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安详电子阳盛阴虚会引起血压高吗器

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由于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都是不太好的了,因此在这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阳盛的情况了,这种情况现在并不少见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应该怎么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之后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阴虚生内热,表现机体失去濡润滋养,虚热干燥、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阳盛阴虚的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了哦,这往往是和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的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把这种问题解决掉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了,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物,帮助调节吧。

:历代医家对牛奶的作用颇多赞誉,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滋润五脏”、“滋润补液”。牛奶对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偏头痛的阴虚者很适宜,而且是可以帮助女性朋友们滋阴的了,阳盛阴虚的问题往往是由于阴气不足而导致的了,因此我们对于牛奶这种食物就要常吃了哦,这样才能帮助女性朋友们及早的把阳盛阴虚的问题调理好哦。

:有滋阴益寿的功效,对肝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眼昏花、,或肺肾阴虚的咳嗽、虚劳损伤,的口干口渴、、肢体麻木等有改善作用。

想要让女性朋友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女性朋友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要及时的解决了哦,我们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女性阳盛阴虚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了,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那么上面推荐的这些食物就不能错过哦。

}

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 脉痹” 范畴,《素问· 五脏生成篇》云:“ 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 。从瘀方面论治高血压病,应用以下四种治法:①疏肝理气,和血解痉降压:精神紧张,情志不舒、久郁、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木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失和,血行失序,

脑失所养,头晕头痛,常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兼见失眠多梦,急躁不安,治宜疏肝理气,和血解痉,佐以安神定志。②健脾化痰,降浊活血降压:脾胃属土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脑为清阳之府,气血之总汇。长期嗜酒,过食肥甘厚味,则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痰浊内生,脂质沉积,壅阻血脉,血脉不利,脑失所养,则头痛头晕,困倦嗜睡,兼见形体肥胖。③补肾活血,利水降压:《素问· 五脏生成篇》云:“ 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 肾为水脏,主水,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若先天不足,年老体衰,或七情房室劳损,导致肾虚,一则髓海失充,脑神经功能失调。二则水液代谢失司,潴留体内,充溢脉道,留而不去,血脉不利。从而血压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腰膝乏力。治宜补肾活血,利水降压。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地龙、丹参、泽兰、益母草、猪苓。偏阴虚兼见手足心热,面色潮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则去附子、肉桂,加桑椹、首乌、枸杞。偏阳虚者则形寒肢冷明显,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沉迟,加巴戟天、锁阳、枸杞。④益气养阴,活血降压:高血压病晚期出现气阴两虚证候,头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神疲乏力,气短,动则尤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纳差,腰痛,舌暗,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降压。方用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气虚明显者加淮山、白术、茯苓,阴虚较著者加玉竹、首乌、石斛、枸杞、桑椹、沙参,心悸明显者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腰痛、乏力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枸杞。

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举隅:①平肝阳,滋肾阴,标本兼顾:男,56岁,头晕脑胀半年,伴有面色潮红、失眠,心悸、腰酸乏力,舌红,苔白,脉弦细,血压20.0/14.6kPa。辨证为肝阳上亢伴肾虚火旺,治当平肝潜阳佐以滋阴补肾,药用:天麻15g,钩藤30g,天冬15g,白芍30g,玄参30g,龟板30g,石决明30g,生地黄30g,牛膝15g,桑寄生25g,夏枯草30g,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复诊:血压18.7/12.6kPa。平素所遇高血压患者多半属于肝阳上亢证型,如果单纯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降压疗效不太理想,或降而复升,另外从发病年龄来看,大多数患者在四十岁以上发病,从肝肾的生理功能上讲,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若肝阴不足不能摄纳肝阳,导致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为标,肝阴不足为本,而肝阴源于肾阴,有“ 乙癸同源” 之称,平肝同时加用滋补肾阴药物,标本兼治,即所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清肝火,疏肝气,气火并调:女,39岁,间歇性头胀、头痛2年,近日加 重。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恶梦纷扰,每次临经乳房胀痛、经量多、色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时血压26.6/15.3kPa,证属肝火亢盛伴有肝气郁结之蒙,治当清肝泻火佐以疏肝解郁,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12g,合欢皮12g,菊花l og,木通6g,日l 剂,水煎服,服药6剂,血压降至19.3/13.3kPa,再予10剂,诸症悉平,血压恢复正常。肝主疏泄、喜条达,故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气机无逆乱之忧,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郁而化火,著肝火上扰影响肝的疏泄,除血压升高外,常伴有心烦易怒、失眠、情绪抑郁等肝气不疏症状,治疗目的不仅在于降压,还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在肝火上扰的同时,又伴有心烦易怒、临经乳房胀痛的肝气不舒症状,“ 气有余便是火” ,故在给予清肝泻火的同时加用疏达肝气之柴胡、合欢皮,即所谓“ 顺肝之用,火郁发之” 之意。③活血脉,化痰湿,痰瘀同治:女,59岁,间歇性头痛、头晕8年,伴胸闷2年,加重7天,8年前查体发现高血压病,血压22/13.3kPa,间断服用西药,2年前开始头晕、头痛加重,伴心悸、失眠、胸闷、恶心、两下肢足踝部浮肿,7天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舌质紫暗,苔薄白腻,脉弦滑,诊时血压22.6/14.6kPa。辨证为脉络瘀阻、痰湿困脾,治当活血祛瘀、化痰利湿,药用:丹参30g,川牛膝15g,益母草30g,泽兰15g,泽泻30g,白术12g,车前子30g( 包煎) ,汉防己12g,稀莶草30g,日l 剂,服药6剂,血压降至19.3/12.7kPa,诸症缓解。认为高血压病,病程较长者多伴有血瘀之象。古有“ 久病入络” 、“ 久病必瘀” 之说。而瘀血阻滞气血的运行及水液代谢,水湿停聚,酿成痰湿,而痰湿又阻滞气血运行,导致血瘀。此类病人往往痰瘀互现,活血药配伍利湿化痰药物,本例患者痰瘀互结之象较为明显,辨证准确,药证相符,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即所谓“ 痰瘀互结” 、“ 痰瘀同治” 。④益肾火,消阴翳,“ 二仙” 为功:男,59岁,头晕、头痛5年,甚则眩晕欲仆,且伴有失眠,畏寒肢冷,小便频且量多,余沥不尽,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细。血压26.6/13.3kPa,平素口服硝苯地平、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药。血压降而不稳,且眩晕、头痛不能缓解,脉证合参,辨证为下元亏虚,命门火衰,治当温补肾阳,方用二仙汤化裁:仙茅15g,淫羊藿30g,当归12g,知母l O g,黄柏12g,泽泻30g,附子9g,肉桂6g,日l 剂,服药6剂,眩晕减轻,血压下降至21.63/12.7kPa。临诊对高血压患者表现为眩晕、畏寒肢冷、小便频数量多、余沥不尽等症状,认为基本的发病机制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失于蒸腾气化,水湿停聚酿生痰浊,痰浊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所致,故用二仙汤化裁以温补肾阳,肾阳充足则阴霾自散,寒冷得除,痰湿得化,血压自平。有此证

则用是药,“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二仙汤为阴阳双补之剂,符合张景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并加泽泻以泻肾浊、化痰湿,附子、肉桂“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认为诊治高血压必须知常达变:①补气降压,重用黄芪:具有典型的气虚症状和体征,如体型肥胖,面色少华,语言短气,或有多汗,易汗,或有易于腹胀便溏,或下肢浮肿等,其脉为见细软,重按近无,舌质淡肿,齿印明显,即可重用黄芪降压,适当加活血通络药,若有兼症则随症加味,可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重用黄氏降压时,必须细微观察有无气虚的症状和体征,在处方配伍,遵循补阳还五汤之原义,在重用黄芪的同时,必参少量的活血通络药,重用黄芪的量,常为30~50g,重者80g。气虚证兼见阴虚者则宜兼养其阴,兼有血虚者则宜兼养其血,但黄芪用量,不宜减轻。②活血降压,必伍降脂:活血降压法,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其症状和体征为:头晕较为突出,血压安静时升高,活动后降低:舌质有紫气,舌底静脉怒张,脉象细涩,常以活血通络为主,稍佐理气之品,临床上高血压之属血瘀者,常伴有血脂升高,或胆固醇偏高者,称为痰瘀交阻,因此二者增高,易 使血行迟滞而致瘀,故在化瘀药方中配以生楂、泽泻、半夏、陈皮、决明子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药物有降脂降胆固醇的功效,从而有利于活血化瘀药功效的发挥。③燮调阴阳,二仙加减:调燮肾阴肾阳,这种阴阳失调的高血压,多见于妇女更年期,其阴阳失调之特征,夏季怕热,冬季畏寒,以两足更甚。熨之稍温,亦有上热下寒者,即面部常觉烘热颊赤,而下肢寒冷殊甚,此外,头晕耳鸣亦多,上热下寒者,质偏红少苔,无上热者,舌质多较淡,两尺脉沉细,或见细数,凡见此高血压升高持续不降者,常以二仙汤加减取效,药用:仙茅、仙灵脾各12g,巴戟天10g,川柏片l O g,知母10g,当归l O g,若兼见肝阳上亢头痛者,常加白蒺藜12g,双钩藤15g,甘菊花12g:若上热下寒明显者,加大熟地12g,怀牛膝15g,上肉桂6g,或加灵磁石20g,以加强其引火归原,若阴虚较明显者,则减轻温阳药,加制首乌、大生地、怀山药、萸肉各 10g,一旦血压下降,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其上热下寒,或寒热失调症状消失后,则用杞菊地黄丸( 早服) ,金匮肾气丸( 晚服) ,二者配合常服0.5~1年,或更长时间,以巩固疗效。④降血压须重视兼症:患高血压者,除所表现头痛头胀或头晕外,常有不少兼症,如失眠多梦,大便干燥数日一行,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这些兼症常与高血压相互为患,兼证不解,虽降压药( 包括中西药) 对症,其效亦不显,如兼失眠多梦者,宜加柏子仁、炒枣仁、朱茯神、生龙牡等;但失眠的形成,亦有多种原因,若用安神镇静不效者,更当究其因而治之,如大便于结数日一行,如属热结者可用生大黄、瓜蒌仁、玄明粉等;一般可用润肠通便,如郁李仁、大麻仁、桃仁等:如阳虚便秘者可用肉苁蓉、核桃仁等.总之治便秘亦应辨证施治,如见下肢浮肿,小便检查无异常者,有朝轻暮重多属气虚不能化湿,宜用仲景防己黄芪汤加减,常用汉防己、生黄芪、陈皮、生苡仁、生白术、扁豆衣等,并适当加活血药如益母草,红花等,若有其它兼症较为突出者,亦当究其因而治之,如此方能提高降压效果。

