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不一定是受不良情绪引发悲剧问题引发的吧

神经症是不是精神病_百度知道
神经症是不是精神病
神经症是不是精神病,为什么这么多人不理解,连亲戚都当做精神病呢
提问者采纳
这类人的行为举止一般不同于普通人,那我想是这些人不够关心TA,常见的焦虑障碍属于神经症 但不属于精神病,至少不是出自于真心的关心在普通人眼里,胡乱关怀确实是让人难受但解决的办法只有。而神经症虽然在医学上比精神病要弱的多、可能过分单纯、还有可能容易激动或情绪不受控制。大部分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不过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尽快让自己好起来。即便是亲戚都不理解,但大家未必愿意去花心思将两则进行区分,精神病代表的是一类人,他们可能偏执。未从实际出发的胡乱猜测与猜度。比如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2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神经症感觉你似乎很在乎这个问题,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有自杀或攻击、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焦虑,患者的认识、烦恼、意志、情感、转换症状的精神障碍、恐惧,好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紧张;不能正常的学习、抑郁。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患者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生活、疑病症状、分离症状、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工作、强迫
因为行为举止和别人的正常思维不同
神经症行为举止怎么会和正常人不同呢
神经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不合理信念产生原因、特点及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不合理信念产生原因、特点及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上传于||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咨​询​工​作​、​应​试​必​备​知​识​点​,​口​诀​记​忆​方​式​让​书​本​变​薄​至页​。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上传于||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
大小:2.6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熊玲的推荐语:
  以下的《对神经症的解读》是一位曾经接受过我两年心理分析的来访者所写。她没有专门和系统学过心理学,但她通过自学和自我成长性学习,对心理学有着非同常人的深刻理解,写出了一些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学文章。推荐此篇,是觉得“解读神经症”这样深奥的课题,由一个非专人士道出,应该是更有说服力。
对神经症的解读(作者:小小)
  摘要:本文借助一例惊恐障碍的案例,以天性与后天认知的不协调所引发的情绪反应及行为,解释神经症的发生机理,对神经症的形成原因及患者了解自身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天性 功能 认知 隐性需求 神经症
  一,天 性
  天性是人为自己设置的生存目标。它以无意识的状态,作为生命的原动力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它,它都作为潜在的方向,引导我们朝向这些目标。
  1,满足自我
  以皮肤为界限,皮肤之内的所有称为我。自我是人作为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为自己设置的生存方向。与之对应的是人要满足的各种需求。
  我首先要维护的是我的生命状态,即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及安全性等。
  显然,这还不够。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我的界限。不要随便触碰我,不要随便干扰我等。
  我还要维护我的主张。作为平等的个体,我有我的个人喜好。不要随便否定我,不要随便支配我等。
  我同所有人一样,是一个完整的人。我还要体现我的价值,通过自己的作为来展示我的存在。在享受群体支持的同时,也有自己的贡献。在我没有行为能力之前,被爱就是我的价值,是我享受无条件帮助的理由。
  我以肉体、以空间、以一个自主的生命、以一个有价值的生命存在。这就是自我要达到的目标。
  2,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对新鲜、异常、未知的事物,产生关注、探索的倾向,是人学习、求知、了解外部世界的内在动力。它是满足自我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人对世界将无所知、无所获。
  为满足自我,我们必须了解世界、利用世界、为我所用。好奇心的满足就是利用自身资源获得外部资源信息的过程,它来自于我们的感官、头脑、肢体等的充分使用及配合。
  3,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在感觉、情绪、理性认识等支持下,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自我的内在动力。
