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部位《骨盆胸正位片检查什么》 影像表现:左股骨头见数个小圆形透亮影,边缘似见硬化边;余骨盆各构成骨形态、

昆明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部栏目------
设备与环境
中期检查表
当前位置: -
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课件
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课件名称:
1、第一章&总论及介入实习
2、第二章&骨与关节系统实习一
3、第二章&骨与关节系统实习二
4、第三章&呼吸系统实习一
5、第三章&呼吸系统实习二
6、第四章&循环系统实习一
7、第四章&循环系统实习二
8、第五章&消化系统实习
病例 1&& 双手腕正位片
DR表现:双手腕诸骨质疏松,双腕关节与各掌指及指间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右手中指指间关节及左手掌指关节屈曲半脱位表现,骨端局部骨质缺损,右腕骨及左桡骨远端局部囊状改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双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诊断:双手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例2&T12为中心胸腰椎正侧位片
DR表现: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成角后突,T11、12椎体骨质结构侵蚀破坏,L1前缘骨质结构侵蚀破坏,相应椎间隙消失,椎体旁可见梭形冷脓肿形成。
诊断: T11、12椎体结核,病变侵及L1椎体可能。
病例 3&左髋关节正位片
DR表现:左股骨头变扁股骨颈变短,关节面下见小团片样低密度区,左髋关节间隙变狭窄、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
诊断:左股骨头缺血坏死。
病例 4 右膝关节正侧位片
DR表现:右胫骨上段偏心性囊状、膨胀性骨质吸收破坏,边缘略模糊,其内有分隔,其外缘骨皮质膨出、变薄,部分骨皮质稍模糊,胫骨前缘骨皮质连续性似有中断,周围软组织稍肿胀。
诊断: 右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可能。
病例 5&腰椎正侧位 骨盆正位片
DR表现:双侧骶髂关节骨性融合,双侧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双侧坐骨结节、双侧股骨大转子边缘毛躁,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影。腰椎排列整齐,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呈方椎,呈竹节状外观,关节突关节间模糊,棘间韧带钙化。&
诊断: 骨盆及腰椎表现,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表现。
病例6 &左膝关节正侧位
DR表现:左侧胫骨近端偏心性囊状骨质吸收破坏,边界清晰,周围少许骨质增生硬化。左膝关节诸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吸收破坏,关节胫骨平台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骨端唇样改版。
诊断:1、左侧胫骨上端骨囊肿可能。
&&&&& 2、左膝关节退变。
病例 7&& 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双侧肋骨、肩胛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多发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双肺纹理增多,肺门结构正常,双肺上、中、下野见散在结节状阴影,双膈正常;升主动脉增宽迂曲,主动脉结壁钙化,心尖部向左下延伸CTR约0.6。
诊断:1、前列腺癌骨转移及肺转移应予考虑。
&&&& &2、心外形重度增大,呈主动脉型。
病例 8&双足正位片
&& DR表现:双足第1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下多个囊性低密度区,考虑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右侧明显。
&&&& 诊断:双足痛风性关节炎。
&病例9 颈椎六位片
DR表现:颈椎排列整齐,生理曲度平直,前屈后仰功能可,椎体骨质完整,未见确切骨质吸收破坏,椎体关节面骨质增生变白,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呈唇样改变,椎间隙及椎间孔未见明显变窄。前纵韧带点结状骨化。
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形成。
