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丹的叶可鲜吃吗,天麻吃法和用量量及作用是什么

当前位置: >
“大泡通”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泡通”在《*辞典》
“大泡通”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
【拼音名】
Dà Pào Tōnɡ
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
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Schefflera hypoleuca (Kurz) Harms,以根、茎、树皮、叶入药。全年可采,树皮洗净,蒸透,切段,晒干。叶可鲜用。
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便。根、茎:牙痛,胃痛,腹痛,便秘,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树皮:风湿麻木,关节肿痛,跌打瘀痛,腰膝酸痛,胃痛。叶:皮炎、湿疹、风疹。
【用法用量】
根、茎: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拌烧酒敷患处。树皮:0.5~1两,水煎服,以酒为引。叶:外用适量,煎水洗。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泡通
《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Dà Pào Tōnɡ
大通塔、柴厚朴(《贵州民间药物》),野巴戟(《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隔子通(《四川常用中草药》)。
为五加种植物穗序鹅掌柴的根或根皮。
【原形态】
乔木。茎粗大,外表暗褐色。掌状复叶;小叶5~7枚,具长柄;小叶片长卵圆形或矩圆形,琴状分裂,长9~20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裂片边缘有稀疏的浅齿,上面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短柔毛,主脉粗而明显。穗状花序,花白色。
【生境分布】
生于深山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微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①《贵州民间药物》:&通大便,消肿毒。&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活络。治骨折,挫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①治大便燥结肚痛:大泡通根五钱至一两。煎水服。②治无名肿毒:大泡通根五两,绿姜,黄姜各三两,过山龙七根。共捣烂,包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中华本草》:大泡通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Dà Pào Tōnɡ
【英文名】
Root of Delavay Schefflera
大通塔、柴厚朴、野巴戟、隔子通、万贯钱、豆豉杆、大加皮、绒毛鸭脚木、泡桐树、牛嗓管、假通脱木、伞把木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根和根皮或权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delavayi(Franch.) Harms.[Heptapleurum delau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乔木灌木,高3-8m。茎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壮,幼时必生黄棕以星状绒毛,后即脱落;具白以片状髓心。掌状复叶有小叶4-7;叶柄长4-16cm,最长可至70cm,幼时密生星状绒毛,成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最长可达35cm,宽2-8cm或稍宽;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形至圆形;全缘具疏离不整齐粗齿或1-3浅裂至深裂,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黄棕色星状绒毛,主脉粗而明显;侧脉8-12对,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网脉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为绒毛掩盖而不隆起。花无梗,穗状花序聚生成大圆锥花序顶生,长12-10cm,主轴和分枝幼时均密被星状绒毛,后毛逐渐脱落,分枝长10-30cm;苞片卵形,长4-5mm,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1-2mm,均密被星状绒毛;萼长1.5-2mm,疏被星状短柔毛,边缘有4-5齿;&花瓣4-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无毛,花白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柱头不明显,花盘隆起。果实球形,直径约4mm,紫黑色,几无毛;宿存花柱长1.5-2m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3100m的沟旁、林缘、山坡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枝条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有纵皱纹,有棕以点状皮孔及弧形叶柄痕;幼嫩枝密被灰棕色毛茸。折断面可见大型白色薄片状的贿。皮多呈条片状,外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点状皮孔;内表面色淡,有细纵纹。质硬,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涩。
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强筋健骨;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肿痛;胸胁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煎汤内服:9-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通大便,消肿毒。2.《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活络。治骨折,挫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中华本草》
