终)HPO(下标始)4(下标终)(28.4g/L)        24.3mL蒸馏水50mL邻苯二胺40mg临用前加30%过氧化氢(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        40μL附录C对症治疗(参考件)C1急性丝虫病(肢体、阴囊、女性乳房)应用消炎镇痛药,急性症状缓解后停药。对下肢急性淋巴结、淋巴管炎(流火)患者,如能于发作预兆期服消炎镇痛药,可明显减轻急性症状或制止发作。合并细菌感染者需给予抗菌治疗。C2慢性丝虫病C2.1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烘绑疗法:对患肢采用辐射热或微波透热烘疗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每天1次,前者每次1h,20次为一疗程,休息半个月,进行下一疗程;后者每次30min,15次为一疗程,休息2个月,进行下一疗程。在烘疗和休息期间,白天均需用弹性绷带持续包扎患肢,治疗2~3个疗程。兼有足癣的患者,用抗霉菌治疗以控制霉菌感染。C2.2乳磨尿一般治疗:发作期间注意休息,忌食油类、肉类和蛋类食物。出现乳糜凝块、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者,应减少饮水量,以手按摩下腹部;或用中链油(MCT)代替普通食用油脂,能迅速解除病人痛苦。MCT用量为成人每次服4~5g,每天3次,连服1月为一疗程,可间隔服2~3个疗程。发作频繁,病情严重病例可采用硝酸银灌注或手术治疗。C2.3鞘膜积液手术治疗:鞘膜积液量多者用鞘膜翻转术治疗。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德建、史宗俊、邓珊珊。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疾病百科| 丝虫病(别名:流火,大脚风)
挂号科室:皮肤科、传染科
温馨提示:食用清淡性凉利湿之物,慎用辛辣、油腻之品。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疼痛、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0.5
参考价格:9.5
参考价格:8.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胆道蛔虫病,小儿胆道蛔虫症,...
参考价格:¥13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参考价格:¥10
疾病问题推荐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当前位置:&&&
  淋巴丝虫病由班氏、马来和帝汶丝虫等引起,其临床特征主要是急性期的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以及慢性期的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亦有不出现明显症状而仅于血内有微丝蚴者,即所谓“丝虫感染”。这几种丝虫的微丝蚴都具有较严格的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流中的特性。
挂号科室:
1.成虫 乳白色细长如线,两端稍尖,表面光滑,雌雄异体,但常缠结在一起。班氏丝虫雄虫的体长为28~42mm,宽约0.1mm,雌虫的长度和宽度约为雄虫的1倍。马来丝虫较短小。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雌虫的形态与内部结构几乎...
本病潜伏期自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血液内发现微丝蚴为止,一般1年左右,但亦可早至4个月或迟至1.5年。帝汶丝虫病潜伏期为3个月。从人体淋巴结检查最早查到班氏丝虫成虫为感染后3个月。丝虫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
1.流行病学与临床诊断 丝虫病时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史,我国流行地区的患者以农民为最多。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象皮肿为本病的特征来自流行地区而患有精索炎、睾丸炎、乳糜尿者,大多属于丝虫病。 2.实验室诊断 主要寻找外...
1.病原治疗 (1)乙胺嗪即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hetrazan),本品在体外并无直接杀灭微丝蚴作用,但对感染丝虫的人或动物,则能迅速清除血液中微丝蚴。对马来微丝蚴的作用较班氏更为迅速而完全使用较大剂量或较长疗程...
预防 1、普查普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凡微丝蚴阳性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典型丝虫病病史和体征者,均应进行普治。在丝虫病中、高流行区推行普查普治结合全民(5岁以上)...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您好,一旦患了丝虫病,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海群生治疗常能治愈。晚期病例难以迅速奏效,单靠杀虫药治疗是不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
擅长:对当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评估、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与应用,患者的治疗应答与疗效评价,能贯彻当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对聚集性出现的传染病患者,具有组织医、护、技人员综合性防治经验。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石...
擅长: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病毒性肝炎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出血热
擅长:擅长传染病
擅长:对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免疫、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囊肿,肝硬化,肝癌和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腹泻待查、发热待查等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和经验积累。
擅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热带病,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寄生虫病的治疗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待查、各型病毒性肝炎、寄生虫病和深部真菌感染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
疗效:辅酶类药,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
疗效: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术术后意识障碍。
疗效: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使过高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率降低,改...
疗效: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
罗阿丝虫病
简介: 罗阿丝虫病(Loaiasis)由罗阿罗阿丝虫(简称罗阿丝虫)...
乳腺丝虫病
简介: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丝虫病流行区乳腺为丝虫感染的常...
乳房丝虫病
简介: 乳房丝虫病是血丝虫寄生于乳房的淋巴管中,淋巴管产...
常现丝虫病
简介: 常现丝虫病,又称常现棘唇线虫病,系由常现丝虫寄生...
盘尾丝虫病
简介: 盘尾丝虫病是由旋盘尾丝虫寄生于眼部或皮下组织的一...
