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壶腹胰腺癌伴肝转移移1年,一直中药治疗,至今复查伴有腹腔淋巴多处转移,现在出现大量腹水,'请问腹水怎

胃癌肝转移,现已大量腹水,请问有中药可以治腹水的吗..._百度知道
胃癌肝转移,现已大量腹水,请问有中药可以治腹水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病情分析:中医治疗肿瘤方面,主要是去邪扶正,扶正固本,对身体免疫力起调节作用,但是疗效有限。但是您可以尝试一下,有的人效果还是很好的。
意见建议:但是对于腹水还是抽水治疗为主,到医院制定综合科学的治疗方案。不要贻误诊治,积极配合治疗,祝您健康
采纳率: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胃癌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壶腹癌发现转移后怎么治疗
壶腹癌发现转移后怎么治疗
男 | 65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前由于持续脐部疼痛,体重消瘦去医院检查:通过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并且肝脏上有肿瘤,胃上也有侵润,x光提示肺部也有转移.请问专家我们现在该怎么治疗,要注意些什么?
ask7403676ca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脑瘤、鼻咽癌、肝癌、胆囊癌、喉癌、舌癌甲状腺癌、骨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已经广泛转移,手术和放疗的效果不佳.此时应进行全身治疗.通常的方法是化疗配合中药.因为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配合中药,可起到减毒增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改善机体功能和内环境,防止进一步转移的作用.&&&&&&注意避免过度治疗.保持营养均衡,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擅长: 肿瘤疾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癌症广泛转移实属晚期,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稳中求进",以便获得"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中药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擅长: 中医治肺癌,胃癌,肝癌,直肠癌、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649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晚期癌症患者大多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放化疗,可以服用中草药,根据病情的不断变化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痛等症状,抑制肿瘤继续生长扩散. &&&&&&以上是对“壶腹癌发现转移后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提供、推荐服务有(就诊服务、义诊服务)
擅长: 中晚期癌症的中药治疗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复发转移患者手术意义不大,如果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病人本来虚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中药治疗.
擅长: 晚期恶性肿瘤(癌症)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可以通过纯天然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见效快,对晚期恶性肿瘤及扩散转移的都有特殊疗效,而且安全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15-20天)就能看到治疗效果,中草药对萎缩肿瘤血管(毛细血管)有特殊的功能,不让肿瘤得到一丝的养份,得不到养份的肿瘤,自然就萎缩了(只要肿瘤死了,癌细胞就消失了),这才是彻底治愈恶性肿瘤(癌症)的真正手段.
擅长: 肿瘤,糖尿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通过脱毒的红豆杉中药材将硬结打散,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最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胰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是:胰内扩散、淋巴转移、神经转移、胰周组织、器官浸润、血运转移与种植转移。不同的胰腺癌有不同的转移途径,因此决定了胰腺癌的治疗难度极大,并且危害程度高,也是胰腺癌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原因。&&&&&&胰腺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治疗复杂,并且预后较差。胰腺癌治疗后很容易复发,并且由于转移途径多样,很容易形成新的癌症,因此胰腺癌治疗后务必要配合抗肿瘤药物长期服用,以防止复发,另外也可以起到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16.2%含量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灵芝,虫草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状况综合考虑。&&&&&&D2&&&&&&以上是对“壶腹癌发现转移后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更多人在找的人参皂苷Rh2产品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成分含量:每100g含人参皂苷 Rh2 16.2g查看详情
疾病百科| 肿瘤
挂号科室:肿瘤科
温馨提示: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脱发、感染、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西医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30.5
参考价格:12.5
参考价格:5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头痛以及...
参考价格:¥6.9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肌肉...
参考价格:¥32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壶腹癌晚期,2年,一直采用中草药治疗,曾经非常健康了...
壶腹癌晚期,2年,一直采用中草药治疗,曾...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壶腹癌晚期,2年,一直采用中草药治疗,曾经非常健康了,3月前因情绪和劳累复发,消瘦,很少进食,嗝逆,反胃,时常便秘,近一个月几乎每天晚上11点开始发烧39度多,凌晨3点后稍好,可以迷糊入睡,上午体温稍降低至38,中午进食后睡睡醒来,总有胸口发烧像堵住似的,下午也会发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去医院诊断和复查过3次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发烧是什么原因,有何解决方法?
母亲得了癌症不希望看到她化疗那么难受,决定保守治疗,通过吃人参皂苷rg3胶囊,病情得到了稳定,复查时医生说没有转移是好事儿,效果出乎意料
母亲得了癌症不希望看到她化疗那么难受,决定保守治疗,通过吃人参皂苷rg3胶囊,病情得到了稳定,复查时医生说没有转移是好事儿,效果出乎意料
母亲得了癌症不希望看到她化疗那么难受,决定保守治疗,通过吃人参皂苷rg3胶囊,病情得到了稳定,复查时医生说没有转移是好事儿,效果出乎意料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肿瘤、脑癌等
擅长:治疗中晚期等恶性肿瘤、癌症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护师
专长: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
&&已帮助用户:11184
问题分析: 癌症晚期都会出现低热的,但是很少达到39的现在应该考虑有感染的可能性意见建议:壶腹部癌症晚期2年已经是生存时间较长的,建议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问壶腹癌是什么病具体症状有哪些?
专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0
你好,壶腹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属于晚期,晚期主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无痛性的黄疸,皮肤瘙痒,腹水,消瘦,无力也有出现黑便,少数会以急性胰脏炎表现.
问我母亲壶腹癌。晚期请问中药治疗法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已帮助用户:32141
病情分析:你好,患者是晚期癌症,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期。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放化疗。
意见建议:
问我44今年3月查出壶腹癌并手术了请问能活多久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874
病情分析: 壶腹癌好发年纪为 60-70 岁,壶腹癌 之治疗,原则上以外科手术为主,意见建议:壶腹癌平均5年之存活率约50%。你的问题尖锐难说意见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问十二指肠壶腹癌晚期出现什么症状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90227
病情分析: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
意见建议:
问壶腹癌手术后一年多容易发烧怎么回事
职称:医师
专长:胃出血,胆囊息肉,阑尾炎
&&已帮助用户:125320
指导意见:您好;手术后 的治疗
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且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原则。
问肚子和胃都疼,还有点发烧,恶心,反胃,还便秘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71081
病情分析: 您现在可能还是慢性结肠炎引起的症状。治疗主要还是在于调养,平时要注意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加强锻炼。意见建议: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还要加强锻炼,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祝您身体健康!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卵巢肿瘤无并发症,极少疼痛。因此,卵巢瘤患者感觉腹痛...
保护放射区域皮肤:接受放射治疗的皮肤区域禁止抓挠....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癌症。如果是肝脏内的细胞所引发的癌病...
严重的疾病带来的危害都是不能忽视的,其实癌性疼痛这样...
肺癌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并不太好康复,给患者又会带去很多...
大肠癌的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可是这样的问题发生以后...
肝癌疾病在肝脏疾病当中是有着比较高发病率的,这样的疾病...
