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护室里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要粘住眼睛

环球网_环球时报_旗下网站
环球时报 |
第16版:特别报道
重症监护室里的10小时
陪伴病人和家属度过人生最艰难,甚至最后的那段时光
  护士高思和她的同事正在为患者洗脚。
  ●本报记者
江大红  一旦进了重症监护室(ICU),那就意味着病情危重。在ICU的“保护”下,患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不允许家属陪护,一天只有半小时探视时间,让这里变得神秘而又严肃。患者能得到悉心照料吗?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又是怎样的?近日,《生命时报》记者穿上白大褂,走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ICU,度过了短暂而又漫长的10个小时。  查房3小时,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开始查房!”上午9点,忙完了交接班和业务学习,在ICU工作了20多年的科主任李刚开始带领医生们去查房。顿时,大家更忙碌了。  2床的张先生最年轻,病情却最重。他戴着呼吸机,头上盖着冰帽。“30岁,高血压,因脑出血住进医院。”主治医生小孙向大家汇报。随后,是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指征。这期间,主任不断提问,年轻医生则要不断“接招”。  在ICU病房,记者看到多数患者都在50岁以上,不少人已经无法说话,身上插满了输液管、引流管等各种管子,连着呼吸机、监护仪等医学设备,机器上的红色数字不停地闪动着。“嘟、嘟、嘟”,突然,床头的机器发出了急促的响声,立刻有医护人员赶了过来。李刚说:“作为一个生命支持单元,病情复杂、变化快、突发情况多是最大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征,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应对。”  11点,李刚来到5床肖大爷的病床前。70岁的肖大爷病情有所好转,但还是有肺损伤、感染等问题。原因在哪儿?李刚又开始提问了。有的医生说是心衰,有的医生说是呼吸衰竭等。“绝不能只考虑一方面,各种可能性都要充分考虑。”李刚说,尽管病情有所好转,但医生必须“悠着点”,对患者尽心尽责。  直到中午12点,李刚和同事们花了近3小时查房。只要是有意识的患者,李刚都会俯身询问:“您感觉怎么样啊?”与门诊不同的是,从病情到寻找病因,再到最后制定治疗方案,每个环节都要细致讨论,就如同破案一样,不能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因为,哪怕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致命。  洗脚又按摩,护理费只有9元  3个小时的查房,让不少医生累得直捶腰。“快去吃饭,1点要收个病人!”12点40分,一名男医生提醒道。此刻的医生办公室,有人对着电脑飞快地写着病历,有人抓紧时间吃着刚叫来的外卖。  “接收和转出病人是我们最忙的时候。”1998年就来到ICU病房的资深护师高思,已将床位收拾妥当,正在护理台整理输血管等物品,为接收病人做准备。  下午1点,刚做完结肠癌手术的崔大爷还没从麻醉中苏醒,便被直接推进了ICU。医生们交接着病情,高思则和另外5名护士一起,左右两边各3人将崔大爷“转移”到了ICU病床上,并迅速为他接好各种仪器,输上液。  在高思看来,ICU的护理工作很细碎,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刚收进来的术后患者,前2小时每隔15分钟要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每1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护理内容,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处,每4小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当初,这份工作的挑战性吸引了年轻的她入行;如今,她在辛苦和高压下艰难坚守着。  下午2点,记者来到72岁的张老太太的病房。只见她躺在床上,两名护士站在洗发擦浴车两边,耐心地帮她洗头。记者看到,张老太太的耳朵里塞着两团小棉花,以防进水。护士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她冲洗,一边听从她的“指挥”,帮她挠挠头,擦擦水。  “像张奶奶这种长时间住在ICU的患者,我们每周洗两次头。”一名高个护士告诉记者。洗头本是件简单的事,但在床上给ICU患者洗头可是项技术活,涉及19项技术操作考核标准,如患者体位、塞耳是否正确等。包括洗头、足部护理、面部清洁等在内,护士们每个月必须接受一次抽查考试,考试资料足足有六七厘米厚。  今年26岁的护士王育梅告诉记者,ICU给患者提供最高级别的护理,这里的患者没有家人陪护,洗头、洗脚、洗脸、倒尿,所有的事情都由护士打理。抗感染对ICU患者非常重要,因此护理工作要做得特别细,为避免口腔溃疡,要定时做口腔护理,一点皮肤的小问题就可能引发感染,所以清洁十分关键。不过,这一整套护理下来,一天的护理费只有区区9元,光洗头一项都不够。“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要给患者抠大便,当时觉得特接受不了。现在我工作3年了,这种事情也做过。”