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血压一天中啥时血压最高最高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25% 呈上升趋势
  今天是第18个全国高血压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举行&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面向社区医生和居民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义诊活动。记者获悉,当前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25%。
  关于高血压,有一组最新的权威调查数据。新近完成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血压!而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当中,在2002年这个数字还是18.8%,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介绍,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直接医疗费用每年达366亿元。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是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体育锻炼、家族史及年龄增加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这类人群应该格外关注自己的血压问题。
  高血压的危害很大,但却总是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具有隐蔽性,发病缓慢,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多数人不易察觉,常常是在无声无息中就吞噬了人们的健康。&不疼不痒,没事儿&成为很多人忽视高血压的原因。有些人出现了头痛、头晕、气喘、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常常又被当成小毛病,也被忽视了。等到自己的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遭到损害时,患者才后悔不已。
  而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要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食盐的摄入量减少6克,罹患高血压的几率就能降低7%,冠心病的发生率就能减少18%,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24%。还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对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专家还提出了一个很多患者的问题,那就是血压达标以后就停药了,可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血压达标以后也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随意停药或降低剂量,与医生咨询后再做相应的调整。
  高血压,并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仍是&知晓您的血压&。尽管有资料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已经由2002年的30%提高到了目前的51%,但仍有近半数的人群对自身血压毫不了解。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现在,脑出血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一般在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可见,预防脑出血的发生,还是要从根本上控制血压的升高。
  一、生活方式干预
  相对于高血压发病的不可改变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来讲,生活方式是最容易实现、最容易控制的预防措施。可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不宜吃得过咸,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品,比如绿叶蔬菜、香蕉等。
  适量运动
  经常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每天1~2次,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慢跑或长跑(适用于轻症患者)、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如在运动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停止运功。
  另外,吸烟者尽快戒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并减轻心理社会压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这些对防治高血压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二、有病早治
  高血压的加重会伴随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因此,确定高血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高血压加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相关阅读推荐:
很多人会问如何吃自助餐能够吃够本且不伤害身体呢?
毛巾是我们家家户户必备的,如何清洗毛巾才干净呢?
有人觉得备孕期只要吃好喝好就ok,其实并非如此。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年龄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
&&&&2016, Vol. 32 Issue (1): 69-72
贺媛, 曾强, 赵小兰.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年龄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69-72.
HE Yuan, ZENG Qiang, ZHAO Xiao-lan.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age with blood pressure among Chinese adults[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69-72.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年龄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
贺媛1,2, 曾强2 , 赵小兰3&&&&
1.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北京 100853;2.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体检中心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7B04);全军"十一五"计划保健专项课题(lOBJZ18)
作者简介: 贺媛(1985-),女,陕西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慢性病的营养流行病学。
通讯联系人: 曾强,E-mail:
目的 分析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年龄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两地抽取7岁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按年龄、性别描述其血压和BMI的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BMI、年龄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作用。 结果 男、女性平均BMI在20~29岁时最低,分别为(23.9&#177;3.5)和(20.6&#177;2.5)kg/m2,男性在40~49岁最高,为(25.5&#177;2.9)kg/m2,女性在60~69岁最高,为(24.6&#177;3.3)kg/m2;男、女性收缩压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的舒张压在50~59岁时最高,为(81.6&#177;11.8)mmHg,女性在60~69岁时最高,为(76.5&#177;11.5)mmH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349、0.318,均P<0.001),年龄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194、0.454、0.226,均P<0.001);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低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0.57、0.37和0.32倍,超重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1.94、2.91和3.70倍,肥胖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3.31、7.62和12.24倍。 结论 老龄化、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充分考虑干预的人群、时机和特征,从源头遏制高血压的流行。