病例10&头颅正侧位,胸部正位,骨盆正位
DR表现:颅骨见大片样及穿凿样骨质破坏区,破坏区边缘模糊。
右髂骨中份及双坐骨支见片样稍低密度区,骨质破坏待排外。双骶髂关节及双髋关节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第1、5、7前肋陈旧性骨折,双下肺结节影,主动脉增宽迂曲,心外形不大,双膈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上述表现,多发性骨髓瘤可能。
病例 1&胸部正位、右侧位片
DR表现:右肺中野片状密度增高影,下缘清晰,上缘模糊,右肺门影浓密,心外形不大,双膈正常。
诊断:右侧原发综合征可疑。
病例2&胸(心、肺、纵隔),平扫
CT表现:右肺上叶后段空洞,洞内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周边见空气半月征晕环征。
诊断:右肺上叶曲菌球可能。
病例3 胸部正位、右侧位;胸(心、肺、纵隔),增强]
DR表现:双肺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球形、片状密度稍高影,右肺上野内带不规则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界不清,侧位片病灶位于右肺门区;右肺门影增大、增浓,与肿块相连,左肺门显影可;心.膈未见明显异常。&&
CT表现:右肺门肿块并右肺上叶支气管阻塞性不张,双肺弥漫性结节影及空洞影。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右侧明显,纵隔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断:多考虑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腋窝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病例4 胸(心、肺、纵隔),平扫
&& CT表现:左肺上叶尖段见一软组织密度块影,大小约4.0cm&3.7cm,边界见短毛刺征象,其内见点状钙化影,局部胸膜有牵拉,周围肺组织内可见厚壁空洞影及云絮状渗出影;左肺上叶舌段、下叶多发稍高密度结节影,右肺上叶尖段少许索条。纵隔内多个小淋巴结,纵隔内及左侧肺门区见钙化淋巴结。
诊断:双肺以上改变多考虑浸润性肺结核。
病例5 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右上肺大片状模糊影,其内见支气管气相,右肺门影增大浓密,左肺内未见确切活动性病灶。心外形不大,双膈面光滑。
诊断:右上肺大叶性肺炎。
病例6 胸部正位、左侧位片
&DR表现:双下肺纹理增多紊乱,左上肺团块状影,侧位片位于左上肺尖后段,斜裂上段略向后移位,局部边缘模糊,左肺门影增大浓密;右肺野内未见确切实质性病灶,右肺门影清晰,主动脉增宽迂曲,心外形不大,双膈面光滑。左侧第2肋弓部骨质结构模糊。
诊断:1、左上肺尖后段占位性病变,多考虑周围型肺癌。
2、左侧第2肋弓部骨质结构模糊,骨质破坏可能。
病例7 &胸(心、肺、纵隔)平扫
&&& CT表现:双肺间质纤维化,以双肺底及胸膜下较明显。左肺上叶舌段及右肺中叶肺纹理紊乱模糊。
&& &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伴双肺感染。
病例8&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右肺尖区点结样硬结钙化灶,右肺下野中带第4前肋间可疑空洞样病变,其内可见结节影,边缘规整,密度均一,其上方可见半月征,病灶邻近肺纹理稍模糊,心外形不大,双膈正常。
诊断:右肺下野空洞伴结节,多考虑右肺曲菌球病。
病例9&胸部正位片
&&& DR表现:双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增多,右肺下野索条状高密度影,右肺下野内带纹理模糊,左肺下野局限性透亮区,右肺门影增大。主动脉增宽迂曲,结壁钙化,肺动脉段突出,双膈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征象。右肺下野感染可能,左肺下野肺大疱形成可疑。
病例10 &胸(心、肺、纵隔)平扫
肺窗:左肺上叶尖后段支气管呈双轨改变,左肺下叶外、后基底段可见散在簇状分布囊性病变,可见伴行血管影,呈印戒征或双轨征。囊腔内未见气液平,周围无散在斑片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
&纵隔窗:纵隔稍向左偏移,双肺动脉无明显增粗。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脏及大血管未见异常。
&&& 诊断:左肺支气管扩张。
病例 1&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钡液通过食道上、中、下段顺利,未见狭窄及梗阻,食道胸中上段可见囊袋状突起,大小约12.3mmx6.6mm;未见造影剂分流改变,中、下段可见粘膜结构增粗、紊乱、扭曲,呈&蚯蚓&状改变,未见中断及破坏,钡液返流,胃底粘膜增粗、迂曲。
