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炎能用艾针灸和艾灸的区别吗

艾灸要注意什么 哪些人不能艾灸
本文导读:艾灸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而有些人不适合艾灸,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要注意什么、哪些人不能艾灸。
&  艾灸是中医的传统方法,艾灸需要施灸者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操作技能,忽视一些小细节都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误,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一、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二、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患者等忌灸。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艾灸的禁忌症,大家在选择艾灸前要先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艾灸这种方法,到正规的地方艾灸。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针灸为什么选用艾叶
针灸为什么选用艾叶 5
如上。针灸时为什么要选用艾叶。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所以针灸时选用艾叶保温驱邪、固针等等昂~~~
其他回答 (6)
请仔细观看

针灸的起源 

针灸不用药物,单凭小小一根银针,一小撮艾叶,就能治病,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禁令人叹为观止。在遥远的茹毛饮血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发明这种疗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神游远古的蛮荒,一探究竟。 

远古人类的医疗实践 

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医疗手段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大脑的高度发达,也就是说,在人类出现后,很长时期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实践,而针灸等医疗手段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人时期。然而,由于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针灸起源的细节,我们已经无法准确地再现,只能通过针灸疗法的特点,参考早期的医疗文献做出谨慎的推测。 

关于灸法的起源,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一本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尿闭病治疗中有这样的记载:“燔陈刍若陈薪,令病者背火炙之”。意思是用干草或者干柴烧一堆火,然后让患有尿闭的人,背对着火堆,烘烤背部。从这里我们不妨推断:在医疗开始萌芽时期,可能有某个患有尿闭的人,在偶然的情况下,烘烤了背部,而很快痊愈,就把这种方法记载下来,作为经验传与后世。 

既然隔空烘烤可以治病,那么古人有没有可能试着用物品点火,然后直接在身体上去炙烤呢?幸运的是在现存的寥寥无几的汉代医籍中,《黄帝蛤蟆经》中还有相关记载,书中记述了用松、柏、竹、橘、榆、枳、桑、枣等八木之火施灸,可以带来副作用——“皆伤血脉、肌肉、骨髓”,这样我们就可以肯定在古代人们使用过其他的材料施灸。那么,为什么最后又把艾叶作为固定的灸材呢?在看完《本草纲目》对艾叶的描述后,或许所有的疑问就都涣然冰释了——“艾叶,《本草纲目》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由于艾叶生于田野之中,采集极为方便,尤其是其卓著的疗效,使所有的其他灸材相形逊色,人们逐渐就把灸材固定为艾叶,也就不足为怪了。 

新近的研究 

关于针刺治病的起源,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极端恶劣,出现跌磕碰撞也就是家常便饭,中国先民在与野兽的搏斗过程中,更是容易鲜血淋漓。可是,或许是上苍眷顾吧,有时在碰撞流血后,原来的某些病痛竟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那时的人们肯定不明究竟,就算是今天,人们依然没有完全揭示针灸治病的机理,可是原始人不会去理会其机理,或许他们就认为是老天保佑,不管怎样,他们记住了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当部落中有别的人出现相类似的疾病时,人们会主动地去模拟这种受伤过程,主动地去刺激那些部位,甚至是放血。工具可能是石器,也可能是骨针或别的尖状物,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时,就作为一种经验或知识传给后人。 

在这种经验的传递过程中,人们精制石器,作为固定的医疗器械,那就是所谓的砭石。锐利的砭石可以用来刺脓、放血,比较钝的砭石可以按压穴位,刺激穴位。随着人类的进步,发明了金属冶炼术,人们开始制造金属针具。由于金属针具更锐利,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很快就取代了砭石的位置。金属针具出现后,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制造合适的针具。 

令人惊奇的是,当今非常时髦的标准化、规范化在遥远的古代也有体现,最晚到西汉时已经出现了针灸器具的规范,即《灵枢?官针》中记载的“九针”的形制。伴随金属针具的出现,针法也相应得到了发展,《黄帝内经》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多种刺法。 

针灸能治什么病? 

