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是胃窦粘膜慢性炎下隆起5*8mm,质韧,活检钳可推动,HP:阴性!怎么治疗,请哪位老师分解一下,谢谢!

鱼腥藻PCC7120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的初步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鱼腥藻PCC7120铁调蛋白基因all1691的初步研究
【摘要】:蓝藻(Cyanophyceae)或蓝细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电镜下可见光合色素汇集的类囊体,因此蓝藻是一种光合自养型原核微生物,在食用、资源开发、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鱼腥藻PCC7120异形胞的发育调控及固氮机制的研究基本完善,本文研究对象铁摄取调节蛋白FurA受控于异形胞发育调控因子NtcA,各部件紧密联系于精细网络中保证藻细胞正常的活性。
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鱼腥藻Anabaena sp. PCC7120为实验材料,以藻内铁摄取调节基因fur(ferric uptake regulator)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鱼腥藻PCC7120中铁摄取调节基因furA(all1691)及其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并探究环境中Fe3+浓度对藻生长情况的影响。首先对传统的酚氯仿法进行改进,提取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总DNA,由Cynobase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鱼腥藻PCC7120总DNA为模板进行Touch-down PCR,扩增furA、furB、furC这3个fur同源基因片段,运用TA克隆获得稳定保存的pMD-fur菌液,经质粒提取及双酶切,将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转入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构建furA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1691,在1mmol/L的IPTG诱导下,于37℃下摇床培养15h,经SDS-PAGE检测到含表达载体系统自带标签(T7和组氨酸标签)的约19KD的蛋白条带,为了得到实验条件下蛋白表达的最优表达量,前期已对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实验,发现在37℃、0.8mmol/L IPTG诱导表达量最佳。本实验对诱导时间进行了探究,发现12h是诱导时间设置中的最佳诱导时间。为了预测蛋白结构与功能,辅助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利用在线软件对FurA进行分析发现,它属于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壁结合的蛋白,构建的三维图显示边缘具有约5个螺旋结构域,包裹中间区域的β折叠结构区。进一步对蛋白进行纯化,用于后续研究。
本研究第二大部分设计不同Fe3+浓度,系统化的研究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藻细胞密度、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总糖含量这些生长指标的变化,以探究对鱼腥藻PCC7120的生长影响。结合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法和分子生物方法,从生长曲线看出,低铁浓度组(0-0.6mg/L)生长速率随着铁浓度增大而增大,尤其到达0.6mg/L,增长斜率最大,为藻细胞的最适生长浓度;中间铁浓度组(0.6-0.9mg/L),当浓度达0.9mg/L时,生长情况下滑,表现为叶绿素浓度、总蛋白、糖类含量的总体下降,尤其是高铁浓度组(1.4-4mg/L)时,藻类不堪高浓度铁负荷,生长每况愈下。缺铁组的RNA条带亮度最弱,Fe3+浓度为2.0mg/L时藻细胞密度最大,RNA浓度最高,条带最亮。这些变化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即低浓度铁促进藻生长,反之抑制。
鉴于淡水藻类研究甚少,前期实验已实现了FurC的表达,本文选择铁调控路径中发挥主要作用的FurA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鱼腥藻PCC7120中的铁摄取机制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及应用的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Q943.2【目录】:
摘要7-9Abstract9-11第一章 综述11-25 1.1 蓝细菌11-15
1.1.1 蓝细菌概论11-12
1.1.2 蓝细菌生理生化特性12-15
1.1.3 蓝细菌分子研究进展15 1.2 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15-19
1.2.1 异形胞的固氮作用16-18
1.2.2 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18-19
1.2.3 鱼腥藻毒素(Anatoxins)19 1.3 铁摄取调节因子 Fur19-23
1.3.1 地球中的铁19-21
1.3.2 HNLC 中的铁限制21-22
1.3.3 鱼腥藻 PCC7120 中的铁摄取调节因子 Fur22
1.3.4 Fur 族及其调控22-23 1.4 研究内容、方案与意义23-25
1.4.1 研究内容23
1.4.2 研究方案23-24
1.4.3 研究意义24-25第二章 T-A 克隆与表达载体构建25-43 2.1 引言25 2.2 材料与方法25-35
2.2.1 实验材料25
2.2.2 试剂与仪器25-29
2.2.3 PCR 引物29-30
2.2.4 实验方法及步骤30-35 2.3 结果35-41
2.3.1 鱼腥藻 Anabaena sp. PCC7120 染色体组 DNA 的提取35
2.3.2 furA,furB,furC 三个基因 PCR 扩增检测35-37
2.3.3 T‐A 克隆重组质粒检测37-38
2.3.4 pET‐all1691 表达载体构建38-40
2.3.5 实验组、阴阳对照组的转化平板40-41 2.4 讨论41-43第三章 重组质粒的蛋白表达43-52 3.1 引言43 3.2 材料与方法43-47
3.2.1 实验材料43
3.2.2 试剂与仪器43-45
3.2.3 实验方法及步骤45-47 3.3 结果47-50
3.3.1 FurA 蛋白表达47
3.3.2 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影响47-48