感染科疾病排行榜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 &&
(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的成虫于人体引起的慢性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与,晚期为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
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如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
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流行。
斑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色,表面光滑,。斑氏雄虫身长 28.2~42mm,马来雄虫身长20~28mm,两种雌虫身长约为雄虫一倍。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内。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
雌虫幼虫,成丝状活动,称蚴。斑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斑氏短细。微丝螺从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内,夜间进入周围,具有明显的夜。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在睡眠时,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②肺和周围血液中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③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2年以上。斑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别,两者区别见表及图。
表 斑氏及马来微丝蚴鉴别要点
斑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后)
244~296×5.3~7.0微米
177~230×5~6微米
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
较硬,大弯之外虫体可有小弯曲
较短,长度与宽度约相等或略长
较长,长度较宽度约长1~2倍
圆形或椭圆形,各自分开,排列整齐
不规则,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核与核聚集
较小,排泄在排泄孔旁
较大,排泄细胞距排泄孔较远
G1较小,与G2距离远
G1较大,与G2距离较近
小,常不显著
较大,显著
渐渐尖细,无尾核
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有尾核处较膨大
斑氏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分为二个阶段:一个阶段在蚊虫()体内;另一阶段在人(终)体内。
(一)在蚊体内 雌微丝蚴阳性患者时,微丝蚴被吸入蚊胃内,经1~7小时脱鞘,穿过胃壁,经腹腔进入,约1~3周经二次脱皮,发育成幼虫,离开胸肌,移行至蚊吻,再叮咬人时,侵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 传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部分幼虫在组织内移行和发育过程中死亡,部分幼虫到达淋巴管或淋巴结,经8~12个月发育为成虫,交配后,产生微丝蚴。
斑氏丝虫病分布极广,但主要在亚洲。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贵州、四川、广东及广西均有本病。除山东、广东、台湾仅为斑氏丝虫病流行,其它省(市、自治区)两者兼有。解放后,由于开展普查普治工作,本病显着下降。
(一)带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二)通过雌蚊叮咬传播。斑氏丝虫病主要是、致乏,马来丝虫以为主要媒介。
(三)人群。男女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1岁以下者极少。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
(四)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在温暖的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丝虫病的发病和病变主要由成虫及传染期幼虫引起。传染期幼虫经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内发育成为成虫,幼虫和成虫产物及雌虫子宫,引起全身与局部淋巴系统的组织反应。表现为的丝虫热,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由于淋巴系统反复发作,则导致慢性期淋巴管阻塞症状、、、等
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丝虫种类、寄生部位、幼虫侵入数量及机体反应性。马来丝虫主要寄居于四肢浅部淋巴系统,故以多见;斑氏丝虫寄居于腹腔、及深部淋巴系统,则常出现症状。
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急性期表现为性炎症,淋巴结、淋巴管壁,,沉积。淋巴管和淋巴结内逐渐出现性反应,肉芽中心为变性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组织和围绕,并有大量和聚集,形成类。慢性期突出表现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虫体,淋巴结变硬,淋巴管,形成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淋巴管的阻塞可致远端淋巴管内压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和破裂,郁滞,淋巴管内成分增加。阻塞位于皮下,淋巴液不断刺激组织,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增厚、变粗、皱褶,变硬形成象皮肿。阻塞位于深部淋巴系统,则出现象皮肿、、、乳糜尿等。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使象皮肿加重及恶化,甚或形成。
丝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感染者无症状而血中有微丝蚴存在。早者3个月,晚者3/2年,一般约1年。
(一)急性期
1.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呈不定时周期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患者,。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结炎。肿大痛疼并有,持续3~5天后,即自行消失。继发感染,可形成,淋巴管炎以下肢为多,常一侧发生,也可两腿同时或先后发生,其症状是沿内侧淋巴管有一红线,自上而下蔓延发展,称为“离心性淋巴管炎”。炎症波及时,局部出现弥漫性红肿、发亮,有灼热烧感及压痛,类似,称“丹毒样性”俗称流火,持续2~3天消退。