高血压病与气有关,常表现出气的升降失调,例如:肝的阳气亢盛而上逆、气血上逆、腑气不降、水湿之气不降等,也有气的寒热虚实种种证候,所以治疗高血压病常用下列的九种调气法:①平肝降气,熄风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证。症见头晕头胀、面红目赤、或有耳鸣如嘲、口干口苦、心烦少寐、便于、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细。②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风气上逆的证候。此证乃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症见头晕欲作,步履不正,伴头痛、腰膝酸软、手足麻木、耳鸣如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或数。③健脾利水,行经通络法:适用于脾湿滞留,气化失常,经脉气滞的病证。症见头胀头晕头重,胸闷腹胀,纳少口淡,气喘,尿少,便溏,或四肢关节酸胀、活动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细濡等。④活血平肝,通利经气法:适用于瘀血痰湿阻滞经络引起的肢体活动不利的证候。症见高血压中风,肢体偏瘫,一侧手足活动不利,言强语謇,舌苔大白厚腻,脉弦滑。⑤益气通阳,调气化湿法:适用于元气亏虚,心阳不振,水湿内停,升降失调证。症见头晕胸闷,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脉虚等。⑥益气利水,通便降浊法:适用于气虚而致二便不通的病证。⑦益气通阳,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胸阳不振,气不行血,血行不畅之高血压。症见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胸闷胸痛,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弦涩或结代。⑧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疏泄失常之高血压。症见头目眩晕,胸闷不舒,胁胀痛,呃逆口干,易怒,纳少,大便秘或溏。⑨通腑降浊法:适用于腑气不通,升降失常之高血压。症见头胀头晕,口苦口臭,腹部不舒,纳食欠佳,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自厚或黄,脉洪大。

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根据不同主证进行辨证、立法、组方、投药,即使平淡无奇的方,也可起到神效,既可缓解症状,又可降低血压。

①抓主证,平淡奏奇效:病例:赵某,男,5l 岁。患者体格肥盛,患高血压病多年,血压18.7/13.3kpa,近日来恶心,胸闷偶作时痛,呕吐频作,且头昏眩晕,视物摇坠,心慌心悸,周身困重,脉沉,舌苔白腻。辨证:风湿痰浊上扰之证。处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加昧( 茯苓30g、半夏12g、生姜12g、枳壳l O g、陈皮l O g、泽泻10g) 。分析:主证明确,患者虽觉眩晕,但恶心呕吐频作,最为患者所苦,统观脉证,其呕眩起于胃中停饮,选用《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加茯苓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治疗主证与本案相合,再加泽泻,取仲景泽泻汤之意,主治“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 ,另以陈皮、枳壳理气和胃,服药三剂后,呕痞眩悸减。②泻心火,攻下效桴鼓:高血压病常见于火热之患,厥阴风火,上逆于头,阳郁于上而不能下达,引起头晕头痛、耳鸣目赤等症状,属阳热亢盛、风火上逆之证,单用重镇之品,往往不能潜阳降逆,此时当知泻心,盖心属火,泻心即是泻火,火降则亢阳亦降,再者心主血,火逆则血涌,火降则血凉脉通,血得以下行,血压随之而降,心又主神明,火亢则神乱,火降则神安,神安则脉静血压平,心与火、血、神相关,故泻心能起降压作用。③自拟方,三草随机变:自拟三草汤( 夏枯草、龙胆草、益母草三草,配以芍药、甘草) 治疗高血压病。方中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草清泻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药,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以甘草调和诸药,此方适应范围较广,基本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减。

高血压病可因情志过激,五志过极,忧郁恼怒惊恐,思虑过度,持续性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纵情纵酒,或劳欲过度,或体质禀赋偏盛偏虚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所致,且总以内因为发病基础,当其发病之后,由于素体禀赋及原始病因的不同,疾病先后阶段的演变发展,可表现出多种病理变化及不同证候,为此,必须辨证论治。①病理变化为肝、肾、心的阴阳失调而致阴虚阳亢:审证求因,高血压病临床表现虽以肝经证候为主,但其与内脏之间的整体关系往往与心、肾密切相关,早期多以肝的病候为主,以后常见肾、心同病,且可牵涉到脾。而脏腑阴阳的平衡失调,表现在阴虚和阳亢两方面病变,阳亢主要为心肝阳亢,但久延可致伤阴,发展为肝肾阴虚;而肝肾( 心) 阴虚,阴不制阳,又可导致心肝阳亢,两者之间互为联系、演变,故其病理中心以“ 阴虚阳亢”为主,表现为“ 下虚上实” 之候,另有少数者,后期阴伤及阳,可致阴阳两虚。②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相互转化与兼夹:在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不但阳亢与阴虚互为因果,且可导致化火、动风、生痰,而此三者又可相互转化、兼夹,表现“ 火动风生”“ 风助火势”“ 痰因火动”“ 痰郁化火”“ 风动痰升” 等。③病理转归为气升血逆及血脉络痹:若病延日久,或病情急剧发展,虚实向两极分化,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肝风痰火升腾,冲激气血,气血逆乱,可见气升血逆,甚至阻塞窍络,突发昏厥卒中之变,或风痰入络,气血郁滞,血瘀络痹,而致肢体不遂偏枯,或因心脉瘀阻雨见胸痹心痛。

卢尚岭教授运用镇肝熄风汤化裁治疗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及并发症,①血压居高不下,以收缩压过高为主,且头痛头晕,证属肝肾阴亏,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基 本方:白芍30g,蜈蚣3条,代赭石30g( 先煎) ,玄参20g,天门冬15g,龙骨、牡蛎各30g( 先煎) ,川楝子l og,龟板30g,蒺藜15g,羚羊角粉1g( 冲) ,举例如下,男,42岁,头胀痛、心烦易怒3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现头胀痛,眩晕耳鸣,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以潜阳熄风、通络止痛,用基本方加黄芩12g,大黄9g( 后下) ,日1剂,水煎服,服6剂后,头晕头痛、耳鸣心烦、便秘等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减大黄用量,加减共服4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下降,方中重用白芍配蜈蚣柔肝缓急,又能熄风解痉,通络止痛,薄荷、白蒺藜代麦芽以疏肝气,轻扬疏达,清利头目以止痛,羚羊角粉加黄芩、大黄平肝降火,泻热通腑,疏肝止痛。②高血压病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病特点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俱高,伴有发作性一侧肢体不利,或语言蹇涩,证属肝肾不足,阳亢风扰,痰瘀阻络。基本方:白芍45g,代赭石30g( 先煎) ,玄参20g,天门冬15g,龙骨、牡蛎各30g( 先煎) ,川楝子l O g,龟板30g( 先煎) ,茵陈蒿15g,怀牛膝15g,鸡血藤30g,制莶草30g,天麻15g,白芥子12g,地龙12g,麦芽30g。举例如下:某男,48岁,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语言蹇涩半年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近半年前上述症状发作4次,常于24h内恢复,伴头晕耳鸣,脑胀不适,心烦易怒,腰膝无力,舌红苔黄,脉弦,血压22.6/15.6kPa,治以平肝潜阳,通络开窍,用基本方去地龙加蜈蚣3条,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2剂,头晕耳鸣、脑胀心烦等症状明显减轻,于方中加杜仲15g,再服12剂,症状基本消失,而后用上方10倍量做小水丸,每次服l O g,每日3次,随访1年,血压稳定,未再发作语蹇肢麻,方中用鸡血藤,天麻辛润养血,活血祛风:蜈蚣代地龙活血通络熄风力更强;豨莶草补肝肾,祛风通络:白芥子辛温行气,化痰通络,全方共奏平补肝肾、熄风通络、化痰开窍之效。③高血压病并发眼底病变,高血压病期合并眼底病变可见视物不清,证属阴亏阳亢、瘀阻眼络,基本方:白芍30g,石决明30g( 先煎) ,龙骨、牡蛎各30g( 先煎) ,玄参20g,天门冬20g,川楝子l og,益母草15g,夏枯草30g,

菊花15g,决明子12g,麦芽30g,病例:女,66岁,头晕头痛、视物眼花3年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8年,现头晕胀痛,耳鸣腰酸,双目视物不清,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血压24.5/14.5kPa,治以滋阴潜阳,通络明日,用基本方加羚羊角粉1g( 冲服) ,每日l 剂,水煎服,共加减服药八十余剂,头痛头晕,耳呜腰酸,视物不清等症状明显减轻,血压20/13.5kPa,,病情稳定,方中以石决明易代赭石既能滋阴镇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夏枯草、菊花、决明子皆入肝经以清肝明目,益母草则活血通络,凉肝明目,诸药合用,既能柔肝滋阴,又可清肝通络明日。④高血压病合并水肿是损害了肾脏,证属肝肾亏损。气不化水,阳亢风扰,基本方:白芍60g,怀牛膝15g,玄参20g,枸杞子15g,石决明30g( 先煎) ,龟板20g( 先煎) ,川楝子10 g,茵陈蒿12g,麦芽30g,车前子15g( 包煎) ,淫羊藿30g,泽泻30g,益母草20g,病例举例:某男,50岁,头痛头晕10余年,双下肢水肿1年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5年,现头痛头昏,眩晕耳鸣,失眠烦躁,双下肢水肿,夜尿增多,舌红苔黄腻,脉沉弦,血压22.3/14.6kPa,尿常规PRO ( 6) ,RBC( +) ,管型( +) ,治以补益肝肾,潜阳利水,用基本方加王不留行12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服药六十余剂,水肿消失,症状明显减轻,血压20/t3.6kPa,尿常规( 一) ,方中以枸杞子,淫羊藿易天冬补肾虚,助肾气以化气行水:泽泻,车前子配白芍利水消肿而不伤阴,本经曾言白芍能利小便,益母草活血利水,诸药合用达柔肝熄风,益肾行水之效。卢师用此方常言须掌握两点:

