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聊斋城淄城医院妇产科好吗?

还没有账号,
或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简洁无广告 号源更新快
扫描下载APP
已有账号,
还没有账号,
已通过邮箱注册账户
验证后可完成注册
按照科室分类找医生(如: 骨科)
找擅长治疗某种疾病的医生(如: 高血压)
找指定的医生 (如: 娄卫海)
指定医院内的找医生(如: 北京协和医院 乳腺癌)
按照科室分类找医院(如: 骨科)
找擅长治疗某种疾病的医院(如: 高血压)
找指定的医院 (如: 广东省中医院)
按"高血"相关的疾病找
名字与"高血"相关的医生
与“高血”相关的指定医院内找
您的位置:
&淄川医院大全
为您找到13家在淄川的医院
按科室类别找:
如何找到正确的科室分类?
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已就诊过的科室名称。通过科室名称拼音的首字母来进行检索确定。鼠标移入科室分类名称后,将会显示该科室分类的介绍,帮助您进一步确认。
点击科室分类名称后,将为您推荐擅长治疗该科室分类下疾病的专家。
按擅长疾病找:
按字母筛选
绿色通道(含约号)
1共2页到第页
找医生找医院查疾病查药品
以下为热门推广内容
下载就医助手APP随时随地抢约专家
就医助手APP
掌上预约挂号、问医生、用药查询,与万千病友交流
就医助手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知晓新鲜热辣的健康资讯,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活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属二级甲等医院,创建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位于淄川区淄城路232号,现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3.7万平方米,在职职工502人,卫生技术人员437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88人,设有12个职能科室,14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280张,担负着全区70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和急诊急救任务。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强化医院管理,狠抓内涵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开展整体医疗、整体护理工作,努力简化诊疗流程,切实方便患者就医。服务态度逐步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抓好软件建设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现医院拥有日本东芝多层螺旋CT、大型C型臂、1000毫安X光机、日本富士CR、日本东芝6000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电子胃镜、碎石机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设备总额3500余万元。一九九八年建成11000平方米的病房大楼,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病房传呼为一体,为病人提供了较好的治疗环境,二00三年,新建3000余平……
医保定点: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城路232号
联系电话:
乘车路线:
 编辑部 010-作者: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
院名的历史沿革
  1949年6月,新建淄川县职工医药合作社,院址淄城西街。1950年2月,改建淄川县立医院,院址精忠街道院(现址淄城二街北首)。同年改称淄川县卫生院。1955年4月,撤销淄川县,建立洪山区,改为洪山区卫生院。1956年2月,建立淄川区,改称淄川区医院。 1962年9月,院址迁至淄城镇菜园村北(现址淄城路)。1969年7月,改为淄博市淄川医院。1977年12月,改称淄川区医院 。
  1950年初,称淄川县立医院。设有综合门诊、药房、挂号室。就诊实行挂号、划价、取药。日均门诊30人次。
  1954年,新建门诊医疗用房150平方米,分设内、外科门诊,治疗室,化验室。利用旧房改造建立手术室。当年日均门诊40人次。
  1958年,为方便群众就诊,将曾分设小儿科、妇产科,分别与内科、外科合并,实行各外医生轮流24小时三班门诊值班制。当年门诊57058人次。次年,年底恢复每日10小时门诊制。设中医科。
  1961年,妇产科、小儿科分别从外、内科中分出。实行辅助科室常规检查随到随做,特殊检查提前预约。次年,门诊医师实行8小时工作一贯负责制。 1962年,院址迁至菜园村北原淄川焦厂旧址,之后相继建立完善科室门诊工作。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针灸室、放射科、急症室、中西药房、制剂室、供应室。
  1972年,动工兴建2420平方米门诊楼,至1977年,竣工交付使用。
  1978年,在门诊楼西侧扩建X机房184平方米。
  1984年,设立门诊部,实行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门诊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以及门诊各诊室、配设门诊行政科室  (挂号、收费等)业务协调,落实各项门诊制度,管理门诊就诊环境,组织门诊医疗工作开展。
  1992年,搬迁启用5300平方米门诊大楼。对两个科室以上会诊病人,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次年,开始设立专家门诊,随后兴办专病、专科门诊。
  1998年,合理配置门诊技术力量,由主治以上医师坐诊,提高首诊确诊率;进修、实习人员不得单独值班制度。为简化、方便就医程序,区医院采用大厅挂号,分楼层、药房窗口收款模式,实行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区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建立糖尿病、血液病、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与山医大附院合作设立白内障治疗中心。
  1999年,成立儿科门诊输液室,调有经验、打针技术高护士去门诊输液室值班,平均每天输液量达30-40人,解决了婴幼儿打针难问题,为儿童提供了门诊就医、输液治疗一条龙便捷服务。
  2001年,在门诊大厅悬挂医生姓名、技术职务、专业特长等情况,并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向患者提供有关专家、专病值班医生,供患者选择,实行“病人选医生”就医模式。 2002年,动工兴建3000平方米影像楼,次年竣工交付使用。
  50年代初,无急诊室,夜间急诊由病房医生兼管。1958年,为保证急症病人随到随诊,实行全天三班门诊医生值班制。
  1962年,搬迁新址后成立急症室,一般急诊病人,由急症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
  1965年,下半年统计接诊7471人次,观察病人510人,急症病人1864人次,各种注射19326人次,换药小手术14303人次,导尿、抽胃液等915人次。