3.3.3 FurA 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48-50 3.4 讨论50-52第四章 Fe3+对鱼腥藻生长的影响52-62 4.1 前言52 4.2 材料与方法52-56
4.2.1 实验材料52
4.2.2 试剂与仪器52-53
4.2.3 实验方法及步骤53-56 4.3 结果56-61
4.3.1 不同 Fe3+浓度下 PCC7120 生长曲线56-57
4.3.2 不同 Fe3+浓度下藻培养液蛋白含量变化57-58
4.3.3 不同 Fe3+浓度下藻培养液叶绿素浓度变化58-59
4.3.4 不同 Fe3+浓度下藻培养液总糖含量变化59-60
4.3.5 三种 Fe3+浓度下培养的鱼腥藻总 RNA 的提取60-61 4.4 讨论61-62结论与展望62-64参考文献64-70致谢70-71附录A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守淳;柴文波;郑洪萍;耿军灵;李仁辉;;[J];湖泊科学;2012年05期
叶绣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1983年02期
王模善;梁家骥;;[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1986年06期
沈银武;刘永定;利群;王乾麟;;[J];水生生物学报;1993年03期
梅镇安,方昭希,高继亮,孙琦;[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年04期
刘中柱,程由铨,唐龙飞,郑琦,宋铁英,陈明昂,李怡英,林天龙;[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1期
蔡文龙;赵勇;孟春晓;;[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1期
李涵;许秋瑾;储昭升;张亚丽;蒋丽佳;;[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12期
沈银武,王乾麟,黎尚豪;[J];海洋与湖沼;1990年01期
喻国策,蔡昭铃,施定基,欧阳藩;[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朝莹;[D];江苏大学;2012年
成静;[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王捷;[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刘志伟;[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凤娇;[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刘妍娟;[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张寅静;[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宋秀凯;[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章丽;[D];宁波大学;2013年
梅菊;[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李清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曹维;[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徐骥;[D];吉林大学;2015年
尤隽丹;[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筛查食管癌组织分子特征物质--《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2015年
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筛查食管癌组织分子特征物质
【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癌症的发病机制却非常复杂,成为当前临床未攻破的难题之一。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制,本文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i EESI-MS)寻找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分子层面的区别。在前期对肺癌诊断研究基础上[1],现用自制的精密取样器取样后与其它部件装配直接构成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源(i EESI),在不进行样本预处理的前提下,i EESI电离源与质谱耦合,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26例食管癌患者配对的食管癌组织(CA)及癌旁正常组织(CAB,距病理切片癌边界5 cm)进行质谱分析,取样大小为0.8mm*2.0mm*0.8mm。结果表明,癌症与癌旁组织获得的质谱信息存在显著差异,癌症组织中PC(34:1)(m/z 782.5、798.5)、PC(36:2)(m/z 808.5、834.5)和PC(38:4)(m/z 832.5、848.5)等磷脂酰胆碱(PC)类物质含量较高;癌旁组织中检测出较高的TG(50:3)、TG(50:2)、TG(50:0)、TG(52:4)、TG(52:3)、TG(52:2)、TG(52:1)、TG(52:0)等甘油三酯(TG)类物质(如图1所示)。癌细胞生长速度快,生长过程中消耗能量,TG提供能量以癌细胞的快速生长,从而导致癌症组织中TG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本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可快速得到食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一级质谱图,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克服了病理检查的缺点,利用PC类物质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及TG类物质的表达下调,作为快速区分食管癌组织及食管癌旁正常组织的依据,并为判定食管癌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735.1;O657.63【正文快照】:
图1食管癌患者配对的癌症与癌旁正常组织i EESI-MS谱图.a)癌症;b)癌旁。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筛查食管癌组织分子特征物质@张建勇$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33001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0006
@周炜$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检是胃窦粘膜慢性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