体质指数(BMI)&&&&
相关性&&&&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age with blood pressure among Chinese adults
HE Yuan, ZENG Qiang , ZHAO Xiao-lan&&&&
Health Management Institute,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853,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age and blood pressure(BP)in Chinese adul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among 79 012 Chinese adults aged 20-80 years in Beijing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The distributions of BMI and BP were described by age and gender.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Results The mean BMI was lowest in the adults aged 20-29 years,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23.9&#177;3.5 kg/m2 and 20.6&#177;2.5 kg/m2 for the men and women,respectively.The highest BMI was 25.5&#177;2.9 kg/m2 for the men at the ages of 40-49 years and 24.6&#177;3.3 kg/m2 for the women of 60-69 years old.Mean systolic BP was higher among the adults with elevated BMI and the mean diastolic BP was the highest(81.6&#177;11.8 mm Hg)for the men at the age of 50-59 years and that(76.5&#177;11.5 mm Hg)for the women at the age of 60-69 years.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BM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ystolic BP and diastolic BP(r=0.349,0.318,P<0.001);age wa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BMI,systolic BP,diastolic pressure(r=0.194,0.454,0.226,all P<0.001).The odd ratios (ORs) of prehypertension,stage I and stage II or above hypertension for the overweight adults were 1.94,2.91,and 3.70 and the ORs for obesity adults were 3.31,7.62,and 12.24 compared to the adults with normal BMI. Conclusion Aging and obesity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These results imply the ne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
Key word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correlation&&&&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45%的心血管发病和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同时高血压患病率仍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高血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造成了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据估计2010年高血压造成约45万例患者死亡,导致经济负担超过660亿元,占中国卫生总费用的3.4%[]。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国内外研究发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均为高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且两者对高血压的发病还有交叉作用,能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为分析中国成人BMI、年龄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北京、重庆两地抽取79 012名20~8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按年龄、性别描述其血压和BMI的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BMI、年龄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BMI对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的预测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两地选择2个具有代表性的体检中心,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排除患有严重疾病者、严重精神疾病者、孕妇以及缺失相关数据者,抽取其中79 012名20~80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 171人(61.0%),女性30 841人(39.0%),平均年龄为(45.6±13.7)岁。
1.2 方法由体检机构的专业医生和护士采用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并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身高的测量按要求固定测量皮尺,测量时脱鞋,保证受试者正确的站立姿势,确保放置在头顶的水平板与刻度标尺呈90度角;体重的测量使用统一购置的体重测量仪,测量前校准体重计,受试者测量前脱去鞋,每次测量前体重计注意调零;血压的测量采用欧姆龙HEM-707l电子血压计(日本欧姆龙松阪株式会社),要求测量者和被测者姿势正确,在被测者静息状态下测量右臂坐位血压。现场调查中所有体检机构人员均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测量仪器经相关计量部门认证,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BMI 18.5~23.9 kg/m2为正常体重,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采用国际高血压联盟的标准[],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降压药≥2周者为高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 /舒张压80~89 mmHg为血压正常高值;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为1期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100 mmHg为≥2期高血压。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BMI、年龄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CI。
2.1 基本情况(表 1)中国成人身高、体重、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65.3±8.1)cm、(66.1±12.2)kg、(24.1±3.3)kg/m2、(122.7±18.9)mmHg、(75.3±12.1)mmHg。男、女性平均身高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性平均体重在40~49岁时最高,女性在50~59岁最高,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女性平均BMI均在20~29岁最低,男性在40~49岁最高,女性在60~69岁最高;男、女性收缩压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舒张压在50~59岁最高,女性在60~69岁最高。
表 1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组下的基本特征和BMI水平