&& 诊断:1、食道-胃底中重度静脉曲张。
2、食道胸中上段前壁憩室,大小约12.3mmx6.6mm。
病例2&肝胆胰脾平扫、增强+DWI
&& &MRI表现: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呈波浪状,肝右后叶见约6.2cmx9.1cmx8.1cm大小不均匀等T2等T1混合信号影,病灶中心还见短T1长T2影。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中心坏死部分未见强化。肝内还见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2长T1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第一肝门区见多发淋巴结增大影,最大者3.6cmx4.9cm大小,淋巴结有融合。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腔静脉受压。增强扫描见门静脉内见低信号影充填,约1.9cm。肝周见少量呈带状长T2异常信号影。胆囊不大,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腔内见短T1长T2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被向上移位,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 &&诊断:1.肝右后叶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肝硬化,少量腹水。
&&&&& 2.第一肝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其内可见坏死区,多考虑转移。
&&&&& 3.门静脉癌栓形成。
病例3&& 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食道胸中段管腔狭窄,约8.3mm,长72.8mm,粘膜破坏中断,壁僵硬不规则,似&虫蚀&样改变,粘膜破坏中断;钡液通过尚可,未见造影剂分流改变;胸上、颈段及腹段未见异常。
&&诊断:食道胸中段髓质型Ca,病变侵犯长约72.8mm。
病例4&& 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胃呈钩型,张力中等,胃体部可见钡斑形成,约11.5mm&15.48mm大小,边缘不规整,周围粘膜结构粗糙,可见破坏中断,小沟、小区平坦消失,范围约44.4mm&57.7mm,相应部位壁僵硬,蠕动波减弱;窦部、底部扩张良好,轮廓光滑,未见充盈缺损。
&诊断:胃体部溃疡型Ca,向弥漫浸润性发展。
病例5&& 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食道钡液通过食道上、中、下段顺利,未见狭窄及梗阻,未见造影剂分流改变;中、下段可见粘膜结构增粗、紊乱、扭曲,呈&蚯蚓&状改变;腹段管腔稍窄,管壁稍僵直,但粘膜连续,未见中断及破坏;胃底粘膜增粗、迂曲。
&&诊断:食道-胃底静脉重度曲张。
病例6&& 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食道胸中下段右后壁可见一充盈缺损,大小约62.8mm&13.3mm,粘膜破坏中断,相应管腔变窄,钡液通过略缓慢,未见造影剂分流改变。
&&诊断:食道胸中段蕈伞型Ca,范围约62.8mm&13.3mm。
病例7&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胃呈&钩&型,张力低,蠕动波增强;粘膜连续,未见破坏及中断,伴胃扩张,大量空腹滞留液。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边缘欠规整,球后狭窄,约2.5mm,致钡液通过缓慢,肠圈不大,降段、水平段、升段正常。
&& 诊断:1、浅表性胃窦炎。
2、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并球后部狭窄约2.5mm,伴胃潴留形成。
病例8&肝胆胰脾平扫+增强
&&& MRI表现: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波浪状,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增大,叶间裂增宽,肝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增强未见异常强化灶。胆囊未见显示。肝血管纤细,走行尚可。
&&诊断:肝硬化、腹水。
病例9&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食道下端呈向心性狭窄,呈&鸟嘴&样改变,狭窄约5.9mm,粘膜连续,壁光滑,钡液通过缓慢,其上段食管重度扩张、迂曲,宽约15mm,边缘不规整,呈现&结肠袋&样改变,胃底部未见异常。
&&& &诊断: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病例10&& 上消化道钡餐