您好,想患者目前这个情况的话,尽早手术治疗较好…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
面对鼻咽癌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的种种困扰,首先我们一定...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您现在的位置是: &
油纱是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敷料之一,常用于各种烫伤、烧伤的创面换药,感染小伤口的引流,鼻腔出血填塞等。我院每年用量较多。采用什么方法灭菌?凡士林与石蜡油何种比例最为适宜?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一年的实验,对油纱进行了不同方法的灭菌试验。现将结果比较如下。 现在CR、DR在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中已普遍使用,但是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还是使用传统的投照设备和投照方法。在常规X线检查中,一张感光信息丰富,影像清晰的照片是作出正确X线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在常规X线摄片中,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X线胶片质量。X线机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技术操作、显定影液及暗室处理等。所以,在投照技术中,提高X线片影像质量尤其重要。 影像科承担着医院影像学检查的重任,而影像科技术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像学检查质量。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影像科技术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组织好每天的工作,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构建和谐的影像科技术组,是当前影像科技师长面临的一项课题。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关于医院影像科技术组的管理。 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交通工具的快速普及,意外伤害和交通事故的频发,使腕骨骨折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对腕骨骨折并伴有骨折移位的病人都主张施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这样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复。但腕骨体积小、形态不规则,给临床医生选择怎样的进钉角度、固定螺钉的长短以及进钉点(固定螺钉进入骨头的位置)的确定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多排螺旋CT对腕骨湿标本行容积扫描后经三维重建(SSD和MPR),在三维片上确定进钉点并测量出进钉角度和螺钉行进路线的距离。从而确定螺钉及固定钢板的规格和打钉方向,对于骨科手术的术前讨论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万东FSK302—1A程控X线机最近一年发生几次故障,现将故障检修过程描述如下:
一、摄影高压初级电路故障 1.故障现象:系统开机后透视正常,摄影时按手闸Ⅰ档,摄影准备指示灯不亮,并伴有间断蜂鸣声,控制台无故障代码显示。 故障现象该机从1998年装机至今一致运行良好,由于病人多,中间曾经更换过一只电子枪,除此以外没有大的故障,近日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VAC连锁,真空表的指示针上冲到近1mA,之后慢慢下降,但降到0.6mA后便不再下降。此时由于真空保护连锁,电子枪灯丝电压被切断,机器不能利用。 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HWFA连锁是由以下四种原因引起:
1)主机运行时,某个运动轴的主检测电位器或辅助检测电位器的输出出错;2)主机运行时,某个运动轴的主检测电位器和辅助检测电位器的输出读数不一致,超出误差范围;3)主机运行时,检测到主电压或某些辅助电压不在正常值范围内;4)主机运行时,DA/AD的检测电压出现错误。 故障现象 扫描过程中断,报1012故障代码,ERP提示灯丝选择错误,灯丝控制板的DS11黄灯亮,系统控制板上灯丝错误DS6灯亮。这种现象最初表现为偶然中断,到一段时间后越来越频繁,一个病人的扫描都难以完成,甚至在开机预热(Warm up)也要中断几次。 故障现象正常开机后,当通过控制室内的控制台上的按钮和指令杆发出床运动指令时,大部分的运动都不正常。按下按钮的同时,运动控制柜中会发出很大的“嗡嗡”声,与按钮相对应的运动只持续很短的时间就停止了。此时,其他的运动也不能继续。重新启动系统后,控制台上大部分运动命令无效,运动不能进行,但系统并不报错,运动控制柜也不发出响声。 摄像管是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力,低惰性,对整个电视系统的图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X线电视维修技术人员在排除摄像机故障和检修过程中需要更换摄像管时,应重点测量摄像管各脚工作时的有关数据,以此作为是否更换摄像管的判断依据。 故障例1当按下开机按钮开机后,听到电源接触器JLC吸合声,自耦变压器ZOB得电发出轻微的的嗡嗡声,电压表V有指示。当松开开机按钮,电源接触器释放,自耦变压器失电,电压表无指示。 故障现象 机器开机后控制台显示屏显示一段时间后显示消失,重新开机,无显示。检修查看外电源220V正常。开箱检修,稳压电源板指示灯均正常。测量各输出脚电压,发现P8点+5V,是N5(VA723)与V18(TIP122)稳压输出,实测输出4.82V.该电源供给微机板所有芯片。测量微机板P24(+5V)、P21(0VD)电压为4.76V。考虑供电源略低,断开微机板所有连线,测量P24、P21阻值,该值为110欧,阻值太小.考虑该微机板有芯片可能损坏。在没有板子可换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分析加逐个测量的方法。该板有芯片20余块,经分析考虑为8098(运算功能)、GAL16V8(编程逻辑器件,用来实现地址译码,选通各个芯片)。 故障现象当用Ⅲ球管普通摄影时,按下曝光开关SK时、曝光指示灯不亮,毫安表无指示,无X线输出。
检修 打开控制台,检查各熔断器无开路现象,控制台内各连线无短路或脱落现象。于是拆下P1、P2,按下SK,听到旋转阳极“嗡”“嗡”的声音,无X线输出。该机为双床Ⅲ球管,再换上Ⅱ球管试验,现象与前相同。据此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在旋转阳极部分。根据定子供电线路图纸KBS00—6—86分析,故障可能在旋转阳极启动,运转或保护电路。逐一检测,按下SK,观察LJ动作,测双向可控硅SCR401正常,测阳极接线柱零与Ⅰ有160V电压,测零与Ⅱ无45V运转电压,同时观察直流24V延时继电器TJ、HJ均不动作。 一、故障情况 一台DBB-26机器在透析过程中棼生透析液低温报警,其设定温度为37.0℃,但显示温度为34.6℃,装置发生低温报警。 我院1988年从德国引进的SIEMENSSOMATOMDR—H使用将近11年,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该CT机使用到后期时发生一起罕见的故障,现将故障现象以及排除的方法总结如下。 ECG-6511心电图机是一种轻便耐用、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心电图机。在我国各类医院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较高。临床使用过程中该机控制电路有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将介绍几例常见故障检修方法,供同行参考。 故障现象开机以后,胶片传送主驱动电机和鼓风机均不工作,按一下SDANDBY启动按钮也不动作。分析检修供给洗片机的220V交流电,通过TB5接线柱,为主驱动电机,补充液泵,鼓风机以及烘干器提供工作电源。主驱动电机B1通过链条带动显影、定影、水洗三个槽内的轴轮等速转动。 TBA-40FR是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如下典型的故障。
故障现象1 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加样本呈问断性,甚至停止加样本,仍无报警提示。故障分析与检查开机后能自检、清洗过关,仅为加样本时出现异常,加样臂在工作过程中呈间断性的加样本,能够加上样本的分析项目结果无异常,加不上样本的分析项目结果为零,说明样品针工作加样不到位,没有加上样本。 故障 摄影时毫安不足且抖动,机器嗡嗡声大,千伏跌落,高压继电器吸合不牢。自耦变压器声音大,说明初级电流增大,经测试高压初级J×4—6、J×4-8两端电压下降,且表针抖动,可考虑为一可控硅不通。经测可控硅控制信号正常,先拆下一触发信号输入端,CZ17—2、CZ17—1开机曝光无x线发生。再单独拆下另一输入端CZ16—1、CZ16—2,又出现前面所述现象。证明第二次拆下可控极输入端CZ16—1、CZ16—2的可控硅BC-94损坏,拆下后测量GK结不通,更换新的可控硅机器正常工作。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在大批量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0例连号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图像,按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及废片,并根据实际显示情况按不显示、显示、清楚显示3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能清楚显示肺内细小病灶,能全面保证照片质量,优片率为95%,废片率为0。结论: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成像弥补了常规X线胸片的不足,照片质量明显提高,杜绝了重复照射,X线幅射量仅为普通X线摄影的33%。有效的保护了健康体检人群的身体健康。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和照相的技术附加值在消化道造影检查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院利用数字化成像系统和激光照相技术开展了1221例消化道气钡造影,所有患者影像资料经过计算机后处理,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并随机抽取普通气钡造影摄片1063份按上述标准进行评价对比分析。结果:数字化成像在影像对比上能更好地显示细微改变,并减少患者肠道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加上消化道低张气钡造影等精细检查方法的推广应用,因此使得消化道造影图像质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结论:数字化成像系统由于曝光时间短.操作方便,其连续采集装置对胃肠道功能异常的发现和研究特别有帮助,加上合理的视野选择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为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资料。因此数字化成像消化道造影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价值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检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最大优点是诊断准确率高,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可充分显示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明显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的准确性。但有少部分患者不了解CT检查的作用,在做CT扫描检查时心理很紧张,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及时对CT扫描检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由于护患配合得当,使患者减轻了思想负担,消除恐惧心理,顺利完成检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做法如下。 青少年儿童有较高的辐射敏感性,更易显现出有害的生物效应,而且其头颈部直径、胸围和臀宽还远没有发育到成人标准,如果儿童在行螺旋CT扫描检查时使用成人扫描参数,那么他们身体上会承受更大的辐射危害。在对儿童行螺旋CT扫描检查时一定要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使用较低的扫描参数,使儿童患者接受较低剂量的辐射。 计算机X线摄影(CR)是X线透过被照体后,由影像板吸收,经读取装置读出影像板中储存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再由激光相机成像或由存储装置存储直接在荧屏显示读影。