通叶是一种什么药?  大泡通叶
目录  一、中药名称  二、中药基源  三、中药基础  编辑本段一、中药名称  【药名】大泡通叶   【类别】生肌药   【拼音】dà pào tōng yè   【英文名】Leaf of Delavay Schefflera   【拉丁学名】Folium schefflerae delavayi   【别名】牛嗓管叶、豆鼓叶、大豆豉叶   【考证】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编辑本段二、中药基源  【科属】五加科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   【药用部位】叶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3100m的沟旁、林缘、山坡疏林中。   【基源形态】   穗序鹅掌柴:乔木灌木,高3-8m。茎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壮,幼时必生黄棕以星状绒毛,后即脱落;具白以片状髓心。掌状复叶有小叶4-7;叶柄长4-16cm,最长可至70cm,幼时密生星状绒毛,成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最长可达35cm,宽2-8cm或稍宽;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形至圆形;全缘具疏离不整齐粗齿或1-3浅裂至深裂,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黄棕色星状绒毛,主脉粗而明显;侧脉8-12对,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网脉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为绒毛掩盖而不隆起。花无梗,穗状花序聚生成大圆锥花序顶生,长12-10cm,主轴和分枝幼时均密被星状绒毛,后毛逐渐脱落,分枝长10-30cm;苞片卵形,长4-5mm,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1-2mm,均密被星状绒毛;萼长1.5-2mm,疏被星状短柔毛,边缘有4-5齿;‘花瓣4-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无毛,花白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柱头不明显,花盘隆起。果实球形,直径约4mm,紫黑色,几无毛;宿存花柱长1.5-2m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1月。   【采收加工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研粉。  编辑本段三、中药基础  【性味】味苦;涩;性微寒。   【功效】祛风燥湿;解毒敛疮。   【主治】风疹;湿疹;皮炎;皮肤皲裂。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叶一张,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每夜如法包一次。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开放分类:提问者评价谢谢,最好有副作用哈大泡性角膜炎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疾病名称:
  大泡性角膜炎
疾病编码:
  370.804
归属系统:
药疗方案:
  眼科常用药物
(一)局部滴眼液或眼膏应注意经常消毒,保持无菌。
1.检查用和局部麻醉药
(1)0.5%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溶液:作诊断用,以玻璃棒蘸少许涂于下方结膜囊内,让病人闭眼片刻。观察结膜及角膜上皮有无缺损。上皮缺损区染绿色,可诊断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角膜有细小穿通瘘口者,滴药后可见自瘦口外漏的房水呈线状绿色液得以确诊。
(2)0.5%丁卡因(dicaine,tetracaine)液:用于结膜、角膜或泪道表面麻醉,3~5分钟滴1次,共2~3次。用于测眼压,取角膜异物,冲洗泪道,球结膜下注射或拆除角膜缝线等。对丁卡因过敏者可换用0.5%利多卡因(1idocaine),其麻醉作用略低于丁卡因。
2.抗感染药
包括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药。
(1)抗细菌的眼液和眼膏:治疗引起眼部细菌感染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科-威(Koch-Weeks)杆菌,摩-阿(Morax-Axenfeld)双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
1)抗革兰阳性应用的眼药主要是抗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如细菌性结膜炎,麦粒肿,化脓性角膜溃疡,眼内炎,眼部手术前和手术后预防感染。
i 1000u/ml杆菌肤(bacitracin)溶液:主要抗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也能抑制螺旋体及淋球菌,常与0.1%~0.2%多粘菌素B和0.5%新霉素溶液混合称为多抗眼液,对革兰阴性菌亦有作用,日4-6次。
ii 0.5%金霉素(aureomycin)眼膏: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尤其对耐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葡萄球菌有效,日2~3次。
2)抗革兰阴性:主要抗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氢基糖甙类抗生素,有杀菌功能,并有不可逆转地阻断细菌蛋白合成和核糖体的功能。用于急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溃疡。
i.0.4%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液:抗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绿脓杆菌有显著效果,对于大多数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有效,日3~4次。