王育梅说,她和高思一样,在家都没给父母洗过脚,但在ICU,洗脚是每天的工作。  思考生命,需要信任和责任  “奶奶,您的病情挺稳定的,放心吧!”王育梅一边用毛巾轻轻地给3床的老奶奶擦着身体,一边哄着她。这位老奶奶81岁,因摔跤骨折住进医院,脾气像个小孩。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女士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保安拦都拦不住。原来,她是3床老奶奶的女儿,得知母亲今天不能按时转入普通病房后,特意赶来了解情况。  这种患者家属硬闯进来的情况在ICU并不少见。家属希望能陪伴亲人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甚至是最后的那段时光,但出于预防交叉感染、患者病情等需要考虑,医院不得不规定每天探视半小时。“请放心地把亲人交到我们手上,请相信我们会用自己的良心照顾好他们。”王育梅说,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家属的理解。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3点20分,ICU病房每两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开始了,这次的“主角”是2床的张先生。他各项指标均指向重度脑损伤,甚至接近临床脑死亡,只能靠呼吸机及升压药等维持生命体征。医生们细致地讨论着,不错过每一个细节。李刚说,当好ICU医生,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责任心。因为你的手上,是一个人,一个生命,和一个正面临生离死别的家庭。  “这个病例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是,该如何面对这些预后不好的患者。”ICU副主任尹培刚认为,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但是家属还想继续维持生命。作为医生,我们有必要做些引导,让患者安静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会后,李刚把张先生的父母叫了进来,他关切地说:“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现在情况很不乐观。气管切开是有风险的,对病情没有直接帮助。你们考虑一下,是不是还要做?”  记者听到了张先生父亲隐隐的抽泣声。他声音颤抖地说:“大夫,我们相信你们。不管是什么情况,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吧。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在,我们做父母的把该做的都做了,也算是尽了责。”随后,记者在病房看到张先生的母亲一手摸着儿子的脸,一手捂着嘴哭了起来,满脸都是泪。一位在ICU干了20年的女主任医师吴丽娟说,每次看到这么年轻的生命渐渐消逝,心里都会很难受。ICU的工作,让她感受最深的便是生命的脆弱无常。  晚上6点半,你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而ICU依然灯火通明。高思刚洗完澡,准备回家,她中午倒进杯子里的水,一口没顾得上喝。1个小时前,护士们交班结束,她们已为患者洗净了双脚。  刚毕业不久的宋韩明,和往常一样住在病房。对他来说,这一天尚未结束。他习惯在夜深人静时,重新思考白天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说,要趁年轻多学点。吴丽娟说,儿子6岁时因心肌炎休学几个月,她把儿子锁在家里,只管中午送饭。那时候,她为了工作不顾一切,儿子最恨她嘴里说出的“值班”二字。而这就是他们的一天和他们的职业。▲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友情链接:
“本报驻外记者授权本报声明,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 Reserved社会>>>>正文急救中心有人倒卖病人信息 做成一单生意提成20%来源:
核心提示:拨打120竟叫来一辆山寨“120”,病人转院未成危在旦夕
  就是这辆车假冒了120急救车
  手机尾号为8801的通话记录&
  温州网讯 市民林女士的丈夫是一位危重病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住了40多天。因为病情需要准备从温州转至杭州治疗,林女士拨打120寻求急救车辆用于跨市转院。林女士说,120接线员提供了市急救中心的固定电话,自己通过这个电话进行联系,随后一辆救护车来到医院与其对接。
  6月3日,林女士的丈夫离开重症监护室上了这辆救护车,准备转院去杭州。&上车后,戴上救护车上的呼吸机,马上就出问题了,他拼命摇手,表示不舒服,紧接着就呼吸困难,我们赶紧打电话给楼上ICU(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医生下来一看,说这个呼吸机不行,要马上回ICU。&
  林女士丈夫的姐姐黄女士告诉记者:&拔掉那个呼吸机之后就发现肺里大出血了。&转院已无可能,林女士的丈夫立即被重新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次日,医院下发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出事后,林女士的亲属们发现,这辆救护车不仅仅是呼吸机有问题,车子本身以及跟车的医生,都不是温州市急救中心的。这是一辆山寨120?拨打120急救电话为什么会开来一辆山寨急救车?