1.CR临床应用的优点1.1代替普通胶片成像,能够产生数字化影像:CR产生的数字化影像具有占用空间小,可长期、可靠、有效保存影像,CR图像电子存档,医学图像可通过网络传输,方便了图像调取和向外传输。 颈椎斜位一般采取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头侧转,下颚稍内收,使颈椎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一侧胸部抬高,身体与台面成45度角。两肩尽量下垂,抬高侧上,下肢屈曲支撑身体,这种方法有两大缺点。 随着影像设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床边摄影和CR系统已是大多数医院影像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为各种急、危重病人及不宜搬动的病人提供影像学资料,利于协助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传统的床边摄影常常由于病人的配合、摄影的条件、暗室的冲洗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重造率、废片率相对较高,也就不能为病人提供快速正确的诊断,从而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自从CR系统的引进,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下面是我对我科CR在一年床边摄影中的使用情况作一效果分析报道,供同行们参考。 随着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日益发达,因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所致骨盆带结构的骨折愈来愈多,通过与骨创伤科一起探讨,我科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骨盆骨折X线摄片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完整X线资料,现总结如下。 高千伏X线摄影,一般是指用100KV以上管电压时获得能量较大,完全能穿透被检肢体的较强的X线,使被照部位影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显示出丰富层次的一种X线摄影方法。 腹腔和腹膜后器官组织可以通过隔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裂孔、薄弱区或外伤撕裂口疝入胸腔,成为膈疝。右膈下有肝脏存在,因而膈疝较少,膈疝多见于左侧。疝内容物一般为膈下脏器,突入胸腔的脏器有时会被膈的裂孔嵌顿,需要急症处理。膈疝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变发生的位置,因为膈肌的裂孔及解剖结构的薄弱部位是固定的,了解横膈的正常解剖及裂孔、薄弱区位置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另外,膈疝时腹部内容物向胸腔突出,当疝内容物有气体、水、造影剂或脂肪时更可以帮助确立诊断。常规由于是轴位图像,图像层厚又比较厚,没有完整的连续性,给膈疝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许多轻微的膈疝又很容易漏诊,我们采用16层螺旋CT行MPR重建,对膈疝发现的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CT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骨关节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二维容积(VR)重建,并与轴位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骨表面和骨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的细节,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片移位、关节脱位及骨折的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可提供关节创伤有用的空间信息,为骨关节外伤的术前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患者女43岁。因阵发性腹痛、腹胀入院,曾于外院超声诊断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查体:营养状态良好;左中下腹见巨大肠型;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全腹轻度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高调,未听到气过水声。肛门指检:直肠空虚,指套无血染。 患者男性56岁。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饭后饱胀感伴恶心、呕吐3年,近日加重。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食道钡透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多方转动体位于胃窦部距幽门3—4cm处见大小约2.0×1.5cm的椭圆形囊袋状影突出于胃腔之外(充盈像),边缘光滑,颈部略窄,排空尚好。憩室内有正常粘膜与胃粘膜相连续,周围无放射状集中的粘膜及狭颈征或项圈征。继续向下观察,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及水平部见数个核桃大小的囊袋状影突出于肠腔之外,大小随肠蠕动而变化,边缘光滑,有狭颈,颈部可见粘膜皱襞。X线诊断: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憩室。行胃镜检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均有憩室,口部略细窄,周围粘膜正常并直接进入囊内,囊内为正常粘膜组织。 目的:探讨CT在卵巢囊性畸胎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肌胎瘤的CT资料。结果:其中左侧21例,右侧27例。双侧6例,50例见脂肪密度,42例显示瘤壁钙化或骨化。19例有脂液平面,17例显示壁结节。结论:CT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的最佳方法。 气管狭窄是临床上的一种危重症。患者可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传统的外科手术常因病人存在手术禁忌症而不能进行。内支架的置人将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我院自2002年开始应用金属支架治疗8例气管狭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肺结节指直径小于3cm肺内类圆形病变,结节按性质分为良性及恶性,恶性最常见为肺癌。据国内外最新统计,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改进,CT已被认为是检出肺部病变最准确的影像设备,在CT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大的曝光剂呈引起人们的关注,1990年,Naidich等首次提出了低剂量CT的概念。即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放射剂量与其呈线性关系,因而放射剂量相应下降。日本、美国、德国已初步证明低剂量CT(10wdeseCT)扫描是检测早期无症状肺癌最有效影像学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几乎全部受累。本病发生于10—40岁,以2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下腰痛、不适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晨起加重,活动后缓解。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16例分别占68%和32%;50岁以上38例,40-50岁8例。40岁以下2例。使用意大利多功能数字胃肠机组气钡双重对比下透视和摄片方法检查。X线检查:检查前一天晚上食易消化食物,当天早上禁食、水,操作前20分钟肌肉注射654—220ml,操作时给产气剂3克,140-220%硫酸钡200克。采用立位及卧位多角度观察,清晰显示食道、胃肠及十二指肠的粘膜及充盈像。现就贲门癌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文献上系统报道十二指肠憩室并不多见,我院从近几年来共发现1000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本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如发生并发症则可有(1)上腹部疼痛,不适感,一般饭后2—3小时加剧;(2)消化障碍-腹胀和嗳气;(3)憩室消化性溃疡;(4)体重减轻;(5)恶心呕吐;(6)腹泻;(7)黄疸;(8)憩室区压痛。 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是胎儿时期的一种发育畸型所致,多为单侧发病,胎儿时期肩胛骨最初形成于颈部四周下降,三个月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上主要是发育畸形及功能障碍,本院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二例患者。 颈椎病简称CSM是中年以上常见的多发病,临床轻者颈、肩、头、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可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因此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之一,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对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X线表现及临床症状不一致,因此对临床症状及X线片的表现不一致的需多方面排片,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 近年来,小儿科的X线诊断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在检查胸部小儿科病例中,显示肺门阴影增大征象颇为多见,现将收集到的120例小儿肺门阴影增大的胸部X线平片及1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我院自1996年-2002年收治低血糖伴偏瘫6例,最初均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53—66岁,平均60.8岁.既往都有糖尿病史。2例长期服用优降糖、消渴丸、二甲双胍,1例服用优降糖、降糖灵,3例使用胰岛素治疗,其中2例为短效。长效混合后皮下注射。4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有冠心病,1例肾功不全。发病前未正常进食3例,饮酒1例.剧烈活动1例,自行加大胰岛素剂量1例。误诊时间为30分钟-6小时。 患者男性59岁,吞咽时噎感伴胸骨后隐痛二月余。上消化道钡餐:食道中段可见长约6cm管腔明显狭窄及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胃体及胃窦部小弯侧可见向胃腔内生长的约4.5×3.5cm大小充盈缺损。缺损之阴影内可见不规则龛影。并可见“半月征”及“指压迹征”。X线印象:食道中上段癌。胃体、胃窦癌。纤维胃镜:距门齿33cm见粘膜增生性不规则息肉样改变并有菜花样改变。胃小弯胃体及胃窦部,可见较大范围菜花样改变,表面有坏死组织污秽分泌物,胃扩张度差、形态不规则。食管胃两处均取活检。病理诊断:胃腺癌、食管鳞癌。 肺血管外皮细胞瘤罕见,国内文献极少有报告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7岁,周身无力为主要症状,伴轻度胸闷、胸痛5个月,几日加重,无咳嗽,无痰,既往无肺结核及其他胸部疾病史。查体:全身前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血沉、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相见左下肺外带肋膈角上方有一圆形高密度影,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直径3cm,侧位见该阴影位于后肋膈角上方,与脊柱重叠,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余肺野及纵膈、心影未见异常。X线诊断:左下肺良性肿瘤。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质地软、囊状感,圆形,直径3cm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做局部楔形切除及探察,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无积液及其他异常。病理诊断:左肺血管外皮细胞瘤。 患者男68岁。上腹部不适来院就诊。胃肠道钡餐检查见胃体上部贲门下方大弯侧见一囊带状向腔外凸出,形态规则,壁光滑,直径约1.5cm,随蠕动形态大小有变化,并且钡剂排空后隐约可见粘膜纹。X线印象:考虑胃憩室,后行胃镜检查证实X线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中,炎性假瘤占有一定比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被怀疑为肺癌。近三年来我院共遇见8例经手术或经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肺炎性似瘤,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晰正确率,现回顾分析如下。 由于寿命延长、环境污染、和新化学物品的作用,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危害日趋严重。据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病死原因位居前三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而肺癌自90年代初期就已上升为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认可,因此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早期病变,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胸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时,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及图像显示差别进行比较,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胃肠造影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已经胃镜确诊和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3例贲门癌的数字化胃肠造影光盘存储图像特征。结果:贲门癌的数字化胃肠影像表现为贲门及食管下段狭窄(〈5mm占51.5%)、贲门扩张度异常(〈2mm占78.8%)、钡流异常(39.4%)、贲门及胃小弯壁毛糙(42.4%)、贲门处充盈缺损(39.4%)、贲门处龛影(12.2%)、贲门粘膜破坏(51.5%)、贲门胃底部软组织块影(42.4%)。发现Ⅱ型早期贲门癌6例(其中浅表隆起型3例,浅表平坦型2例.浅表凹陷型1例)。结论:数字化胃肠检查对诊断贲门癌.特别是发现早期贲门癌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发生率约为6.8%-10.0%,其中20%-40%不孕症原因为输卵管阻塞,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官腔加压输卵管通液,再通成功率较低。介入性超选择插管再通术由于其损伤小、操作简便。同时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兼有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的价值.