针灸作为一种体表刺激的治疗手段,有着多方面的调整效应,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表现在消除或减轻各种不适症状,调整机能失常,改善病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美容效果和预防疾病的产生。 

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此外,针灸临床近20年来比较集中报道的治疗病症大约在150种左右,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科,以神经、运动、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病症为多见,其中对中风、面瘫、风湿、周围神经损伤等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 

艾叶性温,能温通经络,中医上可以解表祛邪,西医上可以抗病毒,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故多用艾叶
艾条是用艾叶2400g 桂枝 125g 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降香 175g 香附 50g 白芷 100g 陈皮 50g 丹参 50g 生川乌75g 

制法 以上十一味,艾叶碾至成艾绒,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桂枝等九味粉碎成细粉,雄 黄 末配研,过筛,混匀。先取艾绒2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 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 ,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 运用起来,比艾叶功效要好一些.如果用艾叶针灸,也要象艾条一样施为才好.孙思邈的典故,我们后人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左腿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既是。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这个回答好
针灸的起源
《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和病损部位,称薰灸。另一是隔蒜隔姜灸:将艾作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蒜片或鲜姜片,姜片可用牙签刺成数个小孔,将艾柱置于蒜或姜片上点燃,局部组织灼烫重时,稍挪动蒜或姜片即可,然后放回原部位。一般灸13~15柱艾即可。治疗神经性皮炎用薰灸法时,使穴位或患部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能耐受为度。操作者可将一手指稍(食或中指)置于施灸部位旁,通过手指来测定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之距离,以免灸伤。薰灸毕后,在艾柱燃点处倒水济灭,放安全处,次日点燃后再灸。艾灸火力直达皮肤,深通经络。特别是孙络、厚络和血络的作用,主要在于体表,经络环流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组织,即达到温经散寒、燥湿健脾、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艾灸具有很强的激发机体免疫作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使其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超正常,一般艾灸三日后,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确有明显的抗过敏止痒和镇静作用。约10日后皮损逐渐消退,肤色恢复正常。若在皮损处涂皮炎平、尿素软膏、去炎松等软膏后,再用艾灸可加速皮损消退。神经性炎皮治疗后若再复发,再用艾灸数日即可消退,疗效颇著。典型病例如下: 

苗××,女,42岁,颈胸部苔藓样皮疹半年余,满布针头大小不规则扁平丘疹,见抓痕,血痂及皮囊炎。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痛苦异常,曾到省城医院皮肤科求治,诊断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口服及外用药后略有好转,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未能治疗。接诊后,建议不服任何药物和外涂药膏,用艾熏灸治疗,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怀疑态度,同意用艾薰灸。遂用4支点燃艾柱捆绑一起,直接在颈部胸部移动薰灸,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三日后瘙痒明显减轻,安然入睡,信心倍增;十日后颈胸部皮损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彻底治愈。随访六年未复发。