一是辨证要点,主症以头胀痛、眩晕欲仆、面色潮红、脉弦长,然高血压病非皆阴虚阳亢,须明辨;二是原方的变通,应重用白芍以柔肝益阴为主药,另根据配伍不同,用其缓急解痉止痛或利水消肿之功,张锡纯评白芍: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原为阴虚小便不利之主药也,故有水肿者尤须重用,量最多可达60g。

以调肝为首务,提出下列四种治法①气郁血逆,疏肝调血为法,《素问· 标本病传论》曰:“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 。盖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胸胁胀闷,情绪低落,纳食减少,甚则两胁窜痛,舌淡红或偏红,脉弦或沉弦,可见“ 怡愉快乐为肝德,忧愁郁怒则肝病” 。证以肝气郁于先,血脉失调于后,治当遵“ 木郁达之” 之旨,以疏肝调血立法,庶乎肝木畅,气血调顺,则血压自降。临证恒用自拟方“ 疏调血汤” ( 柴胡、香附、郁金、苏梗、川芎、当归、自芍各l O g,薄荷6g) 。观古人平肝之法乃芳香鼓舞,舒利平之,故方中以柴胡、香附、郁金、苏梗、薄荷芳香鼓舞,疏肝解郁,当归、川芎、白芍调和血脉,全方共奏疏肝调血之功。根据临证经验,若疏肝不应则必有营气痹塞,脉络瘀阻,应予上方中加入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多见效验。②阴虚火旺,滋肾凉肝建功,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焉。肝藏血,肾主精,平时肝肾相济,精血互生,是以前贤有“ 乙癸同源” 之说,若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灼伤肝阴或恣情淫欲,耗竭肾水,以致肝肾阴亏,相火用事,鼓动血脉,煎熬血液,而致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目眩耳呜,面部潮热,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尿黄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脉弦细数。饶氏对此治疗体会尤深,此证乃水亏于下,火僭于上,治宜甘凉养阴,使水火既济,血脉宁静。若误投苦寒直折之品、徒伤脾阳,未有不误人者。故临床治之概以滋肾凉肝立法,用自拟方滋肾凉肝汤( 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各15g,玄参、桑叶、菊花、泽泻各l O g,石决明30) 。方中生地、玄参、二至丸、枸杞子、泽泻滋肾泻浊,桑叶、菊花、石决明凉肝潜阳,共建滋肾凉肝之功。③肝阳化风,镇肝熄风贵速,《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大抵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其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散布胸胁,上行巅顶。若肝阳上亢,久则阳热动风,血随风动,循经上冲头目则血压陡升,有中风之险。临证多见头目胀痛,眩晕欲仆,鼻衄耳闭,面赤如醉,胸闷呕恶,甚则四肢抽动,昏不识人,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治肝阳化风最是紧迫,急当重镇以潜阳,盖以阳潜则风静,倘若抱守滋水涵木,养血熄风,专事柔静,不用重镇,则缓不济急,中风之患不远矣。临证喜用张锡纯镇肝熄风汤化裁施治。对于病情急重者每投以重剂,若合并意识障碍属于闭证者,用生大黄l og煎水化服安宫牛黄丸l 丸,清心醒脑,每获佳效。④肝旺脾虚,培土缓肝则效,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肝藏血充足,则能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脾运化正常,生血有源则有助于肝之藏血。肝脾生理相关,病理亦相互影响。故仲景有“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之调。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肝旺日久,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医治失当,或过用寒凉败胃,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以致肝脾同病,升降失宜。临床除见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肝旺表现外,尚可见腹胀纳少,呕恶便溏等脾虚症状。根据临床所见,此证多见于久病高血压患者,治疗关键在于培土以宁风,健中而缓肝,临证常用自拟方培土缓肝汤( 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木瓜、乌梅、白芍各l O g)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培土宁风,木瓜、乌梅、白芍酸敛缓肝,合而共奏培土缓肝之功。

高血压病病机以肝脏功能失调为主,影响其它脏腑,或其它脏腑病变涉及肝脏,而表现以肝为主的病变,因势制宣治疗高血压痛,疗效较好。以下列四个医案探讨①肝郁化火顺其势:赵某患高血压病7年,近半月来由于家事不顺,郁闷不乐,失眠心烦且头晕前来就诊,诉胸胁闷胀,心中烦热,恶梦纷纭,口苦,便结,尿黄,患者性情急躁,目赤,舌 48高血压痛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血压158/105m m Hg,证属肝经郁火,心经热甚,遵火郁发之而治,处方:柴胡6g、白芍15g、川芎6g、枳壳10g、香附10g、黄芩10g、黄连10g、夏枯草15g栀子10g、龙胆草10g、甘草5g,6剂后患者安静入睡,恶梦消失,心中烦热大减。按:本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继之影响至心,而成心肝火旺之病理,火郁于内,其症状表现于外,时时有发越于外之病势,治疗宣因势利导,顺其势而治,本方柴胡、香附、川芎、枳壳以行气解郁,祛火热之邪;龙胆草、黄芩、夏枯草以清肝火,且夏枯草有散结之功;黄连、桅子清心火,本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味,而柴胡疏肝散又是四逆散加味而成,四逆散有发越郁阳之功,故获良好。②气逆冲上逆其势:杜某,男患高血压病15年,常感头痛,头晕,目眩,与其子争吵,动怒气急,故突感头痛如劈,耳鸣耳闭,烦躁不安,干呕欲吐,查:神志尚清,面红如醉,呼吸气急,头摇不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有力,两寸脉尤甚,血压194/112m m H g,证属肝阳化风,上逆无制,欲成薄厥之势,当此之时,气复返则生,不复返则死,治宣潜镇降逆,用重坠之品逆其势而治处方:代赭石30g、羚羊角l O g(研末冲服)、石决明10g、淮牛膝15g,白芍20g、钩藤l og( 后下)、 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龟版l og、生地15g、川楝子l O g,24h内水煎2剂,分4次服,第2天患者头痛大减,渐趋安静,血压142/90m m H g,续服8剂,诸症消失,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以巩固疗效,按:患者患高血压病多年,且年事已高,体内已伏水不涵木之势,因大怒而引发肝阳化风,挟气血并走于上而犯头顶,横逆莫制,几成燎原,当此之时,非重坠之品不能直折其势,方中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蛎降逆,平肝潜阳;羚羊角、钩藤平肝熄风:肝为刚脏,其性烈,专事沉降恐事与愿违,故用龟版滋阴潜阳,生地、白芍滋阴柔肝;川楝子清肝热,本方融镇清滋柔于一炉,以达到治疗目的。⑨木郁土虚达其势:欧某患高血压病8年,刻诊:诉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脘痞身倦,查:患者面色萎黄不华,形体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左寸脉沉细无力,关脉弦细,右关脉缓而有滑感,血压150/98m g,此乃肝郁脾虚,木不疏土,治宜养血疏肝,健脾化湿,处方:本方为逍遥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连服30余剂,患者精神转佳,头晕消失,食欲大增,血压正常。对于逍遥散的功效,秦伯未先生评价甚为中肯:逍遥散的主治是肝脾两虚,木不疏土,肝既不能疏泄条畅,脾又不能健运生化,因而形成郁象,所以养肝舒气,补脾和中,从根本上做到木郁达之全方具疏肝养肝,健脾利湿,升清降浊之效。④肝肾不足培其势,刘某近两年来常头晕,目眩,耳鸣,曾多次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症刻诊:诉头晕,乏力,目眩,四肢麻木,耳鸣,失眠,面部烘热感,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已于49岁后绝经,查:形体肥胖,面色潮红,舌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两尺脉尤甚,血压150/94m m H g,此乃肝肾不足,肝阳两虚,肝体不用所致,治宜滋阴补阳,培补肝势,方用二仙汤加减服上方l O 剂后诸症大减,血压135/83m m Hg,故在上方基础上去黄柏,加生地10g,服20剂,患者诸症消失,再以龟鹿补肾丸内服以巩固疗效,按:年过七七,天癸已竭,肾阳不足,肾阴亦亏,乙癸同源,肾病及肝,肝阳上亢可致眩晕,丽肝阳虚,肝体不用同样亦可出现眩晕,肢麻,本方用仙茅、淫羊藿、杜仲、鹿胶补元阳;生地、枸杞、龟版滋肝l 肾之阴;当归、白芍养肝血;知母、黄柏清虚热,诸药合用,可达阴阳双补,培元固本之目的。

上述中医学家在不同角度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作了有益探索,如石海澄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 脉痹” 范畴,《素问· 五脏生成篇》云:“ 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从瘀方面论治高血压病;丁书文采用不同治法,如:平肝阳、滋肾阴、标本兼顾,清肝火、疏肝气、气火并调,活血脉、化痰湿、痰瘀同治,益肾火、消阴翳、“ 二仙” 为功等治法,盛国荣认为高血压病与气有关,常表现出气的升降失调,所以治疗高血压病常用下列的九种调气法:刘渡舟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根据不同主证进行辨证、立法、组方、投药,即使平淡无奇的方,也可起到神效,既可缓解症状,又可降低血压;周仲英认为可因情志过激,五志过极,或饮食不节,或劳欲过度,或体质禀赋偏盛偏虚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 所致,总以内因为发病基础,当其发病之后,由于素体禀赋及原始病因的不同,疾病先后阶段的演变发展,可表现出多种病理变化及不同证候,必须辨证论治;卢尚岭教授运用镇肝熄风汤化裁治疗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及并发症;饶胜利以调肝为首务,提出气郁血逆、疏肝调血,阴虚火旺、滋肾凉肝建功,肝阳化风、镇肝熄风贵速,肝旺脾虚、培士缓肝则效等四种治法,何凡夫认为病机以肝脏功能失调为主,影响其它脏腑,或其它脏腑病变涉及肝脏,而表现以肝为主的病变,因势制宜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较好。