  疑问一
  意想不到的后果是怎样发生的?
  林女士的丈夫黄先生今年41岁。4月13日,黄先生因消化道内出血住进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0多天里,黄先生出现肝、肾、肺等多处脏器并发症,几次在生死线上徘徊,林女士和家人也经历了40多个日夜的煎熬。
  40多天里,治疗费用已达60多万元,但是家人没有放弃希望。为了让黄先生得到更好的救治,林女士和家人先后联系北京、上海、杭州各地名医,要求会诊或转院治疗,但是,很多知名医生看到黄先生的病历,都拒绝了,&病情太糟糕,名医也怕万一救不了,砸了自己的牌子&。
  到了5月底,经过附二医急诊ICU竭力抢救,黄先生的病情已经有所缓和,林女士也联系到了浙江省第一医院的一位名医来温州会诊。经过省市多位专家综合评估,医生认为黄先生已经具备转院条件,并且浙一医院的专家也愿意接收黄先生对其进行后续治疗,林女士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他自己(黄先生)也很高兴,每天问我什么时候去杭州。&林女士说,亲属们都满怀期待地做着准备,讨论从温州到杭州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除了考虑时间、交通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路上的医疗护理,毕竟,黄先生仍然是一位危重病人。
  &我们选择打120找急救车,是因为车上会有急救设备、会有专业医务人员。&
  5月30日9时34分,林女士在电话里向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陈述了丈夫的大致病情及需求,工作人员表示半小时后会有120急救车与其联系。果然,半小时之内就有人给林女士打来了电话。&他说自己是120的,并且已来到医院,向我确认时间、价格,向医生了解病情。医生还提醒他,需要哪些设备和怎样的护理,他说,都没问题,这些他们都有。&
  据了解,根据程序,医院在病人转院之前有一整套评估手段和程序,病人移交给120之前,急救中心的医生也会对病人情况进行评估,但是当日跟林女士等家属对接时并没有120的医护人员,来人自称120的,但实际上却是这辆救护车的驾驶员胡某。
  林女士说,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她根本不知道会有哪些程序,&我们只知道打电话给120,120来人来车了,谈好时间、价格和细节了,还跟我们签了合同&&我们怎么会料到,急救中心给我们派来了一辆山寨120?!&
  6月3日凌晨,林女士的丈夫离开重症监护室,被推上了这辆救护车。
  &上车后,戴上车上的呼吸机,马上就出问题了,他拼命摆手,表示不舒服,紧接着就呼吸困难。我们慌了,让车上医生快点调机器,他说已经调到跟医院ICU的呼吸机频率一样。我们看情况很不对劲,赶紧打电话给楼上ICU的医生,医生下来一看,说车上这个呼吸机不行,要马上回ICU。&
  林女士丈夫的姐姐黄女士告诉记者:&那个呼吸机不能按照需要送气,如果没有这个机子,我弟弟还能有一点自主呼吸,但是罩上那个面罩后,等于就被活活蒙住了。拔掉那个呼吸机之后,医生就发现肺里大出血了。&这种情况下,转院已无可能,林女士的丈夫被火速送回ICU急救。
  6月4日晚上,林女士先后两次收到医院下发的《病危通知书》。
  疑问二
  哪里来的救护车?
  事发当晚,在发现救护车有逃不了的干系之后,病人家属没让这辆牌号为浙C98U25的救护车开走,并在当时报了警。
  在这辆车的驾驶室,记者发现该车的车辆行驶证,该车所在单位是&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于是,这辆救护车的身份揭晓&&当晚来运送病人的根本不是温州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车,而是这家民营的叫&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的车辆。
  根据该线索,记者来到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该院副院长吕爱莲告诉记者,该车是经向市卫生部门备案的正规救护车,但并不具备承担院前急救、院后处理任务的资质,因此该车平日只负责接送本院的骨伤科病人,且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至于为什么自家医院的救护车会出现在附二医的大院里,还准备将一个危重病人送往杭州,吕副院长称完全不了解这个情况。吕副院长表示接下来马上着手对救护车管理问题进行整顿,至于此次不合规出车引发的后果及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吕副院长未作表态。
  如果车子不是市急救中心的,那么当晚随车到现场的医生又是谁呢?