&&& 造影表现:胃呈&钩&型,张力中等,蠕动波符合生理,壁柔软,小弯侧可见龛影形成,大小约21.6mmx18.1mm;边缘清楚、周围粘膜纠集,胃窦、体部粘膜结构粗糙,小沟、小区平坦消失,底部正常。
&&诊断:胃体小弯侧溃疡,大小约21.6mmx18.1mm。
病例 1&胸部正位、右前斜位(吞钡)、左前斜位
DR表现: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上肺静脉稍显扩张增粗;心外形增大,CTR约0.65,主动脉结壁钙化,肺动脉段平直,心尖部向左下延伸,右下心缘见双房影,气管分叉角增大,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示,食道左房段受压后移;左前斜位片示,心后缘超过脊柱前缘。双膈顶光滑。
诊断:肺淤血,主动脉结壁钙化,左房及双心室增大;结合临床病史考虑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病例2&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双肺门影增大,双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肺充血表现,双肺内未见实质性病灶,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丰满,心尖圆隆并稍向左下延伸。双膈顶光滑。
诊断:结合临床,考虑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室间隔缺损。
&病例3&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双下肺纹理增多增粗,双肺门影浓密,结构尚清晰,肺内未见明显活动性病灶。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突出,心外形增大,CTR约0.54,左侧肋膈角变顿,右膈未见异常。
诊断:结合临床,考虑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病例4&胸部正位片
DR表现: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双肺门影浓密增大,肺内未见确切渗出性病灶,肺动脉段饱满,心尖圆隆,心外形不大,双膈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合临床,考虑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病例5 &冠脉CT,冠脉血管造影
&&& 冠脉CT,冠脉血管造影均显示:冠脉左前降支(LAD)狭窄。
&& 诊断:冠心病,冠脉左前降支(LAD)狭窄。
病例6 胸部正位片
&& &DR表现:双肺内可疑散在多发粟粒样稍高密度影,病灶边缘模糊。心外形重度增大,各弓弧度消失,呈烧瓶样改变;左侧膈顶观察不清,右侧膈顶清晰。
&& &诊断:1、心包大量积液,结核性?
&&&&&&&&& 2、双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可疑。
病例7 胸部正位片,胸部左侧位片
&& DR表现: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肺内未见确切活动性病灶。主动脉增宽迂曲延伸,心外形增大,CTR约为0.59,心尖向左下延伸,双膈顶光滑。
&& 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病例8&胸部正位片,胸部左前斜位片
&&& 胸片表现:双肺纹理增多、增粗;主动脉结增宽,可见&漏斗征&,肺动脉段突出,左前斜位片示心后缘向后膨隆。双膈顶光滑。
&&& 诊断:结合临床病史,考虑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病例9&胸部正位片
&&& 胸片表现:双肺纹理稍增多,肺内未见活动性病灶。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位于纵膈右侧,心外形及双膈未见明显异常。
&& &诊断:右位主动脉弓。
病例10&& CTA+三维重建
&&& CTA+三维重建:主动脉弓顶至降主动脉呈双腔改变,真腔较小、位于前方,假腔较大、位于后方,真假腔之间可见撕脱的内膜片。
&&& 诊断:降主动脉夹层。
昆明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话:-2475
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95号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邮编:650032影像显示:右侧股骨头内可见多发条状高密度灶、边缘清、提示为硬化性骨岛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治疗比较好?_百度知道
影像显示:右侧股骨头内可见多发条状高密度灶、边缘清、提示为硬化性骨岛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治疗比较好?