  在满足自我的前提下,我们不断地了解客观世界。而世界并不都是对我们有利的,有的甚至是有威胁的。我们会对符合天性需求的因素进行保障性的储备。包括知识的积累、物质的储备、行为能力的提升、支持关系的建立。我们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化或回避对我们有威胁的因素等。
  二,功 能
  天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向,而功能是我们为实现这些方向所提供的全面支持系统。
  1,感觉
  感觉主要负责提供生理需求的信息。要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及安全性,人需要食物、水等物质提供能量,需要保持适合生存的温度,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等。我们如何才能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呢?感觉都会告诉我们。
  饿 : 提示我进食。
  渴 : 提示我喝水。
  饱 : 提示我这些食物够用了。
  冷、热 : 提示我满足肉体的生存温度。
  疼 : 提示我哪里受伤等健康状况。
  还有平衡觉等这些身体的感觉为自己提供信息,使得刚出生的孩子就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需求。
  感觉有相对舒适的和不舒适的。不符合生存条件的感觉是不舒适的,符合生存条件的感觉是舒适的。不舒适到舒适的转化也是感觉所支持的趋利避害的过程。如果饿比饱舒适,冷比温暖舒服,人就很难保护自己了。
  人还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功能。是人利用感官等识别客观事物特征的本领。包括提供客观事物的形状、形态、颜色、声音、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的所有信息。
  2,情绪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我的一种态度。
  情绪与感觉相对,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当客观事物符合自我的生存方向时,我们会体验到舒适的情绪。不符合自我的生存方向时,我们会体验到不舒适的情绪。这些不舒适的情绪有其极其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这些情绪会引导相应的行为,提示我们采取行为满足自己。比如:
  恐惧:人遭遇客观事物威胁时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大喊大叫来达到求助的目的,也可能会快速逃离现场。
  愤怒:当自己被侵犯时的不满情绪,身体能量聚集,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
  焦虑:在我们存在两个以上需求时出现的纠结、左右为难等反应。也可以是一种需求,我们在权衡哪种方式对于满足自己更为胜算时的一种反应。支持我们调动潜能,快速做出抉择。
  惊恐:针对不明方向的威胁时的一种情绪反应。能量积聚,通常有四处逃窜的行为。
  3,记忆
  记是储存信息的过程,忆是提取信息的过程。记忆是人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储存、标识、重现的功能。是人认知世界的的基础。
  我们在成长经历中,对某些印象深刻或重复出现的事物会形成相应的记忆,逐渐认识了身边的人事物。记忆使得我们对已经了解的事物不在重复了解,大大的节约了生存成本。
  当某种事物的出现不断促使你产生特定的情绪,经由记忆形成对此事物相对稳定的情绪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情感比情绪相对平稳、相对持久。情绪可形容为快乐,情感可形容为幸福。情绪可形容为谢意,情感可形容为感恩。情绪可形容为喜欢,情感可形容为爱。
  4,行为
  行为负责提供达到目的的行为支持。
  婴儿从出生开始,有本能的吸吮行为,在有需求时有本能的喊叫行为,在失重时有本能的抓取行为等。这些都是不受意识支配、不用习得的能力。与后天发展出的行动力、语言等一起,成为满足天性需求的最直接的行为能力。
  三、认 知
  认知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于自我关于世界的所有经验。
  天性为我们指明了生存方向、功能为我们提供了支持系统。经由后天成长我们得到了对于世界的认知,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认知的形成
  认知与天性不同。天性是无意识的,而认知是经由意识,也就是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的感觉、情绪等记忆在头脑中的痕迹。
  认是记忆的过程,知是我们对记忆进行归类、推理、验证、确定等,而提炼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信念。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认知形成之后,我们都是依据这些信念来指导活动的。
  天性使我们具备了共性,而认知使我们具备了个性。我们在原生家庭这个环境中成长,也在这个环境中形成我们的基本认知。认知不可避免的带有原生家庭的模式,体现出主体的中心意识,体现出方向性的认知,是适合主体的生存经历的。当认知形成之后,我们基本都是靠经验来面对客观事物的。显然,每一种特性都是利弊均等的,经验帮了我们很多忙,同时也可能也限制了我们。
  命运的重复是信念的结果。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这样的信念,再使用这些信念在我们今后的一切社会活动中应用,也因此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然而,这样的信念,如同它的形成一样,仍然可以在重大情感事件的触动下被动摇。这种动摇是我们运管用当下的情感得到的新的经验。这样的信念,仍然可以通过自我觉察被动摇。这种动摇是我们重新审视、验证、提升的结果。