  1978年,急症室搬迁新建门诊楼,条件得到改善,设有诊断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床由3张增至8张。同时充实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护理人员,建立抢救常备必需急救药品器材,制订抢救常规和抢救程序。
  1982年,急诊室配备心电图,呼吸器,吸引器,除颤、起博器。护理人员由7人增至11人。
  1985年,急症观察床位增至15张,配有心脏急救监护装置。
  1986年,急诊室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急诊室抢救病人126人次,抢救成功率96.5%。
  1988年,调整急诊室布局,扩大房屋面积成立急诊科,配备专职科室负责人,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行临床科室医生轮流值班制。建立健全观察室医疗、护理、查房等制度。留院观察病人有病历、正式医嘱和观察记录。当年急诊科达省级检查验收标准。
  1991年,对急诊科和各乡镇卫生院急诊室抢救器具进行重点配备。急诊科医疗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 1992年, 5300平方米门诊楼落成,急诊科设在该楼北侧,扩大面积&& 平方米。
  1994年,以急诊科为依托,成立淄川区道路交通急救中心,成立院前急救领导小组。对各种事故伤害、人为肇祸、突发疾病及各种中毒开展快速诊断和实施急救。当年,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257人,抢救成功率&& %。
  1996年,设立“120”急救电话昼夜开通。成立抢救小分队,配备专用救护车1辆。对“三无”(无名、无地址、无钱)病人实行先抢救,后收费。
  1997年,实行内、外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轮流到急诊科值小夜班,规定听班大夫急诊会诊20分钟到位。同年投资30万元更新2辆救护车。
  1998年,为120急救车驾驶员配备通讯工具,本区免收出车出诊费。每天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坐诊值班。成立院前急救小分队,24小时待命出诊。规定接出诊电话后5分钟内出诊。急诊会诊病人5分钟内各科医生赶到指定地点。当年,求救电话1590次,出车接诊1390例,三无病人260位,抢救成功率93.8%。当年获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1999年,投资15万元,将急诊科原址向西延伸至原门诊楼形成单独急诊小区。设有接诊室,抢救室,清创室,检验室,心电图室,输液室,留院观察室。
  2000年,淄博市统一设120急救中心,全市微机联网统一调配,区医院列第11急救站。 2001年,120救护车出动2160次,接诊1800例,抢救成功率98%。
  2002年,急诊科编制28人;其中内科医生 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护士 人,初级职称12 人,司机4人,担架员2名。仪器设备配备:呼吸多功能监护仪1台,美国产除颤监护仪1台,呼吸机2台,全自动吸痰器1台,全自动洗胃机1台,监护除颤仪1台,并配有监护型救护车。
  50年代初设有药房,调剂人员配方发药、兼管药库。建有药品、器械领发,药品分类存放等制度。
60年代,搬迁新址分设门诊中、西药房、制剂、药库。药品管理日趋正规,对剧毒、麻醉及营养药品实行专人负责,建立日清月结制度。
  1963年,自制合剂、溶液、油膏剂等65个品种。
  1965年,中、西药物1100种。
  70年代,药品实行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贵重药品、麻醉药品实行交接班制度,做到账物相符。
  1977年,制定编印协定处方。
  80年代初,区医院建立药械科,下设门诊中药房、西药房,普通、灭菌制剂室,中西药、器械仓库。
  1983年,设立药检室,主要从事制剂快速检验,热源试验。
  1985年,建立病房药房。当年,区医院普通制剂收入13874元,灭菌制剂39751元。
  &90年初,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
  1992年,药剂科被省卫生厅命名为药剂工作达标单位。
  1996年,设中心摆药室。之后,药械科该称药剂科,下设门诊中药房、西药房,病房药房,中心摆药室,制剂室,药品检验室,药库等。
  1996年,区医院门诊、病房药房药品实行微机管理。
  1998年,在药房窗口实行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
  2000年,区医院对300余种药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使药品采购成本下降20%。当年对900余种西药、中成药,按零售价降低8%让利于病人,当年让利款120余万元。同年,在门诊大厅设置宽大电子屏幕显示各类药品价格,公开接受监督,使患者能明明白白消费。
  1950年,门诊配有手术刀、剪、镊子、缝合针等作外伤一般包扎、脓肿引流处理。
  1954年,旧房改建手术室与外科合属一体,开展门诊预约组织疗法手术,由医生护士打麻药。
  1956年,配有普通手术床1台、4孔无影灯1个,施局麻、气管乙醚吸入麻醉、腰麻、冬眠强化麻醉。1
  1958年,添置手术床、万能式产床各1台。
  60年代,添置无影灯、万能手术床,手术室扩大到3间平房,2台手术床。
  1965年,开展硬膜外麻醉,之后开展臂丛麻醉,降温、降压强化麻醉。
  70年代初,对某些手术范围内,采用“一根针、一个穴”针麻手术,开展氯胺酮分离麻醉术。到1977年,应用针刺麻醉近2千例占手术总数51%。
  80年代初,建成两层2309平方米病房楼,手术室迁入该楼二楼西侧,设手术台3张,设有无菌间和非无菌间,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能够24小时承担各科手术。开展γ羟基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拥有纤维微外科手术器械设备,配合外科开展颅恼、胸外手术。当年手术泌尿68例、胸外29例、神经外155例、骨折251例。
  90年代后,手术室装备逐步完善,在设备上先后添置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呼吸机、电刀、电子血压器,显微镜及各型麻醉插管器材。
  1992年,气管内全麻获得成功。完成883例病人麻醉,手术病人1080利。
  1993年,开展镇痛治疗。之后,可开展ZOH麻醉、普鲁卡因静脉麻醉。
  1998年,手术室搬入内设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吸引、呼叫系统、空气净化、各类麻醉、监护、设备齐全的手术室,促进了麻醉专业和手术技术发展。
  到2002年,设手术床5台,麻醉医生8人,护士13名。已开展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及各种神经阻滞麻醉,能独立处理临床麻醉各种复杂情况。 检验科。
  1954年,利用旧房改建化验室。次年开展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以及黄疸指数、血沉。
  1960年,开展一些简单的细菌培养和康氏、肥达氏、外斐氏反应等血清和生物化学肝功能检验。
  1961年,全面开展细菌培养,肠道菌培养(培养),药物细菌敏感试验,脑磷脂絮状试验。
  1962年,设立生化室。开展了胆固醇、胆红素、无机盐类的血清、钾、钙、磷、铁、转氨酶、淀粉酶、二氧化碳结合力,以及全部肝功能项目检验。
