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过年应不应该放鞭炮在病房外等待名人去世

您的当前位置:&>&
媒体报道名人死亡应有行业“底线”
&歌手姚贝娜16日因病不治去世,最先报道该消息的《深圳晚报》被曝出三名记者为抢独家伪装成医护人员潜入太平间拍摄,该事件随即引发轩然大波,有关媒体伦理的讨论也在网络引发口舌交战。记者面对姚贝娜病重的消息,该不该去医院守候打探消息?该以何种方式采访悲伤中的家属?冒充医生助理去拍摄死者照片是否有违行业底线等等,都成为网络讨论和辩论的焦点。有评论认为,名人不得不让渡出部分隐私,但这种“窥探”不是没有限度的,狗仔亦应有狗仔精神,别让独家新闻成独家丑闻。18日凌晨,《深圳晚报》就记者偷拍事件及成立基金会事件向社会道歉,并称所谓“偷拍”仅是记者去拍摄眼角膜摘除手术,文中更提及相关行为已获姚父谅解。 (中国新闻网、上海报业、法制晚报)
  姚贝娜去世后,她生前所在医院有位自称淼哥的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休息区坐着若干和平素不同表情的人,小伙伴们告诉我:这些是记者,等待着报道某位名人的消息。淼哥莫名地想到了秃鹫,丑陋的外表下一颗贪婪的心,毫无怜悯地盯着死去的猎物,就等第一时间扑上去。……她的亲人在门口痛不欲生,她的医生在门内彻夜奋战,她本人也在和死神做斗争。与此同时,某些记者守在旁边,就为了满足猎奇者的新鲜感。他们在等什么消息不言而喻,可病人、家属、医生的感受你们想过吗?”此后,一篇署名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昨天随即几乎刷爆了朋友圈,“时至今日,那只贪婪的秃鹫还未离开,它变成了一个个记者,虎视眈眈地盯着你,我,他,所有人。有人说,世界总有人不幸,记者只是记录不幸。但是我觉得,有些时候,记者在记录不幸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不幸。”
  此文一出,随即不久就有几篇长文相继发出,以从业者的角度对姚贝娜死亡的报道事件提出了不同看法。其实,笔者注意到,在抢救的这段时间。类似“姚贝娜去世”的假消息仍然不断出现,直到她真正去世。我认为,媒体报道名人死亡时应有行业底线,不能做出违背伦理的行为。不是每个热点都可以成为拯救纸媒的匕首,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无所顾忌的大肆深入报道。媒体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好奇心的同时,也应尊重保护名人的隐私。(陈君)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特约会员: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派记者戴煌去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