在这些探索当中,可以看得出来,肝肾仍是调治的关键,但部分医家基于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成果,结合不同的病理损害,如对于高血压合并水肿,其对心、脑、肾等实质脏器和视网膜等的损害,采取相应的针对性地中医辨证治疗,是较为有益的作法。

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㈠.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标实为肝火、血瘀、水停、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病变涉及多脏,由于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较多,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病机,密切注意阴阳之盛衰。有火者,宜泻其火;有痰浊者,当去其痰;有瘀血者,活血化瘀;有阳亢者,清镇潜阳;阴虚者,滋养肾阴;风动者,宜平息降逆;阴阳皆虚者,当以阴阳双补。虚实夹杂者,或由因虚致实,或由邪实致虚,则当以扶正祛邪,或祛邪以扶正,故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是主要是补虚泻实,适其阴阳,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主次。

㈡.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

现代中医在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医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高血压病进行了辨证分型。分型如下:《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将高血压病分为六型: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痰浊中阻。《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皿“ 将高血压病证型分为十种证型:肝火上炎,阴虚阳亢( 包括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两证) ,肝风内动,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脾肾阳虚,痰湿中阻,瘀血内阻,心肾不交,冲任失调。《中西医结合实用心血管病学》将高血压病分为五型:肝火上冲型,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阳暴张、肝风内动型(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根据高血压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并从临床标本轻重缓急作为治疗考虑,参考各位医家辨证分型经验的基础上,将本病暂时分为三大类、十一个证型,现分述如下。

主证:头晕胀痛,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常用药物: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夏枯草、生地、白芍、丹皮、赤芍、草决明、钩藤、珍珠母、菊花。

分析:肝气有余,转化为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窍,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与胆为表里,肝热传胆,胆热循经上冲则耳鸣,胆热液泄则口苦,火热伤津则口干,溲黄便秘,肝胆之火偏亢,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主证: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偏身麻木,心痛胸痹,面唇发绀,舌质紫黯,脉象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活血化瘀可用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益母草、牛膝。行气止痛可用枳壳、柴胡、乌药、檀香、薤白、元胡。

分析:中医学认为“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 初病在气,久病入血” “ 气病累血,血病则累气” 。高血压病随着病程的延续,病情进一步发展,殃及血分,使血行不畅,终至瘀血阻络。

主证:头目眩晕,胸痞满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腻,脉濡滑或弦滑,多见于形体肥胖之高血压患者。

代表方;半夏白求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橘红、南星、天麻、白术、茯苓、甘草、竹茹、菖蒲等。

分析: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生痰。痰湿中阻,或兼内生之风火作祟,则表现为头痛、脘闷、眩晕欲扑等。

2.以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

主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平肝潜阳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清肝泻火可用黄芩、栀子:熄风可用白僵蚕、胆南星;滋养肝肾可用牛膝、杜仲、生地、白芍。

分析:素体阳盛阴衰之人,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而出现头晕头痛。

②阴虚阳亢型( 包括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两证)

主证:头晕头胀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肝阳上亢者多见于高血压病I、II期;肝肾阴虚多见于高血压病II、III期。

阳亢偏重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黄芩、栀子、生地、白芍、杜仲、寄生、牛膝。

阴虚偏重者,以杞菊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玄参、桑椹、龟版、鳖甲、石决明、菊花。

由阴虚阳亢型发展而来,可分虚实两端,实者乃由肝阳暴张,化火而生风,虚者因肝肾阴液过于亏耗,水不涵木,虚阳上浮而风生。

实风: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菊花、黄芩、栀子、白芍、生地、天麻、石决明、僵蚕。

虚风:大定风珠加减。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五味子、山萸肉、龟版、鳖甲、牡蛎。

主证:头晕耳鸣,目涩视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补肾填精可用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龟板;滋阴清热可用知母、黄柏、菊花、丹皮;安神可用茯神、酸枣仁。

分析:肝藏血,肾藏精,肾阴不足长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不足。正所谓乙癸同源,肝肾阴虚不能涵敛阳气,阳气亢逆上冲,而出现眩晕头痛。

主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问有烘热,神疲乏力,夜间多尿,肢青足冷,阳痿遗精,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常用药物:温肾助阳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附子、肉桂;滋补肾阴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龟板;养血和营可用当归、白芍。

主证:临床表现除有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等) 表现外,尚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浮肿等气虚症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代表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茯苓、山药益气培元,熟地、山萸肉、白芍、枸杞滋补肝肾,菊花、钩藤、牡蛎平肝潜阳。

主证:畏寒肢冷,头顶冷痛,面色眺白,头目眩晕,精神萎靡,腰酸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夜尿频数,或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常用药物:参、术、苓、姜温补脾阳,附子、灵脾、巴戟、菟丝温补肾阳,龙牡潜摄.以防虚阳上冒。

主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清心火,阿胶、鸡子黄、知母、生地、麦冬滋肾水,朱砂、酸枣仁、远志清心安神,磁石镇静安神,肉桂引火归原。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实际应用中各型间互有相关,还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应用以上辨证分型作参考。

现代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举例

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具有灵活型,无论如何分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将各地名老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举例如下,有助于临床开拓思路,提高疗效。

祝谌予认为高血压致病因素复杂,反复性大,尤其是精神的内在因素如忧思恼怒、工作紧张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体脏腑的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因,治疗时调整阴阳气血和阴阳平衡相当重要的。他继承施今墨先生治疗高血压常分虚实两型的基础上,另增加了瘀血阻络和肝风夹痰两型,并根据本病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特点上,强调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实性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病初期,因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而证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耳鸣,烦燥易怒,便结溺黄,两太阳穴静脉怒张,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或脉上鱼际,特点是血压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大,耳鸣如雷,脉弦而上鱼际,治宜龙胆泻肝汤、三黄石膏汤等苦寒直折,清泻肝火。虚性高血压:①肝肾阴虚型,由于素体阴虚或阳亢日久,下汲肾阴而至,证见头痛头晕,耳鸣耳痒,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心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淡黯脉细弦或弦大无力,特点是血压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偏小,耳痒或耳鸣如蝉,脉细弱无力,治以滋补肾阴、平肝降压,杞菊地黄汤加钩藤、夏枯草、黄芩、桑寄生、怀牛膝和杜仲。②阴阳两虚型,因年老体衰,脏腑虚损,病久阴损及阳致虚阳上浮,或妇女年届更年期,冲任失调而致。证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频数,口干自汗,便溏水肿,舌淡胖,脉沉细。特点是可见头面烘热,腰膝以下发凉腰膝舌淡胖等上热下寒的阴阳失调之象。治以温补肾阳,兼滋肾阴。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川断、杜仲、桑寄生、怀牛膝、仙灵脾等。妇女更年期高血压常用二仙汤加二至丸等药。祝氏指出,有的医生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不敢用附子、肉桂等温热药,认为温热药可升高血压,中医特点认为“ ,如属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者则非附、桂不能取效。③瘀血阻络:元气不足,运血无力,久则成瘀;亦可能由精神紧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成。证见头昏神倦,乏力,下肢如踩眠絮,四肢麻木不温或活动不利,颈项僵硬不适,舌淡黯,舌边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怒张。实验室检查血粘度增高,常伴颈椎病、冠心病或腔隙性脑梗塞等。治以补气逐瘀,平肝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丹参、豨莶草、葛根、鸡血藤、桑寄生、钩藤、牛膝等。④肝风夹痰:恣食肥甘,痰湿中阻,蕴而化热,引动肝风,证见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口苦粘腻,呕涎失眠多梦,胆小易惊,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以化痰清热,平肝熄风。方用十味温胆汤加钩藤、夏枯草、黄芩、石决明、珍珠母等。

遣药特点:祝氏治疗高血压病,最喜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夏枯草、黄芩、牛膝、桑寄生、钩藤、菊花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部分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如:生黄芪、人参、刺五加、灵芝、北五味子,既可使偏低血压升高,又可使病态高血压降低。

邓铁涛认为高血压病与五脏相关,若情志失节、心情失畅、闹怒和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上亢之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治疗高血压病的重点在于调补肝肾。因此,将高血压病分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以平肝潜阳和滋补肝肾为基本治则。治疗肝阳上亢代表方为石决牡蛎汤( 石决明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白芍15g,牛膝15g,莲子心6g,莲须l O g) ,治疗肝肾阴虚代表方为莲椹汤( 莲须12g,桑椹子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山药15g,龟板先煎,牛膝15g) ,治疗阴阳两虚代表方为肝肾双补汤( 桑寄生30g,首乌12g,川芎9g,淫羊藿9g,玉米须30g,杜仲9g,磁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 。

陆氏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痰热上扰型、痰浊上犯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经验方加味芝麻钩藤饮:黑芝麻20g,钩藤15g,桑叶l O g,怀牛膝12g,杜仲12g,陈皮6g,茯苓15g,丹参12g,酸枣仁5g,柏子仁15g,炒谷麦芽各15g,生姜2片,小枣3枚,生甘草3g,开水煎,每日1付,日服3次,加减:肝阳上亢型: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等,增强其平肝潜阳之功,不主张长期用重镇之品,亢阳一平则宜减去矿石类药物,因重镇之品仅为治标之剂,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根本在于肝肾不足,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以物质基础,才能保证阴平阳秘,浮阳不升,肝火上炎型:加菊花,炒芩,夏枯草,以清泻肝火,痰热上扰型:加竹茹,夏枯草,枳壳,以加强其化痰降浊、清热平肝之功,痰浊上犯型:去桑叶,酸枣仁,柏子仁,黑芝麻为12g,钩藤减量为l O g,加石菖蒲,炙远志,京半夏,炒白术,以健脾化痰降浊,杜绝生痰之源,源流既清,痰除风熄,风痰无以上扰,则眩晕,头痛自止。肝肾阴虚型:加黑豆,淮山药,制首乌,生地,枸杞等,以增强其滋养肝肾之功。气阴两虚型:加太子参,麦冬,当归,以补益气阴,活血通脉。