  该车驾驶员胡某告诉记者:&那是我在医院内科找的一位执业医生,那天正好不当班,就叫了他。不是120指派的医生。&
  记者问:&普通内科医生是否有能力处置危重病人在长途转送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胡某说:&这个当时没有考虑到。&
  疑问三
  &120&在整件事中扮演什么角色?
  病人家属拨打的是温州市急救中心的电话,派出来的车子却属于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驾驶员胡某对哪家医院、哪个病区、哪个病床、哪个病人,需要什么服务一清二楚,并能在指定时间到达病人身边,提供一系列服务,其中很蹊跷。
  为了解120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记者来到温州市急救中心。
  面对采访,该中心副主任倪军说:&车辆不是我们中心的车,我只能说这么多,其他的事情我们调查清楚后,给你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记者:&正常情况下,市民拨打120,会由急救中心派车过去接,还是由其他医院派车?&
  倪军:&那就是我们120的车,我们都有统一的标志。&
  记者:&那天谁值班?谁负责接热线?&
  倪军:&这个不方便透露。&
  记者:&据说他这辆车是温州华侨骨科医院的?你们120跟华侨骨科医院什么关系?为什么打了120,会是那个医院的车到达现场?&
  倪军:&我不太清楚这个事情,没查清楚我不方便透露。&
  记者:&那什么时候可以调查清楚?&
  倪军:&很快。&
  采访当时,市急救中心另一位副主任周波则告诉记者,当日接热线的工作人员年休去外地旅游未归,无法了解具体情况。
  记者:&当事人不是临时工吧?&
  周波:&是正式的。发生事情我们绝对不会推诿,该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承担。&
  据了解,根据程序,市急救中心值班工作人员接到市民电话后会把情况反映给车管科,由车管科协调派车。而当日,车管科没有接到附二医ICU病人黄先生的转院任务。
  投诉人林女士告诉记者,6月3日,家属将发生在当日凌晨的事马上向市急救中心作了反映,当时该急救中心的负责人答应会马上着手调查,并在3个工作日后给予答复。
  6月5日是第3日,显然,记者在市急救中心采访当时,调查仍然没有结果。
  另一方面,记者在对驾驶员胡某的采访中却了解到另一个重要信息:&有一个电话会安排我们的车去开,那是120里面的人,他们有一个专用号码跟我们联系&&&
  这是一个怎样的号码?它属于个人还是单位?平时谁在用?这个号码如何跟浙C98U25的救护车驾驶员联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来医院接林女士丈夫黄先生转院的急救车并不属于温州市急救中心,而是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的。
  病人家属反映,先打了120的电话,才来了这辆山寨120。是巧合吗?不是。因为急救车驾驶员准确地说出病人所在医院、病区、病床号和要车需求。
  是谁泄露病人信息?市急救中心称正在调查中,但是,急救车驾驶员却向记者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
  疑问一
  &120&有人向急救中心之外提供急救信息?
  采访中,急救车驾驶员胡某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平日不公开的手机号码,说平时有两个120的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号码向其提供急救信息。
  记者看到,这是一个155开头的号码,存在胡某手机里以&不公开&分组显示。
  胡某说,5月30日9时多,即林女士拨打120联系急救车那天,该号码给胡某发了一条信息:&信息内容是附二医六楼ICU12床去杭州。&
  &然后,他们又把家属号码发给我,我就马上电话打给她。联系过后,我们俩(指胡某与家属)一碰面,约好到走的这一天我们就去运送这个病人。&胡某说。
  据了解,双方谈好该次从温州到杭州的转院护送费用是4000元,林女士说,事未发之前,家属从未怀疑过这个车子,包括价格,&他们一口价,我们想120本来就是不砍价的。&
  6月3日凌晨,是双方约好的转院时间。胡某如约将车子开到附二医急诊中心。&车上有呼吸机、监护仪,我们(将病人)推到车上去,把呼吸机接上来,肯定是我们呼吸机的质量没上面(ICU)的呼吸机好,频率一下子调不起来。这个病人就很难受。当时就直摇手,表示很闷,很难受&&&
  疑问二
  那是谁的号?谁在用?