  1963年,开展尿液艾地氏计数、血液毕仲氏曲线、各种穿刺液检验,对血钾、血钠由离心沉淀改为滴定比浊。
  1964年,化验将生化检验由电解法改为比色法,提高了准确性,开展药物敏感试验。
  1978年,开展了蛋白电泳、脂甲球β―脂蛋白、碱性磷酸酶检验。下半年五官科。
  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部分先进仪器设备。
  1982年,化验室该称检验科,开展免疫学检验及15项参数血液常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鉴别试验、血浆鱼精蛋白付凝集试验,乙醇凝胶试验、抗O试验、达氏外非试验。
  1985年,开展乙肝表面抗原反向血凝,甘油三脂,血胆碱脂酶。
  1986年,检验能够化验血、尿、大便常规,血糖,肝功能和细菌培养。同年,区医院建立血库,自主采血用于临床;并被吸收参加了全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活动。1988年,开展火焰光度计电解质(钾、钠、氯)分析。
  1989年,通过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先后开展了尿液、血细胞、血流变自动化检验,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生化项目进行微量化分析、半自动化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CRP。
  1991年,开展酶学检验。
  1995年,成立放射检验分析室,开展了T3、T4、TSH项目检测。
  1996年,开展骨髓分析。加强血源、血库管理,临床用血由市中心血站统一配送。
  1997年,开展乙肝免疫五项、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检测。实现生化分析检验自动化,使生化检验项目更全面,分析更精确、快速。
  2000年,开展血气分析血液酸碱度,凝血四项(PT、APTT、TT、Fbg)检测,血小板凝集试验。
  1960年,设立放射科,安装启用首台X光机,开展透视和普通拍片。
  1964年,开展泌尿系、胆囊造影。 1978年,对全区有X光机公社医院进行技术巡回指导。放射恢复肾盂、胆囊照影。
  1981年,扩建X光机房184平方米。开展肾动脉、脑血管、腹主动脉、膝关节充气造影。
  1982年,安装500毫安X光机开展断层摄影、腹主动脉造影、膝关节充气造影。之后应用高压注射和快速换片箱,开展断层脑血管、椎管、腹动脉造影。
  1986年,开展消化道钡餐透视,钡剂灌肠造影检查。1987年,开展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分泌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脑室造影,支气管造影,四肢血管造影,以及体层摄影等检查。
  1989年,开展消化道双重造影,经皮穿刺肾盂造影检查。1990年,初步开展影像介入治疗技术,可行经皮穿刺胆囊造影,经皮穿刺经导管主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
  1992年,添置1000毫安X线诊断机,附有快速换片装置和高压注射器,完善了血管造影技术。同年,全身CT扫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使各类型外伤及各系统肿瘤早期诊断、抢救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
  1995年,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1997年,全面开展了介入放射学。
  2000年,放射开展口腔全景摄影,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椎间盘切吸术。 特检:
  1964年,建立心电图室,开展常规心电图检查。 1981年,开展A型超声波诊断心、肝脏疾病。
  1984年,设立脑电图室,可做常规脑电图检查。
  1985年,设立内窥镜室,应用纤维胃镜,结肠镜诊断胃肠疾病。同年12月,成立B超室,可做心、肝、胆、胰、脾、肾、前列腺、腹腔及妇产科方面疾病诊治。
  1992年,设立彩超室,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能正确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1998年,设脑血流图室超声波,肿瘤免疫检测室。 2000年,设经颅多普勒室,诊断脑、颈椎疾病。
  1982年,区医院始建病理科,用常规石蜡病理切片作检查,开展活体小组织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查,诊断一般常见病理。
  1986年,开展多种脱落细胞检查。
  1991年,开展特殊染色检查项目10种,可对肿瘤组织来源进行鉴别。
  1997年,开展快速石蜡病理诊断,解决了良性肿瘤鉴别诊断。
  2001年,开展B超引导下活体穿刺标本快速病理分析。
  2002年,添置病理组织图文分析系统,使病理诊断报告图文并茂,资料管理更加完善。
  建院初期,医疗机构使用消毒用品,由使用科室自行锅蒸消毒。
  1954年,对敷料、棉球、针管、小手术包,使用手提式高压灭菌器消毒。
  1957年,曾设供应室,次年撤销。由手术室采用立式高压灭菌器消毒,负责供应全院敷料、针管、盐水、换药碗等用品消毒工作。
  1962年,又独立设置供应室,负责对医疗用品进行回收、清洗和全院消毒供应。
  1965年,安装一台小型卧式压力灭菌器,开始采用锅炉蒸汽高压消毒,每天消毒8-12锅。之后,供应室几经搬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70年代,配置专业护理人员,对临床、门诊日常所需的物品,由预约供开始实行固定供应,由各科室向供应室按时领取。
  80年代,供应室人员配备趋于专业技术化,开始实行下收、下送制度。推广一次件器材使用(如注射器、输液(血)器、口罩、馆子、隔离衣、引流袋、氧气管等)。
  1985年,更新卧式压力灭菌器。
  1990年,通过改建和调整供应室用房,调整充实人员,添置净化设备,分设回收间、洗涤间、组装间、清毒间、无菌物品贮存发放间、敷料制作间、库房。更新添置添置耐酸缸、洗衣机、针头冲洗机。当年,在全市组织综合医院供应室工作检查中,在区县级综合医院组得分名列第一。
  1992年,院内感染控制作为全省独家区县医院被省卫生厅编入控制网络。设立院内感染办公室,设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监督全院控制感染制度执行与质量监测与控制。当年,获全省消毒供应同级医院第一名。
  1999年,利用原病房楼进行改造,扩建供应室。更新真空蒸气灭菌器一台,增加蒸馏间、更衣室、办公室、卫生间,手套处置室,专用晾晒场,保证了消毒供应管理质量。
  2000年,添置全自动脉动真空蒸器,消毒时间6-8分钟。
  2002年,区医院供应室设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4名。
  1950年,利用原道院的旧房开展医疗工作。有2名医生,助产士、见习护士各1名,设病床10张,主要收治内科、妇科慢性病患者。
  1954年,定编床位30张,有9间平房,开始收住外科一般小手术病人。病房每日查房一次。次年,收住病人326人,其中内科205人,外科121人;床位使用率36%,治愈率70%,好转率22%,死亡率3%。
  1956年,实行在主治医师带领下医生集体查房制度。 1959年,实行科主任带领下级医师集体查房制,住院医师负责观察病情,对危重病人重点观察和监护制度。定编床位30张,实际扩加到80张,年住院病人1290人。