杨氏以127病例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①肝阳上亢型(28例):多为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宜平肝潜阳,清降利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杭菊花、川牛膝、夜交藤、茯神各15g,钩藤、生石决各30g,黄芩、龙胆草、蔓荆子、玄参、半夏各l O g。②肝郁气滞型( 23例)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健脾,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术、当归、栀子、川芎、枳实、川楝子各l O g,白芍、茯苓、丹参各l O g,钩藤、生石决明各30g,炙草6g。③痰浊中阻型( 27例) :多见于肥胖老年人,治宣益气活血、理气化痰通络,用半夏白求天麻汤加减:生黄耆120g,生半夏、陈皮、僵蚕、菊花、仙灵脾各l O g,白术、茯苓、丹参各15g,天麻、生山楂、橘络各12g,稀莶草30g。④阴虚阳亢型( 34例) :治宜滋阴补肾,潜阳活血,用大定风珠加减,白芍、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各15g, 麦冬、五味子、枸杞各12g,熟地、龟版、鳖甲、钩藤、生牡蛎各30g,麻仁、阿胶、天麻、生麦芽各l O g。气阴两虚型( 15例) :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用人参清营汤加减,生黄耆60g,生晒参、当归身、陈皮、麦芽、远志各l O g,熟地25g,丹参、茯苓、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g,仙灵脾12g,炙甘草6g。治疗结果显效者78例,占61.4%,有效42例,占33.7%,无效者7例,占1.9%。

吕氏将84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21例,采用辨病与辨证分期与分型双重诊断方法,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个证候,观察疗程6周。①肝火亢盛证:用羚羊钩藤汤加味:羚羊角、钩藤、菊花、桑叶、生地黄、白芍、甘草、贝母、茯苓。②阴虚阳亢证:以建瓴汤治之,药用:代赭石、龙骨、牡蛎、山药、白芍、砂仁。③阴阳两虚证:用右归丸治之,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鹿角胶、枸杞子、附子、肉桂、菟丝子。④痰湿壅盛证:大定风珠加味,冲服莱葛冲剂。对照组内服复方降压片或心痛定。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O .005,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徐氏以调和气血为主治疗80例,分为阴虚阳亢、痰浊中阻、气虚夹瘀、阴阳两虚四个证候,①阴虚阳亢( 32例) :症见头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如蝉,烦急少寐,咽干目涩,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治以滋阴潜阳,调气和血,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大定风珠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黄,麦冬,赤芍,天麻,钩藤,龟版( 先煎) ,鳖甲( 先煎) 各15g,白芍,牛膝各30g,五味子l O g。②痰浊中阻( 23例) :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肢端麻木,或肢体游走疼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滑,治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白术,天麻,山楂各15g,茯苓,泽泻,葛根,黄芪,仙鹤草各30g,陈皮,菖蒲,远志各l O g。③气虚夹瘀( 15例) :症见头晕目眩,头痛隐隐,胸闷胸痛,肢端麻木,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心悸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细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黄芪赤风汤加味,药用黄芪、桑寄生,牛膝,益母草,珍珠母( 先煎) 各30g,赤芍,杜仲,丹参各15g,当归,防风,乌药各l O g④阴阳两虚( 10例) :症见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心烦失眠,两耳蝉鸣,腰膝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频,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弦或沉细,尺脉弱,治以育阴助阳,益气和血,方用二仙汤加昧,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熟地黄,桑寄生各15g,当归,知母各l O g,黄芪,牛膝,龟版( 先煎) ,牡蛎( 先煎) 各30g,疗程4~8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显效36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王氏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法,治疗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高血压病,分成肝气郁结、脉络瘀阻、肝胆火旺、心脾两虚、阳虚水泛、气阴两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等十个证候①肝气郁结,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太息,胁肋疼痛,烦燥易怒,舌质暗淡,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降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丹参、炒酸枣仁、钩藤、天麻。②脉络瘀阻:多由肝气郁结失治转来,症见眩晕、头刺痛有定处,情绪不稳,不欲饮食,肢体麻木,心慌心跳,唇紫色暗,舌暗舌下有青筋、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通络,利窍降压。方用通窍活血汤去麝香加白芷、地龙、丹参、生山楂、怀牛膝、天麻等。③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胁肋疼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清泄肝胆,养阴降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野菊花、生石决明、夏枯草、茺蔚子、天麻等。④心脾两虚:症见眩晕,心慌心跳,气短懒言,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痛便溏,失眠健忘,唇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宜健脾养心,定志降压,方选归脾汤加山楂、天麻、制首乌等。⑤阳虚水泛:症见眩晕欲仆,指麻心悸,恶心欲吐,下肢浮肿,小便量少,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治宜温阳化气,利水降压,用真武汤加桂枝、琥珀、泽泻、车前子、天麻、玉米须等。⑥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怯声低,食少便溏,口苦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润络降压,用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黄芪、葛根、枸杞子、黄精、天麻等。⑦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痛,面赤易怒,耳鸣眼花,失眠,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清火降压,用天麻钩藤饮加生龙骨、生牡蛎、夏枯草、怀牛膝等。⑧阴虚阳亢: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腰膝酸软,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滋肾养肝,抑阳降压,用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等。⑨痰瘀互结:症见头重晕眩,头痛固定不移,胸闷呕恶,不欲饮食,颈项强紧,嗜睡健忘,面浮色暗,不耐活动,肢体麻木,舌淡胖紫暗或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宜除痰化瘀,通络降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生山楂、怀牛膝、地龙等。⑩阴阳两虚: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跳气短,身寒肢冷,腰痛腿软,一侧肢体肌肉不自主跳动,或遗精滑泄,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滋阴补阳,强身降压,用金匮肾气丸加女贞子、早莲草、天麻、炒杜仲等。以上各型所选方药,依病机选用合于“ 之方药。高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三型辨治,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①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晕,情绪急躁,心烦易怒,口苦面赤,体盛性刚,血压忽高忽低,且以收缩压为主,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弦劲有力,治宣清肝潜阳、清降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清镇为主,方用镇肝熄风汤化裁②风痰上扰型:素体肥胖,头重眩晕,脘闷泛恶,心烦不寐,下肢酸软,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舌苔厚腻,脉弦而滑,治宜熄风涤痰清热,无热体胖者,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化裁,有热体瘦者,方用黄连温胆汤化裁③肝肾阴虚型:病程长,老弱体衰,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证见头重脚轻,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夜梦遗精,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舌红苔少,脉弦而细,治宜滋肾柔肝,肝阴偏虚者,方用首乌延寿丹:( 首乌、牛膝、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桑椹、女贞子、旱莲草、胡麻仁、稀莶草);肾阴偏虚者,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味,以上3个证型,6个方剂,辨证准确,用之得当,每获显效。除用上方为主治疗外,为减轻症状,可在主方上随证加减,如血压持续偏高,居高不下者可加青葙子、马兜铃、杜仲、黄芩、夏枯草、草决明、白薇等2~3味,以提高降压效果;血压持续偏高,伴手足麻木者加天麻、稀莶草、龟板、鳖甲、桑枝、地龙、僵蚕:胸闷憋气者加丹参、郁金、薤白;胸闷痰多者加半夏、胆南星、瓜蒌;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怀牛膝;心悸少寐者加炒枣仁、柏子仁、玉竹,年老体弱、高血压晚期、肝肾阴阳两虚、证见头晕耳鸣、健忘、手足麻、心悸、下肢酸软、夜尿多、阳痿者治当助阳益阴,合左归丸;阳虚偏胜者加制附子、肉桂;阴虚偏盛者加知母、黄柏、龟板;气虚、气急兼浮肿者加黄芪、白术、汉防己;水肿气喘者加车前子、泽泻、猪苓、白茅根、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瓜蒌、当归;兼有外感证者加荆芥、防风、薄荷、菊花、紫苏。

病证结合专方专药周氏以平肝降压法治疗45例高血压病,自拟平肝抑阳汤,药物组成;玄参15g,白芍、夏枯草、草决明、石决明、珍珠母各30g,钩藤、丹参各20g,地龙l O g,砂仁6g,显效35例,有效9例,无效1例。

赵氏采用清泻肝火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自拟抑肝降压汤,药物组成:天麻15g,钩藤30g,石决明15g,草决明15g,川牛膝15g,夏枯草12g,菊花l O g,栀子15g,白芍15g,杜仲15g,茯苓20g,泽泻15g。治疗46例,总有效率82.61%。谢氏以补泻兼用、寒热并行法治疗76例高血压病( 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心悸,手脚麻木,失眠,耳鸣,烦躁,腰酸腿软等症状) ,自拟黄芪莱菔子汤,药物组成:黄芪30g、莱菔子、柴胡各l O g,白芍12g,熟附子2g、鸡血藤30g,桔梗、地龙各l O g,石决明15g,钩藤15g,当归6g,杜仲15g,山楂l Og,以黄芪、莱菔子为主药,一补一散,引血从气,气行血和则降压。

郭氏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法治疗I~II期属阴虚阳亢高血压病证70例,自拟天地降压汤,药物组成:天麻l O ~15g,地龙20g,干地黄15g,龟板30g(先煎),白芍l O g,钩藤20g(后入),僵蚕15g,何首乌20g,川芎l O g,夏枯草15g,滋阴柔肝、清肝熄风。

林氏以平肝补脾肾法,治疗虚实夹杂高血压病200例,采用董建华教授黄精四草汤为主,药物组成:黄精20g,夏枯草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稀莶草15g,日一剂,1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5%。

唐氏以补益肝肾法为肝肾阴虚型高血压进行治疗,采用自拟方四子薄荷降压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枸杞子9g,五味子12g,女贞子6g,金樱子6g,开水泡服代茶饮,每服时加1g薄荷,每日服用3~6次,并与对照组卡托普利进行了降压疗效对比,卡托普利37,5m g/天,分3次口服,治疗组40例,显效30例( 75.0%) ,有效4例( 10.0%) 。