可清楚显示输卵管阻塞部位、形状及有无粘连、积水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输卵管阻塞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改良传统介入导入装置,用自制导管装置经超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不孕症患者,研究手术操作、再通率、妊娠率等相关因素。 目的:讨论后天性阻滞椎的X线征象和结果。12例结核4例,类风湿2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6例。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其临床治疗主要为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好。而早期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螺旋CT的应用,肾癌的早期诊断病例逐渐增多。定性诊断准确性也不断提高。笔者搜集近年来螺旋CT检查,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15例作总结如下。 目的:讨论MSCT多平面重建(MPR)诊断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扫描中的技术探讨。方法:MSCT行腰椎扫描48例,扫描范围L3-S1椎体及椎间盘。所有病例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DR片。扫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0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处理:对所得重建图像同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建后图像可以在不同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对细小关节面及椎间盘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全部细节,对外科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X线摄片、CT、MRI是其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但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最敏感、最特异。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8—76岁,病程1-20年。主要病史为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8例。长期大量饮酒10例,髋区骨折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髋区疼痛。下肢活动受限,内外旋转活动有疼痛感,行走困难等。 目的:评价CT在创伤性脑膜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20例刨伤性脑膜损伤的CT表现,着重分析各层脑膜损伤的CT特点与病理、临床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膜损伤病例,硬膜外血肿111例,合并骨折90例、脑挫裂伤24俐;硬膜下血肿255例,合并骨扦36倒、脑挫裂伤157例、脑疝53例;外伤性硬膜下水瘤31倒,合并脑挫裂伤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合并脑挫裂伤105例。结论:CT检查对判断创伤性脑膜损伤能提供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碘化油在肝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在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中,导向治疗是目前国内非学者研究及应用的重点,碘油作为非抗作类亲肝载体,能携带不同化疗药通过选择性血管插入,选择性沉积欲肿瘤部位发挥栓塞及化疗之双重作用,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及优越的随访。 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痰菌检查阳性并经临床抗结核治疗9个月以上证实18倒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认识,并提鉴别诊断要点。本组18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有三种:(1)孤立性肿块影。(2)下肺单个厚壁空洞,病灶附近肺野有斑片状及小结节影。(3)两肺多发性结节(结节大小约1cm),附近肺野有条片状影。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脑血管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对26例患者行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CTA图像。结果:26例患者中,发现脑血管病变者9例,无异常者17例。结论:MSCT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应用。方法:对33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对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1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1及F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为100%,因而对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仪对305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脑电图基本节律异常272例,病侧慢波优势194例,其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痫变性质及病情轻重呈相关关系。结论:脑电病理波的出现及改变程度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病灶定位及预后判断。 目的:探讨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导管栓塞技术治疗的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疑部位则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和原发病灶,则超选择性插管入靶血管内行TAE治疗,栓塞剂为0.2—0.5mm直径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必要时采用PVA颗粒。对十二指肠出血在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栓塞后,再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如仍发现出血则应用同法栓塞。结果:造影见阳性征象者24例,其中21例患者成功完成TAE术,6例仅完成血管造影未行栓塞治疗。17例TAE术后24—72小时内无新鲜出血。止血成功率为80.95%(17/24)。结论:导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常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永久性脑损伤,是引起儿童癫痫、智力低下及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它能够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现就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明胶海绵颗粒与碘化油混合剂对30例病人施行了选择性脾动脉栓塞。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窗的疗效并对比研究栓塞前后脾动脉及肝总动脉血液流体力学的变化。结果:30例病人成功实施了脾动脉栓塞术。随访2—48个月。完全达到临床预期目标。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机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肝功能恢复及腹水的消失有重要价值的新观点。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结果证实为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MRI影像表现。结果:X线平片可了解椎体破坏、塌陷、椎间隙变窄情况,及脊柱是否后凸畸形。40例CT均可较清楚显示椎体骨质破坏的数目(有21例分别两个椎体受累)、范围及病变是否进入椎管,其中19例形成寒性脓疡。9例行MRI均可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寒性脓疡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结论:X线平片结合CT平扫可对脊柱结核进行较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做出诊断。与肿瘤不易鉴别时需加CT增强扫描。若有神经症状时应补充MRI检查。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了282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对照。结果: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6.3%(19/22),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6%(241/260)。结论: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目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提高多层螺旋CT在肝脏增强扫描检查中检查的影像良好率。材料与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配合Meorao高压注射器,胶片打印机为kodak8900干武激光打印机。对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前、后各280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0-240mA。对比剂的用量为1.5ml极,注射流率为2.0ml/s-3.5ml/s。结果:将质量控制手段应用于增强扫描,并对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前后各280例进行回顾性的对比研究。各期影像显示良好率,由原来的239例占总数的85.36%,提高到266例占总数的95%。结论:应用质量控制手段对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增强扫描进行全程的监控,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造影技术等质量控制手段,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图像的满意度。 患者男32岁。因上中腹部痛3月,加重伴恶心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间断性腹痛,无发热和腹泻,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明确诊断,疑胃病自行间断服用胃药治疗(具体要名及药量不详),症状时重时轻,似有缓减。入院前因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37.2度,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心肺(-),右上中腹压痛,肝大,脾肋下两横指,腹水征(-)。患者童年曾随其祖父到新疆生活过十余年。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非常少见,作者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CT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①男性3例,女性1例。病例包括十二指肠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1例。其中两例手术病理证实。2例胃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不包括壶腹癌。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材料和方法16例病人均为受伤后8h内行CT检查确诊,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0-16岁之间,均为交通事故受伤。采用东芝Asteion(Tsx-021B)型螺旋全身CT扫描机做轴位扫描,时间1s,层厚10mm,层距10mm。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43倒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谱勒血流表现,探讨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使用Aloka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对43例临床拟诊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二维图象表现、血流分布信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肿块后方回声及肿块边界特征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块后方伴有明显衰减,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低且不均匀,彩色多谱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块后方无衰减。