  2,隐性需求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一些关于自我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认知,这些认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目标。其中与本性需求相悖的目标,使得我们的本性需求被否定,被认知排除在意识之外的天性需求就是隐性需求。
  需求的合理性是认知中对自我影响重大的认知,因为它是关于方向、目标的认知。对于天性需求的合理性,我们在出生时就了解,这是我们的天性,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而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认知可能在天性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些,使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可能使我们的天性需求被否定而少了一些。可能使我们的需求多了一些,有时甚至提供了相反的方向。
  比如天性需求告诉我们有自己的喜好是对的,而认知告诉我们听父母的话,父母的喜好才是对的。比如天性需求告诉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自己的生存负责,而认知告诉我们一定要出人头地,第一才是我们的方向。比如天性需求告诉我们维护自己的界限,而认知告诉我们错了就要挨打等等。
  作为我们的生存方向,认知是否符合人的天性需求,是决定我们是否存在冲突的重要因素。
  四,神经症
  神经症的特点之一是现实目标与情绪、行为不一致。以焦虑发作为例,看一下到底哪里出现了异常,为什么会出现异常。
  1,焦虑发作
  焦虑发作是我们在某种环境中,突然出现的一些强烈的焦虑情绪,并且以失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不知所措。
  然而,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那么,在最初的发作环境中,一定有一个不被识别的因素使得我们的天性需求不被满足,而引发焦虑。这是一个隐性的需求,我们的认知并不认识它。其实天性需求就放在那里,它因不被满足而出现焦虑情绪。因为我们的意识层面没有这个需求的合理性信息,所以我们在头脑中收索信息是收索不到的,我们会因此奇怪我们为什么有如此的情绪,也因此不能够采取行为去满足这个隐性需求。情绪只能以没有理由的情绪存在(慢性焦虑症),或是无法控制而被动释放(急性焦虑发作),(或称惊恐发作)。
  焦虑发作本是一个现实不满足引发的相关情绪,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天性需求不被识别,而无法有相应的行为满足自己。焦虑是能量,没有被允许作为,只能以一种相对激烈的方式被动的、无方向的释放,使人体验到痛苦。
  2,预期焦虑
  焦虑发作是足够大的情感事件,重大的情感事件可以形成新的认知。
  焦虑发作本身作为一种伤害,成为一种现实威胁,使我们有所担心。当我们认定这是一种无原因的痛苦时,我们认为没有任何原因就可以引发我们的痛苦,这个认知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认知形成我们的预期焦虑。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无法了解那个致使我们焦虑的因素,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不满足是什么。
  焦虑发作是对我们不利的,我们会担心下一次的出现,而紧张不安。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焦虑发作伤害,我们采取的是退缩等防御措施。这个看起来“异常”的行为并不异常。因为任何人在无法了解一种威胁时,都会小心翼翼,尽量的躲避威胁。
  现实焦虑是有目标的而没有确定措施的情绪反应。神经症性焦虑的是没有目标的,当然也没有措施的情绪反应。而实际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求的反应。
  3,场所恐惧
  因为本人并不了解这些未知的情绪到底是什么,由什么而起。当我们对痛苦无法解释时。我们必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如果我们在某些场所出现过焦虑发作。那么,我们认定是这些场所引发了我们的焦虑,而对某些场所有所回避。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恐惧症是认错了威胁的恐惧,是目标与情感及行为的不统一。新的认知的结果是,这些场所果然会引发我们的焦虑发作。这个错误认知形成我们的场所恐惧。
  新的认知可以使我们的痛苦看上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使我们有了些安慰。如同未知比判了罪更让人不安。
  我们要保护自己不受这些场所的伤害,我们采用的是回避、退行等防御,这是一个“异常”行为。而对这些伤害,我们采取的行为并不异常。
  4,异常在哪里
  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过程,发现除了错误的的认知之外,我们的“异常”情绪、“异常”行为都是合理的。那么这些错误的认知都来自于隐性需求。这个不被意识所认可的天性需求不被满足时我们出现了焦虑情绪,是同很多人一样,在得不到满足时而出现不满情绪。
  尽管我们被自己的错误认知所引导,但我们想保护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所做的选择都是最合适的自己的。保护自己,当然要比强迫自己去痛苦更能体现对自己的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心理障碍是一群最健康的人。