临床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皮肤病,用艾灸后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擅长用灸法治疗多种疾病,如对久不愈合的慢性皮肤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崩漏、中风偏瘫(出血性和缺血性)、胃溃疡、慢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灸法有着极为广泛的适应范围,但要以经络学说为艾灸依据,常可显示出针所不及药所难能的疗效。“灸治百病”,千真万确,几千年来被世人所应用,且无毒副作用,特别在基层很受欢迎。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医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当前位置: >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治艾思路和治艾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的医务人员在近期被河南省政府派驻艾滋病高发村期间,运用艾条灸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腹泻是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的普遍反应之一。研究人员共观察了30例患者。这30人均在2002年检测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26例在2003年3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其中多数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好。本组患者以长期慢性腹泻,间歇性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腹泻次数多数在2~4次/日,少数为5次以上;病程从两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为6个月至1年。大部分患者伴有乏力、易疲劳、食欲欠佳,部分患者伴上腹部胀闷不适,进食后明显。个别患者自开始服抗病毒药后1周左右即出现腹泻,自行暂停服药后可缓解,因病情需继续服药,腹泻则持续存在。本组病例舌象除1例为舌红苔白腻外,大多为舌淡红或舌中嫩红,或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苔白稍厚或稍腻,少见苔薄微黄,脉象多为虚、细、濡、弱、缓脉。脉症舌象多呈脾虚证,或以脾虚证为主的特点。&&&&针对西药止泻疗效欠佳且花费较高以及当地多见艾蒿的情况,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艾灸治疗,基本方法为艾条灸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灸治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30例患者中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痊愈病例随访两个月未见复发,艾灸有效率达96%,经过灸治数次后,患者体力及食欲即好转,乏力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在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经3次灸治即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稀便程度好转,经6次灸治大便基本正常,少数病例经10次灸治恢复正常,个别患者经1次灸治后大便恢复正常,即本组病例均在灸治10次内临床痊愈,说明艾灸治疗见效快。有1例患者伴黏液便,短暂好转后继续灸治疗效不明显,最终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两名患者第一次灸治后出现腹痛肠鸣,未经特殊处理半小时后自行缓解,说明艾灸治疗安全可靠。&&&&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这只是一次初步的临床观察,但仍说明在治疗艾滋病腹泻方面,艾灸疗法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而且,很多穴位易于选用,基层医务人员易于掌握,甚至患者稍加培训即可自行灸治;艾源丰富,材料易得,费用低廉,可节省巨额医药经费和医药资源。因此,充分发挥艾灸法的优势,“以艾治艾”,前景广阔,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进行大规模的、严谨的、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证明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找出其作用机理。
艾灸主要适用于治疗那些疾病?
《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和病损部位,称薰灸。另一是隔蒜隔姜灸:将艾作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蒜片或鲜姜片,姜片可用牙签刺成数个小孔,将艾柱置于蒜或姜片上点燃,局部组织灼烫重时,稍挪动蒜或姜片即可,然后放回原部位。一般灸13~15柱艾即可。治疗神经性皮炎用薰灸法时,使穴位或患部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能耐受为度。操作者可将一手指稍(食或中指)置于施灸部位旁,通过手指来测定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之距离,以免灸伤。薰灸毕后,在艾柱燃点处倒水济灭,放安全处,次日点燃后再灸。艾灸火力直达皮肤,深通经络。特别是孙络、厚络和血络的作用,主要在于体表,经络环流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组织,即达到温经散寒、燥湿健脾、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艾灸具有很强的激发机体免疫作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使其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超正常,一般艾灸三日后,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确有明显的抗过敏止痒和镇静作用。约10日后皮损逐渐消退,肤色恢复正常。若在皮损处涂皮炎平、尿素软膏、去炎松等软膏后,再用艾灸可加速皮损消退。神经性炎皮治疗后若再复发,再用艾灸数日即可消退,疗效颇著。典型病例如下:
苗××,女,42岁,颈胸部苔藓样皮疹半年余,满布针头大小不规则扁平丘疹,见抓痕,血痂及皮囊炎。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痛苦异常,曾到省城医院皮肤科求治,诊断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口服及外用药后略有好转,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未能治疗。接诊后,建议不服任何药物和外涂药膏,用艾熏灸治疗,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怀疑态度,同意用艾薰灸。遂用4支点燃艾柱捆绑一起,直接在颈部胸部移动薰灸,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三日后瘙痒明显减轻,安然入睡,信心倍增;十日后颈胸部皮损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彻底治愈。随访六年未复发。
临床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皮肤病,用艾灸后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擅长用灸法治疗多种疾病,如对久不愈合的慢性皮肤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崩漏、中风偏瘫(出血性和缺血性)、胃溃疡、慢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灸法有着极为广泛的适应范围,但要以经络学说为艾灸依据,常可显示出针所不及药所难能的疗效。“灸治百病”,千真万确,几千年来被世人所应用,且无毒副作用,特别在基层很受欢迎。
速求!用“艾”组词的词语,越多越好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速求!用“艾”组词的词语,越多越好:艾艾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高圆圆使用中国艾针灸-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高圆圆使用中国艾针灸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用手机或平板摄像头拍下右侧的二维码,您可以:
1 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该视频
2 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好莱坞影院推荐
史上最美礼服梦幻来袭
蓝胖子的深情告白
下载企鹅看看
好莱坞会员艾灸5穴位能调理手脚冰凉
本文导读:手脚冰凉该如何调理?调理手脚冰凉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艾灸5穴位能调理手脚冰凉。
  日常艾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其实艾灸还可以,冬季手脚冰凉的朋友就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来缓解,那么,手脚冰凉艾灸哪个穴位呢、怎么艾灸呢?
  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多于,年轻人更多一些。当然也有很多中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艾灸属阳,配合灸火。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对于肢体寒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艾灸以下穴位,帮助你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三、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施灸方法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盒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四、命门穴
  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 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施灸,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五、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五个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可以一次施灸1-2个穴位,隔天再施灸余下的穴位,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缓解手脚冰凉的艾灸方法,冬季手脚冰凉的话就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来缓解,当然,艾灸一两次肯定是看不到什么大效果的,要坚持。&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针灸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