部分后方回声增强,肿块边界光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谱勒多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性肺结核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较弱,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我们从2003年至2005年共收集老年结核2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外部性脑积水:指颅内蛛网膜下腔的积液增多,即颅骨和大脑组织之间的一个腔隙内水的积聚过多。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有少量的液体,其数量由于分泌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下而保持恒定。 小细胞肺癌又称未分化小细胞癌,一般起源于大支气管,大多为中央型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20%-25%。临床资料显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分期为局限期和广泛期。 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包括超声、CT及IVP等,其中以多层CT泌尿系统成像CTU效果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我院采用GElightspeed 16层CT机行CTU检查的1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CTU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硬纤维瘤(desrnoplastic fibrorna of bone)又称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以肿瘤细胞产生丰富胶原纤维为特征的良性肿瘤。极为少见,我院曾收治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30岁:16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右前臂肿物,轻微胀痛,10年前肿物长至鸡蛋大小,在当地医院手术诊为纤维瘤。术后1年在原手术疤痕处再次出现肿物,并逐渐长大,入院时肿瘤已大如鸭蛋并凸出皮肤表面约3cm。界限不清,不活动,基底较广:X线表现:右尺骨、桡骨骨干相对面骨皮质广泛大小不等的鼠咬状骨质破坏,凹凸不平,边缘稍硬化,中段有不规则骨增生,病变区有花边样骨膜增生,手术所见:肿瘤呈白色,无包膜,质地硬。 乳腺微焦点放大是一项有选择性检查,放大摄影能提高有效的分辨率,尤其是微小钙化,它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解发现率可达4%-7%。女性多见,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手术创伤及风险大,随着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有效可行方法,尤其是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我院自2003年8月-2005年7月期间对16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在肺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胸部X线片。结果:SLE在胸膜和肺的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肺不张、胸膜炎、肺部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和心影增大。 圆斑蝰蛇咬伤引起脑部病变,临床少见。收集年间圆斑蝰蛇咬伤引起脑病变5例,介绍如下:
圆斑蝰蛇,属泰国亚科,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又名金钱豹、百步金钱、链蛇等。蛇毒是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组成。主要表现为神经毒和血循毒,圆斑蝰蛇属血循毒类,主要损害血液循环系统。该蛇健在于福建、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头呈三角形,躯干三块紫色大圆斑。该蛇生活于田野、丘陵,捕良鼠、鸟类。 目的:慢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首先是电生理变化,继之才出现结构及病理性改变,脑电图检查是最敏感反映脑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对常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早期进行检查。以判断酒精对大脑的损害程度,对定量分析仪,早预防、早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PRD-2000A数字化脑电对56俐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6例患者中,异常率75%,其中轻度异常35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1例。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CT扫描异常均干饮酒量、时间及开始饮酒年龄关系密切。脑CT异常率38%,脑电图异常率75%。证实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首先是电生理的改变,所以对长期大量、低龄饮酒患者及早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判断酒精对大脑损害程度,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脑损害继续恶化。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肺内单发小结节的方法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41例肺内单发小结节病例,作病灶常规扫描及薄层扫描比较;结果:41例病灶干常规扫描肺窗显示,纵膈窗显示仅10倒,作薄层扫描后干两窗位均显示,其中纵膈窗病灶显示多种特征;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肺内单发小结节极具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R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使用AGFA—CR系统在各部位的应用摄影条件及其照片质量。结果:本组140例,供摄片140张,其中甲级片123张,乙级片17张,分别占87.86%和12.14%。结论:在X线摄影中,CR系统作为全新的X线成像技术,其卓越的性能与数字化影像的特征,更适合基层医院的发展和应用,是放射科实现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的最佳途径。 海绵状血管瘤属良性病变,系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面颈及四肢最为常见。我科发现一例,报告如下,供参考。1.病例报告患者女41岁。5年前发现左膝关节处局部稍隆起,呈进行性增大的趋势。自觉在长时间站立或走路时,局部感到酸胀痛。查体:皮肤表面颜色正常,可触及较硬的结节。皮肤局部温度不高,按压时有柔软感,无搏动及震颤感。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中轴骨,骶髂关节炎是其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病变之一,本病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笔者近年来利用X线平片结合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3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方法:对44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追踪分析。结果:原发病灶复发10例,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20例,颅底、海绵窦复发14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以向咽壁深层侵犯为主,CT系列随访对比分析对于鼻咽癌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患者男性50岁。已婚,因“右髋关节酸痛、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8月余”入院。查体:右下肢跛行明显,右腹股沟较左侧明显肿胀,表面无红肿、窦道及静脉曲张,右大腿肌肉明显萎缩。右腹股沟肿胀处压痛明显,触之质地较硬,肿块与皮下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差。右髋关节屈曲活动基本正常,内收、后伸、外展活动受限,以外展受限为主。右大腿髌上10cm周径较左侧小约5cm,双侧小腿周径相等。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侧“4”字试验(+),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膝、跟腱反射正常。超声诊断:“右侧髂窝不均匀实质性肿块”。CT示:“右耻骨上支及髋臼前柱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考虑为结核”。而MR示:“右耻骨、髋臼、坐骨体部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胀并脓肿形成,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结核待排除,建议进一步检查。术前穿刺病理示:右侧髂窝不均质实性肿块,条形组织中仅见变性坏死的骨组织,未见肿瘤及其它特异成份;血块组织及涂片中均未见任何细胞成份。可考虑结核病灶。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图象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特征,探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2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3—70岁,平均48岁。其中病灶位于外上象限13例外下象限6例,中央区2例,内上象限1例。有乳腺增生病史11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 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非组织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亦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ductal.ectasia)。其发病率占乳腺良性疾病的5%左右,临床不常见,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总结了自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及乳腺钼靶X线表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双期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已证实的肝转移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检查机型采用西门子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扫描。结果:肝转移瘤CT表现大多数为多发性低密度结节病灶,少数为孤立性低密度结节病灶,双期扫描显示大多数病灶为少血供,少部分病灶为多血管,各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并有利于病灶特征的显示。 在立位时后外肋膈角是胸膜腔最低处,所以在300毫升以下的积液先聚在后肋膈角,在立位正位胸片上可无异常,当有300毫升积液在正位胸片上,可看到肋膈角比较模糊,有变浅变钝的改变,称为少量胸腔积液。随液量增加在胸片上又表现为在中下肺野有大片密度增高影,这片阴影的下部密度很浓,下界与肋膈角横膈相连,使肋膈角与横膈的影像消失。从积液的下界到上缘密度逐渐变淡,上缘的边界比较模糊,呈一凹面向上的弧形边缘,外侧较高,向中心逐渐低凹,这是典型的一般性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具有弧线形边缘的X线表现呢?主要和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1.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以升部和弓部多见,主动脉瘤为脉壁薄弱局部膨出扩大更为明显所形成。因此,主动脉弓通常均有伸展扩大的表现。与主动脉瘤相连的主动脉壁,通常均随动脉瘤向外膨出并与动脉瘤的边缘连贯。动脉瘤在透视下常有明显搏动。动脉瘤的壁常有钙化。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了解肿瘤在食管壁内的浸润范围,周围重要脏器的累及程度、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现将我科5.9CT检查食管癌48例进行分析,各例均经手术及内镜病理证实,以探讨食管癌螺旋CT检查的价值。 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对于那些不宜以及不愿手术和化疗的中老年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放疗副作用大,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优势,笔者对我院进行了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组肺癌患者做了研究,观察了肺癌治疗前后的CT表现,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对三维适形放疗的认识。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非血管性介入的手术在小型C臂X线机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避免X线给病人和操作者带来直接损害,现将34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小型C臂X线机的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动态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20例,患者术前均做MRI平扫十动态增强检查,平扫包括T1W1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及横断位T2W1,将动态增强后T1w1分别与平扫T1W1、T2W1进行对照,以比较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肿瘤穿破包膜及周围脏器侵范的显示情况。