它并非一种病骨岛是一种变异,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治疗,是松质骨内的致密骨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请不要轻信网上留言,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赶快去配合医生治疗治病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作者:赵忠国, 赵守谦, 孙振良
【关键词】& 创伤
&&&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X线平片、CT及MRI对髋关节外伤后28例、临床疑有ANFH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Ⅰ期4个、Ⅱ期6个、Ⅲ期13个、Ⅳ期5个、Ⅴ期2个。结论& 临床上有明确的髋关节外伤史,髋关节后来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ANFH改变。在早期诊断方面MRI的敏感性最高,CT检查又优于X线平片。
&&&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搜集1994年1月~2005年10月本院及笔者在外地进修期间经临床及X线平片、CT、MRI证实,外伤史明确又继发FNFH者28例。男26例,女2例;年龄20~64岁,平均38.8岁。其中有24例股骨颈、股骨头骨折,4例有髋关节脱位及扭伤史。最早发病时间为外伤后5个月,最晚1例10年。伤后2年发病明确诊断22例占79%,平均26个月。主要症状为髋区疼痛和功能受限,尤其是屈曲、外展、内旋功能障碍。
&&& 1.2& 成像方法& 全部患者行骨盆正位、患侧斜位片;采用美国GE9800QUICK全身CT机,层厚3mm、层距5mm、骨重建横断扫描;韩国三星 Magfindindero0.32开放式永磁型扫描仪行股骨头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
&&& 1.3& 分期标准& 为便于相同资料、不同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研究,笔者参照Froberg等1996年提出的分期标准试将创伤后ANFH分6期[1,2]。0期:相当于临床及影像学前期,X线平片、CT正常。MRI正常骨髓信号。Ⅰ期:临床上无症状或轻微疼痛。X线平片正常,CT显示正常或限局骨小梁模糊及轻度骨质疏松,很难作出确切诊断。T1WI为限局斑点状、小囊状或线条状低信号,部分高信号。GRE序列病灶清晰显示。Ⅱ期:临床症状轻微。X线平片及CT星芒征消失。高分辨率CT显示斑点状骨硬化及小囊状透亮区。T1WI及GRE序列表现为楔形、斑片或不规则形低、等、高混杂信号。Ⅲ期: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股骨头出现骨碎裂、囊变、关节面小的凹陷,软骨下出现“新月征”或“阶梯征”。T1WI及GRE序列显示片状低信号,周围有高信号环绕。Ⅳ期:疼痛明显、疲行、功能受限。X线平片及CT有明显的骨碎裂、囊变及关节面塌陷。股骨头失去完整性。T1WI及GRE序列表现为大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冠状面示股骨头明显塌陷。Ⅴ期:疼痛可加重,有的减轻。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及髋臼肥大、硬化、囊变、脱位变形。MRI呈大片低信号,同时并关节肥大畸形退变。Froberg等认为Ⅰ~Ⅲ期为ANFH早期,Ⅲ期是临床治疗ANFH的关键期。病变一旦进入Ⅳ期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 2& 结果
&&& 28例ANFH共出现30个股骨头受累。Ⅰ期4个X线平片未见异常;有3个高分辨CT仅显示骨小梁略模糊、骨密度稍低,与骨疏松很难区别,不能确切诊断;T1WI表现为散在斑点状及小囊状低信号,在GRE序列表现为双线征。Ⅱ期6个X线平片呈星芒状消失,部分骨小梁粗大致密硬化;高分辨率CT显示小囊状低密度区;T1WI表现为广泛斑片状、条状或不规则低、等、高混杂信号。Ⅲ期13个,在Ⅱ期基础上出现新月征,轻度骨碎裂及关节面凹陷;MRI呈较大范围低信号,周围有高信号环绕。Ⅳ期5个股骨头碎裂、塌陷、囊变,MRI示T1WI及GRE序列不规则大片状低信号并股骨头塌陷。Ⅴ期2个,股骨头不规则变形、密度高而不均,关节间隙窄,髋臼关节面硬化、囊变、肥大,并骨性关节病。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敏感对照见表1。
&&& 表1& 30个ANFH确诊情况分析(略)
&&& 根据分组Ⅰ、Ⅱ期进行χ2检验,X线平片与MRI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T与MR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结果表明对ANFH的早期诊断,以低场MRI最敏感,CT次之,X线较差。
&&& 3& 讨论