  不被他人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到底怎么了。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在保护自己尽量避免痛苦。就像吃药也是为了抗焦虑,他们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难道吃药是异常行为吗。
  5,情绪、一般心理问题、神经症
  现实不满足的情绪提示我们有某种需求不被满足,支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般心理问题是了解自己的需求,但在意识层面受需求的可行性的认知的影响所出现的情绪反应。通常容易被情绪所牵制,表现出的行为比较被动或比较激烈。
  神经症是不被满足的而意识不允许、不识别的需求,是受需求的合理性所影响的情绪,使得我们没有相应的行为满足自己,所以情绪只能自行释放,自消自灭。
  6,神经症种类
  神经症的基础情绪是焦虑,以需求的不满足为焦虑因素。由此情绪带来的一系列新的认知,及相应的防御形成各种神经症症状。
  广泛焦虑、预期焦虑是隐性需求不被满足引发的的焦虑情绪起不到作用的结果。可能使用的防御是退行、逃避等。
  强迫症是隐性需求不被满足时,没有方向的焦虑情绪起不到作用的结果。缓解焦虑可能使用的防御是仪式性补偿等。
  恐惧症是没有方向的恐惧情绪所起的作用。可能使用的防御是替代、转移等。
  焦虑发作是没有方向的焦虑情绪失控时,以激烈的方式得以释放。可能使用的防御是退行等。
  歇斯底里是没有方向的愤怒情绪失控时,以激烈的方式得以释放。可能使用的防御是转移、替代等。
  7,了解自己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使得我们的天性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痛苦不堪。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情绪告诉我们还有不满足存在。
  我们体验过更深刻的情绪,它不是病,它是一种功能,任何人在面对一个无法识别、无法处理的威胁都会有如此的情绪,它会在任何人需要的时候出现。它以强烈的方式提示我们需求的程度及重要性。
  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学习关于天性需求,在意识层面了解关于天性的内容,了解那个被我们忽略的天性需求,了解什么是我们正当的权利。我们就会找到那个引发我们情绪的隐性需求。因为它不在我们意识层面时,我们就算看到它,也不知道它是属于我们的合理需求。如同我们为一个丢失的物品而焦急难过,我们想去找它却不认识它。
  心理障碍,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它给自己增加了许多难度。然而,我们经历过什么就承担过什么,它使我们有了更强的承受力。
  心理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说,它协助我们完成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任务,他在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最难了解的事物―-人。很多的心理学派,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积极的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这些前辈是我们人类的骄傲。
  知识本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当然也是为我们服务的。 心理治疗是对真相的了解。这里只有真实,没有欺骗。医学作为帮助我们缓解痛苦的手段,确实帮了我们很多的忙。只是有些用词相对专业,可能使人感到秘不可测,甚至更为担心。药物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辅助,使人减轻痛苦,却不能使我们看到真相。
  我们了解了这些、了解了自己,症、障碍等,无非是需求的不满足引发了相关情绪、相关表现形式、相关行为而已。我们当然可以重新学习关于我们的天性需求,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会给我们巨大的支持。
  关于“对神经症的解读”感受的对话
  熊 玲:
  看完了小小“对神经症的解读”,给我的感觉是:简洁而不简单,深刻却不晦涩,流畅而释然。若给点评价,我觉得:这是一篇很专业很完整的神经症论。对普通人来说,它是令人读起来感觉深入浅出的好文。基于我对你的了解,这篇极具专业性的文章却是以切身体验、用灵魂写出的感受,真是了不起!
  最令我高兴的是,小小越来越通过学习、反思、写作…达到了对你自己的了解。能感觉到,你的内心更有力量、自由多了。
  这个所谓高度文明的世界,无论你是谁,无论罹患过神经症还是相对健康的人,我们都必须要面对人生终极课程之一“认识自己”,谁认识自己更清谁就会活的谈定从容。我想,小小应该是在趋向这个境界吧。
  你文章的内容都很棒,其中对“天性,隐性需求”的解读很精彩。这令我联想到我曾经对“无意识失误行为研究”时的感悟:成人神经症性的怪诞行为,一定是无意识的阴谋,无意识是人这个主体的黑洞,它行事的动机绝不跟主体的意识商量……无意识爱干的事,即无意识的动机就是对所失去的(尤其是未被满足的基本情感),必将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比如口误失误就是回归的一种方式。而无意识之所以蕴藏“阴谋”,则是早期的心灵创伤---被压抑的天性所致;你说的“隐性需求”也会是以某种健康或非健康的方式,在回归所失去的。
  你说到“尽管我们被自己的错误认知所引导,但我们想保护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所做的选择都是最合适的自己的。保护自己,当然要比强迫自己去痛苦更能体现对自己的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心理障碍是一群最健康的人。”我严重认同,曾经我也写过“病着的健康人”论述了这一观点。
  文章的第7“了解自己”,写出或总结出了你成长的体悟,这对他人而言也是有疗愈功能的。
  总之,得祝贺小小的成长,你是个很有天赋的你啊!