结果:MRI动态增强大部分肿瘤组织可见早期强化,与正常前列腺信号差异增大,相对平扫其对肿瘤大小、形态、范围的显示提高、对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显示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恶性肿瘤检查方法较多,包括超声、IVP、CT、CTU及MRI等,但均为解剖形态学检查及成像,仅可显示肿瘤大小、外形、部位及侵犯程度等,而不能观测肿瘤供血、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微循环变化,不能为临床提供既包括形态,又包括功能的成像,CT灌注成像恰恰解决了此方面的问题,达到了分子水平上成像,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我院应用GE light speed 16CT机行灌注成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患者男2天,汉族。1天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腹部膨隆,哭闹不止、拒奶,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为黄色粪便样、带臭味。为明确诊断,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腹部触诊不满意,震水音阴性,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肛门外观正常,肛指诊:肛门齿状线处有一环状狭窄,范围约1.5cm,有裹手感,直肠壶腹空虚,手指退出有大便喷出。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检查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3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表现。结果:表现为(1)小叶间隔增厚;(2)蜂窝肺;(3)胸膜线;(4)磨玻璃样改变。结论:这些表现有助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下咽癌又称喉咽癌,临床较为少见。因位置深在,或早期症状不典型,间接喉镜检查不易确诊。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下咽癌病例的X线、CT影像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2—71岁,病理均为鳞癌,梨状窝癌5例,环后区癌1例。6例均行颈部侧位片、吞钡、喉咽部CT检查。 患者女54岁。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在当地卫生院未做任何诊断,给予静点“消炎”药物后好转,后曾多次发作,但每次尿量均较少。约4年前出现腹部及腰部胀痛,仍未就诊,自服“消炎”药物后时有好转,约两月前,出现右上腹部包块及耻骨上隆起伴疼痛,一直未消退,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6℃,呼吸、血压正常,营养中等,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不振,表情痛苦。心肺(-)。全腹中度膨隆,右腹部及耻骨上明显,右腹部肋缘下可触及一半球形肿物,边界不清,质中等。耻骨上区可触一肿物,呈半球形,约15×15cm,质中等。肛门指诊示:前列腺约4.5×3×2.5cm,表面光滑,轻压痛,中间沟存在。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9.0×10^9/L。血肌酐168.5umol/L,血尿素氮6.42mmol/L。B超提示: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 目的: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与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下肺结核X线与CT征象。结果:20例CT检查,表现为片状影者10例与X线表现一致,有液化坏死小空洞者4例,6例可见小钙斑,而平片未见此征象,2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与心影重叠平片漏诊,3例CT上伴有少量胸水而平片未发现。3例并见囊状或柱状支气管扩张,3例并发肺段不张,3例并有薄壁空洞透亮影。结论: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多样化,CT上特征性表现明显提高诊断率。同时,影像科医生提高对下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特征的认识,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本文对我院采用自控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100例患者的CT检查进行了术前及术后分析,对其疗效的观察、适应症、禁忌症进行了回顾性对比。提出了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接受切吸术治疗及该术的应用价值。 孕妇,28岁,孕1产0,妊娠17周行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4.36cm,股骨长2.57cm,头围14.88cm,腹围13.14cm,脊柱连续,胎心规律,羊水适量。胎儿颈部示环绕颈部的无回声暗区,其内可见几条呈放射状的分隔,自胎儿颈部向外无回声区最宽处约4.49cm。胸腹部皮肤水肿增厚,最厚处约1.66cm。胎儿胸腹腔内均可见少量液性暗区,超声提示:1.单活胎中期妊娠。2.胎儿颈部囊性肿物。3.胸腹水及皮肤水肿(考虑胎儿颈部淋巴囊肿)。几天后引出一男婴,颈部示一囊袋状结构围绕,躯干皮肤水肿。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世界上第8位常见肿瘤。我国每年有16万-20万人发生食管癌,占恶性肿瘤总数的10.77%;13馏万人死于食管癌。死因顺位在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2.45%。本文回顾我科168例食管癌病人的60Co体外放射治疗的资料,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肠源性囊肿为少见病,在诊断上较为困难,兹将笔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9岁。20年来右下腹不适,2年前右下腹可摸到包块,近一年包块渐大并伴便秘,局部有时疼痛,包块推之可移动,且疼痛随之减轻或消失,每天得推移包块多次方觉右下腹舒适。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主要靠症状和心电图检查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诊断冠心病和选择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依据。笔者以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86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患者男36岁。查体发现肝脏有一低回声占位入院,无其他症状及体征,CT及MR显示:肝脏右前叶偏Ⅷ段侧,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影,包膜完整,距肝脏表面3cm,增强后无强化。彩超显示:肝脏右前叶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5cm×2.0cm×2.0cm,内回声均质,边界清楚,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结节内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彩超诊断:肝右前叶低回声占位,考虑孤立性坏死结节。手术切除,病灶包膜完整,呈蚕豆状,切面呈黄白色,质地均匀,周边可见厚约1mm的半透明纤维包膜。病理报告: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病史资料。结果:5例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周边宽窄不一的强化带更显清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最终不为等密度。其中2例病灶内缘呈棘状突起样强化;2例病灶呈由外向内的弥散强化趋势,但不完全充填病灶;4例病灶内部纤维成分呈网格状强化,1例呈线形强化,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表现特点,但因IPL处于不同的炎症阶段致CT表现多样性而失去某些常见的表现特点时,明确诊断需病理活检。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一般诊断不难,但巨大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诊断困难。我们经历了一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上腹部不适1周,外院B超提示上腹部巨大肿块,肝受累:因诊断不明确,故到我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检查未见异常。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恶性狭窄35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5—73岁,平均61岁,中段食道癌28例,下段食道癌7例,全部病例均经钡餐检查及食道镜检。活检细胞学确诊,病变段长3-12cm,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 髌骨关节疾患在临床并不少见,但明确诊断的病例却很少,一定程度上与放射科拍片的位置有关,准确评估髌骨关节排列状况,对明确髌骨关节疼痛的病因,指导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髌骨轴位片多在屈膝120°以上摄取,导致许多髌骨关节疾患漏诊,本文比较了不同拍摄位置髌骨关节排列的变化。 肋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以第3—10肋骨腋段和背段多见,常规胸部上斜位片能够确诊。而第9-12肋被称为膈下肋骨。膈下肋骨骨折往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传统X线单纯胸部摄片容易漏诊。由此常引起医患纠纷并延误病人治疗。本文通过对我科使用CR系统以来诊断17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人的分析,来讨论该技术的诊断优越性。报告如下。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F、MR表现。结果:35例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肾上腺腺瘤9例,肾上腺转移癌7例,髓质脂肪瘤5例,腺癌4例,肾上腺囊肿4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血肿2例,肾上腺淋巴瘤1例。结论:本组资料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通过采用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观察,探讨松质骨螺丝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于骨折的早期经大粗隆外侧切口行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穿木板鞋,3天后行患侧膝关节的持续被动练习和主动运动,3周后行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4—6周开始负重。关节功能恢复良,关节优良率95%。结论:松质骨螺丝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疗效可靠,费用低,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案。 骨折是骨与关节外伤中常见的症状。诊断准确及时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经济费用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漏诊、误诊却会给病人造成身心的伤害,不利改善医患关系。现将本人于工作中所遇的数起漏诊病例记录分析如下。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老年病、多发病,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走不便。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