2.丝虫热 周期性突然发生,,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显露,出现者,多系所致。
3.、、 主要见于斑氏丝虫病。患者自觉由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及肿大,阴囊红肿压痛,一侧或二侧精索可摸及1个或数个性肿块,有压痛,炎症消退后缩小变硬。可伴有及肿大。
4.肺嗜酸性浸润(肺型丝虫病)系发育移行的未成熟幼虫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表现畏寒、发热、、、肺部有炎症阴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一登雷登结晶,周围血象;总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80%),血中微丝蚴多阴性。少数尚可出现及等。
(二)慢性期 由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引起,但多数病例炎症和阻塞性病变常交叉重迭出现。
1.和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大是由于炎症及淋巴结窦扩张所致,且常伴淋巴结周围向心性淋巴管曲张。见于一侧或两侧腹股沟和股部,局部呈囊性肿块,中央发硬,可抽出淋巴液,有时可找到微丝蚴,易误诊为疝。淋巴管曲张常见于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精索淋巴管曲张可互相粘连成条索状,易与混淆。阴囊淋巴管曲张可与阴囊淋巴肿同进存在。
2.阴囊淋巴肿 由于腹股沟表浅淋巴结和淋巴管阻塞,致、增厚似桔状,可见有透明或乳白色小水泡,破裂后有淋巴渗出或乳糜液渗出,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3、 多见于斑氏丝虫病。可发生一侧或两侧。轻者无明显症状,积液多时,阴囊体积增大,呈卵园形,皮肤皱折消失,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液离心沉淀可找到微丝蚴。
4.乳糜尿为斑氏丝虫病常见症状。乳糜尿病人淋巴管破裂部位多在肾孟及。临床呈间歇性发作,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再发。发作前可无症状或有畏寒、发热、、及腹痛股沟处疼痛,继之出现乳糜尿。乳糜尿易凝固,可堵塞,致其他甚或出现。把乳糜尿置于玻璃杯中可分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较清的液体,混有小凝块;下层含、淋巴细胞及白细胞等,呈粉红色沉淀物,有时能找到微丝蚴。
5.象皮肿(Elephentiasis)见于马来及斑氏丝虫病晚期。感染后10年左右发生。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阴囊、、阴唇、和。开始呈凹限性坚实性水肿,久之皮肤变粗增厚、皮皱加深,皮肤上有,疠状突起等变化,易继发形成。此时仅5%患者血中查到微丝蚴。
(一) 结合,如3~5月前在蚊虫滋生季节到流行区旅游或居住;有史。加上典型的周性发热、离心性淋巴管炎、淋巴结、乳糜尿、、象皮肿等症状和均应考虑为丝虫病。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高。
2.微丝蚴检查 是确诊丝虫病主要依据。
一般在晚10时至次晨2时间验血,阳性率较高。
(1)法:取血3滴,置于洁净玻片上,用另一张玻片的角涂成约长2cm,宽1.5cm的长方形厚,午后放在清水中5~10分钟,待干、固定染色。
(2)鲜血片法:取耳垂血1滴于玻片上,加水数滴溶血,加盖玻片低倍镜检查。阳性时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屈伸。
(3)浓积法:取静脉血2ml,注入盛有0.4ml抗凝剂内,加8~10ml,溶血后离心沉淀,倾上液,再加N/20氯氧化钠8~10ml,混匀放置5~10分钟,离心,弃上液,取沉淀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虫法:白天口服100mg,在15、30、60分钟分别采血镜检。
(5)乳糜尿及淋巴尿检查:乳糜尿需加(5ml尿液+2ml乙醚)于试管内摇荡,脂肪溶解,弃乙醚,加水稀释后离心检查。淋巴尿易凝,应先加抗凝剂,后直接涂片或用水稀释10倍离心镜检。
3. 血中微丝蚴检查阴性者可取、、附睾结节等病变组织活检,确定诊断。
(三)检查 包括皮内试验、检查、、等。因与其它有,故特异性有限。
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应与性淋巴管炎鉴别。丝虫性附睾炎、鞘膜积液应与结核性鉴别。象皮肿应与局部损伤、压迫、手术切除后引起的象皮肿鉴别。丝虫性乳糜尿需与、肿瘤引起者鉴别。
(一)对症治疗
1.及淋巴结炎可口服强地松、保太松、,疗程2~3天。有细菌感染者加用。
2.乳糜尿 卧床休息,抬高部,多饮开水,多食,限制脂肪,蛋白饮食,并用治疗。对乳糜者,可服用VitC、VitK4,或肌注、等。无效时,可用1%10ml或12.5%溶液作冲洗或治疗。
3.象皮肿 ①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磨擦及。②辐射热烘绑:将患肢放入砖砌腿炉或电烘箱内,温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内可行2~3个疗程。③疗法;对下肢严重者可施行,阴囊象皮肿可施行整形术。
(二)病原治疗
1.海群生(又名乙胺秦、) 对微丝幼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海群生对马来丝虫病疗效比斑氏丝虫病迅速完全。
(1)短程疗法: 适用于体质较好的马来丝虫病患者。成人1.5g于晚上一次或0.75g每日2次,连服2天。该疗法反应较大。
(2)中程疗法:用于血中微丝蚴较多和重度感染及斑氏丝虫病。0.3g,2次/日,疗程7天。
(3)间歇疗法:成人每次g,每周1次,连服7周。此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小。
:主要是因大量微丝蚴或成虫死亡产生的过敏反应,作用于成虫产生局部症状,一般马来丝虫病较斑氏丝虫病反应重。对严重心、肝、肾、、、3月内或8个月以上,月经期妇女应缓治或禁忌用药。
2.:对微丝蚴有较好疗效。剂量4~5mg/kg/日,分2次服,疗程5天。与海群生合用可提高疗效。副作用与海群生类似,但较后者轻。
3.:对斑氏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20mg/kg/日,分~3次,连服7天。付作用与海群生相仿。
(一)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二)大力开展,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及其它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可用防蚊网(棉线701防蚊油制成)。
(三)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出自A+医学百科 “传染病学/丝虫病”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传染病学/丝虫病”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丝虫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