ii 0.3%庆大霉素溶液(gentamicin):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耐青霉素的金葡菌疗效较好。用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眼内炎,日4~6次。
托百士(tobrex),即0.3%妥布霉素(tobramycin)滴眼液:妥布霉素为水溶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对青霉素耐药的菌种,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适用于外眼及眼附属器敏感菌株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轻-中度炎症,每4小时一次,重度每小时1次,每次1~2滴。注意过敏反应。
iV.点必舒(tobra dex)(含0.3%妥布霉素及0.1%地塞米松眼用混悬液或眼药膏):妥布霉素抗菌作用见前述。地塞米松可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但可抑制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适应证:①术前、术后预防、治疗眼部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⑦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术前、术后预防、治疗眼部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②结膜炎,角膜边缘炎,泪囊炎与化学损伤。
禁忌证:①树枝状角膜炎或其他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角膜炎。②角膜异物未完全除去者。③眼组织真菌感染。④对本药过敏者。
用法眼用混悬液4~6小时~次,严重者2小时~次。
3)抗革兰阳性茵和阴性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i.泰利必妥眼液或眼膏(tarivid ophthalmic solution or ointment,ofloxacin,OFLX):是以合成抗菌剂氧氟沙星(OFLX)为主要成分的氟喹诺酮类抗菌滴眼药,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杀菌作用,抗药性小。用于对氧氟沙星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肺炎球菌、棒状杆菌属、绿脓杆菌、嗜血流感杆菌、科-威杆菌、摩-阿杆菌等感染。临床适用于险缘炎、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和角膜溃疡或术后感染等,日3次,可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对本剂的成分及喹诺酮类抗菌剂有过敏史者不宜用。
i 0.5%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眼液或1%眼膏:眼液稳定,眼内穿透良好,常用于急性结膜炎,沙眼,慢性结角膜炎,术前或术后用。日4~6次。
ii 0.1%利福平(rifampicin,又称甲哌利福霉素)溶液或眼膏: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沙眼衣原体和某些病毒,如腺病毒、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结核感染,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眼部感染;对严重的沙眼疗效比四环素和磺胺好,日3~4次。溶液需在用前临时将药丸投入溶液中,摇匀使用。
4)磺胺类药:对常引起眼部感染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科-威杆菌,摩-阿杆菌,沙眼衣原体和放线菌有效。眼科常用的有①10%~30%磺胺醋酰钠溶液(sulfacetamide sodium,SA),日3次。②25%磺胺嘧啶液(sulfadiazine,SD),日3次。③5%氨苯磺胺眼膏(sulfanilamide,SN),日2~3次。
5)0.5%硫酸锌(zinc sulfate)溶液:对摩-阿(Morax-Axenfield)双杆菌疗效较好。用于沙眼、慢性结膜炎、毗性险缘炎,消炎和止痒效果显著;但药物刺激性较大,少数人不易耐受。
(2)抗病毒药:眼部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增多的趋势,以腺病毒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单纯疤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葡萄膜炎为多见。此外,带状疱疹病毒亦可以引起角膜炎、葡萄膜炎,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视网膜炎等。
1)4%吗啉双胍(moroxydine,ABOB)液:又称病毒灵。用于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日4次。
2)0.1%利福平(rifampin)眼液:对腺病毒和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及牛痘性角膜炎,日4~6次。
3)0.1%疱疹净液(idoxuridine,IDU):能抑制DNA病毒,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白天l小时1次,晚上2小时1次;亦可用眼膏,日3~4次。容易产生抗药性。孕妇不用。
4)0.1%无环鸟苷(acyclovir)溶液或3%眼膏:抑制DNA病毒合成,为高效低毒性抗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角膜炎有效,特别是深层角膜炎,疗效较好,日4~6次。
5)0.01%环胞苷(cyclocytidine,CC)溶液:作用比碘酊强,对上皮型和浅层实质型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比碘酊好,每4小时1次。
6)u/ml干扰素(interferon,IFN)液:干扰素能抑制多种病毒的增殖和调节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特别是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或病情迁延,反复发病者宜用,日4~6次。
7)丽珠克毒星片,又称阿昔洛韦片(acyclovir tablets):为高效,低毒抗病毒新药,眼部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如角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坏死等。每片0.1g,每次2片,~日5次,连服5~7天,病情严重者服药时间需延长。