笔者对有临床症状需摄片检查的患者,均给予DDR摄影后,对图像作后处理后并作出诊断,对所见X线征象进行了分析。 一、定义白塞综合症亦称眼口生殖器综合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而发生损害的多脏器受累疾病,1937年由Behcet报道,我国自1957年开始报道本病,8.2%-26.6%并发神经系统损害,Cavara等将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白塞综合症(BD)称为神经白塞综合症(NBD)。 创伤性膈疝系外伤后引起膈肌破裂,导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我院近期收治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例1:男33岁。因车祸外伤住院,感左侧胸部及左腹部剧烈疼痛伴气短,急诊胸片可见左肺下野大的半圆形透亮区伴有气液平面,左侧膈肌显示不清,考虑左侧外伤性膈疝。CT诊断为左侧膈疝。急诊手术,术中所见胸腔内有少量血性液体,胃位于胸腔内,食管裂孔处见膈肌有长约8cm裂口,将胃还纳腹腔,缝合膈肌,脾破裂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钼靶X线征象,总结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的钼靶X线平片表现,分析其特点。病人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9.5岁。结果:3例为局部脂肪层混浊,可见小斑片及点状致密影;1例为结节样改变,边缘毛糙;1例可见病变处乳房皮肤局限性增厚;1例乳头稍内陷,皮肤略呈橘皮样改变。结论:钼靶摄影对乳腺脂肪坏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目的:脑肿瘤引起癫痫的CT分析。方法:对56例致癫痫的脑肿瘤采用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探讨肿瘤的部位、类型、性质与癫痫的关系。 胸部创伤包括胸壁损伤、胸膜损伤、肺损伤、纵膈损伤,病情多较严重而复杂,CT检查能同时观察胸壁、胸膜、肺及纵膈病变,较普通X线胸片检查具有其优越性。1、一般资料所选28例病例均有创伤性湿肺,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13—68岁之间。左肺7例,右肺6例,双肺13例,合并肺撕裂伤8例,肺不张2例,肋骨骨折24例,气胸2例,液胸4例,液气胸11例,纵膈气肿3例,皮下气肿15例,胸椎骨折1例,左主支气管断裂1例,均为车祸碰撞挤压或坠落伤所致。主要临床症状为胸背痛。呼吸困难或急促,咯血或咳血痰。 目的 探讨FLAIR序列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颅脑常规SE序列和FLAIR序列MRI检查,并分析常规T2W1与FLAIR成像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MRISET2W1显示病变354处,FLAIR发现410处,而且对病变范围显示清晰,而且能显示皮层下和腑室旁病灶,是其独特之处。对于临床上关注的新鲜脑梗塞和陈旧脑梗塞的鉴别常规SET2W1均显示为高信号,而FLAIR序列陈旧脑梗塞大部表现为低信号病变周围伴高信号环,新鲜脑梗塞则都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FLATR序列对脑梗塞,尤其是皮层下,脑梗塞病灶的显示较常规SE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FLAIR序列有助于鉴别急性或陈旧性脑梗塞。 支气管肺癌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包括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腺体上皮,是肺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由于其病理变化较复杂,从而导致了它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也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不典型肺癌,更易误诊为其它病变。现将笔者遇到的两例病例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磁共振检查无放射线损害,可进行多方位,多平面观察,广泛用于腹部疾病的诊断,本文分析168例肝占位患者的低场MR扫描和B超检查结果,浅析探讨国产低场MR在肝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MJ-108C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914例临床治疗并发症并随访461例。结果:结石被粉碎912例,手术1例,行输尿管镜术1例。本组出现并发症461例:血尿者160例、肾绞痛280例、结石复发残留8例、皮肤损伤6例、无尿2例、排尿困难尿潴溜4例、消化道梗阻1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遵守操作规程,控制冲击波次数及能量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近期效果满意。 某些肺部肿瘤可产生激素,表现为多种内分泌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此改变称之为内分泌性肿瘤或异源性内分泌综合征。通过X线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的方法,对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帮助。现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收集15例病人,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5岁,患者多数急诊送来,有明显的肢体症状,部分患看意识有障碍,发病时间较短,多在6小时内。方法 常规头颅CT平扫。结果 在初次急诊CT平扫时有9例患者出现典型的脑梗塞征象,另有5例初看未见明显出血及大范围梗塞,而后仔细观察发现有3例显示一侧脑沟、脑池轻度变浅,两侧CT值上稍有差异,次日复查该5例患者均出现大范围的梗塞。 材料与方法 经胃镜检查已报告为胃癌,拟手术治疗而做腹部CT检查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检查前,多数常规口服1.5%泛影葡胺造影剂,少数口服清水,量多为800-1000ml。主要采取仰卧位,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0例病例中有4例为贲门部占位,13例为胃窦部占位,3位为胃体部占位。其中5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并有2例出现肝转移。 尽管影像检查有多种手段(透视、X线平片、CT、MRI等)但目前首选仍是平片,因而提高平片的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倍受医务和工程人员的关注。DR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等方面具备数字化图像的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之外,在临床实际诊断应用中,DR也显示出某些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图像动态范围宽;②图像分辨率高;③后处理功能强大。目的 DR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强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一年的DR检查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共计3324人次的回顾性分析:其中胸部1857例,胸部发现肋骨骨折225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调节隐匿性骨折55例),胸椎骨折37例(包括不明显骨折15例),气胸72例(包括少量气胸18例),肩胛骨折51例,肋骨及胸椎破坏19例,肺内孤立结节影46例,(包括纵膈、心影后及膈区20例)。头颈部及骨关节1211例,发现骨折226例(包括通过窗宽窗位及放大、边缘锐化等处理经过后处理发现53例),各类软组织肿胀57例。腹部256例,肠梗阻66例(包括腹部软组织肿块16例),输尿管结石49例,膀胱结石23例,膈下游离气体43例(包括手术原因17例)。结果 DR的诊断依据与传统X线平片基本一致,但数字化图像的后处理明显扩展了诊断范围,这是传统X线片无法比拟的。 临床资料 1例为男性,44岁。呼吸困难,自觉上腹不适,饭后有食物反流感,消瘦、腹胀、腹痛,腹膨隆,发现腹部巨大肿物两年余,1996年曾行阑尾手术,诊断为“阑尾粘液囊肿”。另1例为女性,56岁,一月前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行腹膜假性粘液瘤减瘤术,术后行腹腔内灌注入化疗药三次。 我科于1998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298例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98例患者,男150例,女148例。年龄在35岁-45岁71例,46岁-55岁140例,56岁-65岁66例,65岁以上21例。病程1年以内96例,1—2年的109例,2—3年的72例,3年以上的21例。单纯颈椎骨质增生者109例,颈椎骨质增生伴颈椎5—6椎间盘突出者52例,颈椎4—7节骨质增生看37例,颈椎5—7节骨质增生者55例,颈椎5—7节骨质增生伴椎间盘突出者23例.颈椎5—7节骨质增生伴颈椎5—6椎管狭窄者17例,颈椎4—6有骨赘形成者2例,颈椎5—6单纯椎间盘突出看3例。按临床表现分,神经根型126例,椎动脉型69例,脊髓型49例,交感神经型48例,颈肌型6例。 对于晚期直肠癌及其它原因不能手术的病人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了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00年采用放疗并腔内微波热疗治疗非手术直肠癌32例,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骨股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很多,其结果均导致骨股头区供血血管狭窄或堵塞。其治疗方法早期为中医中药治疗,晚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所有疗法的疗效欠佳,手术治疗病人痛苦较大,尤其是早期疗效肯定的方法至今还来见明确报道。我们在心脑血管的溶栓中得到了启迪,采用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本文观察介入疗法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中的作用,病人症状的改善情况。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肿瘤样病变,是以纤维组织的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为特征的骨病。X线检查对确诊本病诊断和了解手术切除或复发情况有较大价值,我科收集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分析报告如下。 胸壁肿瘤一般是指胸壁深层组织的肿瘤而言,胸壁肿瘤易在肺野内形成肿块状阴影而误诊为肺及纵膈肿瘤。
材料及方法 报告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壁软组织肿瘤14例,软组织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纤维血管瘤1例,淋巴瘤1例,纤维瘤3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1例,炎性假瘤1例,粘液脂肪肉瘤1例。 外伤性膈疝见于胸腹部外伤病人,较少见,易造成误诊误治,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我院经X线及手术证实病例7例。
材料与方法 均为男性,年龄27岁-57岁,均有外伤史,一例同时合并脾破裂,均发生于左侧横膈,疝入内容:7例全部为胃疝入胸腔,有2例合并结肠疝入胸腔,7例均照胸部正侧位片,2例做胃肠透视检查。 目的:探讨早产儿两种保暖方法的效能差异。方法:60例早产儿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全身复温的基础上加选择性头部复温,对照组给予全身复温,不进行头部复温。结果:治疗组从维持最佳体温、体重增长,末梢循环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在全身复温的基础上结合选择性头部复温能维持人体最佳体温,体重增长快,末梢循环红润,有利于早产儿健康生长。 我省大部分县级及县以上医院装备了CR、DR,我院同时装有CR和DR。DR与CR的共同特点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普通的屏胶系统体现出很大的优势,CR与DR由于采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动态范围广、曝光宽容度大,即使曝光条件比较难掌握的体位,最终也能获得良好的X线图像,CR、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图像的各种后处理,如:图像滤波、图像增强、窗宽窗位调节、测量距离、面积、密度等,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支持,现将CR与DR成像性能的比较浅析如下。 目的:总结用静脉注射Gd—DTPA对比剂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静脉快速弹丸注射方法,对其检查前的心理护理,禁忌症的掌握,注射的剂量、速度、扫描时间的选择与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注射后的病情观察作详细的记录,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注射Gd—DTPA对比剂病人中,高度强化141例,中度强化40例。阳性181例,阳性率约占78%,无强化病例50例,约占22%。结论:用静脉注射Gd—DTPA对比剂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科学的护理是保障MRI图像质量及受检者安全的关键因素。 肝左叶异常肥大致贲门狭窄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滑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证实,报告如下:患者女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0余年伴恶心呕吐,加重1月入院。入院行胃镜检查见食管极度扩张,食管内有大量储留食物残渣,食管下段贲门纤维胃镜镜头无法通过,未见明显新生物,粘膜有炎性改变,拟行食管下段贲门扩张由于难受及出血而终止,后立即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食管扩张直径约7cm,贲门处呈鸟嘴样改变,钡剂不能通过。腹部平片示胃腔明显扩张潴留液中量呈现出气液平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后经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加重,饮水无法下咽。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在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门新的临床科学,它是借助于影像监视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介入治疗中护理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更新、完善。现就通过自己两年来介入护理工作的体会。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一系列新的影像设备不断地应用于临床。