  胡某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并不主动跟120联系,当有活儿要拉时,那个神秘号码就会给他发来信息。
  据了解,胡某在这个灰色链条里面不仅当驾驶员、&代表120&联系病人家属、同病人家属签合同,也负责寻找执业医师跟车,一人分饰多角。
  记者问最初如何同120里面的人建立关系,胡某说自己一个月除了医院给的保底工资还有靠拉活赚提成,其他的事,则另有他人。
  胡某说,这辆救护车的车主是郑女士,这辆车子是挂靠在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实际上是郑女士所有。
  而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副院长吕爱莲则告诉记者车子是自己所在医院的,郑女士是医院聘请的救护车管理人员,目的是防止救护车被用于拉私活,但是显然,拉私活的情况未能避免,而且郑女士还在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记者问郑女士平时跟谁联系?郑女士告诉记者一个姓毕的名字。
  记者:&他在市急救中心是什么身份?&
  郑女士:&不知道,我平时分分传单,就有120的人跟我联系了,说以后有活儿给我。&
  记者:&你跟他之间有什么提成吗?&
  郑女士:&给急救中心发信息的人每一单提成20%。&
  记者:&比方说这次收了4000元,你要20%给他?&
  郑女士:&对。&
  记者:&那他直接通知医院就可以了,干吗要通过你?&
  郑女士:&因为我跟他认识呀!&
  记者:&他为什么不派车?要转给你们?&
  胡某接过话茬说,都按程序派车,回扣就进不了私人腰包。
  记者问郑女士,这通过120走关系的生意已经做了多久?
  郑女士表示想不起来了,胡某则告诉记者,自己是今年农历正月十八开始受雇开这辆车,之后陆陆续续,通过&120那边&提供的信息,跑遍温州各县(市、区)及周边城市。
  记者问郑女士:提成以什么方式算给&120那边&?
  郑说,对方有一个农行卡号,户名姓丁,自己每当累积到一定金额后就往那卡上打钱,打了两笔共4000元。按20%的比例计算,郑女士至少做了总价2万元的单子。
  疑问三
  有人在试图抹去已经发生的事?
  采访中,胡某给记者提供了一条长长的、刚打印的通话记录单,里面勾出两个不断出现的号码,一个是&155&开头的手机号,还有一个是8801结尾的号码。胡某说,这两个号都是&里面的人&的,前者用于提供急救信息,后者则属于市急救中心一位姓厉的工作人员。两个号码频繁出现,有时一天之内就会有四五次。
  郑女士告诉记者,该厉姓工作人员在事发次日找到郑女士,删除了郑女士手机里的通话记录,并告诉郑女士,&要跟别人说,120的车当天也有派过去,但这边已经装车了。&
  &他的意思是说我们是通过医院的护工得知有这么一单活,我们就去把病人抢掉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家属马上会反驳。&郑女士说,&后来他又打电话过来,叫我找一个护工,说电话号码是护工给的,叫我给她钱。他在教我这样说。&
  胡某也告诉记者,自己也收到姓厉的工作人员类似短信。记者在其手机里看到三条名为&阿锋1&(即厉姓工作人员。编者注)的短信:&兄弟,见主任前我们碰下,你几点去?我们交流下信息。& &昨天保姆(指医院护工。编者注)在市区,你特意去找他的,这样才圆得起来,泽雅的,住在新桥。&&别说漏嘴了,我号码是保姆拿的。&
  疑问四:病人现在病情有多&糟糕&?