年龄(岁)调查人数身高(cm)体重(kg)BMI(kg/m2)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男性20~295 856171.9±5.970.8±11.723.9±3.5120.7±12.672.5±9.8
30~3912 701170.7±5.772.5±10.324.9±3.1120.7±13.875.7±10.9
40~4912 946170.1±5.873.9±10.025.5±2.9123.8±16.079.9±12.0
50~598 749169.0±6.072.7±10.125.4±2.9129.3±18.381.6±11.8
60~694 366166.4±5.969.3±9.725.0±2.9138.7±19.380.8±11.5
≥703 553165.4±6.167.1±10.524.5±3.3142.8±19.777.5±11.8
小计48 171169.6±6.172.0±10.525.0±3.1126.4±17.678.1±11.8
女性20~295 094160.6±5.453.0±7.320.6±2.5107.0±11.266.3±8.8
30~398 111159.6±5.255.2±7.321.7±2.6108.0±12.567.6±9.8
40~498 146159.0±5.358.5±8.123.2±2.9115.1±16.471.5±11.6
50~595 610157.5±5.659.8±8.524.1±3.1126.0±19.775.4±11.8
60~692 527154.7±5.458.9±8.824.6±3.3137.8±20.076.5±11.5
≥701 353152.5±5.456.6±9.424.3±3.6144.1±20.074.6±11.7
小计30 841158.5±5.756.9±8.322.7±3.2117.0±19.470.9±11.4
表 1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组下的基本特征和BMI水平
2.2 中国成人BMI及高血压分级情况(表 2)不同性别成人超重肥胖患病情况比较,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性别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男性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 2 中国成人BMI及血压分级情况
项目男性女性χ2值P值
BMI 体重过低7891.62 0766.71 395.86<0.001
正常体重17 10535.519 51763.35 832.71<0.001
超重22 74947.27 36923.94 339.39<0.001
肥胖7 52815.61 8796.15 832.71<0.001
高血压 正常血压18 32638.019 62163.64 927.55<0.001
正常高值17 57636.56 79222.01 844.27<0.001
1级高血压8 71718.13 14110.2922.65<0.001
≥2级高血压3 5527.41 2874.2335.04<0.001
表 2 中国成人BMI及血压分级情况
2.3 BMI、年龄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08.3±15.3)、(116.8±17.3)、(127.6±17.9)和(134.2±18.1)mmHg,平均舒张压分别为(67.0±10.2)、(71.5±11.0)、(78.3±11.6)和(82.6±12.3)mmH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349、0.318,均P<0.001)。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平均BMI分别为(22.3±3.5)、(23.6±3.3)、(24.6±3.1)、(24.9±3.0)、(24.9±3.1)和(24.4±3.4)kg/m2,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14.3±13.8)、(115.8±14.7)、(120.4±16.7)、(128.0±18.9)、(138.4±19.6)和(143.2±19.8)mmHg,平均舒张压分别为(69.6±9.8)、(72.5±11.2)、(76.7±12.6)、(79.2±12.2)、(79.2±11.7)和(76.7±11.9)mmH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194、0.454、0.226,均P<0.001)。
表 3 不同BMI成人发生高血压风险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BMI正常高值
≥2级高血压OR值95%CIOR值95%CIOR值95%CI
正常体重1.001.001.00
体重过低0.570.51~0.640.370.30~0.460.320.22~0.45
超重1.940.87~2.012.912.76~3.073.703.42~4.01
肥胖3.313.11~3.527.617.06~8.1912.2411.08~13.51
表 3 不同BMI成人发生高血压风险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不同BMI成人发生高血压风险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低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0.57、0.37和0.32倍;超重者发生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2.91和3.70倍;肥胖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3.31、7.61倍和12.24倍。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由1991年的13.6%上升到2002年的18.8%,患病率增加31%,平均每年3%[]。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约2.7亿,每年新增高血压1 000万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即为高血压,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中有2/3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占总死因的>40%,高血压已经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研究对中国79 012名成人进行调查发现,随年龄增加,男、女性的收缩压随之增加,而舒张压分别在男性50~59岁、女性60~69岁达到最高。体检人群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22.7和75.3 mmHg,略低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数据(收缩压130.3 mmHg/舒张压80.6 mmHg)[],这可能与本研究采用电子血压计造成的系统误差有关。本研究显示,男性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6.5%、18.1%和7.4%,均高于女性的22.0%、10.2%和4.2%,提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且严重病例较多,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年龄、超重和肥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BMI对收缩压的影响大于其对舒张压的影响,而年龄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小于BMI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年龄与舒张压的相关性高于BMI与收缩压的相关性。
有研究报道,BMI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随着BMI呈线性增长的趋势,且BMI对收缩压的影响要大于对舒张压的影响[]。国外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 kg,收缩压平均升高3 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2~3 mmHg[]。对中国24万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现,BMI>24 kg/m2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刘剑峰等[]报道年BMI平均上升0.5 kg/m2,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平均增加4.5 mmHg和2.3 mmHg,BMI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与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均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说明肥胖在高血压防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干预降低或控制体重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有效减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年龄也是血压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项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开展的大型调查显示,血压与年龄呈正相关,从35岁到65岁收缩压普遍增加13 mmHg,而舒张压随年龄变化的幅度较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以前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之后女性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超过男性,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保护有关[]。