随着CT、MR等大型设备的逐渐推广普及,对影像诊断学医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院作为教学医院,我科作为全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多年来不断接收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的进修人员,在进修生临床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院注重抓安全护理,对已发生或潜在的护理纠纷能真诚对待,妥善处理,以淡化矛盾,事后进行剖析、讨论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达到为人民提供安全高质量护理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DTW-300A800mAX线机是日本九十年代初期的中频大型胃肠造影X线设备。它的SPOTFILMDIVEC(点片装置)结构复杂、胶片传送路径范围大,故障率是整机最多的一个系统。该机在我院已运行工作十余年,许多电气、机械部件已接近老化或严重磨损状态。为保障这台价值二百多万元的造影设备正常工作,我们对系统内主要部件进行了改造更换。并根据维修手册及图纸的技术参数进行精心的调试,试机均达到了性能要求。 目前各大医院基本都已经安装使用计算机数字摄影(CR),X线影像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提高了临床诊断率,为了更好的保证CR图像质量,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不良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为加强工作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全方位提高影像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和急救复苏的基本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且其输液量的准确程度影响着预期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小儿本身的一些生理特点及家长的干扰会影响小儿输液量的准确度。现结合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常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本文叙述了医用电子仪器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治疗仪器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及应对措施。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为怀孕28周前后出现的以瘙痒和轻度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特有的肝脏疾病,对孕妇和胎儿影响较大。一般预后良好,但黄疸久者,因缺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Ⅹ,分娩时可能发生大出血。本症对胎儿影响较大,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死胎率较高。胎儿窘迫和死胎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急性缺氧有关,与慢性胎盘功能不全无关,因为ICP孕妇所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并不多见。亦可能与胆酸刺激胎盘绒毛静脉收缩,以致胎盘滋养层细胞肿胀和绒毛间质水肿,造成胎儿供氧不足有关。亦有人称母体胆盐增高,刺激胎儿肠蠕动使羊水混浊而引起胎儿窘迫和死胎。 我院近五年来,做了20例下肢动、静脉取栓术,其中静脉取栓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动脉取栓12例,年龄45—82岁,平均65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医药、生化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分析体液内异常代谢物质,分析药物的组分含量,药物生产中进行中间控制,分析药物在体内的残留量,测定药物在各器官中的代谢产物,定性测定细胞核中的甙及甙酸,分析核酸以及分析氨基酸、酶、糖等。 采用悬液定量浸泡杀菌试验和电镜技术,在实验室进行了常用金属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及作用机理观察。结果:将不同金属置于含菌悬液内浸泡作用不同时间,金属铜对大肠埃希菌作用30min,平均杀灭率为97%:金属银和金作用30min,平均然灭率分别是35.6%和30.3%;不锈钢,金属铝、铁和锡等对细菌作用很弱。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金属铜作用30min的大肠埃希菌,其细胞壁出现凹凸不平,局部细胞膜有分离现象,细胞质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细胞核质浓缩呈块状。结论:常用金属中以铜、银对细菌作用明显,作用后的细胞结构有改变,其他常用金属对细菌作用不明显。 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源,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据统计报道,无论何种造影剂,与之有关的死亡率为1/205000次检查(主要是血管内给药)。现在临床常选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人体耐受性高,安全可靠性高、粘稠度低,但是检查需要,静脉注射的速度必须快,并且造影剂在短期内就需要达到较高的浓度,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可能发生轻重不同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从这个角度谈谈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护理。 随着CR系统的广泛应用,IP板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对IP的保养与维护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 一、重视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要教好中医院校的影像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放射诊断学是用图象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它涉及到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这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等各方面都是重大挑战;由于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取向使他们对放射诊断课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使该门课程的地位处于严重的“边缘化”,学生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中医院校的影像学授课时数少(24—30学时),加之学生们将课外时间几乎均用在其它主课程上。 在平时普放门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某些全身性疾病患者有时可因某部位软组织变化而就诊,尤其是在当今恐癌症的时代,人们会高度怀疑是否得了癌症?当临床诊断不清,常为了观察有无骨性病变而来放射科拍片。对于这一类照片,放射科医生往往容易把视线集中在骨与关节上,因而忽视了对软组织的观察和临床情况的了解。事实证明,读片时如能注意观察软组织并了解临床情况,就往往能提示对诊断有帮助的资料。我们曾遇到的有软组织改变的全身疾病有:囊虫症引起的假性肌肥大,凝血酶原缺乏引起的各部血肿,血友病引起的各部血肿,皮肌炎引起的软组织萎缩,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引起的广泛骨化等。如何才能观察这些疾病呢?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摘除半月板是以往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关节镜器械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医生技术的提高,使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摘除完全可在关节镜下完成,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与传统关节切开摘除半月板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关节粘连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现将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配合情况总结以下。 儿科ICU(P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是继成人ICU后建立的儿科领域内的新分科。由于PICU的出现,儿科危重病人能够连续不断和系统全面地接受高水平监护和治疗。PICU护士受心理、生理及社会的影响而产生压力,直接影响到对患儿的护理质量,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解除或减轻护士的压力,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2—24小时,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伸,注意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渗出。由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症状,给患背增添了痛苦,为此我们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不适,并对54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介入放射学是目前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CT引导下经皮活检术和介入性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Haage首次报道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这比其他导向方法(包括X线、B超等)更具方便准确直观的优点,从此开创了CT介入技术,奠定了CT在介入放射学领域内的地位。目前,CT介入技术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尤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我院放射科在国内较早开展CT介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国多家医院选派人员学习此项技术,先后培训了数百名进修医生,下面就我院在CT介入放射学带教中的做法谈谈体会。 吸痰是利用导管经口腔或鼻腔将分泌物吸出的方法,是临床危重患者常用的一种基本的抢救技术。现地市级医院具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临床应用方便快捷。吸痰患者一般吸痰pm,需长时间应用(〉24h),要求一吸一管,吸痰后其连接管放置不当易污染堵塞管路,我科现采用针栓套管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1983年日本富士率先推出了存储荧光体数字化成像系统CR,使传统X线摄影系统成功地走向数字化,实现了影像信息数字化储存和传输。我院在2006年1月份住院部引进一套多槽CR,应用至今有几点体会。 随着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磁共振设备已日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检查已成为影像诊断学中必备的、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良好的磁共振的整体维护和保养(整体维护和保养是我院根据磁共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摸索提出的,是指磁共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技术人员的素质、磁共振设备使用环境和磁共振设备保养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保证磁共振开机使用率、诊断率提高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就我院使用以色列ElScint产的GYREXV-D1x^TM0.5T超导型磁共振长达十年的整体维护与保养经验,在此,谈一些体会。 数字化正在改变世界,面对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先进发达国家的医院已整体进入了数字化,我国的部分大中型医院近年也加快了实现数字化医院的步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开发,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已服务于临床,目前CR、DR大有推广普及的态势。CR系统不仅具有了传统X线机的优点,而且还可通过间接数字化或直接数字化将影像以数字化的形式进入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可与其它数字化的MRI、X—CT、ECT、PET及B超等一起进入PACS(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充分掌握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技术及进展情况变得尤为重要。 目的:探讨高频率超声诊断轻微错位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X线拍片未见肋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仍疑有肋骨骨折的50例患者进行高频率超声检查,并随机抽取15例进行CT检查作为对照。结果:从50例患者中超声检出39例56处肋骨骨折。骨折断端错位0.6~4.0mm,平均(1.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疗肝胆细胞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