  1961年,分设内、外、妇、小儿科病房,编制床位100张。因伤寒病流行,另加简易床80张,床位使用率达90%。当年,开始组织开展病案讨论,举办学术讲座,遇有疑难重症病人进行会诊等制度。
  1972年,新建病房楼1000平方米,到1977年竣工交付使用。
  1978年,住院难现象表现突出,开放床位137张,床位使用率98.5%。次年,开展病房内功能检查和治疗仪器应用,使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增加,死亡率下降。
  1980年,对住院病人,实行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负责制,严格执行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建立重大手术和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和审批,以及病历书写、急症抢救、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当年,床位使用率98.1%,周转率40.5%,平均住院日8.6天。
  1982年,启用新建病房楼和手术室2309平方米,病床不足现象初步得到改善。病区设立门卫,实行病区探视制度。外科床位增加25张,总数达60张。分设外一外(普外)、外二科(骨外),开始按病种收治病人。同时,外二科开展示范病区。当年,示范病区病房陪人率由110%下降到30%。无菌手术感染率5.5%。之后,内科也相继专业分组设置病室。 1985年,新建住院处、病案室、病房化验室投入使用。 1998年,启用内设中央空调、中心吸引、自动呼叫、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垂直电梯2部、护士站、ICU室、病房单独卫生间,具有现代化10700平方米标准病房楼。 2000年,病区微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始运行。
  2001年,开展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
  1950年,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只能以听诊器为主,结合望、触、叩等物理手段检查和临床经验诊治诊治一般疾病。
  1953年,充实技术骨干,诊治水平有所提高。选择关节炎、慢性神经性头疼,开展封闭疗法和溶血疗法。
  1954年,选用以鸡胚胎,带角动物内脏开展组织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其他疾病。
  1955年,组织疗法推行到卫生所。封闭疗法病种扩大到神经性头疼、神经痛、慢性坐骨神经痛。
  1956年,初步掌握了肾藏封闭、腰椎穿刺、腹腔穿刺、淋巴突刺法等技术操作。
  1959年,当年秋,全县伤寒、付伤寒流行,病床加至80张,当年收容116名病人。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治疗神经痛及遗尿症酒渣鼻。
  1960年, 国家经济困难,群众营养不良,内科收容131名干瘦病人。
  1961年,抢救10余起60例食物、药物中毒病人无发生死亡;对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研究找出采用磺胺嘧啶静脉点滴治愈率低、收效慢的原因,采用一般患者适量盐水加SD钠稀释静脉直接推注,严重患者加大剂量青霉素(一般200万国际单位)盐水点滴办法,在收治的30例患者中全部治愈。
  1962年,掌握开展了气胸、脓胸、肝脓疡诊治技术。
  1963年,对胆道蛔虫由以往阵痉氧气驱虫改为十二指肠行流。
  1979年,开展眼底镜检查。抢救有机磷中毒60例,仅1例死亡。开展黄连素肛管保留治疗慢性痢疾,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1980年,设立监护病房,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心脏监护,对抢救和治疗冠心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1981年,超声波使用,提高了心包穿刺、肝脓肿穿刺的准确性,以及冠心病、心包积液肝脓痒诊断水平。开展地塞米松、异烟肼椎管注入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1982年,建预防保健科,开展葡萄糖心电图负荷、阿托品、心得安试验,抢救危重病人130例,成功率86.6%。
  1984年,建立干部保健病房,设床位24张。后发展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为特色专业科室。
  1985年,内科在开展脑电图应用,脑血管意外、心机梗塞、中毒病人抢救,死亡率由
  %下降至4.4%。 1986年,开展纤维内窥镜对上消化道、胃癌、溃疡、结肠等疾病检查。成功抢救一名误服异烟肼32g重度中毒病人。
  1988年,开展心脏除颤治疗仪应用,颈总动脉注射治疗脑血管后遗症。
  1991年,随着先进诊疗仪器应用,对冠心病、肺心病、酸碱紊乱、咯血的治疗有新突破。采用血液流灌治疗安眠药、DDV中毒,掌握了脑室引流操作,使各种农药中毒、颅脑出血抢救治疗有很大进展。
  1992年,内科已形成心血管、消化、神经内科专业分组,并各有学科带头人。
  1993年,建成双门双舱12座高压氧舱,抢救心、脑、肺和血管脏器等50余种缺氧重患。开展静脉点滴治疗病窦综合症,应用氨酰心安治疗重复心力衰竭,同步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症合并快速性房颤均获成功。
  1995年,B超下饮水(药物)诊断胃部疾病。
  1997年,研制联合止吐方案,用于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1998年,专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内科分为神经、消化、泌尿、中毒、肿瘤、血液、内分泌、心血管、呼吸等专业,具有临床、教学、科研能力,可对各系统疑难急重症进行有效治疗和急救。
  2000年,利用溶栓治疗心肌梗塞,抢救肺梗塞、急性左心衰竭等危重病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展心脏永久起博器植入行心脏起博。
  2001年,成功抢救两例心脏猝死病人。
  2002年,成功抢救1名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颤动、呼吸停止超过30分钟的危重病人。开展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门静脉给药化疗等肿瘤超声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各型永久起搏器程控以及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952年,可做脓肿切开,创伤包扎、缝合等。
  1954年,建立手术室,可行一般外科小手术、关节脱位固定整复。
  1956年,手术条件基本成熟,开展腹部手术,开展阑尾切除、手指截除、尺桡骨骨折正复术,肛门扩张。
  1957年,开展阑尾切开、纯皮擦伤无菌刀口暴露疗法。开展胃穿孔修补,肠梗阻,输精管结扎等手术。
  1959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成功抢救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
  1960年,抢救1例三度烧伤病人,2例慢性疡痒植皮。
  1961年,开展胃大部切除、水肿引起下肢溃疡采用自体、异体植皮,气管切开术。