成氏以平肝活血,健脾理气法治疗高血压病100例,平肝活血汤药物组成:生地18g,川芎、白术各25g,赤芍、石决明、三棱、莪术、枳实、枳壳各15g,草决明、莱菔子各20g,钩藤13g,丹参30g,磁石45g,甘草6g。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草决明又可疏风清热,再辅以丹参、川芎、牛膝、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疏遥经络。显效86例,有效99例,无效1例。

张氏以养阴活血法治疗45例高血压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药物组成:沙参30g,麦冬15g,知母15g,黄芩15g,生石决明30g,益母草1O g,水煎服,对照组口服脑立清丸,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疗程为8周,方中沙参、麦冬、知母养肺、胃、心、肾之阴,三药相伍,养阴而不滋腻、不滞邪,且有金水相生之妙,是为治本之法;石决明,咸寒入肝,熄风潜阳;黄芩清肝经郁热;益母草活血化瘀,同治其标,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肺、胃( 脾) 、心、肝、肾俱治。

杨氏,王氏以活血熄风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药物组成:天麻、川芎各l O g,红花6g,地龙10g,丹参、葛根各30g,钩藤20g,牛膝15g,石决明、生牡蛎( 均先煎)各30g),总有效率为85.00%。

居氏平肝安神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疰102例,男43例,女59例,药用:

天麻12g,钩藤18g,桑叶、菊花各10g,赤芍、白芍各15g,丹参、葛根、珍珠母各30g,酸枣仁、杜仲、桑寄生各15g,疗程3周,肝阳上亢加夏枯草、龙胆草,肝阳化风加僵蚕、蝉衣,肝肾阴虚酌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阴阳两虚酌加山萸肉、淫羊藿、金樱子、芡实,2l 剂为1疗程。

郭氏以健脑安神法治疗元神失养、气滞血瘀型高血压232例,随机分为两组,完成2月的治疗,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2例,治疗组服用健脑安神调气通络汤,药物组成:熟地黄20g,枸杞子20g,首乌20g,酸枣仁20g,龙骨30g,当归15g,鸡血藤30g,川芎15g,木香10g,香附20g,茯苓20g。

何氏以滋肾平肝、引火归原法治疗,病例马某,女,68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近2年来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时感头昏头晕,动则头颈汗出,心烦易怒,夜寐欠宁口干不欲多饮,两脚清冷,舌红苔少,脉细弱” ,药用:石决明30g( 先煎) ,怀牛膝15g,熟地15g,山萸肉15g,天麻l O g,钩藤20g,黑山栀5g,制香附l O g,煅龙牡( 各) 30g,熟附片4g,肉桂( 后下) 2g。复诊:服药半月,诸症皆平,血压亦平稳控制。肝肾阴虚之证已显,又现两脚清冷,己然阴损及阳,且虚阳上浮故感头昏头晕,头颈汗出,方中山萸肉、熟地、石决明、天麻、钩藤滋肾平肝;山栀、香附清解肝经郁火;更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原:煅龙牡镇摄浮阳,使温阳而不动火,诸药合用以收水生火旺、阴阳调和之功。

贾氏认为证以温补阳气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多为60~80岁老年人,高血压病史长,并发症多,或有过中风,其血压特点是脉压差大,多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单用西药降压效果欠佳。主证:头晕欲仆,健忘失眠,腰酸肢冷,手足麻木,或言语謇涩,舌淡紫,脉沉细。治宜滋肾阴,补肾阳,活血通络,方用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耿氏应用扶土抑木法治疗高血压病,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多以脾虚肝乘为主要病机,应用扶土抑木法治疗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主要表现:眩晕,头重如裹,动则加剧,遇劳则发,心悸气短,烦躁易怒,神疲懒言,失眠嗜卧,食欲不振或食少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细弱或弦细。扶土抑木降压为治疗原则,用自拟补脾抑木降压汤为基本方:潞党参12g,炒白术15g,云茯苓25g,车前子包煎l O g,净地龙l O g,夏枯草l O g,明天麻l O g,双钩藤后下15g,若兼有头痛耳聋,目赤口苦者加菊花l O g,枯黄芩l O g,夏枯草用至15g,若面时潮红,五心烦热者加龟板先煎l O g,石决明30:若失眠较重者加炒枣仁30g,夜交藤30g:若脘闷纳呆,痰湿较盛者加陈皮l O g,清半夏12g,经2个疗程治疗,显效3l 例;有效6l 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

陈氏应用平肝阳、泻肝火、益气血、补肝肾、调冲任法治疗高血压病280例,自拟天麻二甲汤组成:天麻6g,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各20g( 先煎) ,钩藤l O g( 后下) ,葛根l O g,柴胡l O g,生地20g,野菊花10g,当归l O g,川芎8g,黄芩15g,桑寄生15g,夏枯草30g,草决明15g,牛膝l O g,每日1荆,水煎服,以7天为1个疗程。

王氏采自拟双降散组方治疗风阳上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四型高血压病29例,药用:黄芪50~l O O g,葛根30g,丹参30g,生山楂片30g,桑寄生15~30g,豨莶草30g,草决明15g,双钩藤15~30g,鸡血藤30g,夏枯草30g,益母草30g等14味药物,方中黄芪、葛根、桑寄生益气为君,丹参、生山楂片、益母草、稀莶草、鸡血藤养血活血化瘀为辅,夏枯草、草决明、钩藤等清泄肝热、化痰浊为佐使,加减:肢寒畏冷、胸阳不振者加桂枝、附子,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加何首乌、生地、麦冬、仙灵脾等,失眠多梦烦躁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花、栀子等,体倦乏力、气虚明显加生脉散等,总有效率为90.3%。

杜氏临床用山西近代名医张子琳先生平肝清晕汤加代赭石、磁石,拟成二石平眩汤,采虚实同治法来治疗高血压病33例,二石平眩汤组成:生赭石15g,磁石15g,生石决明15g,生白芍12g,生地24g,车前子12g,白蒺藜12g,菊花9g,生龙骨24g,生牡

蛎24g,丹参30g,牛膝24g。立方从肝从肾,从痰从气,从上从下,虚实同治,去瘀降压, 降脂降黏。

苏氏对宋一亭老中医运用开郁降气法治疗以土壅木郁、气滞血瘀为病理基础病证的高血压经验探讨,高血压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脏腑之气,有升有降,则血随气升者为多,遂气充塞于脑部而发病,以土壅木郁,气滞血瘀为其病理基础,降逆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单用降逆很难奏效,主张治疗高血压以开郁降气为法,在降逆时一定要辟下行之路,做到开中有降,降中有开,开降结合,才能使升降协调而愈疾,开郁即酌情选用解郁行滞的药物,调畅中焦气机,辟上逆之气血下行之路,如对肝失条达,肝气升发太过,肝逆血必随之导致气血失和的高血压,常用茵陈、麦芽、川楝子、枳壳、木香之类以顺肝木之性,恢复其调节之职,使郁行逆降:对脾士壅滞,运化失常,升降枢机不利,而致湿热灼生。横格中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失调而致气机不和,血压升高的,用瓜蒌、薤白、半夏、丝瓜络来宽胸散结,辟道开路,以利降气:对于血液流通不畅,血瘀影响气机升降而气血失和的血压升高,用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川芎,以通畅血管,气血调畅,使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所谓降气,即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滋阴、潜阳、清热、平肝、降冲均属降气范畴,其滋阴清热多选用生地、龟板、白芍、天冬、玄参:平肝降逆潜阳则用龙骨、牡蛎、赭石、珍珠母,若阳亢化风加天麻、白僵蚕;肝火上炎加龙胆草、葛花、夏枯草,另喜用一些降逆药,如磁石、旋复花、沉香、石决明等,可以认为开郁降气这一治法原则,此乃病证之治疗,若不同时疏通气机,以复气血之正常布散转输,非但不能降其所逆之气血,反可变生他歧,必须通过开郁而求降气,即开郁是降气的前提,降气是开郁的目的。

章氏以升阳法治脾虚湿阻,清阳下陷的高血压病,强调临床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病案举例:朱某,有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波动在180~160/120~100mmHg之间,平时身体虚弱腹胀食少,大便溏烂,日行3至4次,头昏目糊,面色潮红,气短懒言,舌胖嫩,苔浊腻,脉细弱,测血压185/110m m Hg,辨证为脾虚湿阻,清阳下陷。治予健脾升阳,化湿止泻,方以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葛根各30g,羌活、柴胡、广木香、炒白芍各10g,砂仁、陈皮、生甘草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时诉头晕、腹胀减,大便次数减少,精神转佳,纳食增加,血压142/90m m Hg,上方连服15天后,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治1个月后,患者纳便正常,体重增加,测血压正常。

按:高血压病,一般以肝阳上亢居多,大多采用平肝潜阳,或者重镇降逆法,本例用升阳益气法治疗,血压得降,说明升阳药不一定升压,中气虚陷,浊阴上逆,虚阳浮越而见面部潮红,头目眩晕,血压升高之阳证,同时伴见腹胀便溏,纳少消瘦及便溏等脾胃虚弱症状,治疗使用补中举陷,化湿降浊药物,由于药证合拍,切中病机,则血压能平,诸症消失。

秦氏以补气法治单纯气虚型高血压病3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气短,劳动力下降,耳鸣,纳呆;舌质淡苔薄自,脉弦细或细弱。方药:以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黄芪30g、桂枝10g、杭芍18g、半夏10g、天麻10g、牛膝15g、知母10g、大枣6枚、炙甘草10g。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剂为一疗程。药物剂量可根据病情作适当调整,同时瞩病人畅情志,适劳逸,戒烟酒,忌辛辣之品,并逐渐停用其它降压药物,以连续服药3个疗程为期限,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

李氏进行临床观察,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升降反作,当升者不升,清窍失养,当降者不降,清窍被扰,以致眩晕,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拟方,党参20g、白术、茯苓各10g.牛膝15g,钩藤20g,杜仲、车前子各15g,葛根20g,柴胡15g治疗高血压病, 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紊乱状态明显改善。