也有研究报道<45岁人群中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45~55岁人群中男女相当,而>55岁人群中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倾向及诊断监测研究对>50岁的人群随访10年发现,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10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为25%~3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提示对高血压患病的贡献中年龄占26%,BMI占5%,提示在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时,需要特别考虑年龄与BMI、血压的相互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将持续增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充分考虑干预的人群、时机和特征,从源头遏制高血压的流行。
王文,文朱曼璐,王拥军,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
Ibrahim MM,Damasceno A.Hyper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
Mungreiphy NK,Kapoor S,Sinha R.Association between BMI,blood pressure,and age:study among Tangkhul Naga Tribal males of northeast India[J].Journal of Anthropology,2011,DOI:10.8147.
Abdu IT,Taura MG,Modibbo M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MI,blood pressure and age among Fulani ethnic population of Jama'are[J]..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言杂志:电子版,):42-93.
Wu Y,Huxley R,Li L,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J]Circulation,9-2686.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Wang J,Zhang L,Wang F,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
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城乡居民血压关系的研究[J]..
Poirier P,Giles TD,Bray GA,et al.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physiology,evaluation,and effect of weight loss[J]..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刘建峰,刘湘琳,吕淑荣,等.江苏省居民血压变化趋势及与BMI和腰围关系[J]..
Wolf-Maier K,Cooper RS,Banegas JR,et al.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s in 6 European countries,Canada,and the United States[J]..
Rangarajan U,Kochar MS.Hypertension in women[J].WMJ,-70.
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Hajjar I,Kotchen TA.Trends in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当前位置:
>>>生物课本上对血压做了如下定义:“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
生物课本上对血压做了如下定义:“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为12Kpa~18.7KPa…”这里“血压”的“压”是指的_______(选填“压强”或“压力”)。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生物课本上对血压做了如下定义:“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主要考查你对&&液体压强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体压强的计算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1.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2.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3.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如图所示,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30cm,乙图中B点的深度为 40cm.丙图中C点的深度为50cm。4.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ρ的单位用kg/m3,h 的单位用m,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Pa。  5.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  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都是普遍适用的;而是结合液体的具体情况通过推导出来的,所以适用于液体。
6.用公式求出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大小不易测量或是不能直接观测到它的大小,我们用“转换法”,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两,使问题简化了。&&&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两方面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
发现相似题
与“生物课本上对血压做了如下定义:“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316339245319519732180412035130944合肥网第e时间:安徽省成人中25%为高血压患者
发布时间: 15:15:36 &&
来源:合肥网&&
资讯标签:&安徽 高血压 患者
核心提示: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5.4%,这意味每4个安徽人里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但是几乎有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安徽商报 合肥网 无线合肥讯&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5.4%,这意味每4个安徽人里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但是几乎有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10月8日是第18个&全国高血压日&,专家提醒,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因之一,而老人在控制血压时不应一味求低。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会让人对其逐渐产生适应能力。安医大二附院心内科主任吴继雄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家中准备一个电子血压计,如出现头痛、心悸、多汗、视力模糊等现象,应立即测量血压,并在必要时就诊,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吴继雄表示,肥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忌酒,适当运动,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压。&重口味&也是高血压的诱因,正常人食盐摄入宜小于6克/日,对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每日供给食盐以3~5克为宜,中重度高血压者摄入宜更少。(记者 郑慧 汪漪)
责任编辑:王益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压什么时候最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