  1962年,能熟练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胃肠吻合,全结肠切除。开展胸腔引流术,胆囊引流术、肝脓疡引流术。
  1963年,外科开展阴茎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
  1977年,开展了颅脑损伤开颅术,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骨折小甲板固定术。
  1978年,开展了泌尿手术治疗技术。 肾切除术、门脉高压静脉血管移植搭桥术。
  1979年,开展尿道形成术、输尿管移植术。手法整骨外侧板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三关节固定跟腱延长,肌腱移植跖腱膜切断治疗婴儿瘫后遗症,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骨不连。并对1例股骨骨折患者,自行设计制作股骨自身牵引架,经自身牵引加压固定术后,18天下床拄拐行走,36天骨痂大量形成,41天弃拐行走痊愈出院。
  1980年,在神经外科方面 首次开颅手术成功,打开颅腔禁区。颅脑损伤、脑膜外血肿清除术、断肢(指)再植术获得成功。开展肠系膜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搭桥术,高位迷走神经切断术,国动脉断裂大阴静脉移植术。在骨科方面,经胸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术、手法复位治愈股骨颈骨折10余例,使用自行设计制作股骨自身牵引器,成功为2例股骨骨折病人接骨成功。
  1981年,开展食道下段肿瘤切除、开展膀胱肿瘤切除,巨大脓肾切除,输尿管移植以及膀胱镜检查。显微外科可行断掌再植、断臂再植,泌尿手术。胸外可行食道下端肿瘤切除,神经外科开行颅脑损伤清创减压术。
  1982年,为适应各学科发展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骨科专业先从外科中分出,普外专业分组,设有创伤、泌尿、神经、胸外、小儿外;使外科开始朝各自专业方向发展。开展股骨颈骨折,腰椎骨折手术复位。骨盆骨折并尿道阴道完全断裂,尿道阴道瘘修补术,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屈曲矫形术。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灶清除加植骨术,颈、胸、腰椎骨折板切除脊髓减压术。
  1984年,开展尿道下裂阴茎阴囊两皮半一期尿道成形术,肾盂肾窦及肾下极肾实质切开取巨大鹿角样结石术,肾原位冰冻切开取石术,先天性多囊肾去顶减压术,三异钉及骨圆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经胫腓骨下端骨折利用跟骨和踝关节穿针固定术,大面积皮瓣移植术,陈旧性跟腱断裂自体阔筋膜移植术。食道肿瘤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胎儿骨移植术、脾肾静脉吻合术,羊膜敷贴治疗外科创面。
  1985年,开展直肠瘘修补术,肛门闭锁及肛门形成术,肝脓疡冲洗后大网填塞治疗肝脓疡,弧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骨缺损。中段食道癌切除、尿道下裂阴茎阴囊两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根治切除术。
  1987年,成立神经胸外(泌尿)科。开展开放性颅脑外伤清创术,颅脑凹陷骨折复位术。直肠癌根治切除术,阴茎癌切除后人造阴茎术,肾盂输尿管成形移植术,膀胱癌全切后直肠代膀胱术,肾囊肿切除术。骨科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鹅头钉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
  1988年,掌握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开展胆道成形术,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食道贲门失弛症术,结肠大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全膀胱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交通性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
  1989年,开展骨缺损带血管蒂肌皮瓣移植术,右手巨指症第二指背动脉皮瓣移植术,带血管游离拇指移植术和带血管游离指腹皮瓣移植术。
  1990年,开展贲门癌切除术,肝脾破裂修补术,乳癌超根治术,肝左叶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造漏术,前列腺尿道扩张术。肝介入治疗技术。
  1991年,开展纵隔肿瘤切除术,迷走神经术,听神经瘤摘除术,颈及胸上端食道癌切除术。
  1992年,可行开颅、气管切开术,相继开展了脏器、小脑肿瘤摘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全膀胱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修复虎口痉挛术,髋关节骨膜次全切除术,拇指再造术。
  1993年,成立神经胸外(泌尿)科,床位18张;骨伤科列区重点专科。
  1995年,开展大脑肿瘤切除术,人工颅骨移植成形术。1996年,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血压颅内血肿小切口清除血肿引流术,小脑脑膜瘤切除术,颅内压监测术和鼻喉癌手术治疗。
  1997年,开展左眼脉络上腔血管移植术,经鼻蝶入路脑垂体切除术。胰体、胰尾、脾脏联合切除术,腹壁恶性肿瘤切除+皮瓣移植术。
  1998年,开展肽板颅骨成型术,双侧输尿管同时切开取石术。
  1999年,开展脑脊液漏硬膜修补术,三切口食道癌根治术,镰旁脑膜瘤全切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左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左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气管肿瘤切除术。
  2000年,开展胆囊空肠吻合术,盆腔巨大血管平滑肌肉瘤切除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手术治疗。
  2001年,开展心肌破裂修补,全胃切除加横结肠部分切除,前列腺增生加膀胱肿瘤切除,胸骨后巨大脂肪瘤切除,带锁髓内钉治疗各类型股骨干骨折,颈椎半椎板切除脊髓减压,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椎体骨折,前路椎体部分切除内固定治疗腰椎粉碎骨折,大隐静脉转流治疗和髂股静脉血栓等手术。
  2002年,骨科行Scofix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高位腰椎间盘摘除术。普外行前列腺电除术。神经胸外科行颅内动脉瘤夹壁术,小脑巨大血肿清除术,巨大脑膜瘤切除术,标准大骨瓣加压术。
  50年代,能治疗妇科常见病及孕妇产前、产后检查,并推行新法接生。
  1956年,助产士能掌握臀产助产技术操作。 1957年,宫外孕、 1960年,成功抢救5例臀位难产和6例新生儿窒息。
  1962年,开展了剖妇产、子宫切除、卵巢囊肿手术。
  1977年,应用芫花根液、养膜腔注射引产效果良好。
  1981年,开展子宫广泛切除术。
  1982年,骨盆骨折并尿道阴道完全断裂,尿道阴道瘘修补术。