现代医家对于治法的探讨虽多,但实际上其治疗主旨差异并不大,多以滋肾平肝为治,以滋肾阴,养肝血,行气血和泻肝火,平肝阳,熄肝风,降肝气为主,虽有称健脑安神法者,其所谓健脑之治,用药无非是补肾柔肝之品,其治仍不离肝肾。而温补阳气、升阳与补气法的临床应用,以纯虚立论,不同于本虚标实说,不落窠臼,这种辨证立法的思路,值得提倡。

(附)杞菊地黄汤加味治疗肾虚高血压,方药如下:熟地l5g、山药l5g、山茱萸12g、茯苓15g、泽泻12g、牡丹皮9g,枸杞子12g、菊花15g、天麻15g、石决明30g( 先煎) 、钩藤15g( 后下) 、丹参15g、山楂30g。

肾阳虚以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或大补元煎加减治疗。

补肾活血方( 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制首乌、丹参、益母草、山茱萸、杜仲、怀牛膝、川芎、当归、肉桂、巴戟天、仙灵脾、) 治疗肾阳虚血瘀者80例。结果为显效41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92.7%。

周仲英治疗阳虚性高血压应以温养肝肾为主,法当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方宗二仙汤加减。本方以仙茅、仙灵脾、巴戟天以滋养肝肾二经、温阳祛寒,扶正培本;当归养血和血、温通经脉;知母、黄柏以泻相火,并防温药过于辛燥,尚寓阴中求阳之意。头痛明显加川芎;肢体麻木、疼痛加鸡血藤、片姜黄、路路通;腰膝酸软加炒杜仲、桑寄生等。

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并发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六味地黄丸具有改善肾功能,增强肾小管功能的作用,配合活血化瘀类药为治疗高血压并发肾损害的基本方。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时,强调补肾降压、活血化瘀;具有补肾降压作用的中药有桑寄生、 淫羊藿、杜仲、沙苑子、女贞子、玄参、地黄等;具有活血降压作用的中药有川芎、丹参、三七、山楂、牡丹皮等。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因为肾阳虚衰导致,所以在治疗上强调补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减,方药如下:

熟附子3~10g、生黄芪20~30g、白术10g、茯苓10~18g、泽泻10g、白芍10g、生姜10g、怀牛膝l O g。加减:畏寒肢冷,手足麻木者加淫羊藿、桑寄生;耳鸣者加磁石、钩藤;心悸者加炙甘草、麦冬;口唇发绀者加益母草、丹参;失眠健忘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定眩降压汤及降压保肾合剂.老年高血压 定眩降压汤

药物组成:党参30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荷叶10克,泽泻45克,陈皮9克,生龙牡各15克。

定眩降压汤由党参、白术、当归、川芎、荷叶、泽泻、陈皮、生龙牡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升清降浊、化瘀祛痰的作用。

党参、当归为君药。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不燥不腻。《本草正义》云:“ 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肝、心、脾经,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可补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气止痛,为血病之要品, 又囚其辛香善走,又有‘‘血中气药” 之称。《本革正义》说:“ 当归,其味甘而重,敞专能补I血,其气轻而浮,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两药相伍,一为补气之要药,一为补血之佳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相须为用益气生血。

白术、川芎、荷叶、泽泻为臣药。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补脾之要药。李中梓云:“ 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 川芎辛温,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具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本草汇言》:“ 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活血有功,而活气亦神验也。”“ 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须用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也。” 荷叶味苦、涩性平,归心、肝、脾经,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助运化,散瘀止血。《本草药性大全》载:“ 健脾益胃。” 《药性切用》:“ 升胃中清气。” 荷叶助脾胃运化,升脾胃清气,使水谷精微归于正化,输布全身。泽泻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浊而不伤阴的作用。《本草经疏》:“ 泽泻,咸能入肾,甘能入脾,寒能去热,盖淡渗利窍之药也。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皆以利水燥湿则脾得所养,脾得所养则五脏皆得所养。益气力、肥健者,皆水利则湿去,湿去则脾强之功效也。” 张山雷《本草正义》:“ 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 白术、川芎相伍益气养血活血,增加君药之效力;白术、荷叶相配,一是使脾健而升清阳,一为芳化醒脾,而升发清阳,与泽泻相合共凑升清降浊之功。又泽泻、白术相伍乃泽泻汤之意,白术健脾以升清阳,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二药相合,攻中寓补,补中寓攻,升清阳,降浊阴,利水健脾,治眩颇效。四药相用共达益气养血活血,升清降浊之妙。

生龙牡为佐。生龙骨养阴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中能摄下陷之沉阳。 二药相须合用,起养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 龙骨、牡蛎能宁心固肾,安神。”

陈皮为使。味苦性温,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夺草汇吉》:“ 橘皮,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也。” 又:“ 东垣日,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少入此药,即可防诸药滋腻碍胃,助脾健运,又防清浊相干而致痰浊滋生。

纵观全方,以益气养血为主,升清阳、降浊阴,化瘀祛痰为辅,补中寓通,补有助于通,通有益于补,补通结合,升降并用,共奏益气养血、升清降浊、化瘀祛痰之功,洵为补通并用,以补为主之良剂。 

老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或伴有心、脑、肾多脏器功能性器质性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就其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等方面而言,属“ 眩晕” 、“ 头痛” 等病范畴。

老年高血压病多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升降失常、清浊相干、痰瘀阻脉,虚中挟实是其病机特点。

(一) 气血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基础

人体生长壮老已是机体生命活动发展的自然规律,脏腑功能全赖气血的温煦和滋养,气血阴阳虚衰是人体衰老内在原因。阴阳在人体主要表现为气血,气血是阴阳的物质基础。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血证论· 阴阳水火气血论》:“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 。朱丹溪:“ 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常春” 。气血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阴阳盛衰,机体衰老过程即是气血日益衰退的过程。

气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影响,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机体中绝不存在无气之血,亦不存在无血之气。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生命的本质在于气血,离开气血就无所谓生命。《素问· 调经论》:“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 血证· 论证》:“ 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寿世保元》亦云:“ 所以得全性命者,气与血也。血 气者,乃人身之根本乎” 。气血盛衰决定着人体的衰老进程、疾病的发生和寿命。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云:“ 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丹溪心法。六郁》说:“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 。临床发现,老年高皿压病患者除头晕、头痛、耳鸣症状之外,往往伴有心悸、失眠、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弱等气血两虚之症,而临床症状多因劳累而加重。究其根源,无不是气血亏虚而致脏腑、肢体、头目耳窍失于温煦、濡养所致。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府失养,故头目昏晕、空眩而痛;气血不足,耳窍失养,发为耳鸣耳聋。正如刘完素所说:“ 老人血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 。心主阳气、主血,心脏赖此阳气的鼓动,心血的奉养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心神失摄则失眠、健忘。肢体赖气血滋养,气血不足,肢体失养则麻木,如《续名医类案· 麻木》所言“ 麻者气虚,木者血虚” 。诸如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舌淡、脉细弱等为气血亏虚之征。

由此可见,无论从理论或临床上来看,气血亏虚确为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基础。

( 二) 升降失常,清浊相干为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枢机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居中州,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才能正常进行,人体气血才能调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素问· 六微旨大论》:“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若脾失健运则可影响升降功能。升降功能失常,一方面,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脑府失养发为眩晕:另一方面,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清浊相干,痰浊中阻,清窍被蒙,清窍失聪亦可导致眩晕。脾为“ 气血化生之源” ,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如李中梓:“ 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 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则气血 化生不足,易致疾病发生。《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诺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赢弱矣。” 《脾胃论· 脾胃盛衰论》:“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枢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受情志、劳倦、饮食、感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的。

(三)痰瘀阻脉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并贯穿始终

气血调畅是生命健康长寿的标志,痰瘀不仅是人体衰老的促进因素,而且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变化。《素问· 生气通天论》:“ 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长有天命” 。《景岳全书》:“ (血液)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凡为口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生,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 。《医学真传》:“ 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无处不有” 阻” 。血行脉中,周流不息,有赖于气的帅领推动,而气又必须依附血运才能散布周身,“ 守气者即是血,而运血者即是气” 。脾胃功能失调,清浊相干,痰浊中阻,滞于脉道,酿生瘀血,痰瘀互结;气血亏虚,脉络空疏,血行迟滞,更易与痰相合,痰瘀阻滞脉道,则清窍失聪,并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引起老年高血压病多种并发症。张景岳:“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总之,老年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微循环血流缓慢,呈线流、泥流,管袢狭窄,甚至闭塞,袢项瘀血。上述改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且较中青年高血压及健康老年人严重。高血压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及对动脉内皮的损害等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动脉硬化又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壁增厚、管腔的狭窄,动脉硬化突出。

临床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除有气血亏虚的表现外,往往同时伴见头痛有定处,心胸闷痛或刺痛,唇暗、舌暗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结等血瘀征象。表明痰瘀阻脉确在老年高血压病客观存在。

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熄风治则治法,组成了降压保肾合剂:杜仲、山药、桑螵蛸、黄芪、当归、钩藤。

方中以杜仲为君药。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神农本草经》指出:。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别录》言其:“ 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药性论》曰:“ 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日;“ 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玉楸药解》:“ 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腠膝酸痛,腿足拘挛。” 故以杜仲为君药,可以补益肝肾,使精血互充互养,且肾气得补,壮腰脊,强筋骨。

山药、桑螵蛸、黄芪、当归共为臣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功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神农本草经》:“ 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本草别录》:“ 主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赢瘦,充五藏,除烦热,强阴。” 《本草纲日》:“ 益肾气,健脾胃。” 《 本草再新》:“ 开胃气,益肾水,治虚劳损伤,止吐血遗精。”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归肝、肾、膀胱经。功可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本草别录》.“ 疗男子虚损,五藏气徽,梦寐失精,遗尿。” 《药性论》:“ 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 《本经逢原》:“ 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尿白浊,方多用之。”

桑螵蛸与山药为伍,螵蛸助肾阳,山药益肾阴,两药相配可阴阳双补以奏补益肾 精气之功效。二药性平不峻,所以补虚无填充壅塞之虑。两药均具有收涩固摄之功效,合用可固精缩尿之力更强。其中山药有补脾胃之功效,补养后天之本,可使气血生化有源而助当归、黄芪之益气养血。