(3)抗真菌药:引起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较多,有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或眼内炎,特别是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身体虚弱者易感染。
1)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溶液:为广谱的抗真菌药。2.5~1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蒸馏水中配成2mg/ml或0.4%溶液,2~4小时~次,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或其它真菌感染。
2)5%匹马菌素(pimaricin,natamycin)溶液:用于治疗浅表真菌感染,日4~6次。
3)1%双氯苯咪唑(密康唑,miconazole)花生油溶液或2%密康唑眼膏:对粗孢子菌,新型隐球菌等有显著抑菌作用。
4)1%克霉唑(clotrimazole)混悬液或眼膏:对某些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日3~4次。
5)1%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溶液:治疗眼部表浅真菌感染,日3次。
3.抗炎药非特异性抗炎药物有两大类:①眼科常用的是糖皮质类固醇(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 agents,SAIA)激素性抗炎药,这类药物临床较常用,减少炎性渗出,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亦可能引起副作用。⑦非激素性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NSAIA)。
(1)糖皮质类固醇:它的抗炎作用是降低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和细胞渗出,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其抗炎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用于治疗过敏或免疫功能紊乱所致之各种眼病。’皮质类固醇禁忌用于大多数眼部感染性疾病,因它不能杀灭病原体,又可能降低眼组织的抗病能力。眼险、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等眼表面,眼前节等炎症多采用局部用药:眼前节炎可作球结膜下注射;眼后段病如后葡萄膜炎,视神经网膜炎或神经炎则需全身用药。
1)局部滴药:角膜上皮剥脱或角膜溃疡不宜使用。
i.0.5%醋酸可的松(cortisone acetate)混悬液:1~2小时1次。用于泡性结膜炎,浅层巩膜炎。
ii 0.1%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溶液:2~4小时1次。其作用同醋酸可的松,但抗炎作用较强,易穿透角膜进入眼内。宜用于角膜实质炎,深层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或细菌性眼内炎,此药容易导致激素性青光眼,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眼压。
iii 0.02%或0.1%氟美瞳(flumethalon)又称氟甲松龙(fluorometholone)混悬滴眼剂:吸收良好,作用迅速,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导致眼压升高危险性较小。0.02%适用于外眼炎症(险缘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0.1%治疗外眼炎症或眼前部炎症(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有过敏史,病毒或真菌感染不宜使用。
iV.0.1%醋酸氟美松龙(fluorolmetholone acetate):具有抑制由于机械,化学或免疫性因素所致之炎性反应,如睑结膜,球结膜,角膜,虹膜睫状体炎以及RK,PRK治疗近视眼术后的炎性反应。禁用于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结核菌或真菌引起的角结膜炎。
V.百力特眼液(pred forte)即1%醋酸泼尼松龙无菌混悬眼液:为双向溶解性,易穿透角膜,用于治疗中到重度的巩膜炎,角膜实质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禁用于病毒感染、真菌感染。
2)全身用药同内科。
(2)非类固醇激素类药:欧可芬(ocufen)即0.03%氟联苯丙酸钠(fluribprofensodium)可阻断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作用,用于抑制内眼手术时的瞳孔缩小及治疗术后炎性反应,日4~6次。禁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1)20%素高捷疗眼药膏(s01coseryl eye gel):为牛犊血液抽取物,不含蛋白质和抗原,无毒性。能提高体内组织对氧的利用率,促进主要代谢作用产物的吸收。具有显著的修复和促进再生的功能。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溃疡,碱性或酸性角膜化学伤,大泡性角膜病变,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日2~3次。
(2)泪然(tears naturaleii):为拟天然泪液的灭菌滴眼药,具有天然泪液的性质,能与泪液结合,维护和改善人眼角膜细胞的营养环境,迅速及持续地缓解眼球干燥,灼热及不适感。日1~2次,用于干燥性结角膜炎。
(3)利奎芬(1iquifilm tears)眼部润滑剂:为1.4%聚乙烯乙醇,可缓解局部刺痒和烧灼感,适用于治疗干燥性角膜结膜炎。作用类似于人正常泪液,日2~3次。
(4)人工泪液(artificial tears):可用于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日4~6次,本品价格便宜。
(1)1%硫酸阿托品(atropinesulfate)溶液或眼膏:阻断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使副交感神经的冲动不能传导,麻痹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有较强的散瞳和麻痹眼的调节作用。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i.12岁以下儿童验光前3天使用:每天需用1%阿托品眼膏3次,涂于下睑宫窿部,使调节肌充分麻痹。