  1985年,开展妊娠诊断仪临床应用,子宫镜检查,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手术。芫花制剂(761)中晚期妊娠引产。
  1986年,开展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淋巴清扫术。
  1987年,开展输卵管吻合术。
  1992年,为76岁高龄妇女行巨大卵巢癌切除术。
  1997年,宫颈癌根治术,人工阴道成形术,巨大阔韧带肌瘤摘除术。
  1998年,外阴癌广泛切除术,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诊治。
  2002年,妇科开展项目有:纯阴道子宫全切术、输卵管植入术及吻合术、各科复杂情况子宫全切、卵巢癌二次探查术及阴道成型术、外阴癌根治术、可马症综合治疗及妇科复杂疑难杂症。产科项目有: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管理,各种术式刮宫产、重症子痫处理、DIC诊断及处理、妊娠合并内外科并发症处理,以及无痛分娩及无痛流产。
  1960年,独立建科设病床15张。
  60年代,积极开展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治工作,探索总结了对小儿肺炎、脑膜炎、消化不良一套较完整治疗经验,对肺炎由原来单纯只用抗生素、吸氧改为根据不同类型采用加服毒毛旋花素、激素、高渗糖等综合用药,治愈率提高了20%;采用针灸、中药和芥末油敷胸、荆防排毒汤、麻杏石甘汤等综合治疗收到疗效。采用针灸及中药办法对脑膜炎患儿出现的双目失明后遗症,全部治愈。并用针灸治疗高热抽搐、硬皮症、消化不良、便秘等。改进补液方法,实行分段补液,注意加强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处理。对治疗脑膜炎疾病重点进行研究,并对重症肺炎在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加乳酸钠静脉注射,适时给予钾补充,收到明显疗效。
  1968年,实行医护一条龙服务,内、儿科再次合并,于1972年单独设科,床位30张。
  70年代,由于采用头皮针补液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展小儿肺炎、肾炎、消化不良等3种疾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利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病症。
  80年代初,开展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应用20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扩大收治乳儿肝炎综合症、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病种范围,开展了结核菌素试验,重视了对佝偻病的防治,对血液病诊治水平也有提高。开展小儿肺炎中医治疗。到1982年,收治病种扩大到40余种,其中开展了临床三衰(心、呼吸、肾),消化道出血,休克、严重复杂电解质紊乱,各类中毒抢救,以及白血病化疗等。次年,应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获得成功。1986年,利用东莨菪碱治疗硬肿症疗效观察取得很好效果。
  90年代,将呼吸机应用于临床,一脑炎呼吸衰竭患儿机械性呼吸维持60小时。开展小儿头皮针骨穿,扩大血液病、巨幼细胞(重度)贫血、新生儿肺炎综合症、肾炎肾病病种范围;利用酚妥拉明佐辅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取得满意疗效,并成功抢救一名重度有机磷中毒患儿。之后添置婴儿培养箱,对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1500g以下=治愈率达90%以上,借助婴儿黄疸治疗仪,对各种婴幼儿黄疸性疾病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明显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成功率达95%以上,从而减少后遗症发生。 2002年,可开展新生儿畸形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诊断。对儿科疑难病症及少见病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对新生儿疾病诊治更有了新的提高。
  1980年之前,五官科疾病由内、外科诊治。之后,区医院设立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开展诊治砂眼、急性角膜炎、牙髓病、牙周病、耳鼻喉等一般常见病。
  1982年,普外附设五官科病房。开展扁桃体摘除术,斜视矫正术和镶复工作。
  1993年,五官科技术力量加强,增设五官科病房,床位30张。相继开展斜视矫正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白内障摘除术,角巩膜裂伤缝合,眼球摘除术,抗青光眼手术。耳廓畸形矫正术,耳廓动脉血管瘤切除术,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上额窦根治术,筛窦切除术,额窦骨瘤切除术,鼻腔良性肿瘤术,喉梗阻,颈外动脉结扎术,复杂耳、鼻、咽喉外伤,刎颈手术处理。
  1994年,开展喉癌手术治疗。
  1995年,眼科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异物取出术,外伤性面神经麻癖手术治疗。
  1996年,开展左眼脉络上腔血管移植术和鼻喉癌手术。
  1997年,开展血管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喉癌切除+发声重建术,舌下腺摘除术,腭裂手术,白内障超生乳化,球内异物取出术。
  1998年,眼、耳鼻喉、口腔三个专业二级分科。开展腮腺混合癌摘除术,耳廓血管瘤剥脱术,耳廓成形术,下唇磷癌切除加上唇组织瓣修复术,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各种鼻窦炎。
  1999年,开展视网膜脱离环扎术。
  2002年,开展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睫状体复位,异眼台植入,泪小管吻合术。当年6月,淄川区城区卫生院加挂淄博眼科医院牌子,开展了抗青光眼、上眼睑下垂、斜视手术,以及眼部美容成型、干细胞移植治疗翳壮胬肉、超生乳化治疗白内障、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等手术。
  1992年,成立肿瘤专科病房,设有门诊和25张床位。开展生物电场、血光亮子疗法、化学疗法。
  1994年,建成钴-60治疗室,开始应用放射治疗。当年,被中国癌症研究基金,授予“淄川肿癌治疗作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达康医疗咨询服务中心,命名为“中达康医疗咨询服务淄博分部”。次年,肿瘤病人收治范围有1/3来自外区县。