黄芪、当归为对药,为补气养血之常用,可使血气互生互用。且两药性均补而不壅,两药同用可在补养气血的同时共奏调气行血之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主治气血虚弱,神倦食少,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不止,血虚受风,肌肤麻木,痈疽疮毒不溃或溃久不敛及皮肤水肿等证。炙用补气,生用固表,托疮。黄芪的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言其“ 主痈疽久败疮,律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张元素.珍珠囊》中记述黄芪的功用有五,即:( 1) 益元气而补虚。( 2) 健脾胃补五脏而活脉。( 3) 泻阴火去盗汗兼治虚汗。( 4) 去肌热排脓消肿而止疼痛。( 5) 托阴疮活血,为疮疡之圣药。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肺经。功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别录》云:“ 大补不足,决取立效之药。气血昏乱,服之而定气血。各有所归之名,故名当归。” 《珍珠囊》指出其:“ 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若全用,一破一止,亦和血也。” 《本草纲目》言其:“ 治头痛,心腹诸痛,和血补血。” 故当归在为臣药的同时还兼佐药之功,其可话血逐瘀,行血止痛。

钩藤:为佐使药,其性凉,味甘,入肝,心经。功效清肝平热,熄风定惊。《本草纲目》言其“ 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 又云其“ 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本草正义》言其“ 轻清而凉,能泻火,能定风??轻能透发,清能解热……” 由此可见钩藤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功效,其作为佐使药在方中针对肝风内动证的症状起治标的作用。

纵观全方,组方合理,配伍得当,功专力宏,共奏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熄风之功效。本方在历代补肾益气养血以及活血熄风的名方的基础上,选取杜仲专补肾阳,山药偏补肾阴,二药合用,共奏和阴阳、补肾气的功效.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活血逐瘀,山药桑螵蛸固精缩尿,钩藤平肝熄风。全方补中有泻,滋补而不留瘀,寓补于泻,补泻相得,相辅相成。

 从风阳痰火论治高血压.周仲瑛

蔡某某, 男,37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常服洛汀新、 珍菊降压片等, 血压虽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常感心胸闷塞、 心慌心悸、 头晕耳鸣, 口干苦粘, 面部有时发热, 易汗, 寐差, 烦躁易怒, 时有肌肉动, 大便成形,日行2次, 有时遗精, 舌质红隐紫、苔中部黄腻, 左脉小弦滑, 右脉细滑。曾做冠状动脉造影提示 “ 冠状动 脉 硬 化 ( 左 前 降 支 收 缩 期

二诊:2004年9月3日。心慌减轻, 夜寐较前好转, 烦躁减轻, 肌肉动略有好转, 头时痛, 头角发胀, 汗出减少, 口干不著。舌质暗、 苔黄薄腻, 细弦滑。

药已合机,当击鼓再进,8月27日方加川百合12g、知母10g、 苦丁茶10g。14剂。

三诊:2004年9月17日。血压平稳, 心悸、 胸闷已明显减轻, 汗出减少, 遗精未作, 仍觉头昏, 午后明显, 脑鸣, 烦躁有增, 胸口时痛, 寐能不酣, 口唇偏暗,舌质暗、 苔薄黄腻, 脉小弦滑。 守方继求,8月27日方加川百合12g、 知母10g、 功劳叶10g、 黄连4g、 莲子心3g、 酸枣仁15g。21剂。

四诊:2004年10月8日。 药后诸症有所缓解, 紧张感减轻, 血压平稳。 舌质偏暗、 苔薄黄腻, 脉细弦。8月27日方加瓜蒌皮10g、 绿梅花5g、 娑啰子10g、 川百合12g、 知母10g、 黄连4g、 莲子心3g、 酸枣仁15g,14剂, 以善其后。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长期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 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 脑、 肾组织缺血, 发生各种并发症,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周老认为, 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为肝、 肾、 心阴阳失调而致的 “ 阴虚阳亢”,表现为 “ 下虚上实”之候。在脏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不但阳亢与阴虚互为因果, 且可导致化火、 动风、 生痰, 风、 火、 痰三病理因素之间又可相互转化、 兼杂,表现 “ 火动风生”、“ 风助火势”、“ 痰因火动”、“ 痰郁化火”、“ 风动痰升”等, 因此,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 在滋阴、 潜阳的基础上, 要分清风、 火、 痰的主次、 兼夹, 予以熄风、 清火、 化痰。本案患者既有头晕耳鸣、 头痛,头角发胀、 面部发热、 烦躁易怒、 肌肉动等风阳上亢见症, 又有心胸闷塞不舒、 口干苦粘、 易汗、 苔黄薄腻、 脉细弦滑等痰火内盛之象, 因此周老施以清火化痰、 熄风潜阳之法。药用生牡蛎、 珍珠母、 玄参、 知母、百合、 功劳叶滋养肝肾、 育阴潜阳, 天麻、 白蒺藜熄风化痰, 夏枯草、 黄芩、 山栀、 丹皮、 泽泻、 野菊花、 苦丁茶、 黄连清泄肝火, 陈胆星、 海藻、 僵蚕、 半夏化痰泄浊, 再伍川芎、 丹参行气活血。诸药合用, 紧扣病机,环环相合, 故而诸症自解。

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可改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症状, 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品种繁多, 单用或联用, 一般都能取得快速、 有效的降压效果, 有人就此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医中药已无用武之地。其实, 目前西医降压仍然存在一些血压难以降至安全范围或根本无效的情况, 还有为数不少的患者,血压虽已降至正常范围, 但仍有头晕头痛、 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 甚至仍然发生中风、心衰、 肾衰等并发症。有如本案患者,虽然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存在许多高血压的症状,经过应用中药治疗而缓解。说明中医中药在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方面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 与西医药可以互为补充。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8月5日

□ 夏津滨 山西中医学院

眩晕乃高血压病常见症状。眩晕一症,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气不足”、“髓海不足”诸论。河间独取经旨,以风火立论。丹溪偏重于痰,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则认为眩晕以虚为主,提出“无虚不作眩”之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因,主要涉及脾、肝、肾等脏。

现代医家认为,高血压病证多属阴虚阳亢。盖此类患者,多是中年以后患病。“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且烦劳操持,脏阴暗耗,以致水不涵木,木失所养,则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故时人常用平肝熄风之法,但每多乏效者。

笔者曾治一患者,女,48岁,农民。患高血压10年,体胖,头晕,面红目赤,口干不欲饮,汗多畏寒,夜尿清频。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弦。笔者起初从肝论治,因患者面红目赤是肝阳上亢之象,投以天麻钩藤饮无效,次诊考虑患者体胖,苔厚腻,脉细弦等脉症,又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症状仍不见好转,血压始终不降。于是意识到:面红目赤、口干苦,是假热;畏寒、夜尿清频、口不渴,乃是真阴寒,遂投以真武汤加减而获效。

仔细想来,若以“西”套“中”,则附子升压,断不可用。所以,临床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才会有好的疗效。另外,此病案也提示我们,肝阳上亢可为高血压的一种类型,但高血压不一定是肝阳上亢,而肝阳上亢也不一定是高血压。阳虚阴乘在高血压病中并非少见,尤其是年老体衰患者,由于肾阳不足,脾阳不运,清阳不升,阴寒痰湿上乘所致的头痛、眩晕在高血压病中屡见不鲜。

所以,高血压临床虽以肝阳上亢、阴虚肝旺及}

如何判断男人是否是肾阴虚阳盛还是阳虚阴盛...

主要症状:睡眠不好白天瞌睡.性交质量不好时间偏短睡前需要上厕所才安心.初中有严重手淫史.导致现在没有正常的男性欲望偏少.发病时间:几年化验检查结果:有点非淋菌性尿道炎

精神分裂症幻听自言自语,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连家人都不见,请问医生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腰痛而且发凉.2.手脚冰凉尿频. 肾阳虚的人适合吃的食物有海产品韭菜籽.补肾可以选用

等. 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

.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你好.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男人阳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欲减退;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 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秀黄少舌红少苔或

苔.从你的情况分析考虑:前列腺炎症的可能性极大40%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你现在的性功能问题等均由它引起同时还存在中医之肾虚[阴阳两虚阳虚为重].建议:1

到正规有专科的医院做个前列腺液的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对症治疗三维一体方案疗程3月左右要

用药因大多为混合性感染.2

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不可过劳久坐性生活要节制[2次左右/周].不可禁欲.3

不一定非要用介入消融等仪器治疗一是价格较贵二是有夸大疗效之嫌.其原理就是理疗在家坐浴及会阴部湿热敷也可达到一定的疗效 5》慎重采取前列腺局部注射疗法因可致前列腺的萎缩导致其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早日康复.

阳虚阴盛和阴虚阳盛是什么症状

指导意见: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腰膝部位酸痛,头晕或耳鸣,听力下降,口乾咽燥,烦热,手足掌心发热,晚上出汗,大便乾结,男子遗精。肾阳虚的主要症状有: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寒冷,畏寒,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小便不顺畅或失禁遗尿,男子性功能下降,更可有阳萎

怎么简单检查自己是阴虚阴盛还是阳虚阳盛啊

指导意见:一般的出现阴虚的情况就是有身体的乏力,没有精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建议你出现这种状态要及时的进行调理,以中药治疗为主就好,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我这样的症状究竟是阴盛阳虚还是阳盛阴虚?

指导意见:对于患者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按照当地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与治疗。

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神经内科等疾病

问题分析:、这考虑是肾虚脾虚引起的,也就是说表现为“寒”的症状,。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找中医专家辩证检查,明确诊断,服用中药进行调理.祝您健康,

肾阴虚而阳盛是什么意思?具体什么症状怎么知道

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肾阴虚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药物建议您口服六味地黄丸

问题分析:你好,恶寒发热的机理是:外邪侵袭肌表,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卫气宣发失常所致。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则恶寒;邪气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不能概括为恶寒发热。
意见建议:“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主要是用来概括说明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调而出现的寒热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不能与恶寒发热混为一谈相提并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盛阴虚会引起血压高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