  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ICU,记者见到病床上形容枯槁的黄先生。林女士说,经过救护车上那几分钟的折腾,黄先生的病情已经恶化:&现在的情况是比之前最差的时候还差,等于这40多天里所有的治疗全部白搭了。巨额的医疗费先别说,治疗过程中,他自己受了这么多苦,我们家人陪着受了这么多煎熬,ICU医务人员倾注的这么多心力,全部白费了!&
  附二医急诊中心ICU主任龚裕强告诉记者:&当时车上的简易呼吸机不适合这样的危重病人,并且当时车上的医生不会操作,导致病人肺部大出血,这病人本身病情就比较重,我们总算把他救过来了,但是现在&&很糟糕,估计是救不过来了。&
  采访中,黄先生的姐姐黄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我们相信120,我们打电话给120,但是过来的&120&把我弟弟推入这样的绝境。我想我弟弟不会是第一个,但我希望我弟弟是最后一个,希望不要再发生像我弟弟碰到的那样的问题。我们好不容易把他的命救过来,现在却被毁在那一刻&&&
来源:|作者:
|编辑: 叶双莲
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温州爱购¥100¥118抢购 | 泰顺司前珍珠葡萄
¥100¥抢购 | 泰顺司前醉金香葡萄
¥2¥2.5抢购 | 灵昆岛灵昆
爆料平台扫描二维码关注温州网新闻热线:(66爆料邮箱:欢迎网友提供线索编辑推荐
精彩策划温州网视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发送短信777至,立即订制交通小秘书!《十分感动》第170期&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
重症监护室里的坚守
日09:49&&来源:&&关键词:
&&&&转发:&&
马上播出共条视频
&&& 在任何情况下,病人都是弱者,和病人家属保持同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尹吉东
&&& 重症监护室,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近乎有些凄凉的地方。来这里的患者,至少有两个以上器官有功能障碍;这里的病人大多处在昏迷不醒的危重状态,病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分每秒都有可能发生不测。这里就像一个禁地,连病人家属都不能随便进来;这里更不像妇产科,每天面对的是新生命的迎接,这里随时都有可能送走生命。这一切决定了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全面深厚的医学知识,责任的重大,更使他们的付出和辛劳超出常人想象。连续工作12小时在这里司空见惯,平均每四天就得值一次夜班,正常的午休、节假日,甚至连除夕夜,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支撑是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最重要的从业理念是和病人家属保持同样的心理状态。
向您推荐如下视频
(责编:李双、崔辰光)什么样的病人才是在重症监护室?在那里面是有多严重_百度知道
什么样的病人才是在重症监护室?在那里面是有多严重
提问者采纳
昏迷的病人,大手术后的病人,需要上呼吸机的病人。
恩,知道了谢谢,腿受刀伤的病人在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啊
骨科的病人很少,除非失血过多导致昏迷,或是重度感染高烧不退。
精神分裂症的会不会在里面
几乎没有。
精神分裂方面的药物很厉害的,注射之后马上今年安静下来。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需要重点照顾所谓重症监护室就是ICU,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一般都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一般不会让其他人随意进出的,这关系到一个病人的生死,一般用作监护刚刚做完手术急需重点观察的病人或者病情比较危重不太稳定的病人,主要是怕影响其他病人的监护或者出现其他意外的情况,所以它是医院的重点科室,随时都可能出问题,病人病情是很不稳定的
恩,知道了谢谢,腿受刀伤的病人在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啊
重症监护室,顾名思义就是病的非常严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生命垂危的人在那里面。
恩,知道了谢谢,腿受刀伤的病人在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啊
看伤到什么地方,要是动脉伤了就难治。
动脉伤会怎么样啊
动脉要是救助不及时会失血过多导致死亡。普通刀伤在里面几天就出来了。
进去有两天了
要是没伤到骨头和动脉,几天就会转到普通病房。
如果伤动脉呢
看情况而定了,你要是直系亲属可以进去看看。
噢,一般不让进
对,让他好好养着吧。除了贵没别的。
知道了谢谢
有生命危险的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看护
恩,知道了谢谢,腿受刀伤的病人在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啊
重症监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重症监护室里的仪器_百度知道
重症监护室里的仪器
黄色的、蓝色的重症监护室里有个仪器显示三排指标?好像有呼吸、心率吧、左侧是波浪图右侧是数据、绿的吧好像、一共三排。请问都是什么数据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计是心电监护仪吧,监测患者心率。为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血压
是的,这个是心电监护,左侧是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右侧是相对应的波形。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心电监护是可以最直观也是最简单监测到病人的病情变化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重症监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