  1997年,开展经皮穿刺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术,肝癌注射酒精术,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肝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化疗药物灌注与栓塞术,经皮穿刺活检术,食道支架置入术,胆道支架置入术,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肾囊肿和脓肿,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诊断肠癌等。为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自行研制联合止吐方案,通过省级鉴定。
  2002年,列市重点学科、专科预选科室。可开展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CT引导下肺穿刺诊断肺癌,超导定向胰腺、肝、胆囊、腹膜后淋巴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肿瘤;后装插植治疗脑、骨转移癌;支架植入治疗食道狭窄、幽门梗阻、胆道阻塞、癌性肠梗阻;门静脉化疗治疗门脉癌栓,腹腔热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以及超导定向介入诊疗各种肿瘤。
  1979年,区医院设立理疗室。主要器材有共鸣火花治疗机、音频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超声电疗机、远红外线灯、直流电疗机、雾化吸入机、TDP热疗机、周林频谱等。1992年,将物理疗法纳入康复治疗重点措施之中。
  1999年后,又添设了脉冲、磁疗机、微波治疗机等。在各科临床上得到应用,主要适应症有各种急、慢性炎症、骨质增生、扭挫伤、肌肉劳损、骨折恢复、外科手术后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1950年,有助产士、见习护士各1人。
  1955年,组建护士班,有护士、护理员各5人,开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研究业务。
  1957年,有护士9人,助产士2人。
  1960年,为公社医院培训护士3名,助产士3名。
  1977年,护理人员50名,其中社会招工23名。
  1978年,开始对23名护理员进行自陪。开展自学、互学、临床实践、进修学习、竞赛活动等各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1980年,接收市卫生局社会招工20名护理员,当年,组织22名护理员坚持每周2个晚上2小时集中学习,次年,采取脱产上课4个月系统学完临床课程。
  1982年,护师17人,护士42人,护理员23人。经全市统一考试有21名晋升为护士。
  90年代后,护理队伍来源一律为医学院校正规毕业生。
  50年代,医疗护理设备简陋,护理专业技术发展缓慢,护理工作主要开展晨、晚间护理,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吸痰、胃肠减压、无菌技术操作,口腔、皮肤护理,卧位饮食护理,肌肉、皮下、皮内注射,青、链霉素过敏试验,冷、热敷及尸体料理等基础护理。外科可进行简单手术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医疗器械煮沸消毒,高压蒸气消毒等技术。
  60年代,由于学校培养护士和护理员逐渐充实到医疗机构,这个时期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较快,护理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始由基础护理向专科护理方面发展。新开展静脉采血、输血、吊瓶点滴、灌肠、导尿、洗胃、预防褥疮和采样取胃液和十二指肠液。对昏迷、心衰等危重病人开展特别护理。儿科能从实践中摸索小儿心理,掌握婴、幼儿输液滴数及提高小儿头皮针一针成功率。
  70年代,护理人员普遍能掌握了相应专科护理技术。内科通过加强重症抢救室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急救技术;随着外科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外科护理人员熟悉普外、骨外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各种管道功能。小儿科、妇产科还开展了小儿鼻饲和新生儿、早产儿护理。
  80年代,重点加强临床科室抢救室建设,对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技术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医生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救护。手术室、急诊室等科室护土都能对紧急情况作出应急处理。输液、输血开始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普遍掌握人工、电子洗胃器使用,以及对病人各种反应观察。大多能进行心电图机操作,一旦遇到心脏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能及时描绘出即刻变化心电图,为医生的确诊及抢救提供第一手资料。配合医师作各种窥镜检查以及各种手术后护理。
  90年代,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中,进一步规范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广泛开展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和比赛,利用每年5.12护士节,开展护理知识、技能训练和竞赛。使全员熟练掌握19项护理专业技术并达到正规化操作。如1995年举办全院护理操作比赛,护理人员参赛率100%,合格率95%。妇产科取消婴儿室,实行母婴同室,由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随着专科诊疗技术发展,护理人员普遍掌握相应专科护理技术,可根据病人病情及各系统疾病特点,开展专科专病护理。尤其对危重病人护理技术发展较快,大多数护理人员能配合医生进行心脏除颤器、起搏器,心电监护仪,操作与保养。其中1999年始,选派10名护士和13名护士长,先后到北京人民医院进修重症监护、心电监护、急诊急救、手术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护士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随着各科专业划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随之提高,为培养全面型技术人才,对毕业分配进院护士实行转科制度,对19项护理技术操作及相应理论知识定期强化训练,要求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2000年,为适应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建立重症监护室(ICU病房),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监护仪、除颤器、起搏器、呼吸机、容量泵、输液泵、冰帽、冰毯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以及气管插管操作等技术,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持续性监护和治疗。同年,为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病人血管,对危重、长期输液病人实施静脉留置针技术。
  2001年,为提高全员护理技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比赛,以及护理查房―心脏骤停病人抢救与护理观摩演示活动。