&&&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NFH 的研究都十分重视。ANFH多与外伤、激素、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髋关节外伤,尤其股骨颈骨折,ANFH发生率高达2.0%~35%,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更高[3]。
&&& 3.1& ANFH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管损伤、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或骨内压升高有关。旋股内侧动脉挫伤是导致ANFH的主要因素。
&&& 3.2& 病理改变&& 坏死期:发病缺血12~24h骨细胞开始死亡,缺血后1~2天骨髓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继发生变形、固缩、溶解。修复期:约2周后修复开始,约4~8周遍及坏死区大部分,坏死骨小梁合并新生骨爬行替代。塌陷期:在修复过程中新生血管长入,形成一个软骨带,遭到髋臼压力时则塌陷。
&&& 3.3& 影像诊断方法的实验比较& 宋英儒[4]及刘兆玉等[5]通过实验观察比较X线平片、CT、MRI及ECT对早期股骨头ANFH的诊断意义,结果:(1)X线平片和CT在7周前ANFH不能显示,12周后因骨细胞大量坏死、脱钙才发现轻微骨密度减低及骨小梁结构紊乱。(2)MRI在1周后可发现异常信号,敏感性较高。(3)ECT在45天组的实验中提示股骨头血液灌注不良。在X线平片、CT、MRI、ECT诸方法中MRI最敏感,CT又高于X线平片。
&&& 3.4& ANFH的影像诊断要点
&&& 3.4.1& X线及CT的特点& (1)早期:股骨头星状征稍变形,呈斑点状、条状或一致密增高影。(2)中期:股骨头可稍变形,星状征变形、消失。骨小梁增粗融合,可显示小囊状透光区。部分皮质可中断、裂隙、新月征、台阶征等改变。关节积液、髂腰肌囊扩张。(3)晚期:股骨头碎裂、塌陷、变形,髋关节间隙窄、硬化增生,继发骨性关节病。
&&& 3.4.2& MRI特点& 低场MRI能敏感的检查早期ANFH的异常改变,T1WI或GRI序列限局或广泛的低、等、高信号。(2)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多样。(3)能清晰显示关节积液及游离体。
&&& 3.5& 鉴别诊断
&&& 3.5.1& 与骨质疏松鉴别& (1)髋关节外伤后由于废用、少动或不动患区明显骨疏松。(2)X线平片及CT显示斑点状或弥漫性密度减低,近骺线区明显。(3)骨小梁稀少、清晰、间隙加大、骨皮质变薄。(4)临床无或症状轻微。(5)通过功能锻炼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 3.5.2& 与髋臼发育不良的鉴别& 可出现股骨头变形、软骨下囊变及易于ANFH混淆。(1)这种囊变在病理上是滑液沿硬化区骨裂隙长期侵ANFH在影像上形成的囊变是脂肪皂化或坏死骨周围肉芽组织包绕所致[6]。(2)髋臼发育不良囊变,边缘光滑清晰,有明显硬化缘,多见于髋臼关节面对应性发生,单发或多发,股骨头肥大变形、持重部位塌陷不显著。这些改变均发生在浅平髋臼的前提下,女性多见。(3)ANFH男性多见,病变主要见于股骨头碎裂、密度不均,低密度灶多不规则或裂隙样,其内混杂高密度区,边缘不清,病变进展迅速,持重部位塌陷变形,出现新月征或台阶征,髋臼晚期才受累,髋臼囊变少见。(4)MRI低、等、高混杂信号支持ANFH诊断。临床上有明确髋关节创伤史,髋关节又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表现ANFH改变,诊断即明确。在早期诊断方法上MRI敏感性最高,CT又优于X线平片。
&&& 【参考文献】
&&& 1& 王陆林.大外科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408.
&&& 2& Friberg PK,Branstein EM,Buckwalter KA.Osteonerosi transientosteopprosis  and transient bone marrow edema:curret  concepts.Radial  Clin  North AM,3-292.
&&& 3&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72.
&&& 4& 宋英儒.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模型的褡验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2-395.
&&& 5& 刘兆玉.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0.&
&&& 6& 田军.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38.
&&& (编辑:汪& 洋)
&&& 作者单位:154600 黑龙江七台河,黑龙江七台河精煤公司总医院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部正位片检查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