  小 小:
  谢谢熊老师,认识你是我的幸运。我的要求比较高,我眼中的咨询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咨客,要有才、智商高,这些都是你所具备的。我需要认可,需要成就感,但不是一般人能给我的,所以很在乎你的评价,好像是我的考试分数。
  心理学我并不专业,写作是我的弱项,自认为理科比较好,可能这就是理科脑袋写的文章吧,觉得内容还是很好的。
  关于自我,像我这样的人,真的有很多偏见,现在我也没有全部的了解自己的责权利,只是我解开的地方我写的天性里了,还不全面。我想更多的了解自己,如同当初就想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个过程真的很难,但是我觉得人活着,了解自己才是不白活,否则就像一个机器,被家族的意识所牵制。可是能做到的没有几个,慢慢来吧。
  谢谢熊老师百忙中还能如此尊重一个咨客。
  熊 玲:
  也谢谢小小对我的高度认同。有一点我跟你一样:对认可自己的人的标准较高,我们会觉得被自己崇敬的人认可,有一种喜悦而深刻的价值感。这透视出你(我)骨子里的那份清高,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份清高是我们存在,或获得过足够自恋之后的自我确定――骄傲与自信,这是健康的自恋(或清高)。
  小小你本身具备的天赋,和你从“了解自我,这个过程真的很难”中一路走来,所显示的勇气和能力,是值得被高度认可的。
  另,我有一想法:小小写的“对神经症的解读”(包括我的读后感),若你同意,我想把它放在我的网站和博客里,以被更多的人分享。看你是否愿意?
  小 小:
  好的,可以发啊,我很高兴。我是有点担心自己的用词不太准确呢。自恋使我很盲目,并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自恋成为一种真才实学,那是太棒啦。一堆空的东西变成实的了,那种感觉。谢谢熊老师!
  熊 玲:其实要感谢你“对神经症的解读”以及真实感受的分享,对真实感受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交流,分享经验也是人间宝贵的精神。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谢谢你,小小!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熊玲心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资深婚姻情感、青少年、神...
台湾知名美容专家,美容教父,“牛尔娜露可NARUKO”品牌创始人。
台湾著名造型师,《美丽俏佳人》主讲老师,被业界称为亚洲美容天王!
国际著名造型专家,殿堂级整体形象顾问,意大利KOEFIA国际学院教授。
美肤疗养专家/芳疗专家-秦彬老师,《我最想要的美丽书》作者。
中央圣马丁学院独家视频栏目,和鬼才设计师学作魅力大反派。
时装传媒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出版传媒集团,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陈建国大夫本人发表
不造什么题目引起注意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用药情况:
服用说明:无
&副主任医师
属于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需要学习情绪管理。如何恰当地表达 情绪很重要。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心情低落,烦躁,情绪难以控制,失眠多梦&&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需要就医吗?初次就医有什么要求?
病情描述:易烦躁,发怒,或心情低沉,不想出门,懒得与别人交谈,失眠多梦
疾病名称:心理问题&&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身体没力气,总是不受控制想得很多,心跳慢
疾病名称:马凡综合征,bentall手术后三个月&&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昨天晚上在看电视,出现一个场景特别熟悉,好像以前经历过,又好像是梦里出现过,有点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了,总感觉现在的所有一切都不真实,好像现在所有都一切以前都梦见过,然后脑子就特别乱总...
疾病名称:车祸,现在胡说话,见人就吵架,或者打架。&&
希望得到的帮助:器质性精神障碍能治好吗?
病情描述:由于一次车祸,导致他的头部严重受伤,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完全康复后出院,到家后过了几天就开始话多,胡说话,越来越来严重。
疾病名称:类似精神抑郁证或者器质型或者心理疾病类&&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原来小女孩易发脾气,有点暴躁,在家不出门,不与别人交流。现经医生开的利培酮片后,开始每天一粒,三天后每天二粒,五天后每天三粒。小孩脾气有好转,但每天一粒二粒还行。每天五粒小孩容易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陈建国大夫的信息
对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疑症症)、体象障碍、抑郁症、及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精...
陈建国,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九三学社社员,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具有临床医学、社会工作、心理学三个...
陈建国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心理咨询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东直门医院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理卫生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引发的抑郁情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