  1950年,由于县医院代行施县卫生科工作,除2名见习护士分担病房护理外,唯一的1名护士负责公共卫生。
  1954年,设立护士长,实行分科治疗,综合护理,夜班遇有危重病人则轮流坐夜护理。
  1956年,制定各种常见病治疗护理常规,开展四查五对,要求做到三好、五轻。
  1957年,设立病房、手术室护士长各1名。
  1958年,推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实行护士、护士长二级负责制,使护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60年代初期,推广无痛注射法,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查访制度、隔离消毒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实行三级护理。
  1965年,普遍开展护理技术大比武。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护理工作组织涣散,制度废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恢复既往行之有效制度外,还强化了病人分级护理、定时护理查房制度。设总护士长,实行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科病房以及手术室、急症室、供应室等均设科(室)护士长。
  80年代,护理工作实行分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时,操作后。七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等规章制度。将重危病人护理、防止交*感染、防差错事故等制度列为重点狠抓落实。
  1984年,设立护理部,实行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实行三级管理体制。1986年,区医院骨科试行责任制护理示范病房,要求病区设施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次年在全区医疗单位推广实行“以医疗为中心,岗位责任制为重点”护理质量管理。鼓励报考高护自学考试。
  1992年,护理工作主要围绕医院分级管理评审达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995年,开始实行整体护理,对危重病人及大手术后病人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根据不同病人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为保证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制度实施,开展对护士加强职业、语言、形体、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她们文化修养,使护理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医生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救护。护理人员普遍能做到认真观察病情,在实施计划中根据病情变化和病人心理状况,及时修改计划,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出院指导。
  2000年,开展重症监护及专科、专病护理,并制订护理常规。尤其是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发展较快,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有效护理。
  2002年,实行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制度,并归档长久保留。
  1985年,《羊膜敷贴治疗外科创面》,通过市级鉴定。
  1987年,《胎儿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通过省级鉴定,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趾腹、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指甲缺损》通过省级鉴定,填补市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通过省级鉴定,填补市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铁镀镍金刚石安瓿切割器研制与临床应用》获国家专利。
  1998年,《小剂量恩丹西酮联合止吐方案预防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降血脂胶囊临床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多功能床头牌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2年,《小儿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超声引导下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分别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超导向穿刺活检术诊断恶性肿瘤》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分析》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业务用房建设
  1950年,利用原道院旧房开展医疗工作。
  1954年,新建门诊医疗用房150平方米。
  1972年,动工建门诊楼2420平方米。病房楼1000平方米。
  1978年,兴建病房楼和手术室2309平方米。扩建X机房184平方米。
  1984年,建干部病房楼。
  1985年,建洗衣房220平方米,以及病房药房、化验室、住院处。
  1989年,建制剂楼。
  1990年,兴建5300平方米门诊楼。新建高压氧、钴60室。对原二层门诊楼加层扩建。 1998年,启用10700平方米病房楼,完成中央空调、吸氧、配电室等病房楼辅助工程。 2002年,建3000平方米影像楼,新建洗衣房、殡仪馆。次年竣工交付使用。
职工住宅建设
  1979年,与区卫生局、妇幼保健站合建1号住宅楼45套。
  1986年,建2号宿舍楼(4层5单元)40套3019平方米。
  1991年―1995年,建3号、4号、5号、宿舍楼10389平方米。
  2002年,完成5号宿舍楼2期工程和6号宿舍楼7684平方米。
上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3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网站提供的医疗资讯,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未经许可授权不得转载。
 鲁ICP备号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0.031 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川建材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