ii 用于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可助消炎,止痛及防止虹膜后粘连,以用眼膏较好,日2~3次。
iii 治疗假性近视眼。
药物可发生的不良反应有:①过敏性睑皮炎。②40岁以上或前房浅者可能诱发青光眼。③全身中毒,其致死量,儿童为10mg,成人为100mg。
(2)0.25%~0.5%氢溴酸东莨若碱(scopolamine hydrobrolmide)液:性能与阿托品相同,对阿托品过敏者可用。
(3)2%氢溴酸后马托品(homatropine hydrobrolmide)液:散瞳作用较弱,维持时间比阿托品短,用于12岁以上,40岁以下散瞳验光。验光前每5分钟点1次,共3次。一般48小时内瞳孔可恢复正常。
(4)0.5%托卡胺(tropicamide)液:散瞳作用迅速,一般15~30分钟可散瞳,麻痹调节作用不强,维持散瞳作用时间短,6小时即可恢复正常,为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抗胆碱能散瞳药物。其应用范围如下:
i.眼底检查(40岁以上先查眼压,有青光眼史者避免使用)。
ii 12岁以上,40岁以下散瞳验光:现已取代曾用的后马托品。
iii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瞳。
(5)2.5%~5%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phenylephrine’neosynephrine)液,类似肾上腺素功能,散瞳作用快,维持时间短,约6小时左右,不影响调节。用于眼底检查,激光治疗眼底病或白内障摘除术前散瞳。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或不用。
(6)0.1%肾上腺素(adrenaline)液,为交感神经兴奋药,收缩血管,降低眼压,散大瞳孔。①用于控制眼部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出血,局部滴l/1000或切口局部注射,浓度为l/50000,术中可使用。②局部麻药加入浓度为l/250000~l/500000可延长局部麻醉作用时间,并有减少出血作用,每次用量不能超过1mg。③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者禁用,经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需要时可用。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心脏病者禁用。
(7)l%~2%左旋去甲肾上腺素(1evophed,levarterenal)液;性质与肾上腺素相同,可减少房水生成并使房水流畅增加,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6.缩瞳药:缩小瞳孔,有利于开放前房角,排出房水及增加吸收房水率,达到降眼压的作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1)1%~2%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pilocarpine)液: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增加副交感神经功能,使虹膜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药物。急性青光眼每15~20分钟滴1次,眼压下降后减少用药次数,一般日3~4次。副作用是使调节痉挛,病人出现眼痛和头痛,视物不清。
(2)0.25%~0.5%毒扁豆碱(依色林,eserine)液:作用为抑制胆碱酯酶,使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聚集,增强副交感神经功能,缩小瞳孔,降低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与毛果芸香碱联合使用,日4~6次,一般不单独使用。其缩瞳作用强,缺点为调节痉挛强且持久,病人用后阅读不便,毒性较大。药物易氧化变质。
(二)降眼压药
1.0.5%噻吗洛尔(噻吗心安timolol)液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局部滴药可减少房水生成和提高房水排出率,降低眼压,日l~2次,不影响瞳孔大小和调节功能,但降压幅度不大,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或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2.贝他根(betagan)眼液即0.5%盐酸左布诺洛尔,左旋丁萘酮心安(1evobunolol),为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抑制房水分泌,降低眼压,适用于所有类型青光眼,日1~2次。
3.贝特舒(betoptic)液即0.25%盐酸倍他洛尔亦为β-受体阻滞剂,能增加眼血流,改善微循环,能持续稳定的降低眼压,日2次,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滴药后30分钟开始降眼压,2小时达最大降压效果,持续降压12小时。对心脏和支气管的副作用极小。但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明显心脏功能衰竭者禁用。
4.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diamox),作用为抑制碳酸酐酶,致睫状体上皮产生房水减少,降低眼压,适用于各型青光眼,根据眼压高低的水平而定,口服每次125mg~250mg,日2~3次,急性青光眼首次服500mg,一般和小苏打合用。副作用:①可引起手,足及口唇发麻,是由于失钾过多,应口服10%氯化钾液,每次10ml,日3次。②可引起肾绞痛,尿路结石等,故不宜长期服用。③可致氮质血症,酸中毒;酸中毒者禁用。
5.20%甘露醇(mannitol)液
250ml静脉注射,30分钟内注完,用药后半小时眼压开始下降,3~4小时后恢复原来水平。用于急性青光眼或其它类型青光眼,眼压较高者常用,且降压效果比较好,药性稳定,副作用小。
6.50%葡萄糖(glucose)液60~100m1静脉注射,为急性青光眼辅助治疗药物。
7.50%甘油(glycerin),用果汁矫味,每次用l~1.5g/kg,服后半小时开始降压,维持作用4~6小时,糖尿病者禁用。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虫夏草的吃法及用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